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观潮》第二课时的教案

《观潮》第二课时的教案

时间:2023-03-07 17:13:19 教案 我要投稿

《观潮》第二课时的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潮》第二课时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观潮》第二课时的教案

《观潮》第二课时的教案1

  《观潮》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知识: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能力:

  ①用校园网,互联网络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的特点。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意识。

  ②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③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难点:学习作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网络探究、协作商量

  (一)老师归纳出几个问题:1课文从那几个方面写潮水的特点?

  2课文怎样写大潮声音,形态的变化。

  3课文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潮的。

  (二)分小组协作学习(重点为第二个问题),给出学习方法:

  1、出示学习方法:

  ⑴读:找出描写大潮的优美语句有感情地朗读。

  ⑵看:利用校园网、互联网查看相关图片、录象、文字资料。

  ⑶做:小组协作制作电子作品。

  (4)讲:自己来作导游按江面平静——潮水涌动——潮头西去顺序描述出来。

  四、汇报表演,解决问题

  1、教师指导制作步骤:

  ㈠网络浏览查寻相关资料。

  ㈡复制图片摘抄文本。

  ㈢利用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演示文稿。

  2、小组汇报。

  五、网络阅读、拓宽知识。

《观潮》第二课时的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课文中“潮来时”这部分的学习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观潮》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

  “潮来前”,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点拨学生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

  (1)师引生答

  当教师说出因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之后引导学生说出:“所有吸引了许多人到这里来观潮”。

  (2)教师再三诱导提问,让学生理解“观”在不同的词语中,表达的意思不同。

  “观潮”中的“观”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意思一样吗?在教师的再三提问中让学生讲出“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潮来时的景象。进而讲解课题《观潮》即观天下奇观。

  2、让学生了解“潮来前”钱塘江面的景象及观潮人的心情。

  (1)读中找。让学生按照教师的问题,找出写潮来前江面景象及人们心情的句子。

  (2)读中听。在一名学生朗读出“平静的江面,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句子之后,让基他学生在听读中说出潮来前江面上很平静。

  在一名学生朗读出“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句子之后,让其他学生说出观潮人的心情急切。

  (二)精学“潮来时”,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1、看课件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

  教师提出:“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中,你们的心情急不急呢?老师找来了大潮到来时的课件你们想不想看呢?”在师生的问答中,教师让学生带着“潮来时有哪两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问题看课件。

  2、学生看完课件,回答出“潮的声大,浪高这两点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后,教师指导学生自读课文第3、4自然段,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三处“写潮来时的声音”和四处“写潮的样子”。

  (1)知潮声。让学生读出三处写潮声的句子后,指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其声的方法:“声像什么?响声怎么样?”在学生回答后,将学生回答得最确切的“闷雷”、“越来越大”、“山崩地裂”板书在黑板上。

  (2)知潮形。用以上的方法,将学生概括最全面又准确的“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板书在黑板上。

  (3)知其序。先让学生观察黑板上板书的潮之声和形的词语,并让学生回答出:从潮声与形的变化中可知作者是由远及近地观潮。

  再让学生从第3、4自然段中找出由远及近这一观察顺序的词语:“远处”、“过了一会儿”、“水天相接”、“向前移动”、“再近些”、“越来越近”。

  (4)训其说。训练学生把潮来时声、形有条理地说。先让全体按板书内容练习说,再让学生加上表示观察顺序的词练习说,然后请一个学生有条理地说出以下内容: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在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线向前移动变粗拉长,再近些,形成了白色城墙。那浪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

  (5)解其声。让学生从远听如“闷雷”,近闻如“山崩地裂”使人听到“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感觉“大地好像颤动”这些词语中,理解钱塘大潮其震耳欲聋,声势之大动人心魄。

  (6)解其形。让学生逐句分析:

  先认清比喻句:“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再理解其义:“一条白线远看潮细、长的样子”;“白色城墙”说明浪高(六米),潮头直立向前移动,可见潮水是汹涌而来;“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说明后浪涌前浪,一排浪刚过另一排浪紧跟,可见水势既大,速度之快,给人以势不可挡之感。这不是一般的浪,罕见的浪,这不是一般的潮,是罕见的潮。

  (7)解其情。教师先发问:“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之中,此时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看课件。

  镜头之一:闻其声不见其形。让学生理解此时观潮者是“人声鼎沸”,到处都在喊“潮来了”的声音。

  镜头之二:闻其声见其形。让学生理解此时潮声是“人群沸腾”,比刚才的'喊声更高,情绪高涨。

  镜头之三:声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此时教师问为什么书中不写人的声音了呢?让学生理解水势浩大胜过人声而人闻此声见此形张口咋舌,惊而无语。

  三个镜头,在形象与语言的结合中,让学生理解观潮人的“喜”、“惊”之情。

  (8)表其情。教师先小结:钱塘大潮声巨大、浪罕见令人又惊又喜使人惊心动魄。然后让学生用这样的感情朗读“潮来时”这部分。

  (三)自析“潮过后”,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知其余威,进一步理解潮势。

  教师让学生带着“潮过江面景象会是什么样”的问题自学、自析。

  学生从潮头“奔腾而去”、“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分析中理解潮头汹涌,余威犹在。

  学生从“霎时”一词的分析中,理解潮头一眨眼就过,进一步理解江潮速度之快。

  学生从“江水涨了两丈来高”的分析中进一步理解大潮这奇。

  学生从“依旧”一词的分析中,进一步理解“潮前这静”——“潮来之动”——“潮过之静”的变化。

  学生从平时是江水流向大海,现在是海水往江里倒灌,这一罕见的奇景中,分析出观潮人对钱塘大潮壮丽、奇观的自然现象的赞美之情。

  (四)再忆“潮来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下奇观”。

  1、在教师提出的“潮过后”江水突涨,高出两丈来高;“潮来时”声势浩大、浪高罕见都说明大潮之奇,而“潮来前”是不是也能说明奇这一问题,让学生再读“潮来前”这一段。

  学生从“八月十八”时间上找出大潮时间上与平时的潮不同,从时间比一般的潮推后三天说明“奇”。

  2、教师从这些奇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大潮“午后一点左右”才到,而清早观潮者已“人山人海”的描述中,让学生理解以人潮衬海潮——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特殊的潮引人入胜。

