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酸与碱的教案

酸与碱的教案

时间:2024-08-22 16:15:56 教案 我要投稿

酸与碱的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酸与碱的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酸与碱的教案15篇

酸与碱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本质。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了解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初步学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酸碱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中和反应的本质。

  2、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4、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5、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领会中和反应的本质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提问:

  a、为什么酸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b、为什么碱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2、提问:将酸和碱放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情况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的知识。

  (板书: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二、活动与探究(中和反应)(投影1)

  1、在烧杯中加入10毫升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直到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2、取两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溶液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提问: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示红色,随着盐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变成无色,所以此时的溶液肯定不是碱性溶液。玻璃片上的白色物质是溶液中新生成的溶质。

  提问:这个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呢?请写出反应方程式。

  (投影2)学生观看动画演示的中和反应实质

  学生发言: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就是酸溶液中的氢离子和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

  写出方程式:NaOH+HCl==NaCI+H2O

  提问:氢氧化钙与盐酸、氢氧化钠与稀硫酸能发生这种反应吗?请大家

  写出它们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方程式:Ca(OH)2+2HCl==CaCl2+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提问:试总结上述三个反应的特点。

  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

  三个反应都生成水,另一种产物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我们把这类化合物叫做盐。把这类化学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板书)一、中和反应

  1、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三、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我们学了中和反应,它与日常生活有哪些关系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59页。

  (学生讨论后,投影3)

  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良土壤的酸碱性(如: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2、处理工厂的废水(如: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厂排放的污水。)

  反应原理:H2SO4 +Ca(OH)2==CaSO4+2H2O

  3、用于医药(如:用氢氧化铝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反应原理:3HCl+Al(OH)3= AlCl3+3H2O

  上面例子说明了中和反应用途很广。

  (板书:3、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中和反应的实例吗?

  四、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值

  有一杯溶液,要知道它的酸碱性,可以用酸碱指示剂来鉴别,若要进一步知道该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即酸碱度,怎样来表示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呢?

  这就是下面我们要学的知识。

  (板书:二、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值)

  同学们阅读课本60页—61页,回答以下问题:(投影4)

  1、溶液的酸碱度通常用什么来表示?如何测定?

  2、PH值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是怎样的?

  3、怎样用PH试纸来测定溶液的PH值?

  4、PH试纸测出的数值会精确到十分位吗?

  学生讨论后,教师点拨:

  1、酸碱度常用PH值来表示,用PH试纸来测定。

  2、PH值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PH<7时,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

  PH=7时,溶液呈中性;PH>7时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3、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待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值。

  4、PH试纸只能粗略的知道溶液的PH值,只能测出整数值,不能精确到十分位。

  随堂测试:(投影5)

  1、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A、生石灰B、碳酸钙C、氢氧化钠溶液D、锌粒

  2、中和反应的实质是()<用离子符号表示>

  3、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将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液来测定。

  b、用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3、2。

  c、将少量待测液滴在试纸上与比色卡比较。

  d、把待测液倒在试纸上与比色卡比较。

  4、某同学用湿润的PH试纸测得稀盐酸的PH值为5,则实际溶液的

  PH值()5。[填>、<或者=]

  5、有一瓶溶液的PH值是5,滴入几滴酚酞试剂后,溶液呈()色,

  若要使溶液的PH值升高,可以采用()或者()的

  方法。

  学了溶液的酸碱度,它与生活有哪些联系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2页的资料。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了解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如何用试纸测定酸碱度。中和反应及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作业:65页4、5、6题

酸与碱的教案2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以及热量的变化,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教案。

  ② ②盐的组成,并能初步判断盐类物质。

  2、过程与方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金属活动顺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酸、碱、盐对人类生活与社会生产的重要性

  二、任务分析

  1、起点能力:学生对酸和碱性质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所认识

  2、教学重点:认识酸碱中和反应以及反应中的酸碱性变化和热量变化,化学教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教案》。探究金属活动顺序并能对简单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 3、教学难点:从中和反应中酸碱性的变化,设计实验探究金属活动顺序。 4、课型:探究、讨论

  5、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中和反应

  【设问】如果把酸溶液和碱溶液混合,会有什么变化呢?

  【活动与探究】

  1、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2~3滴酚酞溶液,测溶液的温度,用滴管取盐酸逐滴加入,到溶液刚变为无色时停止加入盐酸。溶液的碱性发生了什么变化?溶液的温度有什么变化?

  2、 取1所得的少量溶液,加入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颜色又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3、 取1所得的少量溶液放入蒸发皿中,加热到干,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酸与碱的教案3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中和反应及其应用。(2)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教学难点

  (1)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2)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玻璃棒.表面皿

  实验药品:NaOH溶液.盐酸溶液.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钙溶液.酚酞溶液.稀硫酸溶液pH试纸.纸巾.标准比色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前面我们学习了常见的三酸三碱,谁能正确书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新获取的信息思考回答问题

  你认为这些酸碱之间是否能够发生反应。并写出自己的猜测。

  让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猜测结果。引导同学相互讨论交流归纳板书所有猜测。

  板书:NaOH+H2SO4 NaOH+HCl

  Ca(OH)2+H2SO4 Ca(OH)2+HCl

  Ba(OH)2+H2SO4 Ba(OH)2+HCl

  学生书写猜测结果,并相互讨论。

  提问:通过什么现象可以判断化学反应的确发生了?

  学生回忆思考回答。

  引导学生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分析:NaOH+H2SO4 NaOH+HCl 无现象

  Ca(OH)2+H2SO4 Ca(OH)2+HCl 前者有浑浊后者无现象

  Ba(OH)2+H2SO4 Ba(OH)2+HCl 前者有白沉后者无现象

  (以上各组反应都有热量放出)

  问题:通过明显的现象我们可以判断反应已经发生,你对那些无明显现象的怎么看?

  板书:无现象的可能1.发生反应

  2.反应了无明显现象

  选派代表黑板简单书写自己的实验方案和简单实验流程。实验结束后补充自己的实验现象和结论。交流讨论四组的实验方案以及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并让学生选择最佳方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引导。(如果学生已经设计出用酚酞进行实验,教师可重复演示。)

  演示实验

  取小试管,向其中加入2毫升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2滴酚酞(观察颜色变化),向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随着稀硫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至溶液变成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发生了反应不存在了。

  板书: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

  2NaOH+H2SO4 = Na2SO4+2H2O Ca(OH)2+HCl = CaCl2+2H2O

  NaOH+HCl =NaCl+ H2O Ba(OH)2+H2SO4= BaSO4+2H2O

  Ca(OH)2+H2SO4 = CaSO4+2H2O Ba(OH)2+2HCl= BaCl2+2H2O

  动手实验,记录现象

  实验后讨论交流,分析原因。

  思考讨论如何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并设计实验方案简单书写自己的实验流程。

  根据自己的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并记录现象分析结果。讨论实验方案的可行性。

  学生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的方程式书写猜测中的所有方程式。

  观察生成物在构成上的共同点:都是盐。

  观察反应的共同点:都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揭示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其实所有的酸和碱之间都能发生中和反应。像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所以我们要借助无色酚酞观察反应是否发生,而有些酸和碱反应是有明显现象的,就不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了。

  课件展示:演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变化。

  H++ OH-=H2O

  在实验完成后能将酸溶液或碱溶液直接倒进下水道吗?应该如何处理呢?

  积极思考,利用所学的新知回答问题

  展示有关中和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一系列图片

  工业:如硫酸厂的.废水中含的酸溶液比实验室的废液中多得多,需要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后排放

  农业:如经常下酸雨形成的酸性土壤可以加入熟石灰中和酸性

  生活:如用食醋中和腌制皮蛋产生的碱,从而去除皮蛋的涩味

  如用含氢氧化铝的胃药治疗胃酸过多,你会写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学生练习:Al(OH)3+3HCl==AlCl3+3H2O

  如被蚊虫叮咬后因其分泌的蚁酸而感到不适,可涂碱性物质(如稀氨水)来缓解痛痒。

  提问:能涂氢氧化钠溶液吗?

