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劳动的开端》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劳动的开端》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劳动的开端》教案1
一、课文特点及作者简介:
作者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本课《劳动的开端》就是节选于本书。
二、教学目标:
1 学习11个生字的音,形,义,和15个新词。
2 通过学习课文,学生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
3 继续学习,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 按提纲复述课文
三、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分清主次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学生了解,体会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
五、教学过程:
审题:《劳动的开端》-------劳动的开始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作者童年时代因受饥饿的威胁,被迫走上艰难的谋生道路的事。
细读课文,理请课文思路,给课文分段
讨论,归纳,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课文共分三段
第一段(1-----8)起因
第二段(9----28)经过---à 本文重点
第三段(29---30)结果
再读课文,概括各段段意
1 学习第一段,默读课文
思考:这一段讲了哪三个意思?
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写了煤窑工人劳动的艰苦,工人像狗一样爬进爬出。
我打算去挑煤,和小赵约好准备半夜出发。
概括段意:“我”要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定去挑煤。
2 学习第二段,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层。
1)"我"约小赵半夜动身去挑煤,天没亮就到了挑煤的地方。
2)天亮以后,"我"挑着煤艰难地赶路,走了不到一公里就渐渐落在后头了。
3)午后“我”继续挑煤赶路,栽倒在半山腰,煤撒了一地。
4)太阳落山了,“我”挑着空筐回到家。
概括段意:“我”第一次去挑煤,走到半道撒了煤,挑着空筐回了家。
3 学习第3段,读课文
概括段意:第二天,“我”历尽艰难,终于把煤挑到车站,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通读全文,完成阅读思考第3题
1 先通读这三段话
2 选择哪一段概括了课文的重要内容,并说名理由。
~第1种~:串连了三段的段意,没有分清主次。所以不合适。
~第2种~:虽然简单抓了主要的,但内容不明确,也不合适。
~第3种~:既抓住了主要内容,而且概括的简练,所以这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后练习
1 比较下面每组,再分组组词。
端()胁()侮()欺()
瑞()协()悔()期()
棉()误()赌()栽()
绵()娱()堵()裁()
2 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不声不响:
匆匆忙忙:
3 摘录课文中描写挑煤艰苦的词语
4 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5 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1~先分层(前面已分过)
~2~按照分好的四层意思复述课文
~3~复述要求:要抓住主要内容,有条理、语句要通顺、用自己的口气讲。
板书设计:
劳动的开端
揭不开锅
决定去挑煤 用劳动解除饥饿的威胁
第一次挑煤 半夜动身
挑煤赶路,越走越累
午后栽倒在半山腰,煤撒了一地
太阳落山,挑空筐回家。
第二天又去挑煤 翻过高山,直冒冷汗
咬紧牙,挑到车站。
《劳动的开端》教案2
教学要点:
1、 教学文章1---9自然段,深入体会“我”的个性特点。
2、 写片断:展开想象,把“我”第二次挑煤的过程详细生动地写下来。
3、 简介作者及作品。
教学过程:
一、学习1---9自然段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的脑海中都会出现一个坚强的苦难少年的形象。上了这堂课后,我们将会对他有更加深入地了解。请大家自由读课文1---9自然段,思考一下他还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找到课文有关依据来谈一谈。
2、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
3、交流讨论,并随机练习朗读。
1) 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说明“我”虽只有12岁却很懂事。)
“油煎”是什么?(把东西放到沸腾的油锅里煎炸。)“心里像油煎一样”比方的是怎样一种情景?(把心放到沸腾的油锅里煎炸。)从这样的比喻里你感受到“我”看着一家人挨饿,心里------(很难过)
随机练习朗读。
2)“我”看见比我大点儿的穷孩子都去挑煤,也打算靠自己的力气去挣几个小钱。(也说明我很懂事)
“比我大点儿“说明什么?(我是挑煤孩子中年龄最小的。)
“我”在做此打算之前知道挑煤工作的辛苦吗?从哪里看出来?(指名交流。)
同样辛苦的还有什么工作作者也写到了?(挖煤)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指名读)读后问:作者在这里把挖煤工人比作什么?(狗)从这个比喻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
师:是啊,从“我”的背后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大群人,那就是旧中国千千万万挣扎在生死线上的劳动人民。(随机练习朗读)
3)“我的力气大得很。不信,咱们俩摔跤试试!”(说明我很好强。)
“我”的力气真的大得很吗?(不是)
师引读小赵的话。师:在小赵眼里,我只不过像个猴子而已,他根本不想跟我比。而我呢,为了能让小赵带上我去挑煤,我都不惜与已干挑煤苦活的小赵摔跤,足见我的好强。
4、 师小结:从全文来看,文中的“我”是一个多么坚强、懂事、好强的'孩子啊!
二、写第二次挑煤的具体过程
1、 师:“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尽管第一天挑煤以失败告终,但第二天他愣是凭着坚强的个性,克服了无数困难,将那担能换几个小钱的煤挑到了车站。
2、 指名读写第二天挑煤的段落。
3、 师:这里没有详写我第二天挑煤的过程,但从“扁担一压到肩膀上,头上就直冒冷汗”就可以看出我挑煤一开始就已经-------(吃不消了)他是凭着怎样的信念把这担煤挑到车站的?(齐读句子)
4、 师:伤痕累累的我在第二天挑煤时将同样面临第一天所遇到的困难(用手示意板书),可以想象第二天挑煤更加艰难。(板书:更加艰难)
5、 师:请看插图,让我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伤痕累累的我第二天挑煤的过程写下来,要反映出我坚强个性背后挑煤生活的艰难,(指板书并箭头示意),并通过对工作的艰难的描写更加反映出他个性的坚强。
6、 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做星级题:
出示:在课文基础上展开丰富想象,把第二天的挑煤过程生动详细地写下来。
充分运用课文语言,把第二天的挑煤过程较详细地写下来。
开头:第二天一早,我挑煤上肩,开始向着目的地进发。
7、 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8、 交流反馈习作。师生评议(二篇)
评议要点:有否将挑煤工作的艰难及我个性的坚强写出来。
三、了解作者及《把一切献给党》。
1、 师:大家知道吗,那个个性坚强的少年名叫吴运铎。正是从小经受过这么多的磨难,锻炼出了顽强的意志,才使得他在抗日战争爆发时,英勇地参加了新四军;解放战争时期又参与制造武器,表现突出;解放后,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劳动的开端》就节选自这本书。这本书被称为“生活的教科书”,他本人也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四、课外延伸:
师:同学们,课外搜集一下,有关描写旧中国苦难劳动人民生活的文章,并抄录下来,到时汇编成一本集子,好吗?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本中有关练习。
板书设计:
路远 滑
受 人 欺 负 艰难
第一天 肩膀肿 破 坚强
《劳动的开端》教案3
教学目标: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吴运铎童年时代在煤矿挑煤的苦难生活。感受作者自强自立,不畏艰难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描写作者挑煤艰难的句子。
教学难点:感受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课,齐读课题——劳动的开端。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指名回答
3、师小结
二、 研读课文。
1、打开课本,请大家认真地去读读作者挑煤赶路这一局部内容,看看有没有特别打动你的地方?请你用——划出来。然后再好好地去想一想,究竟是什么打动了你?开始。
(同学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2、交流、汇报
课件:
句1: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移到左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只好听下来歇一歇。
1)这句话中的“移来换去”“吃不住劲”、“只好”说明了什么?
