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时间:2023-02-13 15:41:01 教案 我要投稿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

  2.了解第三代气象卫星的主要作用,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为社会造福的志趣。

  3.说说气象卫星是怎样跟踪台风的。

  4. 积累相关成语,学写对话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会复述。

  教学重点:

  通过台风和卫星的对话、神态及动作了解第三代气象卫星的特点和作用。说说卫星是怎样跟踪台风的。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跟踪

  2、知道我们今天要读谁跟踪谁的故事吗?板书:台风——卫星

  3、看上去不相关的两样事物,他们会有怎样的联系呢?去课文里面找找好吗?

  二、初读感知

  1、自由大声朗读。

  2、出示词语,指名读。检查生字读音。

  3、指名分段读。

  三、精读感悟第一、二自然段

  (一)评价学生读书。这个会跟踪台风的卫星到底是怎样跟踪卫星的?默读课文,画一画有关句子,再读一读。

  (二)指名交流。

  (三)学生自读课文,

  (四)问: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卫星是怎样跟踪台风的.吗?找出有关句子读给我们听听。

  “哈,”小星星笑了笑说,“我是第三代气象卫星,人们叫我时刻跟踪你,监视你,直到你消失为止。”

  1、抓住“时刻”,举例子:卫星都会在什么时候跟着台风(说不出时教师示范举例子:他在走路时隔着他,做游戏时跟着他……)

  2、指名读这段。板书:时刻

  3、过渡:卫星说到做到了吗?他是怎样时刻跟踪台风的?我们下节课在接着听其他同学的介绍。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吗?

  2、指导写字。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科普小童话《跟踪台风的卫星》,看看卫星是如何跟踪监视台风的呢?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收获。齐读课题并板书课题《跟踪台风的卫星》

  二、认识台风和卫星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1、2自然段,读完之后说说台风、卫星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

  三、精读感悟

  1、自由朗读3-8自然段,用“——”划出直接描写台风的句子,用“ ”划出描写卫星的句子,想一想,卫星是怎样跟踪台风的?他们之间有几次较量?结果怎样?

  2、第一次较量(学习第3自然段)

  ①、台风自以为天下无敌,从没想过有颗小星星敢跟踪、监视他,是什么滋味?有一个描写台风神态的词。

  请我们的台风们带着愤怒的表情读一读第三自然段。他对卫星采取怎样的手段?你还能继续替他威胁卫星吗?

  ②、是呀,台风见大家这么怕他,怎能不得意、狂妄呢?嘿嘿……省略号的言下之意是什么?你能接下去说吗?说话训练

  ③、分角色朗读第一次较量 。

  3、第二次较量(学习第4自然段)

  此时台风采取的行动是什么?而卫星是怎样应对的?

  4、第三次较量(学习第5自然段)

  ①、台风们读出你们是怎样甩掉卫星的。

  ②、卫星呢?怎么办的?

  ③、男女生对读第三次较量

  5、第四次较量(学习第6、7自然段)

  ①、这时他终于忍无可忍,一起读“台风暴跳如雷,像头疯狂的巨兽,呼呼地向着城市扑去。”

  ②、台风的阴谋得逞了吗?你怎么知道的?请一位同学读书上的话语。

  ③、一起自豪地读一读第七自然段。(早报告)

  6、第五次较量(学习第8自然段)

  ①、台风泄气了,只好懒洋洋地朝海洋的另一个方向奔去。

  ②、小卫星,这次任务虽然胜利完成任务了,跟踪台风的工作还没结束。读好最后一句。齐读

  ③、总结

  四、积累词语。

  请同学们读读这些词语宝宝,你知道这些词语宝宝是写谁的吗?我们共同完成这道题。

  五、回顾3—8自然段,练习分角色朗读【课件出示】

  请男同学当台风,女同学当卫星,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3-8小节中的对话部分。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对话就是人物之间用语言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描写时要注意说话时的动作、表情、语气等。

  布置作业

  1、回家邀请爸爸、妈妈一起演一演这个故事。

  2、以“我是气象卫星”为题,写一段话。

  3、小练笔:写一段对话。

  这次的数学考试我终于考到一百分了!我心花怒放地回到家,……

  板书设计:

  跟踪台风的卫星

  威胁 偏偏爱跟着

  跳起来 猛扑 离地300千米高

  狂奔 甩掉 仍紧跟

  暴跳如雷 扑向城市 早报告

  泄气 又紧跟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能真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地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课文。

  2、简介北大荒。

  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的广大地区。过去那里是一片荒芜,解放后,经过建设者的开垦,荒地已变成良田。

  3、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找出能概括课文的

  绛紫透明波纹燃烧山岭

  荡起北大荒一碧如洗清澈见底几缕 自由读。

  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紫是平舌音,烧、澈是翘舌音,岭、缕是边音,纹是前鼻音,岭是后鼻音,荒、绛是三拼音)

  指名读,齐读。

  2、读句子。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是一个长句子,在读时要注意合理的停顿。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3、读课文。

  指名分自然段读。 师生共同评议。

  4、回答问题。

  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文中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四、理清课文脉络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写北大荒的景色优美的?

