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竹》教案

《竹》教案

时间:2024-07-23 04:03:56 教案 我要投稿

《竹》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竹》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竹》教案

《竹》教案1

  准备:长卷画背景、《月光下的凤尾竹》音乐、一段傣族舞、课件

  目标:

  1、欣赏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能用语言、肢体动作表达自己对傣族舞的美的感受。

  2、能大胆创作,用长卷画的形式表现傣族姑娘的优美姿态。

  3、体验创造和成功的快乐。

  过程:

  一、欣赏音乐

  师:

  1、今天我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请你们欣赏。

  问: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

  听了这美妙的音乐,你好象看到了什么?来到了什么地方?

  小结:这段音乐是葫芦丝演奏的,名字叫《月光下的凤尾竹》,它表现了美丽的傣族姑娘们在柔和的月光下,围着凤尾竹,翩翩起舞。

  2、瞧:美丽的傣族姑娘来了。

  二、欣赏傣族舞,了解一些傣族人特有的文化特色。

  1、(欣赏傣族舞)傣族姑娘美吗?你觉得她什么地方很美?她是怎样跳舞的?你能看出她是模仿谁在跳舞吗?

  小结:能歌善舞的傣族人生活在美丽的`西双版纳,那里有许多美丽的孔雀,傣家姑娘喜欢学着孔雀来跳舞。问:小孔雀在干什么?

  2、幼儿学一学孔雀的动作。

  3、美妙的音乐把许多傣族姑娘吸引来了,想不想看一看?

  课件:

  ①、这个傣族姑娘在干什么?她们姿态象什么?穿了一件什么衣服?

  ②、这儿有三个傣族姑娘围在一起跳舞,她们是怎样跳的?大家来学一学!

  小结:她们的身体、跨部、脚呈S行,这是傣族舞中特有的动作:“三道弯”,一起来摆一摆。

  ③、傣族姑娘围在一起跳舞,还摆出了许多造型。

  ④、跟傣族姑娘一起跳舞。

  三、幼儿创作:小朋友跳的傣族舞真棒,你们喜欢傣族姑娘吗?拿起你们的画笔,把他们画下来好吗?

  四、作品评价:请小朋友围着图画,找找最喜欢的傣族姑娘,听着音乐跳吧!

《竹》教案2

  教师寄语:保留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一颗热爱自然热爱艺术热爱孩子的童心。

  学习目标: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天真浪漫的童真、童趣。

  2、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3、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童真童趣。

  4、启发学生对艺术的认识与体验。

  基础知识:

  1、作者介绍:

  《竹影》一文作者丰子恺原名丰润,现代画家、散文家。

  2、请试着给加点的字注音。

  撇开( ) 蘸水( ) 惬意( ) 朱砂( )

  横幅( ) 水门汀( ) 口头禅( ) 参差不齐( )

  3、解释下列词语:

  (1)幽暗:幽暗:昏暗。

  (2)惬意: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3)包罗:包括(指大范围)。

  (4)口头禅:原指有的禅宗和尚只空谈禅理而不实行,也指借用禅宗的常用语作为谈话的点缀。今指经常挂在口头的词句。

  (5)参差不齐:长短高低不齐。

  理解探究:

  1、、通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到底是写什么的,是写景的吗?是写人的吗?还是写事的?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完成以下内容:

  时间: 地点:

  人物: 人物活动:

  中国画特点:

  西洋画特点:

  3、课文《竹影》题目有何作用?

  竹影是这篇课文的切入点,由此引出了对文章中心--如何欣赏中国画,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的探讨.当然,竹影也是童真,童趣的体现.

  4、课文中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了童趣,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最生动的表现了童趣,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5、如何理解“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这句话的意思?试理解西洋画与中国画有何不同?

  所谓符号是有两个部分组成的,一是内容二是形式关键是内容而不是形式,关键是内容而不在于形式。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两种审美体系两种绘画形式的不同。

  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文化,影响到本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艺术是文化的鲜明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希腊—罗马一脉相承的西方文化有相当大的差异,表现在哲学、宗教、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中国画重写意,与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观有很大的关系,重神似而不重形似;而西洋画重写实,也和西方文化重实验相关。

  合作释疑:

  6、文题目是竹影,竹影在全文有何作用、为什么开头不写竹子而从太阳落山写呢?

  竹影是全文的线索,写太阳落山是为下文作铺垫。

  7、如何理解竹影中父亲这一角色?