  (五)师生归纳板书

  1、从“思想线”的归纳中教给学生解词的方法,“天下奇观”中的“奇”是指特殊,声形巨大,海水倒灌异于一般。

  2、从潮的“形、声、线”的归纳中让学生理解“动——静——动”的写法以及以静衬动的描写手法。

  3、请三个同学有感情朗读“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其他同学听读中再次看课件。站让学生的心情与作者同“急”、同“喜”、同“惊”,同“赞”。变作者赞美钱塘大潮天下奇观、热爱祖国山河的笔下之情,为学生的心中之情。

  附:板书设计

  思想线

  声

  形

  线

  感情线

  天下奇观

  特殊

  潮来前

  (静)

  (急)

  观

  声巨大

  闷雷

  鼎沸

  越越

  白线

  (喜)

  浪罕见

  潮来时

  长粗

  (动)

  潮

  城墙

  战马

  (惊)

  山崩地裂

  水位高

  潮过后

  (静)

  (赞)

《观潮》第二课时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强烈的情感。

  2、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潮来之时的记叙。

  【教学难点】

  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壮的磅礴的气势。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钱塘江大潮录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潮是一种怎样的奇妙现象吗?哪位同学能把你所知道的知识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呢?

  (潮是大江大海水面发生定时涨落的一种自然现象。)

  板书:

  潮

  师:一位曾经亲眼看见潮水涨落的人,把他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板书:

  观

  2、听课文朗读,并思考问题:

  师:下面请你们听一听他的描绘。请你们在听的时候注意:

  他描绘的观潮是一种怎样的景象(雄伟壮观)?你觉得文章写得美吗?美在哪儿?

  听课文朗读,读后,学生逐一回答问题。

  二、理清文路,划分段落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观看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师范读,学生读。

  师: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呢?

  学生可回答前两个问题,质疑第三个问题。

  师: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快速阅读全文,看一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出来。

  学生阅读全文,找出顺序,并能按照课文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

  课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写的。

  板书: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2、师: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三个情景是一样的吗?下面,让我们首先来学习第2自然段。

  学生默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作者在这一段里交待了什么?

  (交待了时间、地点。)

  主要描写了什么?

  (描写了潮来之前景象和观潮人的场面、心情。)

  相机板书:

  笼罩烟雾 风平浪静

  学生齐读第2自然段。

  3、指名读第3自然段,要求: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的?又是从哪些方面来描述的?

  读后引导学生依次讨论这两个问题。

  通过讨论明确:

  ⑴ 作者是按照远→稍近→近的顺序写的。

  板书:

  远→稍近→近

  ⑵ 作者是从声音、形状、颜色三方面来描述大潮的。

  ⑶ 启发质疑:

  ① 远处时,大潮是怎样的景象?

  板书:

  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

  ② 稍近时,大潮是怎样的景象?

  板书:

  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

  ⑷ 引导学生观看录像:

  释疑解惑,帮助理解,边看边引导图、文对号。

  ⑸ 理解后练习背诵:

  指名学生读,其它学生边看课件听读。再次感受大潮的美与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背诵3、4自然段。

  4、指名学生读第5自然段:

  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

  读第5自然段体会。

  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拔: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

  5、指导学生朗读。

  适时板书: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赞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五、总结

  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学生小组进行小导游练习。

  【板书设计】

  潮来前 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

  远 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

  观潮 潮来时 稍近 拉长 变租 横贯江面

  近 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

  潮过后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观潮》第二课时的教案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 情。

  教学重难点:

  课文中“潮来时”这部分的学习。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观潮》课件。

  教学过程:

  一、“潮来前”

  1、生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

  点拨学生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

  ⑴师引生答:

  当教师说出因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之后引导学生说出:“所有吸引了许多人到这里来观潮”。

  ⑵教师再三诱导提问,让学生理解“观”在不同的词语中,表达的意思不同:

  “观潮”中的“观”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意思一样吗?在教师的再三提问中让学生讲出“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潮来时的景象。进而讲解课题《观潮》即观天下奇观。

  2、让学生了解“潮来前”钱塘江面的景象及观潮人的心情:

  ⑴ 读中找:

  让学生按照教师的问题,找出写潮来前江面景象及人们心情的句子。

  ⑵ 读中听:

  在一名学生朗读出“平静的江面,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句子之后,让基他学生在听读中说出潮来前江面上很平静。

  在一名学生朗读出“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句子之后,让其他学生说出观潮人的心情急切。

  板书:潮来前:风平浪静,人山人海

  二、“潮来时”,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

  1、看课件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

  教师提出:“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中,你们的心情急不急呢?老师找来了大潮到来时的课件你们想不想看呢?”在师生的问答中,教师让学生带着“潮来时有哪两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问题看课件。

  训练学生把潮来时声、形有条理地说。先让全体按板书内容练习说,再让学生加上表示观察顺序的词练习说,然后请一个学生有条理地说出以下内容: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在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线向前移动变粗拉长,再近些,形成了白色城墙。那浪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

  “一条白线远看潮细、长的样子”;“白色城墙”说明浪高(六米),

  潮头直立向前移动,可见潮水是汹涌而来;“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说明后浪涌前浪,一排浪刚过另一排浪紧跟,可见水势既大,速度之快,给人以势不可挡之感。这不是一般的浪,罕见的浪,这不是一般的潮,是罕见的潮。 小结:

  钱塘大潮声巨大、浪罕见令人又惊又喜使人惊心动魄。然后让学生用这样的感情朗读“潮来时”这部分。

  三、自析“潮过后”,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知其余威,进一步理解潮势:

  教师让学生带着“潮过江面景象会是什么样”的问题自学、自析。学生从潮头“奔腾而去”、“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分析中理解潮头汹涌,余威犹在。

  学生从“霎时”一词的分析中,理解潮头一眨眼就过,进一步理解江潮速度之快。

  学生从“江水涨了两丈来高”的分析中进一步理解大潮这奇。

  学生从“依旧”一词的分析中,进一步理解“潮前这静”──“潮来之动”──“潮过之静”的变化。

  学生从平时是江水流向大海,现在是海水往江里倒灌,这一罕见的奇景中,分析出观潮人对钱塘大潮壮丽、奇观的自然现象的赞美之情。 板书: 潮来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2、请同学有感情朗读“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作者赞美钱塘大潮天下奇观、热爱祖国山河的笔下之情,为学生的心中之情。

  板书设计:

  21观潮

  (钱塘江大潮)

  潮来前:风平浪静,人山人海

  天下奇观 潮来时:齐头并进,山崩地裂(远-近) 潮来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观潮》第二课时的教案5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顺序,重点学习课文第3、4段,体会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与壮观。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品读课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按一定的观察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设备:

  1钱塘江大潮的录像课件。

  2投影幻灯。

  教学设计:

  一、齐读课题,回顾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

  二、初步理解“天下奇观”的含义,辨别“观潮”的“观”和“奇观”的“观”的意思。(选择字义)

  1教师导言:在昨天的课堂上,我们交流展示了大家查找的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我们知道了,钱塘江大潮在我国浙江省,而且只有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左右才会出现的涌潮。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纷纷亲临江边,目睹了大潮的壮丽景象,还给后人留下了诸如“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清”、“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优美诗句。我们陕西的兵马俑堪称世界八大奇迹之一,那雄伟壮观的钱塘江潮也当之无愧的被人们誉为“天下奇观”了。(齐说,板书“天下奇观”)

  2,辨析理解“观潮”和“天下奇观”中“观”的不同含义。

  三激发情感,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顺序。

  1、导言激情:那么,在祖国的四面八方、祖国的东西南北,到处都有举世瞩目、文名遐尔的像钱塘江大潮这样的自然奇观和人文景观,我们身为一个中国人是不是应该为此骄傲和自豪呢?

  2、请大家带着骄傲和自豪的感情朗读课文,回忆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观潮的?

  3、指名回答,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4、自由交流谈看法: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个部分?(老师也特别喜欢“潮来时”的这一部分)

  四、观看录像,谈感受。

  1、播放录像,欣赏钱江潮的壮观景象。

  2、自由谈心情和感受,并说说录像中的画面给你留下了怎样深刻的印象?

  五、学习3、4自然段,朗读体会重点词句,感受大潮的雄奇与壮观。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写作方法。

  1、自由朗读3、4自然段,找出你特别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2、全班交流,品读理解,感受自然、语言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好河山的情感。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人群又沸腾起来。”(表演:人群沸腾的场面。找一找:本段中还有哪个词用来形容沸腾的场面的?读一读:读出沸腾的感觉来。)

  (2)、“……闷雷滚动”句:(模仿:闷雷滚动的`声音,分析理解:说什么像“闷雷滚动”?读一读,背诵此句)

  (3)、“……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句:(分小组,读出壮观的景象来。)

  (4)、“浪潮越来越近……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句(齐读,自由练习读,比赛读,做练习填空。)

  (5)、做练习:课文填空,并说说这样写好在那儿。(屏幕出示)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 ),浩浩荡荡地( );那声音如同( ),好像( )。(填空、朗读背诵,“犹如”换词练习)

  (6)略。

  3、提问质疑:3、4自然段中还有你不明白的问题吗?

  4、小组合作学习,归纳、讨论探究:

  (1)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大潮的特点?(想)

  (2)、课文是怎样写大潮声音、形态变化的?(说)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找)

  (屏幕出示)

  5、分小组汇报交流,教师小结板书。(声音、形态、远、近)

  6、引导回顾本册课文中写景状物类课文的写作特点及方法:《颐和圆》、《五彩池》、《卢沟桥的狮子》等,体会写作方法的运用及好处。

  7、教师小结:观察有序、抓特点。

  六、积累词语练习。

  1教师说词义,学生对词语。(屏幕出示词语)

  2指名领读词语:人声鼎沸风平浪静水天相接齐头并进山崩地裂浩浩荡荡。

  3任选一词造句。(指明说)

  七、给钱江大潮写广告词。(投影展示交流,相互评价)

  八、谈收获: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与大家分享?

  九、作业布置:

  1继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2、推荐阅读书目:《中国名胜经典》。

《观潮》第二课时的教案6

  一、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

  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习得”的,不是老师教会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愿学、乐学,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实效。在设计教学时,激励学生大胆质疑,然后提出,解决不懂的问题“要靠你们自己反复读,用心想”。使学生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是这节课学习的主人,应该按照老师指出的方法主动去探索知识。,牢牢地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且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体现出来。比如朗读课文“潮来时”这一段,我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要读得让其他同学也能喜欢这些句子。这样处理朗读,学生就会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兴趣。改变了以往那种不管学生有无兴趣,都必须按照教师所提的要求进行朗读的被动局面。还比如学习新词,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天经地义。可是设计中我们让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学生既然都会读,而且都愿意领读,那为何不能让他们当老师,教师来作学生呢?这种角色的转换,所得到的效果可能远远胜过学生被动跟读的常规做法。