  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2、识记生字字形3、指导书写。

  六、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组词:

  先()火()此()冷()文()

  洗()灰()紫()岭()纹()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 3.提问

  二、讲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

  北大荒的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一碧如洗)理解"一碧如洗"。

  天空的的陆云是什么样儿?

  指名读第二句。

  "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色彩真多呀!课文中把流云比作什么?(五彩斑斓的锦缎)

  "五彩斑斓"什么意思?

  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练习朗读和背诵。

  小结:这一自然段描绘了北大荒的秋天的美丽。

  2.学习第三自然段。

  轻声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填空:

  小河(),如同(),静静地躺在()。一全小鱼()游过去,()水面上顿时漾起了( ).

  理解"清澈"。

  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

  指名朗读和背诵。

  小结: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北大荒的秋天小河的美丽。

  3、学习第四自然段。

  默读第四自然段,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那一句话能概括这一段的意思,用"-----"划出来。

  指名回答。(原野热闹非凡)

  "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十分热闹,超出一般)

  那几句具体写"热闹非凡" ?

  " 大豆、高梁"当作什么来写了?(当作人来写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热闹的景象?

  读这句话时,要把农民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读出来。

  练习朗读,指名读。

  练习背诵。

  4、学习第5自然段。

  指名读第5自然段。

  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茫茫""草甸子" "沉甸甸"

  练读第5自然段。

  小结: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厚。

  5、齐读第6自然段。

  用赞美的语气读。

  三、齐读课文,总结全文。

  四、作业

  1.抄写词语。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3.照样子,写词语。4.背诵全文。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

  教学要求

  ⒈认真阅读古诗句,能了解其出处、作者、意思等。

  ⒉会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写出来,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写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

  难点:用查阅资料的方法,研究古诗句,深刻理解其含义。

  课前准备

  ⒈提供《唐诗三百首》一本。

  ⒉抄写课文中的五句诗。

  ⒊研究结果汇报表一份。

  教学过程

  一、以诗导入,激发兴趣

  ⒈同学们喜欢读古诗吗?你最喜欢读谁的'作品?

  ⒉开火车背古诗。

  ⒊老师这儿也有几句诗(出示),谁来读一读?

  二、小组学习,研究古诗

  这些诗句,有的比较深奥,要到四五年级才能学到。这堂课,教师让你们自己研究、学习,你们有信心吗?

  ⒈小组同学共同合作,找出你不太明白的诗句进行研究。

  研究指导:诗的出处、作者、意思等,都可作为研究的内容。

  研究方法:可查阅资料,提供《唐诗三百首》。

  ⒉小组同学相互探究,进行热烈的讨论。

  ⒊整理研究结果,填写研究结果汇报表。

  (内容包括诗人的简介,诗作的背景,对诗的理解或赋予诗句新的意义。)

  三、集体交流,汇报结果

  汇报:通过这次研究,我又知道了些什么?

  讨论: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参加班级讨论。

  教师可补充介绍诗作的背景,从而更有利于理解诗句的含义。

  四、例文指导,学习写作。

  ⒈指名读屈美生同学的《关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研究报告》。

  ⒉这份报告中讲到了些什么?(诗句的出处、全诗的内容、诗句的含义)

  ⒊你打算怎样写自己的研究报告?你还想研究些什么吗?

  五、撰写研究报告

  ⒈把你的研究成果写成一篇研究报告。

  要求: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⒉学生各自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⒊修改评议。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

  拉萨的天空这一课围绕着一个“蓝”字展开描写,文章意境优美,比喻丰富,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新鲜的词语和句子和新颖的表达方法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所以文章的重点应该放在以感受拉萨天空的蓝为基础,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而课文的中心段落是第一、二两个自然段,解决这两个自然段的难点,课文的'其他难点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就以精读课文为案例对本课稍作分析。

  一、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教师必须先让自己沉浸其中,并感染学生,激励他们产生读好文章的愿望。)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拉萨的天空的录像,问学生:你看到了的拉萨是什么样的?(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有说天空很蓝的,也有说草地、牛羊、房屋的,让学生尽情的说。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看看课文的描写。)

  2、出示句子: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象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1)学生轻声读句子,师问: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回答,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教师趁机板书:湛蓝、透亮)

  (3)朗读感悟:学生再朗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湛蓝、透亮),让学生边读边想象。

  师:同学们,既然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那我们一起再去看看吧!

  3、第二次看录像,再次体会拉萨天空的湛蓝和透亮。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让学生们自由大声的朗读第二自然段,给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画上波浪线,再读给同伴听,互相提提意见。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分别出示学生读出的句子: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①指名读句子,这句话让你想到了什么?(教师做适当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句是难点,学生的理解有很多,让他们自由的说说,讨论讨论,不必太过追究,只要抓住天空的湛蓝和纯净就可以了。)

  ②教师可以指导朗读:拉萨的天空是那么蓝,仿佛一切事物都被这蓝所浸润、包容,走进拉萨就像是走进了仙境。

  4、怪不得人们说——(出示句子)“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

  ①自由读句子,问学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学生的回答有两种:一种认为是蓝天倒映在水中,人们捧起水来洗脸就像捧起了蓝天一样;另一种,蓝天已经蓝的像水了,让人忍不住想捧起蓝天来洗脸。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的说,不必太过追究,只要学生理解这句话就是赞美拉萨的天空很蓝就可以了。)

  ②指导朗读,指名读。

  5、出示句子: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①指名读句子,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了拉萨天空的蓝?

