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2.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
5.句子训练。
教学重点
1.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2.进行词句训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三)理解词语。
(四)理清文章思路。
二、教学重点
(一)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二)理清文章思路。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谁见过玻璃?你能说说玻璃有什么作用吗?(教师板书:“新型”)“新型”是什么意思?(新的'类型、新的品种)“新型玻璃”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新型玻璃在哪里?它有什么作用?)
教师紧紧地抓住学生的质疑,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以激励性的语言导入新课:
学习了课文我们就全明白了。
(二)教师范读课文。
1.学生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用笔画下来。
(1)夹丝网防盗玻璃;
(2)夹丝玻璃;
(3)变色玻璃;
(4)吸热玻璃;
(5)吸音玻璃。
2.这几种新型玻璃,课文是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介绍的?
3.第6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新型玻璃在现代化建筑中所起的作用和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三)指导分段。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意思?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每个自然段讲的都是一个独立的意思,因此均可以独立成段。由此,可得出本课的自然段也就是它的结构段。
(四)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
1.划出生字、新词及不理解的词。
2.给生字按结构分类归纳。
3.运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例:熟字加偏旁“型、罪、恙、炎、调、促、粘、阻、踪、付、店、废。”
熟字换偏旁“浅”、“线”去掉“纟”换上“氵”;“粘”“战”去掉“戈”换上“米”;“调”“绸”去掉“纟”换上“讠”。
编顺口溜:两“火”“炎”。
编谜语。一“心”咬掉羊尾巴。(恙)
4.巩固练习。
以组词的形式来作巩固练习。
教师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
比一比,再组词。
型( )非( )足( )发( )付( )
刑( )罪( )促( )废( )寸( )
占( )周( )且( )浅( )
店( )绸( )阻( )线( )
粘( )调( )祖( )践( )
(五)理解不懂的词。
1.提出不懂的词,学生解答。
2.查字典,理解词义。
例:安然无恙——形容很平安,没有受到损害。
报警——一般指报告紧急情况。本课指发出紧急信号。是动词。
警报——发出的表示有危险的信号。是名词。
奇迹——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自动窗帘”——就是指变色玻璃。
“问世”——词典中解释是指著作等出版跟读者见面。联系上下文本课中的“问世”指“吸热玻璃”早就生产出来和用户见面了。
(六)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老师注意纠正学生的读音。
1.“看守”中的“看”读k1n,不读k4n;“粘在一起”中的“粘”在本文中读zh1n,不读ni2n;“调节”中的“调”读ti2o,不读di4o。
2.“促”“罪”“阻”“踪”是平舌音,“粘”是翘舌音,要读准。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13个词语的意思。能用“敬佩”、“再三”、“热泪盈眶”造句。
2、会借助课题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按“塞银元——缝银元——送还银元”的顺序复述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质疑→读议(解疑)→说练”的课堂教学结构,采用以启发式为中心的“读读、议议、说说”的教学方法,在读议、理解过程中穿插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关注课文的深厚的人文内涵的同时,避免把课文上成空洞的说教课,政治思想课。应把时间限度地交给学生,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整个教学流程自然、流畅,没有斧凿的痕迹,使学生轻松自如地读懂课文,掌握方法,达到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深悟两位首长乃是共产党领导人高尚人格精神的典型代表,他们严守军纪、关爱群众、以身作则、模范表率,才使“军爱民,民爱军”,“军民一条心”,才使自己的政党有了极强的凝聚力,使自己的战斗部队坚不可摧,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拥护,才使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历经艰苦卓绝的斗争二十八年,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了腐朽黑暗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取得了人民革命战争的彻底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教学重点】
1、通过自读自悟,感受“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条心”的军民鱼水般的深情。
2、借助课题,结合相关的问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按照“塞银元——缝银元——送还银元”的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时间】两教时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第一教时
一、实物展示,激趣导入
1、出示两块银元,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银元,是中华民国时期的.钱币。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这两块银元有关,围绕这两块银元会发生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记记生字的字形,想想新词的词义。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交流反馈
(1)做作业本第二题,做完后自由轻声朗读,全体完成后齐读。
(2)出示习题:
埋怨(mán mái )缝补(fèng féng )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暂时不要求学生十分完整的概括,
只要求学生说个大概)(孙老汉给刘司令员和邓政委沏茶时不小心打碎了茶壶,邓政委塞给他两块银元叫他再买一把。孙老汉的老伴把银元缝进了刘司令员的衣领里。刘司令员和邓政委又派人把银元送还给孙老汉)
二、分段理清文章线索
1、围绕着银元,你能给课文理出一条线索来吗?
(刘司令员和邓政委)塞银元——(孙老汉的老伴)缝银元——(刘司令员和邓政委)送还银元。
2、根据以上线索,给课文分段。
(1)学生根据提示分段。
(2)交流。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读母亲对儿子说的谎话,感受母亲三次说谎的用意,体会母亲教育儿子的一番良苦用心。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表达的感情。
4、通过母亲的三次谎言,联想到父母对自己的教育,体会母亲教育儿子的一番良苦用心。
教学重点:
读读母亲对儿子说的谎话,感受母亲三次说谎的用意,体会母亲教育儿子的一番良苦用心。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1、教师谈话引入:关于母爱的课文我们已经学过不少,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然后完成填空。课文写了母亲参加了儿子从小到大的三次(),并对儿子说了三次()的谎言。正是母亲的谎言,让儿子有了前进的();正是母亲的谎言,让儿子看到了自己的();正是母亲的谎言,让儿子最终获得了()。
2、母亲的三次谎言分别是怎么说的?请用直线划出谎言的内容。
三、读文感悟,深入体会。
1、交流,出示句子。
2、都是在什么情形下说的?说之前母亲都是什么神态?
