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精选2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1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说吃每个句子的意思,了解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
2、 能借助图画,想像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培养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学过一首《清平乐村居》,是谁的作品,还记得吗?
2.齐背辛弃疾词《清平乐村居》。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新词,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板书课题)
4. 讨论题意。
(1) 你从课题上读懂了什么?(夜,点明时间;行,点明事情;黄沙,点明地点。)
(2) 用自己的话说出题意。(夜间行进在黄沙岭的道路上。)
二、诗文了解
1.先翻开书本自由诵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这首词连课题在内共有59字,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读正确、流畅。愿意试一试吗?
(生读课文2分钟 ,然后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听课件范读--全班跟读。)
2.通过读,也许同学们又有了新的感悟。别急,现在我们再细细品味品味,你将会有更多的收获。
三、诗文赏析,再次在读中感悟课文。
再读课文,看看你是否又有了新的发现?或从中又感悟到了什么?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详见课堂实录。)
四、诗文拓展 ,布置作业:
1、在这之前我们还曾学过和这首诗有相似意境的诗吗?课后对山水田园诗做一点研究,开个山水田园诗鉴赏会,看谁知道得多。
2、你可以课后去研究一下,看看辛弃疾的词《破阵子》这首词与我们今天学的风格有什么不同之处。
词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实录(片段):
生:我知道了这首次的词义,大概是这样的:
月光明亮,惊醒的鹊儿飞绕在树枝上。清风吹来,半夜里蝉儿鸣唱。稻花飘香,老农在谈论丰收的`年景。蛙声如歌,引得行人入神聆听。遥望远天,尚七八个星儿闪烁。来到山前,已有两三点雨儿飘落。拐个弯儿,溪桥一过。就在土地庙旁,出现了曾住过的旅店茅屋。
师:对这位同学的解说有不同理解吗?
生:我不认为是明月惊醒了鹊儿,从题目“夜行黄沙道中”可以推想可能是作者的脚步声惊飞鹊儿。
师:有道理,诗词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是很大的,还有不同见解吗?
生:前面那位同学说农民在谈论丰收的年景,夜已深,人们早就休息了。我认为是是青蛙在诉说丰收,因为稻花飘香预示着丰收在望,蛙声如歌说明害虫少,因此可理解为是青蛙在诉说丰收,是作者运用的拟人手法。……
师:老师为你们有这样独特的见解而感到自豪。你们都个性独特。同学们,你也可以细究词中的每个字,每句词。认为这首词中哪些字用得好的?你最喜欢哪句词?是因为什么?
生:“一片”这个字用得好,这个词说明蛙声多,害虫则少,预示丰收在望,也表现了作者因为农民丰收而高兴的心情。
生:“惊”用得好,说明月亮太亮了,使鸟鹊产生错觉,误以为天亮了。
生:我认为整个上片都很好,通过明月、鹊儿、清风、鸣蝉、稻花香、蛙声几个景物刻画了一幅美妙的农村夏夜图,表现了作者喜悦、陶醉的心情。(出示上阕课件)
师:大家能把欣喜的陶醉的情感读出来吗?
生:读。
师:要注意句间节奏,心情要高兴一点。
生:再次齐读。
生:我觉得作者能抓住夏夜农村有特点的事物,进行描述,而且各有特点。因为夜里的能见度是有限的,所以作者的感受主要不是靠眼睛来摄取,有时还要靠嗅觉和听觉这些器官来加以捕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就是从嗅觉和听觉这两方面来加以描写的。
生:还有上片虽然写的是夜晴,但却已经埋伏着雨意了。有丰富农村生活经验的人,似乎可以从“稻花香”里,从“蛙声一片”之中嗅到和听到骤雨将临的信息。
师:你的逻辑推理能力相当强,观察敏锐善于思考。老师不如你。表扬!
还有谁想说一说?
生:我最喜欢“路转溪桥怱见”,这一句写出了作者遇雨时,寻找躲雨的地方,先焦急后惊喜的心理变化,很生动。(如果学生不问,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
师:你为什么认为他的情绪是先焦急后惊喜?同学们能用两句诗表现出这种心理吗?
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师:请一个同学试一下,注意读出作者焦急、惊喜的感情变化。
生:读下阕。
师:请同学们点评一下。
生:感情变化把握住了,但“怱见”应重读,他没有重读。
师:同学们听老师朗读一下这首词,认真比较老师在上下片的读法上有何不同。
师:读这首词。
生:上片舒缓、喜悦,下片的节奏急促焦急。
师:同学们听得很认真,领会得很准确,就再模仿老师将这首词读一遍。
生:齐读。(投影词文)
师:你还想通过什么方式说明你读懂整首词了?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你对这首词的理解和欣赏
生:我想有感情地朗读。
师:好啊!
生:你能给我配上音乐吗?
生:我觉得这首乐曲应该把我们带到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师:那是个世外桃源,对吗?(生答:是!)
生:我觉得应该用琵琶曲。
师:好老师给你找段音乐。放音乐。
(这位学生读得很投入,读出了作者对村居生活的向往、喜爱和赞美。其他同学也纷纷要求读。)
师:除了读,还能通过什么方式说明你读懂了?
生:老师,我们同桌两个能表演吗?
师:(高兴地)这种学习方式好!演好了,就说明你读懂了
(两对学生分别兴致勃勃地演起来。其他同学也都跃跃欲试,老师干脆让他们自由结合演起来。同位的、座位靠近的、座位离得远的同学也纷纷扮演角色演了起来。课堂上顿时“乱”了起来。走动的、找“对子”的,以及演戏声、说话声、阵阵笑声“乱”成一团)
生:我想把这首词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生:我想把这首词描绘的情景画下来。
生:老师,这首词应该有歌谱吧?我想把它唱出来。(老师让自由编曲、“古词今唱”)生:用《虞美人》的曲调唱《西江月》。
师:唱得很抒情。特具有古代诗词的味道!掌声!
生:古人填词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唱的,我想将《西江月》的词填入别的歌曲中来给大家唱一唱,好吗?