2)是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吗?
板:担子重
3)感情朗读
课件:
句2: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
1)“一步三滑”的路是什么样的?
2)“来回晃荡”说明了什么? 仅仅是路难走吗?
板:路难走
3)你有没有走过这样的路?有什么样的感觉?
4)感情朗读
课件:
课文插图:
1)看,这就是挑着煤,走在一步三滑的山道的作者,仔细看,你看到了什么?
2)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
3)看到作者这疲惫的神情,扭曲的身躯,此时你有什么话想对他吗?
4)感情朗读
课件:
句3: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腿上的伤口不住地流血,我只好挑着两只空筐回到家里。
1)“滚水烫过”是什么感觉?
2)“流血”、“只好”说明了什么?
板:身受伤
4)感情朗读
请同学们再联系课文前面的内容,想想还有没有让你感动的地方?
板:受人欺
小结:同学们,当时的作者只有几岁呀?这样的年龄,本该和我们一样,坐在教室里读书学习,可他却过早地尝到了人间的冷暖,本该和我们一样拥有幸福和理想,却过早地承当起了家庭的重担,第一次挑煤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怎么不让我们为之动容,为之流泪,为之感动呀!假如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次劳动,你觉得哪个词最合适?(板:艰难)
还有让你感动的地方吗?
学习“母子对话”
1)看到劳累了一天的小朋友,妈妈是怎么说的?从“轻轻”一词中你体会
到了什么?
2)母亲含着泪,这泪是什么泪?
课件出示
填空:
例:这是辛酸的泪,因为母亲看到儿子为了生存去挑煤,感到很辛酸。
1、这是痛心的'泪,因为
2、这是的泪,因为
3)在当时那样的社会里,仅仅是我母亲一个人在流泪吗?但是12岁的我没有流泪,难道他不该流泪吗?这些包括着辛酸和血泪的文字告诉我们他该流泪,但他没流,他是这样对妈妈说的——
课件:
“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挑。”
4)同学们,当你读到这里的时候,你想对作者说写什么?
板:坚强、自立
小结:是的,作者就是凭着这种顽强的精神,第二天有去挑煤了。
齐读第五段
5)童年时候的吴运铎是可怜的,但更是可敬的。多年以后,他写下了这样两句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板书:
峰高无坦途,我当自奋勇
板书19 劳动的开端
受人欺
担子重
艰难坚强
路难走
身受伤
峰高无坦途,我当自奋勇
《劳动的开端》教案4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围绕"艰难"尝试探究,研读课文的8—28自然段(第一天挑煤),加深对"我"所受苦难的认识。激发学生用个性化的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感悟,培养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围绕问题探究,读悟有关句子,体会"我"所受到的苦难。
教学难点:在艰难中感悟作者的坚强,激励学生从小学会自强自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咱们来继续学习《劳动的开端》这一篇课文。咱们已经上了一节课了,谁来说说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细读课文,感悟艰难
1、在旧社会,像你们这么大的孩子,就要过早地用自己柔弱的肩,背负起生活的.重负,开始了艰难的求生生涯。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当时挑煤艰难的句子,把它画下来,多读一读,想一想,把你的感受记下来。(作批注)
2、交流句子
出示句子:
(1)“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浑身疼痛。”
这里用“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来比喻什么?
“我”突然被重重地摔在地上的感觉。进一步说明“我”被摔得很重、很痛,反映了矿上办事员得冷酷无情,旧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穷人的孩子到处受欺侮。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资本家及其手下的人没有人情味,不顾穷苦挑煤工人的死活,不把穷人当人看待。
(2)指导感情朗读
(3)“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
从作者这个打比方的方法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人小体弱的吴运铎挑煤的不容易,反映出挑煤劳动的艰难。
(4)感情朗读
(5)“红肿的肩头跟水烫过一样疼,腿上的伤口不住流血,我只好挑着两只空筐回到家里。”
这里用“跟水烫过一样”来比喻肩头被重担压得又红又肿、皮也破了那种难忍的疼痛的程度。进一步说明了挑煤劳动的艰苦。
感情朗读。
(6)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换到左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
你从带点的词中读懂了什么?
3、拓展想象,感受艰难
(投影)看,这就是挑着煤,走在滑极了的山道上一步三滑的吴运铎,让我们用心看,看仔细一点,你看到了什么?看到他的脚怎么了?再让我们抬起头来看看他的那张脸?他的眼睛?仿佛在告诉我们些什么呢?
4、写话练习
望着他那疲惫的面容,望着他那扭曲的身影,望着他那一步三滑和来回晃荡的煤筐,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想一想,要说真心话。师:多么无力,多么无奈,多么无助的吴运铎,一鼓足气,爬上山头,已经是中午了。肩肿皮破而又远远地落在后头的吴运铎只得加快脚步赶路,那他有没有把煤挑到车站呢?从半夜动身到这时候日落西山,作者劳累了一整天,挑回来的是什么?
(饥饿和疲劳、遍体鳞伤。)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除此以外,难道就没有别的东西挑回来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母子的对话。(齐读)劳累了一整天,最终换来的是遍体的伤痕,且一无所获。这是多么辛酸、多么痛心、多么艰难、多么感人至深的劳动啊。面对着此情此景,面对着这一位无力、无助而又无奈的儿子,母亲哭了,而吴运铎没哭,只是轻轻地告诉母亲: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挑。你再想一想,挑回家的仅仅是饥饿与劳累吗?(板:意志坚强)
四、了解作者艰难而顽强的一生
《劳动的开端》教案5
课时目标
1、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在词语中的读音。
3、研读课文的10—29自然段(第一天挑煤),感受我参加劳动的艰辛。
4、激发学生用个性化的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感悟,培养语感。
一、揭题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19课《劳动的开端》。
“开端”是什么意思?“劳动的开端”怎么理解?(板书:第一次)
2、作者第一次参加的是什么劳动呢?当时他几岁?(板书:挑煤)12岁的孩子,本该像我们一样坐在教室里读书学习,而他却去挑煤了,同学们此时你们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
二、自学课文
1、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和多音字。
2)想想“我”为什么要去挑煤?用“─”划出有关语句。
3)找找课文哪部分是具体写作者第一次挑煤的经历,能否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一次劳动?
