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公开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公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公开教案1
一、复习导入
1、默写生词。请一生上黑板写。集体修改订正。
2、请仔细观察这几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二、感知课文
1、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剪枝的学问》这篇课文中的四个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词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出含有这几个词语的句子好好读一读,并用直线划下来。
2、交流。相机出示句子,师点出这几个词语。
三、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句子。
2、我为什么满怀好奇呢?
(1)总是是什么意思?(一直、去年、今年相信明年也是这样)
(2)王大伯是个怎样的人?还有从哪里也可以看出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
(3)谁能把这一段话的意思读给大家听。
师:下面的三句句子,请同学们像了;老师一样围绕这个词语给他提一个问题,并且找一找问题的答案。
四、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提一个问题。
2、谁来做一做一脸疑惑的动作。(指名做)
你这样做是什么意思?表示什么?(想不通)
我对什么想不通?(好好的枝条为什么都剪了)
3、个答案就在我说的话里,谁来读?
我的问话里有两个??(板书??)
你们觉得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来?(问、疑惑)
4、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提问题。
2、谁来说说将信将疑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怎么说。
3、作者疑的是什么呢?
(1)(板书?)
(2)指名说:按一般推断,枝少了,桃子不就少了吗?
(3)指导朗读
4、他信的理由又是什么?联系上下文理解。
(1)远近闻名。还有什么原因?(可以在第三自然段里找)充满信心、笑了笑
(2)指导朗读。
六、学习第四部分
1、指名提问题。
2、惊的是什么?
(1)惊:大伯的话居然一点没错,他的剪枝果真实现了丰产,他的预料完全变成了现实!
(2)指导朗读。
3、喜的又是什么?
(1)喜:桃园丰收了,结了那么多光鲜红润的大桃子!
(2)指导朗读。
4、其实在春天的.时候已经给我们预示,请一个同学给我们把当时的情景朗读一下,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1)指名美读第四节。
(2)交流。(桃园美丽的景色、小朋友们嬉戏的情景、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3)齐读,再次体会当时热闹欢快的场面。
七、总结课文
1、课文学到这里,你现在知道什么是剪枝的学问了吗?谁能用上自己的话或者书上的话来说一说。
2、齐读全文。感受王大伯丰富的种桃经验。
3、为了推广王大伯的种桃经验,请同学们把我们今天学到的本领回家教给你的爸爸妈妈,你们应该怎样说。
(1)小组讨论
(2)指名说
4、总结: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是学问,我们要向课文中的我一样,不仅从书本上学知识,还要从生活中学习,这样才能取得进步和成功。
课公开教案2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图文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和大洲的界线并认识各大洲的轮廓。四大洋: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3.各大洲的分界线:利用图片来说明各大洲的分界线。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等基本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已初步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学生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了解海陆面积比例。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界线。
2.能力目标:
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难点: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课公开教案3
课题:素描头像写生的方法步骤
课题类型:知识课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素描头像写生中整体的观察方法和整体的表现方法、对比的做画方法以及素描头像写生基本的作画步骤。
隐形渗透:在整体的观察方法和整体的表现方法上渗透着整体的美学理念以及辩证的看待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整体的观察方法和整体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整体的观察方法和整体的表现方法。
教具准备:素描头像写生的方法步骤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首先让学生观看素描头像写生过程的视频 来导入新课,观看素描头像写生过程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 素描头像写生大致可以分为哪几个步骤。
2、 在进行各个步骤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二、 看过素描头像写生过程的视频后,分组讨论上面的两个问题。然后老师归纳总结:
素描头像写生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个步骤
1、构思构图阶段。 2画大体明暗阶段。
3、深入刻画阶段。 4、调整统一阶段。 第二个问题有一些那困难,如果学生总结的不是太好,可以让学生分步骤看视频。
三、 分步骤看视频,总结第二个问题:在进行各个步骤时应注意的问题
1、 构思构图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把握对象的大型,不要拘泥于细节,运用对比的手法比较形体是否准确。
2、 上大体明暗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把握大的明暗关系,不要拘泥于细节,树立整体观念、空间观念、立体观念。
3、 深入刻画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在刻画细节的同时,时刻注意整体关系,眼睛不要死盯着某一个局部,要不时看一下整体,看你所画的这一点是否在整体中协调。
4、 调整统一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局部细节服务与整体,不要被自认为好的而不服务与整体的细节所陶醉,始终保持整体画面的协调。
四、总结回顾
本节课所学内容:
(一)、素描头像写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构思构图阶段。2画大体明暗阶段。
3、深入刻画阶段。 4、调整统一阶段。
(二) 、在进行各个步骤时应注意的问题
5、 构思构图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把握对象的大型,不要拘泥于细节,运用对比的手法比较形体是否准确。
6、 上大体明暗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把握大的明暗关系,不要拘泥于细节,树立整体观念、空间观念、立体观念。
7、 深入刻画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在刻画细节的同时,时刻注意整体关系,眼睛不要死盯着某一个局部,要不是看一下整体,看你所画的这一点是否在整体中协调。
8、 调整统一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局部细节服务与整体,不要被自认为好的而不服务与整体的细节所陶醉,始终保持整体画面的协调。
作业:
下一节课在教师进行素描头像写生课题
课公开教案4
课题:人教版第五册第三课好伙伴
课型:音乐活动课
开课班级:三(2)班
开课时间:20xx年4月20日上午
教学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同伴进行曲》增强小朋友们的友谊之情,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与集体主义精神。
2、 学跳集体舞《噢,苏姗娜》提高不朋友们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节奏练习中的十六分音符。
教具准备:课件、小军鼓、节奏条、大红花
教学流程:
一、 组织教学。
(1)听音乐《同伴进行曲》踏步进教室。
(2)师生用音乐问好。
二、 模仿节奏游戏。
(过渡语:小朋友,喜欢做游戏吗?请跟老师一起拍节奏好吗?)
