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三年级部编版下册教案

三年级部编版下册教案

时间:2024-11-05 08:16:20 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级部编版下册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部编版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部编版下册教案15篇

三年级部编版下册教案1

  第一课时

  一、学习“交流平台”。(板书)

  1.学以致用。(板书:学以致用)

  (1)课件出示。

  ①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②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③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它们的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

  ④蝴蝶张开漂亮的翅膀在空中翩翩起舞。

  ⑤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

  (2)学生试着用上加点的词语说句子,并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①寂静的夜晚我倚在窗前,只听得风儿在和树叶窃窃私语。

  ②香格里拉不但景色奇异,还有浓郁的藏族民俗风情。

  ③美丽的花园里,菊花开了,千姿百态,芬芳迷人,争奇斗艳,颜色多种多样——红的,白的,黄的,粉的,红的似火,白的似雪,粉的似霞,美丽极了!

  ④妹妹在舞台上翩翩起舞,可爱极了。

  ⑤透过雨丝我恍恍惚惚地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4)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有关内容,教师小结:在习作中,我们要有意识地用上平时积累的词语。

  2.仿说比喻句。

  (1)课件出示。

  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2)自由读句子,小组交流,了解句子的`特点。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句子把群星闪烁比作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像这样的句子叫比喻句。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清楚明白;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在写作中要学会恰当地运用比喻句。

  (3)互相交流自己在本单元积累的比喻句,教师小结:

  ①开始,天空呈粉红色,慢慢地变成了蔚蓝色,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

  ②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③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

  (4)仿说比喻句。

  鼓励学生自由阅读课本上的有关内容,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说比喻句,师生评议。

  1.用上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1)就在鹿没精打采地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

  (2)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

  (3)我用源源不断清洁的水,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

  (4)北宋的时候,有位画家叫张择端,他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5)最让小沙耿耿于怀的是,每次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精”。

  2.读例句,用上下面的事物仿写比喻句。

  例句: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1)月亮

  (2)星星

  (3)太阳

  (4)白云

  (5)春雨

  (6)彩虹

  (7)树叶

  (8)花朵

  (9)水果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1.仿说片段。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有关内容。

  (2)教师出示范例:

  你可知道,落叶有多么奇妙吗?秋风一吹,千奇百怪的树叶就像蝴蝶似的漫天飞舞,飞累了,就回到妈妈身旁。它们千姿百态,各种各样,有大的,有小的,有单个的,有成串的,有红色的,也有黄色的……

  你可知道,天空中的云有多顽皮吗?在蓝宝石般的天空中飘动着像棉花似的云,它们在天空中顽皮的嬉戏着,有时候像一只自由自在的白蝴蝶,悠然地起舞;有时候像一群群小白兔,向前奔跑着;有时又好像一群拖缰的野马,在蓝天下奔驰……

  你可知道,初夏时节大自然的景色有多美妙吗?初夏时节,各色野花都开了,红的、紫的、粉的、黄的,像绣在一块绿色大地毯上的灿烂斑点;成群的蜜蜂在花从中忙碌着,吸着花蕊,辛勤地飞来飞去。

  (2)阅读范例,先根据要求试着自己说一说,再小组交流。

  (3)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4)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评议并小结: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这种辞格叫设问。(板书:设问引思)

  2.学写“寻物启事”。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上的范文,小组交流寻物启事的格式和写法。

  (2)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寻物启事一般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一)标题:寻物启事的标题可以有两种构成格式:

  第一,由文种名称和缘由构成。如“寻物启事”。

  第二,由文种名和具体丢失物名构成。如“寻书启事”、“寻自行车启事”。

  (二)正文:寻物启事的正文一般由以下几项内容构成:

  其一,写明丢失物的名称、外观、规格、数量、品牌等,同时要写明丢失的原因、时间和具体地点。

  其二,交待清楚拾物者送还的具体方式,或注明发文者的详细地址、联络方式等。

  第三,寻物启事是求人协助寻找的,所以除文中写些表谢意的话外,还可以写明给以拾到者必要的酬金之类的话。

  (三)落款:落款要署上发文的单位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并署上发文的日期。

  (3)阅读范文,注意格式,并创设情境试着写一则寻物启事。(板书:寻物启事)

  3.注意划横线的部分,照样子写一段话。

  你可知道,天空中的云有多顽皮吗?在蓝宝石般的天空中飘动着像棉花似的云,它们在天空中顽皮的嬉戏着,有时候像一只自由自在的白蝴蝶,悠然地起舞;有时候像一群群小白兔,向前奔跑着;有时又好像一群拖缰的野马,在蓝天下奔驰……

  4.根据提供的材料写一则寻物启事。

  (1)丢失时间:2哦8年5月27日上午早操时间。

  (2)失物人:李晓慧。

  (3)丢失地点:学校操场。(4)丢失物品:米黄色塑料文具盒一个,内有自来水笔、圆规、三角尺等。

  (5)送还方式:请交给中队辅导员老师。

  三、作业: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和优美生动的语句。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学习“书写提示”。

  1.独立阅读课本上的书写提示。

  2.按照提示互相交流,怎样写好课本上的字。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书写规则。(板书:书写规则)

  5.按写字的要求完成填空。

  (1)笔画较少的字,要把笔画。

  (2)笔画较多得字,要把笔画写得些,缩小笔画。

  二、学习“日积月累”。

  1.学习生字,准确朗读。

  (1)课件出示: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3)纠正字音,学习生字。

  (4)小组展开朗读比赛。

  2.简单理解,把握意思。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①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敌军来了,就派将官率军抵挡;洪水来了,就用土筑堤拦截。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总有相应的对付方法。也比喻对待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

  ②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进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原指不亲历危险的境地;就不能获得成功。现也比喻不经过艰苦实践就不能认识事物或取得重大的成就。)

  ③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形容不要轻信传闻,看到的才是事实。听来的传闻是靠不住的,亲眼看到才算是真实的。谓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

  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3.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积累的八个字的成语,交流对词语的理解。(板书:八字成语)

  6.想一想,填一填。

  兵来将挡,

  ,焉得虎子

  眼见为实,

  ,近墨者黑

  7.写几个自己积累的八字成语。

  三、背诵读读背背中的词语,课外积累更多这样的词语。

  课堂小结

  [教学板书]

  语文园地七

  交流平台学以致用

  词句段运用设问引思

  书写提示注意规则

  日积月累八字成语

  [教学反思]

  今天顺利完成了语文园地七的教学,针对教学情况进行简单的反思。

  语文园地是引导学生发现,掌握学习方法,积累好词佳句的重要场地。而我们教师要注意的是如何举一反三,让学生根据园地中的提示,做到触类旁通。在这堂课中注意了拓展。如“词句段运用”中,让学生根据对日常事物的观察仿说设问句。再如在学写寻物启事时,鼓励学生创设情境学写寻物启事。通过“举一反三”让学生先自己尝试,在尝试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自我建构。经历曲折是为了丰富经验,使学生能够在反复尝试中收获探究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快乐。

三年级部编版下册教案2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三年级(下)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二单元

  5《守株待兔》

  教学目标

  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体会“守株待兔”的寓意,要结合插图,疏通文意。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难点分析

  这则寓言采用文言文形式,学生在理解上较困难。

  教学方法

  1、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感悟这篇寓言所表达的内涵。

  2、通过讨论体验主人公的心态。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在走入今天的课堂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小动画,《守株待兔》动画导入,直观引入课题。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2、授新。

  1)成语“守株待兔”的来历:守株待兔是一个成语,据《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2)梳理字词

  下面跟老师来读:看守、一株、等待、宋朝、耕田、触碰、颈部、解释、其他。不熟练的同学再暂停视频自己练一练。

  耕字念gēng,它是左右结构,注意左面是三横,最后一笔捺变成点,右边是井,组词耕耘,耕耘的意思是:犁地除草。泛指农耕之事;还比喻辛勤劳动。

  由于这是一篇小古文,所以有些字词的意思跟现在的不太一样,老师把难理解的字词意思整理了一下,方便我们理解课文。

  株:露在地面上的断树根。

  走:跑,逃跑。

  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

  冀:希望。

  因:于是,就。

  释:放下。

  这些你都记住了吗?没记住的可以找张纸抄写下来,一会不会的时候再看一看。

  3)

  学习课文

  教师范读,读古文的时候要注意每句话的停顿,你能根据老师的停顿再读一读吗?

  学生跟读,读通顺之后,我们来试着理解文章的.意思,你能根据之前的解释翻译古文吗?试一试!