  观看图片并不断思索,寻找生活中其他的例子

  课堂小结:1.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实质

  2.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反应的实验探究方法

  3.中和反应的应用

  作业布置:教材习题

  教学反思:联系先前学习过的酸、碱都能与指示剂反应,使指示剂变色的知识,暗示、鼓励学生想办法证明NaOH和HCl这个反应的确发生了。最后让学生完成该实验设计,通过活动与探究让学生归纳出该反应的现象和特点,能把学生的探究活动与“双基”紧密结合,既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课程目标,又兼顾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较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在交流讨论中获得知识,同时体验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总结,由学生自我评价本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和方法情感上的收获。一方面教师把一节课的知识小结交给了学生,同时亦鼓励了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评与互评。

酸与碱的教案4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 1 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白醋、稀盐酸、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点滴板、滴管;花。

  2.学生准备:每小组自制2~3种指示剂。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酚酞试液、

  [教学程序]

  [提问]成红色

  探究实验:稀盐酸、稀硫酸与锌粒及氧化铜粉末的反应。

  [小结过渡]: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与锌粒及氧化铜粉末反应,由此可见,它们在性质上是有了些共性的。为什么它们会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质呢?

  探究实验:氯化钠导电性实验。

  [提问]:氯化钠溶液为什么会导电?

  回忆物理中学习的导电的原理,推测氯化钠溶液导电的原因。

  FLASH动画展示氯化钠溶液的`导电过程,解释电离的概念,介绍电离方程式。

  [结论]: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探究实验: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导电性。结论:稀盐酸与稀硫酸都能导电。

  [分析]:为什么稀盐酸和稀硫酸能导电?

  [归纳]:稀盐酸、稀硫酸中都存在着相同的阳离子──H+,所以它们在化学性质上具有了相似性。不仅稀盐酸、稀硫酸中存在H+,还有其它的一些物质也能电离出唯一的阳离子──H+,我们把它们归为一类物质──酸。

  [小结]:)探究思路──通过实验发现一些物质具有共性,试图去解释具有共性的原因,通过对导电性的探究,发现存在相同的阳离子──氢离子,归纳出酸的概念。

  [自主探究]:碱

  [评价与小结]:评价自主探究成果

  [新知识提示]:氯化钠属于哪一类物质?

  [课外学习]:什么是盐?

  探究学案:什么是酸、碱、盐

  [示范探究]探究活动一:

  稀盐酸稀硫酸、紫色石蕊试液、锌粒、氧化铜粉末

  结论:探究活动二:导电性实验发现:

  稀盐酸_______(能、不能)导电; 稀硫酸 原因:什么是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acid)。

  [自主探究]

  铁溶液

  结论:探究活动二:

  ______(能、不能)导电。

  原因:

  ______的化合物叫做碱。

酸与碱的教案5

  教学目标:

  学会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测试一些物质的pH。

  通过对各种操作的比较及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建立正确的测试和读数方法。

  让学生自主测试,拓展活动的空间,培养尊重事实的观念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

  教学疑点:

  不同生长时期的水果和蔬菜pH是否相同,建议测不同生长时期番茄pH进行了解。

  观察头发光泽需要哪些条件,建议增强光线和利用放大镜观察。

  头发耐拉力,用手拉能否准确感知?建议用测力计去测更科学。为使测出的数据具有科学性,可引导学生取几次的平均值。

  重点和难点:

  测试方法。

  活动方式:

  学生主持;分组实验。

  实验准备:

  ①分组准备:每组有5个烧杯分别装20 mL pH为1、4、7、10、13的溶液,头发五束(同一个人的头发)。

  ②稀硫酸、稀盐酸、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

  ③洁厕精、醋、洗洁精、石灰水、牙膏、西红柿、牛奶、鸡蛋、萝卜、纯碱溶液、草木灰水、泡菜水、橘子、苹果、造纸厂排放的废水、点滴板、pH试纸、玻璃棒、镊子、小刀、纱布、放大镜、弹簧秤等。

  教学过程:

  师:先请同学们将5束头发分别放进盛有不同pH(1、4、7、10、13)溶液的小烧杯中,等会观察。

  师:再请同学们看61页内容,回答,我们从书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溶液的pH<7显酸性,ph>7显碱性,pH=7显中性。

  生2:测定pH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用pH试纸。

  反思: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做主持,本身就是对能力的训练,把讲台让给学生,同学们相互理解与支持,合作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间,行为和表达更具有学生自身的特点。但主持人和同学们是处于同一知识平台,随时需要老师的指点,老师在课前要帮助主持人理好提纲。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用pH试纸来测一些物质的pH。今天的主持人为A(男)同学和B(女)同学。(主持人上台)

  A:说是主持,我们会和同学们一样,也要做实验,我们一起做,一起讨论。

  B:各组还要把结果写在黑板上,看哪组做得最好。(两位主持人在讲台上做)

  学生分组实验:测稀硫酸、稀盐酸、水、氢氧化钠溶液的pH。(老师在黑板上画表)

  (学生自由上台在黑板上板书实验结果)

  A:有11个组的数据都一样,请问第八组的数据为什么有差别呢?

  第八组同学:我们是按照要求做的,所得出的就是这个数据。

  B:你们坚持这个结论吗?

  第八组同学:坚持,我们同组同学刚才讨论过,可能是我们所测的液体和大家的不同。

  A:是不是这回事,这可要问老师了。

  师:我要向第八组同学表示钦佩,这组的液体和大家的确实不同,我向其中多加了水。他们做学问能置疑,能尊重事实。我们要向他们表示祝贺(鼓掌)。

  反思:测pH的实验操作并不难,如果用灌输的方法,几分钟就可以解决,可是以上对方法的体验和对问题的探究,学生乐学,印象深刻。学生容易做的就更要让学生自己做,更要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就是抓住机会,让学生易快乐的地方更快乐,把学习这种劳动变成乐事。

  B:这个不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同是某一种液体,浓度不同, pH不同。即同一物质的溶液因浓度变化pH也会发生变化,酸变稀了则pH上升,酸性减弱。碱变稀了,则pH下降,碱性减弱。

  A:这个解释让我们明确了更多的知识。再请第十组同学说一下,你们得出稀盐酸的`pH为1。5是怎么回事?

  第十组代表:在测的时候,我们发现pH试纸的颜色和标准比色卡并不完全一致,我们就取了中间值。

  B:那就是说是想像出的一种颜色了,颜色是能想像出来的吗?

  第十组代表:好像又不能。

  生1:既然不能,那么用最接近的颜色反而更准确了。

  生2:说明用pH试纸只能粗略地测量。

  生3:书上说,用pH试纸测是最简单的方法,我知道医生给人看病时也常用pH试纸,而给人治病,应该是要求很高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冷场)

  A:老师,请您回答。

  师:这就如托盘天平也是粗略地称量,大多数情况,所得到的值已足够达到要求。现在已经过了一段时间,我们把已用过的pH试纸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一下有没有变化。

  生1:和先测的值比较,有变化。

  生2:说明时间长了pH试纸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生3:要求我们在测pH时,把液体滴在pH试纸上后,要立即与比色卡比较,才能反映出液体的pH。

  师:请同学们任取一种刚测过pH的液体,放在小烧杯中,用pH试纸放在里面看看。

  生1:液体变颜色了。

  生2:取出试纸读数,液体的pH与我们刚才的数据有区别。

  A:我和小B同学也观察到了这个现象,那这说明了什么?