生:老师,我们一组想合作创作画下这首词。
生:三个学生到黑板上画,(一个画人,一个画茅店、社林、山,一个画稻田等)
师:下面的同学你可以单独用你的方式展示你对这首词的诠释,也可以小组合作作画, 4分钟。 (来得及就展示一下)
展示不同的表现风格。(写的书法/画的画,改写的记叙文……)
师:通过同学们的唱和画和写,我发现你们身上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洋溢着学习的激情,我相信每个同学都是未来的辛弃疾,未来的唐伯虎。
师:好现在还没完成的,利用课余时间把它做完,作品我们将把它贴在后面的朝花夕拾上。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
教学目标:
1、运用同桌或小组进行采访对答,掌握对答的方法。
2、运用竞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设计:
一、进入情境
1、导入:上课前刚结束十月份文明生和进步生的评选,王铒平和薛超分加紧当选,请这两位同学作好准备,其余的同学也准备好,你将作为小花电视台的记者去采访他俩。
2、提出要求:即席对答是指预先不清楚采访内容,在常态下接受采访的回答,那你应该听明白采访要求及内容,一般方法是边听边思考,抓住自己清楚的先回答。引出采访人的采访目的,然后再作具体地回答。回答时要先想后说,注意说话条理,做到回答清楚明白,令人满意。
二、分层训练:
1、听清问题。要正确回答,必须先把采访人的问题听清楚,弄明白。不明白,可采用清楚的先回答,或向采访人作反问等方法把采访人采访目的弄清楚。
2、打好腹稿。听清楚问题后,分清回答的主次先后。一般先回答简单的问题,熟悉的问题,后回答复杂的问题,陌生的问题。在回答问题时要先打好腹稿,这就是在脑子里列个说话的提纲,应该从哪几方面来说,如问:“你的进步取得自己作了哪些努力时”,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打好这样腹稿:
1)提高改正缺点的认识。
2)采取的措施:
(1)每天记日记检查自己的行为;
(2)请要好的同学督促和帮助;
(3)及时找老师征求意见;
(4)向进步大的学生请教经验。
3)进步的体会,这样回答就清楚了。
3、回答要具体。在打好腹稿的`基础上,一般回答采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进行回答。如回答“作了哪些努力”这个问题时,讲每天记日记检查自己行为,可先讲这个方法来说明,也可用具体事例说是,再说自己记日记后,促进自己进步的具体例子,这样给人以说服力。
4、态度要谦逊。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自己的态度,首先要表示谦虚。接触时可说,“我进步不大,这些进步都是老师教育和同学的帮助的结果,你要了解请问吧!”在采访中可说:“我说得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结束时还应该说:“请多提意见,我可求得更大的进步!”其次要诚恳,有什么说什么,推心置腹的交谈,这样才能把意思讲清楚,给采访人留下好的印象。
三、结合实践,同桌进行训练。
四、小组交流,全班展示,评价优秀。
五、布置作业:根据采访对答,写一篇采访稿,向学校投稿。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3
学习目标
1、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课文出现的新词语,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学习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学习难点:
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学习准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1、找出课文中对嘎羧的.动作、外貌描写的句子,用“_______”画出来,读一读,从中体会到什么?
2、小组合作探究:嘎羧离开村子前为什么要绕着寨子走三圈?
3、从哪些语句感悟到嘎羧“怀旧”“善良”?在书本标注。
4、汇报能感受到嘎羧“英勇”的语句,在书本标注。
5、为什么战象见到战斗过的象鞍那么激动?为什么战象披挂上象鞍又显得那么英武豪迈?
6、从哪些地方又感受到这头战象的“忠诚”?在课文标注。
7、课文里还有令你感动、令你深思的语段吗?请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的老师。
3.学习这篇课文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
4.激发学生对怀特森的赞叹和敬佩之情。
5.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探究怀特森先生是我的老师的'原因。
课前准备:
搜集关于不迷信的科学事例。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前文,导入新课
在前几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位不怕困难、苦战攻关、善于发现、极具科学精神的科学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极有个性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他是作者心目中的老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
①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②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的老师”?划出课文的中心句。(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迷信书本、也不要不迷信。)
三、读议结合,深刻理解
1.作者用哪些事实说明怀特森先生是我的老师?
2.老师在读这篇课文时,也不禁被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3.怀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划、议)
四、回归整体,加深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1.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你知道哪些事例?(二年级学的《画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给戴嵩指出错误的小牧童;四年级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敢于挑战的伽利略等。)
2.结合本单元前三篇课文,谈一谈你对科学精神又有了哪些认识?
五、拓展阅读,迁移延伸
1.阅读《嗅苹果》,读后交流自己的体会。
2.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不迷信的事例。
六、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通过具体的一件事,为我们阐述了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道理。科学需要怀疑,需要“冒险”,需要挑战,只有我们才会拥有善于发现、探求真知的能力。
板书设计:
2、我的老师
怀特森先生
不迷信书本,不迷信
敢于质疑,独立思考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5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4.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二、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与本文事例相关的图片或录像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请学生谈谈对课题的`理解。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我们会有哪些新的认识和收获。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指导较难写生字的书写,本课5个生字要求会认会写。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3.指生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句子。
4.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①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
②作者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③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6
一、前置性作业
1.自学本课生字,摘录重点词语并解释。
2.南沙海军在驻守中遭受了哪些困难?
二、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三、比读书,比认字(第一次先学后教)学生默读课文,划出喜欢的字词。
(展示前置性作业1)
1.正确读出以下字的读音并组词:
礁、痒、蘸、攒、癣、腻、肆、苋、袒
2.会写以下词语并理解词义:
名副其实、千方百计、肆虐、恩赐、袒护、积攒、千方百计、烟波浩渺、油腻。
四、默读课文,划分层次。(第二次先学后教)
五、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1.解放军驻守南沙的原因是啥?
2.南沙海军在驻守中遭受了哪些困难?
1.缺淡水: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汇报。
(1)每日只有5公斤淡水
(2)洗衣难,战士干活不穿军装,怕洗衣费水。
(3)洗澡难
战士们用雨水洗澡。出示句子,练习朗读,体现战士们盼望洗雨水澡的焦渴心情。南沙桑拿,主要体会南沙桑拿给战士们带来的饿困难,重点体会“烤箱”这一词语。何正会的遗体。重点体会“长癣、发炎、惟一”等词语。
(4)自己蓄水
小结:
南沙群岛地处赤道边缘,高盐、高湿、高温,雾水是咸的,晒干后便是白白的盐花,放在地上的温度计,一两分钟便会晒爆。连以海为生的渔民都视其为生命的禁区。而勇敢的战士们却忍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战士们不畏艰难的饿精神不正诠释了英雄的真谛吗?
2.缺蔬菜
出示句子,练习朗读
“半天、切得不能再薄、舍不得”应重读
3.生活单调
训练、放哨、巡逻、侦察,数星、望月、听涛、思乡,体会到什么?
