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城市的标志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城市的标志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城市的标志教案1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标志(停车场、安全出口、禁止吸烟……),知道这些标志所代表的正确含义。
2.知道标志是城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符号,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
3.找找生活中的常用标志,学会遵守规则。
活动准备:
1.常见标志(停车场、安全出口、禁止吸烟……)
2.教师自制标志牌(走路与禁止走路)
活动过程:
一、游戏:走与停
1、介绍游戏游戏玩法:老师出示走与禁走标志牌,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当老师出示禁止标志时,幼儿应立即终止动作。
2、幼儿参与游戏。
3、提问:你们是怎么知道该做什么动作的?(引导幼儿说出标志牌一目了然,很形象。教师重点讲解“禁止”标志的外形特征及意义。)
二、引导幼儿讲述各种常见的标志,知道它们所表示的含义。
1、与幼儿共同回忆生活中常见的标志。
(1)厕所有标志:男厕所是穿裤子的、女厕所是穿裙子的;还有的是烟斗和高跟皮鞋。
(2)停车场有标志:一个大大的p
(3)快餐店有标志:肯德基的标志是kfc,卖当劳的标志是大大的m。
(4)路边有安全标志:禁止鸣笛、禁止拐弯、红绿灯……
(5)大楼里有标志:安全出口、电动扶梯、卫生间、休息室……
2、师生共同总结标志的特点:一般的标志都很明显,比较多的.用三角形、圆形,为引起大家的注意,颜色多用红、黄、黑。
3、教师出示各种标志的图片,幼儿再次辨认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三、分析有标志和没有标志的不同之处。
1、请幼儿自由选择标志的图片,说一说如果没有这些标志,将会发生什么事情。
2、师生共同总结:有了标志,生活会很方便,路上不会堵车,人们能很快找到要去的地方,我们的生活会井井有条。
延伸活动:
1、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标志(如安全标志、环保标志等)。
2、教师在美术区投放材料,幼儿自己绘制标志。
城市的标志教案2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标志(停车场、安全出口、禁止吸烟……),知道这些标志所代表的正确含义。
2.知道标志是城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符号,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
3.找找生活中的常用标志,学会遵守规则。
4.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5.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活动准备:1.常见标志(停车场、安全出口、禁止吸烟……)
2.教师自制标志牌(走路与禁止走路)
活动过程:一、游戏:走与停1、介绍游戏游戏玩法:老师出示走与禁走标志牌,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当老师出示禁止标志时,幼儿应立即终止动作。
2、幼儿参与游戏。
3、提问:你们是怎么知道该做什么动作的?(引导幼儿说出标志牌一目了然,很形象。教师重点讲解"禁止"标志的外形特征及意义。)
二、引导幼儿讲述各种常见的标志,知道它们所表示的含义。1、与幼儿共同回忆生活中常见的标志。
(1)厕所有标志:男厕所是穿裤子的、女厕所是穿裙子的;还有的是烟斗和高跟皮鞋。
(2)停车场有标志:一个大大的P
(3)快餐店有标志:肯德基的标志是KFC,卖当劳的标志是大大的M。
(4)路边有安全标志:禁止鸣笛、禁止拐弯、红绿灯……
(5)大楼里有标志:安全出口、电动扶梯、卫生间、休息室……
2、师生共同总结标志的特点:一般的标志都很明显,比较多的用三角形、圆形,为引起大家的注意,颜色多用红、黄、黑。
3、教师出示各种标志的图片,幼儿再次辨认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三、分析有标志和没有标志的不同之处。1、请幼儿自由选择标志的图片,说一说如果没有这些标志,将会发生什么事情。
2、师生共同总结:有了标志,生活会很方便,路上不会堵车,人们能很快找到要去的地方,我们的生活会井井有条。
延伸活动:1、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标志(如安全标志、环保标志等)
2、教师在美术区投放材料,幼儿自己绘制标志。
教学反思:在本次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孩子的语言表达不够成熟,缺乏连贯性;孩子们安静倾听同伴发言的习惯仍需加强等等。总之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与教育,争取做得更好。
小百科:城市也叫城市聚落,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城市的行政管辖功能可能涉及较其本身更广泛的区域,其中有居民区、街道、医院、学校、公共绿地、写字楼、商业卖场、广场、公园等公共设施。
城市的标志教案3
设计思路:
《城市的标志》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11册第6课,这是著名女作家张抗抗的一篇散文。文章中包含着更多的理性思考,深邃而让人思索。如何让学生理解“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越来越像多胞胎了”,树已经成为“城市仅存的个性”,产生“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愿望是这节课上我深深思索的;如何让学生自己有个性是我试着探索的。
教学目标:
1、 默读课文,了解作者为什么会说“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树已经成为“城市仅存的个性”。
2、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3、 体会排比句的作用,自选内容写一句排比句。
4、 理解课文内容,对城市“多胞胎”现象进行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点:
1、 默读课文,了解作者为什么会说“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树已经成为“城市仅存的个性”。
2、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对城市“多胞胎”现象进行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愿望。
教学过程:
导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城市的标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在文章中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
(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主要写了我们的城市与城市越来越像多胞胎,只有树是城市中唯一的标志,呼吁大家爱护城市的树。)
一、 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思考“文中描写了那些城市的那些树?这些树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一边读一边批画,熟悉字词,降低文中填表的难度)
2、 注意文中的几个易错读音。
挺拔苍劲 遒劲
树荫 一模一样 树冠 圆冠榆
二、 熟读课文,重点掌握。
⑴1、看大屏幕,填表格。
默读课文,填写书后第一题的表格,之后交流、汇报。
要求:用简洁语言填写。
2、 汇报:学生一边汇报一边读课文,老师大屏幕点出。
随机指导朗读,背诵。
3、 填后,学生根据树的.样子,猜城市、说城市的特点。
4、 在读课文7——14自然段,熟悉城市的标志——树。
⑵ 1、为什么以树作为城市的标志?
或“引领我们通往故乡的曲折小径”或15自然段。(练习朗读,见排比句)
2、说一说排比句:标点和第一课的排比句做对比。
三、 浏览课文,学习第一部分。
1、 那既然作者认为城市的标志是树,为什么又说“我们的城市与城市越来越像多胞胎”?(请同学们浏览课文1——7自然段,回答)
2、 我们知道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发现城市的标志是树,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写城市的多胞胎现象?(铺垫,突出作者的写作主旨)
3、 总结:是呀,正是因为这城市与城市如此雷同,如此大同小异,如此一模一样,甚至好像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用各自特制的拉链,把天下各出自家的门脸统统锁成了一个连体人。因此作者邀我们大声疾呼:(师生共读课文的17自然段)
4、 老师总结板书,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 开阔思路:
1、 同学们,读了此文后,你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吗?
2、 你又和作者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总结:作者以她独特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城市的标志;在生活中,我们也要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与众不同,因为我们的独特,这个世界才变得丰富多彩。
五、 作业:
1、 写排比句(看谁的与众不同,有个性)
2、 背诵12、15自然段。
3、 积累文中的各类词语。
板书:
6、城市的标志
大自然 树 馈赠
个性
反思:1、文章只是作者的独到见解,其实细想:城市有自己的标志,如:北京有鸟巢……那么,人人是不是都应该找到通往故乡的曲折小径,存有自己的个性呢?“世界因为每个人的独特而丰富多彩。”
2、读中探写:试讲中,我没有提把排比句写得别具一格。学生写得几乎如出一辙:全写“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有的跳绳、有的踢毽、有的跑步,真热闹呀!” 看到这种情况,我赶快回想自己的这节课。于是,在课上讲到排比句段落时,更细致一些,着重一些;在写排比句时,我只是提要求:要以独特的视角写,看谁写得别具一格。于是正值教师节之际,学生们纷纷写了歌颂老师的排比句,如:老师,您是涓涓细流,滋润着我们成长;您是明灯,在成长的道路上指引着我们;您是火红的玫瑰,留给我们阵阵清香。
城市的标志教案4
一、学习目标
1 基础知识目标
了解有关张抗抗的文学常识,识记理解重要字词。
2 能力目标
能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排比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3 思想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城市的标识》一文,增强我们对生存环境保护的意识,从我做起,化作行动。
二、 学习的重点,难点
重点:用细腻的语言,赋予变化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
三、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于是我们的城市被钢筋水泥所包围,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雷同。那么怎样来辨认识别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城市的标识》一课,看一看作者把什么当做城市的标识。
2首先来讲解文题。什么是标识?所谓标识,是指用来辨认识别事物的标志。作者在本文中把树当做一座城市的标识,其作用是表达对现代化城市树木的珍爱,提醒和号召人们要自觉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与人和谐共存,共同发展。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认生字)
2解决字词
生字:遒qiú 涸hé 芸yún 馈kuì 忖cǔn
蒡bàng 啾jiū 窠kē
正音字:胞bāo,不读pāo 崭zhǎn,不读zhàn
词语:
遒劲:雄健有力。
馈赠:赠送。
芸芸众生:芸芸:众多的样子。众生:泛指人类和其它一切动物。指一大群无知无识的人。
川流不息:川:河流。息:停止。象河水那样流个不停。比喻来往的人或车辆,船只很多。
寿终正寝:寿终:很大年纪才死去。正寝:旧式住宅的正房。指年老时在家安然死去。比喻事物的自然消亡。
3作家:
张抗抗:
