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解决问题》教案

《解决问题》教案

时间:2024-11-14 14:55:18 教案 我要投稿

《解决问题》教案(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解决问题》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解决问题》教案(15篇)

《解决问题》教案1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2页。本节课是综合运用折扣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促销”问题,对不同的促销方式有更深入的认识。通过两种不同优惠方式的对比,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折扣的计算方法,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

  (二)核心能力

  通过分析、对比两种不同的优惠方式,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稍复杂折扣问题的过程,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通过解决购物中的折扣问题,进一步巩固折扣的计算方法,能理解并正确计算不同优惠形式的折扣。

  2、通过自行探索,分析对比,选择合理可行的方案,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四)学习重点

  理解购物中多种优惠形式,并能正确计算出优惠后的金额。

  (五)学习难点

  能根据结果分析方案的合理性,并做出正确选择。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解决问题》名师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调查双十一期间,电商或者实体商场的一些促销方式。

  【设计意图:打折销售,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并不感到陌生。通过课前实际调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搜集、提取、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同时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二)课堂设计

  1、谈话导入

  师:天猫双十一全球狂欢节,全天成交额超过1682亿元。你知道商家有哪些促销活动吗?

  师:有时,同一品牌在两个商场活动不同,需要我们通过对比选择其中更为划算的。红红妈妈就碰到了这样的情况,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选择更合理。

  【设计意图:对于商场的促销,学生并不陌生,从生活问题引入新课,让学生知道今天的学习内容就在身边,具有现实的价值,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考查目标1】

  2、问题探究

  出示例5:某品牌的裙子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打五折销售,在B商场按“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妈妈要买一条标价230元的这种品牌的裙子。

  ①在A、B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

  ②选择哪个商场更省钱?

  (1)阅读与理解

  学生自主读题,理解题意。

  师:这两个商场的活动各是什么?请说说你对这两个活动的理解。

  重点分析以下问题:

  A、打五折销售什么意思?

  B、“满100元减50元”又是什么意思?

  预设: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2)分析与解答

  师:想想按两个商场的活动,在A、B两个商场买各付多少钱?哪个更省钱?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汇报

  在A商场买的实际花费:230×50%=115(元)?

  在B商场买的实际花费:230-50×2=230-100=130(元)

  115<130

  (3)回顾与反思

  师:满100元减50元,也是打五折,怎么优惠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在什么情况下,这两种促销方式的结果是一样的?在什么情况下两种促销方式的结果相差的不多?在什么情况下两种促销方式的结果会相差很多呢?

  小组里讨论后,交流汇报。

  引导小结:打五折就是无论标价是多少,实际售价都是原价的50%,满100元的是50%,不满100元的也能按它的50%计算。而“100元减50元”就只能是原价中满了100元的部分能优惠50元,能打五折,而不满100元的部分就没有折扣了。如果商品的售价刚好是整百元的时候,两种优惠结果是一样的。总价比整百元多一点点,两种促销方式的结果相差的不多;总价比整百元少一点点,两种促销方式的结果会相差很多。

  师:不计算,你知道哪个商场更省钱吗?为什么?

  师:在B商场买这条裙子,相当于打了几折?

  130÷230×100%≈56.5%

  小结:在商场促销活动时,通过对比、思考来选择更省钱的方案。数学在我们生活中还是大有用处的。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在之前百分数应用上进行的,在分析解答时侧重对不同优惠形式的理解。在明确“满100元减50元”的含义后,完全放手让学生自行去完成,在此基础上,在回顾反思环节,提出问题,让小组讨论交流,进行分析、对比,选择合理可行的方案,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目标1、2】

  3、巩固练习

  (1)“五一”黄金周,甲商场以“打八折”的形式促销,乙商场以“满100元送20元购物券”的形式促销。爸爸买200元的裤子,在()商场购物划算一些。

  A、甲? B、乙? C、甲、乙都一样

  (2)A、B两家商店销售的某种商品定价相同,A商场“九折”优惠,B商场“买10件送1件”促销。若小明要买22件这种商品,去哪家商店更便宜?()

