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比较粗细》教案11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比较粗细》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比较粗细》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比较使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体验粗细的比较使相对的。
2、培养幼儿迅速排序的能力,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3、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活动准备
1、粗细、颜色不同小棒3根。
2、每人一桶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比较粗细。
出示2根小棒,比一比,那根粗,那根细。再出示一根小棒,和刚才的2根小棒比较粗细,并引导幼儿说出谁最粗,谁最细。
二、体验粗细的相对性。
1、老师拿出一根小棒问:这根小棒是粗还是细?
2、引导幼儿讨论并得出结论:粗细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判断,粗细是相对的。
3、请个别幼儿上前将3根小棒进行粗细排序。
引导幼儿将小棒从粗到细或从细到粗的顺序进行排序。
三、搓小棍。
请幼儿拿出橡皮泥搓2根小棍,搓完后,比比两根小棍是否一样粗,那根粗,那根细,并拿一根和旁边的幼儿比比,看看谁的'粗,谁的细。
四、操作练习:粗细排序。
1、请幼儿搓出许多根不同粗细的小棍,然后进行排序,并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自己是怎样排的。
2、让幼儿通过操作知道粗细排序的两种方法。
3、小结:粗细排序有两种方法,从粗到细或从细到粗。
幼儿园《比较粗细》教案2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粗细不同物体的关注。
2、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比较观察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区分并说出物体的粗细,初步理解粗细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高矮相同但颜色、粗细不同的瓶子
2、颜色不同、粗细不同的3个杯子
3、每人一组高矮相同但粗细不同的纸筒5个。
活动过程
一、引导观察
教师:看一看,两个瓶子有什么不同?
(让幼儿观察后,互相议一议)
小结:这两个瓶子的颜色不同、粗细不同。
二、观察比较粗细
1、学习比较粗细的方法。
(1)提问:两个瓶子中谁比谁粗?谁比谁细?
(2)小结:红瓶子比黄瓶子粗,黄瓶子比红瓶子细。
2、讨论对比,感知粗细的相对性。
(1)出示篮、绿、紫3个粗细不同的`杯子,引导幼儿观察比较。
提问:蓝杯子和绿杯子相比,哪个粗?哪个细?
(幼儿观察比较,说出结论)
小结:蓝杯子和绿杯子相比,蓝杯子粗,绿杯子细。
(幼儿完整的说出结论)
提问:绿杯子和紫杯子相比,哪个粗?哪个细?
(幼儿观察比较,说出结论)
小结:绿杯子和紫杯子相比,绿杯子粗,紫杯子细。
(2)讨论:为什么第一次绿杯子细、第二次绿杯子变成粗的了?
小结:看一个物体的粗细,要看和谁比,和粗的比就细,和细的比就粗。
(渗透粗细的相对性)
3、自主探索,给纸筒进行由粗到细、由细到粗排序。
(1)提问:5个纸筒中哪个最粗?哪个最细?
(2)引导幼儿按照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的顺序进行排列。
⑶教师个别验证和幼儿相互验证相结合,检验幼儿排序结果。
4、请幼儿寻找、比较生活中物体的粗细。
指导语:请你说说生活中哪两样东西比,一个粗一个细。
三、活动评价
从幼儿掌握观察比较的方法和积极思考问题等方面进行讲评。
幼儿园《比较粗细》教案3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粗细的相对关系,能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的粗细。
2。能在周围环境中找出不同粗细的物体,发展观察比较能力。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粗细不同颜色不同的无根塑料管,带有空心的珠子一颗。
2。幼儿学习资源②第34—35页。
活动过程
1。游戏“穿珠子”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不同。
(1)幼儿用两根粗细不同的小棒穿珠子,有一根穿不进去,引导幼儿讲述为什么。
(2)幼儿讲述自己的`感受:两根小棒粗细不同,所以粗的穿不进去。
2。观察三根小棒,进行两两比较,感知粗细的相对性。
(1)教师根据需要提出问题:
这三根小棒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你是怎么知道的?最粗的是哪一个?最细的呢?