  父亲: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对孩子富有爱心。

  父亲的谆谆引导教育对孩子成长发展非常重要。

  总结:由此可见,大人对孩子的指导教育,特别是引导孩子步入艺术的殿堂、成为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丰子恺有这样一个好父亲,也许,这就是他后来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大家的原因之一吧。

  8、本文除了写人物活动外,还涉及了哪方面的内容?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拓展迁移: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但当时没能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的?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

  童趣

  儿子从小就对绘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每天趴在桌前不停地画,花、虫、鱼无所不通。向来抱着“给儿子一个快乐童年”的观念,我对周围人建议儿子进美术班接受早期培养的'劝说无动于衷,由着他在纸上放马驰骋,自由想象。

  儿子有段时期迷恋画十二生肖,并且喜欢对我们进行提问。这下麻烦来了,因为纸面上十二个奇形怪状的动物似是而非,让人难以辨别。好在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儿子画的老虎无论象猫还是象鼠,额头上无一例外地标着个“王”字。掌握了这一决窍,每次提问,我都踊跃回答,抢先将老虎说出,赢得儿子一个赞许的微笑,剩下的难题留给老公。

  儿子对太阳有个贴切的比喻:太阳象个小刺猬。理由是太阳发出的光线看上去象刺猬身上的刺。这比喻令我大跌眼镜。晴朗的日子看天,想起儿子绝妙的比喻,不由对着那只刺猬发笑。

  儿子对说谎的人深恶痛绝。一次全家到公园玩,老公陪儿子玩“海陆空”游戏。管理员对老主顾实行优惠政策,老公假称自己也是老主顾。儿子听了大叫“爸爸说谎变长鼻子!”

  某一日老公到幼儿园接儿子,骑车走在路上,夕阳西照,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儿子忽然对着影子大喊:“瞧,爸爸的鼻子变长了!”这一发现让儿子重新记起老公在公园的恶行,恍然得出结论:原来说谎的人鼻子真的会慢慢变长呀。我和老公无语。儿子坐在车背后,诗兴大发:小孩子说谎,大了变长鼻子;大人说谎,老了变长鼻子;老人说谎,死了变大象。最后一句出人意料,无限的诗意在里面。儿子的文学“才能”初露倪端。我听了感慨万千:有儿如此,夫复何求?

《竹》教案3

  【学习目标】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

  3、学生查找丰子恺的漫画或散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儿歌《影子》导入,学生齐读儿歌:

  影子

  影子在前,

  影子在后,

  影子是个小黑狗,

  常常跟着我;

  影子在左,

  影子在右,

  影子是个好朋友,

  常常陪着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影子有关的文章──《竹影》。(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

  1、小组内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漫画作品、散文;

  2、请同学在班上介绍丰子恺的情况,明确丰子恺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他在绘画及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⑴ 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生字、词及其注音。

  ⑵ 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2、讨论、明确中心:

  问题:本文中除了写人物活动外,还涉及哪一方面的内容?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

  学生讨论后明确:本文表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四、探究交流

  1、再读课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生动形象的描写,并试着说明理由。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所找生动形象的描写句,并陈述理由。

  五、质疑问难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班上交流,共同解决。

  六、延伸拓展

  1、小结导入:本文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它与上学期所学的《童趣》一文相映成趣,下面请大家不妨回忆一下《童趣》。

  2、复习旧课,请同学背《童趣》,其他作评价、修正、补充。

  3、延伸拓展:

  ⑴ 述说一段童年往事,要求语言简洁,尽量表现童真、童趣,时间不超过2分钟。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述说,然后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

  ⑵ 讨论课后“研讨与练习”三。

  ⑶ 教师小结。

  七、巩固拓展

  1、丰子恺的成功与其父的教育引导有关吗?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给了你怎样的启发?请以“如果我是家长”为题写一篇短文,畅谈自己的教育构想。

  2、细读课文第6段,归纳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然后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与美术课完成一幅水彩画或一幅国画。

  【课后记】

  本文充满了童趣,在授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进行思考;同时,也可以借助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生活中处处有美,但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的观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

《竹》教案4

  教学目标:

  1. 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 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 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竹影》教案。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 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

  3. 学生查找丰子恺的漫画或散文。

  教学设计:

  一. 导入新课。

  用儿歌《影子》导入,学生齐读儿歌:

  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 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影子有关的文章---《竹影》。(板书课题)

  二. 简介作者。

  1. 小组内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漫画作品、散文;

  2. 请同学在班上介绍丰子恺的情况,明确丰子恺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他在绘画及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

  三. 整体感知。

  1. 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a. 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生字、词及其注音。

  b. 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2. 讨论、明确中心。

  问题:本文中除了写人物活动外,还涉及哪一方面的.内容?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

  学生讨论后明确:本文表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竹影》教案》。

  四.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a. 再读课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生动形象的描写,并试着说明理由。

  b.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所找生动形象的描写句,并陈述理由。

  五. 质疑问难。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班上交流,共同解决。

  六. 延伸、拓展。

  小结导入:本文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它与上学期所学的《童趣》一文相映成趣,下面请大家不妨回忆一下《童趣》。