  ②指名回答,映衬纯净对照明洁

  (板书:白云纯净草地明洁)

  ③指导朗读。

  6、齐读第二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好第二自然段,并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配乐朗读,激发他们朗读的激情。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

  教学要求:

  1、通过描写秋景的词串进行字词句的结合练习。

  2、读读背背成语和古今贤文。

  3、写好左右都有竖笔的钢笔字。

  4、说说写写——留言条。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出示:美丽秋景图。看到这么美丽的秋景图,想不想学习和它有关的词语呀?这些词语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翻开书,自己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有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谁来当小老师带大家谁准它?

  (3)自由读:一边诵读一边想象词串表现的情景。

  (4)小组合作练习:在小组里美美地读一读,看看谁读得最有味。小组推荐同学读给大家听。

  (5)评议。

  2、第二部分。

  (1)审题明确题意。

  (2)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美美地读一读,说说词语所描绘的优美情景。

  (3)学生自由确定作画方法(独立、合作),完成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4)反馈:举办“小画展”,在展示自己的图画的同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想法;师生共评,选出“小画家”。

  3、第三部分。

  (1)审题:指名读。

  (2)你知道哪些诗是描写秋天的?能吟一吟吗?

  (3)能把你们吟诵的诗句和你们画的画联系起来吗?

  (4)写一写。

  二、教学第三题:学写钢笔字

  1、认识要写的字。

  2、指导观察:它们是什么结构呢?左右两部分都有一个相同的笔画,是什么?

  3、怎么写才好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的发现”吧:右边的竖要比左边的竖写得长些才好看。

  4、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驾结构和布局。

  5、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笔和坐姿,巡视指导。

  6、展示写得好的字,并指出在描、临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及时进行矫正性训练。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题目的要求。

  2、教学第一部分。

  (1)指名复述《卧薪尝胆》。

  (2)自由读,要求能边读边联系课文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3)教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体会每排的两条成语之间有什么关系。

  (4)小组学习:理解、交流自己的认识和发现。

  (5)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忍辱含垢:垢,耻辱。忍受耻辱。以曲求伸:意为尺蠖(huo)弯曲身子,是为了向前伸展。比例以退为进。

  救亡图存:拯救国家的危亡,谋求民族的生存。催人奋进:促使人奋勇前进。

  羽毛丰满:比喻力量已积蓄充足。

  (6)练习读背:自由读背、同座位互相练背。

  (7)反馈:指名试背,齐背。

  (8)说一说你曾经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成语。

  3、教学第二部分。

  (1)自由练读,要求读通顺,读正确。

  (2)教师范读:体会这些名言警句强调了什么。

  (3)讨论:你读懂了什么?教师对难点进行讲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自由练读,指名读,要求读出韵味来。评议:引导学生评议是否能读出感情和韵味来。

  (5)练习背诵:自由背诵。

  (6)反馈:指名背,齐背。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明意:今天我们学生“斜撇”和“长撇”的运笔方法。

  2、教师书写斜撇和长撇,指导运笔方法。

  斜撇,从竖中线稍右起笔,向左底角线撇出,笔锋有略向左上提起之意。学生练习写斜撇。

  长撇,起笔同悬针竖,下行到横中线下向左撇,提笔出锋,悬空收笔。学生练写长撇。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说说写写

  1、审题。

  (1)揭示说说写写的话题:学写留言条。

  (2)学生自读范例。

  2、指导

  (1)教师谈话:“留言条”就是用书画形式留下要说的话,一般是离开某个地方或某个场所时留下的。在生活中经常需要写“留言条”。

  (2)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写留言条,写留言条应该注意什么。小组内讨论。

  (3)汇报交流:写清给谁看的,写清留下的话,还要写上留言人的名字和留言的时间。

  (4)指名说格式:

  ①先写条子留给谁,称呼要顶格写。②再写具体内容,另起一行空两格写。

  ③最后写留言人的姓名,另起一行靠右边写。再另起一行靠右写日期。

  (根据自己留言的内容,同桌互说,并纠正。注意礼貌用语)

  3、打开作业本,试写留言条。(注意格式)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

  【教学要求】:

  1.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读懂例文《山坡上》。

  2.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田野里的迷人秋景,注意抓住主要景物,要有动有静。

  3.观察郊外一片田野,有条件的可让学生选其认为最美的几样画下来或拍成照片。指导学生结合图画和照片,按照观察顺序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主要景物的选择(动静结合),观察顺序。

  难点:抓住景物的特点,笔下含情,把景物写美。

  【课前准备】:

  1.课本插图投影片。2.例文录音。

  3.带领学生有顺序地观察郊外的稻田,做好记录或拍摄下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在这个凉爽宜人、天高云淡的秋天,我们走出了校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那份舒畅的感觉至今是不是还令你们回味呢?今天我们就用手中的笔把美景写下来,作为永久的纪念,乐意吗?