3、读课文,为什么说这些都是谎言?找出老师的话。
4、那她又无为什么要说谎呢?让我们来分角色朗读一下,体会母亲为什么要说谎?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师:母亲第一次说谎后儿子怎样?
生: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可见他非常高兴。
师:母亲第二次说谎后儿子怎样?
生:儿子暗淡的眼神充满了亮光,沮丧的脸舒展开来。从此长大了许多。
师:那母亲第三次说谎后儿子又怎样?
生:儿子考上清华大学。
师:从儿子的反应中你们体会到了母亲三次说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生:第一次让儿子高兴。
生:第二次让儿子有自信心。
生:第三次让儿子看到希望。
师:分析得真好,让我们在一起来读读1——3节,体会一下在这三次谎言中藏着什么?生读第1—3小节。
生:我们知道了这三次谎言中深藏着母亲对儿子的爱
5、小结:母亲的谎言的确在儿子的身上起到了作用,真是用心良苦。儿子也能体会母亲的用心,真懂事啊。
四、研读课文,感受内涵
出示句子:听了这话,两鬓已经斑白的母亲悲喜交集,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流下,滴落在手中的信封上……
1、妈妈为什么这时候当着儿子的面哭了?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课文最后妈妈的“悲喜交集”指的'是什么?
2、生:妈妈觉得儿子长大了,坚强了,自己的委屈终于可以倒出来了,所以当儿子面哭了。
生:妈妈悲的是她为了儿子忍受了这么多年的委屈,喜的是她的委屈没有白忍,终于有了回报,她的爱得到了回报!
教师小结:对儿子的信任,对儿子充满期望,这就是欣赏。
五、交流体会,总结全文。
母爱是深沉的,是伟大的。愿我们每个人都用心去体会这一份浓浓的爱,愿我们用行动去好好回报这一份爱!
六、布置作业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
说教材
这首短诗只有12行。分为两小结。以诗歌特有的节奏感营造出一个深邃的思维空间,耐人寻味。本诗以‘跌倒’为题。采用比喻意引发我们思考。跌倒并不可怕,但一定要用最美丽的姿势站起来。这才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
说目标
有感情读课文,体会诗的感情色彩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合作学习,探究跌倒后你应怎样做。学习象征艺术表现手法。
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跌倒后要勇敢的站起来,战胜困难走出困境,使人生变得更精彩。
说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说设计
在教学实践中我以读带讲,在读中自悟,运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懂得跌倒了并不可怕,要用最美丽的姿势站起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一、教材简析
《西风胡杨》是一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高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情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他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二、设计理念
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让学生感受云南丽江的奇特风貌以及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培养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悟情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3.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4.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四、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2.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五、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收集胡杨、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有关资料。
2.按课后思考题以及“指南针”的要求,指导学生预习课文。
六、教具准备:课件
七、教学时间: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游览新疆的.异域风情,一起去看看那里的胡杨。
(板书课题:西风胡杨)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齐读全文,想想西风胡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其余学生用笔画出本课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生共同朗读情况。
3.老师出示本课生字。
4.指名认读生字,并做到口头组词。
5.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让自己最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6.全班交流:学生读被感动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四、学习前4个自然段
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个画面。(老师出示沙漠视频)看到了什么?(生回答沙漠)通过大家在课下的了解,对沙漠你有什么认识或看法?
2.生谈看法。(干旱、荒无人烟、难以生存……)
3.师:能在这种环境中生存的植物,你知道的有哪些?(生列举:仙人掌、胡杨)
生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为什么我们的周围见不到胡杨?
4.师:文中的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第一自然段中第一句话)一个“只”字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胡杨的珍贵和与众不同。从这段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5.引导学生了解
①胡杨最美、最古老;
②胡杨的生长地、数量。
师:你们对塔里木和塔克拉玛干熟悉吗?想了解他们怎么办?
指导学生要学会看书,可通过课后的“学习链接”,了解塔里木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6.师:在与沙漠这个天敌彼此对视,彼此僵持了一亿三千万年的胡杨,想见见它的庐山真面目吗?不过老师可没办法带大家到沙漠中去看,我们来欣赏几张图片。(师出示课件展示图片)
7.师:看,这就是秋天里的胡杨。它的枝叶——(生接说茂盛、茂密等),它的颜色——(生接说灿烂夺目、金灿灿等),它的生命力——(生接说旺盛等),充满了勃勃生机。美吗?这样的金黄之美让我们陶醉。
8.过渡:这么美的树在黄沙中究竟经受了怎样的洗礼,在那漫长的岁月里它又变成了怎样的一种树?
9.学习胡杨的特点。
㈠请大家拿出笔在书上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①生拿笔在书上画。
②指名回答。
③师板书: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
㈡为什么说胡杨是最坚韧的树呢?
引导学生从4个方面理解:
①根茎20米,对比感受:若一层楼房按高3米算,这么长的根茎大约相当于几层楼房呢?请大家算一算。(约7层)感受根茎之长以及在恶劣环境中生长的不易;
②耐炙热耐严寒,可让学生拿自己在严寒酷暑中的体验做比较;
③不怕盐碱腐蚀;
④不怕风沙侵袭。
⑤:胡杨够有韧劲儿,够坚强,它忍受了我们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它给我们展现了一副铁骨铮铮的本色。(出示课件直观感知)
㈢说它无私是因为什么?