  A、相同B、A商场C、B商场

  (3)苏果超市和华联超市以同样的价格卖同一种品牌的洗发液。为了促销,两家超市打出优惠广告(如下图所示)。到哪家超市买比较便宜?说明理由。

  4、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小结:在生活中,很多时候都会用到数学知识,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分析、计算,最终选择最佳方案。

  (三)课时作业

  1、一件衣服标价500元。滨江商厦:一律八折。友谊新天地:购物不足200元不予优惠;购物超过200元,超过部分七折优惠,去哪个商场买省钱?

  答案:滨江商厦:500×80%=400(元)

  友谊新天地:200+(500-200)×70%=410(元)

  400<410

  答:去滨江商厦买省钱。

  解析:本题是分段收费的问题,学生需要明白超过200元的部分才打七折,同时不要忘记加上前边的200元。在这里可让学生初步体会函数思想。【考查目标1、2】

  2、一种饮料,大瓶装每瓶1200ml,10元一瓶;罐装每罐200ml,2元一罐。现有三家商店出售这种饮料,并推出了不同的促销方式。

  甲商店:买一大瓶,送一罐。

  乙商店:一律九折。

  丙商店:满30元即享受八折优惠。

  问:①你喜欢到哪一家商店购买?说说你的想法。

  ②你们班共有多少学生?如果给每位同学配备200ml饮料,共需多少饮料?

  ③这些饮料,上哪一家商店购买可以使所花费的钱最少?请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一个购买方案。

  答案不唯一。

  解析:本题帮助学生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灵活的应用,同时考查学生能根据提供的信息,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选择合理可行的方案。【考查目标1、2】

《解决问题》教案2

  课题十:

  解决问题(一)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2、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除法的'计算,那么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出示例11)

  1、先独立思考解答。

  2、小组内交流,可以先算什么?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说说不同的思路。再指名说说。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再指名说说不同的解题思路。

  2、完成P343

  师:你从此题中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思考?

  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汇报分析过程。

  师小结,解答问题时要找准有直接关系的条件或信息。

  3、独立完成P341、2、4,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

  四、学生总结

《解决问题》教案3

  教学主题:《6-7的认识和加减法》

  课时:第五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学习目标的设置】:

  (一)设置学习目标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陈述

  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7的加减法》中的一节解决问题课。学生已有6、7的加减运算和一图四式的知识基础,本节课则主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同时将计算学习和意义理解、思维训练相结合;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把握数的意义和运算的意义,发展数感和符号感;并通过观察、接触(摆一摆、画一画等)等各种手段将生活材料数学化,在具体、半抽象、抽象之间建立一座桥梁,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经熟练掌握6、7的加减法和一图四式的解法,但他们性格比较活跃,认知水平仍旧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他们的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数感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等。结合这些我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位在“理解”层面。

  (二)学习目标

  依据对目标的定位,对学生现实的深入思考,和学习过程的对应设计。制定学习目标如下:

  1、通过对主题情境的观察思考、讨论交流,认识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

  2、通过说、摆、画等方式,能够借助图画正确分析题意,解决问题。

  3、在借助情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初步感知生活经验的积累与对学习对象的直接联系,将生活材料数学化。

  (三)评价任务

  任务1:交流式评价,通过学习过程中对情景图的描述:

  “(1)图里有什么?(找出图里的数学信息和问题)

  (2)怎样解答?列出算式解答

  (3)解答正确吗?让我们认真检查,最后不要忘记口答。”

  【评价学习目标1包含目标3达到观察情境图提取、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计算出结果。体会步骤的同时,进一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意识】

  任务2:纸笔评价,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及判断对错,提出一道问题并解答等练习。

  【评价目标2、3,达到给定题目,我会做——我能从生活中自己发现问题、独立解决——我能给别人出题,并判断】

《解决问题》教案4

  课题十一:

  解决问题(二)

  教学内容:

  P33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2、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谈话引入: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问题。你能帮助小强的妈妈,王阿姨,解决她们遇到的问题吗?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将例题创设为实际情景)。

  二、组织学生辩论,以辩明理。

  1、出示例12

  ①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展示可能出现的三种答案,6。25个、6个、7个)。

  ②组织学生进行辩论,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及理由,大胆地与同学进行交流。

  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明确瓶数取整数,6。25按四舍五入法应舍去25,但实际装油时,6个瓶子不够装,因此瓶数应比计算结果多1个。

  2、再来看看王阿姨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

  ①先独立思考。

  ②全班交流答案,组织学生讨论,强调以理服人,使学生明确,盒数取整数,16。66…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法本应进1,但实际包装时,丝带不够包装第17个,因此个数应比计算结果少1。

  3、生谈感受。

  师小结:看来,四舍五入取近似值只适用于一般情况,在解决问题时,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有时要多一点,有时要少一点。

  4、生质疑。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P33“做一做”

  如何处理的结果?为什么这样处理?

  2、P356、7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解决问题》教案5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今天老师先带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吗?不过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1、一个笔记本8元,一枝钢笔13元,小利买了9个笔记本和一枝钢笔一共花了多少元?

  2、一个篮球7元,一个羽毛球4元,小明买了一个篮球和7个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元?

  3、一个足球9元,小军拿了100元,买了7个足球,应找回多少元?

  4、有70名游客来北京旅游,有5辆面包车,每辆车上坐8人,其余的游客坐大客车,坐大客车的游客有多少人?(旅游中要注意环保)

  指名学生解答

  二、课堂作业,巩固新知

  第1题:指名学生看图说题意,让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解答格式。最后集体订正。

  第2题:让学生读题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3题:让学生读题说题意后列式解答。

  第4题:让学生读题说题意后列式解答。

  第5题: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用脱式完成。

  第6题:说题意,列综合算式完成,集体订正。

  第7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然后独立完成订正。

  第8题:读懂题后,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一说解题过程。

  三、总结:根据练习情况加以总结。

《解决问题》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商店买东西”的情境,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强对2——6的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的掌握。

  3、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得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在问题处理中,体验成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

  教学难点:

  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明明想要给自己买一些新玩具,可是面对那么多好玩的商品,明明不知道手中的零花钱能买多少个玩具,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明明吗?现在,就让咱们一起跟着明明去商店看一看吧!(出示教材图片)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预设:知道了一些商品的价钱。玩具熊6元1个,地球仪8元一个,皮球9元1个。汽车的.价钱被遮住了。要帮助明明求出56元钱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呢?

  (小组交流汇报:需要知道地球仪的价钱,从图中可以知道一个地球仪是8元钱)

  2、合作交流,解答问题。

  (1)请同学们思考,根据以上的数学信息应该如何解决问题。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

  预设:一个地球仪8元,求能买几个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

  这属于平均分问题,应该用除法计算。

  如何列式计算呢?

  56÷8,想七八五十六,商是7。

  3、独立思考,验证结果。

  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那么我们做得正确吗?你怎么知道的?

  (一个地球仪8元,7个一共78=56元,所以是对的。)

  师:很好,我们可以用乘法来验证除法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4、想一想,如果24元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

  师:谁愿意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计算小汽车辆数的?

  预设:(1)24元钱可以买6辆车,就是将24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2)也是用除法计算。可以列式24÷6=4(元)

  (3)一辆4元,6辆就是46=24(元),计算正确。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还能够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小组内2人合作,一问一答,其他小组成员看一看他们的回答是否正确,错误的相互改正,看谁提出的问题多,谁发现的问题多。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2题。

  先组织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图中的数据信息,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指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完成“练习九”第4题。

  (1)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后说知道了哪些信息。

  (2)独立思考解决第1、2小题分别需要哪些信息,应该如何解答。再在小组内探讨根据所知道的信息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完成“练习九”第6题。

  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图中的信息,分小组讨论,看能知道哪些信息。

  能提出哪些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呢?说一说,算一算。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在这节课里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也解决了这些问题,说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板书设计:

  第3课时 解决问题

  56÷8=7(个)

  56=30(元)

  36÷9=4(个)

《解决问题》教案7

  设计说明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特点进行了如下设计:

  1、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突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有效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使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主动地研究和学习,并因地制宜地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身边的数学,使数学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2、情境教学贯穿全课始终。

  本节课的教学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本节课以情境教学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地串联了起来,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过程紧扣教材,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适时地进行引导,使整节课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星星图片或其他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引入

  课件出示情境图:三个同学在开心地折小星星,佳佳折了5个,浩浩折了6个,小芳折了7个。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

  (1)看到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出示问题:怎么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以旧引新,通过创设与教材相同的学习情境,不仅复习了连加的实际问题,巩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加深了对连加算理的运用,还自然地引入新知的学习,从而形成对比,为学习同数连加作铺垫。

  合作探究

  1、教学教材77页例4,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同数连加问题。

  (1)师:过了几天后,他们三人又在一起折小星星了。

  课件出示情境图:佳佳折了6个,浩浩折了6个,小芳折了6个。

  ①你知道了什么?还可以怎么说?

  生1:佳佳折了6个,浩浩折了6个,小芳也折了6个。

  生2:3个人都折了6个,3个人折的一样多。

  师小结:有3个人,每个人折了6个小星星。

  ②你想解决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

  ③怎么列式计算?

  预设

  生1:6+6=12(个) 12+6=18(个)

  生2:6+6+6=18(个)

  师:第一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算式相同,那么第二个算式你是怎么算的?(出示课堂活动卡)

  师:这3个6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在图上把它们圈起来。

  (2)结合图示完成表格。

  ①出示1个圈,提问:这个圈表示什么?(表示1个6)

  ②出示2个圈,提问:这2个圈表示什么?(表示2个6,2个6就是12)

  ③出示3个圈,提问:这3个圈表示什么?(表示3个6,3个6就是18)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完成表格:

  人数

  1

  2

  3

  数

  6

  12

  18

  ④读表格。

  师:表格中的6,12,18分别表示什么?

  生:表示1个6是6,2个6是12,3个6是18。

《解决问题》教案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生活中的百分率,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能正确求出百分率。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常用百分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求百分率的用处和必要性,感受百分率源于生活,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生活中常见的百分率的含义。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常见的百分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究导入

  1、课件出示

  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用百分数怎样表示?

  (2)图中空白部分占阴影部分的几分之几?用百分数怎样表示?

  2、百分数的意义

  我们班有36%的学生参加了美术兴趣小组。

  世界总人口中大约有50%的人口年龄低于25岁。

  一瓶农夫果园饮料中果汁含量大约是10%。

  我们班学生的近视率是45%。

  3、小刚做了10道题,错了2道

  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

  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

  求a是b的百分之几和求a是b的几分之几方法是相同的,都是:a÷b

  4、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尝试计算,得出结论。

  5、谈话,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像这样的百分率还有很多,如发芽率、及格率、出米率等,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百分率,探究它的计算方法(板书:百分率的计算)。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百分率,探究计算方法

  (1)出示例1: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六年级学生的达标率是多少?

  (2)学生读题,分析题意,思考达标率的含义,尝试计算。

  (3)指名板演并交流思维过程,集体订正。

  (4)教师小结

  指导学生明确达标率是百分率的一种,它的含义即“达标人数是测试总人数的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问题的计算方法相同,因此用“达标人数÷测试总人数”就行;因为百分率是百分数,计算结果应是百分数形式,所以完整的计算方法应是“达标率=达标人数除以测试总人数×100%”。

  谈话:《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小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不得低于60%,通过计算、比较,说明我们班学生的体质是达到健康标准的,这也是百分率的价值所在。

  2、教学例2——掌握百分率计算方法,认识百分率的价值

  (1)出示例2:科学课上,五(2)班同学做的种子发芽实验结果如下:

  种子名称实验种子总数发芽数发芽率

  绿豆80 78

  花生50 46

  大蒜20 19

  (2)学生读题,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讨论发芽率的含义,尝试计算各种。种子的发芽率。

  (3)指名学生交流发芽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板演算式,集体订正。

  (4)比较,认识发芽率在生产实践中的价值。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哪种。种子的发芽率要高一些?哪种要低一些呢?讲解:发芽率对于农民种田是十分重要的,他们需要根据发芽率的高低,决定种子品种和播种面积。

  3、小组合作探究,寻找生活中的百分率,总结百分率计算公式。

  (1)谈话,明确合作学习要求:在实际生活中,像命中率、达标率、发芽率等这样的百分率还有很多,请小组四位同学在一起开动脑筋、积极协作,寻找生活中的百分率,写出它的计算方法,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得最多。

  (2)小组合作,寻找生活中的百分率,探究其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写出计算公式,教师巡视了解小组合作情况及结果。

  (3)小组代表汇报本组收集的百分率,阐明其含义,在投影仪上展示计算方法,师生共同订正。

  (4)罗列不同百分率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共同点,总结百分率的计算公式:?率=量?除以总数量×100%

  (5)举实例,加深对百分率计算公式的认识,掌握百分率计算方法。

  4、某县种子推广站,用300粒玉米种子作发芽试验,结果发芽的种子有288粒。求发芽率。

  5、探讨、交流:生活中的百分率哪些可能大于100%?哪些只会等于或小于100%?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①稻谷的出米率是85%,是指()的千克数占()的千克数的百分之八十五。

  ②甲数是乙数的4/5,乙数是甲数的()%。

  ③20÷()= 4/8 =()︰24=()%

  2、选一选:

  种一批树,活了100棵,死了1棵,求成活率的正确算式是()。

  一根钢管截成2段,第一段长米,第二段占全长的60%,这两段钢管比较()。

  布置作业

  1、小组合作,整理生活中常见的百分率的计算方法,写在数学书第86页上。

  2、完成练习二十第2、3、4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生谈收获。

  师总结。

《解决问题》教案9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分数应用题中最基本的,不仅分数除法应用题以它为基础,很多复合的分数应用题也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使学生掌握这咎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对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例1只涉一个数量,要求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求的是已知数量的.一部分,属于部分与整体的问题。在这里用线段图帮助学生题意,明确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从而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解答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对单位1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已经掌握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本课让学生分清把谁看作单位1。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学生在画线段图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教师要适时指导。

  【教学目标】

  1、经历对实际问题的探究的过程,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解答。

  【教学难点】正确地确定单位1

  教学过程备注

  活动一: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

  教师出示例1:20xx年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是什么意思?(是把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五光平均分成5份,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占其中的2份。)

  教师然后让学生试着画一画线段图,分析题意。

  全班与教师一起画线段图,借助于线段图理解题意,要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

  列式为:2500=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活动二:巩固练习。

  1、教师出示做一做。

  这是一道关于两个量之间的,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的问题。在解答时,教师也先让学生画线段图分析。

  然后再独立解答。

  2、完成练习四中的部分练习。

  活动三:课堂小结。

  板书:

《解决问题》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1、加深对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掌握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能用反比例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2、提高学生对应用问题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和对正、反比例的判断能力。

  二、 教学重点: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的判断。

  2、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

  一:找到题中不变的量;

  二:根据不变的量写出关系式;

  三:判断成什么比例;

  四:列出比例式;

  五:解比例。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5:一批书如果每包20本,要捆20包,如果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

  A.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① 问题中有哪两种量?

  ② 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③ 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B. 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并解方程。

  根据比例的意义,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中交流。

  学生汇报:

  解:设要捆元。

  30=20xx

  = 36030

  =12

  答:要捆12包。

  五.应用反馈 课件出示:

  1. 教材60页做一做第2题。(单价乘数量等于总价,总价一定)

  2. 课件上的练习题。

  指名扮演,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巩固新知,训练解题能力。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解决问题》教案1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学会“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教案:用除法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获得成功的的体验,感知生活和数学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学会解答一步计算的除法简单应用题教学难点掌握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的`思考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学生,那每个学生能分到几个苹果?有12个苹果,每个同学能分到4个,则可以分到几个学生?由学生列式,并说出这样做的理由.