  释义: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本句中的耕者是指耕种的人,也就是农民这句话的意思是: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个树桩。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让我们继续看。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你能试着翻译一下吗?大意是:兔子奔跑着撞上了树桩,扭断脖子死掉了。发生了这么好的事情,农夫肯定非常高兴。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这句话中冀是希望的意思。复有再,又的意思。所以翻译成:于是放下了农具,不再耕种,天天守在树桩旁。希望能再次得到只兔子。那他的梦想有没有实现呢?我们接着看。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兔子不能再获得了,他自己也因此成了宋国的笑话。

  3、小结:

  1)现在我们已经理解了本文的意思,那为什么农民不能再次得到兔子呢?你知道原因吗?(那是因为兔子撞树而死的事情是偶然发生的,是农民运气好碰上了,这并不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所以他不会再获得兔子了。)

  2)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试着说一说。(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靠运气得到想要的东西的几率是万分之一。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否则终将一无所获,留下终身的遗憾。)

  3)最后我们再次看这篇古文,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吗?课下我们可以试一试。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4、课堂练习: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暂停视频,思考一下再写。

  因释其耒的释是放下的意思,冀复得兔的复是又、再的意思,你都写对了吗?

  2)稍微增加一点难度,不过只要你多一点耐心去理解一定不是问题,暂停视频,加油!

  下列句子中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是:

  ①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②为人谋而不忠乎

  ③始悟为山市

  ④此何遽不为福乎

  解释: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中为的意思是被的意思,与而身为宋国笑的为意思相同。

  为人谋而不忠乎中为是做事的意思,句意为:为别人是不是尽心竭力了?

  始悟为山市中为食是的意思,解释为这才明白是山市。

  此何遽不为福乎中为也是是的意思,意思是怎么就知道这不是一件好事呢!所以这道题选择一。

  小结

  通过这篇课文我们学到了: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好运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怎么样,这节课的知识你是不是都掌握了?

三年级部编版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创、携、蔡、伦”等10个生字,重点认识“携、蔡、”。会写“录、册、欧、社”等13个字,注意指导“录、存、阿、欧”的笔顺,尤其是“社”字左边是“礻”不是“衤”。能正确读写“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概括出自然段意思。

  3.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4.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能概括出段落意思,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教学难点:

  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造纸术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知道你们现在用的纸是谁发明创造的吗?(孩子们表达)

  2.板书课题。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纸的发明》。对于纸,你知道些什么吗?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4.在课件上出示蔡伦和造纸术等资料,师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初读,处理生字。

  对于纸的了解,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但是还不知道读课文读的怎么样呢?

  2.检查生字和词语

  术、创、录、册、保、存、约、验、阿、伯、欧、洲、社。(字)

  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词语)

  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等。

  三、书写汉字相机指导

  1.形近字辨析

  “洲”和“州”

  “洲”有水字偏旁,是水中之地的意思。

  “州”大体上同现在的“省”差不多。因此,现在我们自己称中国还有“神州”“九州”说法。

  2.笔顺讲解

  “录”的第七笔是撇;“欧”的第二笔是撇。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生字,老师相机指导。

三年级部编版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课程:

  第一课时

  1、古诗三首 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3、借助此诗的学习,初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学习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感受诗人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教学理念

  1、遵循古诗的教学规律,以读促学。

  2、把握古诗的特点,因材施教。

  3、挖掘教学资源,拓展延伸学习内容。

  4、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教学准备

  挂图、苏轼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1、小黑板出示小知识。

  课外知识积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与南宋辛弃疾合称“苏辛”。

  2、板书课题:惠崇《春江晚景》

  3、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学挂图。

  引导学生读懂诗题,指导学生观察教学挂图上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所作之画《春江晚景》而题诗,写的是江南初春的景象。

  二、初读古诗

  ① 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② 能认识“蒌蒿”二字,正确书写“崇”、“轼”二字。

  2、学生自学。

  3、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相机出示教学挂图)。

  ① 识字“蒌蒿”、“崇”、“轼”

  ② 指多名学生读诗,集体评价,用“/”画出诗中停顿的地方,再齐读。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再读古诗,读懂诗意

  ① 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逐行理解诗意。

  ② 了解诗人是如何描绘《春江晚景》这幅画上的内容。

  2、学生按自学提示自学,教师行间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适时点拔。

  3、教师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① 指多名学生述说每行诗的意思,教师及时点评。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生: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嬉戏游玩,好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师:“桃花三两枝”说明了什么?(两三枝桃花开放,给我们报告了春的的信息)。

  生:“鸭先知”表明鸭子最先知道初春的江水回暖,所以迫不急待地在水中嬉戏。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生:这名话的意思是:河滩上已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出嫩芽,此时正是鲜美的河豚上市之时。

  师:“蒌蒿满地芦芽短”体现怎样的景象?(春天的活力惹人喜爱),“河豚”是画中的事物吗?(河豚不是画中的事物)。你能结合课文和图画进行联想吗?(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② 在师生共研中让学生知道这首诗诗人由江边——江中——江岸——想象,其中第1—3行是咏画的景物,描绘竹林、桃花、江水、鸭、蒌蒿、芦芽这此景物突出了江南初春的美丽景色,第4 行诗由画面景物跳出画面,展开了极为丰富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四、三读古诗,背诵古诗

  ① 三读古诗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② 背诵古诗。

  2、学生进入第三次先学,在学习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

  3、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① 引导学生概括题画诗的特点。

  出示《题画兰》这首诗。“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让学生结合这两首诗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② 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对又快。学生背诵古诗。

  五、课堂训练

  1、辩字组词:

  崇( ) 芦( ) 豚( ) 蒿( )

  崇( ) 庐( ) 逐( ) 篙( )

  2、这首诗中写咏画面景物的诗句是:

  作者展开想象的诗句是:

  3、古诗赏析:

  ① 这是一首 诗,诗的作者是 朝诗人 。

  ② 这首诗描写了 时节 的景象,体现了诗人 。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

  六、总结

  师:学了这首诗,从古诗的内容和思想上你有哪些感受?从诗人描给的图画的方法上你受到哪些启发?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对古诗的教学,我们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在把握古诗特点的基础上,有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并使古诗教学达到生活化,努力地构建高效课堂。

  在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教学上,我依据语文教学的基本思想,结合这首题画诗的基本特点,采取了自读自悟,以读促学的基本理念。首先让学生把古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然后再读古诗,读懂诗意,了解苏轼是如何描绘《春江晚景》这幅图上的内容。在充分解读古诗后,让学生能了解题画诗的特点,从而在学习中让学生能读会背会说。切实使学生的学习做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其次,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古诗教学的大语文观,在充分地解读文本、解读学生的基础上,要让教学生活化,学生的学习自主化,教师的指导系统化。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分解为三个阶段目标,力争实现“三维目标”。在每一个阶段目标的实现下让学生能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读书、表达、分析、理解能力,掌握课堂内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通过对诗的感情与深入探讨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最后,在教学策略上,我通过学生对课外知识的了解与积累,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学生对古诗的赏析、品读、感悟,进一步培养语感,能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魅力四射,让师生在课堂活动中,与诗人达成共鸣。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认为不论是古诗的教学,还是课文的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都离不开学生的体验,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才能做到教就是为了不教,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学自读,熟读诗句。

  出示自学要求: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了解诗意

  1.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 (板书古诗并画出停顿)

  2. 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到春天的足迹吗? (桃花,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

  3.这幅画一定很美,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

  (1)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师解释。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学生描述诗中的画面内容。

  师提问:诗中哪几句是描写画中的内容(前三句),那最后一句是什么呢?(诗人

  的想象)。

  (3)师生共同总结古诗意思,当堂背诵。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四、 当堂小结,生谈感受

  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根据诗人抓住春天的景物,让学生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三课时

  一、导语引入,揭示课题

  1.继续学习宋朝诗人曾几写的一首古诗,一起感受曾几笔下的春天。

  2.强调曾是多音字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三衢山的道上)

  二、初读古诗,补充学法

  1.师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2.学生根据古诗学习的方法自学古诗。

  3.齐读1、2句。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强调“泛”“尽”的意思?