引导学生将胡杨与牡丹、桃花进行对比,理解它的无私。
①硕大的牡丹,粉嫩的桃花都见过吗?漂亮吗?怎么个漂亮法?(生答)一个是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另一个是白里透红、娇艳
欲滴,但它们只在什么时候开放?(春季)短短的几个月之后就凋落了,用书中的话就是——(生答“稍纵即逝”)。还有许多这样的奇花异草。
②而胡杨呢?是否被人所熟知?是否有华丽的词藻来形容?它们只是在——(生答“长年累月地忍受着那摧肝裂胆的风沙”)。
③:出示课件,来看看这沙漠前的屏障,有了它们的冲锋在前,才会有那身后的繁华景象。
④再来品读一下这无私的树好吗?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㈣它的悲壮又体现在哪里?
①指名回答。
②作者在文中反复的使用了一个词,让老师的印象极深,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千年)出现了几次?(三次)有多少树能千年不死?有多少树能千年不倒?又有多少树能千年不朽?可是谁能?(胡杨)
③:出示课件,看那,它那枝丫奇屈的身躯仍在坚定地挺立着,三个“千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凛然的英雄气节。
④让我们来读出他的悲壮好吗?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胡杨的美仅仅是外表美吗?更美的是它的什么?(内在)它有着极其高尚的品质,这样的树都为人类做了些什么?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昨天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胡杨具有哪些特点?
二、继续学习课文
1.引导学生明白胡杨为人类做了些什么?思考人类是如何对待胡杨的?(五六自然段)
师:胡杨的贡献真大!可人类是否善待了胡杨?他们又做了些什么?这样做会带来什么后果?对胡杨有什么影响?
生一一回答。
㈡理解胡杨流泪的原因。
师:人类只为了自己的私利,就完全不顾及在与沙漠进行顽强抗争的胡杨了。胡杨也哭了,它为什么流泪?(它们想求人类,将上苍原本赐给它们的那一点点水留下。)
师:这小小的愿望实现了吗?(没有)那些上游的人们依然肆无忌惮地为所欲为。他们怎能()?怎能()?……难道()?难道()?……
生接说。
㈢交流:如果你就是一颗胡杨,你会对“上游的人们”说些什么?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交流。
3.作者的希望与信念
过渡:如果你站在这胡杨林中,看着那些正在拼搏着的和已经倒下的胡杨,会有什么感受?(伤心、悲痛、难过等)会想些什么?(指名回答)作者也无比悲痛,他在那里默默祈求。
㈠作者在祈求什么?
①指名回答。
②感受作者强烈呼吁人们去“保护环境”(板书)的心情。
③让我们也和作者一起祈求吧!生齐读祈求的内容。
㈡作者的信念。
①作者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醒那些无知的人们,他始终怀有一个坚定地信念,是什么?指名读。
②师指导朗读,要读得坚定些。
㈢回归课题。
①作者还坚信直到某日会出现一种什么景象?(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是啊,大片的胡杨依然挺立在烈烈西风中,这就是——西风胡杨。(生齐说)
②孩子们,让我们带着作者对胡杨的爱,对胡杨的同情,对胡杨的赞美,来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四、全文
同学们,这一课让我们认识了胡杨,通过胡杨让我们知道了环境保护迫在眉睫,希能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我们手拉手,肩并肩,一起来保护环境,来保护胡杨,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9西风胡杨
最美、最古老
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
保护环境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熟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
2、能熟练地复述故事。
3、能结合最后一自然段,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并能在学习中正确地运用。
【教学重点】
理解成语的意思并正确地运用。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运用“胸有成竹”。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让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理解成语的意思并掌握其用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激情导入
1、让学生讲成语故事:
小朋友,你们一定听说过许多的成语故事,你能给同学们讲一讲吗?
2、师小结并导入:
小朋友们刚才讲的成语故事很有趣,今天,老师要与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一个新成语,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38页。
二、初读成语故事
1、学生自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章。
2、小组交流:
读了这个故事,你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你能不能在小组内将故事复述出来?
3、班上交流,并让学生复述这个成语故事。
三、再读成语故事,理解它的内涵。
1、让学生默读成语故事,边读边思考:
⑴ 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
⑵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他画的竹子“生动传神”?
⑶ 你能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吗?可结合文中的.哪句话来理解?
2、小组内交流自己学习的结果,如果不理解的,就在小组内合作学习,或向老师请教。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⑴ 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
因为文与可经常去观察竹子,看它在不同时间、不同气候下的变化,总之,文与可对竹子非常熟悉。
⑵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他画的竹子“生动传神”?
第三段话中,猫把那幅当成真的了,并把它抓着玩。
⑶ 你能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吗?可结合文中的哪段话来理解?
最后一段。
引导学生重点阅读最后一段,并让学生说说他们的理解。
引导学生说出“胸有成竹”的意思。
(指画画时,胸中有现成的、完整的竹子,比喻处理事情心里先有主意,有成算。)
四、拓展运用
1、过渡:
刚才同学们理解了“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这还不够,最重要的是要能够运用它,下面我们就看看同学们是否真的理解了这个成语的意思。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胸有成竹”的意思:
⑴ 师举例:
小明平常学习很努力,再加上他在期末前认真地复习了,所以,在期末考试时,小明是胸有成竹。
⑵ 学生举例,进一步体会”胸有成竹”的意思。
五、作业
1、让学生用这个成语说1~2句话。
2、课后将自己喜欢的成语积累下来,写在积累本上。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受到教育,明白考虑问题要全面的道理。
3、通过熟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会换角度审视问题。
4、积累阅读资料。
教学重点:
从故事中受到教育,明白考虑问题要全面的道理。
教学难点:
从故事中受到教育,明白考虑问题要全面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个题目会想到什么问题?把你想到的问题和同桌交流。
板书课题:(两个农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两个农夫各自有怎样的'盘算,结果如何?