  二、讲授新知

  出示同学玩游戏的图片

  1、提出问题请学生看着小朋友们玩游戏的情境,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教案《教案:用除法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1)有15个同学做游戏,平均分成了3组,每组有几人?(2)有15个同学做游戏,每组有5人,可以分成几组?

  2、解决问题你能有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两个数学问题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5÷3=5(人)15÷5=3(组)并要求回答以下问题:①、为什么这样列式?(有15个同学做游戏,平均分成了3组,每组有几人?就是把15平均分成了3分,求每份是多少?所以用除法。)②、15÷3=5表示什么?(15÷3=5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③、 为什么单位名称是人?(因为最后求得是每组有几人?所以单位名称是人。)④、第二题为什么用除法?(有15个同学做游戏,每组有5人,可以分成几组?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所以用除法。)⑤、15÷5=3表示什么?(15÷5=3表示15里面有3个5。)⑥、为什么单位名称是组?(因为最后求的是可以分成几组?所以单位名称是组。)

  3、通过观察、思考我们解决了两个问题,你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小组里讨论讨论、汇报。

  小结:都用除法;而且第一个已知条件相同,都是有15个同学在做游戏,所以算式中被除数都是15;第二个已知条件和问题交换了位置,所以算式中除数和商交换了位置,造成了算式的意义不同,一个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另一个表示15里面有3个5。

  三、巩固练习

  1.我们做了30个风筝,平均每人做几个?(图中画出有5个同学在做风筝)

  2.有18棵白菜,每筐装6棵,可以装几筐?如果现在又多了6棵白菜,那又可以装几筐呢?四、拓展练习一星难度:有30颗糖果,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人分到几颗?二星难度:补充问题并解答有20人做游戏,分成4组,————?三星难度:有16人做游戏,————,可以分成几组?又来了8人,又可以分成几组?

《解决问题》教案12

  教学内容:教材第99页例1,练习二十三第1、3、4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两步计算乘法解决问题,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2.经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从中感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与方法。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学会欣赏自己和同伴。

  教学重点:探索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教学难点:收集对解决问题有用的数学信息,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设计:

  一.预习作业:

  1.自学教材第99页,例1的主题图,想一想:

  (1)画面上同学们在干什么?

  (2)从图中你还获取了哪些信息?

  (3)怎样解决每个方正有多少人?

  (4)怎样解决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5)10×8表示什么?80×3又表示什么?

  (6)你还有别的解决方法吗?并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尝试作业:P99做一做说一说:第1步求什么?第2步求什么?

  二.预习反馈:

  1.出示画面:2个班同学做操,每班4排,每排8个同学。

  学生根据画面内容,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人?

  2.独立解答。指名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新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4.出示情境图:运动会开幕式上广播操表演。一个方阵与例1相同,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5.请同学们自己观察画面,你看懂了什么?

  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遇到困难可以与同桌交流意见。(组织学生交流。)

  (1)你收集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2)怎样列式计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完善解答过程。你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对吗?

  二.关键点拨:

  1.自主解决问题。课本第99页“做一做”。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解决问题。

  2.组织交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1)5×6×8 (2)5×6×(5+3) (3)5×6×7+5×6

  (4)5×6×7+30 (5)30×8 (6)30×5+30×3……

  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答案正确就给予肯定和鼓励。

  3.看到这么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有什么感想?