A小棒和B小棒哪个粗?哪个细?B和C哪个粗哪个细?为什么B小棒我们一会说它粗一会说它细呢?
(2)小结:原来物体的粗细是比较出来的,要看他们和谁比,才能知道是粗还是细。
3。游戏:排排队。
(1)请幼儿按照物体的粗细顺序排排队,说说是怎么排的。
(2)小结:从粗到细排一个比一个细;从细到粗排一个比一个粗。
4。寻找粗细,发展幼儿的比较观察能力。
(1)引导幼儿从自身找出可以比较粗细的物体。
(2)从周围环境中寻找可比较粗细的物体。如树干和树枝比,
5。阅读幼儿学习资源②第34~35页,进一步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
活动延伸:
教师带幼儿到户外观察幼儿园内物体,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粗细的树,并用量一量、抱一抱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反思
1。比较的物体比较少;
2。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兴趣,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
3。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
幼儿园《比较粗细》教案4
活动目的:
1、能积极思考并且及时作出判断。
2、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的方法。
3、能正确运用"粗"和"细"来描述物体的差异,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活动重点:
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的方法。
活动难点:
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能用粗和细来描述物体。
活动准备:
准备各种粗细不同的笔,瓶子等、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引入
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孙悟空有一个很厉害的兵器是什么?(金箍棒)金箍棒可以变粗也可以变细。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请幼儿说一说
(1)哪个粗?
(2)哪个细?
(3)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知道是通过比较而知道的。
2、教师通过变变变的游戏出示不同粗或细的物体,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3、游戏变变变教师说变粗时幼儿两手做出粗的样子,师说变细时幼儿两手做出细的样子,通过游戏加深对粗、细的理解。
三、活动结束:
教师通过播放课件请幼儿完成幼儿用书。
活动延伸:
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并做记录。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不足之处在导入时没有安排好,选择以孙悟空的金箍棒引入孩子们的兴趣是提起来了,但是有点太不接近我想达到的粗和细的目标,孩子们基本都围绕着孙悟空的金箍棒这个话题开心的说着,在我引到粗和细这个话题时,孩子们又开心的`说到了孙悟空的金箍棒上,让我有点着急,我认为在开始这个引入时我应该选择简单又直入目标的导入,(1)可以用小动物住新家,大的住大的房,小的住小的房,因为大房粗,小房细,(2)或者直接出示粗细不同的两个物体请幼儿观察,让幼儿通过直观的目测理解粗和细的差异,(3)也可以通过做几个纸桶重叠的方式来比较物体的粗和细。
活动变变变中感觉做的还不到位,可以采取变变变变,粗粗粗、细细细,我之前采取的是变粗、变细,感觉好像有些太简单,不够有趣。
活动中的教具不够充分,我应该每小组做一组粗和细的纸桶让幼儿自己再去观察、探索。
本次活动给了我警示,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应该深思再深思,不断的反省活动中出现错误的地方,以免再次的出现失误。
幼儿园《比较粗细》教案5
活动目的:
1.能积极思考并且及时作出判断。
2.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的方法。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重点:
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的方法。
活动难点:
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能用粗和细来描述物体。
活动准备:
准备各种粗细不同的笔,瓶子等、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引入1、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孙悟空有一个很厉害的兵器是什么?(金箍棒)金箍棒可以变粗也可以变细。
二、基本部分1、教师出示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请幼儿说一说(1)哪个粗?
(2)哪个细?
