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七年级地图教案

七年级地图教案

时间:2023-02-26 08:55:1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七年级地图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地图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地图教案

  七年级地图教案 篇1

  第三节地图

  第一课时

  迷语导入:“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迷底:地图)同学们猜得对,是地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图的知识。

  板书:第三节地图

  提问:一张地图怎么能容下千山万水、五湖四海、中外名城呢?

  学生:把实物缩小,用符号表示??

  提问:下边我们就实验一下,把实物画在纸上。

  学生活动:用尺子测量自己课桌的长度和宽度(60×40),然后画在笔记本上;请一学生画在黑板上

  提问:同学们画的非常好,谁能告诉大家,画图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一点是什么?学生:把课桌缩小。

  提问:你们把课桌缩小了多少倍?

  学生:缩小了10倍

  提问: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叫做比例尺。写成1:10(注意单位用厘米)。板书:一、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学生活动:打开地图册,找一找地图上的比例尺,请一学生写在黑板上

  (根据学生写的比例尺的形式归纳出比例的三种表示形式)

  板书: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提问:数字式比例尺能清晰表现地图缩小的倍数,线段式比例尺可以直接在地图上量算,文字式比例尺能清楚表示比例尺的含义。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换。注意转换时单位换算:由千米换算成厘米时,要在千米数字后加上五个零,由厘米换算成千米时,要在厘米数字中去掉五个零。

  学生活动:

  提问:地图上的比例尺能表示地图缩小的程度,可以用来量算距离,看地图不仅要会读比例尺,还要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板书:二、地图上的方向

  演示:指导学生读P19“C图-c”、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2)标出图中甲、乙、丙三点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3)图中的甲点在乙点的什么方向,丙点在乙点的什么方向?

  学生: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甲点在乙点的正北方向,丙点在乙点的正东方向

  提问: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来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板书:1、经纬网定方向

  提问:同学们打开书,看图P19“C图-a”,谁发现了这张图与“C图-c”有什么不同?

  学生:这张图没有经纬网,有一个标志。

  讲解:这个标志叫指向标,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断方向要注意:指向标指向北方。板书:2、指向标定方向

  学生活动:1)分组讨论,完成教材提供的活动;

  2)1、2、3组同学将指向标改成,4、5组同学将指向标改成断:汽车沿什么方向行驶?

  黑板画板图:

  讲解:有的地图既没有经纬网,也没有指向标,这样的地图怎么判断方向呢?

  学生:用人们常说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学生活动:1)分别说出B、C、D各点在A点的什么方向;

  2)假如图中B、C两点的实地距离是90千米,分组讨论怎样确定该图的'比例尺。

  学生:B点在A点的正东方,C点在A点的正南方,D点在A点

  图2的西北方向。

  提醒学生:知道实地距离,确定比例尺,首先在地图上用直尺量出B、C两点的图上距离,再与实地距离相比,可得出该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2厘米2厘米即:1:90千米9000000厘米实地距离

  板书:3、一般定向法

  提问: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地球上有没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前后左右只有一个方向?学生:站在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都指向北方;当站在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都指向南方。

  学生活动:各小组同学合作交流:假如在野外考察或旅行迷了路,你能根据什么来确定方向?(在北半球)看哪个小组的点子多?

  学生:1)可用指南针

  2)白天可以利用太阳定方向

  3)晴天的夜晚可以利用北极星定方向

  4)利用房屋确定方向

  提问:同学们想的点子非常多,说明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许多知识,也说明了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地图可以表示出地面的各种景物,是怎样表示出来的呢?请同学们翻开书,观察“一些常用图例”。

  板书:三、图例和注记

  提问:图例和注记帮助我们区别不同类型的地理事物,了解它们的特性。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一种特殊语言,需要熟悉一些常用的图例。

  学生活动:

  1)分组讨论,怎样尽快记住一些重要的图例,相互交流记忆方法;

  2)每人发三张卡片,画出三种图例;

  3)小游戏:出示卡片,学生抢答。

  课后小结:地图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我们学习地理所必须的重要工具。地图有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图例和注记是需要大家掌握的知识。