  生1:这个纸不是普通的纸,是pH试纸(笑声,谁不知道),我是说上面有药。

  生2:对,就跟我们的衣服上沾上污物,放入水中,污物会扩散到水中一样。

  生3:如果把pH试纸直接放入药品里,药品可就被污染了,并且也测不准。

  B:同学们观察和分析得很好,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你们真棒。

  反思:及时归纳与总结。

  A:现在我们归纳一下用pH试纸测pH的方法。

  B:还有,在测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老师边听边板书)

  方法

  注意事项(主要原因)

  1用玻璃棒取液滴在pH试纸上

  不能把纸放在试剂瓶里(防止污染药品)

  2立即读数

  准确读数(时间一长,pH试纸会变色)

  3取整数值

  更符合实际

  4酸的pH<7,碱的ph>7,中性的pH=7

  对书本知识进行了验证

酸与碱的教案6

  教材分析

  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教材安排的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实验探究开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尝试实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知道酸碱能反应,进一步强调这类反应是中和反应。教材放眼于实际生活,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本节内容主要选择了引导探究法,通过创设情景、设计实验以及利用多媒体等手段来探究中和反应,从探究中层层启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不断提供动脑思考的探究情景,提供动手练习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会利用酸碱指示剂来判断酸碱发生反应

  2.从宏观到微观解释中和反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建立微观世界观,提高学科素养。

  2.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和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中和反应的概念及科学探究方法

  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 能运用微观知识解释中和反应的实质

酸与碱的教案7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食盐、硫酸、烧碱、纯碱、氨水的主要用途和一些常见化肥的作用。

  ②掌握铵态氮肥的检验。

  ③将掌握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铵态氮肥的检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利用酸、碱、盐的一些知识,初步树立合理使用物质的科学意识。

  二、任务分析

  1、起点能力:学生对酸、碱、盐的知识已了解。

  2、教学重点:铵态氮肥的检验。酸、碱、盐的正确使用。

  3、教学难点:铵态氮肥的检验。

  4、课型:探究、讨论

  5、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常见酸、碱、盐的应用及其的正确使用

  【学生交流】根据生活经验,谈谈有关酸、碱、盐的应用。

  【教师讲述】酸、碱、盐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化学工业上常说的“三酸两碱”就是指硫酸、盐酸、硝酸和烧碱、纯碱。

  【学生阅读】课本199页~200页了解我国酸、碱、盐的产量。

  【学生阅读】课本199页表7-6某些酸、碱、盐的用途。

  【学生交流】候德榜及其联合制碱法。

  【教师讲述】酸、碱、盐用途广泛,但多数酸、碱有强腐蚀性,许多盐有毒性,所以要注意使用方法。

  【演示实验】稀释浓硫酸

  【学生观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操作?若把水加到浓硫酸中会出现什么结果?为什么?

  【学生讨论】万一强酸强碱溅到皮肤、眼睛、衣服、桌面上时应采取什么措施?

  酸溶液溅到皮肤或衣服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若是浓硫酸,必须迅速用抹布擦,然后用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来冲洗;碱溶液溅到皮肤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万一眼睛溅进酸溶液或碱溶液要立即用水冲洗(不可揉眼睛)洗的时候要眨眼睛,必要时请医生治疗。

  如果酸(或碱)流到实验台,立即用适量的碳酸氢钠溶液(或稀醋酸)冲洗,然后用水冲洗,再用抹布擦干。如果只要少量的酸(或碱)溶液,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

  【教师讲述】溶液使用的注意事项

  【学生交流讨论】亚硝酸钠及重金属盐的毒害

  【作业】204页第4题

  【板书】常见酸、碱、盐的应用及其的正确使用

  【教后小结】

  第二课时化学肥料

  【学生交流】请说出你所知道的化肥的名称与作用。

  【学生讨论】化学肥料如何分类?

  【小结】氮肥(含N)磷肥(含P)钾肥(含K)复合肥料

  【观察与思考】学生完成201页的内容后交流,进一步巩固对化肥的'认识。

  【学生交流】化肥的生产

  【教师讲述】化肥生产中提到了催化剂,可结合制氧、合成氨作一介绍,其中铁及其化合物具有重要作用,双氧水制氧也可用氯化铁溶液作催化剂由于是液体催化其效果要比二氧化锰好;以活性铁为成分的催化剂(商品名为预还原氨合成催化剂A110-I-H)在30万吨/年的大型氨厂得到广泛使用

  【学生讨论】化肥使用的利与弊

  【小结】利:化肥肥分含量高,见效快

  弊:化肥肥分单一,使用不合理时,土壤结构会遭到破坏;若使用不当,还会因流失而污染江河湖泊。

  【活动与探究】氮肥种类很多,经常会用含铵根的氮肥,那么如何用简单的方法来检验铵态氮肥?

  【实验1】硫酸铵与消石灰在研钵混合研磨

  【实验2】硫酸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在酒精灯上微热

  【学生思考】〔实验1〕与〔实验2〕实验操作上的区别,思考“为什么铵盐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需要加热”。

  【小结】铵态氮肥的检验:

  加入碱液后加热有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产生。

  【拓展视野】常见化肥的简易鉴别

  学生阅读了解

  【作业】204页第7题

  【板书】化学肥料

  一、化学肥料分类:氮肥(含N)磷肥(含P)钾肥(含K)复合肥料

  二、化肥使用的利与弊:

  利:化肥肥分含量高,见效快

  弊:化肥肥分单一,使用不合理时,土壤结构会遭到破坏;若使用不当,还会因流失而污染江河湖泊。

  三、铵态氮肥的检验:加入碱液后加热有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产生。

酸与碱的教案8

  教学目标

  1.熟记pH和溶液酸碱度、酸碱性的关系;

  2.会使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

  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

  区分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一:溶液的酸碱度的表示法——pH

  【自主练习】

  阅读书本61-62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指示剂只能检测溶液的酸碱性,而不能检测溶液的酸碱度。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2.酸性溶液的pH<7;碱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

  当pH<7时,ph越小,酸性越强;当ph>7时,pH越大,碱性越强。

  【跟踪练习】

  1.以小组为单位,在组与组之间展开竞赛,看谁能很快记住酸碱度与pH之间的关系。

  2.某溶液的pH=3,则该溶液呈酸性。苹果汁的pH在2.9-3.3,在苹果汁中滴入石蕊试液,显示的颜色是红色。

  3.下列各pH表示溶液酸性最强的是(D)

  A.pH=14 B.pH=7 C.pH=1 D.pH=0

  4.将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氯化钠分别溶于水后,再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1)氧化钙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pH>7,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

  (2)二氧化碳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pH<7,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

  (3)氯化钠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pH=7,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紫色。

  学习指导二: 使用pH试纸 【自主练习】

  阅读书本62-63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只能精确到个位。

  2.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方法?(简记:一放、二滴、三色、四照、五读)

  【小组讨论】

  1.测量溶液的酸碱度时,将pH试纸伸入待测溶液中会带来什么后果?

  2.测量溶液的酸碱度时,将pH试纸润湿会带来什么后果?用润湿的pH试纸检测酸溶液或碱溶液的酸碱度时,pH会怎样变化?(最好用图表)

  3.用pH试纸检验酸性或碱性气体时,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用,还是使用干燥的pH试纸?

  【教师点拨】

  用pH试纸检验酸性或碱性气体时,这些气体不能使试纸显示不同的颜色,只有这些气体溶于水后,生成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才能使pH试纸变色,我们才能判断该气体是酸性或碱性气体。所以用pH试纸检验酸性或碱性气体时,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用。

  【跟踪练习】

  有一食品包装说明书中注明防腐剂是苯甲酸,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下列对苯甲酸性质的推测中不合理的是(B)

  A.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

  B.相同浓度的苯甲酸溶液的pH比醋酸的.pH大

  C.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苯甲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学习指导三:了解溶液的酸碱度有重要的意义

  【自主练习】

  阅读书本63-64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厨房清洁剂呈碱性,因为里面含有NaOH。厕所清洁剂呈酸性;草木灰溶液呈碱性,溶质的化学式K2CO3。

  2.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5.6。

  3.相互之间说一说溶液的酸碱度的重要意义。

  【跟踪练习】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部分日常生活用品的酸碱度进行了测定,他们对每种待测液都做了三次测定,然后取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小偶然误差。

  分析测定结果,发现各类洗发液的pH差别较大,约在7-9之间,护发素的pH均略小于7。同学们联想到洗发、护发的程序,决定探究溶液的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

  提出问题:溶液的酸碱度对头发有什么影响?