(3)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知道是通过比较而知道的。
2、教师通过变变变的游戏出示不同粗或细的物体,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3、游戏变变变教师说变粗时幼儿两手做出粗的样子,师说变细时幼儿两手做出细的样子,通过游戏加深对粗、细的理解。
三、活动结束:
教师通过播放课件请幼儿完成幼儿用书。
活动延伸:
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并做记录。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不足之处在导入时没有安排好,选择以孙悟空的金箍棒引入孩子们的兴趣是提起来了,但是有点太不接近我想达到的粗和细的目标,孩子们基本都围绕着孙悟空的金箍棒这个话题开心的说着,在我引到粗和细这个话题时,孩子们又开心的说到了孙悟空的金箍棒上,让我有点着急,我认为在开始这个引入时我应该选择简单又直入目标的导入,
(1)可以用小动物住新家,大的住大的房,小的住小的房,因为大房粗,小房细,
(2)或者直接出示粗细不同的两个物体请幼儿观察,让幼儿通过直观的目测理解粗和细的差异,
(3)也可以通过做几个纸桶重叠的方式来比较物体的粗和细。
活动变变变中感觉做的还不到位,可以采取变变变变,粗粗粗、细细细,我之前采取的是变粗、变细,感觉好像有些太简单,不够有趣。
活动中的教具不够充分,我应该每小组做一组粗和细的纸桶让幼儿自己再去观察、探索。
本次活动给了我警示,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应该深思再深思,不断的反省活动中出现错误的地方,以免再次的出现失误。
幼儿园《比较粗细》教案6
【活动要求】认识、比较物体的粗细,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用的4种不同粗细的物体(小棒、牙签、蜡笔和水彩笔)幼儿标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强的为7种不同粗细的物体,能力中等的为5种不向粗细的物体,能力差的为3中不同粗细的物体)(牙签、小棒、蜡笔、记号笔、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
1、请幼儿用自己盒内的东西穿木珠提问:你在玩木珠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牙签、小棒穿进,蜡笔等没穿进)
2、寻找原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棒、牙签细,蜡笔粗)
3、小结:原来东西有粗和细之分。
二、比较粗细
1、出示小棒
师:刚才我们玩了穿木珠的游戏,有的东西穿进去了,而有的东西没有穿进,那么小棒刚刚穿进了,它是粗的还是细的?
(1)若回答细的,则出示牙签,让幼儿比较
(2)若回答粗的,则出示蜡笔,让幼儿比较那么这支笔到底是粗还是细。
2、得出结论: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粗细的,要两样东西才能比较出租和细。
三、利用粗细不同的物体排序师:你们盒子里的东西有粗有细,那么我们来帮他们排上队
1.幼儿操作任意排
2.提问
(1)你是怎么排的?(从粗一细,从细一粗)
(2)你是怎么排出来的?
3、师生共同小结
(1)先找出最细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依次排队。
(2)从盒中先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二,反复运用这个方法依次排队。
4、请幼儿采用互换方法比较一种方法排列。
教学反思
1.比较的物体太少;
2.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兴趣,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
3.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
幼儿园《比较粗细》教案7
活动目标
1。学会比较物体的粗细,并能正确表述比较结果。
2。能从细到粗给物体排序,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3。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粗细不同的旺仔牛仔罐、吸管、积木、香肠、记号笔、蜡烛等数量若干,课件,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探索发现粗细。
(1)玩一玩,发现粗细。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东西,看看都有些什么?等会儿请你们去看一看、摸一摸,并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2)讨论,引导幼儿交流分享。
师:现在,谁愿意来告诉我,你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你是怎么发现的?
(3)小结。
师小结:哦,你们都发现了,这些东西有的粗,有的细。要知道是粗细,除了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动手插一插、叠一叠、比一比。你们都很棒!那到底什么东西粗什么东西细呢?我们一起来比比看。
2。比较判断粗细。
(1)比较物体粗细,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①教师先出示不同粗细的红色和绿色积木进行比较。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块红色的积木,你认为它是粗的还是细的呢?我们请绿色的积木来帮帮忙,和它比一比。
②继续出示蓝色的积木和绿色的.积木进行比较,知道粗细的相对性。
师:咦,为什么刚才和绿色的积木比,是红色的积木粗,现在和蓝色的积木比,红色的积木就变细了呢?谁知道为什么?可以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讨论讨论。
(2)比较三个物体的粗细,找出最粗和最细。
师:现在,我们把这三块积木放在一起比一比,你认为哪块最粗,哪块最细呢?