张抗抗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位作家,她的作品,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因素却又敢于直面现实。她1950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69年插队,后报名去边至黑龙江国营农场,1977年进入黑龙江艺术学校编剧班学习,1979年毕业,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分会从事专业创作,并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她于1975年便完成了反映知青题材的长篇小说《分界线》,1979年以短篇小说《爱的权利》而知名。八十年代则更是作品不断。长篇小说除《隐形伴侣》(1987)外,还有反映三十年代革命知识分子命运的《赤彤丹朱》(1995)。
全文层次清晰,共分三个部分。
1-5段为第一部分:列举城市之间的雷同现象。
6-15段为第二部分:写树才是城市的真正标识。
16-17为第三部分:唤起人们对树的爱护以及作者对自然界的崇尚。
三精读课文,了解作者本意
1默读课文,划出城市间雷同的具体事物"大厦和大楼","街道","轿车","人们的衣着"等
2出示多胞胎,连体人相关句子,写出了现代化的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雷同,像"多胞胎"像"连体人",失去了特有的个性,失去了活气和灵性。
这一部分里有一个难句,应该用懂它的含义。即"就 好像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用各自特制的拉链,把天下各处自家的门脸统一锁 成一个连体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城市间的雷同,描写中带有讽刺。
3难道城市中就没有标志了吗?从哪看出?
作者就写城市中的树,正面写城市的标识。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标识。
香樟树是杭州的标识;法国的梧桐是南京,上海的标识;榕树是福建或广州的标识;油松是长春的标识;圆冠榆是喀什的标识;国槐榆是北京的标识。
4为什么要以树作为城市的标识?
出示15、16、17段朗诵
作者发出由衷的感慨,树是惟一的不可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将成为城市的灵魂,是大自然的馈赠,是城市仅存的个性。
写作技巧:本文多用比喻,排比,对比修辞手法,语言亲切,优美。
6总结
7作业:开展小调查,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标识。
城市的标志教案5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和新词。默读课文,了解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向多胞胎了”树已经成为“城市仅存的个性”。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背诵指定段落。体会排比的作用,自选内容写一段排比句。理解课文内容,对城市多胞胎现象进行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了解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向多胞胎了”树已经成为“城市仅存的个性”。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对城市多胞胎现象进行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愿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和新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城市的标志》
2.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生字词
(1)出示词语
辨别 轿车 红杉 婀娜 熙攘 火炬 滋润 日益
忠心耿耿 似曾相识 茫然若失 川流不息 若有若无 蔚为壮观
(自己读, 个别读 , 齐读)
(2)读准字音
苍劲 曲折 树冠
(3)认清字形: 熙
(4)比一比,组词
辨( ) 轿( ) 杉( ) 镶( )
辩( ) 骄( ) 彬( ) 壤( )
(5)理解词语
似曾相识 川流不息 若有若无 蔚为壮观 忠心耿耿
(读词所在句子,根据句意理解词义)
3.了解作者
三、默读课文,找出课文那些自然段讲城市的标志(7—14)。想想,其他几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四、作业:
1.生字词书写 2.比一比再组词
教学反思:
这类课文学生学起来兴趣浓,能通过自己给自己提问题并解答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此类文章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能够主动做积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每一座城市的标志的树是哪一种,能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排比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增强我们对生存环境保护的意识,从我做起,化作行动。
教学重点: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背诵指定段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于是我们的城市被钢筋水泥所包围,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雷同。那么怎样来辨认识别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城市的标识》一课,看一看作者把什么当作城市的标识。
二、精读课文,了解作者本意
1.默读课文,划出城市间雷同的具体事物“大厦和大楼”, “街道”,“轿车”,“人们的衣着”等
2.出示多胞胎,连体人相关句子,写出了现代化的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雷同,像“多胞胎”像“连体人”,失去了特有的个性,失去了活气和灵性。
这一部分里有一个难句,应该用懂它的'含义。即“就好像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用各自特制的拉链,把天下各处自家的门脸统一锁 成一个连体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城市间的雷同,描写中带有讽刺。
3.难道城市中就没有标志了吗?从哪看出?