  1. 复习旧课,请同学背《童趣》,其他作评价、修正、补充。

  2. 延伸拓展。

  a.述说一段童年往事,要求语言简洁,尽量表现童真、童趣,时间不超过2分钟。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述说,然后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

  b.讨论课后“研讨与练习”三。

  c.教师小结。

  七. 作业。

  1. 丰子恺的成功与其父的教育引导有关吗?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给了你怎样的启发?请以“如果我是家长”为题写一篇短文,畅谈自己的教育构想。

  2. 细读课文第6段,归纳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然后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与美术课上完成一幅水彩画或一幅国画。

《竹》教案5

  一、设计意图

  中国画作为我国的国画开始受到国人的关注,中国画欣赏美术欣赏的一种,有着美术欣赏共有的特点,同时又别于其他的艺术形式。而目前的艺术欣赏(中国画欣赏)是儿童艺术中备冷落、忽视的一部分。教师一味的讲解作品的知识、技能、趣闻轶事,而缺少幼儿自身对国画作品的深入体验、独特感受和把握,使得有限的国画欣赏教育缺乏它特有的魅力,而不能有效的吸引儿童。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通过与大师作品的经常性接触、对话、欣赏,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吸收了大师的构图,线条,作画方式,对色彩的运用,画面的'总体感觉,甚至某些艺术的语言,在潜移默化的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提高他们的艺术感觉及综合艺术素养。

  本篇案例,结合《幼儿园整合课程》中涉及的中国最具特色的中国画,并对此进行延伸,一方面对国画进行继续传承,激发孩子对国画的了解和喜爱;另一方面也探索出一种适合孩子们欣赏美术作品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活动目标:

  1、欣赏吴作人笔下的熊猫活泼、可人的姿态,增强对熊猫的喜爱,并感受作品中错落有致、动静结合的和谐之美。

  2、激发幼儿用动作、体态表现作品中动、静的美,培养幼儿细心的观察力和良好的审美情趣。

  3、培养幼儿对中国画的进一步认识,并进一步尝试学习水墨作画,初步了解湿画的特点。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作品《熊猫竹石图》、各种姿态的熊猫图片、竹子图片;墨水、宣纸、毛笔等。

  2、知识准备:初步了解中国画;熊猫是我国国宝;知道水墨、宣纸的特性等。

  四、活动过程:

  (一)欣赏熊猫图片、竹子图片等,导入主题。

  指导语:这些熊猫在干嘛?他们这样可爱么?你喜欢熊猫什么地方?你还知道熊猫什么特点?

  出示吴作人作品《熊猫竹石图》,介绍吴作人。

  (二)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内容。

  指导语:

  1、看到这幅画,你什么感觉?你看到了什么?他们都是什么样子的?

  2、在吴作人爷爷画的熊猫图里,你发现了什么?他们是什么样子的?请你学一学。

  3、 吴爷爷画了这幅熊猫图,请你们也来试试。(幼儿尝试进行作画)

  (三)幼儿尝试作画,针对作画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幼儿寻找原因并尝试解决。

  指导语:

  1、在刚才作画的过程中,你遇到什么问题?

  2、你画的和画上的有什么不一样?我们看看吴爷爷的作品中是怎么达到这个效果的?(吴作人运用湿画的方法,使得每只熊猫感觉上去毛茸茸的。而且每个幼儿遇到的情况不一样,再次观察吴作人的作品时,能看到不一样的特点。)

  3、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产生这样的结果?(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遇到的问题,并在合适的时候,老师给与帮助。)

  4、那我们再试一试。(鼓励幼儿再次尝试作画。)

  (四)展示幼儿作品,并作出评价。

  五、效果评析

  在本次的活动中,孩子们初次观察熊猫的、竹子、石头的实际的图片,并回忆出自己曾经见过的形态、特点。再过渡到吴作人大师的作品《熊猫竹石图》,在此之中,孩子们既感受到中国画与照片上实物的不同之处,也感受了解了中国画的魅力。在幼儿初次作画的之中,遇到画熊猫、竹子、石头的各种问题,在和原画相比较的过程中,比较发现不同之处,并尝试找到原因。再次创作之时达到幼儿自己预期的效果,并且加深了对作品本身的认识。

  在进行国画欣赏中,创作本身就加深了欣赏者对作品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竹》教案6

  活动目标:

  1、欣赏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能用语言、肢体动作表达自己对傣族舞的美的感受。

  2、能大胆创作,用长卷画的形式表现傣族姑娘的优美姿态。

  3、体验创造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长卷画背景、《月光下的凤尾竹》音乐、一段傣族舞、课件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

  师:1、今天我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请大家欣赏一下。

  问: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这首音乐是用葫芦丝吹奏的,名字叫《月光下的凤尾竹》。

  这美妙的音乐,好象带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

  小结:傣族姑娘生活在美丽的西双版纳,她们能歌善舞,在柔和的'月光下,围着凤尾竹,翩翩起舞。

  2、瞧:美丽的傣族姑娘来了。

  二、发现傣族穿着、打扮的特色,为构图埋下伏笔

  1、傣族姑娘美吗?你觉得她什么地方很美?