2、交流:“我”为什么要去挑煤?
出示:记得我12岁那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指名读句子,从句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从“揭不开锅”感受到家里穷,从“心里像油煎一样”感受到我心里难受、着急、痛苦。读出这种感觉。
三、研读第一次挑煤的经历
1、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我”第一次挑煤时的情景。仔细观察图,你看到了什么?同时又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穿着破旧、山路陡峭、担子沉重)。
2、目睹了作者第一次挑煤的镜头,你一定有很多的的感触,能否用一句话概括你此刻的感觉?
3、本该拥有着理想和幸福的孩子,却过早地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任,踏上了一条常人难以想象的生活道路。这是一条怎样的`道路?(板书:艰难)
4、这仅仅是作者挑煤途中的一幅画面,那课文的哪部分是具体叙述作者第一次挑煤的经历?(10-29)
5、下面让我们再读课文10—29自然段,用“~~~~~”划出感受最深的2、3个句子,说说你从句中读懂了什么?作好旁注。
6、全班议议读读:随机出示有关句子,读时抓住关键词
(1)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浑身疼痛。原来
桌子被人抽掉了,矿上的办事人来开磅称煤了。
从哪里看出我摔得很重?用打比方的说法进一步说明“我”被摔得很重,很痛,这反映了矿上办事员得冷酷无情,旧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穷人的孩子到处受欺侮。(板书:受欺负)
这重重的一摔,给我带来了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这要命的一“摔”不仅给我的身体带来巨大的痛楚,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摔给我带来的侮辱,仿佛在我的心头撒了一把盐,它令我痛苦,令我愤怒。
(2)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
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人小体弱的吴运铎挑煤的不容易,反映出挑煤劳动的艰难。引导学生从“一步三滑”“来回晃荡”“打秋千”理解由于山路难走,煤筐摇晃的厉害。(板书:路难走 担子重)
(3)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换到左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
说明担子非常重,我挑得很累。
(4)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腿上的伤口不住地流血,我只好挑着两只空筐回到家里。
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肩头疼痛难忍的程度,说明了挑煤劳动的艰苦。
小结:从半夜出发到太阳落山回家,肩也肿了,腿也流血了,但有没有赚到钱,这再一次让我们体会到了旧社会穷人生活的不易。
四、质疑想象
写话析“坚强”
1、谈话质疑,引导想象:
师复述课文:当“我”带着浑身的伤痛一头倒在床上,细心的母亲给“我”打来洗脚水,他们母子间有这样一段平静的对话。
课件出示对话:“孩子,你怎么啦?”“煤没挑到站,都扔在半山腰了。”
“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挑。” “你吃过饭了吗?”“我不饿。”
请两生朗读
对话到这里戛然而止。随着这番对话的结束,母子俩的心情也随之而静了吗?
2、小组讨论后指名说:母子俩不平静的原因各是什么。
请同桌再认真读读 “我”和母亲的这段看似平静的对话,感受一下这母子间不平静的复杂心理,体会一下这母子间的感情。你猜其实他们在心里和对方说着什么呢?
3、写话训练:(自由选择一个内容写一段话)
(1)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啊,作者故意平静地、不加任何描绘地记叙了“我”挑煤回家后与母亲的对话,透过这简短的文字我们走进了母子俩“汹涌澎湃”的内心世界。你觉得作者小时侯是个怎样的孩子?(坚强、懂事)
你还从前面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我的坚强?
五、内外结合
积累拓“坚强”
同学们,今天,我们和主人公一起沿着山路,一步一滑踉踉跄跄往前走的时候,我们都感到是如此地沉重和艰难;而当我们听他平静地说出“我明天还去挑。”时,更多的是赞叹和折服。曾有人写下诗句赞美作者吴运铎,出示:威风凛凛数运铎,死神屡屡擦肩过。拼将残躯酬壮志,换来神州满春色。中国保尔人钦敬。
请大家在课外去找一下作者吴运铎的有关资料,看看吴运铎的自传,出示:《把一切献给党》
板书:
第一次挑煤 担子重
道路难走 长
艰难 流血流汗
受欺侮
《劳动的开端》教案6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大概”、“威胁”、“一不留神”造句。
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4.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天挑煤的经过。
5.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教学课文第1、2两段。
一、 揭示课题。
简介吴运锋爷爷及他小时候家中的生活困难情况,告诉学生本课节选自吴运铎爷爷所写的传记《把一切献给》。
出示课题,理解:“开端”,开头的意思。
二、认读字词。
认读本课的生字和少数新词,扫清阅读障碍。注意本课几个多音字的读音:挑(tiāo)脚、得(dé)了吧、半夜就得(děi)动身、落(là)在后头。
三、初读课文,分段。
1.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抽答,说出各段的起讫点和各段的主要意思。
2.师生讨论,第9自然段应归第二段还是第三段,讲明理由。
3.讨论其他分段方式,合理的,教师予以肯定。
四、感情朗读第一段,理解“揭不开锅”的意思,体会“像油煎—样”是写“我”心里焦急的程度,说出这是用什么来比什么。
五、1.抽读第二段,生用笔划出本段两个最能反映旧社会煤矿工人工作条件极端恶劣,生命没有保障的句子,齐读。师生讨论,联系其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旧社会穷苦的'煤矿工人连狗也不如的艰难生活。
2.分角色朗读“我找从小在一块玩的小赵商量……准备半夜就走路”这部分课文。提问:小赵说“我”像个”“瘦猴子”,说明“我”身体怎么样?这跟第一天挑煤有什么联系? (说明“我”又瘦又小,更能说明第—天挑煤的艰难,为表达中心服务)。
3.这部分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家里穷,劳动条件差? (生默读本段的最后小节,按提问要求划出“没有灯笼”、“没有火把”、“找了些用过的油棉纱”、“擦过机器油”等词句,抽答)。
六、课时。并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重点教学三、四两大段,理解其中的比喻句,准备复述第—天挑煤的主要经过。
教学过程
一、1.指名感情朗读第三大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用笔画出本段的中心句(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
2.生默读,找出本段中反映“我”怎么受人欺、受人嫌的两段话(指“睡得正熟……称煤了”和矿上办事人所说的话这两处)。小黑板出示“睡得正熟……”一段话,齐读。生查字典理解“渊”字的意思和整个词语的意思。“好像落在万丈深渊,浑身疼痛”说明“我”摔得怎么样? (摔得重,摔得厉害)。整段活反映资本家及其手下的人怎样对待穷人? (不顾穷苦挑煤工人的死活,不把他们当人看)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动身挑煤,板书)
二、1.抽读第四大段,生找出“挑煤赶路”和“跌倒山腰”分别属于哪几节,板书这两个词语。
2.指名感情朗读“我挑着煤赶路……”一节。生边听边思考,划出反映挑煤艰难动作的词,抽答,深入体会,齐读本节。
3.抽读“哪知挑东西走路……”一节。理解本节的一个比喻句,说出这是用什么比什么、说明什么。
4.生自由感情朗读“我鼓起勇气……我怎么办呢?”这部分课文,体会“我”跌倒山腰和孤身留在荒山的艰难情境。(结合看插图)
5.抽读“我”“空筐回家”这部分课文。提问:课文哪几处写出“我”人小,却很懂事? (不肯下地洗脚和“我不饿”这两处) .