  设计实验(1)收集某人的5束头发,分别放入不同pH溶液的烧杯中,静置约30分钟。(2)将各束头发取出,用纸巾吸干液体后观察并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结论:碱性溶液会损伤头发,中性、酸性溶液对头发的影响不明显。

  分析交流:洗发时使用洗发液和护发素的顺序是先用洗发液后用护发素,原因是降低碱性洗发液对头发的伤害。

  【当堂训练】

  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

酸与碱的教案9

  活动目标:

  能画出自己的典型特征,并在教师帮助下做成面具。

  活动准备:

  红、黄、蓝三原色颜料,白蜡笔,油性笔,白卡纸,方型白布同幼儿数报纸,盘,彩笔,蜡笔。录音机,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两块布引出主题让幼儿展开讨论。

  1、今天带来了两幅图画,请大家欣赏,然后告诉我你的想法,你觉的它美吗?为什么?

  2、你认为这块布为什么这么漂亮?这么多漂亮的颜色都是怎么跑到这块布上去的?(幼儿说,教师记录。)

  3、那,这块白布也想变得和它一样漂亮,你们说有些什么办法帮帮它呢?(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4、请幼儿观察已染好的布,上面的颜色是什么弄上去的。并简单讲解布的'折叠方法。(折、揉)

  二、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白布和辅助材料,幼儿自由选择小组操作。

  1、教师出示幼儿已用白蜡笔画好的白布,邀请幼儿帮助装饰。

  2、鼓励幼儿自己大胆染色,教师巡回指导,放轻音乐。

  3、放绳子上凉干。

  三、进行课程小结。

  活动反思:幼儿之间相互欣赏彼此的作品,并介绍自己的操作方法,将操作材料放置于美工区内,供幼儿以后操作。

酸与碱的教案10

  复习目标

  知识

  1、指示剂显色规律

  2、认识酸碱盐

  3、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

  4、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分析归纳式讲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用具

  仪器:

  烧杯、白纸、试管等。

  药品:

  10%的NaOH溶液、5%的硫酸溶液、5%的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剂、镁、氧化铜、氢氧化铜、碳酸钠试剂、氯化钡等

  其它:

  多媒体投影、学生练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引入】今天我们来复习酸和碱,看投影(今节要复习的知识)

  【板书】1、指示剂显色规律

  画一幅《雨落叶出红花开》给同学们。问学生,你们看到了吗?认真观察,知道里边是什么化学知识?

  分析原理,引出指示剂变化规律(见投影)

  练习一

  【板书】2、认识酸碱盐

  投影物质的分类与练习

  浓酸、浓碱的使用

  【板书】3。常见酸碱化学性质

  见投影

  【板书】4、溶液酸碱度的

  表示方法(见投影)

  【小结】本课复习知识明确要复习内容

  猜想、思考、回答问题

  做练习一

  观察、做练习二

  做练习三

  做练习四(填表)

  激发学生学兴趣,分析应用指示剂知识

  巩固知识:

  巩固酸碱化学性质知识

  用化学性质去检验物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练习一

  现有下列物质:①食醋②石灰水③CO2的水溶液④NaCl溶液⑤蒸馏水⑥Na2CO3溶液。用序号填空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____,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_____,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或酚酞溶液变色的是碱_____。

酸与碱的教案11

  【提问】

  你知道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吗?请提出你的假设,并设计实验检验你的假设是否正确。

  猜想:

  实验方案现象结论

  【活动与探究

  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

  【归纳】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 Ag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学生讨论

  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有何用途。

  【总结

  在初中教材中,金属活动性顺序主要应用于在溶液中进行的两类置换反应:

  一、金属+酸→盐和氢气.

  反应条件: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排在氢前边;b.酸是指盐酸和稀硫酸等非氧化性酸,而浓硫酸、硝酸,不溶性酸、极弱的酸除外。

  二、金属+盐→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

  反应条件:a.反应物中的金属必须排在盐中的金属元素前边;b.盐必须可溶.

  对此两类置换反应在应用时还应注意:

  ①铁与非氧化性酸或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呈现+2价

  ②很活泼的金属如:钾、钙、钠、钡与某些盐溶液反应时,是先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然后碱继续和盐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但没有金属生成,故应除去这四种金属。

  【教师讲述

  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初中化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正确理解和应用。现将其几种应用归纳如下:

  ㈠判断金属是否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

  例1.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金属是( )

  A.银B.镁C.锌D.铁

  分析:镁、锌、铁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所以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后边,故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答案为A。

  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例2.为验证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将它们分别投入稀盐酸中,只有c不能与盐酸作用产生气体。再把a投入b的硝酸盐溶液中,在a的表面有b析出。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b>a>c B.a>b>c C.b>c>a D.c>a>b

  分析:a、b、c三种金属与稀盐酸反应,只有c不能与盐酸作用产生气体,说明a、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而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后边,故a、b比c活泼;把a投入b的硝酸盐溶液中,在a的表面有b析出,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a排在b前边,综上所述可知a>b>c,所以答案为B。

  例3.请你用最简单的方法,证明锌、银、(H)、铜的活动性顺序,至少需要选用下列物质中的(填序号)

  ①Zn ②Ag ③Cu ④CuSO4溶液⑤稀硫酸⑥AgNO3溶液⑦FeSO4溶液

  写出证明过程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利用金属与酸反应的条件氢前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氢后的金属则不能,所以取用锌、铜和稀硫酸,将锌、铜分别放入与稀硫酸中,将见到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由此得出结论锌比铜活泼且锌排在氢前铜排在氢后;然后再取用铜与AgNO3溶液看两者能否反应,可见铜的表面附有银白色物质,说明铜可置换出银,所以铜比银活泼。从这两组实验则可证明锌、银、(H)、铜的活动性顺序,所以至少需要选用所给物质中的①Zn ③Cu ⑤稀硫酸⑥AgNO3溶液。答案为:①③⑤⑥ Zn + H2SO4 == ZnSO4 + H2↑ Cu+2AgNO3 == Cu(NO3)2 + 2Ag

  ㈢判断金属能否与其它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例4.将过量的铁粉放入含Zn(SO4)2和AgN03的混合溶液中,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留下的金属是( )。

  A.Ag B.Fe、Ag C.Zn、Fe D.Fe、Zn、Ag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Fe排在Zn的后边、Ag的`前边,所以Fe不能与Zn(SO4)2反应,故滤纸上不可能有Zn;但Fe能与AgN03反应换出Ag,所以滤纸上有Ag;又因为Fe是过量的,所以滤纸上有没反应完的Fe。所以答案为B。

  ㈣判断置换反应进行的程度

  例5.向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完全反应后过滤。不可能存在的情况是( )。

  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Zn2+,Mg2+

  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Ag+,Zn2+,Mg2+

  C.滤纸上有Ag,Cu,Zn,滤液中有Zn2+,Mg2+

  D.滤纸上有Ag,Cu,Zn,Mg滤液中有Zn2+,Mg2+

  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为Mg﹥Zn﹥Cu﹥Ag,即Zn能置换出Cu(NO3)2中的Cu,能置换出AgNO3

  中的Ag,但不能置换出Mg(NO3)2中的Mg。若加的Zn不足,置换反应只能部分进行,锌粉加入溶液后,首先置换Ag+,当Ag+被置换完后,再置换Cu2+。也就是说,当滤纸上有Ag和Cu时,滤液中肯定没有Ag+;当滤纸上有Ag,Cu,Zn,滤液中肯定没有Ag+,Cu2+。所以答案为B和D。[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实质上就是金属单质与金属阳离子的置换反应。如果滤纸上的金属单质与滤液中的金属阳离子能够反应,则这种情况肯定不会发生(即不能共存),因此答案为B(Cu和Ag+反应)、D(锌不可能置换出镁)。]

  【板书】

  一、金属+酸→盐和氢气.

  反应条件: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排在氢前边;b.酸是指盐酸和稀硫酸等非氧化性酸,而浓硫酸、硝酸,不溶性酸、极弱的酸除外。

  二、金属+盐→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

  反应条件:a.反应物中的金属必须排在盐中的金属元素前边;b.盐必须可溶.