  (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收集到的数学信息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

  师:以后同学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页可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多样了。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练习二十三第1、3、4题。(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三(1)班5个小队去植树,每小队8人,每人种3棵柳树和2棵桃树,他们一共种了多少棵桃树?(训练学生收集有用数学信息的能力。)5×8×2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2.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注意观察、发现,提出身边的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

  这些问题。

  3.联系身边的事,提出需要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布置作业

  《作业本》第49页。

  第二课时步计算的乘法和加法(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101~103页,练习二十三第2、5~9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两步计算的乘法和加法(减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会收集数学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方法。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欣赏自己、欣赏同学,与同学友好合作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学会用两步计算的乘法和加法(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能对实际问题具体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及方法。

  教学设计:

  一.预习作业:

  1.看一看:P101

  2.想一想:

  (1)画面上他们在干什么?从图中你还获取了哪些信息?

  (2)怎样解决?做一做说一说:第1步求什么?第2步求什么?

  每步表示什么意思?你还有别的解决方法吗?

  二.预习反馈:

  1.想一想,算一算:

  盒子里有若干捆铅笔,每捆5枝。小明先拿出2捆,接着又拿出4捆,他一共拿出多少枝铅笔?(讨论算法)

  2.练习二十三第2题。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可能也会用到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关键点拨、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练习二十三第2题。

  (1)看题,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3)组织交流。

  (4)你做对了吗?

  (5)小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根据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而决定的。

  2.练习二十三第9题。

  (1)自己看题,收集信息,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列式计算。

  (2)组织讨论。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解决问题的步骤是怎样的?

  (3)比较哪一种算法好?哪一种简便?

  ①15×4+7 ②15×5-8

  3.练习二十三第7题。

  (1)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强调对“一年”的理解)

  (2)独立解决问题。

  (3)组织讨论,订正。

  (4)环保教育:不乱扔垃圾、保持环境卫生。垃圾分类存放处理。

  4.练习二十三第8题。

  (1)独立解决问题。

  (2)组织讨论、订正。

《解决问题》教案13

  教具、学具准备:

  不同颜色的圆纸片,相同长度的小木棒若干根,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教学过程:

  一、联系与引入

  根据下面的图示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 △△△ □○□=□

  ☆☆☆☆ ☆☆☆☆ □○□=□

  ●● ●● ●● ●● □○□=□

  二、问题与探索

  多媒体显示:用相同小棒摆成的两组正方形。

  第一组第二组

  提问:看看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第二组比第一组多几个正方形?

  第一组比第二组少几个正方形?

  第二组用的小棒比第一组多几根?

  第一组用的小棒比第二组少几根?)

  提示:想一想,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待学生实在找不到问题时。)

  师:你们看是不是还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1)第二组正方形的个数里有几个第一组的个数?

  (2)第二组用小棒的根数里有几个第一组用的根数?

  从正方形个数来说,第一组1个,第二组两个1个;从用的根数来说,第一组用了1个4根,第二组用了3个4根。3个4根也可以说是4的3倍。

  以前我们学习了两个数比大小的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个数之间的倍数问题。

  (接着把第二组的正方形换掉,改为3个正方形。)

  师:现在大家研究一下,第二组正方形用小棒的根数与第一组有什么关系?(把教学思路引导到有关倍的研究上来。)

  三、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动手摆学具,要求是先想出摆的根数,再有顺序地一组组摆出来。

  (1)●●●

  是上一行的2倍

  (2)●●

  是上一行的4倍

  (3)/ / /

  是上一行的5倍

  独立摆完后,小组讨论: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怎样计算?为什么?

  小结:教师充分了解情况后,根据学生理解的.水平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小结。

  四、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1.多媒体出示第77页学生打扫教室卫生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动脑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的内容是:

  (1)根据给出的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2)擦桌椅的是扫地的2倍是什么意思?

  (3)怎样进行计算?请讲出道理。

  2.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

《解决问题》教案14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悟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

  2、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地进行混合运算,为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做好准备。

  3、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列方程解应用题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通过解决具体情景感悟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同级运算

  1、这是新开业的星星游乐场,根据他们老总介绍前三天接待游玩的人数是这样的.: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

  300人350人310人

  请问三天共接待多少人?

  师:说说你是怎么思考的?

