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中山陵》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巍巍中山陵》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巍巍中山陵》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
2.学习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3.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教学重难点
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以及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
讲解这篇课文,要先引导学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明确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
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在此基础上,再去理解如何抓住特征,有重点地说明事物,揣摩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思路。以上这些问题,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完成。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人。
中山陵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坐落在南京市东郊钟山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今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笔墨,去瞻仰一下中山陵。(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
刘叙杰,东南大学古建筑研究所教授。
二、自主学习
师:本文是一篇介绍陵园建筑的说明文。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出示
幻灯片1。)
1.认真读课文。朗读或男女生分角色读。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写中山陵的巍巍气势与写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有什么关系?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4.本文是介绍中山陵的,为什么文中第2自然段用一多半的文字写钟山的地理形势、优美景色?
5.陵园的设计方案是怎样人选的?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哪些特点?
6.中山陵的总体设计为什么是“值得称道的”?陵园大道及其周围栽种的树木,与陵园庄严肃穆气氛的形成有何作用?
7.文章第7—1l自然段分写了陵园的主要建筑,为什么第6自然段还要总写陵园的平面布局?
8.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三、合作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出示幻灯片2。)
麓莽灵柩竣工深邃牌坊琉璃门楣趺参错
要求:让一名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其他学生进行纠正。
2.写中山陵的巍巍气势与写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有什么关系?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中山陵的巍巍气势衬托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也可以说它是孙中山先生品格和精神的象征。作者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无限敬仰的思想感情。孙中山先生是高山景行,令人仰慕。)
3.本文是介绍中山陵的',为什么文中第2自然段用一多半的文字写钟山的地理形势、优美景色?
明确:(正因为钟山山形雄伟而险峻,景色鲜丽而和谐,中山先生才有身后要埋葬于此的愿望。)
4.陵园的设计方案是怎样人选的?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哪些特点?
明确:(陵园的设计方案是通过竞争入选的。“密封评议的方式”,避免了后门、人情等弊端,保证了设计方案的最优化。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如下特点:较好地考虑了陵园与周围环境、地形的结合,参照了我国古代建筑中若干优秀的传统经验,采用了中轴对称的总平面布局、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手法,达到了表现陵园庄严气氛和中山先生不朽精神的要求。)
5.中山陵的总体设计为什么是“值得称道的”?陵园大道及其周围栽种的树木,与陵园庄严肃穆气氛的形成有何作用?
明确:(中山陵的设计将三区名胜联为一体,扩大了东郊风景区的游览范围和内容,因而在总体设计上“值得称道”。
陵园大道及周围栽种的树木浓翠蔽日,莽苍深邃,象征了孙中山先生的博大胸怀和不朽业绩,使人们在未达陵墓之前,就已逐步进入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
6.文章第7一11自然段分写了陵园的主要建筑,为什么第6自然段还要总写陵园的平面布局?
明确:(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自下而上的顺序介绍中山陵的。这段关于陵园平面布局的总说,起了提挈下文的作用,使读者对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有了一个概括的了解。)
7.放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和同桌进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8.重点研讨文章第9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幻灯片3。)
①本段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有哪些?
②说明文的语言一般要求准确,朴实。为什么第9自然段写平台所见景象却用了生动的语言描写手法?
(2)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明确:
(①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②诚然,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平实。但为了生动地表现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并不排斥适当使用描写的手法。本文写登临平台所见景象即为典型一例。它用语生动,蕴合深情,既准确地说明了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又很好地衬托了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
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不必只局限于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即可。)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的话,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阅读理解”部分。
七、布置作业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积累运用”部分。
板书设计
巍巍中山陵
刘叙杰
介绍中山陵(第5—11段)
总体介绍 总体特点 南北中轴对称,三处风景区联为一体
陵园大道两旁及道外大面积绿化
总平面布局 南:石牌坊墓道
北:陵门——墓室
依次介绍 南一石牌坊墓道 守陵卫士驻所 陵门
北——石阶 碑亭
平石 石阶 祭殿
祭堂
墓室
《巍巍中山陵》教案2
目标
1、把握中山陵的特征,感受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
2、学习文章是如何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中山陵的。
重难点
重点:把握中山陵的特征,感受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难点:学习文章是如何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中山陵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1—2分钟)
介绍孙中山">孙中山先生
欣赏有关中山陵的图片
出示教学目标
1、把握中山陵的特征,感受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
2、学习文章是如何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中山陵的。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
出示自学提纲
1、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中山陵的特征是什么?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体现这一特征的?
3、阅读课文5-11小节,把课后练习2的中山陵钟形布局图填完整。思考:作者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中山陵的?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
通过提问、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形式解决问题。
1、解决自学提纲中的问题:
2、合作解决学生自主发现的问题。
3、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重、难点。
“巍巍”
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势;二是指中山陵以及墓主孙中山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从三个方面体现其特征:
(1)用钟山的雄伟气势衬托;
(2)用具体的数据说明其高大;
(3)从孙中山">从孙中山先生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来表现。
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
课文由外到内,由总体到局部展开说明。先说明中山陵圆的 ),后说到陵园的( ),再说到( )。在说明陵墓时,又按“)”的顺序,即由外而内的顺序予以说明。这种( )自然的反映了事物本身的逻辑顺序,说得明白清楚,使读者面前清晰的浮现出“巍巍中山陵”的形象。
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3分钟)
陵园的设计方案是怎样入选的?吕彦直设计的钟型图案有哪些特点?