  注意:①铁与非氧化性酸或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呈现+2价

  ②很活泼的金属如:钾、钙、钠、钡与某些盐溶液反应时,是先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然后碱继续和盐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但没有金属生成,故应除去这四种金属。

  【教后小结】

酸与碱的教案12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石蕊和酚酞溶液是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并能说出石蕊和酚酞在酸性、碱性和中性溶液中所显示的颜色,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了解几种常见的酸及其物理性质。

  3.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

  2.酸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过程

  (一)酸碱指示剂

  [问题探究]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在酸、碱溶液中的变色有何规律?

  【知识点1】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的颜色。常见的有石蕊和酚酞。石蕊试液呈紫色,遇酸溶液变红色,遇碱溶液变蓝色;酚酞溶液呈无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

  【知识拓展】

  1.酸溶液的溶质一定是酸;酸性溶液的溶质不一定是酸,还有可能是盐,如氯化铵、硫酸锌等。酸性溶液包含酸溶液。碱溶液的溶质一定是碱;碱性溶液的溶质不一定是碱,还有可能是盐,如碳酸钠等。碱性溶液包含碱溶液。

  2.盐溶液有可能呈酸性,也有可能呈碱性,还可能呈中性。

  (二)几种常见的酸

  [问题探究]常见的酸有哪些?它们的物理性质是怎样的?有哪些用途呢?

  【知识点2】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

  【实验分析】实验10-2

  (1)观察盐酸、硫酸的颜色和状态。

  (2)分别打开盛有盐酸、硫酸的试剂瓶的瓶盖,观察并闻气味。

  盐酸,硫酸

  颜色、状态,无色透明液体,无色油状液体

  打开瓶盖后的现象,出现白雾,无明显现象

  气味:刺激性气味,无味

  密度常用浓盐酸(37%~38%)1.19g/cm3,常用浓硫酸(98%)1.84 g/cm3

  【知识点3】盐酸和硫酸的用途:

  用途:

  盐酸(HCl)重要化工用品。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物(如盐酸麻黄素、氯化锌)等;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

  硫酸(H2SO4)重要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剂

  【知识点4】浓硫酸的腐蚀性:

  【实验分析】实验10-3

  将纸、小木棍、布放在玻璃片上做下列实验:

  实验:放置一会儿后的现象

  用玻璃棒蘸浓硫酸在纸上写字,纸上写字处变黑

  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木棒变黑

  将浓硫酸滴到一小块布上,布上出现小洞

  【实验结论】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它能夺取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里的氢、氧元素,生成的黑色物质炭,该性质称为脱水性。

  [问题探究]如何正确稀释浓硫酸?错误的操作会引起什么后果?

  【知识点5】浓硫酸的稀释:

  【实验分析】实验10-4

  1.实验过程: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注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并用手轻轻碰触烧杯外壁。

  2.实验现象: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3.实验结论: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因为水的密度较小,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会使酸液向四周飞溅。如果不慎溅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注意】浓盐酸的特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会观察到瓶口有白雾出现,那是因为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故在开启的瓶口处形成白雾。所以应密封保存浓盐酸。

  【知识拓展】在实验室中浓硫酸做干燥剂,但只能够干燥中性气体(H2,O2,N2,CO,CH4等)和酸性气体(CO2,SO2,NO2)。

  (三)酸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6】盐酸、硫酸等酸在溶液中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H+),所以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即酸的通性。

  【实验分析】实验10-7

  实验一:酸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1.实验步骤:在点滴板上分别滴入两份稀硫酸和稀盐酸,再用胶头滴管在稀盐酸和稀硫酸中分别滴入酚酞溶液和石蕊溶液,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

  滴加紫色石蕊溶,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稀盐酸:溶液变为红色,无明显现象。

  稀硫酸:溶液变为红色,无明显现象。

  [问题探究]此实验说明酸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3.实验结论: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

  实验二:金属与酸的反应

  1.回顾第八单元金属与酸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表:

  与稀盐酸反应,与稀硫酸反应

  镁Mg+2HCl MgCl2+H2↑ Mg+H2SO4 MgSO4+H2↑

  锌Zn+2HClZnCl2+H2↑ Zn+H2SO4 ZnSO4+H2↑

  铁Fe+2HCl FeCl2+H2↑ Fe+H2SO4 FeSO4+H2↑

  2.结论: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实验三: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1.实验步骤:在盛有稀盐酸和稀硫酸的试管里分别放入一根生锈的铁钉(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过一会儿取出铁钉,用水洗净,观察铁钉表面和溶液颜色的变化

  2.实验现象:

  现象化学方程式

  ①金属氧化物与稀盐酸作用:铁钉表面的红棕色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Fe2O3+6HCl 2FeCl3+3H2O

  ②金属氧化物与稀硫酸作用:铁钉表面的红棕色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Fe2O3+3H2SO4 Fe2(SO4)3+3H2O

  [问题探究]上面反应的生成物有什么共同之处?

  3.实验结论: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注意】铁单质与酸反应,生成物中有Fe2+,溶液中有Fe2+时,溶液呈浅绿色;铁的氧化物与酸反应时,铁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当溶液中有Fe3+时,溶液呈黄色。

  【知识拓展】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清洗铁制品表面的锈时,不能将铁制品长时间浸在酸中,因为铁单质也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问题探究]盐酸、硫酸等酸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呢?

  【小结】酸的通性:

  ①酸能与指示剂作用,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酸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

  ②酸能与活泼金属作用:Fe+2HCl FeCl2+H2↑ Fe+H2SO4 FeSO4+H2↑

  ③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作用:Fe2O3+6HCl 2FeCl3+3H2O Fe2O3+3H2SO4 Fe2(SO4)3+3H2O

  四、教学反思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主要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

  2.认识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注意事项。

  3.知道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增强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的探究,能简单的归纳出碱的相似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基本操作和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待事物,能透过表面现象挖掘事物具有共性的本质原因。

  2.进一步理解一切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的,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周围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主要的性质。

  2.非金属氧化物与碱溶液反应。

  三、教学过程

  (一)几种常见的碱

  [问题探究]常见的碱有哪些?

  【知识点1】氢氧化钠:

  1.氢氧化钠的化学式NaOH,它有强烈的腐蚀性;它的俗名叫做苛性钠、火碱或烧碱。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要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2.氢氧化钠的性质:

  【实验分析】实验10-5:用镊子夹取3块氢氧化钠分别进行实验(切勿用手拿):

  现象分析:

  观察氢氧化钠的颜色和状态,白色固体。

  将氢氧化钠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氢氧化钠容易吸收水分。

  将氢氧化钠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里,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试管外壁发烫,氢氧化钠溶解放出大量的热。

  [问题探究]实验中的`现象说明氢氧化钠具有什么性质?

  [小结]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易潮解,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此外,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在空气中易与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注意】1.氢氧化钠放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这种现象叫做潮解。这个变化是物理变化。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利用它的吸水性,可以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它只能干燥中性气体和碱性气体,而不能干燥酸性气体。

  2.氢氧化钠固体有较强的腐蚀性。使用氢氧化钠必须十分小心,防止皮肤、衣服被它腐蚀;实验时最好戴防护镜,防止溶液溅到眼睛里;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问题探究]氢氧化钠有哪些重要的用途?

  【知识点2】氢氧化钠的用途:氢氧化钠广泛用于肥皂、石油等工业。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在生活中可用来除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就含有氢氧化钠。

  【知识点3】氢氧化钙:

  【实验分析】实验10-6:氢氧化钙的性质探究:

  1.实验步骤:取一小药匙氢氧化钙,观察它的颜色和状态,然后放入小烧杯中,加入约30mL水,用玻璃棒搅拌,观察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情况。然后放置,使上层液体澄清。取出澄清的溶液,向其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

  项目现象

  氢氧化钙的颜色、状态:白色固体

  在水中溶解的情况,微溶于水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问题探究]氢氧化钙是怎样制取出来的?它有哪些用途?