六、再读课文,体会感情。
七、总结
文章通过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再现了英雄的本色,为了祖国人民的饿幸福。为了捍卫国家海洋权益。战士们用自己的口号诠释了英雄的真谛,那就是“吃苦不是标准,主动作为、艰苦奋斗、创造一流成绩才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战士们的精神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这种不知疲倦、永不停息的追求精神铸造了南沙的军魂,他们不愧是祖国的饿英雄、不愧是南沙卫士。
八、课堂练习
配套练习1、2、3。
九、布置作业
优美词语两遍
板书设计:
南沙卫士
(坚忍不拔、舍己为人)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7
教学目标:
1、掌握本册的生字新词,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词义。
2、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能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读读背背,要求能理解并背诵。掌握一些常用句式。
4、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5、能写简单的记实和想像,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能写读书笔记和其他常见的应用文。练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难点:
巩固所学知识,学会运用与积累,提高语文实践能力与语文素养。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册生字的拼音和多音字:要求读准声母、韵母、声调,能根据字义来定多音字的字音,懂得整体认读音节。
2、读课文,积累本册的新词。
教学重点:
复习生字的拼音和多音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的拼音和多音字:
1、学生自由读课本上生字的音,并能根据多音字的音进行组词。
2、教师相机指点学生易错之处。
3、同桌互相检查字音的读准情况。
4、完成以下练习:
①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字音:
②多音字组词(还有教材中的很多,不一一例举)
二、读课文,积累本册的新词。
1、学生自读课文,读熟生字新词。
2、学生交流积累了哪些词语。
3、完成看拼音写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本册生字词语,理解词义,正确区别。
教学重点:
看拼音写字,复习形近字组词,改正错别字。
教学过程:
一、看拼音写字
二、复习形近字组词。
师讲清:汉字的'笔画繁多,结构复杂,构字方式多种多样,一定要注意每个汉字的细微差别。
1、组词
2、选字填空
三、改正错别字
要改正错别字,就要看所写的字有没有增多、减少、改变笔画,还要看所写的字有没有受同音字、形近字、左右字的影响,有没有受方音的影响。
1、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
2、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查字典,交流自己所积累的本册中的词语。
教学重点:
巩固词语,交流自己所积累的本册中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复习查字典。
小学生要学会两种检字法:音序查字水法和部首查这字法。有些字如果部首不明显,知道它的读音,就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要能正确判断字的部首。
1、用音序查下列字:
奂、宠、碍、随
2、用部首查字法查下列字
痣、狡、奠、督
3、用数笔画方法查下列字
凸、夷、已、用
二、把词语补完整。
三、交流自己所积累的本册中的词语。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交流自己所积累的本册中的词语,理解词语,会运用。
教学重点:
巩固词语,提高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词语的理解
确切地理解词语的意思,是准确运用词语、表达句意的关键。要学会联系句子的实际来解释词语的方法。一词多义的词语,更应该把它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其含意。
1、张
他上课东张西望。( )
船刚离开码头,风很小,帆没有张起来。( )
只靠她一人张罗家务。( )
街上张灯结彩( )
2、毛病
医术高明的王大夫一下子就诊断出小李的毛病。( )
公路上,一辆车出了毛病。( )
专看文学书不好,这种毛病要改正。( )
二、词语的准确运用。
1、准确地搭配词语。词语的搭配主要有主谓搭配、动宾搭配、偏正搭配等。完成这类练习时,要认真分析例题,看看它们是属哪一种类型的。
例:节目(精彩)
生活()身体()环境()
心灵()品质()态度()
道路()目的()山峰()
波浪()气氛()意志()
成就()工作()校园()
草原()
夜色()
例:提高(水平)
响应()开展()掀起()
坚持()回忆()阅读()
抒发()发表()推荐()
开创()接受()研究()
完成()创造()制造()
率领()
例:(遥远)的末来
()的生活()的青春
()的身体()的精力
()的感情()的知识
()的话语()的故事
()的词句
例:(虚心)地接受
()地培养()地建立
()地对待()地鼓励
()地了解()地抵制
例:平静的(心情)
崇高的()皎洁的()爽朗的()
丰美的()精致的()周密的()
例:纵情地(歌唱(
坦率地()无情地()热情地()
无私地()深入地()迅速地()
三、另一种搭配形式。请用直线把词语搭配起来。
表示批评纠正号召
接受同情响应错误
解决目标改进困难
明确问题克服工作
热情地希望无情地援助
热心地歌颂无私地打击
热切地讨论无理地挣扎
热烈地照顾无力地争辩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8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
2、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
教学难点:
通过课本插图和有关事例,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以及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一年级起,我们就开始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中我们学到了关于写字、读书、写日记等方法,为我们以后养成习惯打下了基础。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最后一个习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二、指导看图,领会内容
(一)指导观察第一页
1、学生自由观察,思考:图上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这是会时想些什么?
2、指明回答,教师补充
第一幅:在天文台,老师和同学参观古代的天文仪器。同学门看到这台仪器,一定为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
第二幅:在天文台的天文展览馆内,墙上贴着宇宙中星体的照片,希望大家长大后到太空中研究宇宙的奥秘。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9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3.能从文章中受到启发,克服自卑心理,培养自信心。
教学重点:
了解老师是怎样帮助“我”克服害羞、内向的性格的。
教学难点:
体会“同学,请大声点”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在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找出课题在文中出现过几次。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2.重点理解下列词语:如坐针毡、安分守己、恐怖、禁锢、哑然失笑、自闭、不绝于耳、言犹在耳
3.课文讲述了一位教师一句鼓励的话语使作者得到了信心和勇气的事,这句鼓励的话语是什么?
二、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1)“同学,请大声点”这句话在文中共出现了几次?每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2)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悟到“我”曾经是一位缺乏自信的同学?
(3)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同学,请大声点”这句话使“我”获得了勇气和自信?
2.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桌讨论。
三、全班交流
1.“同学,请大声音点”这句话在文中共出现了几次?每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2.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悟到“我”曾经是一位缺乏自信的同学?
3.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同学,请大声点”这句话使“我”获得了勇气和自信?
四、引导学生理解“同学,请大声点”在全文中的作用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10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朱自清的资料和他写得的其他散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荷塘月色》《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3.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诗词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在我国现代文学有一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2.课前搜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3.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⑴注意“涔、潸”的读音。
⑵引导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
3.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读词后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词的作用。
4.指生朗读自己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5.默读课文,思考:初读课文,你读懂些什么?有什么感受?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6.学生读书后全班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三、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1.谈话过渡:作为一篇传世佳作,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文中语句饱含哲理、耐人寻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走近朱自清,去欣赏、品味、感悟、思考这优美的语言。请大家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标注上你的感受体会,一会儿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先把自己标画下来的句子,读给大家,然后谈自己的感受或喜欢的原因。学生可能标画出以下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的要点如下。
⑴学习体会第一自然段。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这句话的理解要点:
a.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b.本段最后四个反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4个问句,作者在问谁?可以理解为作者可能在问自己,也可能是在问你、问他,问我们所有的人;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在用问句表达心里的疑惑,他或许并不想让谁回答,而是想以发问的方式告诉人们无论对谁时间都是一去不复返的,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珍惜。
c.理解四个追问时,可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作者写下这些文字时的心情?(惋惜、后悔、茫然、痛苦或无奈)在学生感悟后,要及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融进去朗读课文。
②可适时补充台湾作家林清玄《与时间赛跑》一文中,父子俩的对话。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想一想,去年的你和现在的你一样吗?教师也可以适时谈谈自己的变化,以引发学生的共鸣。
③指导学生朗读:当你感受到了这些,你再读一读这一段,是不是有了新的感触呢?
⑵学习体会第二自然段。
①“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这句话的理解要点是:
a.“八千多个日子”是指作者从1898年出生到写作本文的1922年,一共是24年,八千多个日子。
b.这句话作者运用了比喻,把逝去的时间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作“大海”,这样描写使本来无形的时间变得有形。
c.“溜”“没有声音,没有影子”可以理解为时间无声无息的流逝,非常快。
d.“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可以体会到作者面对逝去的日子,觉得自己光阴虚度而无所作为,不禁流泪落汗。由此可见作者是十分在意时间的,因为只有珍惜时间的人,才能感受到时间的无情流逝,才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才会用一日一日的计算时间。
②指导朗读:
a.要读出惋惜、留恋、自责之情。
b.教师可适时范读,读后请学生评价,教师可联系自己的切身的感受指导学生读好本段。
第二课时
一、继续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1.学习体会第三自然段
⑴时光究竟是怎样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的呢?