(1)师击鼓:。
X XX XX X XXXX X XX XX X XXXXXX XXXXXX
(2)生跟教师分别模仿拍三遍。
(3)全班齐拍二遍。
(4)指名模仿拍一拍。
三、观看课件模仿生活中的节奏。
(过渡语:小朋友们的节奏感真是太棒了!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节奏,你能把它模仿出来吗?)
(1)出示课件(火车、小狗、小猫、机枪、钟表等声音)
(2)指名说一说、拍一拍它们是怎么叫(响)的?
(3)出示节奏卡,教师任意点击课件,要求小朋友们找出相对应的`节奏卡。
四、 追赶节奏游戏。
规则:(1)选出6—7名追赶队员站圆圈内。
(2)鼓手击鼓,其他小朋友传花,当鼓停时花落在谁手里,谁就表演节目。
(3)当节目表演完时,教师任意点击课件,追赶队员快速寻找相应的节奏条,找错了或者最后一个找到的淘汰。
五、集体舞《噢,苏姗娜》。
(1)观看舞蹈《我们的朋友在哪里》。
(2)过渡语:小朋友,通过二年的交往,你们一定交了很的好朋友,想请你的朋友跳舞吗?
(3)教师邀请小朋友们跳舞。
(4)小朋友们邀请听课的老师跳舞。
(5)结束语: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玩得高兴吗?老师祝你们开开心心每一天,愿你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6)听音乐《噢,苏姗娜》舞蹈出教室。
课公开教案5
活动目的
1.通过游戏,发展幼儿平衡、钻爬和从高处往下跳的能力,提高动作协调性、灵敏性,增强上、下肢肌肉的力量。
2.培养幼儿不怕困难、互相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幼儿自我选择、主动参与锻炼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木制长凳8条(每条长2.6米、宽0.2米、高0.28米)、 地毯(长20米、宽10米)、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启发谈话:
我们苏州是一座文化古城,城里有很多小桥,好看又好玩,我们一起来想法玩一玩有趣的“姑苏桥”。
2.幼儿三人一组站在长凳上,听音乐跟随教师一起做热身操:
上肢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踢腿运动―关节运动―跳跃运动。
3.探索“钻桥洞”游戏
(1)在凳子下面让幼儿探索“钻桥洞”。
(2)鼓励幼儿在“钻桥洞”时,充分开动脑筋,手脚协调、 灵活地运用最快最好的方法通过。
(3)提醒幼儿在“钻桥洞”时,不要拥挤,按秩序鱼贯通过。
4.跨跳“小小桥”游戏
(1)要求:幼儿依次跨越过每个“小小桥”。
(2)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可用一脚踏在“小小桥”上,然后跳下。
(3)集合幼儿,教师边请个别幼儿演示, 边指出过“小小桥”方法。
(4)继续进行过“小小桥”练。
5.游“姑苏桥”
(1)将8条长凳摆设,让幼儿进行走过“姑苏桥”游戏。
(2)幼儿分成四组,依次进行。
(3)提醒幼儿用快而稳的方法通过“姑苏桥”。 为增加游戏难度,可把桥分开一定距离,让幼儿跨过。
6.走“多层桥”与“斜坡桥”
(1)将长凳叠放成多层桥(二层――三层――四层)、斜坡桥。
(2)教师谈话后,幼儿可自主选择桥进行锻炼。 提醒幼儿由高处往下跳时,屈膝下蹲,轻轻落地,保持平衡,注意自我保护。
(3)集合幼儿,教师进行讲评和演示。幼儿继续练习。
(4)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多层桥的`高度。
7.放松操,听音乐跟教师一起做放松活动。
8.活动简评:对主动、积极投入活动和活动能力有提高的幼儿作切合实际的评价。
9.幼儿整理器材、离开场地。
评析
这是一次成功的体育教育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一、目标意识明确
这次活动,从设计到实践,始终围绕一条目标主线展开,在促进幼儿生理、心理、行为适应性等方面作用显著。通过活动,全体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了发展。
二、内容新颖有趣
利用了平时意想不到但能用于体育教学的长凳作为器材或玩具,并选择了“趣游姑苏桥”的主题,顺着情节的发展,设计了钻桥洞――跨小小桥――走多层桥、斜坡桥等多种颇具趣味且有新意的活动,能牢牢抓住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没有枯燥乏味的感觉,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投入锻炼活动。各个分解的游戏,具有各自的不同要求,既有层次,又衔接自然,是一次内容完整小步递进的教育活动。
三、形式灵活多样
围绕目的和各个内容的需要,教师在组织活动中,采用幼儿个体的、伙伴结合的、集体活动的多种形式交替出现,灵活变化。注重个体差异,允许幼儿自主选择;适应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的需要,改变了“一刀切”、“一个样”的环境创设,使得体质、性格、活动能力有差异的幼儿都得到提高。
四、体现活动的主体
这次教育活动,自始至终在创设的心理环境方面,是宽松、自由、愉快的,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积极性较高,情绪高涨。教师能全面观察、重点观察,从实际出发,并在此基础上随时进行调整,有效地调节运动强度、心理负荷,对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课公开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供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置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三、课时布置:两课时。
四、课前准备:投影片、生字卡片、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前提测评-----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
(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示,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身读书,讨论解决)
二、认定目标:教学目标1、2。
三、导学达标:
(一)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二)、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2、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三)、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仇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弄脏本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身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前提测评: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认定目标:教学目标2、3。
三、导学达标:
(一)、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2、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3、学生自读1—4自然段。
4、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仇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②理解“嫉妒”一词。
③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示”的句子。
①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示。
a.“我觉得……多好!”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c.指读
③“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示?(克莱谛……悲痛)
⑤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⑥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6、解决“争吵的结果”。
①自读9—13自然段
②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③指读9—13自然段