  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还应该体现在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上。语文课上训练不能只面向个别尖子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人。所以教师必须仔细考虑所设计的教学环节的难易度,以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可能。朗读背诵课文的练习,包括最后的说一段话练习,都是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体现出面向全体的思想。

  二、注重积累和运用,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果学生上完《观潮》只了解了钱塘江潮是怎么回事,那么这堂课就成了地理课。语文课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该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应该借助课文内容,设计各种语言训练的情境,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比较注重课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比如课文语言的积累,通过各种形式的大量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从而使学生在读懂理解的基础上,比较轻松地达到积累课文语言的.目的。

  对课文中的新词,改变了以往一开始先集中教新词语的做法,而是渗透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有机地让学生进行理解。在读完课文后再让学生根据意思说出词语,然后通过朗读让学生加深记忆。这样教学词语不仅节约时间,也十分有利于学生对词语的积累。

  词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因此教师教学词义时就要有这种意识,尽可能考虑如何让学生学会运用。教师先在课堂中创设出具体情境,然后让学生根据情境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概括。这样教学词语,无疑为学生以后运用这些词语搭了一级台阶。不仅解决了意思理解的问题,更为学生以后的独立运用作好了准备。

  从学习语言的心理过程看,积累和运用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级。如果能创设新的情境,将学过的词语、句子用一用,给学生有语言实践的机会,这样对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学生语言的发展极有意义。这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综合运用本堂课学过的部分词语、句子的练习。由于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学到的词句,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这个练习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重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最有兴趣的是在第一课时。可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是第一课时扫除生字新词,读懂读通课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在第二课时上。从教学的实际效果看,往往是第一课时“逛西湖”,第二课时“打老虎”;从学生的兴趣看,实际上是错过了学习课文的最佳时机。因此如何优化第一课时的教学,提高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很值得研究。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教学中将这一段作为教学的重点,并且安排在第一课时教学,以期先声夺人,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是这样安排课时的:

  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第二课时:先用一小部分时间来读懂理解潮来前和潮来后几节课文,然后将大部分时间放在积累和运用课文的语言文字等训练上。

  一.教案内容:

  《观潮》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小组合作,探究课文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情景,体会其雄伟壮观。

  2.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3.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三.教学重点: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学会按序背诵课文。(文字序领与画面结合法)

  四.教学难点: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五.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感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

  六.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读书发现--质疑问难--组内合作--组外协作)、感悟发现法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钱塘大潮录象

  八.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

  3、4自然段。

  4.出示学习目标。(目标教学法)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感悟发现法)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c.引导发现大潮雄伟壮观(想象和实践表演);d.感情朗读。(引导发现法)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

  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师生共同评价

  七、结束语

  八、板书

  观潮

  闷雷滚动出白线

  潮头怒吼贯江面

  山崩地裂城墙现

  钱塘奇观天下传

《观潮》第二课时的教案7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汹涌而来的壮观气势,领 略这“天下奇观”,《观潮》第二课时。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3、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4、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

  1、“潮来之时”是全文的重点,作者写得特别细致。让学生充分体会大潮非凡的气势,感受如临其境。

  2、启发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出一幅幅的活动画面,从而形成再造想象的能力,同时要注重感情朗读。

  [多媒体设计]

  1、教学平台:多媒体网络课室。

  2、教师自制网络软件(基于WEB)。

  3、准备相关资料(文字、图片、声音、视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切入课文

  1、谈话引入:上一节课我们讲到了“天下奇观”是什么?

  2、《观潮》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

  板书:潮来前 潮来时 潮退后

  3、谁来说说“潮来前”当时的情景与人们的心情怎样?

  板书:“人山人海” “昂首东望”

  4、可是到了“午后一点左右”呢?人们又怎样?学生读出相应的句子

  (1)形容声音:“闷雷滚动”

  (2)描写心情:“潮来了”(学生比读,说明急切心情);

  “踮”(学生示范,说明人多)

  “沸腾”(学生示范,说明高兴)

  5、人们的心情如此急切,想必同学们也快等不急了吧!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领略一下“潮来时“的雄伟壮观、磅礴气势,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观潮》第二课时》。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视屏导入,感受情景

  (1)、[课件]视屏放映“潮水”片段录像。

  (2)、发挥想象,当时的潮水是怎样的气势磅礴?

  (3)、学生互相说感想。

  2、引入课文,精读句子

  (1)齐读课文: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象,那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来描写的呢?请大家读课文。

  (2)选读课文: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3)、逐句分析,感受壮观。

  A、找出描写声音的词语或句子:(板书:声)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课件]放声音,体会“山崩地裂”的声音。

  再读句子

  B、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或句子:(板书:色)

  “白色”

  [课件]放图片,感受颜色

  再读句子

  C、找出描写形状的`词语或句子:(板书:形)

  “白浪翻滚”、“白色城墙”

  [课件]放图片,直观形状。

  再读句子

  D、找出描写气势的词语或句子:(板书:势)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

  [课件]放“战马”录像,感受“浩浩荡荡”的气势

  再读句子

  (4)放映声音,展开想象。

  A、[课件]放一段潮水的声音,让学生闭上眼睛,展开想象,感受如临其境与气势磅礴。

  B、说感想,把你刚才的想象说一说,在画一画。

  C、[课件]学生展示(学生把自己的图片上传到教师机,全班讨论)

  三、基础教学,写作特色

  1、词语教学

  (1)看得出来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 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课件]屏幕显示(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作品展示。)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湖水声犹如( ),海堤上尽管(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风平浪静)。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像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一浪一浪(像千万匹白色战马)。潮水声犹如(山崩地裂),海堤上尽管(人山人海),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很远)的地方。

  (2)大家评论,体会用得好的地方。

  2、写作顺序

  (1)文章要有顺序,这篇文章总的顺序是什么呢?