  3.实验结论:氢氧化钙的化学式Ca(OH)2,俗名熟石灰或消石灰。白色粉末状固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其水溶液俗称石灰水。可由生石灰(CaO)与水反应得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小结】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及制备原理:

  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

  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熟石灰、消石灰

  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易潮解,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NaOH固体有吸水性,白色固体,微溶于水

  腐蚀性:强腐蚀性,较强腐蚀性

  用途: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生活中用的炉具清洁剂中就含有氢氧化钠,用以去除油污。可做干燥剂,用于建筑业,制烧碱、漂白粉的原料;用于农业改良酸性土壤、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制备原理:Ca(OH)2+Na2CO3===CaCO3↓+2NaOH CaCO3CaO+CO2↑ CaO + H2O ===Ca(OH)2

  (二)碱的化学性质

  【问题探究】碱都有哪些化学性质?

  【知识点4】碱的化学性质:

  (1)碱与指示剂反应:

  指示剂: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

  紫色石蕊溶液:变蓝,变蓝

  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变红

  【注意】只有可溶性的碱的溶液,才能使指示剂变色;不溶于水的碱(例如氢氧化镁、氢氧化铜等)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2)碱与某些非金属化合物的反应:

  ①Ca(OH)2+CO2===CaCO3↓+H2O(用于鉴别CO2气体);

  ②2NaOH+CO2=Na2CO3+H2O(氢氧化钠密封保存的原因之一);

  ③2NaOH+SO3=Na2SO4+H2O。

  【注意】只有可溶性的碱的溶液,才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不溶于水的碱(例如氢氧化镁、氢氧化铜等)不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小结】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等碱在溶液中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OH-),所以不同的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即碱的通性。

  (三)酸和碱的概念

  [问题探究]为什么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能导电?

  【知识点5】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能导电,说明它们的溶液中含有带电的粒子。

  [问题探究]为什么酸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碱也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6】酸在水中离解出来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即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知识点7】碱在水中离解出来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即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四、教学反思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来分析事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实际问题的意识。

  2.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2.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中和反应

  【知识点1】中和反应:

  [问题探究]了如何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发生反应了?

  【实验分析】实验10-8

  1.实验步骤:在烧杯中加入5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2.实验现象: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示红色,随着盐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变成无色。所以此时的溶液肯定不是碱性溶液。玻璃片上的白色物质是溶液中新生成的溶质。

  3.实验结论:上面的实验中,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即:NaOH+HCl===NaCl+H2O

  【知识拓展】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例:Ca(OH)2+2HCl===CaCl2+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问题探究]以上几个化学反应的生成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小结】上述三个反应都生成水,另一种产物(氯化钠、氯化钙、硫酸钠)都是由金属离子和相应的酸根离子构成的,我们把这类化合物叫做盐。因此把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问题探究]我们如何判断一个反应是不是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

  [知识拓展]判断某个反应是否为中和反应,关键是看反应物是否为酸和碱,而不是仅看生成物中是否有盐和水。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如:CuO+H2SO4===CuSO4+H2O)及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如:2NaOH+CO2===Na2CO3+H2O)虽然生成物都是盐和水,但反应物不是酸和碱,故不属于中和反应。

  [问题探究]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知识点3]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中自由移动的H+跟碱中自由移动的OH-结合生成水分子。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问题探究]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知识点4】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变成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熟石灰加入土壤,以中和酸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工厂生产过程中的污水,需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例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3.用于医药: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盐酸,可以帮助消化,但是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胃酸,反而造成消化不良。在这情况下,可以遵医嘱服用某些含有碱性物质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酸。被蚊虫叮咬后,叮咬处很快肿成大包,这是因为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如果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如NH3·H2O)的药水,就可减轻痛痒。

  四、教学反思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从而认识物质的酸碱度及其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探究——寻找身边物质,测其pH,学会如何利用和挖掘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

  2.通过测定一些液体的pH,学会区分身边一些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和“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pH”的探究,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同时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2.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

  (一)溶液的酸碱度的表示法——pH

  【知识点1】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指示剂只能检测溶液的酸碱性,而不能检测溶液的酸碱度。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问题探究] pH与溶液的酸碱性之间有什么关系?

  【知识点2】pH大小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酸性溶液的pH<7;碱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

  当pH<7时,pH越小,酸性越强;当pH>7时,pH越大,碱性越强。

  (二)pH试纸的使用

  [问题探究]如何测定某种物质的pH

  【知识点3】测定方法: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将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

  【注意】pH试纸不能用蒸馏水润湿。

  【知识点4】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

  pH:酸碱性;pH:酸碱性

  橘汁:3酸性;汽水:3酸性

  糖水:7中性;自来水:7中性

  牛奶:6酸性;唾液:7中性

  番茄汁:4酸性;草木灰:11碱性

  肥皂水:10碱性;洗洁精:12碱性

  苹果汁:3酸性;白醋:2酸性

  [问题探究]pH有哪些实际的应用?

  【知识点5】溶液酸碱度的重要意义:

  1.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溶液里才能进行。

  2.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

  3.测定雨水的pH(因溶解有二氧化碳,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小于5.6),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

  四、教学反思

  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加深对指示剂遇酸、碱颜色变化的认识。

  2.认识酸、碱的化学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学有所用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酸、碱的化学性质。

  2.能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教学过程

  实验一:酸、碱与指示剂的反应:

  【实验用品】试管、药匙、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坩埚钳、胶头滴管、火柴。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钙粉末、石蕊溶液、酚酞溶液、pH试纸、生锈的铁钉。

  【实验步骤】在两个白色点滴板上分别滴入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向一白色点滴板上的酸碱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向另一白色点滴板上的酸碱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后的颜色变化,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的颜色变化

  稀盐酸:变红色,不变色

  稀硫酸:变红色,不变色

  氢氧化钠溶液:变蓝色,变红色

  氢氧化钙溶液:变蓝色,变红色

  【实验结论】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红色,使无色的酚酞溶液不变色;碱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蓝色,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实验二: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实验步骤】取两个生锈的铁钉放入两支试管中,然后加入约2mL稀盐酸,观察现象。当观察到铁钉表面的锈消失变得光亮时,将其中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取出,洗净。继续观察另一支试管中的现象,过一段时间将铁钉取出,洗净。比较两支铁钉。

  【实验现象】①铁锈慢慢消失,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黄色;②铁钉表面产生气泡;③后取出的铁钉变小。

  【实验结论】铁钉上的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先与盐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HCl+Fe2O32FeCl3+3H2O;光亮的铁钉与盐酸继续反应生成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FeFeCl2+H2↑。

  实验三:碱与某些盐的反应:

  【实验步骤】在试管中加入约2 mL硫酸铜溶液,然后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然后再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向2 mL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溶液的蓝色逐渐变浅,2NaOH+CuSO4===Cu(OH)2↓+Na2SO4

  再向上述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沉淀溶解,溶液变为蓝色,2HCl+Cu(OH)2===CuCl2+2H2O

  实验四:中和反应:

  【实验步骤】在试管中加入约1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点酚酞溶液。然后边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边不断振荡试管,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取该无色的溶液1mL,置于蒸发皿中加热,使液体蒸干,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操作,反应的现象,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向1mL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再慢慢加入稀盐酸,溶液先变为红色,然后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HCl+NaOH===NaCl+H2O

  取上述无色的溶液1mL置于蒸发皿中加热至液体蒸干,有白色固体析出

  实验五:自主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反应的现象,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向少量的氢氧化钙粉末中加入1mL水,振荡,再滴入1~2滴酚酞溶液,再加入1mL水,振荡,溶液变为红色,加水后颜色不变

  向等质量的氢氧化钙粉末中加入1mL水,振荡,再滴入1~2滴酚酞溶液,再加入1mL稀盐酸,振荡,溶液变为红色,加稀盐酸后溶液逐渐红色消失,2HCl+Ca(OH)2===CaCl2+2H2O

  【知识拓展】

  (1)实验活动2中,将铁钉放入试管时应如何操作?

  答:将铁钉放入试管时,先将试管横放,把铁钉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竖起。

  (2)实验活动5中,可以验证氢氧化钙的哪些性质?