④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⑤分角色朗读
7、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讨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8、请学生把懂得的.道理对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说一说。
(二)、说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他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三、安排作业: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赞许()争辩()聚精会神()
2、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⑴西沙群岛()风景秀丽,()物产丰富。
⑵()他们笨,()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⑶()在校内或校外,我们()应讲文明。
3、用“不是……而是……”造句。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17 争论的故事
讲 兄弟俩争论不休
盛老师 问 同学们各抒己见
听 赞许
参考资料
亚米契斯(1846—1908)艾德蒙多·德·亚米契斯,意大利作家,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志士,曾参与解放意大利的战斗。退役后担任军事刊物的记者,发表特写、报道、短篇小说,后汇集为《军营生活》出版。他周游世界各国,撰写了许多游记,以明快、新颖的笔触,记叙各国的风土人情,同时贯串了向意大利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宗旨。
课公开教案7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巩固练习,对所学的加、减法有一个更进一步的认知与了解,并且能够熟练地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2、结合图进行减法的对比练习,使同学进一步掌握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3、渗透辩证、统一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
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按数的顺序填数
1 ( ) 3 4 ( )
5 ( ) ( ) 2 1
( ) ( ) 3 ( ) ( )
(同学口答)
数的'组成
□ 5 □ 5
2 3 1 □ 2 2 3 □
二、指导练习
1、P28页的第8题
第一幅图:让学们认真观察 :
1)4人小组的同学之间互相说图意,再指名说图意(一共有4条黄瓜,奶奶摘了二条,还剩下几条)
2)要求还剩下几条,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如何列式?请你在书中完成。
3)全班集体评价
出示铁锹图
教学方法同上
2、P28页第9题
看图把算式填完整。
先让同学看图说图意 把算式补充完整。
3、请你用5-3和2+3各编一个小故事
1)先每个同学在自身组里编,再请人在全班编。
2)评一评:谁编的最好?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乏的地方?
4、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第28页的第10题。全班进行评价。
三、数学小游戏:回家
每个同学发一个数学小卡片,在黑板上贴上数字1、2、3、4、5,每个同学根据自身的卡片的得数,把这些小卡片送回家,看谁送得又对又快。
四、听算
教师说算式,同学直接写得数,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能得100分。
1+3 4-2 5-1 4-3 2-1 1+1
2+1 3-2 3-1 2+2 3+1 4-1
1+4 2+3 5-2 5-3 5-4 3+2
(全班集体订正,对做得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课公开教案8
【创意说明】
《最后一课》是一首爱国主义的交响曲,对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描写是这首交响曲的主旋律,本文对郝叟、镇长、邮递员以和班上同学的描写则起到了配合主旋律的作用。因此,教学这篇小说时应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揣测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真正属于民族的东西唯有语言,语言是民族的根基。《最后一课》让我们听到了一首爱国的壮歌。
二、自主感悟,检查预习
1、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本文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把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划下来,说说你为什么被感动?
2、听写字词,矫正读音。
三、听读──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放录音,同学边听边考虑,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的?
让同学分组讨论,用简要的语言表达文章的思路。
(课前、上课、下课)
根据讨论结果,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局部(1~10):写上课前,小弗郎士在路上所见的典型环境和课堂气氛。
第二局部(11~23):写最后一课的经过,重点写了法语课,其次还写了习字课、历史课与拼音课。
第三局部(24~29):写下课时的情景。
(板书:课前、上课、下课)
四、品读──体味语言感悟思想
师:小说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和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的,下面我们就这些问题来品读
1、品读小弗郎士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
要求:同学边读边用笔勾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重要语句,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2、小组讨论:
按小弗郎士的三个思想感情变化,分成三组,每组回答一个问题。同学讨论后明确:
⑴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语法。
⑵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⑶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从这些思想感情的变化中,你明白了小弗郎士是个什么样子的小朋友吗?同学讨论发言,教师小结。
小弗郎士是个顽皮的小朋友,学习上要求自身不严,怕老师骂就想逃学。但在最后一课上,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原本就不是个坏小朋友,他贪玩,但“还能管住自身”。他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的一言一行对他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震撼,是“最后一课”的典型环境,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成了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
2、品读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品读方法同上,同学边读,边从课文中划出这些句子品读)。
中讨论,从以下三个重点问题入手:
⑴韩麦尔先生为什么在最后一课穿上节日盛装?
⑵监狱大门和钥匙分别比喻什么?整句的含义是什么?
⑶韩麦尔的动作、神态表示了韩麦尔怎样的感情?
同学讨论后明确:
①外貌描写:“穿……打……,戴着……这套衣服只有……”在上最后一课时,穿上节日的盛装,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②神态:结尾局部“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就脸色惨白?小弗郎士为什么感到其形象高大?