学生以读代答――“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⑵体会写法:
①作者使用了排比句,把时间拟人化“跨、飞、溜、闪”,写出了一天的时间是怎样很快的从身边“溜走”的。
②作者通过生活具体的小事情“吃饭、洗手、睡觉、沉默”等,赋予时间以生命,十分生动具体的描写出了时间是怎样一点一滴在不知不觉中从我们身边流逝的。
⑶导读出时间流逝的匆匆和永不停息。
(4)教师小结:作者抓住生活中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把时间当作一个有生命的东西来写,才让我们感受到时间就在身边,而且来去匆匆。
二、读写结合,学生练笔
1.朱自清的时间步履匆匆,在洗手、吃饭的时候过去了。那么,同学们,你们的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呢?请大家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也抓住自己身边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让我们感觉到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流逝的?看谁写的最有朱先生的风格。
2.学生自由仿写练笔。
3.学生写完后,朗读交流,师生及时评价。(过渡)面对“逃去如飞”的时光,作者不禁想到“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自己能做些什么,于是一连串的问题倾泻笔端。
三、试答追问,延伸拓展
1.学习体会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⑴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有几次追问?(六次)有几次做出了回答?(前两次)师生读书问答。
⑵引导学生试答文中后四次追问: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怎样的人生就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的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可以举一个你佩服的人做例子来说明。引导学生既要谈伟人名人的事例,又要关注自己身边的普通人。
⑶出示朱自清资料,引导学生谈感受:你觉得朱自清先生有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白白的走一遭?(联系朱自清写作本文时的年龄和一生的成就感受体会)
四、交流名言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1.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名言警句。你知道哪些?
2.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名言警句,学生朗读。
五、拓展思路,深化认识
1.读书思考: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到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可是燕子还是去年的燕子,杨柳还是去年的杨柳,桃花还是去年的桃花吗?(燕子已经不再是去年的燕子,杨柳也不再是去年的杨柳,桃花当然也不再是去年的桃花。对于世间万物来说,时光都是一样的公平,一样的一去不复返。)2.出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师生齐读这首诗,深化认识。
附:1.林清玄《和时间赛跑》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我问着。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不能再回到昨天。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样小,现在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时间,就永远不会回来了。”爸爸说。
2.朱自清简介(略)
3.珍惜时间的名句格言(略)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1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既…..又…..尽管……还是…….”两个关联词语造句。
3.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完成随堂小练笔。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第5至第7自然段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搜集资料:老舍、写花的诗句、花的图片。
2.自制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诗情话花
课前出示下面写“花”的诗句,师生互动谈感受。
“千朵万朵压枝低”让人感觉花( )
“日出江花红胜火”让人感觉花开得很( )
“一枝红杏出墙来”让人感觉花有挡不住的(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让人感觉花开得很( )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让人感觉花丛中很( )
二、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谈话: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感觉到,花儿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缤纷的色彩,给了我们丰富而敏锐的感受。自古以来,诗人作家写花的很多,不同的诗人和作家对花的感觉不一样。我们已经读过《养花》这篇课文了,知道作家老舍正因为爱花,所以才养花。今天,我们来深入学习《养花》一文,一起来感觉老舍养花的乐趣?(板书)
2.简介作者:
(1)名字的由来:因为老舍生于阴历年底,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舒庆春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庆春,“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2)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他自己说:“我终年是在拼命地写,发表也好,不发表也好,我要天天摸一摸笔。”正因为如此,他勤奋笔耕,创作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二马》《龙须沟》等大量文学作品,赢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崇高赞誉。
三、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出示本课重点的生字,指导学生认读。
如此循环好种易活自己奋斗自生自灭一来二去三年五载有益身心秉烛夜游置之不理昙花一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2.选择上面的一个词,说说相关的课文内容,从而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
3.质疑问易
(1)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从而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顺序。
老舍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老舍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花草。
老舍在养花中增长了见识。
老舍在养花中调节身心。
老舍在养活中分享快乐。
老舍在养花中的伤心事。
(2)你在预习中还有哪些问题。
四、读悟结合重点深究
1.老舍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那么,养花究竟给作者带来了哪些乐趣呢,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一下。
出示中心句:“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2.用对这句话的理解来组织教学。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能说明这句话的内容,引领学生读悟体会“乐趣”。可以按学生回答的先后顺序来进行。
(1)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内容及这一段在全篇课文中的作用。
①(齐读第一句话——“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作者因为爱花,也爱上了养花。读读课文,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爱养花?
②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作为这段的段意。
(我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2)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课文内容。
①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概括这一段的内容。
(这一段作者告诉我们他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花)
②作者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花,这些花自然很普通,作者那么喜爱养花,为什么不养些奇花异草呢?
(因为奇花异草不易活,作者不忍心看着花草死去;另外,北京的气候也不太适宜养花。)
③作者养的花,不仅好种易活,而且还要自己会奋斗,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好种易活是说花的品种普通,没有奇花异草那样娇贵。会奋斗是指花草有顽强的生命力,能在北京这种不适合养花的气候中生存下来。)
(3)学习课文第三段,理解课文内容。
①花草自己要奋斗,也要靠养花人的精心照管。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三段,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照管花草的,从中又得到了什么乐趣?
(作者天天照管花草,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作者从中摸着了一些门道,学到了知识) ②“置之不理”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造个句子吗?
(别人有了困难,我们要热情帮助,不能置之不理。)
③你有好朋友吗?平时你是怎么和他相处的?作者像好朋友似的关切花草,使你想到些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花的喜爱之真、之深。把花草当作自己的好朋友一般,认真仔细地照管它们,为它们的茁壮成长而高兴,为它们的不幸夭亡而难过,养花已经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每日精心的照管,换来了花草丰硕的回报,使作者享受到了养花的乐趣。你能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一个词来概括一下作者所得到的乐趣吗?(长见识)
看着满院自己亲手栽种的花草开花结果,作者心中涌起怎样的情感?你能把表达作者这种心情的句子读一读吗?
(自豪,骄傲。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
(4)学习课文第四段,理解课文内容。
①四个人一小组讨论学习:这一段讲了养花带来了什么乐趣,你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这种乐趣,用最后一段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出来。
(养花要付出劳动,在劳动中得到乐趣——须劳动。)
学生结合课文谈作者从劳动中得到的乐趣,相互启发,教师予以点拨。
(浇水、搬盆的劳动使作者的脑力劳动得到调节,长期坚持,对身体和精神都有好处,这是乐趣;天气突变时抢救几百盆花,紧张的劳动虽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但看到花儿安然无恙,心里自是高兴万分,苦中有乐,这也是乐趣;天气好转,搬花出屋,让好朋友们返回家园,这还是乐趣。)
②作者在劳动中体会到一条真理,他是怎么说的?(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作者采用了什么句式,表达了什么感情?
(5)学生自学五六自然段。
只要体会出“在养花中分享快乐”和“伤心事”就够了,这两段可以不去教学。
板书设计
老舍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老舍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花草。
老舍在养花中增长了见识。
养花的乐趣
老舍在养花中调节身心。
老舍在养活中分享快乐。
老舍在养花中的伤心事。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背诵中心句,解释中心句的意思。
2.课文讲了关于养花的`几个方面,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让学生来复述。
3.什么是“乐趣”?找生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
4.养花的乐趣在于学生齐读最后一句话。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这一特有的乐趣写出来的呢?