  发髻、筒裙、图案

  2、这儿还有两件漂亮的傣族服装呢:重在欣赏服饰图案。

  三、教师跳傣族舞

  师:穿上漂亮的傣族服饰,来跳一段好看的傣族物吧。

  1、师:傣族姑娘在模仿谁在跳舞吗?

  小结:能歌善舞的傣族人生活在美丽的西双版纳,那里有许多美丽的孔雀,傣家姑娘喜欢学着孔雀来跳舞。

  2、幼儿学一学孔雀的动作。

  师: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只美丽的小孔雀,

  师幼一起做理理羽毛、喝水动作

  师:休息一会儿,我们来欣赏一下小孔雀漂亮的舞姿:手、身体形状

  小结:这是傣族舞中最漂亮的动作,小孔雀挺起胸、尾巴高高翘起,身体呈“S”形,这个动作叫“三道弯”。

  师:小孔雀,我们一起来把最漂亮的动作摆一摆。

  四、师幼一起跳舞

  师:小孔雀,我们一起听着好听的音乐跳起来吧!

  师:这只小孔雀跳得真漂亮、动作真优美;我们两个一起来跳吧;这个造型真好看!

  五、幼儿创作

  跳着跳着,天色晚啦,月亮慢慢地升起来,晚风吹拂着月光下的凤尾竹,篝火晚会开始啦!傣族姑娘盘起高高的发髻,穿起长长的筒裙,小朋友,赶快拿起你们的画笔,把你们优美的舞姿画下来吧!

  六、活动结束

  让我们听着优美的音乐跳起来吧!

《竹》教案7

  设计意图:

  近两年来,我们在艺术活动中尝试了运用农村自然材料,让幼儿自主想象、自由表现和创造的实践研究。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如何让幼儿在做做、玩玩、敲敲中创编各种节奏型为音乐伴奏,值得研究。

  农村的孩子,对竹子非常熟悉,在系列活动“竹—竹制品”后,幼儿对竹子的外形特征、生长环境和用途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自由活动时,幼儿对收集来的各种竹子和竹工艺品产生了浓厚兴趣,有的孩子还将竹板敲出“啪啪啪啪”的声音,真好听。由此,我们想到了让幼儿自制具有民族乡土气息的竹子乐器,配上喜庆、欢快的民乐,设计了本次艺术活动——竹之韵,活动将民乐、手工、节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给孩子们以美的享受。

  活动目标:

  1、在做做、听听、敲敲等活动中感受民族乐曲所表现的喜庆的'情景。

  2、幼儿根据乐曲创编节奏,并能用不同的节奏型演奏。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手工、演奏和合作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科学活动已举办竹工艺品展。

  2、物质准备:

  a、幼儿收集的竹筒、竹片、竹筷等若干。

  b、红色的布、皮筋、红丝带、彩色即时贴等。

  c、民乐《幸福年》。

  活动过程:

  一、跳一跳。

  老师:竹制品展会真热闹,我们也来跳舞庆祝吧!

  播放民乐《幸福年》,师幼随音乐节奏合拍地做动作。

  [评:民乐《幸福年》热闹、喜庆,与竹工艺品展的盛况相辅相成,师幼随喜庆的音乐跳舞庆祝,既渲染了活动的气氛,又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二、做一做。

  老师:今天看到了这么多竹制品,我们也来做个竹子乐器吧。

  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材料,请你们去看一看,和好朋友商量怎样让它们发出好听的声音?(幼儿观察,并相互讨论做法)

  幼儿a:我想把黄豆放进竹筒,然后用红布封好,用皮筋扎牢,一摇就能发出声音来。

  幼儿b:红丝带可以用来装饰竹板,敲起来很好听也很漂亮。

  幼儿c:我用剪刀把即时贴剪出漂亮的花纹贴到竹筒和筷子上,然后用筷子敲竹筒,我想声音会很好听。

  ……

  幼儿根据自己讨论的方法选择材料制作竹子打击乐器。教师巡回指导。

  [评:能让幼儿自己动手探索制作乐器,并给予帮助、指导,在此过程中,我没有用范作,而是让幼儿根据材料想一想,发动孩子共同来讨论其做法,充分相信幼儿的聪明才智,教师只是适当指导,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从中体验到了做做玩玩的乐趣。]

  三、奏一奏。

  1、尝试敲奏自制乐器。

  老师:竹子乐器真漂亮,我们一起敲一敲给音乐伴奏吧!