(3)小结。
小结: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比较粗细的三个秘密。第一,最少要有两样东西才能比较粗和细,单独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的;第二,和不同粗细的物体比,结果是不一样,粗和细是相对的;第三,三种以上的物体比较粗细,能比出最粗的和最细的。
3。粗细差异排序。
教师出示课件。
(1)引导幼儿认识从细到粗排序标记图。
师:小朋友们,小眼睛看到这里来,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图片,请你想一想它代表什么意思?
(2)幼儿自由选择物体按从细到粗的顺序排队。
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指导。
师:请你们每个人拿四种材料按照从细到粗的顺序给他们排排队,也可以两个人一起合作哦。现在请你们轻轻地走到材料边上去排一排。
个别提问。
师: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排的吗?你先怎么做?
(3)师幼共同小结从细到粗排队的方法。
教师边说边操作课件。
小结:第一种方法是先找出4个圆柱体当中最细的放在最左边,然后找出最粗的放在最右边,再把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按顺序排好队。第二种方法是先找出最细的排第一;再找出最细的排第二;依次只用这种方法。
4。分组操作活动。
师:“我为你们准备了四种材料,一起来看看。”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
材料1:找出每组图中细的物品,并在底下的方格里打“√”
材料2:找出每组图中最粗和最细的物体,分别在它们下面的圆圈里涂上红色和绿色。
材料3:提供三种粗细不同的吸管,从细到粗排排队。
材料4:提供橡皮泥让幼儿搓出三条不同粗细的“面条”并能从细到粗排序。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请你们搬起小椅子,轻轻地坐到你喜欢的材料边上,去比一比,排一排。
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幼儿进行粗细排序。
5。幼儿自由结束活动。
师:比较完粗细的小朋友可以去喝水,上厕所。小朋友们再见!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比较粗细》教案8
活动名称:
《比较粗细》
年龄段和领域:中班数学领域
活动目标:
1、能探究出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粗细,并按粗细规律进行排序。
2、初步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喜欢参与小组合作活动,在动手中体验数学带给我们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能探究出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粗细,并按粗细规律进行排序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初步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为本节课的难点内容。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
1、了解粗细概念。
2、感知生活中事物的粗细。
3、对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有初步了解。
二、物质准备:
1、精美课件。
2、制作腰带用的材料:彩纸、剪刀、展示板等。
三、活动过程:
(一)创设“小巧虎开商店”情境,鼓励幼儿动手操作探究多种方法比较粗细并按粗细规律进行排序。
1、参观商店,发现货物的不同粗细,激发幼儿探究活动的欲望。
关键提问:今天小巧虎的心心商店开业了,听听他说了什么?
教师小结:商品的粗细不同,观察的真仔细。
2、幼儿选两样商品,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粗细。
关键提问:我们去小商店选两样东西,比一比哪一个粗一个细?你是怎样发现的?还有什么不一样的方法?
老师小结:我们可以用眼睛看一看、手握一握、瓶底对瓶底、套一套的方法进行比较粗细。
3、两人合作将手中的物品,探索按照从粗到细或从细到粗进行排序。关键提问:现在两个人是一组把四样商品,排排队吧?你是怎样排队的?
按照从粗到细或从细到粗进行排列。
教师小结:小巧虎是用了你们的方法把商品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排列整齐的。
(二)给客人爸爸妈妈宝宝制作腰带,初步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
1、爸爸妈妈宝宝出场,激发幼儿兴趣。
关键提问:瞧,谁来了?可是腰带卖完了,怎么办?我们怎么才能为他们做出一条合适的腰带?怎样来量一量?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首尾相接量一量的方式制作一条腰带。
2、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关键指导:幼儿在操作中,运用工具按照头尾相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3、制作腰带后,在探究中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
关键提问:谁的腰带最长?为什么爸爸的腰带最长?谁的腰带最短,为什么宝宝的腰带最短?不长不短的腰带是谁的?