二、体会表达方法
1.让学生再次通读课文,抓住中心句,分别找出“喜与忧”“笑与泪”“香与色”的内容,体会这一写作方法。
(1)五、六两段作者采用的怎样的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一喜一忧,有笑有泪,使感情更加强烈,给读者的印象更加深刻)
男女生分别读,进一步体会有喜有忧,有笑有泪的情趣及写作手法上的妙处。
(2)从“喜笑”中你再次体会到了什么?(分享的快乐,给予的美好)
从“忧泪”中你又一次感受到了?(老舍对花的喜爱)
(3)文中还写了一处“苦与乐”“得与失”“劳与逸”你能找到吗?
搬花的苦与劳动的乐写作的忙与赏花的闲脑力与体力的调节等方面,通过让学生充分读书,体会出“对比”写的好处。
2.再读开头结尾,体会前后照应,开头点题,结尾扣题的方法
(1)我们已经知道养花给作者带来了那么多的乐趣,而作者在总结时只用了二十四个字就将养花的乐趣概括得全面而且确切,使我们再次感受到作者写作的精练简洁。
(2)学生进行朗读体会末段表达的思想感情。
(3)除了精练简洁,这段总结还有一个特点,你发现了吗?
(用辩证的方法进行总结。“喜”与“忧”“笑”与“泪”,“劳动”与“见识”)
作者对养花乐趣的总结是辩证的,养花既能让人喜悦欢笑,也会让人伤心流泪;既让人有“香、色、花、果”带来的感观上的享受,又有看到自己的成功而自豪,欣慰的心理感受;既有体力上的付出,也有精神上的收获。这样的总结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耐人寻味,养花确有乐趣啊!
3.再读开头,点题“养花是乐趣”与结尾“乐趣在哪里”前后呼应,首尾连贯。
三、感情朗读深化情感
1.选择你喜欢的一部分内容,自由练习有感情的读,找生课堂展示。
2.指导感情读的技巧:如女同学读到“胜于吃药”读慢一点,读出轻松悠闲的感觉来,男同学读抢救花草,可稍快一点,读出紧张剌激的感觉来,读出作者的感受来。
3.老舍爱爱养猫和养花,我们在课文中已经学习过。我有一个学生也爱养小动物、爱养花草,可是他的爸爸却认为会“玩物丧志”,学了《养花》之后,你能帮小明说明他爸爸吗?
四、联系生活发现乐趣。
1、读——找到老舍的《劳动最有滋味》和《劳动的开端》认真读一读。
2、写——老舍在养花时用心感受,发现了很多乐趣,真是个生活的有心人。你能像老舍一样,用一颗敏锐的“心眼”去感觉、去发现生活中平凡小事中的无限乐趣吗?请你像老舍一样围绕“乐趣”有顺序地、自然地、具体地把它写下来。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12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感受鲁智深机智勇敢,富有智慧的侠士形象。
4、学习作者简练传神的人物语言描写。
重难点:
感受鲁智深机智勇敢,富有智慧的侠士形象。学习作者简练传神的人物语言描写。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
1、歌曲导入,引出人物。
2、齐读课题,抓住题眼,理解“侠”的涵义。
3、针对课题质疑。
4、介绍鲁智深出身及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思考:鲁智深为什么行侠?怎么行侠?行侠的结果如何?
2、检查生字词。
3、说说鲁智深为什么行侠?怎样行侠?行侠的结果如何?相机渗透“长文读短” 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1、自主学习。
先默读课文3——7自然段,想一想,从鲁智深的哪些语言能感受到他的“侠义”形象?接着把相关的`语句划出来,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写下批注后与小组交流。
(出示自学提示)
2、反馈交流
(1)细品三“问”
抓住“故意说”,他心理本来想说…… 他却故意说……
抓住“打搅”,刘太公会认为是打搅吗?为什么还要这样说?
分角色朗读。
(2)细品“想一想”
他在想什么?创设情境,品味语言中刻画的人物个性。多种形式朗读,再现人物形象。
3、对比语言
(1)他对善良的刘太公一问再问,而对打家劫舍的山大王却只说了一句话。浏览课文8——11自然段,找出鲁智深的语言描写。
(2)品味“大喝一声”中人物的个性。
(3)在对比读中深刻感受人物形象。
(4)补充拓展鲁智深语言描写。
四、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简介《水浒传》,激发阅读兴趣。
2、升华感情。
板书设计:
鲁智深行侠桃花庄
粗中有细
听 语言 智勇双全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13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向“小夜莺”学习的思想感情。
3、概括段落大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归纳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向“小夜莺”学习的感情。
2、概括段落大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归纳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1、概括段意大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放夜莺鸣叫的灵音带),请同学们辩音乐
这就是夜莺的鸣叫声,它如高山流水,又似鼓乐叮咚。可是这婉转动听的鸟叫声,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有着不同寻常的含义。
《夜莺之歌》这篇课文中,那动听的夜莺的叫声是由谁出的,他在传送什么信息?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思考。
二、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同组同学合作完成)
三、学习一段
思考:
自学方法:
1、读课文
2、画词语,找句子
3、说理解,谈体会
讨论明确:从下面的课文可以知道,孩子不管是坐在河边吹哨子不是带路时吹哨子,都是用来麻痹敌人,同时又是为埋伏在附近的游击队报告情况的。
四、读句子,想想句子的含义
1、怎么就会剩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鹧鸪,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一个。
明确:这是孩子故意打岔,把自己当作夜莺,避开敌人总是的实质弄了这位德官,表现了孩子的机智和勇敢。
2、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刚刚开火,村子就着了火,大家喊着“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五、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六、概括段意:
“小夜莺”给德国兵带路,把敌人引到了游击队的伏圈。
七、学习第二段
默读思考:
自学方法:
1、读课文
2、画词语,找句子
3、说理解,谈体会
讨论明确:机智勇敢的小夜莺一边给敌人带路,一边吹着口哨。
他用不同鸟叫声向游击队报告敌人有多少人,有多少机枪。使游击队有准备地全部歼灭敌人。
八、概括段意
“小夜莺”给敌带路,巧送情报,游击队积极备战,全歼了敌人,战斗取得了胜利。
九、学习第三段
这段写是什么?
“小夜莺”又坐在河边吹起口哨,准备迎接新的战斗。
十、概括全文中心思想。
表现了“小夜莺”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好品质。
十一、课文为什么要以“夜莺之歌”为题?