  【设计意图:回忆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很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鼓励学生提出新的学习古文的方法。】

  4. “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很好,游兴愈浓。指导学生读出1、2句的,体会诗人的心情。

  5. 诗人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有些失望的时候,却听到树上的黄鹂,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3、4句。

  6.此时诗人的心情一定是—惊喜的,指导学生读出诗人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诗人那种由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

  7.齐读整首诗,读出诗人心情的变化。(配乐朗读)

  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全诗的意思。

  三、总结全诗,拓展延伸

  1.欣赏美丽的春色。(播放视频)

  2.用学过诗文描绘春色。

  板书设计:

  绝句

  唐 杜甫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衢道中

  宋 曾几

  心情变化

三年级部编版下册教案5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激趣:每个同学的课桌上老师提前发了一张正方形的大白纸。这张纸可以叠成一本书,书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谁先做成了这本书,谁就能读到这个有趣的故事。

  2.老师看得出来,有的同学产生了疑问,一张纸能折成一本书?这真的可以?我可以很确定地说“可以”,还很容易,只需要花费你几分钟的时间。下面老师利用课件出示制作这本书的过程和方法,同学们根据课件的提示进行制作。老师提醒大家,老师设定了课件播放的时间,希望同学们能在课件播放玩的同时完成这本书的制作。

  3.利用多媒体分布呈现将这张纸制作成折叠式口袋书的过程,学生看着步骤动手制作这本书。

  (1)让正方形纸白色的一面朝上。将纸对折,再次对折,然后摊开,三条折痕将正方形纸分成四等分。

  (2)换个方向将纸对折,摊开。这样正方形纸就被分成了八个等分。

  (3)将这条边对齐第一条折痕,对折,将纸翻过来,沿着折痕折过去。再次翻过来,对齐第二条折痕折过去。然后,另一边也同样的折三折。这样折成一个长条后,我们看到纸条中间有之前折过的折痕。

  (4)我们将长条的一端,折出长条一半的1/3的长度,压出折痕,之后将压出的三等分线对齐长条的中线,折45度角,另一边也同样处理。

  (5)将纸摊开。沿着刚才折的三等分线折,将白色一面朝上。接下来沿第二条折线凹进去,其它几条纸带也都同样用手凹进去。然后稍作调整,折好后的图形正面像折扇,侧面显示为两段纸条互相垂直的样子。

  (6)将长的纸条段折45度角,注意折的方向,并留出2mm左右的间隔。用力压出折痕。

  (7)将长的一段从中间打开,沿着折痕将折面压平,继续打开两边的折条,再次压平。翻过来,再次打开压平。

  (8)将纸翻折过来,使折痕略超过书页部分。翻过来,折下多余出来的长度。

  (9)将中间的书页部分翻到另一边,把右边的纸条向中间对折,可以留2mm左右余量。另一边做同样处理。

  (10)将较窄的纸条拉开,卡进外皮和书页层之间,这样书皮就固定下来了。

  4.好了同学们,时间到了,都停下手来。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已经做完了,正在翻来覆去的在“书”中寻找着什么?对了,应该是在寻找那个有趣的故事?看你那着急的样子,老师都替你着急。(板书:急性子)有的同学还没有做完,还在那儿慢条斯理的折呀叠压,老是真佩服你们的沉着冷静。(板书:慢性子)

  5.揭示课题:折叠式口袋书做好了,故事真的出现了,不过,它没有出现在你制作的“书”里,而是出现在了我们的课本上,讲的是一个裁缝和一个顾客的故事,作者是周锐。(补充板书: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学生齐读课题)

  指导学生学习生字“缝”——多音字。读[fèng]意思是空隙,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窄长口子,如裂缝、缝隙等。还读[féng]指用针线连缀,如裁缝、缝纫、缝补、缝制等。

  6. 简介作者:

  周锐,上海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初中毕业后当过农民、船员、钢厂工人。著作有《幽默聊斋》、《幽默三国》、《狭路相逢》系列、《周锐校园绿色幽默》系列、《元首有五个翻译》、《蚊子叮蚊子》、《哼哈二将》、《书包里的老师》、《中国兔子德国草》系列、《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系列、《戏台上的蟒蛇》、《大侠周锐写中国》等八十余种,曾百余次获奖,包括第二、三、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四、五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新时期优秀少年文艺读物一等奖、台湾第二届杨唤儿童文学奖、第六届夏衍电影文学奖等。

  7.引导学生理解“裁缝”(裁缝指裁剪、缝制衣服,后来指代以制作或拆改衣服为职业的人,是以人体为依据,通过测量制定服装号型规格,合理使用原辅料进行服装裁剪、缝制的人员。)“顾客”(顾客,泛指商店或服务行业前来购买东西的人或要求服务的对象,包括组织和个人。因此,凡是已经来购买和可能来购买你的产品或服务的单位和个人都可以算是顾客。即:所有享受服务的人或机构,也指把自己需求带给我们的人。)

  8.“慢性子裁缝”—— “慢”到什么程度?“急性子顾客”—— “急”到什么程度。他们之间能发生什么样的有趣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跟随作家周锐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明确初读要求。

  (课件出示)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之间发生的什么事?

  (二)检查识字情况。

  1.课件出示会认字(带注音)

  (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指名领读。

  (3)开火车读,一边读一边说说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和技巧。

  2.课件出示去掉注音,打乱原来顺序的会认字。

  (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指名领读。

  (3)开火车读。

  3.课件出示会认字所在的词语。

  裁缝 箱子 夸奖 歪头 承认

  袖子 衬衫 负责 泄气 手艺

  (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教师随机抽取,学生抢读。

  (3)指名上讲台,教师读,学生指。

  4.指名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二)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会写字。

  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指名领读。

  3.开火车读,一边读一边说说写好这些生字的方法和技巧。(“卷”不要多写一横,“货”字不要写成“贷”字,“衬、衫”两个字的部首不要少写一点,“艺”字不要写成“芝”,注意“性”和“姓”的不同。)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1.读拼音,写词语。

  yī juǎn

  ( )

  qǔ zǒu

  ( )

  kuā jiǎng

  ( )

  chèn shān

  ( )

  fù zé

  ( )

  fú wù

  ( )

  一卷取走夸奖衬衫

  负责服务

  2.比一比,组词语。

  性( )姓( )

  艺( )芝( )

  箱( )想( )

  袖( )抽( )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

  2.“慢性子裁缝”—— “慢”到什么程度?“急性子顾客”—— “急”到什么程度。他们之间能发生了什么样的有趣的故事?尝试用自己的话互相交流。

  3.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作业:没做完折叠式口袋书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把它做完。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指名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分自然段开火车朗读课文。

  3.教师评议,导入学习。

  二、指导读文,积累技巧。

  1.从制作折叠式口袋书和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中老师发现我们班有急性子,也有慢性子。(生举手自荐)大家自己试着读读下面的两段话。待会儿我们请两个同学来再现一下他们的对话。(学生练习读老师出示的文段。)

  2.课件出示:

  故事发生在冬天。裁缝店里走进一位顾客。

  顾客把一卷布料放到桌子上,对裁缝说:“我想做件棉袄。我已经跑了三家裁缝店了。第一家说要到秋天才能做好。第二家问我有没有等到夏天的耐心。第三位师傅倒是强些,但他最早也要到开春才能交货。我可等不急,都没让他们做。告诉您,我和别的顾客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急的顾客。请问师傅,您准备什么时候让我来取衣服——秋天?夏天?冬天?……”

  ……

  裁缝说:“那么,您要是在别的季节拿到新棉袄,也不得不由着性子穿上。可是您无论在在秋天、夏天还是春天穿一件棉袄,人家都会笑话您的。我呢,决不会让人笑话您。非但如此,在您穿上我做的美观大方的新棉袄的时候,大家还会为这您只夸奖,甚至羡慕您呢。”

  3.急性子、慢性子学生自荐,到讲台上分别读顾客和裁缝说的话,师生评议。(急性子同学读得语速较快,声音较大,慢性子同学读得语速较慢,声音较小。)

  4.如果用我们当地的话读他们的对话,会是什么情景?(学生自荐,用方言试着完成上面的对话,鼓励学生加上动作,注意表情的变化,把故事的情景表演出来。)

  5.师生评议,谈话过渡:课文中有很多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对话,同学们自由组合,和你的伙伴试着用我们本地话完成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对话。

  6.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1.读句子,完成练习。

  裁缝又补充了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

  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

  (1)读裁缝的话应该

  表现出

  (2)读顾客的话应该

  表现出

  特别是注意读好标点

  三、走进课文,感受文本。

  1.学生推荐一组同学到讲台,用自己的话表演读课文,师生评议。

  2.小组交流:

  (1)从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人物各自的什么特点?

  (2)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

  (3)读完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3.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1)从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人物各自的什么特点?(裁缝诗歌慢性子,顾客是个急性子。)

  (2)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顾客的布料还在裁缝的柜子里搁着,裁缝还没有开始裁料。)

  (3)读完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如果你是一个急性子的人,请一定要改一改,太急了,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如果你是一个慢性子的人,也请你改一改,太慢了,会耽误很多事情。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

  4.教师小结,拓展交流。

  (1)交流内容:

  在下一年冬天交付棉袄的慢性子裁缝最“合适”急性子顾客的要求,做衣服的事儿就说定了;谁知第二天、第三天……急性子顾客要求把棉袄改成夹袄、把夹袄改成短袖衬衫、又想把短袖衬衫改回春装……迫待地想穿上新的衣服。

  慢性子裁缝答应了急性子顾客一次次的修改制作要求,事实上根本还没有动手裁剪布料——这只是课文的结尾,而不是故事的结尾。

三年级部编版下册教案6

  【教学理念】

  了解文中各种昆虫的特点,找出感兴趣的地方。体味文章语言的生动、有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蜻蜓、瓢虫、蚂蚱、独角仙。提问:图上的昆虫大家都认识吗?如果认识,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学生各抒己见,介绍这几种昆虫。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昆虫,它们身上还藏有哪些秘密呢?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昆虫备忘录)。

  2、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

  (1)课文揭示了这几种昆虫的什么秘密?