  布置作业:利用课余时间,分小组观测校园内的主要地理事物,绘制一张校园平面图。板书设计:

  第三节地图

  一、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二、地图上的方向

  1、经纬网定方向

  2、指向标定方向

  3、一般定向法

  三、图例和注记

  七年级地图教案 篇2

  一、课程标准

  1-4-1 认识地图三要素,知道地图的基本种类,运用地图获取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二、教材分析

  《带着地图定向越野》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中的部分内容。教材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不仅要求学生学会判读,使用地图,而且增加了绘制地形剖面图的要求。内容形式多样,激发兴趣,也锻炼了能力。重点是对等高线地形图展开分析。让学生学会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三、学情分析

  通过《我的家在哪里》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已经开始接触地图,对地图有了粗略的、浅层次的了解。对于具体的等高线地形图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而且七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比较弱,将立体的山脉转化为封闭曲线的等高线地形图,学生比较难理解。但是他们好奇心强,只要创设适当的情景就能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创设可以激发求知欲的情景,引导学生从地图上和材料中获取自己想知道的信息。但是由于本部分内容比较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兼顾学生的接受力,不能过于简单,让学生觉得无趣,也不能拔得太高,让学生丧失信心。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2. 学会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坡度陡缓,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海拔关系。

  3. 能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分析区域地形、地势的特点。

  4.学会从地图上获取所需信息,解决具体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的疏密程度,识别坡度的.陡缓。

  2.通过观察分层设色地形图,分析颜色深浅与海拔的对应关系。

  3.通过绘制和阅读地形剖面图,概括剖面线地带地面起伏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与人合作学习的精神。

  五、教学重点

  分析等高线地形图。

  六、教学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分析和使用。

  七、教学方法

  绘图、讲练结合法。

  八、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爬山(出示:山脉模型)。


如何将这么笨重的模型变得简单易携带呢?但是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个区域。


思考。


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带着这问题走进新课学习。


我画我析合作探讨


1.对绝大多数同学提出的导学案疑问部分给予解答。


2.出示视频:等高线地形图绘制的方法。


3.师生共同在黑板上绘制山脉模型的等高线地形图。


4.问:在模型中找到山峰、鞍部、山脊、山谷、陡崖、缓坡、陡坡,分析它们表现在等高线地图中,各有什么特点?河流出现在哪?(出示各种地形及特点)


5.问:说说在现实的爬山中爬缓坡和陡坡的感受。从地形图角度分析爬山问题(指导学生一定要从等高线疏密角度进行判断)。


6.在地形图上填上颜色及图例。


7.教师在已有的地形图上画一直线,示范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方法。


1.学生对课前预习部分进行相互交流,提出疑问点。


2.看视频。


3.绘图、提问。对师生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提出自己的看法(可能出现的错误之处以及自己的疑惑)。


4.“玩”模型,谈感受、读图、析图完成课本P1723两个箭头的题目。


5.对老师绘图进行提问。完成课本练习。


6独立完成课本18页第一题。小组合作分析地形剖面图所反映的地势以及确定越野路线。


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依靠集体解决问题。


通过视频,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学生自己动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停留的听的过程中,调动了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自己动手,他们对本部分内容理解会加深。


通过模型教学,让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让学生更好理解。


通过讲练结合,不仅能起到检验学生掌握的情况,同时也是对知识的巩固。


当堂检测


查漏补缺


教师个别批改。



自主完成、合作交流。


通过知识运用,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从地图上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


教师个别批改则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


  九、板书设计

  七年级地图教案 篇3

  一、设计理念: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地理课程标准为设计基点;以科研课题为行动引领,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出发点。力求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动手实践,小组团结协作,去绘制不同地形的等高线,深刻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发现并能够总结出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和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用总结的规律去解决具体的问题。从而将这节课推向高潮。可以说本节的教学思路是:问题引出——动手实践——总结规律——解决问题。

