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八年级上册教案《长征》

八年级上册教案《长征》

时间:2023-03-07 19:38:2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八年级上册教案《长征》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教案《长征》,欢迎大家分享。

八年级上册教案《长征》

八年级上册教案《长征》1

  学习目标:

  1、了解电视文学剧本的一般特点

  2、理解故事情节,体会环境的作用,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

  3、学习红军指战员对待困难不屈不饶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

  理解故事情节,体会环境的作用,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

  学习难点:

  电视文学剧本的一般特点,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

  教学设想:

  预习要求:

  1、查找有关影视艺术及红军过草地的资料

  2、认真朗读课文,查找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填写读书卡

  学法设计:基于本文的体裁是剧本,学习以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运用朗读,观看影片,讨论,模拟播音员等方式进行有效地学习,五《长征》节选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长征》第22集碟片,影碟机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题导入

  上课之前先来测一测大家的IQ(智商),请听题,四个提示:草地、雪山、二万五千里、红军。答案两个字。(长征)

  请说明理由。

  请同学讲述红军过草地时发生的感人故事。

  这样感人肺腑的故事还有很多,作家王朝柱也充满激情地讲述了一个感人故事,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

  三、自主研读,合作学习

  a)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挑读段落,四人小组合作,提出问题或寻找亮点。

  b)预备题目

  ①攻占娄山关的英雄周团长,为什么不勇往直前,却要爬进水塘赴死?

  ②一副铮铮铁骨的彭德怀,既然下决心枪杀了自己的战马,又为何要“溢出串串泪水”?

  ③作为导演,可以根据剧本在拍摄时加以修改,请发挥想象,你认为“周团长回身看了看再也爬不起来的战士,又转身全力向水塘爬去”能否给予特写,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五《长征》节选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说明:若小组通过合作学习能提出一些问题,发现一些亮点,且讨论较到位,见解较独特,理由较充分,预备题可不用。

  四、课堂延伸,畅谈感受

  在学习中,我们看到了许多的英雄,有忍痛杀马的彭德怀、有舍己为人的周团长,那么你心目中的英雄又是怎样呢?请以“走近英雄”为题写一段话谈谈你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欣赏影片,品味环境

  1、观看《长征》第24集的片断,“让面杀马”,回味课文内容,注意片中环境描写。

  2、结合剧本,体会红军过草地的险恶环境及其在剧中的作用。

  二、模拟配音,性格凸现

  1、四人小组合作,任选某一部分进行分角色朗读,揣摩人物的语气语调,讨论人物性格

  2、由小组选择要配音的片断,播放影片,消去声音,由学生用话筒配音。(可以选两组左右)

  3、采用互评,自评等方式对“配音演员”进行评价,结合背景,环境,人物性格,提出合理性建议。引导同学们从语言中体会剧中人物的崇高精神魅力。

  三、拓宽视野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及平时看电视剧的体会联系有关影视作品的资料,举一反三,拓宽视野归纳电视文学剧本的一般特点。

  (资料)影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视觉造型艺术,它熔文学、表演、摄影、音乐、美术于一炉。以推、拉、摇,跟移空格等各种镜头为基本结构单位,通过镜头的组接创作出运动的,有连续性的,不受时空限制的画面,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圆满地满足人们视觉感受的需要。

  电视文学剧本的一般特点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1、精心选择和切换场景

  2、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

  3、特点镜头的恰当运用

  (说明:这个特点的归纳以学生的发言为主进行恰当引导归纳,不强求字词不差,若时间空余,可请同学们就这三个特点对此剧本进行分析。)

  四、简谈感受,总结全文

  通过精心选择和切换场景,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两个特写镜头的恰当运用,使得那一个个具有坚定革命意志和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红军指战员栩栩如生地站在了我们面前。亲爱的同学们,你想对他们对长征说些什么呢?

八年级上册教案《长征》2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了解毛主席诗词的创作风格:艺术的概括和夸张。

  二、教学设想

  1、预习要求:

  学生对长征的有关知识缺乏了解,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2、教法、学法:

  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3、课时安排:一课时

  4、教具准备:投影仪、录音机。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由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长征。

  2、教师介绍此诗的写作背景。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播放朗读录音。

  2、学生听后自由朗读,体会诗意。

  (合作学习:1、正音。2、借助工具书以页下注合作弄懂课文意思。)

  3、学生齐读课文。

  4、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品味诗中画面

  1、创设问题情景:

  诗第一句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从全诗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远征之“难”?红军又是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

  (请学生在书上自主圈点勾画,然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运用艺术夸张手法突出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2、创设问题情景:

  《七律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图画,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选择你喜欢的一个画面,说说为什么喜欢?