明确:课文主要内容中的主要线索是紧紧围绕“小夜莺”展开的,表达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小夜莺”这个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憎恨敌人的孩子。
十二、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创造性地复述
板书17、夜莺之歌
中心:机智勇敢热爱祖国憎恨敌人
内容:带路传信歼敌
旁若无人莺鸣鹃啼
诱敌再去
所答非问巧送情报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14
教学目标:
1、在感悟课文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讨论,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
3、凭借语言材料,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
教学准备:
投影、录音
教学过程:
一引读导入,激起情感。
在强强的想象里,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碧蓝碧蓝的海水踩在脚下,白天有海鸟相随,夜晚有星星相伴,强强是日盼夜盼的想到小闸屋来(板书:强强向往)。他多么想念爷爷那婉转悠扬的笛音啊,听,那就是爷爷的芦笛。(板书:笛音婉转)
二情景交融,投入感情。
1、过渡:真美!多么有趣的地方啊!强强是多么希望能到爷爷的小闸屋啊。转眼到了苇叶葱茏的五月,强强终于如愿了……
2、齐读3~6自然段,看看强强在小闸屋的一天是怎么过的。
3、你觉得强强那天开心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板书:清脆欣喜)
4、指导看投影,师生合作叙述第一部分,再次激情: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多美的地方啊!大海辽阔,让人心胸为之舒畅。海水是碧蓝碧蓝的,就在小屋边汹涌起伏,或许我们还能听到海水拍击礁石的声音,可以闻到海滩上的苇叶的清香,可以触摸到温润的海水、奇妙的贝壳。多诱人的海上景色呀!在强强的眼里,还有比这更有趣的事,就是爷爷那奇异的折芦笛、吹芦笛的本领,在空旷的海边吹起这样的芦笛,是一种多美妙的感觉啊!
三品读感悟,亲身经历。
1、过渡:在小闸屋的这一天强强开心极了,可是夜晚很快就到了。
2、师范读,爷爷说:“你先睡,今晚有潮汛,我得去查看查看。你一个人留在屋里怕不怕?”
①强强是怎么回答的,指名读。
②加上动作读。
③此时的强强表现得十分(勇敢、胆大……)
3、学习描写人物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句子,移情感受:
①过渡:可是强强真象他表现的那样勇敢吗?
②用“”划出8~10自然段中,描写强强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句子,同桌合作交流自己划的词句以及读课文的感受,并试着读好。
③指名读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④出示:
“强强裹紧被子,蜷缩成一团。他大声呼喊:‘爷爷!爷爷!’可是听不到任何回答。”(我们一个人睡觉时碰到暴风雨的夜晚。强强的处境比我们更危险,试着读好。)
“强强吓得钻进被窝,连大气也不敢透。”(五月天气较热,他浑身是汗,可是刚一探出头,想透口气,又吓得把头缩进去了。)
“强强焦急起来,他想:‘爷爷呢?爷爷在哪儿?’应该去把爷爷找回来。他哆嗦着下了床,刚要开门,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门外伸手不见五指,强强缩回脚,又钻进了被窝。”(再走出去一步,就走进了茫茫大海之中。)
⑤齐读,读好这些句子。
4、学习环境描写的句子,感受氛围:
①过渡:是什么让强强如此的害怕呢?
②再读8~10自然段,用画出找出让强强这么害怕的原因,和同桌交流你的感受,并把这些句子读好。
③出示: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四溅的浪花和水珠喷洒到窗户上。狂吼的海风摇撼着小屋。这小屋好似一只在波峰浪谷中颠簸的小船,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④此时的大海和白天的柔和平静还一样吗?用怎样的词来形容此时的大海呢?(汹涌澎湃,惊涛骇浪……)
⑤听一听录音,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对同学们说说你脑中浮现的情景。
⑥齐读,读好这段话,大海张开了他的大口,好象要把一些都吞进它的口中,小屋和屋内的'一切都在摇撼,随时都有坍塌和被海水冲走的危险。
⑦出示:“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砰砰,窗户好象都要碎裂了)
“哗——哗——”海水一浪接着一浪,永不疲倦。
“‘呼’的一声,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指名读。
5、正因为大海是如此的狂暴,才使强强这样的害怕。让我们在音乐的伴奏下齐读8~10自然段,男同学读描写大海的话,女同学读一读强强的表现。
四文中悟理,升华情感。
1、过渡:强强从未经过这样的漫漫长夜,紧张、害怕、孤独陪伴着他。不知过了多久,在朦胧中,他仿佛听到了一种奇特的声音。那是什声音?对,是爷爷的芦笛!强强情不自禁地大喊起来……
2、强强此时非常(惊喜、兴奋……),为什么这么开心这么兴奋呢?
3、爷爷就在身边,他安全了,他有好多好多的话要对爷爷说,再来感受一下强强的心情。读“爷爷!爷爷!”
4、强强的兴奋是因为听到了芦笛声,爷爷的芦笛声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声音呢?联系上下文思考,同桌讨论。
出示:以前爷爷的芦笛声是一种的声音,一种的声音,此时此刻爷爷的是一种的声音,一种的声音。(板书奇特勇敢吹出带给)
5、悠扬的笛声将强强的恐惧驱赶得一干二净。爷爷回来了,他对强强说:“昨晚你一个人留在屋里,怕不怕?”
爷爷:“如果晚上再让你一个人留在屋里,敢不敢?”
爷爷:“强强,你长大了!”
6、这时强强想起了爷爷常说的一句话: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①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的?
②联系生活中事例说一说,你经历过那些事才获得提高和成长的。
五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希望同学们都能形成坚强的品格。
2、作业超市:
①以《强强又一次在小闸屋过夜》为题写一篇作文。
②搜集一些鼓励人们形成坚强的品格的名言、谚语等。
③搜集一些有关优秀人物经历大风大浪而成长的故事。
板书设计:
吹出笛音:婉转清脆奇特
爷爷的芦笛带给强强:向往欣喜勇敢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15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诗的学习,体会红军长征途中越过千难万险的情景,学习红军战士藐视围难,战胜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诗中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暖、寒、更、喜、尽、开颜等主要词语的含义;体会诗中运用的夸张手法的作用。
3、背诵全诗,并能讲出大意。
【课前准备】
红军长征路线图。《长征》歌曲录音。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范读、激起情绪。
同学们学过许多红军长征的故事,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长征诗(板书课题)。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
当年毛主席亲自率领红军进行长征,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已经胜利在望,毛主席回顾长征走过的路程,心潮澎湃,激动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而且还亲自向红军战士朗读了这首诗。
现在李老师把这首诗朗读给你们听。(教师背诵全诗)
毛主席写这首诗热情地赞颂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二、初读,介绍时代背景,结合读讲一、二两句。
试读
1、因为这是一首律诗,学起来有一定困难,我们自己先试试把它读正确。
2、指名四人轮读,试读课文。
3、诗中涉及到好多山名水名,你们能搞清楚吗?
山名:五岭乌蒙岷山
水名:金沙江大渡河
4、讲述(介绍时代背景):中国工农红军为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指图),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接着又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然后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红军战士开动每人的双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完成举世无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讲读第一、二两句。
5、红军长征翻过一座座山,又涉过一条条水,表示山水很多,用什么词?万水千山也可以怎么说?
(出示:万水千山千山万水)
6、红军长征除了万水千山的障碍,天上每天有几十架敌机侦察轰炸,地下有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遇到了许许多多艰难险阻。表示艰难险阻很多,也可以用什么词?要战胜这千难万险,红军该吃多少辛苦,又可以用什么词?(出示:千难万险千辛万苦)
小结:要越过这万水千山,千山万水,红军历尽千难万险。(有意识运用以上出现的词语)
7、这说明要进行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长征怎么样?用一个字概括。(板书:难)
8、但红军用自己的双腿走过来了,你们说远征难,红军怕不怕,响亮地回答。诗中毛主席用一个词进一步写出了红军战士不怕难,把万水千山看得很平常?(板书:等闲)
9、这里说万水千山只等闲,加了只表示什么?