  播放民乐《幸福年》,幼儿随音乐节奏合拍地自由敲奏。

  老师:你用乐器宝宝敲出了什么节奏型?

  幼儿a:x x x x

  幼儿b:x xx x xx

  幼儿c:x x xxxx x

  ……

  幼儿用竹子乐器敲奏不同的节奏型,教师记录节奏型,并随音乐节奏分别练习敲奏。

  [评:幼儿节奏型的获得都采用“先试后导”的方法,老师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再引导他们相互交流,相互欣赏,一起分享着创造的快乐。]

  2、完整感知音乐。

  ·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听一段音乐吧!

  ·结合图谱,感知乐曲。

  老师:这张图谱表示了这首乐曲,你发现了什么?

  幼儿:有六条。

  老师:请你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看图谱,你觉得这段音乐有几句?

  幼儿:有六句。

  [评:此活动在前二次活动中没有感知,利用图谱,将音乐结构直观化,使幼儿主动感知,获得经验,为后面的伴奏环节作了铺垫。]

  3、幼儿根据音乐按自己的意愿制作伴奏谱。

  老师:小朋友编了这么多的节奏型,我们来为这首音乐编伴奏谱吧!

  (幼儿听音乐尝试敲奏)

  老师:你是怎样编的?

  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节奏型分别放到相应的乐句上,并根据讨论出的节奏顺序给音乐伴奏。

  ·教师放慢速度,幼儿慢速练习演奏。

  ·幼儿随琴声慢速演奏。

  ·随伴奏音乐敲奏。

  ·交换乐器演奏。

  [评:为幼儿提供了自由表现的机会,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尝试和交流中获得创造的快乐,使幼儿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到了奏乐活动的乐趣,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活动延伸:

  1、继续创编节奏型给音乐伴奏,并尝试进行合奏练习。

  2、能用竹子制作其它乐器放在音乐区伴奏音乐。

  活动评价:

  整个活动抓住了住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农村自然材料(竹子),引导孩子主动探索制作竹子乐器,尽情根据自己的意愿创编节奏型为音乐伴奏,使手工制作、民乐、节奏等有机融合在一起,并注重结合幼儿的原有节奏型经验,鼓励幼儿听音乐创编节奏型,利用多种节奏型为民乐伴奏来感知音乐热闹、喜庆的情景。孩子们不但积极参与活动,而且体验了手工、演奏和合作带来的快乐。

  活动中设计的问题是开放性的,给孩子大胆思考、想象、表现的空间,老师对孩子们表现出来的种种创意都给予肯定。因而孩子自始至终保持良好情绪,体验自主活动的乐趣。同时,幼儿在动手制作及兴高采烈的敲奏中,充分激起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兴趣,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音乐感受力及表现力。

《竹》教案8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玩玩中认识各种竹乐器,并探索竹乐器的不同演奏方法。

  2、幼儿尝试自由组建乐队,并能用竹乐器给乐曲伴奏。

  3、幼儿喜欢竹乐器,体验用竹乐器演奏的快乐。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活动准备:

  1、竹乐器:双响筒、竹筒、快板;竹子一家:竹筒、竹片、竹枝、竹叶;

  2、乐器标记、节奏谱、音乐《木瓜恰恰恰》。

  活动过程:

  (一)幼儿熟悉竹子的一家,知道竹子能做成很多有用的东西。

  1、幼儿观察竹子的一家:竹筒、竹片、竹枝、竹叶。

  2、说说竹子能做成哪些有用的东西。

  3、小结:竹子不但能做成各种生活用品,还能做成竹玩具,更能做成竹乐器。

  (二)幼儿认识竹乐器并探索竹乐器的演奏方法。

  1幼儿去看看、说说、玩玩各种竹乐器。

  2、提问:你玩得是什么竹乐器?你是怎样玩的?它发出了什么好听的声音?

  (三)出示图谱,感知节奏。

  1、竹乐器发出的声音可真好听,水果娃娃听了也忍不住想跳舞了呢!

  2、根据图谱感知练习三种水果娃娃代表的不同的三种节奏型。

  3、看图谱听音乐完整拍出节奏。

  (四)组建乐队,演奏音乐。

  1、出示乐器标记,组建乐队。

  2、分乐队听音乐徒手练习。

  3、分乐队用竹乐器完整演奏音乐。

  4、交换乐器再次演奏。

  活动延伸:

  1、除了双响筒、竹筒、快板这些竹乐器,生活中还有哪些竹乐器?

  2、鼓励幼儿和大人一起收集寻找。

《竹》教案9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2、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教学难点:体会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

  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采用“激趣一感知一品读一欣赏一迁移”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查找收集资料。倡导教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多媒体演示)

  导语:同学们喜欢猜谜吗?