教师小结:腰带最长的'是爸爸,因为爸爸腰最粗。腰带最短的是宝宝,因为宝宝腰最细,不长不短的是妈妈,妈妈的腰不粗也不细。腰带越长腰越粗,腰带越短,腰越细,原来长度与粗细也是有关系的。
4、了解不同的测量工具。
(三)寻找并比较生活中粗粗细细的东西,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乐趣。
1、你寻找生活中粗粗细细的东西。
关键提问:小朋友们,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粗粗细细的东西?
2、欣赏生活中不同粗细事物。
教师导语:生活中有不同粗细的东西,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3、活动延伸
师:在幼儿园、家中、商场中还有很多粗细不同的东西,我们就用今天探索到的测量方法,比较更多东西的粗细吧。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数学是一个抽象的学科,并不是所有孩子都特别感兴趣,为了激发幼儿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本节课的活动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情境“小巧虎开商店”,孩子们在与小巧虎的互动中以及选商品的情节里,激发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幼儿的参与性极高很有热情,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
中班幼儿对周围的科学事物都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在此以前幼儿已进行过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的活动,积累了一些运用感官比较物体量差异的经验,但是对于幼儿来说粗细的感念并没有大小、长短那么清晰,因此在本活动中可以启发幼儿自己想出比较物体粗细的各种方法,提高幼儿认识周围环境的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幼儿主动探究在前,我总结提升在后。幼儿在情境中自己动手玩一玩、比一比、看一看,探究出来比较粗细的方法以及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的规律排序,我及时的小结和提升,给孩子充足的探究空间,探究出数学的奥秘。在有趣的情境中,我们真正找来了爸爸、妈妈和宝宝,三位都是真实的人物,激发出幼儿探究的欲望,在真实的测量和小组的共同操作中,探究出长度和粗细的关系。
在前几次的活动中,我提供了很多的测量材料,幼儿在操作时,无从下手,场面混乱而没有秩序,因为幼儿没有用过卷尺测量的经验,只是会简单的测量,所以在专家教师的指导下,我只提供了一种材料,就用一种材料来进行测量腰围,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能够分工合作,较好的完成测量与比较的任务,对于测量工具的种类,在最后与孩子进行了互动和分享。
数学都是来源于生活,最后也要回归于生活,所以最后幼儿寻找并比较生活中粗粗细细的东西,加深对粗细的感念和比较粗细的方法。
不足之处:
幼儿在畅所欲言时,我应该多给孩子时间来发表想法,不要一听到幼儿说出答案时,就急于小结,多给幼儿说得空间。
老师的手势语可以适当的提示孩子,但如果太多就会感到有些繁琐,所以手势语应该适当。
再教设计:
在最后回归到生活时,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出示真实的事物,请幼儿用今天探索到比较粗细的方法进行比较粗细,从而再巩固目标,也能使幼儿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和数学带给我们的乐趣。
幼儿园《比较粗细》教案9
活动目的
1.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能从粗到细给五个物体排序。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准备各种粗细不同的毛线,笔,积木,纸棒、可乐瓶等。
活动过程
1、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让它变粗或变细。
2、幼儿在活动室中寻找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知道是通过比较而知道的。
3、出示‘奇妙的口袋‘让幼儿从中摸出粗或细的物体,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4、出示圆柱让幼儿找出最粗或最细的,并按从粗到细进行排序。
5、分组操作
(1)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
(2)按粗和细把物品分成两类
(3)让幼儿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