  二、教材分析: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但它不是教学的产物,作为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处理。我在处理这节教材时本着两个指导思想,第一是注意线索清晰,使教材知识系统化;第二符合普遍认识规律,方便学生理解记忆。这节课教材分为四个部分。本节课是第二课时,进行的内容是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是初中地理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重要载体之一,而空间思维又是地里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这部分内容具有开发学生智力的作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又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而成的,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常用的是分层设色地形图,有很强的实用性。

  三、学生分析及学法改革

  知识掌握上,学生们已经在地形图的第一节课时了解了有关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陆地上的五种地形。心理上,学生对地理课感兴趣,喜欢动手操作。生理上,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结合我校的十五重大科研课题“实施新课程中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研究”我们地理组的子课题“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中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研究”、“关于课外信息充实地理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性研究”,本节课切实的`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注重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达到使学生多种器官协调合作、多项信息综合反馈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仅仅是个引领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2)学会读分层设色地形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读图、绘图对学生进行空间地理事物的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培养;通过动手操作、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和表示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4、教学重点、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引出问题: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悠扬的乐曲声中,伴随着优美的风景图片,我满怀激情的导入,千姿百态的地形转化到平面上就是地形图,为了深刻的理解等高线地形图,课前,学生们亲自动手制作了山体模型,进入模型展示环节:(模型是学生们课前制作的,充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然后教师拿出教具模型,明确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二)小组合作,动手实践,尝试探究:

  1、等高线:

  将立体的山体转化到平面上,转化的关键点是等高线。何为等高线?”先请学生们谈谈自己的理解,然后教师给出标准答案。为下一步学生在山体模型上绘制等高线作好了铺垫。拉开了动手实践的序幕,师生交流后利用多媒体形象动画演示。

  2、探究活动:将一座山体上特殊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平面上,就绘制出了这座山体的等高线地形图。怎样能够准确科学地将立体山体上的等高线转化到平面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等高线绘制活动。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探究学习,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多种感官结合,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小组活动时,教师深入学生中间,在学生完成的作品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两张到三张等高线地形图的示意图画到黑板上,为总结规律作准备。

  (三)发现问题,总结规律,上升高度:

  1、明确等高线绘制原理:动画演示。结合实际,比方说我们在绘制泰山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时,不能把泰山切割,做几个切面。这只是绘制的原理。好像是把山切割一样。重点突出。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知态度。

  2、师生互动,学生到黑板前讲解,教师因势利导用彩色粉笔标注出山顶、陡坡、缓坡、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地形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弯曲规律。并利用多媒体课件降低知识难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巧妙地完成了由感性到理性。

  3、分层设色地形图:从学生的作品中发现带有色彩的等高线地形图。为什么要画颜色呢?在学生讲解中自然过渡到分层设色地形图。教师强调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并出示两张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图片,增加感性认识。

  (四)应用规律,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在问题的设置上注意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了梯度训练题。

  1、基础题:判断山脊、山谷等基本特点。

  2、开放题:学校欲在七年级举行一次越野比赛,请选定我班的登山路线?

  (五)收获体会,深情祝福,结束本课:

  (在优美音乐的伴奏下,出示一张珠穆朗玛峰的图片)

  “本节课同学们用灵巧的双手,缜密的思考揭开了等高线地形图的神秘面纱,重走科学家的探索之路。科学的求知永无止境,让我们满怀探索的豪情去攀登一个又一个知识高峰。”激励学生,从课上延伸到课下。

  (六)板书设计:

  第四节地形图

  学生作品展示

  六、教学效果预测:

  本节课,力争用全新的理念设计教学,将课外信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在教学过程中,多方面,多角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活动充分,通过动脑、动口、动手三者有机结合,锻炼了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和荣誉感,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创新品质,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七年级地图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知识和能力]

  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3.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以备将来能用在生活和生产上。

  4.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

  5.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6.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7.能够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8.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

  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

  2.经纬地图上辨别方向。

  3.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

  4.等高线稠稀与坡度徒缓。

  5.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难点

  1.比例尺大小的判别以及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2.在经纬地图上辨别方向。

  3.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和方向,但是,要和地图“对话”,获取我们所需的信息,这是不够的,还必须认识和熟悉地图的“语言”——图例。

  板书

  地图的基本因素——图例

  [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

  什么是图例?