三、熟读三、四两大段,准备按课后题3的提纲,抓重点,有顺序地复述第一天挑煤的主要经过。
四、课时。完成课堂作业本第2、3、4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教学最后两小节。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分辨课文的详略。简要复述第一天挑煤的经过。
教学过程
—、听写本课的生字和部分难写的词语。
二、课文最后两小节,提问: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什么? (第二天挑煤)板书。
三、提问课后题1。先明确主要内容。再了解课文的详略,齐读本单元的学习提示,画出重点部分,了解分辨详略的方法,再明确课文描写叙述有详有略的原因(突出中心,不重复拖沓)
四、生再熟读相应段落,指名按提纲复述第一天挑煤的经过。教给抓重点复述的方法。
五、归纳本课的中心。(课文以第—次挑煤为重点。写了作者童年在煤矿挑煤的苦难生活,反映了旧社会穷人受剥削受欺侮的黑暗现实和穷人孩子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形成完整的板书。
六、课堂。完成余下的课后和作业本作业。
附课文板书:
动身挑煤
挑煤赶路 详写 受人欺侮
第—天挑煤 跌倒山腰 自强自立
空筐回家 刻苦磨炼
第二天挑煤 略写
资料:
关于课后习题
第1题: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我”第一次挑煤所受的欺侮和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情况。其中第一天挑煤(如挑煤赶路、跌倒山腰等处)写得详细;第二天挑煤写得简略。因为第一天挑煤作者的印象最深刻,受的欺侮吃的苦最多,最能表现旧社会穷孩子的苦难生活,为突出中心服务,所以写得十分详细,而第二天挑煤情况跟第一天大致相同,所以写的简略,使人看了不感到重复繁杂。
第2题:
第(1)句写出了看到一家人挨饿,“我”心里的焦急程度。
第(3)句写“我”在熟睡中受人欺侮,摔得重,摔得历害,反映了资本家及他们的走狗根本不顾工人的死活,不把他们当人看。
第(4)句写出了山上小路滑,“我”人小煤重,挑担艰难。
《劳动的开端》教案7
教学目标:
1、围绕“艰难的挑煤之路”尝试探究,研读课文第一次挑煤,体会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并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
2、激发学生用个性化的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感悟,培养语感。
3、根据“我”回家后与母亲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我”的坚强。4、通过学习,了解旧社会穷人的苦难。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
1、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并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
2、 联系上下文理文中的四个比喻句的用法。
教学难点:
在没有生活体验的情况下体会作者的苦难。围绕问题探究,读悟有关句子,体会“我”所受到的苦难,体会“我”的坚强。
教学方法:
引读品悟、启发
学习方法:
读中感悟,小组交流,探讨。
教具准备: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劳动的开端》这篇文章,下面我们跟随作者一路挑煤,请看作者第一次怎样挑煤的
二、细读课文,学习第一段
1、轻声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作者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最后写“我”去约小赵一起挑煤。
2、课文中哪些词语说明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用“--”划在文中。
重点读议比喻句,教师点拨。
(1)“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①如果不打比方,使句子意思不变,还可以怎样说?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很难过。
②这两种说法到底哪种好?为什么?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我”心里的难过程度。说明才十二岁的吴运铎就已经感受到生活的艰难和有了为家庭分担忧愁的愿望。
③有感情的'朗读。
(2)“工人进出……从窑里拖出来”
①变换说法。
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趴在地上爬进去挖煤,又趴在地上把煤挖出来。
②比较体会
用打比方的说法能突出挖煤工人劳动条件太差,干活太累,资本家简直不把工人当人待。
③感情朗读
(3)“得了吧……把你压扁了”
①变换说法
得了吧!你也挑得动煤?你这么瘦,不要让扁担把你压扁了。
②比较体会
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我”当时身体瘦小,无法承担挑煤的中获,但生活所迫,只好硬着头皮去挑。
③感情朗读
三、研究“第一次挑煤”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2、课文中那些词句说明了挑煤劳动的艰难?用“--”划在文中。
重点读议比喻句,教师点拨。
(1)“睡的正熟……浑身疼痛”
①变换说法
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重重地摔在地上,浑身疼痛。“原来桌子被人抽掉了”这里的“抽掉”使你感受到了什么?
②比较体会比喻句
用打比方的说法进一步说明“我”被摔得很重,很痛,这反映了矿上办事员得冷酷无情,旧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穷人的孩子到处受欺侮。
③感情朗读
(2)“肩上的煤筐……打秋千”
①变换说法
肩上的煤矿来回晃荡,一会儿往前,一会儿往后。
②比较体会
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人小体弱的吴运铎挑煤的不容易,反映出挑煤劳动的艰难。
③感情朗读
(3)“红肿的肩头……一样疼”
①变换说法
红肿的肩头很疼。
②比较体会
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肩头疼痛难忍的程度,说明了挑煤劳动的艰苦。
③感情朗读
四、质疑想象、写话分析“坚强”
1、谈话质疑,引导想象。
出示对话:当 “我”带着浑身的伤痛一头倒在床上,细心的母亲给“我”打来洗脚水,我却怕被母亲见到伤口而不愿洗,反而说“我明天还去挑。”;母亲问“我”吃过饭了吗? “我”却答“我不饿。”同学们, “我”回家后与母亲的这番“平静”的对话。当“我”回答“我不饿。”后,对话戛然而止。随着这番对话的结束,母子俩的心情也随之而静了吗?