  (2)那“观潮时“的顺序呢?大家默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

  [课件]屏幕显示:(教师显示部分学生作品,集体反馈校对。)

  (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

《观潮》第二课时的教案8

  【教学目标】

  1、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强烈的情感。

  2、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潮来之时的记叙。

  【教学难点】

  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壮的磅礴的气势。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钱塘江大潮录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潮是一种怎样的奇妙现象吗?哪位同学能把你所知道的知识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呢?

  (潮是大江大海水面发生定时涨落的一种自然现象。)

  (板书:潮)

  师:一位曾经亲眼看见潮水涨落的人,把他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板书:观)

  2、听课文朗读,并思考问题:

  师:下面请你们听一听他的描绘。请你们在听的`时候注意:

  他描绘的观潮是一种怎样的景象(雄伟壮观)?你觉得文章写得美吗?美在哪儿?

  听课文朗读,读后,学生逐一回答问题。

  二、理清文路,划分段落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观看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师范读,学生读。

  师: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呢?

  学生可回答前两个问题,质疑第三个问题。

  师: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快速阅读全文,看一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出来。

  学生阅读全文,找出顺序,并能按照课文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

  课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写的。

  (板书: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2、师: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三个情景是一样的吗?下面,让我们首先来学习第2自然段。

  学生默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作者在这一段里交待了什么?

  (交待了时间、地点。)

  主要描写了什么?

  (描写了潮来之前景象和观潮人的场面、心情。)

  (相机板书: 笼罩烟雾 风平浪静)

  学生齐读第2自然段。

  3、指名读第3自然段,要求: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的?又是从哪些方面来描述的?

  读后引导学生依次讨论这两个问题。

  通过讨论明确:

  ⑴ 作者是按照远→稍近→近的顺序写的。

  (板书:远→稍近→近)

  ⑵ 作者是从声音、形状、颜色三方面来描述大潮的。

  ⑶ 启发质疑:

  ① 远处时,大潮是怎样的景象?

  (板书: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

  ② 稍近时,大潮是怎样的景象?

  (板书: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

  ⑷ 引导学生观看录像:

  释疑解惑,帮助理解,边看边引导图、文对号。

  ⑸ 理解后练习背诵:

  指名学生读,其它学生边看课件听读。再次感受大潮的美与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背诵3、4自然段。

  4、指名学生读第5自然段:

  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

  读第5自然段体会。

  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拔: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

  5、指导学生朗读。

  (适时板书: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赞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五、总结

  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学生小组进行小导游练习。

  【板书设计】

  潮来前 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

  远 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

  观潮 潮来时 稍近 拉长 变租 横贯江面

  近 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

  潮过后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观潮》第二课时的教案9

  教学目的:

  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重难点、关键:

  1、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体会潮的壮观。

  2、紧扣重点词句,指导感情朗读。

  教具准备:录像,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图、复习导入新课。

  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1、请比一比:“观潮”和“天下奇观”的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潮来前的情景是怎样的?生回答后,出示板书。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观潮》,出示学习目标,齐读。

  学习目标:

  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表达方法。

  二、欣赏录像,感受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苏东坡的名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引导齐读。激发学生情感,欣赏录像,引入学习课文。

  出示学习方法齐读

  学习方法: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不懂的地方打个问号。

  2、抓重点词句品读体会、积累。

《观潮》第二课时的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观潮》。

  (齐读课题。)

  教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

  二、放录像,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奇

  1、学生看录象。

  2、学生谈看录像后的感受。

  三、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学生自渎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学生汇报交流。

  四、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学习第二部分潮来时。)

  1、学生自渎:

  边读边画出描写潮水的语句。

  2、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根据学生的交流描写潮水的句子,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语句,想象录像上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加深理解体验大潮的奇特。)

  3、教师小结:

  作者把大潮到来时的`气势写得多形象,正如预习提示中所说的,把大潮写得有声有色,雄伟壮观,使临其境。

  4、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潮水变化的?

  5、让学生带着无限赞叹之情大声朗读这段话。

  (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一段话。)

  6、学生自学余下的几段。

  五、课堂总结

  六、放录像

  让学生整体领略天下奇观的非凡气势。

  七、布置作业

《观潮》第二课时的教案11

  一、学习目标

  ⒈过理解钱江潮的壮观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⒉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⒊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文章的语言美。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二、学习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四自然段,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三、学习难点

  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课时内容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壮观景象。观看了大潮到来时的录像资料,并写下了自己看到的潮水的样子。

  (二)了解学情,确定学习目标

  ⒈你在练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了解学情)

  ⒉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文章的语言美,从而学习作者是如何将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惊心动魄的。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感悟语言,体会写法。

  ⒈读课文,想象课文是从那几方面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的?画出写潮形和潮声的语句。 ⒉习写潮声的语言。

  ⑴自由读要求:努力读的精彩些。

  ⑵指读听他读你有什么感受?

  ⑶练习读表现声音的'变化与气势

  ⑷汇报读学生评价

  ⑸老师范读

  ⑹齐读大地真的在颤动吗?还有那些词语用的好?

  ⑺分工读把你的感受写在脸上。

  同学们读起来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感受呢?(感悟写法)

  (在读中品味语言,感悟作者按顺序、抓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描写声音变化的方法。)

  ⒊运用所学知识,学习写潮形的语言。

  ⑴组学习交流,根据所学潮声的写法,说说作者是怎样写潮形的?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做些批注。(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a、白线城墙战马(形状变化)

  b、只见很快地再近些越来越近(由远而近变化之快)

  c、出现移来形成飞奔(变化之多动态之美)

  ⑵练习朗读写潮形的语言,想想应该怎样读?