  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影子〉请同学们再来听首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我现在也教我女儿唱这样的儿歌,每当这时,我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儿时的伙伴玩影子、玩各种有趣的游戏,从中获得了对生活的美好体验。|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文章一一—《竹影》,希望今天的学习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二)作者介绍:

  学生交流收集的丰子饱的资料,讲述有关作者生活中的发现,进行艺术美的创作的故事。

  师:丰子饱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在绘画、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这些成就与他从小就爱在生活中去发现、思考分不开的。下面,就让我们从阅读作者的文章开始,走近丰子恺,走进《竹影》。

  〈三〉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配以轻音乐,学生轻声朗读,

  (学生回答有难教师可提示:文题是"竹影",它是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

  明确: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四)品味朗读,体验童趣:

  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的表现了童趣?找出来,有感情的朗读。

  (学生找到后小组内朗读,然后教师点名朗读水平好的学生示范朗读,也可鼓励学生自告奋勇来朗读。)

  〈五〉拓展欣赏:

  一次童稚的游戏,在一位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引领下,"我"和伙伴们从一次无意的游戏,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并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魅力,下面让我们借这次语文课,也来简单欣赏一下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

  (多媒体展示,配音乐)

  (六)口语交流: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但当时没能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

  〈七〉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来归纳一下你的感受、收获吗?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演示板书)

  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平凡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竹》教案10

  一、检查预习

  1、加点字注音并理解词义

  弥漫眼梢惬意汀蘸

  缕口头禅硕士参差不齐

  2、概括课文内容。

  二、整体感知,初步探究

  出示图片“竹影”,讨论:竹影是谁画的?

  思考:

  1、我们四个人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

  我们把月亮画的画——了一份。(填一词)

  2、在我们的资料中除描影外还有哪些复制图画或类似复制的方法?

  3、小结:描、印、放大、临摹都是复制的一种,不是创造。朗读黄全愈的一段话作为小结:黑板——学生的眼睛——经由学生的手把黑板上的样板“画”下来。由于没有“心”的参与,这只能是一个简单的由眼睛到手的过程,

  可以说那是一个类似“复印”的过程。

  4、讨论:爸爸说我们这不是画竹,“不过好玩罢了”。学某类西洋画的人能把自然描摹到几乎一样,这是不是绘画呢?

  5、出示五幅西方油画,讨论西洋画的优缺点,并用丰子恺的话小结:描得像真的东西一样,顶多也只抵得一张照相,现在照相机很便宜,三五块钱也可以买一只。我们又何苦费许多宝贵的钟头来把自己的头脑造成一架只值三五块钱的照相机呢?

  三、生成新疑,深入探究

  1、讨论:描、印、放大、临摹、模仿大自然都不是真正的绘画,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在做这些事,他们做这些事有何得失?

  2、以下文字作为小结:

  A、胸中竹,并不是眼中之竹。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

  B、模仿只是创造的始基;没有做到这步功夫和做到这步功夫就止步,都不足以言创造。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朱光潜。

  四、创设情境,体验感悟

  1、设若一个人已经完成了模仿阶段,现在他要真正的去创作,比如说他站在一丛竹前,现在要你来告诉他怎么画,你会说些什么?

  2、如果是丰子恺的父亲站在他面前,他会说些什么?

  3、出示郑板桥竹图与真竹照片,比较照片与图画的区别,讨论:郑板桥对竹作了哪些改动?他为何作此改动?

  4、竹可以表达各种各样的性格。文雅、清高、虚心、坚韧有许多诗人赞美它;当然,也有人爱唱反调,说:竹似伪君子,外坚中却空,根细好钻穴,腰柔善鞠躬假如现在站在竹丛前的人是你。绿、红、黑、黄眼前摆着无数颜料,你会选哪一种颜料?你会把竹画成什么样?

  五、作业

  把你心中所画的竹图写出来。

  【课堂实录】

  师:昨天大家都预习了《竹影》,现在我想检查一下大家预习得如何。(出示预习题)大家一起念。学生齐读:弥漫眼梢惬意汀蘸缕口头禅硕士参差不齐

  师:很好,第二题。谁来概括一下课文内容?

  一生: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我们在水泥地上画竹影。

  师: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俱全,很不错。不过这位同学还有补充。

  一生:我们在水泥地上画竹影,然后爸爸给我们讲画画的`知识。

  师:非常好,这就十分全面了。现在我们来看看他们画的竹影。(出示图片“竹影”。)

  师:竹影是谁画的?

  一生:华明、丰子恺、丰子恺的弟弟、丰子恺的父亲。

  师:真的吗?

  教师用一块湿抹布在黑板上写一大大的“竹”字。然后请一学生上台用粉笔把这个字描一下。

  师:请大家看黑板,请问这个粉笔“竹”字是谁写的?