板书设计
注重和谐协调
弘扬民族精华
追求形神兼备
教学反思
注:写教学反思的切入面
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导入、结课的激励性;深层意义的规律有否揭示与发掘。
2、教学过程方面:教学程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媒体运用的适切性;反馈评价的准确性。
3、从课堂管理方面进行反思:班级成员涉及面的广泛性;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学法指导的经常性;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性。
? 4、时间安排方面:时间分布的合理性;课内时间的可压缩性。
5、学生活动方面:学生活动的能动性;交往状态的合理性;学生心智活动的发展性。
6、目标达成方面:学生知识、技能的`落实性;学生学会学习的水平性;教师课内教学监控的有效性。
撰写教后录的切入点
1、成功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如课堂上一个恰当的比喻,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又如一些难忘的教学艺术镜头:新颖精彩的导语,成功的临场发挥,扭转僵局的策略措施
2、失败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砸锅点。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造成的“吃不了”或“吃不饱”之现象;教学引导的度把握不适,造成的“一问三不知”的僵局;教学方法选择不当,造成的低效等。
3、遗漏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设计中遗漏的一些环节或知识点。如教学衔接必需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背景材料,拓展延伸的内容等。
4、改进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经过微调可以追求更高效益的那些点。如更合理的分配讲与练的时间,更恰当的选择例题,更完美的板书设计,更科学的媒体选用等。
《巍巍中山陵》教案3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1-2分钟)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南京的风景名胜古迹——中山陵,去领略它的风采。
揭示目标
1、把握中山陵的特征
2、学习文章是如何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中山陵的
3、感受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
自学提纲:
1、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中山陵的特征是什么?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体现这一特征的?
3、阅读课文5-11小节,把课后练习2的中山陵钟形布局图填完整。思考:作者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中山陵的?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
1、检查预习:生字词注音
嵯峨(?? )断垣(? )颓壁(? ) 灵柩(? )深邃(? )入殓(? )石坊(? )龟趺(? )纤(? )细? 门楣( )参差(? )穹隆(? )巉(? )岩
2、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介绍陵园建筑的'说明文,有条不紊地介绍了中山陵的方位、人文环境、设计特色、修建过程和规划特点,准确的说明了中山陵的特征。
3、中山陵的总体特征是什么?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体现这一特征的?
“巍巍”
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势;二是指中山陵以及墓主孙中山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从三个方面体现其特征:(1)用钟山的雄伟气势衬托;(2)用具体的数据说明其高大;(3)从孙中山">从孙中山先生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来表现。
4、请同学们读读课文5-11小节,把课后练习2的中山陵钟形布局图填完整。并思考问题: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中山陵的?
由外到内,由整体到局部的空间顺序。
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
1、教师出示课堂作业。
完成基训1-3题。
完成达标训练题,当堂订正。
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3分钟)
用2-3种说明方法说明一下自己最喜爱的一件物品。
《巍巍中山陵》教案4
教学目标:
一、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二、学习抓住特征、按照空间顺序、有重点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三、体会准确、简明、生动的说明语言。
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课文是怎样说明中山陵的建筑特征的?
二、教学难点;
课文在说明中山陵的雄伟的特征时,为什么要详细描绘中山陵的地理环境?
三、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学生自学、师生共同学习、教师点拨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课文,学会提出问题和根据课文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课外自学:(学生按常规自学课文)
1、通读课文,将生字词找出来并各抄写4遍
2、就文章的语言、结构、思想主题以及表现方法等提出两个问题。
二、课内学习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谁到过南京去旅游吗?如果有那是一定要到中山陵去参观我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是瞻仰先生丰功伟绩的地方,也是游览观光的好去处。如果没有游览过,今天我们就随着刘叙杰一同去参观中山陵。
(二)学生自读课文
1、解决生字词
2、根据课文自己理解课后练习。
3、学生质疑
(教师巡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及时要求学生订正错误)
(三)师生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教师预设问题(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用)
1、本文是介绍中山陵的,为什么第2段用了一半多的文字写钟山的地理环境、优美景色?
2、陵园的设计方案是怎样入选的?吕彦直的设计方案有哪些特点?
3、中山陵的总体设计为什么是“值得称道的”?陵园大道及其周围栽种的树木,对形成陵园庄严肃穆的'气氛有何作用?
4、文章第7至11段既写了陵园的主要建筑,为什么第6段还要总写陵园的平面布局?
5、说明文的语言一般要求准确、平实。为什么第9段写平台所见景色却用生动的语言描写手法?
6、本文写陵园建筑,除了通过总体设计和布局,衬托中山先生博大襟怀和不朽业绩外,哪些地方还用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直接表现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和伟大形象?
(四)课堂学习总结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说明中山陵的特征
2、说明的时候采用什么顺序:空间顺序(行踪)
3、其他
(五)课内练习
《基础训练》21页
(六)课外作业
1、语文学习小组的同学讨论决定。
2、查阅有关孙中山的资料,进一步理解他的高尚人格和不朽精神。
板书设计:
地理环境
设计
巍巍中山陵南北中轴对称烘托安详宁静、庄严肃穆的气氛
总三区名胜相连
特点大面积绿化衬托、表现高尚人格和不朽精神
分南北两区
分南
北
【《巍巍中山陵》教案】相关文章:
《巍巍中山陵》教案05-20
《巍巍中山陵》教案(推荐)12-21
高中教案教案03-05
教案中班教案09-09
教案中班教案02-23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02
小班教案安全教案03-16
艺术教案中班教案03-07
小班教案游戏教案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