2、小组讨论后指名说:不平静的原因。
请认真读读刚挑完一天煤的“我”和母亲的这段看似平静的对话,感受一下这母子间不平静的复杂心理,体会一下这母子间的感情。你猜其实他们在心里和对方说着什么呢?
3、写话练习:(自由选择一个内容写一段话)
A、孩子
B、妈妈
是啊,作者故意平静地、不加任何描绘地记叙了“我”挑煤回家后与母亲的对话,透过这简短的文字我们走进了母子俩“汹涌澎湃”的内心世界。你觉得小时候的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坚强、懂事)
五、学习第三段,加深认识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为什么作者的肩膀又红又肿,第二天还去挑煤?
作者年龄虽小,但意志坚强,困难再大也吓不倒它,一定要用劳动来解除一家人受到的饥饿威胁;可以看出万恶的旧社会穷人确实没法活,作者虽是一个孩子,正是在校读书的年龄,但也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担。
2、读读“从此我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说说“从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第一次挑煤称作“劳动的开端”?
因为挑煤是作者参加的第一次劳动,而且又以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所以把这件事叫做劳动的开端。
六、拓展延伸
1、了解作者及《把一切献给党》。
大家知道吗,那个个性坚强的少年名叫吴运铎。正是从小经受过这么多的磨难,锻炼出了顽强的意志,才使得他在抗日战争爆发时,英勇地参加了新四军;解放战争时期又参与制造武器,表现突出;解放后,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劳动的开端》就节选自这本书。这本书被称为“生活的教科书”,他本人也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七、布置作业
1、推荐课外读物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写一写学了《劳动的开端》一课后的感想。
《劳动的开端》教案8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
2、重点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体会作者的“劳动的开端”。
3、体会比喻句在文中的用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
作者,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学习
1、 自读课文
2、 用最简短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 默读课文,找出文章的重点段。
4、 学习本文叙述“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记叙的顺序——按时间顺序记叙。
5、 学生自学本课生字、 新词。
6、 师检查自学情况。。
三、作业
1、 抄写生字词
2、 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
1、文中哪些自然段写了“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2、 提示学生画出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你能体作者会出什么?
(穷人生活的艰难和为生活所逼,作者小小年纪就出来谋生。)
3、分小组讨论为记叙挑煤的经过理出一个简单的学习提纲。
(1) 半夜动身去挑煤,到了地方,办事的人还在睡觉;
(2) 天亮后挑煤赶路,越走越黑;
(3) 午后继续赶路,栽倒在半山腰,煤撒了一地;
(4) 太阳落山了,挑着空筐回家。
二、感悟
1、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谈谈自己对劳动的理解。
2、课文中说“原来桌子被人抽掉”,这里的“抽掉”使你感受到了什么?
3、你还可以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结合课文中的比喻句来体会,感受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三、学习
“金钥匙”体会阅读的重要,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劳动的开端》教案9
教材分析:
《劳动的开端》是一篇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的文章,作者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本课就是节选于本书。从课文中可以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目标:
1、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天挑煤的经过。
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4、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
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教学准备:
教师:作者简介、课文背景介绍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劳动的开端》,作者是吴运铎。你们对课文或作者有哪些了解?谈一谈。
(教师可以适时简介吴运铎爷爷及他小时候家中的生活困难情况,告诉学生本课节选自吴运铎爷爷所写的传记《把一切献给党》。)
出示课题,理解:开端,开头的意思。
二、认读字词。
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注意本课几个多音字的读音:挑(tiāo)脚、得(dé)了吧、半夜就得(děi)动身、落(là)在后头。(认读本课的生字和少数新词,扫清阅读障碍。)]
三、初读课文,分段。
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小组交流:说出各段的分法和各段的主要意思。
师生讨论,第9自然段应归第二段还是第三段,讲明理由。
3讨论其他分段方式,合理的,教师予以肯定。
四、精读、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理解揭不开锅的意思,体会像油煎样是写我心里焦急的程度,说出这是用什么来比什么。
3、感情朗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边读边用笔划出本段两个最能反映旧社会煤矿工人工作条件极端恶劣,生命没有保障的句子,齐读。
2、师生讨论,联系其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旧社会穷苦的煤矿工人连狗也不如的艰难生活。
3、分角色朗读我找从小在一块玩的小赵商量准备半夜就走路这部分课文。
问:小赵说我像个瘦猴子,说明我身体怎么样?这跟第一天挑煤有什么联系?(说明我又瘦又小,更能说明第天挑煤的艰难,为表达中心服务)。
4这部分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家里穷,劳动条件差?(生默读本段的最后小节,按提问要求划出没有灯笼、没有火把、找了些用过的'油棉纱、擦过机器油等词句,抽答)。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大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用笔画出本段的中心句(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
2生默读,找出本段中反映我怎么受人欺、受人嫌的两段话(指睡得正熟称煤了和矿上办事人所说的话这两处)。
出示睡得正熟一段话,齐读。生理解渊字的意思和整个词语的意思。好像落在万丈深渊,浑身疼痛说明我摔得怎么样?(摔得重,摔得厉害)。整段活反映资本家及其手下的人怎样对待穷人?(不顾穷苦挑煤工人的死活,不把他们当人看)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动身挑煤,板书)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大段,生找出挑煤赶路和跌倒山腰分别属于哪几节,板书这两个词语。
2指名读我挑着煤赶路一节。生边听边思考,划出反映挑煤艰难动作的词,指答,深入体会,齐读本节。
3自读哪知挑东西走路一节。理解本节的一个比喻句,说出这是用什么比什么、说明什么。
4生自由感情朗读我鼓起勇气我怎么办呢?这部分课文,体会我跌倒山腰和孤身留在荒山的艰难情境。(结合看插图)
5自由读我空筐回家这部分课文。提问:课文哪几处写出我人小,却很懂事?