  答: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氢氧化钙能与稀盐酸反应。

  四、教学反思

  实验活动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初步学会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制得的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的分工、配合,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合作能力。

  2.通过对检测溶液酸碱性的意义分析,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学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三、教学过程

  【实验用品】

  烧杯、试管、研钵、玻璃棒、胶头滴管、纱布。

  蒸馏水、酒精、酚酞溶液、石蕊溶液、pH试纸、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土壤样品。

  还需要的实验用品: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玻璃片。

  还需要的生活用品:白醋、食盐水、草木灰、橘汁、肥皂水。

  实验一:自制酸碱指示剂:

  自己选择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浸泡;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

  【实验步骤】选择牵牛花花瓣——在研钵中捣烂——酒精浸泡——纱布过滤

  实验二:选择实验室或生活中的几种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1)分别用酚酞溶液和石蕊溶液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实验现象及结论】

  选择的溶液,加入石蕊溶液后的颜色变化,加入酚酞溶液后的颜色变化,溶液的酸碱性,pH,加入自制指示剂后的颜色变化(以牵牛花汁液制成的自制酸碱指示剂为例)

  稀盐酸,红色,无色,酸性,pH<7,变红

  烧碱溶液,蓝色,红色,碱性,pH>7,变蓝

  柠檬水,红色,无色,酸性,pH<7,变红

  实验三:测土壤浸泡液的酸碱度:

  (1)自制土壤浸泡液:将土壤样品与蒸馏水按1∶5的质量比在烧杯中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

  (2)用pH试纸测澄清液体的酸碱度。

  (3)用pH试纸测澄清液体的酸碱度,pH=7。

  【小结】

  1.石蕊溶液分别滴加在酸、碱溶液中的颜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显示红色,遇碱溶液显示蓝色。

  2.酚酞溶液分别滴加在酸、碱溶液中的颜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显示无色,遇碱溶液显示红色。

  3.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碱性。

  4.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操作方法: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该溶液的pH。

  四、教学反思

酸与碱的教案13

  本单元的学习,是对氧气、氢气、水、碳和碳的氧化物、金属、溶液等内容的有选择地归纳总结与提升,为学习盐类物质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等内容奠定直接基础,更为高中学习电解质电离、离子反应、焰色反应、在溶液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等内容打下必要的基础。本单元分两课题。本课题在知识结构上可分为三部分:酸、碱与指示剂作用,常见的酸和碱,酸碱的通性。而本节课主要是认识酸、碱能与指示剂作用的性质,从而初步体现酸和碱作为不同类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使学生对酸和碱的性质有一些初步的了解。本课在内容安排上,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选择学生生活或平时实验中常见的物质,通过实验来说明酸碱的性质。同时,注意通过探究、讨论、调查与研究等方式,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能根据学过的知识来主动探究新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训练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分析:对于酸和碱,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接触到这两类物质,对它们已经有了零散初步的认识。关于酸,学生已有的认识:家庭调味品食醋中的醋酸;在学习“二氧化碳性质”时,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稀醋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在学习“能源开发和利用”时,用稀硫酸与锌反应制取氢气;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到稀盐酸和稀硫酸与镁锌铁等金属反应的异同等。关于碱,学生已有的认识有:在学习“分子在不断运动”时,知道了浓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在学习“二氧化碳性质”时,知道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原理;在学习“溶解的吸热放热现象”时,学生认识了氢氧化钠溶于水的放热现象;在学习“溶解度”时,知道了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等。上述这些有关酸和碱的零散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过程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该阶段的学生把化学实验当作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有强烈的的好奇心,但多数学生只对化学实验现象感兴趣,对过程、结论缺乏认真思考,甚至对分析问题厌烦;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合作意识、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对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设计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都有待于培养。

  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酸和碱的知识,内容零散、细碎,学生学习起来会出现一定困难。如何将零散的知识纳入合理有效的系统中,运用怎样的方法来学习这些零散知识,将成为解决上述困难的关键,它将帮助学生形成学习“一类物质”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建议】

  1、本课学习必须突破紧抓知识点教学的局限性,重视思维能力、科学探究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充分体现化学学科教学魅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和使用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

  2、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指示剂反应。

  3、能自制指示剂,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史实的了解,培养学生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通过模拟波义耳的实验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艰辛,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并使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教学难点:自制酸碱指示剂;对现象的分析判断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演示法等

  【教学环境】

  1、软硬件环境:多媒体电脑室、平板电脑、液晶投影仪、forclass软件系统等。

  2、教学资源:课件、自制微课视频、其它参考素材资源。

  【教学用品】

  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试管、滴管、点滴板、鸡蛋壳、指示剂、吸管、橡胶塞、烧杯、研钵、纱布、各种植物花瓣、碳酸饮料、苏打饼干等。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找找生活中的酸性和碱性物质?(均可通过网络、书籍查找资料)

  2、寻找生活中的过滤器。

  3、每组在学校周围找一种植物花瓣。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知识引入【提问】找找生活中的酸性和碱性物质?【点评】酸、碱就在我们身边。(提示:碱性物质不一定是碱)【展示与交流】生:苹果———苹果酸葡萄———酒石酸柠檬——柠檬酸食醋———醋酸可乐——碳酸等。皮蛋——氢氧化钙小苏打———碳酸氢钠苏打————碳酸钠炉具清洁剂—氢氧化钠石灰水——氢氧化钙等。生活中的酸碱。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物质入手,创设情景,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知识建构【提问】鉴别醋和石灰水?最简单方法?(实验室不能品尝)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案,并选用其中一种方案,利用桌上提供物品,进行鉴别。(提示:学会利用性质鉴别物质)【教师巡察】指导学生实验,并拍摄上传实验照片。

  【提问】可以用酚酞和石蕊鉴别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吗?【评价学生实验】有无错误操作?【提问】酚酞、石蕊变色规律【点拨】

  1、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发现酚酞和石蕊遇酸和碱会显示出不同颜色,我们把酚酞和石蕊称为酸碱指示剂。【提问】请用表格归纳指示剂变色规律。 【思考并回答】【初探究】最简单方法鉴别醋和石灰水?生:尝或闻其他方法并检验?生:小组展示汇报。

  2、【再探究】用酚酞和石蕊鉴别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生:演示实验并解说

  3、【归纳总结】生:板书酸碱指示剂体验从生活中酸碱到实验室酸碱的鉴别,从个别现象到普遍规律的探究过程,初步感知酸碱的不同,通过酸碱使酚酞和石蕊变色引发思考,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并作出自己的推断。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素养和实验探究的素养。

  (三)知识拓展

  1、【提问】花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这是校园里的两盆牵牛花,有何不同?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原因吗?

  2、【提问】牵牛花的变色对你有何启发?(肯定学生与波义耳想法相同,有科学家潜质。)

  3、【提问并点评】观看指示剂的发现过程,思考对你有何启发

  4、【提问并点评】微课学习自制指示剂,思考自制指示剂要解决哪些问题

  5、【提问并点评】请制作属于你自己的指示剂?如何选取最理想的指示剂?【思考并回答】

  1、生:校园里的两盆牵牛花颜色不同可能与土壤酸碱性有关。

  2、生:可以从花中提取色素,制作指示剂。

  3、生:科学发现的偶然、必然和曲折;有探究和创新的精神等。

  4、生:找原料;如何取汁液;如何分离汁液(介绍生活中的过滤器);实验检验等。

  5、生:自制指示剂并检验效果。生:色差越大,指示效果越好。酸碱指示剂的发现和制作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的课程理念,由石蕊指示剂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以及科学认识的曲折性。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素养。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利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通过自制指示剂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中体会成功的乐趣。及时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的素养。

  (四)知识归纳【提问并点评】你的收获?帮助学生总结归纳。 【分享收获】生:知识层面和科学素养方面。使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准确,系统,提高科学素养。

  (五)知识反馈【分析与点拨】重点讲第4题,并进行拓展,题目如下:

  1、这是一张用某种指示剂处理过的白色滤纸,小明向其喷洒了某种无色液体X,滤纸上立即显示出红色的图像,则可能用的溶液组合为()