  (2)“备忘录”指的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试着读课文。

  展示阅读要求和提示: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借助汉语拼音品读,并反复多读几遍,课文中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朗读课文。

  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在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

  (1)出示词语:

  备忘录 凡是 距离 款款 黑绸 膜翅 益虫

  (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学习生字。

  (1)约 斑 录 凡 距 款 绸 膜 瞎 益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

  注意读准翘舌音“绸”,前鼻音“ 凡 款 斑”。

  (2) 识记生字

  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

  (1)熟字加偏旁:“巨+?=距”“周+纟=绸”“莫+月=膜”“害+目=瞎”。

  (2)形近字比较。如:绿一录 风一凡 斑一班

  (3)组词扩展:“款待 款款 有益 益虫 大约”

  (4)以多种形式认读词语,如猜读、“开火车”读等。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每个短文中不理解的词义,

  三、交流讨论,重点感悟。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你感兴趣的`内容:

  (1)“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从头到脚,约有两寸。它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从上文中,你知道了什么?(独角仙个头大,甲壳硬,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2)除此之外,还写了独角仙的什么特点?(力气大)找出表现独角仙力气大的句子。

  “据说给它套上一辆泥制的小车,它拉着就走。”

  (3)“复眼”想必是许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

  “想必”可以换成哪些词语?(一定 肯定)

  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

  文中提到有哪些昆虫有复眼?(蜻蜓、苍蝇)复眼有什么作用?(视觉变得灵敏)

  (4)“瓢虫,朱红的,瓷器似的硬翅,上有颜色鲜艳的小圆点,特别漂亮。”

  这里抓住瓢虫的什么来写的?(颜色、硬翅、硬翅上的小圆点。)

  (5)“挂大扁儿”是哪里人对什么的称呼?(河北人, 尖头绿蚂蚱)

  (6)你喜欢蚂蚱吗?介绍蚂蚱时,一共介绍了几种蚂蚱?(两种蚂蚱:尖头绿蚂蚱和土蚂蚱。)各有什么特点和有趣的地方?找出相应的句子读读。

  都是从外形和动作来叙述的:

  A、尖头绿蚂蚱

  动作描写:“蚂蚱飞起来会咯咯作响,不知道它是怎么弄出这种声音的。”(板书:咯咯作响)

  外形:“蚂蚱的膜翅是淡淡的桃红色,非常好看。”

  这句话写出了蚂蚱的什么?(膜翅的颜色很漂亮)(板书:膜翅 漂亮的桃红色)

  B、土蚂蚱:

  外形:“身体粗短,方头色黑如泥土,翅上有黑斑。”

  这里抓住“土蚂蚱”外形上的什么写的?(身体、头、翅膀)(板书:身体粗短、方头、翅膀有黑斑)

  动作:“这种蚂蚱,抓住它,它就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顶讨厌。”

  你认为那些地方写得很有趣?(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一泡”写出土蚂蚱的口水非常恶心。)(板书:吐褐色口水)

  2、选择一个自己喜欢小短文,读一读,读出喜爱之情。

三年级部编版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准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3.发展目标:学习使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水平。

  教学重点:

  本课语言表达非常有特色,描写花开的句子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学习使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水平。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媒体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说说你们都喜欢什么花?(学生自由说)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走进花的世界去领略花的美丽与神奇吧。(课件展示花的图片)

  2.从大家一声声的惊叹中,老师猜大家一定想到了很多描写花的词语,谁来说说。(学生自由汇报)

  3.课件出示词语:“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入花的世界去瞧一瞧吧!

  4.咱们今天就要来学习一篇相关花的文章。板书《花钟》,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导航,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并做批注。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什么是“花钟”?用“”画出来。

  (2)文中共写了几种花?分别在什么时间开放?圈出花名并用“”画出每种花开放的时间。

  (3)植物开花的时间与什么因素相关?用“===”画出来。

  2.什么是花钟?找出文中解释花钟的句子用概括汇报。(课件出示)

  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

  3.欣赏花钟图片(课件出示),介绍有名的花钟。

  4.(课件出示:日内瓦大花钟)这就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最著名的日内瓦大花钟,它坐落于瑞士这个“花园之国”。瑞士又称“钟表之乡”,瑞士的能工巧匠绝妙地将花卉之美同钟表的制造工艺完美地结合起来,别出心裁地创造出了神奇的“花钟”。

  5.出示第一自然段:

  (1)课文里总共写了几种花?每种花分别在什么时间开放?(指名学生汇报,课件展示)

  (2)课件出示图片:区分“欣然怒放”和“含苞欲放”。

  (3)指导朗读。(齐读、男女生分组读、表演读等)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五点左右,蔷薇绽开了笑脸;

  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

  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

  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

  傍晚六点,烟草花从暮色中苏醒;

  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已的花瓣;

  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

  昙花却在九点含笑一现……

  (4)课件出示巩固练习,连一连并仿写拟人句。

  (5)有感情的朗读描写花开的句子。

  三、自主朗读整体感悟

  1.快速朗读第二自然段。

  2.小组讨论: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它与什么因素相关?

  3.在第二自然段中勾画出原因,自已读一读。(课件出示)

  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4.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说一说。(学生汇报,师板书)

  5.指导学生带着赞美的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1.老师上网查了一些资料,了解到大自然中还有很多花开花的时间也不相同。(课件出示资料袋)

  凌晨三点蛇床花早晨六点蒲公英

  上午十点半岛莲下午四点紫茉莉

  下午五点香水百合傍晚六点丝瓜花

  仿写句子:

  (1)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2) (时间) (花)。

  (怎样开放)

  2.学生根据资料袋内容仿写句子。

  3.指名学生汇报。

  你从植物学家身上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体会?

  (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五、作业布置

  仔细观察周围的植物,写一篇观察日记。

  六、课堂小结

  花开花谢,不仅给我们美的享受,更蕴藏着自然界无穷的奥妙,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就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七、板书设计:

  13.花钟

  现象: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

  留心观察

  原因: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

三年级部编版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读诗、背诵。

  3、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诗中写了怎样的景象。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

  说说诗中写了怎样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诵读古诗引入:《惠崇春江晚景》。

  师: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首《三衢道中》,大家跟着老师把题目写好,注意衢字的写法。

  解释题,知作者:

  大家读了诗题,想想诗题是什么意思?诗中会写到什么内容呢?(3名学生)你对作者又了解多少呢?(学生介绍)老师做个补充:(曾几,宋朝诗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这是他写的一首记行诗)

  初读古诗。

  请同学们自由读3遍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尽量读出诗的节奏。

  学生汇报读(3名)

  纠正读音,“阴yin、减jian”

  字形:指导书写:“溪”字。

  教师范读节奏,学生标注。

  师:古诗要读出韵味,就要注意诗的节奏。下面老师来范读,同学们认真听,并用小闲线标注出节奏。(师范读)

  师: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再练习2遍。读完后展示,谁来展示读一读?(2名同学)小组比赛读。

  知诗意。

  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内容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诗句的意思?说说我们以前学习的方法。

  看插图、借注释、互相学、问老师等。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同桌为小组,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生汇报:

  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梅子、小溪、绿阴、黄鹂

  “却”意思是什么?又、再、“舔”增加。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古诗,借助插图,想象画面。

  5说景象,悟诗情。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作者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都写了什么(夏季、梅子、小溪、绿阴、黄鹂)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学生汇报:2名。

  师:如果是你走在三衢道中,有如上所见所闻,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喜爱、惬意等)

  学生汇报:2名。试集体背诵。

  总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都用了哪些学习方法?学习古诗的?(想画面、品美句)以后也可以用。

  板书设计:

  三衢道中

  梅子 小溪 绿阴 黄鹂

三年级部编版下册教案9

  1.朗读

  ①课文共( )个自然段,我读了( )遍,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②边读边在课文中圈生字,画生词,不明白的画上“?”。

  2.概括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荷花的.____________,展现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荷塘景色,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的情感。

  3.认写

  ①读词语,不会读的在旁边做上标记。

  花瓣儿莲蓬花骨朵儿饱胀破裂

  姿势仿佛舞蹈翩翩起舞

  ②认生字,给下面加红色的字注上拼音。

  挨挨挤挤随风飘动停止

  4.理解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清香一( )赶紧一( )

  姿势一( )如果一( )

  仿佛一( )挨挨挤挤一( )

  2.作者为什么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5资料

  搜集荷花的图片看一看,感受荷花的美。

  6.质疑

  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疑惑?写下来吧。

三年级部编版下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读准8个生字,会写13个会写字。

  2.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开头、发展、结尾、经过,感受故事的奇处环生,说说故事中的哪些内容你觉得最有意思。