  ⑶汇报读,评读。

  (感悟语言,进一步体会写法)

  2、声形交织,领略潮来之势,回归整体。

  看录像并感情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四)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积累语言。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略读)

  (六)谈感受,运用语言,修改课前练笔。

  (七)作业: 1、继续修改练笔 2、推荐相关网站,搜集、积累古今名人咏潮的诗、词、篇章。

《观潮》第二课时的教案12

  【教材特点分析】

  《观潮》这篇课文介绍了农历八月十八举世文明的钱塘江大潮,结构清楚,层次分明,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记叙文。文章一开头,即以“天下奇观”四字统领全文,接着围绕“奇”字,用三个逻辑段介绍了观潮的过程,表达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奇”,既是文章的主线,又是文章的中心。

  潮来之前,“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作者通过对江边远、近景物的描写,渲染了一种宁静的气氛,目的在于同大潮到来时排山倒海的气势形成鲜明的对比,从侧面突出了一个“奇”字。这段,作者还通过“人山人海”的人潮,及观潮人“昂首东望,等着,盼着”的急切心情的描写为大潮的到来创设了一种特有的情境,进一步从侧面突出了一个“奇”字。

  潮来之时就更“奇”了。这一段作者根据细心观察,把潮水由远及近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织在一起描写,非常具体形象地记叙了潮来之时的情景。我们可以从作者抓住描写的两个方面来体会潮水之“奇”。声这方面,作者三处写了潮声,从“闷雷滚动”到“响声越来越大”再到“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作者通过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声音的变化,再现了震耳欲聋的声音,这巨大的声音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潮水之大;这巨大的声音突出了什么?突出了一个“奇”字。形这方面,从“白线”移来横贯江面,到“白浪”翻滚形成城墙,再到“浪潮”飞奔而来,作者按由远而近的顺序再现了大潮的势不可挡,进一步突出了一个“奇”字。

  潮头过后,余波“漫天卷地涌来”,可见潮头虽去,气势犹在。再“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七八米高”,足见潮势之猛,留给我们的仍是一个“奇”字。

  【设计意图】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研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能力,陶冶情趣。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0分钟时间,让学生多读,并且积累词句,减轻学生负担。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第二段,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受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指导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积累词语和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感受潮来时的气势。

  2、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放映观潮时“人山人海”的镜头。师述:同学们,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都要到我们浙江省海宁市的盐官镇观赏“壮观天下无”的钱江潮。

  板书:

  观潮

  2、提问:

  为什么吸引了那么多的游客?

  3、这节课我们要重点领略钱江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二、重点学习课文第二段(第2、3自然段)

  1、请同学们打开书,找一找描写潮来时景象的段落。

  (第2、3自然段。)

  2、大家打算用怎样的方法来学习这两个自然段呢?

  (指名学生说说方法,如果学生不会说,就用提建议的方式提出要求,如果学生能说,就引导到用“读”的方法。)

  我有一个建议,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两个自然段,然后把自已特别喜欢的语句反复读几遍,努力把它读得有气势些,再读给大家听,并且说说理由,怎么样?

  3、学生自学后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后再齐读。

  在交流中随机抽出3个句子进行重点指导。

  (指名读后,让学生评价是否读得有气势,改进并提建议后再读,教师相机指导。)

  ⑴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教师指导:

  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低沉的),“轰隆隆”这个响声,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

  (闷雷滚动。)

  指导读好这句话。

  ⑵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理解“水天相接”的意思(看图片指出位置)。看到白线出现时,人群有什么反应?这个场面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

  (人声鼎沸。)

  指导朗读。

  ⑶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理解“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意思。想象一下“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是怎样一种壮观的场面!再想想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大潮是怎样的一种气势!

  (再看录像感受。)

  指导朗读:

  个人准备后指名读,评价后小组赛读,最后齐读。

  4、指导背诵:

  ⑴ 教师引入:

  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让人如身临其境,难怪你们喜欢这些句子。可是,我们刚才读句子的时候,把顺序给打乱了。作者写观潮的顺序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来完成一个听的'练习。我读一段话,请大家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几处描写连接起来的,并把它记下来。

  (学生每人一张填空练习纸。)

  投影出示句子(括号内的词供参考,不出示):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⑵ 教师读句子(包括括号里的词语),学生听后记下词,填在括号里。

  (指名板书。)

  投影句子(出示括号内的词语,校对)。

  现在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水的。

  (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时间的推移和潮水位置的改变来描写潮水的变化。)

  ⑶ 引读这段话。

  (教师读括号里面的词,学生读后面的句子。)

  ⑷ 划线的部分留下括号里的词,再请学生背诵后面的内容。

  (机动:学生看书试背。)

  ⑸ 现在我们一边看录像,一边有感情的背诵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感受钱江潮的气势。

  (如果不会背,可以看看书,会背的站起来背。)

  三、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1、教师启发:

  刚才学的这两个自然段中很多词语用得十分精彩,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老师投影出示词义,学生知道的就站起来说该词语。

  ⑴ 形容人声喧闹、嘈杂,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人声鼎沸)

  ⑵ 有风浪,水面很平静。(风平浪静)

  ⑶ 形容声音很响。(山崩地裂)

  ⑷ 面与天际会合,指地平线。(水天相接)

  ⑸ 从这岸到那岸在江面上横着接通。(横贯)

  ⑹ 分先后地一起前进或同时前进。(齐头并进)

  ⑺ 形容水势很大。(浩浩荡荡)

  2、用投影出示一段话: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然后联系整篇课文,用上课文中的词语,把它说完整,说清楚。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风平浪静)。潮来时(浩浩荡荡),潮水声犹如(山崩地裂),海堤上尽管(人声鼎沸),但是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地,潮过去了,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

  前后讨论后交流,出示答案后再把这一段话连起来说一遍。

  四、质疑,延伸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观潮》,你有什么想法?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2、阅读有关课外书,进一步了解大自然。