  A.酚酞稀盐酸B.石蕊溶液蒸馏水

  C.酚酞石灰水D.石蕊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题中出现红色图像,能否用紫色石蕊和酸性溶液的组合?如果去掉指示剂三个字,你应该选什么组合?【练习】生:用平板完成相关练习并先小组内解答。生:讲评个别题。生:可以或不可以,并说出自己的理由。(根据题目的变化进行解题)巩固所学知识并学会解题技巧。培养学生根据题目的变换进行解题的能力,并形成改编设计题目的意识。培养学生对题目创新意识。

  (六)知识巩固【作业布置与点拨】对第1题和第3题进行指导如下:第1题:家庭实验注意安全,尤其是厨房清洁剂的使用。第3题:不会设计题目可以参考题目进行改编,如课堂练习第一题,指导学生进行改编,举一反三、 【独立完成】

  生:完成家庭实验与题目改编与创新。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查阅资料,整理归纳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意识,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板书设计】

  10。1。1酸、碱与指示剂作用

  酸、碱与指示剂作用(指示剂变色)

  指示剂酸碱性紫色石蕊无色酚酞

  酸性溶液

  碱性溶液

  中性溶液

  二、自制指示剂

  【教学反思】

  优点:

  ①较好的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的课程理念。

  ②突出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精神。

  ③在教学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素养等。

  ④较好的体现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

  ⑤将信息技术较好的融合到教学中去,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不足:

  ①时间把控还有待调整,语速稍快,要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②在练习题改编环节还存在不足和漏洞,已进行了修改,重点突出培养学生思维进阶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③由于本节课实验较多,课前在实验准备上还要更充分,保证课堂顺利进行。

  ④本节课知识点相对较少,重点要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酸与碱的教案14

  一、引入

  1、食醋为什么会有酸味?

  2、苹果、橙子、柠檬葡萄等这些水果为什么都有酸味?

  3、石灰水中含有的Ca(OH)2;NaOH;Cu(OH)2等都是碱。

  二、酸碱指示剂

  1、指示剂的概念

  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的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通常也简称指示剂。常见的有: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2、变色规律:

  说明:①指示剂变色简记方法:酚酞遇酸仍无色,酚酞遇碱红艳艳;

  石蕊遇酸紫变红,石蕊遇碱紫变蓝

  ②注意: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可使指示剂变色,而不是说指示剂使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变色。

  3、指示剂的应用

  酸碱指示剂主要用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如实验桌上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液体要检验是酸性溶液还是碱性溶液,可用试管取少量溶液滴入1-2滴紫色石蕊试液,如果显红色证明是酸性溶液,如果显示蓝色证明是碱性溶液。

  想一想:如何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小结]

  检验溶液是酸性的方法:取少量该溶液,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现红色,则说明该

  溶液为酸性溶液。

  检验溶液为碱性的方法:取少量该溶液,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现蓝色;或者滴入

  几滴无色的酚酞试液,若溶液呈现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

  4、指示剂的替代用品

  酸碱指示剂除了常见的石蕊和酚酞外,还有其他的'植物色素,可以用作石蕊和酚酞的 代用品,如牵牛花,月季等。

  几种植物花朵的酒精浸出液在酸碱溶液中的变色情况

  练习:

  ⒈ 失去标签的三瓶无色液体,分别是稀H2SO4、蒸馏水、NaOH溶液,能把它们一次性

  区分开的试剂是

  () A. 酚酞B. 铁片

  C. 石蕊试液 D. 二氧化碳气体

  ⒉ 失去标签的三瓶无色液体,分别是稀HCl、蒸馏水、NaOH溶液,能否用酚酞试液将

  它们鉴别出来?(提示:HCl + NaOH=NaCl + H2O(中性溶液))

  三、常见的酸

  1、浓硫酸、浓盐酸的物理性质的比较

  2、浓硫酸的特性

  浓硫酸的三大特性(腐蚀性):

  吸水性:能吸收现存的H2O,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脱水性:能把纸或木材里的氢、氧两种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n(H):n(O)=2:1]; 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一般生成水而不是氢气。

  3、浓硫酸的稀释

  稀释浓硫酸时为什么会产生大量热量?

  注意:A、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

  水倒进浓硫酸里。

  B、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先用干抹布(软布或棉花)轻轻地拭去,

  再用大量的水冲洗,而后涂上碳酸氢纳稀溶液。

  C、如果将稀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用大量的水冲洗。

  浓硫酸稀释的错误操作浓硫酸稀释的正确操作 想一想

  分别盛放浓盐酸和浓硫酸的两个试剂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不考虑水分的蒸挥发), 两瓶酸的质量、质量分数各有何变化?应如何保存?浓盐酸:溶液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四、酸的通性

  酸具有通性的原因是它们在溶液中解离出共同的氢离子。酸的通性(以盐酸、稀硫酸为例说明酸的通性)如下:

  酸能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注意: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氢后面

  的金属则不能;

  B.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越前面的金属,反应现象越剧烈,速度越快,如Mg 反

  应有明显放热现象;

  C.强氧化性酸与金属反应后,不能生成氢气,而是生成水。如浓硫酸、硝酸等强

  氧化性酸;

  D.该类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与碱反应

  H2SO4 + Cu(OH)2= CuSO4 + 2H2O HCl + NaOH =NaCl + H2O 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HCl + AgNO33HCl + CaCl2 ==CaCl222O

  五、酸的分类和命名

  含氧酸:多数按中心元素命名为某酸,如硫酸(H2SO4)按是否含氧

  无氧酸:命名为氢某酸,如盐酸(HCl)又叫氢氯酸 一元酸:HCl、HNO3等

  能解离出 (醋酸CH3COOH为一元酸) H+的个数二元酸:H2SO4等 三元酸:H3PO4等

  练一练:

  1、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溶液,它能使无色酚酞溶液 ( )

  A.变红色 B.变蓝色 C.呈无色 D.变紫色

  2.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是 ()

  A.NaCl B.NH3 C.HClD.NaOH

  3.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和稀盐酸直接制取的是 ( )

  A.MgCl2 B.FeCl2 C.CuCl2 D.FeCl3

  4.某同学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正确的做法是()A.先用较多的水冲洗B.先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酸与碱的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并掌握测定溶液酸碱度—pH的方法。

  2.了解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及其具有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计实验比较不同浓度同种酸和同种碱的酸碱性强弱程度,体会到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意义。

  2.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物质pH的测定,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测定溶液酸碱度—pH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在坐标系中表示酸碱度的变化情况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酚酞试液、不同浓度的两瓶硫酸溶液、不同浓度的两瓶氢氧化钠溶液、橙汁、白醋、洁厕灵、洗洁精、洗发水、护发素、石灰水、自来水、pH试纸。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1、提出问题:洗发时,用过洗发剂后再用护发剂,这样对头发有保护作用。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pH在生产、生活及生命活动中的意义,聆听老师讲解。

  根据实验测得的'洗发水和护发素的pH,思考、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从教材、实验中获取信息,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会到化学于生活。

  2、提出问题:分别往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1的稀盐酸,试着画出pH随着盐酸加入量的关系图。

  老师巡视并指导学生画图。

  学生画出之后,标出A、B、C三点,引导学生分析A、B、C三点所示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3、追问:稀释酸溶液或者碱溶液,pH与加水量的关系图是怎样的?

  学生合作画出图像,然后分析A、B、C中溶质成分。

  A点溶质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钠,B点溶质只有氯化钠,C点溶质有氯化氢和氯化钠。

  学生画出稀释酸碱溶液的图像。

  将化学知识与数学知识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1.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pH<7为“酸性” ph="/">7 为“碱性”。

  2.测定pH的方法

  3.改变溶液酸碱度的方法:加水或加酸、碱溶液

  4.酸碱度在生产、生活及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酸与碱的教案】相关文章:

酸与碱的教案05-30

酸与碱的教案[精华]07-21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09-28

常见的酸和碱的教案07-18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06-27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精选10篇)08-06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10-30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反思09-18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反思09-1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