  3.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感受民间故事的艺术特点,体会民间故事的奇妙和趣味性。

  4.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借助提示复述课文。

  5.激发学生热爱民间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些内容你觉得最有意思;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感受民间传说的艺术特点,体会故事的趣味性;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借助提示复述课文;激发学生热爱民间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课题,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有的地方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2.学生阅读,了解民间故事。

  3.说说你都读过或听过那些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4.联系自己读过或听过的民间故事,想一想这些故事都有什么特征?(①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②口头传播,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③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④多采用象征形式, 内容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民间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作品一样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5.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根据民间故事改写的。板书课题:漏,学生齐读。)下面我们就一起阅读,了解民间故事《漏》,感受其趣味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明确初读要求。

  (课件出示)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二)检查识字情况。

  1.课件出示会认字(带注音)

  (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指名领读。

  (3)开火车读,一边读一边说说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和技巧。

  2.课件出示去掉注音,打乱原来顺序的会认字。

  (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指名领读。

  (3)开火车读。

  3.课件出示会认字所在的词语。

  婆婆 脊背 盗贼 莫非 颠倒 粘胶 旋风 纵身

  (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教师随机抽取,学生抢读。

  (3)指名上讲台,教师读,学生指。

  4.指名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二)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会写字。

  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指名领读。

  3.开火车读,一边读一边说说写好这些生字的方法和技巧。(“喂”字不要多些一撇;“贼”字不要少写一撇;“狼”字要把反犬旁写好;注意“厉”和“历”的区别。)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1.读拼音,写词语。

  lòu shuǐ

  ( )

  wèi lǘ

  ( )

  lì hài

  ( )

  zhān jiāo

  ( )

  jǐ bèi

  ( )

  zòng shēn

  ( )

  2.比一比,组词语。

  胖( )伴( )

  狼( )浪( )

  抱( )饱( )

  偏( )遍( )

  莫( )漠( )

  贼( )贱( )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中哪些内容你觉得最有意思。从课文中找出来,然后和同学交流。

  2.小组交流,根据课后提示理清课文层次。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1)老爷爷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1-9自然段。)

  (2)虎驮着贼,贼骑着虎。(10-11自然段。)

  (3)虎蹭贼,贼上树。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12-17自然段。)

  (4)贼和虎以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昏了过去。(18自然段。)

  (5)老爷爷老婆婆再说“漏”。(19-20自然段。)

  4.再读课文,继续了解课文内容。

  四、作业:把课文读通顺、读连贯。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指名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分自然段开火车朗读课文。

  3.教师评议,导入学习。

  二、走进课文,深入探究。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根据学生情况重新划分学习小组。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一部分,练习分角色朗读,体会故事的趣味性。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3.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引导交流。

  4.交流一: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

  (1)快速浏览课文,在课文中标注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时间:从前;地点:山脚下;人物:老爷爷、老婆婆、虎、贼。)

  5.交流三:老爷爷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

  (1)故事发生时的天气情况怎样?(下着蒙蒙小雨。)为什么写当时的天气情况?(为下文写“漏”做了铺垫。)

  (2)这部分课文出了描写当时的天气情况,还描写了什么?(老爷爷和老婆婆的语言,虎和贼的心理活动、动作等。)

  (3)这样的天气虎和贼来这里做什么?

  山上住着一只老虎,山下住着一个贼。老虎嘴馋,一心想着吃这头小胖驴,贼手痒,一心想着偷这头小胖驴。

  (4)老爷爷和老婆婆说了什么?

  老爷爷说“好像有什么声音在响?”

  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指导朗读,读出老婆婆的无奈。)

  (5)如果当时你就在窗外,你以为“漏”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6)老虎和贼听了老爷爷和老婆婆的对话会怎样想呢?

  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过,就是没听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指导朗读,读出虎和贼的疑惑和胆怯。)

  (7)接着发生了什么?虎和贼又是怎么想的?

  老虎吓得浑身发抖,贼听得腿脚发软。贼心里害怕,脚下一滑,扑通从屋顶的窟窿里跌下来,正巧摔到虎背上。老虎未料到房上会有东西掉下来,心想“坏事,‘漏’捉我来了!”撒腿就往外跑。

  贼栽得昏头转向,一摸是个毛乎乎的东西,心想:“坏事,‘漏’等着吃我哩!”拼命抱住虎脖子不敢松手。

  (指导朗读,读出虎和贼的惊慌失措和狼狈。)

  (8)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6.交流三 :虎驮着贼,贼骑着虎。

  (1)谈话过渡: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老爷爷和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板书:老爷爷和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板书: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

  (2)老虎跑哇,跑哇。累得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这时看到前边有棵歪脖老树。老虎和贼会想些什么呢?

  老虎想:“‘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贴住我了。到树跟前,得把他蹭下来,好逃命。”

  贼也想:“‘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到树跟前,得想法窜上去,好逃命。”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虎和贼想摆脱“漏”的迫切心情。

  7.交流四:虎蹭贼,贼上树。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

  (1)谈话过渡: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老爷爷和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虎驮着贼,贼骑着虎,他们都想尽快地摆脱“漏”,他们都摆脱“漏”了吗?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板书:虎蹭贼,贼上树。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

  (2)虎蹭贼,贼上树: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词语“终于”感受虎和贼摆脱“漏”以后如释重负的心情。

  (3)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词语“连忙”、“赶紧”感受虎和贼又一次遇到“漏”以后惊慌的心情。

  (5)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8.交流五:贼和虎以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昏了过去。

  齐读课文第18自然段,抓住词语“惊慌”感受虎和贼当时的狼狈样子。(板书:贼和虎以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昏了过去)

  9.交流六:老爷爷老婆婆再说“漏”。

  (1)老师范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板书:老爷爷老婆婆再说“漏”)

  (2)互相交流,谈谈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

  ①感受一:闽南语言的艺术效果

  课文是根据流行于闽南漳州地区的一则《虎怕漏》的民间故事改写的,故事的内容从开头、发展、结尾、经过,确实让人惊奇不已,尤其是故事结局真是另人拍案叫绝。

  整篇故事的转折之处从老婆婆无意中讲出口的一句苦叹:“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就因为这个“漏”,竟然把一只凶猛而又吃人不眨眼的百兽之王老虎吓得如此的凄惨。着实令人感叹有些语言应用方面的误打误撞还能够幸免一场大灾,这是闽南语言的魅力所在,就因为一个“漏”字,便使整篇文章奇处环生,它在整篇故事的表述当中只占了极小的部分,整个故事却因它而奇趣生辉,实在不简单!

  闽南方言在平常时的应用中,在生活中,有时无意中会应用得非常奇妙和十分趣味。故事显示出误打误撞出其不意的结局,却也显得相当神妙和富有深刻意义。这些,也许正是闽南方言所发挥的艺术效果。

  ②感受二:不要只听半句

  阅读链接《只听半截话的灰灰》

  小白兔灰灰是个急性子,听话只听半截,另半截全凭自己胡猜。为此妈妈不知批评了他几次,可他总是不改。

  一天早晨,灰灰上幼儿园前,听到收音机里说“今天天气晴……”就高高兴兴地背起小背包上幼儿园了。走到路上,灰灰奇怪了:咦,小朋友们怎么都带着小伞?我知道了,他们一定没听今天的天气预报。

  谁知,中饭后,风刮起来了,不一会天空就乌云密布,浙淅沥沥下起雨来。该离园了,小朋友都打着伞走了,灰灰因为没带伞,只好等妈妈来接。

  路上,灰灰告诉妈妈:“妈妈,今天的天气预报错了!”妈妈说:“天气预报没错,是你只听了半截话。收音机里说,今天天气晴转阴,午后有小雨。多次跟你说,听话要听完整!”一听妈妈又唠叨开了,灰灰不耐烦地说:“知道了,知道了。”

  又一天,灰灰正在家门口玩,小鹅白白急匆匆地跑过来,说:“灰灰,灰灰,你妈妈出车祸了……”灰灰一听,“哇”的一声哭了,转身就跑去找爸爸。一进爸爸办公室的门,灰灰就哭起来:“爸爸,爸爸,不好了,妈妈被车撞死了。”爸爸一听,拉起灰灰就往医院跑。半路上只看见小鹅白白搀着兔妈妈走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呀,小兔灰灰又只听了半截话,小鹅白白本来要告诉灰灰的是:“你妈妈出车祸了,不过还好,只是擦破点皮,她让你去接她回家。”但小兔只听了前半截话,就拔腿跑了,于是小鹅白白只好自己去接兔妈妈了。

  爸爸严肃地对灰灰说:“孩子,你看,只听半截话害得妈妈‘死’了一回。如果再不改,将来不定会出什么更大的错呢!”小兔灰灰低下了头说:“以后我再也不听半截话了。”

  10.分角色朗读全文。

  1.照样子写词语。

  (1)翻山越岭(含有动词)