③语言描写:“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其含义: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击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解放。
④动作与神态描写:“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
3、理解:
一方面表示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另一方面写出了他面对祖国被占领的严酷实际陷入了极大的痛苦。
4、小结:
韩麦尔先生是一位有40年教学经验的循循善诱的、受人尊敬的老师。他是一位把自身的职业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国者。他怀着巨大悲哀,穿戴那套只在督学视察或发奖日子才穿戴的绿色礼服和绣边丝帽,体现了高尚的爱国感情,他的关于牢记祖国语言的精辟见解,表示出他对战胜侵略者的执着信念。“法兰西万岁”这两个饱含激愤的大字,表示了他对祖国必胜、法国人民必胜的坚强信心。
五、体验反思
《最后一课》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它充沛体现了被占领区域人们的爱国热情,在我们今天生活的和平年代,我们应该怎么去表达和实现我们的`爱国热情?
在阅读本文后,哪些地方让你收获很大?
明确:通过典型环境,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突出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的写法
六、作业
练笔:
1、读《最后一课》有感。
2、“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谈谈你对祖国语言的理解,并把它写下来。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运用快速阅读和品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体会小弗郎士的心理反应和思想情感的变化,通过分析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的描写,感悟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从而领悟文章主旨。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完成知识的积累。
二、听读课文,感知主要人物
放录音,让同学边听边考虑:本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板书: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三、默读全文,讨优秀论文章思路
指导同学默读全文,边读边考虑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最后让同学分组讨论,并用简要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品读课文──体味语言,感悟思想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来仔细品读,分析人物形象,感悟课文主旨。
五、总结全文
这篇小说选材巧妙,以小见大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以和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在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同时,胜利地把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行动描写结合起来塑造人物,而且还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把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细腻地表示出来了。
课公开教案9
课时: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学生用优美、动听的声音演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
2、学习并表演傣族舞蹈动作,感受傣族音乐的魅力。
3、以孔雀为主题,了解傣族的民风民俗。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唱歌曲,感受傣族音乐特点。
难点:能用简单的孔雀舞动作表演歌曲。
三、课前准备
钢琴、CD、多媒体操作平台、课件、黑板、课题艺术字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主角。
师: 同学们,今天于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怎么样?
生:好。
师:小耳朵听仔细了,“锦袍身上穿,花冠头上戴,尾巴象把扇,展开人人爱。” 谁知道啊?有这么多同学都知道啊,请你说吧。
生:孔雀 。
师:对,就是美丽的孔雀。你们见过孔雀吗?
生:见过,在动物园里,孔雀是很美的,有人和它比美它还会开屏。
师:你知道得真多,开屏的是雌孔雀还是雄孔雀呢?
生:雄的。
师:你们知道孔雀的家乡在哪里呢?
生:云南。
师:对!
(播放VCD)在美丽的云南,在滇西的瑞丽江畔,在滇南的西双版纳密林中,每当曙光微露,晨纱初揭,幽静的山野,散发出特有的泥土芳香,成群的孔雀,迈着轻捷的步伐,迎着灿烂的朝霞,从栖息的密林中走出来,到清澈透底的溪流中饮水,在碧绿的草地上嬉戏。或抓刨草地败叶,啄吃昆虫,或伸长脖子发出“啊哦——啊哦”的啼鸣,或在梳理美丽的翅膀,或者雄孔雀展开了五彩缤纷的尾羽,围绕雌孔雀翩翩起舞,倒映在平静的溪水里,分外迷人。
(二)欣赏舞蹈,感受孔雀舞的特点。
师:在那里生活的傣族人民,把孔雀的美丽、善良、智慧、看作是吉祥的象征,更是他们民族的精神象征。孔雀也成了他们舞蹈中的主角,这是一段著名傣族舞蹈家杨丽萍的《雀之灵》,欣赏完后,请同学们说说刚才这段舞蹈中是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现美丽的孔雀的?
(课件视频)
生:用手的动作做成孔雀的.头。
师:你能来学一学吗?我们大家一起学学。用你的大拇指和食指并在一起,做它的头,其余的手指伸直,这就象孔雀的冠,孔雀还会用嘴巴梳理羽毛。
师:学的真象,这只孔雀真美啊!还有什么动作模仿孔雀呢?
生:一直旋转,裙子飞起来象孔雀开屏。
生:服装很象孔雀的尾巴。
师:让我们也来学学。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跳起来吧。
随《金孔雀轻轻跳》伴奏音乐跳,教师引导。
(三)唱跳结合,学唱新歌。
1、师:真是一群美丽的孔雀,要是我们能边跳边唱多好啊。傣族的小朋友给我们唱了一首孔雀的歌,名字就叫做《金孔雀轻轻跳》。(出示课题,播放音乐)
2、师:这首歌曲的旋律你们熟悉吗?
生:熟悉,刚才跳舞的时候就是这个音乐。
师:对,我们再来听一遍。然后告诉我,歌曲的情绪如何?
生:优美、抒情地。
(出示歌谱)
3、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念“da”划节拍唱。
4、学生跟钢琴唱歌谱,教师引领。
5、学生跟音乐节奏朗读歌曲的歌词。
6、师:有人一定要问了,小卜少,小卜冒是什么意思啊?猜猜!
生:在傣语中是小女孩,小男孩的意思。
师:对了,你真聪明。小卜少、小卜冒们,让我们轻轻的跟琴来唱歌词。
7、轻轻地把第一段歌词加进来。
8、我们把两段歌词连起来唱。
9、师:这首歌曲要表现什么?
生:傣族人民对家乡的喜爱。
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演唱呢?