  一生:同学。

  另一生:老师。

  师:理由?

  一生:版权属于老师,同学只是依样画葫芦。

  师:说得好,我就这么问吧,如果这个字拍卖,卖了10000元,我拿多少,他拿多少?

  一生:你最少拿9500,他最多拿500,算苦劳。

  师:很好,那么请大家再思考一下,这竹影到底是谁画的?

  一生:是月亮画的。

  师:是月亮吗?月亮能发光吗?

  好几个学生一起叫道:是太阳!

  师:很好,竹影的真正作者是太阳,太阳借了月亮的手画的,现在我请大家思考“我们四个人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我们把月亮画的画——了一份。(填一词)”

《竹》教案11

  活动目标:

  1.欣赏傣族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感受葫芦丝柔和、婉转动听的音色。

  2.在音乐欣赏中了解傣族的风土人情,以及傣族乐器葫芦丝。

  3.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尝试跳孔雀舞。

  活动准备:

  1.音乐录音《月光下的凤尾竹》、电脑、音响。

  2.课件1与音乐相匹配的傣族风景。课件2泼水节。

  3.葫芦丝一个、孔雀头饰及服装一套、傣族女装一套。

  4.孔雀羽毛头饰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老师身穿傣族服装以傣族姑娘的角色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好,我是一位傣族姑娘,你们知道傣族吗?

  师:我们傣族是云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我们那里风景秀美,人们都能歌善舞,今天我就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傣族音乐,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幼儿初步欣赏音乐

  师:你听了这首音乐有什么感受?

  师:你知道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呢?

  3.了解傣族乐器葫芦丝,再次欣赏音乐。

  老师出示葫芦丝问:它为什么叫葫芦丝?

  师:因为这个乐器上面部分是一个葫芦而它吹出来的音乐就像丝绸一样柔和、婉转所以我们傣族人把他叫做葫芦丝。

  师:让我们一起学着用葫芦丝来演奏这首曲子吧。

  4.看课件1通过欣赏风景进一步欣赏乐曲。

  师:我们傣族除了有葫芦丝之外还有秀美的风景呢!我们再一起去欣赏一下吧。

  师:你刚才看到了哪些风景?

  师:你最喜欢什么风景?

  师:我们傣族的'竹林是最有名的,特别是到了晚上天上挂了一轮明月,月光照在凤尾竹上特别美所以人们就用葫芦丝演奏了一首乐曲就叫作《月光下的凤尾竹》。

  5.通过欣赏孔雀舞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并尝试跳孔雀舞。

  师:这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音乐还引来了谁呢?(老师带上孔雀头饰,穿上孔雀裙)它会做什么呢?让我们一一看。

  (1)欣赏老师跳孔雀舞。

  (2)说说看到了哪些动作,孔雀在干什么,并学一学。

  (3)师幼共同听音乐跳孔雀舞。

  (4)幼儿戴上头饰和老师一起来跳舞。

  (5)请个别幼儿来表演。

  6.去参观傣族泼水节结束活动。

  师:我们傣族除了有美妙的音乐,有秀美的景色,有漂亮的孔雀,我们傣族人还很喜欢过泼水节呢!瞧那边的泼水节开始了,我们快过去吧。(放可见泼水节,师幼跟随音乐跳着欢快的舞步出活动室。)

《竹》教案12

  教学目标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

  3.查找丰子恺的漫画作品或散文。(选作)

  教学设计

  导入

  用多媒体展示儿歌《影子》,请学生齐读儿歌:

  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

  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展示后,教师语:儿歌中的我和影子让我想起自己的童年,也许每个人在孩提时代都曾对影子产生过兴趣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影子有关的文章——《竹影》。(板书课题)

  简介作者

  1.小组内交流搜集来的丰子恺的漫画作品、散文。

  2.请同学在班上介绍丰子恺的情况,明确丰子恺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他在绘画及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

  整体感悟

  1.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a.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生字、词及其注音。

  b.要求学生用一句最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教师可作提示:课文题为“竹影”,它是写景——竹之影呢?还是主要写人物活动?)

  2.讨论、明确中心

  问题:本文中除写人物活动外,还涉及哪一方面的内容?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思想?

  学生讨论后明确:本文表现出的是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a.再读课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生动形象的描写,并试着说明理由。

  b.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所找的描写句,并陈述你喜欢它们的理由。

  质疑问难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在班上交流,共同解决。

  拓展延伸

  小结导入:本文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它与上学期所学的《童趣》一文相映成趣,下面请大家不妨回忆一下《童趣》。

  1.复习旧课:请一个同学背《童趣》,其他同学作评价、修正、补充。

  2.拓展延伸:

  a.述说一段童年往事,要求用语简洁,尽量表现童真、童趣,时间不超过2分钟。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述说,然后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

  b.讨论课后“研讨与练习”三。

  c.教师小结: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童心,你们就能拥有童年的快乐;看似平凡的生活是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爱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你们就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一片枯叶,一叶残贝,一抹斜阳,都能让你感动流连,受益匪浅,祝愿同学们永远快乐充实!