  五、作业

  课堂作业本第3题、第6题。

  【板书设计】

  从远处 闷雷滚动

  过了一会儿 水天相接

  观潮 (潮来时) 再近些 白浪翻滚

  越来越近 浩浩荡荡

《观潮》第二课时的教案13

  【设计理念】

  1、注重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创设情景,感悟语言,领会课文情感内涵,并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2、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重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

  1、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为家乡有着如此壮观的景色而自豪,激发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2、能正确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生字词语,能在品读中理解若隐若现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并参考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给课文分段。

  4、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学习积累语言材料。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说话能力,背诵3、4自然段。

  6、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悟词、句,感受潮水的壮观,感受作为潮乡人的自豪。

  7、发挥小组合作的功效,通过合作品读,使一些感悟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得到帮助。

  【教学重难点】

  创设情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悟词、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感受作为潮乡人的自豪。

  【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想象力丰富,思维比较活跃。但是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相差也很大。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记叙文。作者通过对农历十八钱塘江大潮的描述,寓情于景,赞美了这一天下奇观,表达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写出了钱江潮壮观的景象。文章语言生动,词汇丰富,适合学生积累。

  【教学过程】

  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

  1、大家知道农历八月十八是我们这儿的什么节日吗?对,是我们这儿较隆重的观潮节,黑板出示──观潮。

  你看过潮吗?请你说说感受。

  2、交流课前搜集关于钱江潮的诗句,选取典型诗句诵读。

  二、初读课文,检查交流

  1、自由读课文:

  读准生字、新词,理清课文脉络。

  验证:

  课文中描写的潮水是否和诗中的一样。

  2、检查读通,理清内容:

  读了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潮水?

  三、播放课件,激发情趣

  1、家乡的钱江潮壮观、雄伟。总让人看不厌。作为潮乡人,一定深深为此自豪。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一天下奇观吧。

  (播放钱江潮。)

  2、看了录像,你最想对家乡的大潮说些什么?

  四、突破重点,品读课文

  1、刚才我们看到的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里也有,在哪儿呀?

  2、自己读读2、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觉得特别壮观,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⑴ 自读感受。

  ⑵ 小组品读,把自己感受到的传递给别人。

  3、集体品读,重点指导以下句子:

  (读、说、想象、结合生活经验)

  ⑴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闷雷滚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谁来学学看?指导多种形式朗读。)

  ⑵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人群又沸腾起来时是什么样的?大家一起来演一演。还可以用哪一个词语来形容?人声鼎沸。进行朗读、背诵。)

  ⑶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地颤动起来。

  (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场面,读出这种气势来。多种朗读。能将白线出现与这句连起来读读吗?)

  人群又沸腾起来。

  (人群又沸腾起来时是什么样的?大家一起来演一演。还可以用哪一个词语来形容?人声鼎沸。进行朗读、背诵。)

  ⑷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地颤动起来。

  (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场面,读出这种气势来。多种朗读。能将白线出现与这句连起来读读吗?)

  ⑸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⑹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4、配着录像,让我们带着对家乡大潮的无限赞叹之情来背诵这些描写潮水的精彩语句。

  (可以根据录像和自己的感受,选择句子背诵。)

  五、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一线潮,天下奇绝,每一个潮乡儿女都为之自豪。可让我们自豪的潮却不止一种。

  (播放)交*潮和回头潮。

  2、当小主持人,给交*潮和回头潮配解说词, 争取用上今天学过的词语。

  试着配配解说词。

  (或者练说导游词。)

  六、激情总结,升华

《观潮》第二课时的教案14

  课时目标:

  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形象,体会大自然壮阔的美及无穷的威力。

  2、培养学生边朗读边思考的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根据课文表达的情境,用恰当的语音、声调表达出来,学习表情朗读课文。

  一、新课导入。

  作者用笔生动地描写了他第一次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情景,把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的景观写得有声有色。(板书:声、色)观潮人的情绪随着大潮声和色的变化越发高涨,读了使人如临其境。

  二、讲读第一段:潮来之前

  1、课文一开头就把作者观潮后的感受写得清清楚楚,齐读第1自然段,找出写作者感受的词,字(出示卡片:天下奇观)

  2、大潮的奇充分体现在下面的文章中,让我们细细体会。

  3、第二自然段除了告诉观潮的`时间和地点外,还交待了作者占据了观潮极好的位置。轻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作者站在海塘大堤上,观察了哪几处地方?哪个地方最能吸引你?(板书:宽阔平静)

  4、哪个词写出了宽阔的钱塘江平静的?(出示卡片:横卧)

  5、此时的江面因为在雨后,所以有一层薄雾笼罩着、朦朦胧胧,使江面更美丽了,远处的小山一会儿好像看得清,一会儿又隐隐约约看不清,文中哪个词是讲这个意思的?(朗读若隐若现)

  6、此时,观潮的人应怎样?(朗读:人山人海)他们的心情如何?从哪些词可看出?

  7、齐读第二自然段,小结。

  三、讲读第二段(潮来之时)

  1、各自轻读,看看潮是如何来的,声、色如何变化的?分层。

  2、讲解第一层。

  (板书:风平浪静)

  声音呢?(板书:闷雷滚动)这雷声有什么特点?圈出表示特点的字,听到闷雷一样的轰鸣从远处接连不断地传来,顿时人们怎样?(板书:人声鼎沸)什么叫人声鼎沸?为什么会人声鼎沸?

  3、讲解第二层。

  ①过了一会儿,声、色有什么变化?(板书:越来越大一条白线)

  ②声音为什么会越来越大?