生:快乐,幸福。
10、师:那让我们这些小卜少,小卜冒们一起快乐地边唱边跳吧。
师生歌表演。(分小组进行,综合评价)
(四)拓展欣赏,感受傣族音乐。
1、师:孔雀是傣族人民心中的神,所以傣族人民以孔雀为题创作了很多的乐曲,《西双版纳的孔雀》听,这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表现了什么?听第一遍。
2、师:听出来了吗?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葫芦丝。
师:对,瞧!这就是葫芦丝。葫芦丝是傣族的乐器,音乐婉转,悠扬,仿佛把我们带到了美丽的西双版纳。(出示课件图片)
3、师:听了这段音乐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呢?听第二遍。
生:孔雀优美的姿态(行走、站立、开屏、喝水)。
师:说到孔雀,人们不禁会想到那个喜欢孔雀的民族——傣族。同学们,你们对傣族有哪些了解吗?(课件图片)
教师介绍:傣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之一,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 傣族服装,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纹身的习俗很普遍,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傣族的饮食以大米为主,喜饮酒和食酸辣,好吃鱼虾等水产。普遍有嚼槟榔的习惯。傣族人们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住的都是竹楼,一楼养猪等家畜,纺织,二楼就住人。
傣族人民的节日多与宗教活动有关,主要有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等。关门节约当夏历六月中旬,开门节约当九月中旬。从关门节这天到开门节的三个月内,为一年中宗教活动如礼佛、听佛爷讲经等最多的时期。泼水节为傣历新年,届时举行泼水、赛龙舟、放高升等活动,为每年最盛大的节日。
(五)课堂小结。
孔雀飞来,给傣族人民带来了幸福、吉祥、欢乐。瞧!孔雀向我们飞来了,最后请同学们欣赏舞蹈《孔雀飞来》。(出示课件)
师:在美丽的云南,除了傣族,还生活着很多少数民族,你们知道有哪些呀?
生:苗,傣,侗、彝、白等。
师:下节课让我们继续了解动听的西南少数民族音乐。
课公开教案10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知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3、通过表演,进一步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教学难点】
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进入课文的学习
师:小朋友们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18课。
学生齐读课题。
二、复习生字
师:课文中带来了两位小动物它们是谁?(小刺猬和小獾)
师:刺猬给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苹果我们一起来看看。(多媒体先展示小苹果,认读生字,再点开大苹果,认读生词。)
三、边读边悟,读懂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谁称赞谁?(小刺猬称赞小獾,小獾也称赞小刺猬,它们互相称赞)
2、学生用笔勾画出小刺猬、小獾相互称赞的句子。(老师相机用多媒体展示)
3、学生互相称赞的句子,读出称赞的语气。
4、读1~4自然段,你发现小獾的板凳做得怎样?(粗糙)
5、粗糙的板凳是什么样的?(老师引导学生用教室里的'课桌椅进行比较,学习粗糙的近义词精细)
6、读小刺猬的话,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把学生的问题打在电脑上)
7、学生读2、3自然段,自己去解决问题。
8、学生读小刺猬的话,读出心中的称赞。(老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一个比一个好,并让学生练习说话。)
9、快乐地读课文5~10自然段,勾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和同学互相读一读。
10、指名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相机启发学生学着相互地称赞)
11、学生齐读7自然段。
四、练习,读写结合
老师多媒体展示:
我会说:闻了闻( )了( )
一次比一次好!一( )比一( )( )
用这样的句子写一写身边的人,称赞他们!
课公开教案11
活动目标:
1.体验故事中动物们唱歌比赛的乐趣。
2.喜欢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3.学习词语:轻、响、快、慢。
活动准备:1.故事磁带,小小故事台、。
2.小白兔、小鸡、小鸭、小羊、小狗、小猫的立体木偶一套。
活动过程:1.谈话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森林里要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唱歌比赛,小白兔是评判员,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出示小动物木偶,并完整听录音欣赏故事一遍。
教师:小动物来参加唱歌比赛了,看看有谁啊?
“叽叽叽,叽叽叽,大家好我是小鸡!”(出示小鸡木偶)
“嘎嘎嘎,嘎嘎嘎,大家好我是小鸭!”(出示小鸭木偶)
“汪汪汪,汪汪汪,大家好我是小狗!”(出示小狗木偶)
“咩――咩――咩――大家好我是小羊!”(出示小羊木偶)
“喵,喵,喵,大家好我是小猫!”(出示小猫木偶)
你们想谁会得第一呢?那么,就请听故事《唱歌比赛》。
3.教师提问,请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并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提问:小鸡是怎样唱歌的?唱得好吗?小白兔是怎么说的啊?
小鸭是怎么唱歌的?唱得好吗?小白兔是怎么说的啊?
小狗是怎样唱歌的?唱得好吗?小白兔是怎么说的啊?
小羊是怎样唱歌的?唱得好吗?小白兔是怎么说的啊?
小猫是怎样唱歌的?唱得好吗?小白兔是怎么说的啊?