10、指导朗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豪迈、等闲,有蔑视的意味。)
指点:这首诗要赞颂的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这两句是全诗的总领句,再读一遍。
现在诗歌的'时代背景懂了,全诗主要的内容懂了,我们抓住这两句的意思,再继续自学,想想每个词句的意思,有不懂的做上记号。提问。
进一步自学,提出疑难。
11、学生提出疑难。
三、带入情境,读讲3--8句。
(用音乐渲染情境,让学生通过《长征》这首歌曲的节奏--这音乐的语言,从总体上体会红军长征的豪迈的气势。)
1、指点:要解决这些疑难,先要体会体会诗歌的整个意境。现在请你们听用这首诗谱成的歌曲。听着歌曲的旋律来体会红军怎么不怕远征难的英雄气概。
2、播放长征歌。
3、描述:听着这首激动人心的歌,好像我们也看到了红军大队人马越过万水千山的场景,那五岭上谷乌蒙峰峦留下了多少红军战士的足迹;金沙江畔仿佛回荡着红军胜利的欢呼声;大渡河上好像还闪动着红军战士攀着铁索桥奋勇前进的身影;千里岷山好像还映着红军战士的张张笑脸
啊,这万水千山,千山万水,诗人怎能一一写下,在这里毛主席选取了两座山,两条水为代表。
4、诗人一直追溯到长征开始,那逶迤的五岭仿佛又在眼前。你们看(粉笔示意图)
五岭是五个山岭的合称,它绵延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五省,山势起伏、蜿蜒,长达数千里.现在你能说吗?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16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感悟面对贫困,仍能保持积极乐观精神的生活态度。
2、 品味课文形象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 了解西墙的变化所蕴含的科学常识,体会生活处处有科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
体会西墙的象征意义及其中蕴含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品味富有表现力、含义深刻的字句。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阅读课文,本文写了什么事?请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要求在文题前加上动词即可。“ 西墙”
2、除了加固西墙外,还有哪一堵墙需要加固?
3、为什么要加固东、西墙?自由散读
加固西墙(保护、修葺等均可)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此环节是深入感悟的基础,让学生充分阅读。
二、研读课文
1、“我们”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2、种草和爬山虎的方法为什么能够奏效?小组讨论、交流。
方法:东墙:帮助邻家造房子来挡住风雨;西墙:石灰-草帘子-种草-种爬山虎。
介绍石灰、草和爬山虎的功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验学习的乐趣。同时明白生活中要做有心人,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三、深入探究
1、照理贫苦的生活留给人的回忆是苦涩的,从文中你能读到作者的这种感情吗?
2、你从文中读到了什么?为什么?用文中的字句加以说明。
3、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理解“西墙”的深刻内涵。圈画字句,讨论分析。
例如:作品中对草、爬山虎的描绘,充满诗情画意。把肆虐的风雨写得如一个恶作剧的孩子等。
“西墙” 是“我” 贫困生活的记忆,更是一家人积极生活态度的见证。 通过对字词句的品读,体会这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的妙处,进而感悟作品流露出的顽强乐观的精神。
本部分是课文的难点也是学习的重点,教师要适时的启发、点拨、引导。
四、布置作业
草、爬山虎为西墙遮挡风雨的原理是什么?学习课文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写一段文字介绍爬山虎。查阅资料,完成作业。学以致用,通过模仿写作来巩固理解,同时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培养语文综合能力。
五、思路点拨
1、以朗读促思考。
朗读课文中你认为写得的语段 你认为应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整体把握作品基调、人物的思想感情) 哪些字句、语段特别耐读,为什么(引导学生阅读重点段落,品味字词句的深刻内涵) 整体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2、圈画字词,品读感悟。
分别圈画文中描写风雨、西墙的词语 这些描写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重点圈画、比较种上草、爬山虎后西墙变化的词语 从这些变化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体会作品的主题
说明:两种思路均为教学的侧重点,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六、练习
1、课文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从文中摘录你最欣赏的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2、草、爬山虎为西墙遮挡风雨的原理是什么?学习课文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写一段文字介绍爬山虎。
3、学了课文我们明白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你能讲出一两个你生活中有科学的事例吗?请说出其中的科学道理。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17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段落。
2、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萧红文章的语言特点,通过文字想象出“我”和祖父在花园中生活的情景,从而感受作者快乐自由的心情。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大胆想象,并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萧红文章的语言特点,通过文字想象出“我”和祖父在花园中生活的情景,从而感受作者快乐自由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借助注释,导入课文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我和祖父的花园》。借助书下注释你知道这里的“我”是谁?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词
1、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和祖父的花园,感受她童年的时光。请同学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读了一遍课文,能读准这些词语吗?【指导“穗”书写。】
3、初读课文你感觉花园中萧红多大?下面就请同学默读课文,找哪些事情证明了花园中的萧红就是个孩子呢?
三、事件中感悟快乐教学预设第4段
1、谁愿意和老师一起能把小姑娘的调皮读出来?
2、来同桌之间也配合着读一读。
3、这一段的文字灵活的短句式也特别有意思,竖过读一读还有现代诗歌的味道。老师范读。——学生读。
教学预设第5——8自然段
1、萧红的孩子气在“铲地”这件事中有体现吗?谁愿意接着汇报?
2、祖孙之间的确有一段对话,现在你就把自己想象成小萧红,她会以什么语气回答祖父的.问话呢?先填空,再来以这种语气试着读读。
3、这样读着读着,你看到一个怎样的祖父?
教学预设第9——13自然段
1、谁愿意接着汇报,还从哪些事情中看出她的孩子气?
2、在这个花园小萧红做任何事情就是什么感觉?
四、景物中感受自由
1、因为花园中的萧红内心充满了快乐、自由,所以在她眼中一切也那么美好、自由的。她都看到了哪些景物,快到文中第14-18自然段中找一找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要表现他们的自由自在。
2、正因为小萧红是自由快乐的,所以她眼中一切也都是自在的,——引读
3、这一段作者也用了灵活简短的排比句式,读起来也有歌谣的朗朗上口。怎样读才能体现出这份自由好吗?
4、自己试着读一读吧。想象这些植物自由生长的情境。
5、这诗歌一样的语言,这自由的画面相信一定已经印在了同学们的脑海中了,去掉一部分文章,你还能记住哪些画面?来一起说说。
6、在你眼前出了除了看到这植物是自在随性的,还还看到哪些景物也这样自在鲜活的吗?请你联系14—18段中的景物,用上这个句式写写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7、把同学们刚才说的连成完整的一段话。我们也用这灵活简短的句式来作诗了!
五、感悟中心
1、我们刚刚跟随着萧红在花园中经历了一件件童年趣事,看到了富有生命力的景物,感受到她童年的快乐,自由。
2、读了这个评价你有什么疑问吗?