  二、读懂例文

  1.学生自读、思考:例文中写了什么?用“——”画出来。

  2.交流以上问题。

  三、再读例文,讨论写法

  1.播放例文写草部分的录音,同时投影幻灯片。(山坡上草的图景)

  学生边听边观察,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草的?

  讨论交流:草——高矮颜色(板书)

  2.播放例文写花部分的录音,同时投影幻灯片。(山坡上花的图景)

  学生边听边观察,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花的?

  讨论交流:花——颜色名字(板书)

  3.小结:以上这些景物都是静的,作者是从颜色、高矮等方面写的。

  4.过渡:文中除了写这些静的景物,还写了什么?怎样写的.?

  5.播放例文最后一部分录音,同时出现“我”、蝴蝶、蚂蚱的投影。

  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

  讨论交流:蝴蝶、蚂蚱(板书)

  小结:这些属于动的景物。

  6.再次演示投影,揭示观察顺序

  作者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由远到近、先动后静的顺序观察的。

  7.读读习作指要,总结写法:

  (1)抓住主要景物。

  (2)写出景物的主要特点。

  (3)按照景物的方位远近和观察的先后顺序,把要写的景物恰当的连接在一起。

  四、迁移仿作

  1.明确写作要求:下面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方法来写一写我们在秋游时看到的那片美丽田野。

  2.习作指导。

  (1)交流学生所画的图和拍摄的照片。

  (2)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照片和图画予以展示。

  (3)创作的同学介绍画的意图、顺序或拍摄的角度,说说为什么画这些、拍这些。

  (4)学生评议,说图意。

  (5)指导学生写稻田。

  A 幻灯投影稻田图片:小朋友,现在老师想请你来介绍这片稻田,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呀?

  B 学生自由练说。

  C 指名从不同角度说。

  D 出示好词语篮和好句子筐:一望无际颗粒饱满

  一阵风吹过,金黄色的稻子随风起舞,像一片金色的海洋,一浪推过一浪,非常壮观。

  那颗粒饱满的稻穗仰起脸骄傲的向人们炫耀自己的强壮!

  (6)写好图上其它的景物,丰富习作。

  小朋友,你看在稻田中,谁在那儿蹦蹦跳跳地忙碌呀?

  那快活地飞来飞去的又是谁呢?他们在说些什么呢?

  还有那弯着腰,挥舞镰刀的人们呢?他们的表情如何?那轰隆隆响着的应该是收割机吧!我们也把它们搬进我们的作文簿里好吗?

  (7)学生练说习作,要求把景物连起来说。

  (8)指名说,评议。

  (9)学生写草稿,师生评议。

  (10)学生誊写习作,自主展示绘画、摄影作品和习作。

  板书设计

  写一处秋天的景色

  草——高矮颜色

  野花——颜色名字

  蝴蝶、蚂蚱——动作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

  三、教学教具: 挂图、录音机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激发兴趣

  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忆江南》吗?我们一起背背。

  学生背诵《忆江南》,老师后背诵。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杭州和西湖真挚的感情。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次文中游西湖吧。

  二、初读课文

  ⒈配乐范读课文。

  ⒉学生自读课文。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⑶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3.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

  杭州天堂远眺掩映一般犹如典雅轻柔秀美连绵起伏

  ⑵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重点读准后鼻音、翘舌音)

  ⑶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⑷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⒋感知全文

  在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板书:山峦湖水 湖堤小岛 华灯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⒌查字典理解"素有"的意思。

  ⒍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三、指导朗读

  ⒈教师启发:我们读了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了文中的美景。

  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⒉学生提问。

  ⒊教师小结。

  四、作业

  ⒈描红;⒉抄写词语 ⒊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⒈导入:昨天我们学习了《西湖》这课,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同学们

  提出了一些问题,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

  ⒉复习生字词。

  ⑴听写几个生字:雅、般、柔、州

  ⑵检查反馈,要求:①字形正确;②间架合理。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㈠第1自然段

  ⒈教师引导: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感受了西湖那如诗如画般的秀丽景色。

  师生对背第一自然段,了解杭州有什么样的美称?

  ⒉西湖是什么?

  ㈡第2自然段

  ⒈同学们上节课读书时提出了一些问题:

  ⑴为什么说西湖时一副优美的山水画?

  ⑵为什么说西湖时人间仙境?

  ⑶月下的西湖时什么样的景象?

  ⒉以读代讲,读中作答

  ⒊启发思考: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⒋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山,哪些句子写出了山美?

  (讨论后出示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

  引导理解"远眺""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等词语。

  ⒌教师启发,引导朗读:

  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硕大"是什么意思?

  自由试读,边读边想象西湖湖面上点点白鸥飞掠的景色。

  ⒍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称它为一副优美的山水画?请用朗读来告诉老师。

  ㈢学习第3自然段

  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色?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

  请同学们朗读相关自然段。

  "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你在什么地方见过?

  那么你们想看看西湖仙境吗?请读课文。

  读了哪一句你彷佛看到了仙境?