(4)给粗细不同的小棒排顺序。
(5)将橡皮泥搓成五根粗细不同的小棒并排序。
延伸
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并做记录。
教学反思
比较的物体比较少,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兴趣,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整体还不错。
幼儿园《比较粗细》教案10
一、 教育目标
1. 会运用感官比较两个以上物体的粗细、厚薄
2. 知道物体的粗细、厚薄是相对的。
二、 重点和难点
1. 重点: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2. 难点:词与概念的匹配。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三、 材料及环境创设
教具:厚薄不同的书、纸、布若干。粗细不同的毛线、小棒、笔若干。
学具:每个幼儿一份厚薄不同的纸、布。粗细不同的毛线、小棒笔。每个幼儿的物品不必完全相同,以便交换使用。彩色的篮子若干只。数学角内放粗细、厚薄不同的物品和分类盒。(分类盒上用形象的图画表示物体的粗细、厚薄。)
四、 设计思路
在此以前幼儿已进行过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的活动,积累了一些运用感官比较物体量差异的经验,因此在本活动中可以启发幼儿自己想出比较物体粗细、厚薄的各种方法,提高幼儿认识周围环境的能力。
幼儿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可能会遇到二个困难。第一是不能准确地将比较结果与相应的词匹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词与某些概念建立联系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应该先让幼儿通过非正式的教育活动积累有关概念的感性经验,然后在琥式的教育活动中指认和命名活动完成词与概念的匹配。
第二是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由于幼儿思维不可逆,他们不易理解相对概念。因此活动中要采用变换比较对象和设问的方式引起幼儿的思考,帮助幼儿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该内容是幼儿以后学习相邻数和进行排序活动的基础。如果幼儿真正理解了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那么他们的逆向思维和推理能力也将得到相应的发展。
这一内容除了组织正式的教育活动,还应安排非正式的教育
活动,如在数学角放置各种有关的材料,让幼儿通过分类活动积累有关的感性经验。
五、 活动流程
分类—>指认—>命名—>分类
1.通过分类活动使幼儿积累有关粗细、厚薄的感性经验。
(1)在来园活动区域活动时让幼儿用数学角里的材料进行分类活动。教师可通过提问了解幼儿的分类水平,如:“为什么把这支笔放在这个盒子里?”等。
(2)该分类活动是个别进行的,教师应尽可能了解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
2.通过指认活动帮助幼儿在词和有关概念之间建立联系。
(1)幼儿每人一份粗细、厚薄不同的物品。
(2)听指令取出相应的物品。如“找出一张厚的纸。”“把粗的毛线举起来。”指令可由教师发出,也可让幼儿发指令,以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并向命名过渡。
(3)要求幼儿说出完成指令的方法(即采用什么方法比较出物体的粗细、厚薄的)。
3.通过命名活动使幼儿完成概念与词的匹配。
(1)让幼儿说出
教师出示的物体的粗细、厚薄。
(2)让幼儿按指令介绍自己盒子里的物品的特征。如:“请说说你盒子两根小棒的不同”。
4.通过分类活动让幼儿体验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1)让幼儿根据语言标记分类。如:“请把粗的小棒放在红的篮子里。”
(2)向幼儿展示分类结果,让幼儿思考分得对不对。
5.通过讨论使幼儿理解物体的粗细、厚薄是相比较而言的。
(1)检查分类结果。如:“红篮子里的小棒是否都是粗的?”
(2)讨论:为什么大家都把自己盒子里粗的小棒放进去,现在却是有的粗有的细。
6.通过变化粗细、厚薄的操作活动让幼儿进一步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1) 让幼儿按指令作变化粗细、厚薄的操作,如:“请你让盒子里的毛线变细”。
(2)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如可以用分解的方法使毛线变细,也可找出比它粗的毛线作比较。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7.通过智力游戏发展幼儿初步的推理能力。
(1)智力游戏“谁更粗?”毛笔、钢笔和铅笔比粗细。钢笔比铅笔粗,毛笔比钢笔粗,毛笔和铅笔哪个粗?为什么?