3、你怎样看待这两个老农?
三、巩固课文
1、练讲故事指名讲故事。
2、小组内交流。
3、选出课文好的部分,全班交流。
四、讨论
组织讨论:这两个农夫最后都受到了很大的损失,为什么?他们还应该想到什么?
小组内交流:选出好的全班交流
五、写一写
根据讨论中大家提出的意见,分别给两个老农提建议,然后写下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马古诗,谁来读读课题?通过预习,你知道课题是什么意思吗?
2、古人对马可谓情有独钟,不论是叱咤风云的将士,还是尚武弄墨的文人,都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吟咏骏马的佳作不胜枚举。诗人杜甫又是怎样描写房兵曹的这匹胡马的呢?
二、预习古诗,整体感知:
1、请你认真听老师读这首诗,一边听一边想,这匹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范读。
2、远观胡马,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走近些,再去看看吧。请你自己好好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3、指名读。齐读。
三、品味古诗,感受意境:
1、读了这么几遍诗了,那胡马到底来自何处呢?大宛是个什么地方?
2、传说大宛产一种汗血宝马,日行千里,奔跑的时候脖子上会流出像血一样鲜红的汗水。为了得到它,汉武帝曾两次派兵远征西域。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传》里也写到了汗血宝马。房兵曹的胡马虽然没有这样神奇,却也是一匹良驹。我们来看看胡马什么样。
3、请你找出描写胡马样子的诗句,好好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给同桌听。
4、指名汇报。这匹马瘦骨棱棱好比山峰,怎么能称得上是一匹骏马呢?和杜甫同一时代的诗人李贺告诉了我们答案。
5、(出示《马诗》)请四人小组的组长带领组员一起学习这首诗。先自读《马诗》,再根据下面的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然后交流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6、指一小组汇报。
7、通过这首《马诗》的补充学习,我们不难发现,古人选马以两耳竖立,骨骼清峻挺拔者为上品。这里的“瘦”并非瘦骨嶙峋,而是指胡马体态俊健。让我们带着赞叹之情,一起来读读描写胡马样子的诗句。
8、这样一匹骏马跑起来什么样呢?这里的“入”字可否换成“吹”或者别的字?我们来看这样一组画面。
你看到了什么?
骏马疾驰,似奔雷、似闪电,“入”字形象地将一匹夹裹着凌厉之风的骏马带到我们面前,让我们不能不感叹,诗人用笔之妙啊!9、诗人用短短的两句就将胡马之神之灵写得入木三分。来,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二句诗。
10、这一句是什么意思呢?
一匹战马竟然可以让主人将生死托付给它,这是怎样一种感情啊!我不由得想到了《三国演义》中那匹赫赫有名的赤兔马。这马浑身上下火红,只有四蹄雪白。人们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极言这匹马之神勇。但赤兔马在主人关羽死后,极度悲伤,数日不食而死。少年时候,每读到这个故事,我都会被马对主人的忠诚所打动。那么你在课外阅读中,又有哪些马儿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请拿出你的摘录笔记,和我们一起分享吧。
11、马是忠诚的,马是高贵的,马是将士最值得信任的'伙伴。所以杜甫感叹——
12、杜甫还想对房兵曹说——(指名读)。
他想说什么?房兵曹有这样的好马,当然可以横行万里为国立功。你知道吗?此时年仅29岁的杜甫更渴望骑上这样的骏马驰骋沙场、杀敌建功!我相信,当你了解了诗人的远大志向后,再读最后一句,一定会读出不一样的味道。谁来读?全班读。
13、诗歌的前两句主要是通过描写马的外形特点来刻画马的神骏,诗歌的后两句则是通过转写马的品性来抒发自己的豪迈情怀。看到房兵曹拥有如此的好马,诗人灵感勃发,创作出了这幅形神兼备的“胡马”图。千年之后再读这首诗,我们仍然能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壮阔胸襟。让我们一起用朗读还原这副雄壮的“胡马图”,好吗?
14、自古以来,人们对马观察之微、刻画之细、感情之深,令人赞叹。人们还将马的印象延伸到艺术的各个领域,课前,你又收集到哪些关于马的艺术品呢?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理解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优美词句。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一)入题展想象作画导入。
1、教师板书流水,你想到了什么?你能把你想到的画下来吗?