  一条白线在什么地方?水天相接指哪里?(指图)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什么地方?(地平线)。

  ③观潮的人们呢?(板书:沸腾)想象动作。

  4、讲解第三层。(出示小黑板)

  ①说说声、色的变化。(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山崩地裂)

  ②拉长到什么程度:?(理解横贯)

  城墙有什么特点?有多高?有我们教学楼的两倍那么高呢!景象多么壮观。(指名读)

  比较战马与马,理解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钱塘潮开阔、势猛,要不然,怎么说它壮观呢?

  此刻,那声音更是不可想象。什么叫山崩地裂?文中哪句话是写这个词的?哪个词可以与山崩地裂相提并论?(教师给词)

  大潮发出的声音如此惊心动魄,真是太雄伟了。(指名读)

  5、教师小结,齐读第四自然段。

  6、此刻,观潮的人呢?为什么不写?

  作者已是(给词:目不暇接),看潮都来不及,但观众的表情也一定会有变化。嘴巴张得大大的,眼睛睁大,用哪个词形容?(板书:目瞪口呆)看的人很紧张,大气都不敢出,用哪个词形容?(屏息凝视)还可以用许多词来说,容你去想象。

  7、齐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象,读出大潮的声、色,更要注意它们的变化。

  四、讲读第三段(潮去之后)。

  1、可惜,潮头霎时就奔腾西去了。可是江面上余波未息,找找看,哪些词写余波未息?(理解并朗读风号浪吼漫天卷地)

  2、江面何时才平息?停息后江面是否如潮来前一样?

  3、宽阔的大江在短暂的时间里,江水竟然暴涨了两丈来高,你想象一下,这时观潮的人会是怎样的了?只是作者没写而已。

  五、总结全文。

  1、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2、没读书前你知道钱塘江大潮吗?听到过别的地方或国家有吗?所以说绮丽的钱塘江,壮美的大潮,真不愧是天下奇观。

  3、齐声朗读全文,想象情景,再次和作者一起饱览天下罕见的钱塘江大潮吧!

《观潮》第二课时的教案15

  【本课时教学目标 】

  知识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把想到的写进句子使表达具体形象的方法,初步领悟留心周围的事物的要求。

  2.背诵三、四自然段。

  能力

  1.能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2.能说出把想到的写进句子的好处。

  3.有感情朗读课文。

  个性品质

  1.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丽雄伟,激发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情感。

  2.大胆表达自己对语句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重点】

  领悟留心周围的事物的要求。

  【教学难点 】

  能说出把想到的写进句子的好处,了解把想到的写进句子使表达具体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POWERPOINT幻灯片、钱塘潮录像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1.导语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读准、读通了课文,好像让作者把我们带到了浙江省杭州湾,亲眼观看了一年一度的钱塘江大潮。这节课,我们继续让作者带我们观赏钱塘江大潮,好吗?

  一边播放录像,一边用课文的语句解说。(再一次整体感受钱塘潮的壮观,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2.学生谈观感。(自由发表见解,板书:天下奇观)

  作者为什么能用手中的笔把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丽的'景观写下来,是怎么样写下来的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学习目标。现在,就让我们一块来学习课文。

  二、分层达标

  (一)自读探究,感悟词句,体会大潮壮观。

  1.出示学习提纲:

  (1)读课文,划出描写钱塘大潮壮观景象的语句。

  (2)读语句,一边读一边想,理解内容,体会大潮的壮观。

  (3)读语句,把自己的理解、体会读出来。

  请同学们按照学习提纲,先读读课文,把描写钱塘江大潮壮观景象的语句划下来。然后,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读读这些语句,看自己从语句中理解到什么,体会到什么。最后,有感情地朗读,把你的理解、感受读出来。

  2.学生按照学习提纲先个体学习,然后小组交流。

  (二)汇报交流,引导精读,品味感悟。

  1.汇报划出的语句。(引导注意顺序)

  2.交流理解、体会,引导精读,品味感悟。(重点引导细读课后练习2的语句;在此过程中,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师生共同评价,引导学生达标,熟读成诵。)

  (1)课后练习2语句的教学。

  1)在这些语句中,你认为最能够表现钱塘大潮壮观景象的句子是哪一句?

  2)学生汇报语句后,示填空,完成填空。

  3)自由读语句,注意填空的部分,思考这个句子好在哪里;小组合作解决。

  4)交流汇报。(重点引导谈出好处:想像部分能把大潮的形、声、推进的速度写形象、具体。)

  5)小结归纳:作者在观察钱塘江大潮来到时,做到了留心周围的事物,不但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用脑子想,所以课文读起来,让我们有如身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我们也要像作者那样做个有心人,时时留心周围的事物,养成多看、多听、多想的好习惯。

  (2)其它语句的教学。

  1)江面很平静,一层蒙蒙的薄雾。

  2)午后一点左右,闷雷滚动。

  3)过了一会儿出现了一条白线。

  4)那条白线很快白色城墙。

  5)霎时,两丈来高了。

  三、总结归纳

  这节课,我们通过读文,如同亲身观赏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深深地感受到钱塘江大潮雄伟磅礴的气势。下一节课,我们也学着作者,展开想像,按照潮来前、潮来时和潮退去的顺序,说说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如果大家也能像作者那样,用眼、用耳、动脑,多看、多听、多想,做到留心周围的事物,做到注意积累,就同样能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

  【板书】

  13 观潮

  天下奇观

  潮来前 江面平静

  闷雷滚动 风平浪静

  越来越大 一条白线

  潮来时 横贯江面 白色城墙

  山崩地裂 白色战马

  退潮去

  风号浪吼 余波涌来

【《观潮》第二课时的教案】相关文章: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02-24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02-20

《观潮》第二课时的优秀教案03-03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15篇02-20

小学语文第二课时《观潮》教案(通用12篇)08-10

《观潮》教案01-22

观潮的教案02-19

观潮的教案04-10

教案:《观潮》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