  指导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图1.22中有关图例的文字说明,以及课本P14第3自然段,使学生知道图例是指: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文字和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数字,又称注记。

  组织活动

  1.让学生看课本P14图1.24“一些常用图例”,自己想办法尽快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

  2.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记忆的好方法。教师给予指导启发,如点状的符号有哪些?分别表示什么地理事物?线状的呢?面状的呢?等等。

  3.教师可用电脑逐个展示各种图例,让学生辨认,也可用课前准备的“图例卡片”,进行“找朋友”或“对号入座”等游戏。

  4.组织学生进行绘制自己居住房间平面图的比赛,看谁画的又符合实际又美观,图上要有比例尺、方向以及自己设计的图例等要素。

  点拨

  展示若干学生绘制的平面图,点拨后说明记住图例固然很好,但地图一般都附有图例,所以也不需去死记硬背,关键是要掌握识图的方法和步骤。结合绘图中的问题,强调在绘图和填图时,图例要规范准确,特别是注记,应该字体清晰匀正,大小合适,排列应“横写自左向右,竖写自上而下”,点状事物不离点,线状事物也是线,面状事物不出面。

  过渡

  同学们,比例尺、方向、图例是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阅读地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很好地与地图“对话”,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板书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提出问题

  1.当前人们的哪些社会活动会用到地图,各需要什么样的地图?

  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你是否知道人们除了

  利用地图之外,还有哪些方法、手段,能够更加快速和准确地获得有关地表环境状况的信息?

  讨论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9第1和第3自然段以及阅读材料“地图家族一览”,以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列举说明。

  点拨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后点拨。

  ①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地图,如气候分布图、农作物分布图、工业区或工业城市分布图、铁路、公路分布图、旅游景点分布图、商业中心分布图、政区图、军事地图等。

  ②根据地图的内容,通常可以划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类。普通地图是反映自然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概括程度高,多为小比例尺地图。专题地图则是根据专门用途着重反映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地图。

  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在地图绘制中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地图,地图家族中新贵族不断涌现,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使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成了现实,人们能够更快、更准确地传输和获取地理信息,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大的方便。

  ④根据目的和需要,选择和使用地图,查找和获得所需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好习惯。特别是地理课的学习过程中更是离不开地图,正如人们说的那样:“地图是地理的眼睛”,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地图学好地理呢?

  讨论引导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地图在自己学习地理过程中的体会后进一步引导:

  1.运用地图的方法——上课时要做到左图右书,图文结合,养成读图、用图的好习惯。

  2.运用地图的步骤:

  ①看和指——在图上找到所学地名,指出它的位置。

  ②读和写——生疏地名反复读,同音、近形、近义的地名要多写。

  ③想和说——看到的事物要多动脑想,想好以后要表达出来,能够“看图说话”,把“哑图”变为“活图”。

  ④变和画——变是指在地图上获取的信息,要善于迁移应用(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画是指要多动手进行画图练习。如照着画、默着画、反着画(如图上画的是南半球某种现象,你就画北半球相反的某种现象)、繁化简、图配文、创新画等。

  总之,学地理,在脑海里时时、事事都要装有一幅活地图,逐步建立空间概念。

  反馈练习

  1.电脑展示下面三件事,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件事,让各小组去组织分配的活动,看看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地图,为什么?

  2.各小组再去韩国汉城乘坐地铁,让学生完成课本P21活动2。

  [课堂]

  根据以下电脑展示,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地图基本要素的内容,强调养成运用地图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每个学习小组,用16开纸把学校的平面图设计出来,以“我为学校提建议”为形式设计未来的学校建设;或以“我浪费时间了吗”为主题,结合现有城市地图分析本组同学上学的路线是否最为简捷。地图上要有自己设计的图例及其他要素,以及绘图小组同学的姓名,一周后,大家评比,看哪个组绘的最准确、最美观。

【七年级地图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地图》03-20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09-17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09-13

幼儿园大班教案《逛街地图》02-05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15篇02-19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14篇03-02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14篇09-18

我的地图说课稿07-05

地图的阅读教学反思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