4.再次完整的欣赏故事(教师边讲述边操作木偶)幼儿讨论。
教师:为什么小猫得了第一名啊?(提醒幼儿说出:唱得不快也不慢,声音不小也不大)
5.教师和幼儿一起歌唱,活动结束。
教师:今天我们也用不快也不慢,不小也不大的声音来唱首好听的歌曲好吗?(放音乐磁带)
查看小班教材故事《唱歌比赛》
课公开教案12
课程内容:
1、素描的定义、产生及发展;
2、素质的基本分类和学习意义;
3、素描的工具和材料;
4、素质观察方法;
5、认识点、线、面
教学目的:了解素描的慨念,素描的含义、功能,素描的基本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三度空间的理解与素描的观察方法教学环节一、素描的定义
一、名词解释
广义上的素描,涵指一切单色的绘画,起源于西洋造型能力的培养。 狭义上的素描,专指用于学习美术技巧、探索造型规律、培养专业习惯的绘画训练过程。
二、素描的分类
按研究对象来划分可分为:研究性素描、表性性素描、速写;按表现形式来划分可分为:结构素描、写实素描。其中设计素描与素描创作都是在写实素描(也称光影素描)的基础上延伸与发展的。
① 研究性素描:一般指素描习作。它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物象进行较深入细致的全面研究,以达到充分地理解对象,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的把握,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掌握自然规律和塑造物象的能力。 ② 表性性素描:这是在充分理解物象的基础上主观性表现物象的一种素描形式。大多数应用于创作阶段
③ 速写: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用简洁概括的手法捕捉变动易失的对象的一种素描表现形式。速写可以为习作速写和创作性速写,也包括为创作收集素才的速写。
三、素描的工具与材料
绘画创作,除了不断在表现上寻求突破外,理解与掌握材料工具的特性,亦不容轻忽。因此,有效的掌握材料工具,才能确保创作意念的自由表达,使笔能随意转,游刃而有余。否则意到笔不到,创作的意念只会平白的消耗在材料的克服上,即使有再好的构思,再强烈的表现,亦是胎死腹中。
工具材料对素描而言,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在材料的选择上,不必过於拘泥,只要能符合素描学习的要求与效果,任何材料皆可运用。
1.铅笔
是素描练习上最常用的表现笔材。目前市面上的铅笔款式相当多,有木质铅笔、工程用自动铅笔、全铅笔、扁铅笔等,不一而足。款式不同是为了配合不同的需求,其所含笔心部份则大致雷同。笔心是由石墨与胶质混制而成,二者的混合比例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软硬度。通常在铅笔末端,都会以[B](Black)及[B](Hard)的号数标明其软硬度。H的号数愈高,笔心愈硬愈淡,适合精密描绘。B的号数愈高,笔心则愈软愈黑,较适合素描练习使用,其中2B、6B最常使用。而介於二者之间的[HB],因笔心软硬适中,多用於笔记书写。
2.炭笔
炭笔种类繁多,除了木炭条外,更有以炭粉加胶混制成的各类炭精笔,由於炭笔可表现出较铅笔更深的暗色调,又易於大面积涂抹,故常作为素描练习的重要笔材。
◎木炭条
1.多以柳树、樱桃等新枝烧制而成,由於采集及烧制不易,故价格较为昂贵。
2.选择时以质地匀细、平直节少为佳。木炭条亦有粗细软硬之分,可依个人所需多加尝试
木炭条色黑质松,能快速且大面积的涂擦揩拭,适合大画面整体明暗之调整。不过因炭粉的附著力较差,完成品必须及时喷上一层固定喷胶,否则炭色极易浑浊脱落。
◎炭精笔、炭精条
皆为炭粉加胶合剂混制而成,故附著力较强,也就是较不易修改。除了黑色外,尚有白、黑褐、红褐等色制品,常用於速写。粉质的炭精笔性质类近於硬粉彩,故亦可作为粉彩画起稿施底之用。腊质炭精笔,附著力更强,涂抹更不易,画面易有乾涩之感,使用时得事先留意。
3.色粉笔、赭红色粉笔与粉彩笔
4.橡皮擦、可塑性橡皮必能使画者迈向得心应手、挥洒自如的境界。
四、认识点、线、面
1、体积
① 体积感
所谓体积,便是自然界的实体在三度空间中所占据的空间位置。体积与空间是相对应的,体积是有的存在。而空间却是无的存在,也就是实与虚之间的关系。
② 明暗与结构
在素描的实际进行上,光影素描通常以感性出发,先掌握大体的造形及调子,再经由分析深入刻画细部,最后进行整体调整而完成画面。但结构素描的训练方式,则是由内而外的理性观察,再加以表现;
表现在人体上,便是透过解剖结构的理性观察与分析,再借助形体结构的几何构成来概括对象。
2、方向面
光线与结构面之间的明暗变化,这种关系在明暗素描的练习过程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不同的结构体,是由无数的.结构面组合而成,而不同的结构面因光线的投射角度不同,而各具有不同的明暗调子,这种不同方向面的明暗变化,便是视觉上判断体积厚度的一个重要的依据,在绘画的表现上也不例外。
3、三面五调
三面:黑、白、灰
五调:高光、中间调、明暗交界线、中间调,反光
高光:
在受光面部份,结构面上光线之入射角与反射至眼睛之反射角相等时,单位面积反射光量最多,故为受光面的最亮处,在结构体上呈现最白的调子。一般而言,高光泛指受光面较亮之调子,以别於中间调,而高光点理论上只有一点。
中间调:
亦为受光面部份,高光以外之结构面,因光线进行角度的关系,单位面积反射至眼睛的光量,则依其角度变化而逐渐减弱,在结构体的明暗上呈现较灰的调子。
明暗交界线:
受光面与背光面的交界处,由於此处结构面与光线进行方向平行,单位面积的受光量几近於无,而且所受的反光量亦最少,因此在结构体中呈现最暗的调子。
反光:
受光面的明暗变化,受光源进行的方向所影响。而背光面则正好相反,其结构面的明暗变化,是受到反射光的影响,反光程度的强弱,会因光源强弱及反射物体结构面的方向、距离及材质的影响,光源愈强,反光愈强。也可以说,反光是背光面的光源,只是反光的来源通常较为复杂。一般而言,受光面的光源较为单一化,而反光则会因物体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有所变化。理论上,背光部份的明暗变化,一如受光面,不同的结构面,单位面积所受的反光程度不同,所呈现的调子,会因结构面的方向与反光进行的角度产生变化。在画面表现上,由於反光不似光源强,故多呈现灰色调子。
投影:
光源投射於结构体上,产生了受光面与背光面,而光源的进行受到结构体的阻隔,会在另一个结构体上产生投影。我们通常把物体的背光面称为阴,而投射在另一结构体所产生的投影称为影,即所谓的物体的阴影。投影的明暗调子,要根据投影部份的结构面材质而定。通常在写生练习中所观察到的投影,会受环境光线的影响,愈接近结构体的投影调子较暗,边缘线较清晰,愈远则较淡较模糊,这是因为一般的室内写生,光源较不统一,且容易受到周围各种反光的影响。