  (2)走南闯北(含有椅子反义词)

  (3)安安稳稳(AABB)

  三、拓展交流,练习复述。

  1.拓展交流。

  (1)你想对文中的老爷爷和老婆婆说点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2)你想对文中的虎和贼说点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2.练习复述。

  (1)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哪部分内容你觉得最有意思,在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

  (2)举手自荐复述课文,师生评议。

  4.学生练习复述全文。

  2.按照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给下面的说法排队。

  ( )老爷爷老婆婆再说“漏”。

  ( )老爷爷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

  ( )贼和虎以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昏了过去。

  ( )虎驮着贼,贼骑着虎。

  ( )虎蹭贼,贼上树。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

  四、合作交流,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民间故事,如猫狗结怨、老鼠嫁女等。

  课堂小结

  [教学板书]

  漏

  (1)老爷爷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

  (2)虎驮着贼,贼骑着虎。

  (3)虎蹭贼,贼上树。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

  (4)贼和虎以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昏了过去。

  (5)老爷爷老婆婆再说“漏”。

  [教学反思]

  《漏》教学反思

  《漏》是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根据闽南民间故事《虎怕漏》改写的,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地读把握课文内容,感悟故事的趣味性,并有所感悟。

  一、质疑引路

  学须有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思维而获取知识。在学习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中如何发现问题,体验问题解决后的成功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用心倾听

  倾听是一种交际互动,不但要求说者会说,还要求听者会听。“学会倾听”是要求听别人讲话要用心,要细心。这也是一种礼貌,表示对说话者的尊重。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心理发育不成熟,要从课堂上的点滴入手,让学生明白倾听的重要性,别人在发言时,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在朗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认真倾听,老师在讲解时也要求学生认真倾听,从小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三、乐于表达

  中年级的孩子,首先要求他回答问题时要说完整的话,培养学生课堂上的口头表达能力,再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发言、积极发言。同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在课堂中敢于发言、乐于说话、善于表达。

  四、主动探究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识字方法的探究到对课文延伸的探讨都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去揣摩朗读时应运用不同的语气。整节课都是师生合作,自主参与的一种学习过程。

  总之,通过教学,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会质疑、会倾听、会表达、会探究。

三年级部编版下册教案11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引入。

  1.谈话导入课题。

  (1)课前,老师让同学们观察大自然,下面大家来说说自己的观察、发现。

  (2)学生交流,指名回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到的发现。

  (3)展示日出、日落、动物、植物图片或其他风光片,进一步感受自然界的神奇。(倾听音乐,欣赏画面,感受美。)

  (4)教师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交流和老师展示给你们的图片(或风光片)中,你觉得我们这个世界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奇妙)今天我们就来从来自英国的彼得?西摩的作品中感受世界的有趣,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什么呢?(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5)解题:你觉得课题中哪个词最重要?(奇妙——它就是咱们这篇文章的题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读音。

  (1)指名读生字词,及时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2)齐读,巩固生词读音。

  (3)找出课文中含有生字词的句子,读通顺、流利。

  (4)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字音。

  3.默读课文,思考: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它又是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世界的奇妙的?分别是哪些段落?

  (2)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或者不懂的地方。

  4.小组合作,交流此文主要内容、主题和结构特点。(强调小组成员之间要配合默契,按顺序起立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者声音要洪亮,倾听者要神情专注,遇到有见地的看法及时鼓掌,有不同看法全体成员汇报完毕再补充。)

  5.分组汇报,全班交流。

  收获可能是以下几点:

  (1)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写。

  (2)文章开头一段概括写世界奇妙,文章开头和结尾呼应,更加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作者眼中的世界是奇妙的。从“天空”和“大地”两方面介绍世界的奇妙。

  (4)重点段落围绕总起句把内容写具体。

  (5)抓住事物特点(颜色、形状、形态等)把事物写形象、写具体。

  6.再读课文。

  (1)请同学们用最佳的心态,放松地再把课文阅读一遍。注意啥都不用想,就当自己在家读书玩呢!

  (2)交流读后感觉。(舒服、幸福、好玩……)

  (3)教师评议:你用心读了,才会有这种感觉。

  1.看拼音,写词语。

  chéng xiàn

  ( )

  là zhú

  ( )

  yòu huò

  ( )

  shī rùn

  ( )

  pǔ tōng

  ( )

  mó xíng

  ( )

  呈现蜡烛诱惑湿润

  普通模型

  2.比一比,组词语。

  幻( )幼( )

  忙( )芒( )

  捡( )剑( )

  辉( )挥( )

  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呈现( )

  奇妙( )

  变幻( )

  普通( )

  4.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开始( )

  普通( )

  三、作业:

  1.抄写生词,积累词语。

  2.熟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交流: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哪几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

  二、细读课文,感受奇妙。

  (一)感受天空的奇妙。

  1.谈话过渡:通过以上的阅读我们的收获还真不少!现在我们就走进文本,了解世界的奇妙。咱们先看看天空怎么样?

  学生自由读课文2―8自然段。提醒学生美美地读,细细地想。

  2.谈话过渡:下面咱们就七嘴八舌论天空吧!你觉得哪里最奇妙呢?勾画一下原句。一会儿说说看。

  3.学生可能汇报的情况如下(随机理解感悟):

  (1)第二自然段是总起句,引起下文。

  (2)第三自然段“开始,天空呈粉红色,慢慢地变成了蔚蓝色,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抓住颜色(粉红色、蔚蓝色)、形状(大火球)描写初升的太阳,并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太阳比作大火球)。

  奇妙一:是它带来了新的一天,多么奇妙啊!日出日落循环往复,居然就是我们日日夜夜经历的时间变化。

  奇妙二:能想象日出时候天空的变化吗?学生读句子,想象,出示自己看到的日出景象图片。(北戴河日出图片、海上日出图片、云海日出图片、泰山日出图片)再读读文中的段落,用心感受它的奇妙(颜色的变化和形状)。

  (3)第四自然段“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美妙的故事……”哪里让你感觉到它的奇妙了呢?

  ①“飞行”随风飞行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奇妙的经历呢?(和小鸟、星星、月亮、太阳一起游戏、聊天……)

  ②“各种奇妙的形状”“各种”说明形状很多,“奇妙”呢?千奇百怪,你能想象出多少种云的形状呢?

  天上的云像洁白的羊群,像连绵的山峰,像奔腾的骏马,像威武的雄狮、像翻腾的巨浪,像堆积的棉絮,像泛着光的鱼鳞。

  一抹淡淡的云彩,像一片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天空中,飘浮着几朵乳白色的云,像风平浪静的大海上的小白帆。

  天空中的云,千姿百态,变化万千:如果你一不留神,它就变了,让你找不到它了;它在慢慢移动,有时像奔腾的浪花,有时像轻柔的羽毛,有时象闪亮的鳞片,有时像张着大嘴的鳄鱼……

  天空的云十分美丽。有时薄得像一层纱,有时厚得像一床被;有时分散成一块一块的,有时聚集成一座座小山。天空的云又十分可爱。时而像一只小白兔,一蹦一跳,像和谁赛跑似的;时而像一只大黑象,鼻子里都是水,“哗啦,哗啦”地往下洒;时而像一只猫,正在睡懒觉,对外面的事情漠不关心。有时云儿们又会聚到一起,像是在说悄悄话。

  ③你能说出多少种形状的名字呢?(高云:卷云、卷层云、卷积云;中云:高积云、高层云;低云:层积云、层云、雨层云、积云、积雨云。)

  ④随便在练习本上画两笔呗?你看看像不像你曾经见过的云呢?好个奇妙的云哪?以后咱们创作本《云集》吧!专门收录你们观察到的云的图片和描写的文字,咋样?

  ⑤齐读第四自然段,读出它们的奇妙,注意停顿和重音。找个同学展示一下!

  (4)第五自然段“当云彩变得又黑又重时,雨点就会噼噼啪啪地降落到大地上。”“又黑又重”那是什么样子?“噼里啪啦”又是一种什么声音?那时候的人、动物、植物都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就是这又黑又重的云给咱们带来了这样的感受,很奇妙吧?