(不肯下地洗脚和我不饿这两处)
五、熟读三、四两大段,准备按板书的提纲,抓重点,有顺序地复述第一天挑煤的主要经过。六、总结全文
问: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谈谈自己对劳动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把课文缩写成100字左右的短文。
2、推荐课外读物《把一切献给党》。
附课文板书:
动身挑
挑煤赶路详写受人欺侮
第天挑煤跌倒山腰自强自立
空筐回家刻苦磨炼
第二天挑煤略写
《劳动的开端》教案10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
2、学会“磅、赌”两个生字,理解“威胁”等11个词语。
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4、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
课时安排:三教时:
第一教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在词语中的读音。
3、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
4、理解第一段比喻句的意思,概括段落大意。
5、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
教学安排:
一、解题激疑,揭示新课
1、“开端”是什么意思?“劳动的开端”是什么意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9课《劳动的开端》。
2、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这是一次什么样的劳动?作者什么时候去参加劳动的?为什么把这次劳动称为“劳动的开端”?通过这次劳动反映了什么……
二、简介作者,了解背景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课文录音,思考:
(1)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作者先写自己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为了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心去挑煤。再写第一次挑煤的经过。最后写第二天又去挑煤,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2)作者参加的是怎样的一项的劳动?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2、根据“决心去挑煤--第一次挑煤--第二天挑煤”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四、自学字词,读通课文
1、指名认读生字新词。
2、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煤藏()
宝藏()
(cangzang)
挑()战
挑()脚
(tiaotiao)
半夜得()动身
得()了吧
(dededei)
降落()
落()在后头
(luola)
五、细读课文,加深认识
1、轻声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先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再写萍乡煤矿挖煤、运煤情况;最后写“我”去约小赵一起挑煤。
2、课文中哪些词语说明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用“--”划在文中。
重点读议比喻句,教师点拨。
(1)“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①如果不打比方,使句子意思不变,还可以怎样说?
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很难过。
②这两种说法到底哪种好?为什么?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我”心里的难过程度。说明才十二岁的吴运铎就已经感受到生活的艰难和有了为家庭分担忧愁的愿望。
③有感情的朗读。
(2)“工人进出……从窑里拖出来”
①变换说法。
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趴在地上爬进去挖煤,又趴在地上把煤挖出来。
②比较体会
用打比方的说法能突出挖煤工人劳动条件太差,干活太累,资本家简直不把工人当人待。
③感情朗读
(3)“得了吧……把你压扁了”
①变换说法
得了吧!你也挑得动煤?你这么瘦,不要让扁担把你压扁了。
②比较体会
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我”当时身体瘦小,无法承担挑煤的中获,但生活所迫,只好硬着头皮去挑。
③感情朗读
3、概括第一段的段落大意。
六、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比一比,在组成词。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比喻句的作用,概括段落大意。
2、根据提纲,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3、深入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
教学安排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挑煤是一项艰难的劳动,作者又像个瘦猴子,为什么还要去挑煤呢?
二、细读课文,深化认识
1、听课文第二段录音,根据课后习题3中的提纲给课文分层,用竖线在文中标出,并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2、课文中那些词句说明了挑煤劳动的艰难?用“--”划在文中。
重点读议比喻句,教师点拨。
(1)“睡的`正熟……浑身疼痛”
①变换说法
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重重地摔在地上,浑身疼痛。
②比较体会
用打比方的说法进一步说明“我”被摔得很重,很痛,这反映了矿上办事员得冷酷无情,旧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穷人的孩子到处受欺侮。
③感情朗读
(2)“肩上的煤筐……打秋千”
①变换说法
肩上的煤矿来回晃荡,一会儿往前,一会儿往后。
②比较体会
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人小体弱的吴运铎挑煤的不容易,反映出挑煤劳动的艰难。
③感情朗读
(3)“红肿的肩头……一样疼”
①变换说法
红肿的肩头很疼。
②比较体会
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肩头疼痛难忍的程度,说明了挑煤劳动的艰苦。
③感情朗读
3、根据提纲概括第二段的段落大意。
4、按照提纲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三、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指出下面的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个写了什么。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概括第三段段落大意。
2、初步了解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3、进一步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
教学安排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新词
2、根据提纲,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二、细读课文,加深认识
1、听课文第三段录音,思考:课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写出了第二天挑煤劳动的艰难?
2、为什么作者的肩膀又红又肿,第二天还去挑煤?
作者年龄虽小,但意志坚强,困难再大也吓不倒它,一定要用劳动来解除一家人受到的饥饿威胁;可以看出万恶的旧社会穷人确实没法活,作者虽是一个孩子,正是在校读书的年龄,但也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担。
3、读读“从此我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说说“从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第一次挑煤称作“劳动的开端”?因为挑煤是作者参加的第一次劳动,而且又以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所以把这件事叫做劳动的开端。
4、概括第三段的段落大意。
三、读懂“提示”,分辨详略
1、指名读“学习提示”,思考:“学习提示”共几句话?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劳动的开端》这篇课文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一次挑煤的经过写得最详细,因为这是文章的重点,最能够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最能够反映出作者挑煤的艰难、意志的坚强和旧社会的黑暗。写作者家里穷、矿工工作条件差及第二次挑煤较简略,因为这些是次要材料。
四、总结全文,扩展阅读
1、谈谈读了《劳动的开端》一课后的感想。
2、推荐课外读物《把一切献给党》。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把课文缩写成100字左右的短文。
2、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劳动的开端》教案11
课时目标
1、 了解作者第一次挑煤的艰难
2、 赏析重点句子、反复品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体会作者是一个懂事、勤劳、坚韧的孩子
教学重难点:
体会第一次挑煤的艰难
教学安排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孩子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劳动的开端》这一课。谁能概括一下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破题深入,初步理解课文。
你的回答告诉夷闶且桓龆潦楹茏邢傅暮⒆印:⒆用牵梦颐且黄鹪俣撂饽浚ǘ粒?挝闹杏幸痪浠罢沼α颂饽浚悄且痪洌
生:从此,我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板书)
不错,就是这句,齐读这句话(读)。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生:我从那时候开始走上了打工赚钱的道路。
“我”指的是?
生:吴运铎
“从此”是指?
生:从我第一次挑煤开始。
“艰难”是什么意思呢?
生:艰难就是非常的艰苦、困难。
你所理解的“生活”是什么呢?
生: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衣食住行。
那你的生活是怎样的?
生:我的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有好吃的,漂亮的衣服,出门可以坐车,还有爸爸妈妈疼爱我,周围的人都关心我。
那当时的吴运铎小小朋友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呢?
生:当时的吴运铎家里穷得都揭不开锅。
什么叫揭不开锅?
生:就是没米做饭了,全家都吃不饱。
生:他们只能喝野菜粥。还要受欺侮。
说得太正确了!你还能看出当时的穷人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吗?
生:工人进出连腰都伸不直,像狗一样······把煤从窑里拖出来。
说说你对这个比喻句的理解。
生:当时的人民很苦,就像狗一样,说明地位之低下,劳动环境之恶劣,而且窑主随便挑个地方,挖个斜洞就叫人下去采煤了。
想象一样,人们像狗一样爬进去,又像狗一样爬出来,这个比喻是多么生动形象啊。
所以,作者从此(生接读)——我走上艰难的生活道路。
这就是他(读题):劳动的开端!