  作业

  1.丰子恺的.成功与其父的教育引导有关吗?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给了你怎样的启发?请以“如果我是家长”为题写一篇短文,畅谈自己的教育构想(字数不限、体裁不限)。

  2.细读课文第6段,归纳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点,然后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于美术课上完成一幅水彩画或一幅国画。(好的作品要展览)

《竹》教案13

  一、活动题目

  大班科学教案:可爱的竹蜻蜓

  二、活动目标

  通过制作竹蜻蜓,训练幼儿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竹签、卡纸(画有竹蜻蜓的叶片)、剪刀、飞机模型、风扇、橡筋、图片(风车、排气扇、轮船的驱动器)等。

  五、活动过程

  制作竹蜻蜓。

  (1)用剪刀剪下卡纸上的竹蜻蜓叶片,并用胶带在中间缠一圈固定。

  (2)将竹签插在叶片中间,在竹签穿入叶片的上下处,缠上胶带以作固定。

  解决的问题:怎样做才能使竹蜻蜓飞起来?

  试一试,玩竹蜻蜓。

  (1)倒置在地上,转动竹签使之旋转,像玩陀螺一样。

  (2)用橡筋射出。

  (3)搓动竹签使之飞起。

  想一想,为什么有的竹蜻蜓飞不起来,而有的竹蜻蜓却能飞起来?

  (1)竹蜻蜓叶片翘翘的,就能飞起来。

  (2)同伴的`竹蜻蜓叶片是平的,就飞不起来。

  试一试,让竹蜻蜒飞起来。

  (1)将竹蜻蜓叶片的倾斜方向一致。

  (2)在旋转叶片时,注意旋转方向。

  说一说我的发现。

  (1)竹蜻蜓旋转着飞起来了。

  (2)竹蜻蜓能旋转着向上飞,还能旋转着向前飞。

  (3)竹蜻蜓叶片倾斜方向一致,就能飞起来。

  拓展应用。

  (1)什么东西能像竹蜻蜓一样旋转着上升或向前?

  ①直升机的螺旋桨。

  ②轮船的驱动器。

  (2)生活中哪些东西像竹蜻蜓一样有叶片也能旋转却不能飞?

  ①电扇。②风车。③换气扇。

  比一比,看谁的竹蜻蜓飞得高、飞得远。幼儿分组进行游戏比赛。

《竹》教案14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方法平稳地爬过竹梯。

  2、积极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一起玩竹梯的快乐。

  3、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4、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活动准备】

  1、音乐。

  2、长竹梯、平衡木、场地布置。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随音乐模仿各种小动物

  二、基本练习:在竹梯上尝试各种爬法

  幼儿自由练习爬竹梯。

  三、提高难度:在竹梯上爬上爬下

  1、梯子一端搭在平衡木上,尝试从下往上爬。

  2、尝试从上往下爬。

  四、创设情境:爬过小桥

  五、放松运动:游戏《大气球》。

《竹》教案15

  活动目标:

  1、观察一些竹制品,了解它的用途。

  2、愿意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与同伴分享。

  3、使幼儿对探索竹的自然现象并且感兴趣。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各种竹制品图片。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谜语引题。

  1、小朋友,我们来猜一种植物,它在我们赣南地区有很多。请听谜面“小时破土而出,长出节节高升,高山遍野都是,用处多而广泛”。

  2、幼儿猜并说出谜面。

  二、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知道的竹制品。

  1、竹子可以做成各种物品,你们看到过哪些物品是用竹子做成的?

  2、幼儿自由发言。

  老师下结:刚才小朋友说到了很多物品,有些是竹制品,有些却不是。那些是竹制品呢?杨老师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3、播放图片。提问:你看到什么?它们都是用什么做的?为什么要用竹子做这些东西呢?竹制品有什么特别的用处吗?

  三、了解竹子的用处。

  1、用竹子做房子、篮子有什么好处呢?

  2、你想用竹子做什么?为什么?

  小结:竹子除了可以制作各种竹制品外,它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既然竹子这么有用处。我们应该多种竹子,让竹子多起来。

【《竹》教案】相关文章:

《竹石》教案02-24

大班教案竹11-26

《竹石》的教案03-23

《竹影》教案最新08-27

竹影的优秀教案02-24

《竹石》教案8篇03-08

《竹影》教案精选15篇03-10

《竹影》教案(精选15篇)03-10

大班主题教案竹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