2、再写小桥、人家,你又想到了什么?也请你把它们画下来。
设计意图:与美术教学有机结合,训练学生思维,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按预习提纲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
2、理解词语;
3、读通课文;
4、你知道了什么;
5、你还哪些疑问。
(三)细读课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完成下面要求。注意要会用我们阅读的方法:如:用笔圈画、找出重点语句、朗读等。
1、作者对故乡的哪些景、哪些事久久不能忘怀?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难忘的景,如课文的第一段。难忘的事,如捉鱼虾蟹、丢花、采花等。
同桌互相交流。
练习朗读。
2、体会文章表达思乡感情的方法。
(1)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A、清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后山上的树丛里钻出来。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在作者眼里,家乡的日出是美的,清风是美的,小溪小桥是美的,杨柳也是美的,家乡的一切都是美的,作者借景物的描写,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B、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我们并不是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儿。(儿时的趣事,仍记忆犹新,对家乡太有感情了。作者回忆往事,来表达思念之情。)
C、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作者出生的平房虽然矮小潮湿,但它是作者的老家,是作者的出生地。作者爱老家,不须任何理由,爱它没商量。这里直接表达作者对家乡的爱和思念之情。)
(2)自读课文,写一写作者是怎样表达感情的。
(3)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教学是一个丰富多变、动态发展的过程,“预设”是“生成”的有效前提,“生成”使“预设”精彩高效。在以上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让老师、学生、文本、作者、生活多向对话互动,使学生的自读自悟有一个“质”的提升,“润物细无声”地把感悟语言、体会情感、指导学法、领悟学法等融于教学过程中,实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揉合。
(四)学习小结。
(五)作业拓展:
1、积累词句,进一步体会通过具体的人、事、景、物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2、学习古诗:《净天沙·秋思》
板书设计:小溪
景垂柳查字典
小桥流水水鸟
人家
本文是略读课文,作者用清新优美语言的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写出了小桥流水人家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意境,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绵绵不绝的眷恋和思念。
凡写得美又容易理解的`文章,我通常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多读少讲,意在通过学生的读去领会,去感悟,甚至去背诵,从而积累美文,为写作打基础。反思本课教学优点是:
1、揭题激趣
揭示课题时我和同学们一起朗诵了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并了解了文题的出处。再让学生想象“小桥流水人家”是怎样的情景?然后进入课文的学习。这样,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2、重读感悟
略读课文重点在让学生自读自悟。为了让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我大胆放手,确实给出足够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反复地朗读、细读有关的句子等)让学生能真正从容地读上几遍课文,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文中的优美景色和小桥流水人家世外桃源般的生活,领会每句话所表达的情感。
3、深化课文,拓宽思维
“根据文中的描写画一画自己最喜欢的景致。(交流、汇报)”这部分,学生的发挥是我意想不到的,原来这环节的设计只是想看看学生的动手能力,想不到学生非常喜欢这环节,不但发挥想象力把画画得好,而且(交流、汇报时)锻炼了学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动手探究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乐于接受,效果很好。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培养学生学习成语,积累成语的兴趣。初步按触文言文,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4、仿编成语故事,培养学生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发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及模仿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成语故事的寓意,创编成语故事
教学准备:
课件自相矛盾
教学时间 :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课前活动:
分两组比赛,说一说“自”字开头的成语。
一、积累成语,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课前的比赛中,大家说了许多“自”字开头的成语,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许多这样的成语。
(灯片展示:有关“自”的成语20个。)
自给自足 自觉自愿 自力更生 自告奋勇 自强不息 自食其力 自愧不如
自由自在 自知之明 自不量力 自欺欺人 自暴自弃 自鸣得意 自以为是
自我陶醉 自相残杀 自高自大 自作聪明 自吹自擂 自相矛盾
2、齐读成语。
3、引入课文,板书课题,简介矛与盾(矛:长矛,古代用于进攻的武器;盾:盾牌,古代用于防守的武器。)
4、播放《自相矛盾》的FLASH
二、精读《自相矛盾》。
1、喜欢这个故事吗?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正音。
2、谁能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古代一个卖矛与盾的人,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3、“夸口”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学生勾画相关语句,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师:谁来学着文中的人夸夸矛和盾
4、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
指导读好问话。(设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让学生品味语气。)
5、在大家的追问中,那个楚国人只能——“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能换一个词语来替代吗?(哑口无言)他为什么张口结舌?
那个人售物时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
6、现场表演:如果你是那位卖矛与盾的人,要想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你会怎样推销自己的矛与盾?
(四人一小组,商量商量,说一说,最好演一演。)
7、通过学习课文和他们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
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如果有会有怎样的后果?你应该怎么办?
三、初识古文,激发兴趣。
1、我们知道有些成语是出自古代的寓言和历史书籍,今天我们学习的一则成语就出自于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写的一本书里。
韩非子简介
韩非,先秦时期韩国公子,是我国 先秦时期著名政治理论家,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子:古代对有学识男子尊称。
让我们来看看原文是怎样写的: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2、练读原文
3、对比读现代文。
4、看着原文复述课文。
四、仿编成语故事。
1、播放自相矛盾现代版
2、四人小组编成语故事。
3、交流,评价。
五、教师总结。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3、读后拓展,模仿创编。
4、选择背诵喜爱的一个小节。
二、教学方法:
1、读中感知诗的意思,读中感悟诗的情感。
2、品词析句,体会“浓浓的乡情和深深的母爱”。
3、运用“导学案”“独学、对学、群学”“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激励”“当堂检测、拓展延伸”的学习方式来完成学习目标。
三、教学步骤:
1、揭示课题,出示目标(1分钟)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现代诗《斗笠》,本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是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能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后拓展,模仿创编,选择背诵喜爱的一个小节。
2、检查预习,反馈情况(4分钟)
师:上节课我们进行了预习,下面请小组以对子的.形式检查预习情况,并把检查结果填到表格中。
(学生检查,教师巡视)
3、小组合作,完成任务(10分钟)
师:同学们预习得很好,接下来运用独学、对学、群学的方式解决导学案中的疑难问题,完成之后,请组长来领取任务。
任务一:你认为哪些词句最能表达出深深的母爱,浓浓的乡情?为什么?请你有感情地朗读。(1-3小节)
任务二:你认为哪些词句最能表达出深深的母爱,浓浓的乡情?为什么?请你有感情地朗读。(4-5小节)
任务三:放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任务四:放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任务五:背诵你喜欢的一个小节。
任务六:仿写喜欢的小节。
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
(组长领取任务后,小组分工合作,准备展示)
期待你们精彩的表现,开始吧!