而这样的劳动是(生接):艰难的。到底艰难在哪呢?现在请你们翻开书,仔细阅读第四到第二十八自然段,找出描写作者挑煤艰难的句子,反复品读,批注你的感悟。
三、全班交流
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生:“得了吧!你也挑得动煤?像个瘦猴子,不要让扁担把你压扁了。”当时的作者身体很瘦弱,不堪重负,所以挑煤对他来说非常艰难。(板书:身体瘦弱,不堪重负)
是啊!要是对于一个强壮的成年人来说,还有没有那么艰难?
所以,作者说,从此(生接读)——我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生: “睡的正熟??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浑身疼痛。”
老师把这一句话变了一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重重地摔在地上,浑身疼痛。“
体会一下这两句话,有什么感受?
生:用打比方的说法进一步说明“我”被摔得很重,很痛,就像掉进了万丈深渊。
“掉进万丈深渊”是一种怎样的疼痛啊?带着你们的感受,读一读这句话(读)。
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那种仿佛调入万丈深渊的痛。但是为什么作者会突然摔到地上呢?
生:因为桌子被人抽调了。
从这个:“抽”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办事人员的冷漠,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负。(板书:人情冷漠,备受欺侮)
读到这里,你是怎样的心情?
生:对于办事员,我很愤怒,对于作者,我很同情他。
那么,把你的愤怒和同情读出来好吗?(读)
所以,作者说,从此(生接读)——我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好, 继续谈。
生:“不一会儿又要爬山。这山原来没有路······我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打秋千。”从这句话我体会到了山路很难走,担子又很重,作者挑得很辛苦。
这也是一句比喻句。孩子们,你们走过山路吗?你们背着重物走过山路吗?
生:很累、很难走,一不小心还要摔倒。
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老师来读一读这段话,你们想象画面。(教师读)。告诉我,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小小年纪的作者挑着沉重的担子,一步三滑地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很艰难。(板书:路途崎岖,一步三滑)
所以,他说,从此(生接读)——我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继续。
生:“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 作者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肩头疼痛难忍的程度,说明了挑煤劳动的艰苦。
孩子们,你们能够想象被滚水烫过的感受吗?那是一种怎样的疼痛啊?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读) 所以,他说,从此(生接读)——我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面对如此艰难的体力劳动,我们的作者还是选择了去挑煤,他为什么非要去挑煤不可呢?
生:因为家里实在是太穷了“家里穷得揭不开锅”。
正确的,因为贫穷,使得他不得不小小年纪就要起养家的重担。还有吗?
生:因为当时的劳动人民生活的很苦,大家都是这样的,“我看见比我大点儿的孩子都去挑煤”
是啊,在当时,贫苦的孩子们没有机会读书,都是早早的要去干活儿。
生:在当时,人们都是很冷漠的,没有人帮助他们。“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负”
没错。你很会读书。
是啊,小小年纪,就要担负起成年人做的苦力活,从他第一次挑煤的经历中,你觉得小运铎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孩子。小小年纪就知道为家人减轻负担。(板书:有责任感)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很坚韧的孩子,面对如此繁重的劳动,他始终坚持着,就算受了如此重的伤,第二天还是去了。(板书:坚韧)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当他受了很重的伤时,也不愿意母亲看到伤心。(板书:懂事) 孩子们,这是一个多么有责任感、坚韧而又懂事的孩子啊!即使遍体鳞伤,也不愿意母亲为他操心。当他回到家后,与母亲有一段对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师读母亲,生读儿子)
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母亲会这么说,怎么做呢?请你拿出纸和笔,发挥你的想象,写几句话吧!写一写、展示。
三、总结
孩子们,这一课我们就学完了,学到这里,你想说什么呢?
生:我觉得小运铎的命运太苦了,他的那次劳动太艰难了,当时的社会太黑暗了。我们真幸运,能够生活得无忧无虑。
生:我觉得今天的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啊!我们一定要珍惜!
是啊!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也是靠祖先们的辛勤劳动换来的,如果没有他们的艰苦付出,就没有幸福生活,孩子们,我们是幸运的,没有生活在那个艰难的年代,但是,我们仍旧不能忘记劳动,因为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出更好的明天!
四、板书设计
劳动的开端
身体瘦弱,不堪重负 人情冷漠,备受欺侮 路途崎岖,一步三滑
我——有责任感、坚韧、懂事
《劳动的开端》教案12
一、说教材:
本次作文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六单元《劳动》的习作。针本单元教材和学生特点,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记叙一次劳动的全过程,做到真实、具体、完整、有次序。
2.仔细观察、体验,培养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文章要有开头和结尾,把劳动的过程写具体
二、说设计理念
1、调整师与生的关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的,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特别是作文教学,就更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语言特征和价值观念,想学生之所想,乐学生之所乐,把学生视为平等的学习伙伴。
2、更新教与学的方法
“教与学”是课堂教学的两个关键词,怎样让如今的课堂成为充满爱意的课堂,富有诗意的课堂,饱含情意的课堂,体现创意的课堂,更需要在“教与学”上下功夫。在教的方面,我主要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创设情境,,引领主动参与,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学的方面,我则更提倡个性化的学习,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说教法
作文教学必须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先说再写,通过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四、说学法
1、学生分析
作文对于学生来说,真的“是一种天生的痛”。一提起作文都很头疼。但
我们班的学生喜欢阅读,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大部分学生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部分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参加讨论发表并写出自己稚嫩的见解。只有个别学生则缺乏自信,较为胆怯,学习的主动意识不够,作文水平较差。
2、定学法
根据我班学生情况,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识水平,因此确定运用“先说再写,写作时有扶有放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说清自己劳动的经过,并且能按一定的顺序写清自己劳动的过程。
五、说教学程序: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
1、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
2、谈话:知道歌名吗?这首歌告诉了我们什么?
3、你知道劳动包括什么?(做家务,打扫卫生,农民伯伯种地,工人叔叔建房,爸爸妈妈每天上班,老师上课,这些都是劳动。)
4、今天我们的作文题目是《我的劳动开端》。审题,“开端”什么意思?(开始,第一次。我的劳动开端,就是第一次劳动的过程,要重点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次劳动来写,注意把劳动的过程写具体,)
(二)、谈话激趣说劳动
1、说说你的第一次劳动是做什么?
2、说说你在第一次劳动的过程中,你感到最困难、最有趣的是哪一次?遇到什么困难?出了什么洋相?是怎样克服和改进的?
3、小组相互说说自己的第一次劳动,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说。
交流评议,说说优点是什么,需要修改的地方。
4、再在跟同桌说说你的第一次劳动。
(三)、按照顺序写劳动
1、现在我们写写做家务的经过,你会怎么写? 学生自由发言
2、学生总结写作方法:
(1)写作内容:学着做的一件家务事
(2)注意事项:写之前要先想好
A、写哪一件家务事?