作者就写城市中的树,正面写城市的标识。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标识。
香樟树是杭州的标识;法国的梧桐是南京,上海的标识;榕树是福建或广州的标识;油松是长春的标识;圆冠榆是喀什的标识;国槐榆是北京的标识。
4.为什么要以树作为城市的标识?
出示15、16、17段朗诵
作者发出由衷的感慨,树是惟一的不可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将成为城市的灵魂,是大自然的馈赠,是城市仅存的个性。
写作技巧:本文多用比喻,排比,对比修辞手法,语言亲切,优美。
5.总结
三、作业:
开展小调查,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标识。
四、板书(表格)略
城市的标志教案6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和新词,认读7个字。
2.默读课文,了解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树已经成为“城市仅存的个性”。
3.文内容填写表格。背诵指定的段落。
4.体会排比的作用,自选内容写一段
5.理解课文内容,对城市“多胞胎”现象进行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的愿望。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了解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树已经成为“城市仅存的个性”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对城市“多胞胎”现象进行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的愿望。
学情分析:
张抗抗这篇文章笔锋敏锐,根据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学生在理解城市与城市之间,已经变得越来越相似,城市个性不知何时被悄悄地抹杀。“曾经千姿百态、各具风韵的城市,已被钢筋水泥、大同小异的高楼覆盖。”的“多胞胎”现象比较容易,但是将“多胞胎”现象与城市的表示“树”建立起联系,并引发学生的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的愿望。学生体会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千城一面的现象是为了唤起大家对这一现象进行思考,突出主题是难点,需要教师引导。
教学方法:
讨论读中感悟
教学理念:
遵循学生主体自主探究与教师主导的启发结合的原则。教师牢固树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这一教学理念,以教师的主导作用服务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及时点拨,为学生创设咬文嚼字,品味语言的平台,使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积极对话,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内心世界。在此基础上,以读为本,注重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感,读中悟写法,读中培养语感,读中积累语言。把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
教学准备:
1.查阅有关作者的资料
2.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将课文正确、流利。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一、直接导入
1.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内容?
2.自由读书,能回答的直接回答,不能回答的记下来。
二、检查预习
1.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除生字外其他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问同学)。
2.查预习效果:
出示易读错的词语读正确
婀娜熙攘多胞胎遒劲浓荫干涸馈赠
(1)提出在读的过程中有哪些句子读不通,师生交流。
(2)练习读难读通的段或句子,读通为止。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同桌互读)
三、了解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2.给课文分段,并说明理由。
3.读课文,体会文章的结构。
四、布置作业:
1.根据生字表写出5组形近字并组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默读课文,了解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树已经成为“城市仅存的个性”,对城市“多胞胎”现象进行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的愿望。
一、导入课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于是我们的城市被钢筋水泥所包围,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雷同。那么怎样来辨认识别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城市的标志》。
二、精读课文,了解作者本意
(一)理解城市“多胞胎”现象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一画: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划出城市间雷同的'具体事物“大厦和大楼”,“街道”,“轿车”,“人们的衣着”)
2.学生自读感悟
3.集体交流
重点指导就好像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用各自特制的拉链,把天下各处自家的门脸统一锁成一个连体人。
(1)读一读,这句话,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说一说: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谈理解,你体会到了什么?