4、全班展示,评价拓展(20分钟)
(品析词句的小组根据需要,展示的同时相机板书)
师:刚才,不论是同学们声情并茂地朗读、绘声绘色地品析,还是充满稚气的仿写,我都感到了那份深深的母爱,浓浓的乡情。是啊,母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母爱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母爱是儿女成长的殷殷期盼。所以,不论我们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还有一位每时每刻都牵挂我们的母亲。
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敢挑战课堂检测吗?
5、课堂检测,巩固新知(5分钟)
(1)小组pk诵读诗歌(两组内相同号pk),结束后把检测评价写到黑板上。
(2)机动环节:学生点评(1-2名学生)
师:第( )小组的同学用团结和智慧夺取了本节课的冠军,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教材分析】
《窃读记》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本单元围绕着“喜爱阅读”这一专题整合教材内容。其中,第一课《窃读记》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且生动传神的记叙文小故事。故事同蒙古国对一个小女孩如何窃读的描写,表现力她对知识的渴求,对图书的热爱。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侧重培养的是阅读雨写作的能力,重点启发他们对稳重“我”的动作和心理描写的认知,以对其进行写作技能的培训。字词部分相对淡化,以自学为主。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会认“窃”、“腋”、“呦”等七个生字、准确书写 “窃”、“炒”、“锅”等14个生字。
2、过程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并受到感染。
3、情感态度目标:重点感悟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并受到感染。
难点:感悟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教学方法】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书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谈话。同学们喜欢读书吗?平时都在哪里读书?有没有人尝试过“窃读”?(板书课题)
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测:为什么要窃读?是怎么窃读的?窃读是怎样的感受?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标出文中生字词。
二、初读课文,自主感知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自学生词新词。
自学检测:正音:目的地dì踮起脚尖diǎn暂时zàn
释义:适宜──适合,相宜。文中指在书店人多,无人注意到我的这种环境与我只读不买的窃读行为相适合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这里指知道常常这样只读不买是惹人讨厌的,每当感觉到书店里店员态度变化时,我就会放下书离开。
饥肠辘辘──饥饿得肚子发出肠鸣音。
白日梦──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文中是说作者在饿着肚子站着苦读中,也幻想着能够有钱;而有钱也不过能吃上一碗面条,再坐下来舒服地读书。这种最简单的需求对一个穷学生来说像“白日梦”一样不可能实现。
依依不舍──留恋,不忍分离。
三、熟读课文、理清线索
1、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2、让学生概括地说说课文是怎么记叙“我“窃读的经历与感受的。
3整理课文记叙的线索:
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板书)
四、品读课文、深度感知
1、默读第3自然段:
画出“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或关键词。
2、课件演示第3自然段:
指名学生朗读,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跨进店门,暗喜”,“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急切地寻找”,写出了她读书的渴望与急切,这些都说明了她特别喜欢读这本书。)
3、想像当时“我”找书的样子。表演体会。
4、她这样去窃读,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
5、引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暗喜、渴望、急切的心情。
五、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1、她是一个多么爱读书的小姑娘!当她找到那本想读的书,又是怎样阅读呢?她有怎样的心理感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初步体会句子的含义。
〖板书设计〗
1、窃读记
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词语“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回顾课文内容。
3、过渡: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姑娘,为了读到自己喜欢的那本书,费劲了力气才找到。那么,她是怎样阅读呢?有什么感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品读体验
1、指名读第3自然段,体会我读书的'样子与内心:
⑴ 体会“我像一匹恶狼,贪婪地读着。”
(课件演示句子)
①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 “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
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感悟写法,体会语言精妙,训练语言运用能力。
⑵ 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课件演示句子)
① 快乐的是什么?恐惧的是什么?
② 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联系生活说一说)
⑶ 引导学生读出这种复杂的内心。
2、默读5~10自然段:
体会“我”窃读的滋味,交流自己的感动:
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动,然后,自主交流,师生对话,联系生活,关注体验。
⑴ “害怕书店老板发现”是什么滋味?
(作者读书,是在人多别人不注意她的时候窃读,因为是窃读,所以当人少了,她就会丢下心爱的书转移到其它书店。这种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⑵ “把自己隐藏起来”是什么滋味?
(要想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让人家看不出来,确实挺累。还贴在一个大人身边,躲来躲去的,这种读书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⑶ “赶上天下雨”是什么滋味?
(为了读书,却庆幸下雨,并且希望越大越好,还装着邹眉头,望街头。这样的窃读方式令人感动。)
⑷ “饿得饥肠辘辘”是什么滋味?
(作者读书太饿了,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脚也麻了。一直站两个多小时,收获很多,也付出很多。)
⑸ “日光灯亮起来”是什么滋味?
(作者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说明她一定从书中收获了很多知识,心里非常高兴。) ⑹ “我走出书店时”是什么滋味?