  (学生思考,小组合作,教师组织交流评价)

  3、红军长征途中历经千难万险,而诗中为何只描写了这几幅画面?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四)播放长征歌曲,以唱带诵。

  (五)作业

  1、背诵并用规范的正楷钢笔字抄写这首诗。

  2、课后探究:

  “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的“寒”字寓意深刻,给人多样化的理解,你对此字有何见解?

  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远征难:只等闲:

  逶迤、磅礴细浪、泥丸(夸张)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水拍云崖、铁索寒和乐观主义精神

  千里雪更喜、尽开颜

  《七律·长征》知识点

  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赏析:该联直接抒情,总写,高度概括红军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和的顽强勇敢的革命精神。“远征难”总括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艰难险阻,“远征”说明行程之远,时日之长;“难”说明牺牲之大,经历之苦。“不怕”“等闲”充分体现红军战士顽强勇敢、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积极、自信的英雄乐观主义精神,为全篇定下豪迈、乐观的基调。

  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赏析:写山,以五岭、乌蒙为代表。上承“千山”,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经过的崇山峻岭。“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形容山岭绵延不断,“磅礴”形容山气势高大壮观,“腾”“走”化静为动,以动写静,突出五岭气势的奔腾和红军行军的.急速。该联采用以动写静和反衬的表现手法,运用比喻、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和音律美,充分表现红军顽强、勇敢、豪迈、乐观的英雄气概。

  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赏析:写水,以金沙江、大渡河为代表,上承“万水”,既写红军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这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的无数激流险滩。“暖”,既写5月春暖时节金沙江风高浪急、水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后的激动、喜悦之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寒”烘托泸定桥环境的险恶,照应上文“暖”字,表现红军处境的艰难和危急,反衬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气壮山河的豪迈气概,寄托对死难烈士的无限哀思。

  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赏析:总结,想象,突出红军翻越岷山后的喜悦之情,充分表现诗人对红军指战员们的殷切希望和无比信任,表达了作者对夺取长征全部胜利的信心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喜”字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有表现他们对革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

  典型知识点

  1、五幅“征难图”:腾跃五岭图、疾跨乌蒙图、巧渡金沙图、飞夺泸定图、喜踏岷山图。

  2、相关常识:“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交代文章体裁,“长征”是题目。

  3、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哲学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和诗人。其重要文章有《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实践论》(1937年)《矛盾论》(1937年)《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年)《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1938年)《论持久战》(1938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纪念白求恩》《反对自由主义》《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改造我们的学习》等,诗词风格雄浑豪迈、气势宏伟,代表作有《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忆秦娥?娄山关》《清平乐?六盘山》《水调歌头?游泳》等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的豪迈情怀。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写作背景

  一、精彩回放,走进长征。

  首先介绍有关长征的资料,使学生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课文中注释,从字里行间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二、以读代讲,感知长征。

  特别引导学生高声朗读课文,领会和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歌是很讲究炼字炼句的具有音乐美的一种语言艺术。因此,读诗对语言要进行咀嚼,反复地深入地体会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有所表现的丰富的内涵,还要通过吟诵,体会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逐步培养欣赏和朗诵诗歌的能力。

  三、文本对话,深入长征。

  诗人展开夸张的手法,创造出新的艺术境界,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突出了乌蒙山的高大险峻,可在红军战士眼中它们不过是细浪和泥丸而已。足见红军的顽强和乐观。在学习课文时,把诗歌反映的具有高度集中性和跳跃性的生活内容,人物形象通过想象加以充实,加以补充,使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四、诵读延伸,升华长征。

  把这一课真正上成读书课,通过反复情感朗读,读出诗的意境,读出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八年级上册教案《长征》】相关文章:

七律·长征教案01-26

七律长征教案04-27

七律长征的教案03-01

《七律·长征》教案02-14

《七律长征》教案09-16

七律长征教案04-02

八年级上册《松鼠》教案03-10

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02-22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