  结合课文理解"飘逸""掩映""典雅"词语。指导朗读。

  ㈣学习第4自然段

  ⒈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围绕那句话来写的。

  ⒉(出示2,3,4句)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好像看到了什么?

  ⒊指名朗读两个比喻句。

  ⒋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如果你伴着悠扬的音乐泛舟湖上会有什么感觉?

  ⒌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⒍朗读:师读第一句,生读二、三、四句。

  三、回溯全文,朗读品味

  ⒈我们循着"远眺西湖--近赏湖中--月下游赏"的线索,细读了课文,我们又领略了西湖人间仙境般的秀丽景色。这样的美文我们应反复读,品。

  ⒉学生朗读练习。

  ⑴自由读课文。 ⑵教师小结 板书: 6 西湖

  四、布置作业  山峦  湖水  (远眺)

  ⒈背诵课文。⒉摘抄好词佳句。   湖堤  小岛  (近赏)

  华灯  琴声  (夜游)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它所组成的词。

  2、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比喻句。

  4、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课内外结合,体味作者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长城和运河的雄伟和壮丽。

  课时布置: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出示图片,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

  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想知道更多吗?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

  (2)感知主要内容的。

  (2)会读会认田字格中的生字。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发明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同学不良的学习习惯,协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

  不朽发明奇迹天堂杭州绸带

  (2)指名读这些词语。

  (3)指名初步解释词语。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体悟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局部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2、同学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局部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身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异的景象呢?

  2、讲读。

  3、比较:“奇异”在不在句子中的异同。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示在哪些地方?用

  5、自身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的意思。

  7、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

  8、“发明”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9、“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发明了这人间奇迹?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发明了这人间奇迹。

  10、最后两行在第一局部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11、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发明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2、将第一局部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3、指名读,生评议。

  14 、齐读。

  五、安排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连绵起伏奇迹曲折蜿蜒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连绵起伏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伸向天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局部。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局部

  1、导读。

  听老师读课文,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下面的三句话的不同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句话读懂了什么?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局部结构完全同于第一局部,同学们自身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

  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局部的语气一致?

  5、同学们无妨自身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局部读法的区别。

  7、同座可分两大局部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局部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局部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

  读两局部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俺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2、教师总结。

  四、指导背诵

  五、指导写字

  驾折蜒谱朽篇创簇绸

  1、同学自读上面的生字

  2、指名读生字

  3、齐读

  4、指导同学记生字:你能记住哪几个生字?

  怎么记住的?

  5、指导同学说

  6、指导同学写字

  蜒左右结构与“蜓”的区别

  创注意“仓”的写法

  驾下面的“马”不要写成“木”

  7、同学描红

  8、同学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形近字组词

  架()蜒()谱()拆()

  驾()蜓()普()折()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用—————划出来

  板书设计:

  蜒长城和运河(雄伟而壮丽)

  创

  驾(惊喜而自豪)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9

  教学内容:习作3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生继续习作;2、作后指导评改;3、工整誊抄。

  教学过程:

  一、学生继续习作,教师巡视。

  (发现共性问题,发现优秀习作,解疑释惑。无特殊情况,尽量不打断习作思路,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一气呵成地真实表达)。

  二、作后评议,完善提高

  1、大声朗读,昌其气,明不足,自主修改。

  (投影)修改什么……

  △有无错别字?△景物描写的顺序是否恰当?

  △景物有没有色彩、声音?△小动物们在快乐地活动吗?

  我的十分钟

  2、同桌互读、互改,推荐佳作。

  3、“小荷尖尖”——佳作欣赏,评议。

  4、“现场直播”——选择一两篇中等习作,生读师训,师生现场共改。

  5、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为自己的习作起个名字,汇报、评议。

  (投影)“好是改出来的”——现代作家 赵树理。

  三、工整誊抄,及时鼓励。

  板书设计: 发 现

  1、发现了什么?

  2、是什么样子的?

  3、想到了什么?

  智慧瞬间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

  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所说明的事理、顺序

  2、领悟所说明的道理: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得出新的结论。

  3、增强科学意识,培养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目标达成:

  1、领悟所说明的道理: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得出新的结论。

  2、增强科学意识,培养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

  感知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

  恐龙电影片、图片、生字词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展示

  1、给下列红字标拼音

  遗骸( )蟾( )蜍( )

  褶( )皱鸟臀( )目两栖( )

  追溯( )天衣无缝( )

  2、常识填空

  《恐龙无处不在》的作者是( ) ( )国的科普作家和( )小说家。

  3、说明的顺序有( )( )( )

  4、说明文的类型有( )和( )

  二、创境激趣

  中国考古人员新近在甘肃省永靖县发现的巨大恐龙足迹化石证明,这种一亿年前的'恐龙,两步就可跨过一个篮球场,是日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恐龙足印。

  三、自学导航

  1、课文开篇提出什么观点?

  2、课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3、为了把对象说明清楚,作者首先列举了什么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

  4、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5、什么是泛大陆?

  6、什么是大陆漂移学说?

  7、、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怎样来说明的呢?