(身体上很疲惫了,她却感到浑身轻松,说明她读完书后非常的高兴和满足。)
3、联系生活实践说说“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三、感悟写法
1、引导:
这篇课文真实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学生讨论,相机引导学生朗读)
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品悟语言,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落实语文的基础。 2、小结:
这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特别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酷爱。
四、拓展延伸
1、以后你应该怎样来读书。
2、说一说有关读书的名言。
五、布置作业
1、阅读《窃读记》节选(发放材料),写出读后感。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1、读一读,写一写:
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 2、解释带点的词语:
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我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
3、填空:
课文以_______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课文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5、写几条读书的名言。
〖教学建议〗
1、学生自学,读出自己的体会,然后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体会,抓住值得探究的问题点拨引导:
⑴ 窃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交流时,要引导他们结合有关语句概括出窃读那种苦乐交织的复杂感受,并重点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一句。
⑵ 引导学生围绕“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快乐与惧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从具体语句中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窃读滋味的,体会作者动作和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
⑶ 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结合生活实际,仔细揣摩“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并受到启发,能够在黄金年龄进行阅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
【教材简析】
松鼠,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在电视里、画报上、文章中都经常能看到它的身影,并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但他们对松鼠的了解往往都是你知道一点,我知道一面。所以,还是充满了好奇。一打开课文,一只漂亮、乖巧、驯良、可爱的小松鼠就向我们走来。它那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行为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不由得使我们对它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更深的喜爱,我们在欣赏它、亲近它、喜爱它的同时,又不能不叹服作者精心细致的观察、准确精练的说明及生动传神的描写。
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第二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活动时间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储备食物过冬、及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的乖巧,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后在第5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感情,增强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二是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进一步领会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鲸》的语言精炼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因此,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一边充分感受松鼠的漂亮、乖巧、驯良,一边自觉和《鲸》进行写法比较,寻找异同点,并领悟这种写法。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比较《鲸》的说明方法,明白异同点,并充分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教学重点】
认真读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按照阅读要求进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体会作者对松树的喜爱之情,并探究本文与《鲸》在表达方法上的异同。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探究本文与《鲸》在表达方法上的异同。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事先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松鼠的有关知识。
2、教师制作关于松鼠形态、生活习性及文中重点语句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海中之王”──鲸,今天又有一位新朋友想和大家见面,它是谁呢?别着急,它来了(用多媒体播放“松鼠”),看完之后,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认识的这位朋友,说说你最喜欢它什么?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位朋友的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松鼠》。请谁来给大家简介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或松鼠的情况。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读阅读提示,想想:
这篇文章要我们了解什么?
反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细读课文,自主感悟
1、你能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概括出松鼠的特征吗?
明确:(松鼠是种漂亮的小动物,它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
第一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
出示句子,重点品读: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这段话简直类似于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一般“清秀”极少用来形容动物,就是形容人,多半也只形容少男少女,现在拿来形容松鼠的面容,加上“闪闪有光”的眼睛,写得非常惹人喜爱。特别是在写尾巴时,更加细致生动:先写其形状,把它比作“帽缨”,给人以联想和美感,表现出松鼠尾巴的美丽;再写具体功能,能“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表现出了松鼠形体的奇特之处。
第二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等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
第三、四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乖巧。
⑴ 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
出示句子,重点品读:
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
“横渡”是指从江河等的这一边过到那一边。这句话介绍了松鼠横渡溪流的方法,两个“当作”写出松鼠不仅知道以树皮为船,而且还会用尾巴“扬帆”“使舵”,乖巧不言而喻。
⑵ “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
出示句子,重点品读:
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这句话用“只要……就……”这一句式来表现松鼠灵敏的反应与动作。作者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来表示松鼠对于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更显出它“十分警觉”的灵性,由此表现出它的“乖巧”。
⑶ 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
⑷ 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
⑸ 从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
⑹ 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
(细读文字,从“又干净又暖和”,“足够宽敞、足够坚实”,“既舒适又安全”等词语感受窝的舒适,从而进一步感受松鼠的乖巧。)
第五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
3、感情朗读课文:
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用充满感情的读书声来抒发自己对松鼠的喜爱。
学生一起来读一读,谁喜欢哪一部分就站起来大声读哪一部分。
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用朗读为说明文注入人文美。
四、合作学习,探究写法
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比较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异同,完成表格。
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说明语言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征的象征意义。
(3)正确、琉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长城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感悟长城的威武壮观,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聪明才坚强意志、民族经的敬佩和赞叹,锻炼学生的顽强的意志。
重难点、关键
感悟长城的象征意义。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长城图片以及相关的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读诗词,导入新课
1.教师将文中第一自然段以诗歌的方式出现,让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
2.教师指名反馈:读了这首诗歌,你有什么感受?(祖国幅员辽阔、祖国山河壮丽、祖国物产丰富……)
3.教师导:祖国有960万平方公里,地大物博,这首诗带我们到了哪些地方?(指名反馈:呼伦贝尔大草原、大兴安岭、鄂尔多斯戈壁、塔克拉玛干的沙滩、黄河故道、长江堤岸、长城)
4.教师:在这么多景色壮丽的地方,令作者魂牵梦绕的是——(学生齐答“长城)。同学们,一起把课题读一读。(教师板书课题)
(以诗歌的形式将文中的段落作为序,让学生在朗读中了解祖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等特点,然后笔锋一转,自然地导入本课的重点——长城)
二、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教师出示自渎提纲,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
1.读准、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认真阅读课文,划出描写长城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长城的情感。
4.讨论:长城象征着什么?