(2)这个游戏是让能力强的幼儿跳一跳,即使他们答不出,也会使他们在头脑中留下疑问,这对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理解传递关系是有益的。
幼儿园《比较粗细》教案1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简单的测量方法,比较出三者中最粗的、最细的物体,并能按粗细规律排序。(重点)
2、初步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难点)
3、主动探究多样化的测量方法,喜欢参与小组合作活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事先已经有粗细的概念,会用粗细来描述看到的物体,如,细细的筷子,粗粗的木桩等,紫藤花粗细不同的枝干等;运用过常见的测量工具,如直尺等。
2、物质准备:带有编号1、2、3的圆柱;粗细不同的`紫藤花枝干若干;各种测量工具若干:毛线、软尺、直尺等;即时贴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受物体的粗细,鼓励幼儿运用手、眼等感官比较圆柱的粗细。
1、出示带有编号1、2、3的圆柱,引导幼儿尝试用眼睛看、用手摸等不同方法比较粗细。
提问:三个圆柱有什么不同?如何知道的?
2、让幼儿两两比较圆柱的粗细,知道粗细的概念是相对的。提问:这两个圆柱哪个粗?哪个细?
3、小结:我们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两种方法比较物体的粗细,两个物体之间可以比较粗细。
二、在掌握目测、手量方法的基础上,能比较出三个圆柱中最粗的和最细的物体,并能按从粗到细、从细到粗排序。
1、请幼儿为圆柱排序。
提问:请小朋友按照从粗到细给圆柱排序。从细到粗呢?
2、出示紫藤花枝干,请幼儿根据掌握的方法排序。
小结:我们可以根据物体从粗到细、从细到粗的规律进行排序。
三、为紫藤花做腰带,探索运用毛线、软尺等测量工具测量紫藤花枝干粗细的正确方法,初步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
1、出示测量工具,自由选择,分组探索使用方法。
提问:除了目测、手量法之外,还可以用工具测量,你们认识这些工具吗?你要用什么工具?怎么测量呢?
2、幼儿交流探索结果,教师引导幼儿正确测量。
小结:测量时,一端固定,将毛线或软尺贴紧枝干绕一圈,另一端到达固定处停止。直尺无法弯曲,所以无法测量。
3、请幼儿测量不同粗细的枝干,比较测量结果。
小结:粗的枝干腰围长,细的枝干腰围短。
4、为紫藤花做腰带,巩固习得的测量方法。
提问:你们看,我的紫藤花缺一条腰带,如何制作一条合适的腰带呢?(师幼讨论)
幼儿分组制作,教师指导。
5、展示制作好的紫藤花腰带,幼儿分享交流方法,教师总结提升。
提问:请小朋友讲一讲你是如何制作的?哪个枝干的腰粗,哪个细呢?
小结:制作腰带时,先量出粗细,轻轻一折做出记号,将多余的部分剪掉。活动延伸:
互相测量小朋友的腰围,比一比,谁的腰粗。谁的腰细。
提问:紫藤花有粗有细,我们可以用目测、手量来比较,用毛线、软尺等测量工具来测量出结果,那你们自己的腰围知道吗?回到班里互相量一量。
活动反思:
在本活动中可以启发幼儿自己想出比较物体粗细的各种方法,提高幼儿认识周围环境的能力。幼儿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可能会遇到两个困难。第一是不能准确地将比较结果与相应的词匹配。第二是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由于幼儿思维不可逆,他们不易理解相对概念。因此活动中要采用变换比较对象和设问的方式引起幼儿的思考,帮助幼儿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幼儿园《比较粗细》教案】相关文章:
《比较粗细》教案03-20
幼儿园《比较粗细》教案02-17
比较粗细教案及反思04-21
幼儿教案:比较粗细02-11
《感知比较粗细》教案03-30
《比较粗细》中班教案12-11
幼儿园中班比较粗细教案02-19
比较粗细数学教案03-19
中班数学比较粗细教案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