任何结构体在受光的情况下,由於结构面与光源的方向关系,基本上皆会产生以上五种明暗调子。五大调除了可以表现光线感外,更因不同方向的结构面会有不同的明暗变化,素描上便是利用这种方向面的明暗变化,暗示出结构体的体积感。
五、 课堂互动:
1、各种绘画工具的使用与特性作示范
2、线条练习的示范
3、基本静物写生组合观察与绘画示范
思考:素描与中国画的区别和联系
课公开教案13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五年级上册Lesson1 Do you have a ruler?(第一课时),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学生能会拼读和掌握本课词汇,重点是使学生能理解have的用法,并能用替换词造句。在四年级学过一些文体用品的单词,这节让学生运用已学习的单词练习句型,并能学以致用。
学情分析
小学生大部分时间用到了语文和数学上,也就课堂几十分钟上能投入到英语学习,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也有兴趣,但是在英语知识的领悟程度不高,底子相对薄弱。本节课的最大的.障碍是学生能不能掌握have的用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识本课词汇,理解have的意思。
能力目标:初步掌握句型Do you have … ?
情感目标: 能运用这个句型进行对话。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够理解和掌握have的用法,并能用替换词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与本节课有关的文体用品词汇,加深印象,形成永久记忆。
2.出示本课生词,让学生理解意思并能熟练记忆。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一些文具用品,如:pen,pencil,book,pencil-box,等等。
2.学习新词dictionary,ballpen,eraser,利用实物学习本节单词,有助于学生记忆。
3.做游戏“我说你做”,看谁反应快。抓住孩子爱玩的天性,让他们在游戏中提高。
4.运用创设情景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句型,讲解have的用法。教师利用实物反复说:“Do you have a pen?”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意思。
5.听录音,让学生模仿。
三.操练Drill
1.运用实物,同桌之间相互练习。
2.教师抽查检验学生练习结果。
四.练习
1.学习句子,运用图片加配音的方法。
--Can I use it,please?
--Certainly.Here you are.
2.帮助并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
3.检查学生练习结果。
板书设计
Lesson 1 Do you have a ruler?
Do you have a pen ? ( A dictionary/ballpen/an eraser)
Yes,I do.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目的就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我们主要本着鼓励的原则,善于在学习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于学生的每次进步哪怕很微小的也要提出来给予鼓励和肯定。我采用分组学习的方法,如有小猫队,狐狸队,小狗队,还有小猪队。组与组之间比赛,奖励星星☆,最后奖励胜利的小组。当然,还是有待于学习的,不能拘泥与一种方法,方法也要不拘一格。
课公开教案14
本次“交流平台”安排了两方面的任务:一方面是交流本组课文中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另一个方面是关于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方法的心得体会。这两个方面的内容都是本组教学的重点,通过前面3篇课文的学习,在这里应该有个小结。教学时,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梳理和归纳,特别是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偏颇认识要积极引导,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无论是学生发表意见,还是教师梳理、归纳,都要特别注意紧密联系课文实际,要以课文对人物的具体描写为依据,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日积月累
本次“日积月累”安排了十六个描写人物的词语,分四类排列:有形容人物外貌的,如,“仪表堂堂、虎背熊腰”;有形容人物的神态表情的,如,“满面春风、目瞪口呆”;有描写人物行动的,如,“活蹦乱跳、点头哈腰”;有描写人物说话时的情态的,如,“娓娓动听、低声细语”。目的`是让学生积累描写人物的各类词语。教学时,可先读一读,把字音读准,把词语读熟;再说说每个词语的大致意思,分别是描写人物的哪个方面的。也可以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类说说自己积累的其他描写人物的词语,借此机会,帮助学生对积累的词语进行整理。
成语故事
“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典故讲的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墨汁透入木板有三分深。原是形容书法笔力强劲的,后来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
教学时,应以学生独立阅读为主,由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读懂成语故事。再组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的体会和受到的启发,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教师可引导学生把阅读成语故事的热情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多读书,勤积累。