B、这件事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做的?
C、做的过程有没有遇到困难?有了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
3、一篇好的文章,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开头,你打算怎样写开头?
(1) 生交流自己的开头。
(2)大屏幕出示例句。(好的作文开头)
A、人的一生中,有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自己做饭,第一次获奖,第一次批评……在这许许多多的第一次中,有的是高兴的,悲伤的等等。而就是这像颜色各异的珍珠一样的“第一次”,串起了我们五彩斑斓的人生。而在这颜色各异的珍珠中,有一颗闪着耀眼的光芒,那就是我第一次做饭。
B、我们的一生中有很多的第一次,这些第一次铺在了我们的成长道路中。其中,第一次劳动在我的成长道路上添上了深深的一笔。那次劳动是和同学们一起参加的义务劳动。
C、在我的脑海之中,快乐的事就像满天的繁星一点,很多很多,但是令我最为高兴的还是我第一次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
D、劳动是那么的辛苦,但得到的回报却是甘甜的!每个人都应该多劳动,这样才不会“长不大”,不是吗?今天我拖了地板体会到了酸甜苦辣中“苦和甜”的滋味!这才体会到了“劳动的滋味”!
(3)生练习写作文开头。
4、比较下面几段话,看看哪一段写得具体、真实。
①我做饭时,把米淘了一遍又一遍。
②今天是我第一次独立做饭。我想一定要做好,所以把米淘得非常干净。
③傍晚,我按照妈妈教我的.办法开始煮饭。我量了两碗米,再舀两瓢水倒进饭盆里,用手轻轻地搓。水浑了,我就把水倒掉,然后再舀些水倒进盆里,让浮在水面上的糠皮、杂物顺水流掉。我又把杂在米中的稻壳和沙粒拣了出来。就这样淘了三次,水清了,米也就淘好了。
5、结尾该怎样写呢?应注意些什么?
(1)做这件事的感受;
(2)你从这件事情中悟出的道理;
(3)做到前后照应。
(4)大屏幕出示优秀作文结尾。
A、这次的劳动,让我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学会了独立自主,让我们们个人都受益匪浅,每每想起,心里总会洋溢着快乐和喜悦。
B、妈妈回来了,我把菜端给妈妈吃,不经意间,妈妈发现了我的伤口,心疼地说:“下次小心点。”听后,我紧紧的抱住妈妈。“劳动”是多么艰难呀!我只做了一次饭就尝到苦头了,而妈妈却坚持了几十年呀!在以后我会经常做饭给妈妈,我会多听妈妈的话!
C、吃着这美味无穷的桂花类食品,想起当时种桂花树的情景发现得来真是不容易啊,但是享受着自己的劳动成果,那种感觉真是好。他不光是好在能够尝到香喷喷的桂花食品,还教育了我,只有劳动,才能得到回报。
D、现在我终于品尝到了劳动的滋味!以后,我一定要多劳动,成为妈妈得力的“小帮手”!
6、学生自己作文,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对作文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第二课时
(一)学生继续作文,教师巡回指导,初步完成后,先同桌相互检查评论。
1、让学生分小组分别交换自己的习作,细读后提出:还有哪些地方按要求写得不够详细,不够清楚,不够具体。根据他人的意见,再认真思考及修改。
2、教师要在巡视时了解学生试写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列出重点题目进行讨论。
(二)再由学生推荐觉得写得好的文章,全班评议
1 、指名读文章,认真听,想想作文过程有没有写清楚?开头和结尾有没有写好?学生自由提修改意见!
2、选出你觉得好的文章,说说好在哪里?
3、找出自己习作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或重写,再抄到作文本上。
《劳动的开端》教案13
学情分析:
文中所写的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与学生所处的幸福生活相去甚远,学生很难理解,因此,课前引导学生收集查找有关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
教学目的:
1、学习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万丈深渊、威胁、不声不响、匆匆忙忙、艰难、晃荡”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体会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并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
3、找出文中4个比喻句,体会这些比喻句的用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
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体会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并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
教学难点:
找出文中4个比喻句,体会这些比喻句的用法。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习方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阅一些有关旧社会穷人生活艰苦的小故事和有关作者的资料。 课文光盘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学习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万丈深渊、威胁、不声不响、匆匆忙忙、艰难、晃荡”等词语的意思。
2、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3、找出第一段中两个比喻句体会表达的意思及在文中的用法。
教学重、难点: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朗读法体会法
学习方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谈话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生活不愁吃,不愁穿,非常幸福,可是,大家知道吗?在旧社会,许多穷人的生活却相当的艰难。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旧社会一个12岁的孩子,看看一个12岁的孩子是怎样开始艰辛的劳动,帮家里谋生的。
二、解题激疑,揭示新课
1、“开端”是什么意思?“劳动的开端”是什么意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劳动的开端》。
2、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这是一次什么样的劳动?作者什么时候去参加劳动的?为什么把这次劳动称为“劳动的开端”?通过这次劳动反映了什么……
三、学生交流作者的资料,了解背景
四、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播放课文范读光盘,思考。
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作者先写自己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为了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心去挑煤。再写第一次挑煤的经过。最后写第二天又去挑煤,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五、再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后,指名认读生字新词。找出哪些是形声字便于记忆。对一些形近字进行比较学习。联系字义学习“歪”字。说说自己对“万丈深渊、威胁、不声不响、匆匆忙忙、艰难、晃荡”等词语的理解。
(2)、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cang zang )
煤藏( )宝藏( )
(tiao tiao )
挑( )战挑( )脚
(de de dei )
半夜得( )动身得( )了吧
( luo la )
降落( )落( )在后头
讨论:
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课文从哪儿到哪儿写了“我”第一次挑煤的情景?画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理出一个简要的提纲。引导学生给课文分段
半夜动身去挑煤,到了地方,办事的人还在睡觉;天亮后,挑煤赶路,越走越黑;
午后继续赶路,因为太累了,人被绊倒,煤撒了一地;
太阳落山了,挑着空筐回家。
3、作者参加的是怎样的一项的劳动?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六、引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自由读、指名读)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三遍
2、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劳动的开端
【《劳动的开端》教案】相关文章:
《劳动的开端》教学反思08-25
劳动的开端教学反思07-10
《劳动的开端》说课稿4篇01-16
中班劳动教案10-02
劳动歌教案09-22
关于《劳动》的教案08-08
劳动技术教案07-20
小学劳动教案06-19
小班劳动教案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