  2、开业前三天共接待960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1)独立思考解决。

  (2)和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3)集体交流。

  板书:960÷3×6 6÷3×960 960×(6÷3)

  =320×6 =2×960 =960×2

  =1920(人) =1920(人) =1920(人)

  (4)归纳整理:这些算式对吗?它们分别是先求什么?

  3、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游客情况,他们老总特地对第六天的游客情况进行了统计:

  第六天游客情况统计

  上午 9:00来了 152人

  中午12:00走了 30人

  下午1:00来了 190人

  下午5:00关门

  师:下午3:00游乐场上有多少人?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两级运算

  1、这是游乐园的票价:成人票60元,儿童票半价。

  金老师和沈老师一起去游乐园,付给售票员200元买两张票,应找回多少钱?

  生:200-60×2=200-120=80(元)

  板书:200-60×2

  =200-120

  =80(元)

  师:你觉得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总结运算顺序:

  师:计算这些算式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3、口算:

  56-26-15= 3×7×10= (24-14)÷2= 45-(23+7)=

  12×3÷9= 25+5-12= 5×(22-12)= 60÷2×50=

  4、拓展延伸:

  师:如果你和你的家人一起去,一共花多少钱呢?

  (1)生列式计算。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

  三、全课总结

《解决问题》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百分数解决问题的解题方法;

  2、学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分析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教学难点:让学生利用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复杂百分数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和练习题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解决一般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1、单位“1”×百分之几 关键是找单位“1”

  2、完成两道复习题。

  (1)杨老师在“五一”期间在天天手机店花1600元买了一部品牌手机,比原价便宜了20%。这部手机的原价是多少元?

  (2)李强六月份的生活费为255元,比计划节省了15%,节省了多少钱?

  二、根据算式填条件。

  果园里有苹果树200棵,__________,梨树有多少棵?

  (1)200÷20%

  (2)200×20%

  (3)200÷(1+20%)

  (4)200÷(1-20%)

  (5)200×(1-20%)

  三、巩固练习。

  3、某件商品2500元,商店先提价10%,后又降价10%,现价是多少元?

  4、一堆小麦共重1800千克,小麦的.处粉率是75%,则这堆小麦能磨出多少千克面粉?

  5、工地有一堆水泥,第一天用去40%,第二天用去10.8吨,两天共用去这堆水泥的62.5%,这堆水泥原来有多少吨?

  6.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第一小时行驶了全程的25%,第二小时行驶了90千米,这距乙城还有全程的9。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20

  7.一条水渠,甲已经挖了全长的40%,还有36米。乙再挖全长的35%,还能剩多少米?

  8、某品牌的衬衫已经连续降价两次,每次都降价10%,现在只有32.4元。衬衫的原价是多少元?

  9. 一捆电线用去20米,剩下的比原来的75%少5米,这捆电线原来有多少米?

  10.一批粮食,第一次取出25吨,第二次取出余下的40%,还剩下一半。这批粮食原来有多少吨?

  11.一捆电线,用去全长的1,再接上60米,结果比原来长40%,电线原来长多少米 5

  12、某工程队三天修完一条水渠,第一天修了全长的25%,第二天与第三天修的比是7:8,第一天修的比第三天修的少21米,这条水渠全长多少米?

  13.某商店同时卖出两件商品,每件各得300元,其中一件盈利20%,另一件亏本20%。这个商店卖出这两件商品的总价上是盈利,还是亏本?盈利或亏本多少元?

  14.希望小学六年级去年有325人,今年男生增加15人,女生减少5%,总人数增加6人,那么今年有男生多少人?

  1,这时乙堆剩下的煤恰4

  好比原来总数的62.5%少13吨。这个厂从甲堆中取走了多少吨煤? 15.有两堆煤共136吨,某厂从甲堆中取走30%,从乙堆中取走

  四、总结。

【《解决问题》教案】相关文章:

《 解决问题》教案03-03

《解决问题》教案05-19

除法解决问题教案02-26

解决问题的教学教案06-26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03-02

《 解决问题》教案15篇03-03

《解决问题》教案15篇02-11

用分数解决问题教案02-28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案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