课公开教案15
课题《鸿门宴》开课地点科学楼梯教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故事情节
2、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材分析
鸿门宴这个历史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06年,文章描述了刘邦从被动中争取主动、变劣势为优势、化险为夷的过程。故事情节完整,跌宕起伏,人物栩栩如生,语言精当,文字传神。可通过对《鸿门宴》情节的解读以及穿插诵读引导学生对当今社会现实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能力。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
1、探究中国座次礼仪文化
2、探究性格决定命运以及如何尽量规避人生的失败
教学方法图示法、课本剧、问答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饭局”导入,穿插图片。"饭局"这一词汇起源于宋代,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局"是下棋术语,引申出"情势、处境"的意思,后来再引申出"赌博、聚会、圈套"的意思。"饭"与"局"的组合,是宋代文人对汉语及中国文化的一大贡献--因为饭局上的圈套实在太多了。
俗话说“席无好席,宴无好宴,吃饭事小,设局事大”,有这么一个饭局改变了历史——《鸿门宴》。历史上其他著名的饭局如“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等
二、作者简介
简介司马迁及《史记》的相关常识。
三、文中主要出现了哪些历史人物
刘邦集团项羽集团
沛公(刘邦)项羽(项王)
曹无伤(沛公左司马)范增(项王军师,亚父)
张良(沛公谋士)项伯(项羽季父)
樊哙(沛公之参乘)项庄(项羽堂兄)
注:亚父,亚,次也,对之尊敬仅次于父
季父,古代兄弟排行:伯、仲、叔、季,季父即最小的叔叔
四、全文共有七段,可按照“鸿门宴”的前后过程,分为宴前、宴中与宴后三个部分。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以上人物的活动,理清全文故事情节
宴会前
无伤告密—范增进言—项伯夜访—张良定策—项王许诺
宴会中
刘邦谢罪—项王设宴—(一起)范增举玦—(一落)项王不应—(二起)项庄舞剑—(二落)项伯翼蔽—(三起)樊哙闯帐—(三落)王赐酒肉
宴会后
沛公逃离—张良留谢—亚父破斗—诛杀无伤
五、合作探究
探究一、《鸿门宴》之座次文化礼仪
鸿门宴上,司马迁着意描述了宴会上的座次:“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就是说,项羽和项伯面向东坐,范增面向南坐,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侍奉、陪席。这一描述看似寻常之笔,实则大有深意,它对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重要作用。
举行宴会当是在室内,而不能在堂上。项羽、项伯朝东而坐,最尊;范增朝南而坐,仅次于项氏叔侄的位置;项羽让刘邦北向坐,又卑于范增,不把他看成与自己地位匹敌的宾客;张良面朝西的位置,是在场人中最卑的了,不能叫坐而叫侍。刘邦的参乘樊哙得知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于是冲入营帐,“披帷西向立”。樊哙地位比张良又下一等,此时他虽然“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却仍然不忘规矩,不仅站立,而且“西向”。樊哙的“西向立”,正表明“西向”是最卑的位次。通过项羽对座次的安排,突出表现项羽藐视刘邦,以尊者自居的骄傲心理,由此细节,可见项羽骄矜专横、唯我独尊的`性格,也可见刘邦忍辱屈从、顾全大局的雄心
那么现代宴席座次又是如何安排的呢?
桌次排列
其一,居中为上。即各桌围在一起时,居于正中央的邢张餐桌应为主桌。
其二,以右为上。即面朝正门,主桌右边的桌次高于主桌左边的桌次。
其三,以远为上。即距离宴会厅正门远的桌次高于距正门近的桌次。
其四,临合为上。即临近舞台的桌次高于距离舞台远的桌次。
位次排列
其一,面门为主。指在每张餐桌上,以面对宴会厅正门的居中位置为主位,主位右侧为主宾位。如果主宾身份高于主人,为表示尊重,可以安排主宾坐在主位,而请主人坐在主宾位。
其二,右高左低。指在每张餐桌上,除主位之外,其余座位位次的高低应以该桌主人。
其三,高近低远。指在每张餐桌上,距离该桌主人近的位次高,远的位次低。
其四,各桌同向。指在举行大型宴会时,其他各桌的主位均应与主桌主位保持同一方向
探究二、有人说《鸿门宴》预示着刘项双方将来的成败,对此你怎么看?
项羽
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多次拒绝范增诛杀刘邦的计谋)
寡谋轻信,失判断能力;(被刘邦三言两语就忽悠过去)
自矜功伐,有妇人之仁;(轻信项伯,许诺善遇刘邦,听信刘邦,不应范增,宽容樊哙,产生相惜之心,不究逃席,安然受璧)
养奸贻患,胸无城府。(轻信项伯和刘邦之言)
刘邦
从善如流,知人善用(以商量的语气和张良对话,听从张良计策;听从樊哙计策逃离)
能言善变,能屈能伸(对项伯像兄长一样对待,对于鸿门宴的座次安排不以为意)
机警圆滑,虚伪狡诈(对项伯和项王的一番话以及和项伯约为儿女亲家)
见机能断,有奸必肃(出了宴会立即逃离,回去诛杀曹无伤)
看一看,以下这些性格中你是否位列其中?
脾气暴躁焦虑紧张
忍耐忧郁钻牛角尖
多疑嫉妒拖拉散漫
这些在常人看似不好的性格是否就一定都会导致失败呢?
性格没有绝对好坏之分,要善于发挥性格的长处,扬长避短,使身心愉悦,方能迈向成功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理清故事情节
2、结合课下注解,翻译1、2段
杨遵清
【课公开教案】相关文章:
别了语文课公开课教案(精选10篇)06-09
数学公开教案02-03
公开课教案06-17
大班公开课教案01-02
安全公开课教案02-02
公开课教案坐井观天09-21
小班公开课的教案01-15
《翠鸟》公开课教案01-23
《幸福》公开课教案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