总结:带着这个疑问就请你走近《呼兰河传》吧。好文章是需要你用一辈子来读的,相信将来的某一天,你读完《呼兰河传》这本小说,在会来体会茅盾先生的这句话就会感悟到其中蕴含的情感了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18
【设计理念】
以读为主,读写结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难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教学准备】
1、了解海鸥的相关科普知识,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七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
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什么,学习重点是什么?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学习新课《老人与海鸥》。(板书课题,读题质疑。)
快速将阅读,思考:课文讲了老人与海鸥的什么事?可以分为几部分?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文中哪个词最能体现老人与海鸥的关系?(亲人)
2、出示句子: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样。”对比:“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对海鸥就像亲人样。”
3、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给这两部分加小标题。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感受老人与海鸥的深厚感情
1、认真再读课文(1~13段),从哪些语句中你能体会到老人与海鸥的深厚感情?画一画,并做上批注。
2、集体交流:抓住重要段落,进行理解。
⑴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从老人的外表描写,你能感受什么?
① 介绍老人的故事。
② 指导抓住关键词“褪色的”、“步行”、“只”,体会勤俭的老人,却无私地对海鸥的付出,这是源于老人对海鸥的爱 。
③ 句子训练。
⑵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放在湖边的围拦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① 抓住关键词“退开一步”、“应声而来”“有声有色”“扫”理解老人与海鸥的默契。
② 从“有声有色的乐谱”中,你听出了什么?
③ 感情朗读。
④ 写法指导:抓住动作进行细节描写,注意人与动物互动的场景表现。
⑶ (10~11段)“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
① 抓住关键词“生动”、“小模样”,标点“……”体会老人与海鸥的情感。
② 感情朗读,
③ 写法指导:抓住表情、语言进行描写。
五、小结
吴庆恒老人,十年如一日,一到冬天,就来这喂海鸥,与海鸥就像亲人一样。让我们把这种真情读出来!感情朗读:“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样。”
六、小练笔
课文第3自然段,描写了吴庆恒老人喂海鸥,与海鸥和谐相处的感人场面,让我们拿起笔,回忆生活中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场面,仿写一段话。注意抓住细节进行描写。题目:我和 _____。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老人与海鸥
老人关爱海鸥 海鸥为老人送行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19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人物形象,了解故事内容。
2、共同探讨正确的阅读方法。
3、能通过人物的优秀品质,反思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做一名自立、自信、自强的青少年。
教学重点:
共同探讨正确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能通过人物的优秀品质,反思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做一名自立、自信、自强的青少年。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累积,一种智慧的累积,一种感情的累积。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感情,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而想成为有文化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象的,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
是啊,从我们迈入初中的大门,著名的作家赵丽宏就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文学之门,那老师想知道你们都读过哪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呢?(生作答)嗯,同学们读过的好书真不少,也看出来我们的学生都是些热爱文学的人。那今天老师就给同学们推荐一本被誉为“男孩子必读”的世界名著《鲁滨逊漂流记》。让我们一起跟随主人公去漂流,去感受主人公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出示课题)
二、目标定向
1、交流故事中人物,了解故事内容。
2、探讨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
3、学习优秀品质,做自立、自信、自强少年。
三、预习检测
1、对于这本名著同学们并不陌生,因为我们正在读。那下面就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对于这本名著,你有多少了解?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名著主要内容。(小说主要讲述了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滨逊冒险出海航行,被海浪抛到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在那里坚强地度过了28年孤独时光的生动故事。)
四、合作探究
大家对于名著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那下面我们来具体探讨下对于一篇近17万字的长篇小说,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去读?
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是如何读这本名著的?
2、请小组合作,交流读书心得,谈谈你知道的读书方法有哪些?总结(板书)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在读的过程中应该在自己感兴趣或能打动自己、能产生共鸣的地方做标签,把它记录下来。
五、个性展示
我们都知道小说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生活。刚才我们共同探讨了一些最基本的读书方法,学以致用,那下面我们就运用这些方法去感受名著中的人物,比一比谁掌握的最好。
那下面请大家在老师给出的三个精彩情节中,选取你喜欢的一个,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精读文章,谈谈你对名著中人物的理解。
六、悟生活整合提升
刚才我们共同探讨了如何才能读好一部名著,老师总结了下,把其中的部分要点编成一首打油诗,共大家参考。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
学习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通过研读描写主人公诺尼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人与动物表现出来的为爱牺牲的崇高情感,培养关爱他人,关爱生灵的优良品质。
重点难点:
通过对关键句子的理解,体会人与动物的情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
2、讲读第一部分。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在众多的动物中,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之一,在遥远的地球北极,茫茫冰雪世界中生活在这里的人与狗的关系更是非同一般。
2、简要介绍爱斯基摩犬。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小说《浮冰上》讲述的就是发生在地球北极地带一个少年和一条爱斯基摩犬的故事,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浮冰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里讲了什么?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正音,强调“匮”的写法。
2、指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复述课文。
3、说说最让你感动的内容。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自由读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思考:你是怎样理解,“除了他们两个以外,再也没有别的有血有肉的生灵了”这句话?
2、全班交流
3、再读第一部分
4、教师小结:因为遇险,饥饿和寒冷让他们难以忍受,死神正向他们一步步逼近,诺尼杀犬乃万不得已却也是情理之中,后来“我”杀了爱犬尼玛克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继续学习课文第二至四部分,通过研读描写主人公诺尼的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人与动物表现出来的为爱牺牲的崇高情感。
2、培养关爱他人,关爱生灵的`优良品质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二、讲读第二部分(2——7自然段)
1、默读课文2——7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文中直接表现诺尼对尼玛克的爱的语句。
“爱是真真实实的……他腿上的阵痛一样真实”
“爱”、“又冷又饿”、“阵痛”没有必然的联系为什么要这样写?
2、合作学习,分析诺尼复杂的心理过程。
师:诺尼在是否要杀尼玛克这一问题上是非常矛盾的,他经过了非常激烈的思想斗争,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一矛盾心理的呢?
三、讲读第三部分(8——18自然段)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一部分,思考:
(1)诺尼几次下决心杀尼玛克?
(2)在文中划出反映诺尼心理矛盾的词,心理变化的词。
(3)交流,板书
(4)品读关键句子
“头靠着头,他轻轻地哭了……”诺尼为何而哭?这是怎样的泪水?
(5)结合文本,再读课文
2、教师小结:作者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矛盾的心理活动,这也正是我们在写作时应该学习的方法。
四、学习第四部分(19——21自然段)
1、齐读这一部分思考:这是太阳光折射在什么东西上面,而且一闪一闪的在动?是什么在一闪一闪的?
2、提问:现在,我们学习了此文后,你感受最深或者困惑的是什么?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诺尼,最终选择放弃生命合理吗?为一条狗而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值得吗?
3、讨论交流
五、教师小结
爱与生命同在,爱与万物共存,倘若我把生命比作一棵大树,那么爱则使它赋有活力,躯干挺拔,青枝绿叶。
六、作业,有感情朗读课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01-30
语文小学六年级教案10-12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12-30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03-10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03-26
小学六年级语文《论语》教案03-20
语文小学教案01-03
语文小学教案02-21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1-21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