(尊重阅读课文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
三、集体反馈、突破重难点
(一)检查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一读。
2、教师进行必要地再强调。
3、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学生一起读一读。
(二)品读句子,体会长城的'雄伟壮观
1、指名反馈文中直接描写长城的句子
我站立在宽阔的长城上,极目远眺:在广阔的天宇下,这古老的城墙,随着群山万壑绵延伸展,跌宕起伏,宛如横卧在华夏大地的灰色巨龙。那高大的烽火台,有的像奋起的勇士,傲视长空,有的像沉思的巨人,默对苍穹。
1、指名反馈。这段语句中,作者分别把长城比做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分别把长城比做巨龙、勇士、巨人,这样形
象地写出了长城的雄伟、壮观以及磅礴的气势)
2、教师出示长城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加深感受,激发学生对长城的赞叹之情以及民族自豪感。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三)展示资料,了解长城的象征意义
1、教师导:站在长城上,赛外呼啸着的风、城墙上的古战场遗迹、让作者的脑海中浮现出长城的机理以及悲壮的历史来,你们搜集了哪些有关长城的历史故事来。
2、学生自由地展示。
3、教师。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四)结合课文,探讨长城的象征意义。
1、教师:同学们,刚才通过讨论,你们觉得长城象征着什么呢?(学生反馈小组讨论的结果)
2、指导引导学生从下面的语句中去感悟。
“那时候,我极想知道祖国究竟是什么样子,爸爸总是对我说:‘去长城吧,站在长城上就会知道了!’我懵懂的童年,长城唤起了我对我们民族、我们祖先、我们伟大祖国河山一种庄严神圣的情感。”
“是的,多么难忘啊,我体会到了父亲那句话的含义,而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也第一次在我心灵的胶片上感光。”
“它不就是我们古老民族的伟大灵魂吗!”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人民顽强不屈、雄伟气魄的象征)
3.教师。
四、课堂
1、教师出示句子:“啊!长城!伟大的长城!你永远在我心中!”
2、全班一起读一读这些语句。
3、指名说说对这些语句的理解。
4、教师:同学们,长城雄伟壮观,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人民坚强不屈。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当奋发图强,维护祖国的尊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板书设计
10*长城在我心中
长
雄伟壮观坚强不屈的中华民族
城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的精神,[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挑山工》教学设计。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用“耽误”、“朴素”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并从中受到启迪。
三、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写有“读读写写”中词语的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导读”部分,了解本组安排的篇目和重点训练项目。
2.导入新课。板书:挑山工。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谁知道“挑山工”是指什么样的人?预习后,知道了挑山工的哪些特点?(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认识可深可浅。)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
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
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他们登山时的姿势是什么样的?找出课文里的话说一说。挑山工登山的路线是什么样的?(是折尺形的。)
谁能描述一下,“折尺”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可在黑板上图示,或实物演示。)
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而不像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往上走?(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能省些力气。)
挑山工走折尺形路线带来什么问题?(路程比游人约多一倍。)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登山的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
2.讨论交流。
作者对什么现象、事情感到很奇怪?(作者奇怪的是,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作者为什么感到奇怪?读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饱览”是什么意思?(充分地看,看个够。)“题句”是什么意思?(就是为留纪念而写的诗句。)“腾云驾雾”是指什么?(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腾云驾雾”是指什么?(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腾云驾雾”,是感叹挑山工登山之快,对挑山工的领先感到吃惊,觉得不可理解,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挑山工》教学设计》。)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学生的读音。提醒注意:“奏”、“素”是平舌
2.挑山工和游人登山时有哪些不同的特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
1.提出学习要求。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问题:在登山途中,“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是在什么情况下相遇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思考。
3.讨论交流。
“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三次。)这三次相遇分别是在什么地方?(请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这几次相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在开始时“我们很快就超过了他”,但后来发现“他”走在了前面,率先到达我们相遇的地方。)
“攀谈”是什么意思?(闲谈,随便聊聊。)作者为什么要“走过去跟他攀谈”?(因为作者感到很奇怪,很想解开心中的.谜。)
三、讲读第四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主要讲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谜”。)作者的“不解之谜”是什么?
作者的这个“不解之谜”是怎样产生的?联系前几个自然段的内容想一想。(是通过对挑山工与游人的对比产生的。)
四、讲读第五自然段。
1.学生各自朗读第五自然段。
2.讨论。
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个问句:“您看,是不是这个理儿?”挑山工是怎样解释“这个理儿”的?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我跟你们不一样”,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呢?
(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高兴怎么就怎么)
(挑山工: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那么,为什么游人“高兴怎么就怎么”,而挑山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呢?(游人是来游览的,哪里好玩就在哪里停,目标散乱;挑山工有任务,要按时把货物送到山顶,目标专一,所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五、讲读第六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2.讨论交流。
“心悦诚服”是什么意思?(诚心诚意地佩服。)“包蕴”指什么?(包含。)“意味深长”是什么意思?(指含着的意思耐人寻味,值得很好地体会。)什么是“哲理”?(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有深刻意义的话。)
山民这几句朴素的话里,包蕴着什么意味深长的哲理?(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比较游人与挑山工的不同之处,然后深入理解“一步踩不实不行”、“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含义,再深入到更深一层的认识:看准目标,坚持不懈,就能达到目的;放松要求,做做停停,任何事情也做不好。)
六、讲读第七自然段。
作者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画?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作者为什么说“我需要它”,而且“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作者需要的仅仅是这幅画吗?(作者需要的不仅仅是画,而是画中挑山工那种认准目标,不断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是因为作者需要这种精神来激励自己向前。)
七、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体会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第三课时
一、复习旧课。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指名说说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1.提出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哪几个自然段联系起来可以成为一段,每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学生朗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交流。
课文可以分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讲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长,但却常常领先,作者对此提出了疑问;第三至第六自然段是第二段,讲作者与一个挑山工几次相遇,通过交谈,作者解开了心中之谜;第七自然段是第三段,讲挑山工的精神对作者的启示。
三、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1.提出要求:把各段的段意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大家练习说一说。 2.同桌互相讨论。
3.指名发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完成“读读写写”。
1.指名读小黑板上的词语。
2.指名说说“拘束”、“腾云驾雾”、“耽误”、“朴素”、“意味深长”的意思。
3.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用“耽误”、“朴素”造句。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按照预习要求预习《可爱的草塘》。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3-16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9-28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07-15
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教案02-10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2-09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03-17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鲸》07-26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07
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