  8、课文内容涉及哪两个学科?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合作探究

  1、为了把对象说明清楚,作者首先列举了什么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

  2、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3、什么是泛大陆?

  4、什么是大陆漂移学说?

  5、、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怎样来说明的呢?

  6、课文内容涉及哪两个学科?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五、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知识迁移

  六、强化训练

  由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式,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启示一:看问题从多个角度去研究

  启示二:敢于大胆想象和猜测

  启示三:看问题不是简单化和孤立化

  启示四:学会举一反三

  七、归纳总结

  (一)当堂训练

  填空:本文按照_________顺序进行说明。首先,提出说明的主旨________总领全文。然后用恐龙化石在各地发现的事实,阐释对________的证明,用具体事例证明开篇提出的主旨,最后总结恐龙化石的发现对________ 提供了证据。

  (二)说明方法的判断

  1、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

  2、大约在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 )

  3、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个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 )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掌握课文内容,了解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课前我们欣赏了歌曲《东方之珠》,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东方之珠》。

  齐读课题:《东方之珠》

  2、听写词语:沐浴舒服倾听举世闻名观赏商店闪耀人流如潮

  3、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香港旅游?(想)今天这节课,我们要通过认真读课文,和作者一起去饱览香港的美景,领略一下“东方之珠”的风采。

  二、学习第1节

  1、课文的第1节向我们交代了香港是我国的南大门,有哪些景点,是课文的总起。谁来说说香港有什么?(香港有——)

  (板书: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

  2、指导朗读:读出沙滩的美丽迷人,公园的著名,街市的热闹繁华。

  3、为什么说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

  师:整个国家好比一个家,得有个门,香港在我国的南方,它就好比是我国南边的大门,那里每天有许多船只、飞机通往世界各地。

  (生齐读第1节)

  三、学习第2-5节

  1、(生闭上眼睛)清晨,我们在上海登上飞机,经过两个小时的航程,飞机缓缓降落在香港新机场。香港到了!(睁开眼睛)

  2、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声朗读课文第2-5节,尽情地游览一下各个景点。找找课文介绍了哪几处景点?

  生自由朗读课文。指名回答。

  (板书:浅水湾、海洋公园、铜锣湾、美丽的夜景〉

  3、你最喜欢哪个景点,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4、精读训练(生读后交流,灵活机动的教学第2-5节)

  你最喜欢哪个景点? 请你朗读一遍(生说)

  第2节:迷人的沙滩——浅水湾

  (1)指名读第2节。

  (2)〈浅水湾图1〉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美景?你从哪里看出浅水湾很美、很迷人。(浪平沙细、阳光和煦)师:看,平静的海面,细细的沙子,阳光多么温暖啊!指导朗读:浪平沙细、阳光和煦

  (3)师:温暖柔和的阳光洒满了海面。洒在了金色迷人的沙滩上,真如仙境一般。所以说,浅水湾是——(生说:“旅游、度假的好地方”。)

  (4)〈浅书湾图2〉瞧,每逢节假日,迷人的沙滩吸引来多少游客。人们在沙滩上游玩,有什么感觉呢?(舒服)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5)让我们大家来读一读第2节,把漫步迷人沙滩的舒服感觉读出来。指导朗读:(师:你正在沙滩上悠闲自在地散步,轻轻的柔柔的海风吹来,多舒服啊!仔细一听还能听到浪淘拍岸的声响。)(指读 齐读)

  过渡:欣赏完了迷人的浅水湾,大家一定还想去别处看看吧,那就别停下你的脚步,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细细欣赏。

  第3节:著名的'公园——海洋公园

  (1)指名读第3节。

  (2)“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你能给它换个词语吗?把词放进句子中读读。(驰名中外、世界闻名、闻名中外)

  (3)来得正巧,海豚,海狮表演开始啦!这些海豚、海狮在干什么?你觉得它们的表演怎么样?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海豚和海狮的表演非常精彩?

  (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游客:聚集,不时……开怀大笑)

  (4)齐读第3节。

  (5):有这样精彩表演的海洋公园,难怪会举世闻名。

  过渡:乘上去铜锣湾的双层巴士,不多时

  就到了铜锣湾。一下车,你看到了怎样一番景象?

  第4节:繁华的街市——铜锣湾

  (1)指名读第4小节。

  师:铜锣湾和中环、尖沙咀是香港的三大闹市口。一个“闹”字可以看出铜锣湾一幅怎样的景象。(热闹、繁华)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2)重点理解:

  A、“摩天大厦”:指的是各种高楼大厦,读出楼房的高来。(指名读)

  B、“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

  鳞次栉比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楼图〉(指名说:摩天大楼……)

  :房屋很多,一座挨着一座排列着,很密,这就叫做——鳞次栉比。

  C、从“琳琅满目”看出商品多,使我们看得——眼花缭乱。

  D、从“人流如潮”看出人多,人像潮水一样涌过来。

  :铜锣湾楼多、商品多、人也多,是全港三大闹市之一。

  (3)让我们感受铜锣湾这种热闹、繁华的景象。(齐读)

  过渡:香港的白天很美,香港的夜景也很漂亮。每当夜幕降临,整个香港又是另一番景象,你想欣赏吗?