(3)出示多胞胎图,连体人相关句子,体会现代化的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雷同,像“多胞胎”像“连体人”,
(4)作者是怎样将这种感受表达出来的?(体会比喻、拟人比喻,拟人的修辞的作用)
4.有感情地读2—6自然段思考:这样的雷同的城市,给你怎样的感受?(失去了特有的个性,失去了活气和灵性。)给作者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出示句子:你迷失在被无数次复制过的城市里,你已经找不到回家的路。
(二)理解树成为城市的标志
1.定向质疑:面对这样千人一面的城市,你心中会产生怎样的疑问?(难道城
市中就没有标志了吗?)从哪看出?
2.是呀!作者也在努力地寻找城市的标志。在作者看来城市的标志是什么?(板
书:树)
3.默读课文的7---14自然段,边读边填写下面的表格。
城市
作为城市标志的树
树的特点
4.交流:(边交流边指导朗读)
5.读7—14自然段,思考:在拥挤熙攘、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只有属于那个城市的树,如高扬的旗帜和火炬。你又会有怎样的感受?作者的感受又如何呢?
出示句子:树从迷失的暗处闪现出来,为我们引领通往故乡的曲折小径。
6.对比感受,体会“树”成为城市的灵魂。
你迷失在被无数次复制过的城市里,你已经找不到回家的路。
树从迷失的暗处闪现出来,为我们引领通往故乡的曲折小径
(1)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三)理解为什么要以树作为城市的标识?
1.为什么要以树来作为城市的标志呢?
2.出示15、16、17段朗诵。理解交流。
出示句子
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只剩下了树,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池的性格;只剩下了树,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
(1)读一读,这段话,你怎样理解。
(2)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只剩下了树,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池的性格;只剩下了树,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
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池的性格;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
句子比较,有什么不同?
(3)有感情地在读一读这段话,体会排比的作用。
(4)师引读,积累背诵。
四、将课文滚动理解,领悟表达方法。
1.文章的题目是《城市的标志》课文的第7—14段讲了树成为城市的标志。课
文的第1---6自然段不写行不行?(讨论)
2.为什么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来描述城市的“多胞胎”这一现象呢?(讨论中将
文章滚动起来理解)
3.将2-6自然段和7---14自然段滚动起来,对比读体会。
五.总结全文
六.课外延伸:开展小调查,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标识?
板书设计:
城市的标志---树
更多本课教学资料返回
中考高考名著
城市的标志教案7
活动目标:
1、了解(城市中)温州常见的标志,知道它们所表示的意思。
2、尝试自己创制标志。
活动准备:
1、常见标志的图片若干。
2、稍厚的白纸、画笔、剪刀。
活动过程:
一、看看温州城市里的各种标志。
1、出示温州大道上的各种标志,讨论这些标志表示的意思: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它在什么地方?你在仙岩我们幼儿园周边的什么地方见过它?
2、出示瓯海大道高架桥及其交通标志标志,了解标志的名称、用途。
3、讨论标志的意义:(城市里)温州为什么有这么多标志?为什么用标志而不是用文字?(标志对我们很重要,它形象简明,随时提醒人们在各个地方遵守公共规则、注意安全,还可以在困难的时候给人们提供帮助。)
4、看一看、比一比各种标志的不同,讨论不同标志表示的不同意义。
二、创制标志。
1、说说我们的温州和我们幼儿园与幼儿园周围有哪些地方需要标志。(说说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标志。)
2、幼儿自己设计,动手画和剪,给需要的地方创制标志。
3、展示幼儿制作的标志,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制作的标志。“我是什么标志,长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用处”。
活动延伸:
下午离园时请父母与幼儿一起将自己制作的标志张贴在幼儿园或者需要的地方(社区)。
【城市的标志教案】相关文章:
《标志》教案02-17
认识标志教案07-26
中班标志教案10-28
标志设计教案08-26
《交通标志》教案01-27
标志设计教案优秀12-11
安全标志教案07-05
生活中的标志教案02-11
看标志爬教案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