  学生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5)第六自然段更有趣!还是你们自己读自己想吧?哪里最有趣?“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你想象到了什么?(一群可爱的孩子在雨后冲出屋子,雨中嬉戏,累了就静静地蹲下来,看一个一个的小水洼,比比谁最美!看水洼里和水洼外的好玩的东西,比如……蜗牛。)

  这里运用了比喻的写法,把水洼比作镜子。

  连起来读读五六自然段,边读边想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象。跟你同桌讲讲下雨时的'乐趣吧!指名学生讲雨中有趣的经历。

  (6)第七自然段“一天结束了,落日的余晖不时变换着颜色,好像有谁在天空涂上了金色、红色和紫色。”体现奇妙的词语“不时、变换”,表示颜色的词语有:金色、红色、紫色。

  日落的时候天空只会有这么多的变化吗?(不是,还有很多。)你能说说你见过的吗?(学生各抒己见。)

  片段欣赏:一轮太阳正在缓缓向西落下,天空中的几朵云彩被染上了数不清的颜色:有橘红、金黄、瓦蓝、绛紫……像披了一件五彩的霞衣,又像仙女挥动仙棒,向云朵问候时送给它的礼物。这时候,太阳已经变成了“残阳”,周围的景物变成得暗淡了下来,可是,叶子和花瓣上的露珠却像钻石一样耀眼夺目。透过水珠看阳光,水珠像三棱镜一样显现出像彩虹般的绚丽,真漂亮!残阳快消失了,天空也变得越来越美:夕阳的余辉映在天空中,染上了血红色,显得分外壮丽;也染上了像成熟的稻田般的金色,显得格外高贵;还染上了大海深处的深蓝色,显得十分神秘……(学生自由朗读。)

  (7)第八自然段:夜幕降临还好玩吗?(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群星闪烁”——繁多的星星发出摇晃不定的光芒,天空真有意思!“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这是作者的想象,也是比喻句,把群星比作千千万万支极小的发光的蜡烛。

  指导朗读,读出对星星的喜爱之情。

  4.再默读这几个自然段,看看在表达顺序上你又有什么新发现?(按时间顺序描绘了天空的美。)板书:天空——早到晚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老师也能感受世界的奇妙,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学生大声地感情朗读课文2-8自然段。)

  (二)感受大地的奇妙。

  1.谈话过渡:请同学们运用上面的方法独立阅读课文中描写大地的内容,在文中做好批注。然后指名汇报咱们先看看大地怎么样?

  学生自由读课文9―16自然段。提醒学生美美地读,细细地想。

  2.谈话过渡:下面咱们就七嘴八舌论天空吧!你觉得哪里最奇妙呢?勾画一下原句。一会儿说说看。

  3.学生可能汇报的情况如下(随机理解感悟):

  (1)第九自然段是总起句,引起下文,下文按照春夏秋冬季节交替的顺序进行叙述。(板书:大地——春夏秋冬)

  (2)了解春天的世界。

  我们能看到植物生长的奇迹——极小的一粒种子种到地里,生根、发芽,不久就开花了,花很漂亮。(为世界增添了色彩,为世界增添了美丽,给世界带来了生机。)

  我们能看到各种水果诱人的颜色,圆润的鲜红色的樱桃,深紫色的李子,浅黄色的梨。(抓住水果的颜色特点进行描写,读着读着就感受到了水果的诱惑。)

  指导朗读,读出春天的美丽、诱人,读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3)了解夏天的世界:“夏日,在大树下乘凉,我们会感叹,树叶带来这么多绿荫。”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说说对大树的赞叹。

  齐读课文十二自然段。

  (4)了解秋天的世界。

  秋天带着金黄色的光辉神奇地来到了,那时,道路上好像洒满了光芒。蝴蝶张开漂亮的翅膀在空中翩翩起舞。(从对色彩和蝴蝶的描写表现了世界的美丽。“蝴蝶张开漂亮的翅膀在空中翩翩起舞。”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表现了作者对蝴蝶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鸟儿为了建造它们的房子,衔着泥土振翅飞翔。(感受到鸟儿的勤劳。)

  我们领略秋风的劲吹——树枝颤动,树叶飘落。(写出了时间有初秋到深秋的变化,“树枝颤动,树叶飘落”准确地写出了深秋的特点。)

  指导朗读,读出对秋天的热爱。

  (5)了解冬天的世界:冬天,我们看到了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它们好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

  “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准确而形象地表现了冬天的什么特点?(寒冷)“冬天,我们看到了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它们好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运用了什么写法?(夸张)“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有运用了什么写法?(比喻,把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比作一颗颗珍珠。)

  朗读课文第十六自然段,跟随作者在冰天雪地的季节里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老师也能感受在不同的季节里世界的奇妙,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学生大声地感情朗读课文9-16自然段。)

  (三)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最后二个自然段,提出以下问题,要学生分析、理解。

  (1)“极普通的事物”指什么?(我们经常见到的事物。)你是如何理解这两个自然段的含义的?(要了解这个奇妙的世界,就要走进大自然,亲自去观察、去发现。要善于阅读别人写下的书籍去获得经验和知识。)

  (2)结合课后两个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是什么关系?(首尾连贯)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使文章内容完整,结构严谨,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感染力,以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2.练习全文及生活经验说说你对第一自然段中“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理解?(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尊重和热爱。)

  3.学生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用心感受这个世界的奇妙。

  (四)课堂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生活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善于发现,就能从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就能发现这个世界无穷无尽的奇妙事物。热爱生活吧,做生活的有心人。

  2.你觉得这篇文章,哪些写作方法值得你学习?

  (1)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写。(先总写了这个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接着又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描写,每一个方面又有一个总起句,两个方面的描写结构又非常相似,最后又写了这个世界非常的奇妙,需要我们去寻找,文章首尾呼应,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这个奇妙的世界的喜爱之情。)

  (2)围绕总起句把内容写具体。

  (3)抓住事物特点把事物写形象、生动。

  3. 作者是抓住哪些具体事物进行描述的?(天空的日出、云彩、雨点、落日、星星,还有春天的植物生长、夏日的树荫、秋天的落叶、冬天的冰雪这些事物,都是平常我们见过,是很普通的事物。)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奇妙的( )

  奇妙的( )

  其妙的( )

  奇妙的( )

  奇妙的( )

  奇妙的( )

  2.照样子写词语。

  (1)又黑又重

  (2)噼噼啪啪

  (3)千千万万

  (4)翩翩起舞

  3.观察周围的事物,找一找,从普通的事物中发现美。照样子写一写。

  例如:冬天,我们看到了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它们好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

  三、品读课文,用心感受这个世界的奇妙,读出对这个奇妙世界的热爱之情。继续探究,学习第四部分。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后再去发现大自然中奇妙的事物。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板书课题。指名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3. 通过《我们奇妙的世界》一文的学习,我们不但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还学习了很多写作方法,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学以致用,去取得最大的收获!

  二、读句子,谈体会,写片段。

  1.课件出示句子。

  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夏日,在大树下乘凉,我们会感叹,大树带来这么多绿荫。

  2.学生自由朗读,交流写法。

  3.例文引路。

  (1)课件出示例文:

  大地真是一个魔法师,它能使一颗小小的种子,生根、发芽,最后变得硕大无比,它还使小草变得翠绿,使樱桃变得鲜红,使桃子变得水嫩,使橘子变的金黄……

  春天,百花盛开,那一望无际的平原更是别具一格:绿草衬托着那许多叫不出名的野花,显得是那样的艳丽,迷人,真有一种“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景象。

  夏天,我们坐在那绿色的“大伞”下,倾听着微风拂过树梢的声音,感觉使多么的惬意。

  秋天,带着忙碌的身影匆匆来到。树儿赶忙换上了新衣裳;麦子摇曳着那金黄的身子,等着农民伯伯的收割;菊花更是忙的不可开交,它那储蓄一年的能量,即将进行“爆发”。

  冬天,大地到处都银装素裹,难怪毛主席写下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空试比高”这样豪放的诗句。

  (2)交流感受。(从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

  4.拓展思维,互相交流:说说这个世界还有哪些奇妙之处。

  5.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动笔写一写这个世界其他的奇妙之处。把你课前观察的事物写具体、形象、生动,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6.学生自由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7.全班交流,指导修改。

  8.评选出优秀片段,由小作者读给大家听。

  五、作业。

  自由组合小组,用上恰当的过渡段把多人的片段合成一篇小学生习作。

  互相合作对合成的习作进行修改,并认真誊抄。

  课堂小结

  [教学板书]

  《我们奇妙的世界》

  天空——

  (早到晚)

  大地——

  (春、夏、秋、冬)

  [教学反思]

  《我们奇妙的世界》

  本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文中描写的事物都是大自然中长见的事物,学生十分熟悉,但平时却不一定留心观察这些事物的特点,因而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作者向我们描述天空中的缤纷色彩,奇妙形状和大地上四季景色的变化,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词句,感悟世界的奇妙。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同时也从中感受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的散文,条理清晰,表达了作者对这个世界的喜爱之情。为了激发学生浓浓的学习兴趣,一上课,我便让他们说说对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看法,进而引出美丽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创设情境,形象感知“奇妙”一词。通过背诵诗文、欣赏图片,再次感知世界奇妙的自然风光,引出课题。创设情境起到了创设情境的作用,一上课学生的积极性就被我调动了起来,在我的图片引导下畅谈了自己眼中的世界,通过学生的发言,我看得出孩子们对探索这个世界的渴望,对美的赞许,在此环节学生们还出人意想不到的说了好多的成语。