  第5节:美丽的夜景

  (1)夜幕初垂,轻风徐来,站在太平山山顶,美丽的维多利亚湾夜景尽收眼底。请看:〈插图:夜景图1、2、3〉

  (2)你觉得香港的夜景美不美,美在哪里?请你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指名说)

  (板书:灯的海洋)

  (3)第5节用了3个比喻句,写出了香港美丽的夜景。

  跟老师一起来读一读。指名说把什么比做什么?

  (师引读:……成了——

  ……像——

  ……如同——)

  (4)港湾里的灯光是静的,马路上的车灯是动的,一静一动,互相辉映,真是——(美不胜收)谁愿意当播音员,把这么美的夜景介绍。(指名读、齐读)

  (5)谁能不看书,看图向大家介绍(指名试背第5节)。

  四、学习第6节

  1、(看板书)师:香港有迷人的沙滩——浅水湾、著名的公园——海洋公园、繁华的街市——铜锣湾,香港那么著名、迷人、繁华、美丽,所以我们说“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2、谁来赞一赞香港?(指名读)

  3、香港,这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曾经被英国侵略军攻占,19世纪,英国侵略,清政府被迫将香港割让给英国。直到1997年7月1日,香港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4、师述说:英国国旗和香港旗在英国国歌乐曲声中缓缓降落,随着米字旗的降下,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起来了,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区区旗一起徐徐升起,1997年7月1日这一天,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了,人民从此成为香港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

  5、我们为我们的祖国拥有这样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而感到什么?(骄傲、自豪、喜爱……)请你带着这种感觉再读一读第6节。(齐读第6节)

  6、让我们共同祝愿——(香港未来更美好!)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向家人、朋友介绍香港。

  六、板书:

  14、“东方之珠”

  迷人的沙滩——浅水湾

  著名的公园——海洋公园

  繁华的街市——铜锣湾

  美丽的夜景——灯的海洋

  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感悟叶子的内在之美,学习做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人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感悟叶子的内在美,学习做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人。

  教学准备搜集各种形状的叶子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结合插图初步了解每一节诗歌所讲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2、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3、师引导学生质疑:树叶怎么美?什么样的树叶才美?

  1、自由读课文。

  2、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指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2)注意正音。

  (3)出示词语卡片,轮读。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节

  1、谁来读?

  2、你知道了什么?

  3、大树怎样美?

  3、指导感情朗读。

  (二)学习第三~~八节

  1、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你看的叶子是怎样的?

  理解:形态各异:样子各不同。

  4、叶子做着怎样的工作?

  理解:奉献:贡献。

  5、每个季节的叶子是怎样的?

  6、齐读。

  (三)学习第九~~~十一节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你知道了什么?

  理解:茁壮:强壮、健壮

  葱翠:(草木)青翠

  输送:运送;从一处运到另一处。

  3、齐读。

  1、出示词语。

  2、出示生字。

  3、写这些生字要注意些什么?

  4、师范写“异、奉”。

  5、指导学生描红。

  学生读课题。

  交流想知道的内容。

  交流,指名回答。

  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生字读音。指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注意正音。

  出示词语卡片,轮读。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段。

  指名学生读第一、二节。

  那棵大树很美。

  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学生练习朗读。

  学生分小节读课文。(指名读、小组读等)

  学生交流。

  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春天:叶子嫩绿,夏天:叶子肥美,秋天:变黄,冬天:飘零。

  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学生回答。

  学生理解词语意思。

  学生齐读。

  学生读词语。

  学生认读词语。

  学生齐读。

  学生仔细看。

  学生描红练习。

  计:

  课后收集树叶,看谁能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3

  【课时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生词的意思,能辨别“蕴藏”“储藏”意思的不同。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辨别段落的中心句,感受中心句在段落中的作用。

  【课前预学】

  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揭题读题

  1.出示地球照片,说说蓝色、黄色、白色的部分各是什么。

  2.板书课题:地球的两顶“白帽子”,猜猜作者写的是什么。相机板书:两极。

  3.作者把它们叫作“白帽子”,给你怎样的`感觉?

  4.读题,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试学:

  地球的“白帽子”,究竟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呢?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学生词,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地球 滚烫 泼向 炎热 呼风唤雨 调解气温

  免费 适宜 烤鸭 一股股 西伯利亚 生存环境

  宝库 蕴藏 丰富 企鹅 居高不下 矿产资源

  合作共学:

  (1)“烫、境、藏”是后鼻音,“热”是翘舌首。

  (2)字形辩析:球和求、烤和考、唤和换、存和在,相机指导识记。

  (3)词义理解应采用多种方式,,根据学生现场的反应灵活生成。

  3、导学提示:“白帽子”有哪些特点和作用?分别是哪些自然段告诉我们的呢?请同学们再次轻轻地读读课文,画出关键的句子。

  (1)指名回答。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请学生分别画出二至五自然段的中心句,并相机板书关键词:

  冷

  调节气温

  自然资源的宝库

  有很多动物

  (2)谁能用上这些关键词来说一说,地球的这两顶“白帽子”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3)小结:在阅读时,如果我们可以找出中心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词,便可以迅速地提取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让我们一起再把课文的第一、六自然段和二至五自然段的中心句连起来读一读。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这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地球的两顶“白帽子”》这篇课文,学习了生词,抓中心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下堂课我们将再次走进两极,细细品读,一定能够有更多的收获。

  2、作业:练写习字册。

  【板书设计】

  地球的两顶“白帽子”

  冷

  调节气温

  自然资源的宝库

  有很多动物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4

  一、背景知识的了解,为学语文做铺垫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找到青藏高原——点击拉萨。

  2.走进拉萨(了解海拔、气候、布达拉宫等资料)。

  3.学生自我介绍课外积累的相关资料。

  二、揭题明题,整体感知全文

  1.读题,明确课题的中心词是“天空”,因此,读文时要带着“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这一问题来读。

  2.充沛朗读,让学生自身参照生字表上的注音,读到正确流利。然后出示生字词,教师不教,先让学生认读,对读错的和时进行指导。

  3.学生完成板书填空:

  拉萨的天空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湛蓝的、蓝色、蓝晶晶)

  4.课件出示:湛蓝、蓝色的色板。你看见过这样色彩的天空吗?

  三、品读课文,各抒己见

  1.现在请你选择自身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争取读好。读完后,想想这段的意思。

  2.先读读下列这些句子,然后来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1)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理解“总是”和“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的联系,“透亮,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是怎样的?”)

  (2)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这句是一句夸张句,可联系诗句“手可摘星辰”来理解。为什么说声音可以碰到蓝天,手可以摸到蓝天?)

  (3)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洁;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重点理解“纯洁”、“明洁”的意思)

  (4)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请你想想一下,当时,作者的内心在想些什么?)

  3.学生交流对拉萨的天空的新感受。

  板书:拉萨的天空是__________________(美丽的、令人神往的……)

  4.以各种形式朗读课文。

  四、观景回味,课后延伸

  1.看拉萨的纪录片(片断),观景回味。

  (看完后,你想说些什么吗?)

  2.课后要求搜集有关拉萨的图片、文字介绍,做一张介绍拉萨得手抄报。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解决文中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脉络,学会给课文分段,理解本文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的特点。

  3、初步体会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初步体会人物品质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图片导入

  1、同学们,有一幅春联写得很美,我出上联你们来对下联,好吗?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2、这是我们上学期的学习内容,你们真棒!是啊,春天快到了,花儿们都绽放出灿烂的笑脸,今天美丽的杏花也来到我们四(5)做客了,你们瞧

  3、出示杏花图

  谁愿意用一个词语来描述它的模样?

  ……

  4、这么美的杏花吸引了我们,也吸引了竺可桢爷爷的目光,要知道竺可桢爷爷可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呢,让我们掌声有请我们的科学课代表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竺可桢爷爷吧。

  竺可桢:浙江人。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深。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

  师:听了他的介绍,你想说些什么?

  ……

  总结:每个人的成就都是与他的付出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发生在杏花和竺可桢爷爷身上的故事。

  板书:第一朵杏花

  指明读题:美美地读,让我们闻到花的香气。

  二、解决生字新词

  1、杏花的花瓣化生出了一些美丽的词语藏在文中等着我们一一念出它们的名字呢,你们看(出示词语)谁能把它们念得又标准又洪亮?自己先试一试?

  2、----你在读得时候觉得那些字音需要特别注意的`?请带着大家读一读

  指名领读

  一株泛起吹皱程度仰起脸曾经精确估计掌握兴冲冲绽开大概郑重规律顷刻间

  开小火车纠音、正音

  3、注意仰右边的写法,不能和柳混淆

  4、郑重怎么解释?带到文章中联系上下文理解。

  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

  出示辨析:

  他( )声明,这件事与他无关。

  他( )地考虑后,决定拿出钱买下昂贵的货物。

  5、顷刻间用三字词语表式相同含义

  三、理清文章脉络

  1、逐段朗诵课文(边读边想,这篇文章里的人物一共看了几次杏花?)

  板书:初看杏花再看杏花

  谁能根据这些线索试着给文章分段?

  一(1-5)写竺可桢爷爷问孩子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孩子回答不上来。

  二(6-15)写第二年春天,孩子告诉竺可桢爷爷第一次杏花开了,竺可桢爷爷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

  三(16)写竺可桢爷爷正式通过常年精确、细致的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2、看来我们可以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给文章分段,有些记叙文就可以使用这种好的方法。

  过渡:你们知道吗?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有一处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

  你们看:(出示图片)

  3、你能猜猜它们是哪天开的吗?

  大概……也许……可能……

  4、你们的回答,作为科学家的竺可桢爷爷能接受吗?你从文章那里找打答案的?

  朗读第16自然段

  5、那竺可桢爷爷究竟是怎样第一朵杏花的呢?下节课让我们再去看杏花。

  6、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

  第一朵杏花

  初看杏花再看杏花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02-22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18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3-16

语文上册教案《鲸》01-30

苏教版语文上册教案03-02

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06-15

三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一教案03-24

三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12-13

三年级名师语文上册教案12-29

湘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