  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依据作者描述云彩形状展开想象,描述还有那些形状,学生说的很多,而且气氛很活跃,学生想象也很丰富,有的说像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有的说像羊在低头吃草………在这样的气氛氛围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而且对作者的写作方法掌握的也比较好,并从中感受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课教学主要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完成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想象体会、品味、感受世界的奇妙。进行拓展练习,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谈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奇妙的事物,努力创设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升华对课文的理解。并引导学生要了解这个奇妙的世界,除了亲自去观察、去发现,更方便的途径是阅读别人写下的书籍去获得经验知识。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 呈现 蜡烛 诱惑 湿润 普通 模型

  2.幻想 幼小 连忙 光芒 捡起 刀剑 光辉 挥舞

  3.呈现(出现) 奇妙(奇特) 变幻(变化) 普通(普遍)

  4.开始(结束) 普通(奇特)

  第二课时

  1. 奇妙的世界 奇妙的形状 奇妙的故事 奇妙的幻想 奇妙的声音 奇妙的问题

  2.(1)又黑又重 又高又大 又甜又香 又大又圆 又哭又闹 又惊又喜又长又细

  (2)噼噼啪啪 叽叽喳喳 呜呜咽咽 嘀嘀嗒嗒 叮叮咚咚 乒乒乓乓叮叮当当

  (3)千千万万 清清楚楚 清清白白 曲曲弯弯 日日夜夜 三三两两 世世代代

  (4)翩翩起舞 面面俱到 窃窃私语 滔滔不绝 欣欣向荣 源源不绝沾沾自喜

  3.在春风的吹拂下,满山满坡的野花睁开了眼,一朵、两朵,一丛、两丛……连成片,汇成海。再看看春天的天空吧,也是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啊,那是孩子们放的风筝。在蓝天白云映照下,千姿百态的风筝潇洒自如地飘舞着,飞舞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

三年级部编版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生字、生词,并学会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交流合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生词,并学会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重点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搜集燕子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我们首先听一首儿歌,看谁能猜出歌里唱的是什么?播放儿歌《小燕子》。(学生回答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燕子,看看它有多么可爱。板书课题《燕子》。

  二、检查自学,展示成果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搜集的燕子的资料。

  燕子是雀形目燕科74种鸟类的统称。形小,翅尖窄,凹尾短喙,足弱小,羽毛不算太多。羽衣单色,或有带金属光泽的蓝或绿色;大多数种类两性都很相似。燕子消耗大量时间在空中捕捉害虫,是最灵活的雀形类之一,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是众所周知的益鸟。几个月就能吃掉25万只害虫,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它们。在树洞或缝中营巢,或在沙岸上钻穴,或在城乡把泥黏在楼道、房顶、屋檐等的墙上或突出部上为巢。每产3~7卵。燕子最愿意接近人类,人类最爱护这种益鸟。

  燕子在冬天来临之前,它们总要进行每年一度的长途旅行——成群结队地由北方飞向遥远的南方,去那里享受温暖的阳光和湿润的天气,而将严冬的冰霜和凛冽的寒风留给了从不南飞过冬的山雀、松鸡和雷鸟。

  2、展示作者的介绍。

  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训诂家。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他编集出版了《中国文学研究》三册。1958年10月17日,因飞机突然失事遇难殉职,年仅60岁。

  三、朗读课文,学会生字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然后完成下面的问题:

  1、按要求自学生字、新词,比一比看谁学的最快。

  (1)在读课文中,圈画出不会的字音、难懂的词语。

  (2)通过查字典,弄明白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3)说一说你如何记住这些生字词。

  提示:根据形声字的形旁、声旁,根据形近字的不同偏旁,根据字的结构深记忆。

  2、开火车反复朗读生字,看谁读的最准确。

  燕子yàn zi 聚拢jù lǒng 增添zēng tiān 掠过lüè guò

  稻田dào tián 尾尖wěi jiān 偶尔ǒu ěr 沾zhān了 一圈 yī quān

  荡漾dàngyàng 倦juàn了 音符yīn fú 演奏yǎnzòu 赞歌zàn gē

  3、生字组词大挑战。

  燕( ) 聚( ) 增( ) 掠( ) 稻( )

  尖( ) 偶( ) 沾( ) 圈( ) 漾( )

  倦( ) 符( ) 演( ) 赞( )

  三、自主探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指导学生多种形式大声朗读课文,可以个人读、小组齐读、接力读,逐渐理解课文内容,然后自主探究以下问题:

  1、你知道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吗?

  点拨:对燕子的喜爱的赞美之情。

  2、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燕子,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点拨:描写的是春天的燕子,从“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看出来。

  四、深入探究燕子的美丽外形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然后探究下面的问题:

  1、小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点拨: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

  2、通过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小燕子外形有什么特点呢?

  点拨:外形非常美丽。

  3、小燕子还有什么特点?

  点拨:活泼机灵。

  五、感情朗读,欣赏春天美景

  组织学生齐读第二段,然后认真思考下面的问题,看谁先回答。

  1、春天到来了,景色是怎样的?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

  点拨:是光彩夺目的春天,描写了细雨、微风、柳丝,青草、绿叶、鲜花。

  2、细雨、微风、柳丝、草、叶、花分别是什么样的?

  点拨: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

  3、“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是怎样的景象?

  点拨:各种树木、花儿、草儿,长的非常茂盛,繁多,充满了生气,一下子赶到春天里来了,就像赶集似的,热闹极了。

  4、小燕子从哪里赶来的?它给春光增添了什么?

  点拨: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5、发挥想像,你认为小燕子会为春天增添什么生机呢?

  点拨:带来美丽的身影,带来悦耳的歌声,带来精美的舞蹈等。

  六、合作探究,理解空中飞燕的美姿

  以小组为单位朗读第三段,看那个组读的整齐、有感情,然后合作探究下面的问题。

  1、燕子是如何中天空中飞行的?

  点拨: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

  2、课文写了燕子几种情况的飞行?

  两种,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

  3、你能描述一下“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的情形吗?

  点拨:小燕子飞快的飞到清澈的湖面上,轻轻的贴近了水面,俊俏的尾巴轻快的沾了一下水面。湖面上产生了一圈又一圈的美丽波纹,慢慢向四周荡漾开去。

  4、这一段你感受到燕子飞翔时怎样的特点?

  点拨:感受到燕子飞行时的轻快、灵巧和优美的姿态。

  七、细细品读,体会静止燕子的`优美

  仔细品读第四段,反复体会语句意思,然后探究下面的问题:

  1、小燕子为什么要落在电线?

  点拨:几对燕子飞倦了,所以落在电线上。

  2、我会找出课文中两个打比方的句子,并说说把什么比成了什么。

  点拨:“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第一句把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比作五线谱,第二句是把电线和停着的燕子比作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3、发挥想像,说说燕子“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会赞美什么呢?

  点拨:会赞美春天的美丽、燕子的可爱美丽、大自然的生机活力、人们的勤劳。

  八、学以致用,拓展延伸提高

  指导学生仿写句子,“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点拨:远处的丛山,连绵起伏,多么像一个大屏障啊!

  天上轻盈的白云,飘来飘去,多么像美丽的仙女啊!

  九、当堂练习、及时巩固

  1、我会根据拼音写词语。

  jù lǒnɡ dànɡ yànɡ yīn fú zēng tiān zàn gē

  ( ) ( ) ( ) ( ) ( )

  2、我会在( )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 )羽毛 一( )翅膀 一( )鸣叫

  一( )春雨 一( )柳丝 一( )燕子

  3、我会照样子,打比方。

  例: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我会写:

  4、我会按课文内容填空。

  《燕子》是我国著名作家( )先生写的一篇优美散文。课文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写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 )在天空中掠过,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春天和( )的喜爱之情。

  十、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篇课文,从燕子的外形美,写到燕子的飞行美,又写到它静态的美。让我们感受到美丽的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更有生机和活力;而燕子因为有了春天的衬托,又显得更可爱。希望我们热爱小燕子、保护可爱的小燕子,让生活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燕子

  外形 活泼机灵

  南方赶来 增添生机

  飞行 天空 掠过

  静止 电线 休息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学的轻松愉快,教学效果很好。首先我运用儿歌导入新课,设置情景,将孩子们带到了一个生机勃勃、五彩缤纷的春天,与“春之使者”小燕子对话。其次,我注重加强学生的课前自学,让学生学会展示课前自学成果,让学生体会到参与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另外,我设置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多种形式的探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信任学生,提供各种吸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同时,我注重加强学生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分析文章内容时,尝试让学生大胆的解决主观性问题,说出自己的感受。最后设置当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年级部编版下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了解关键句的作用和如何用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2.学会观察时主动思考,并学会表达。

  3.练习使用文章修改符号:对调符号、移动符号和删除符号。

  4.理解《滁州西涧》的含义,能够背诵并正确默写。

  教学重点:

  练习使用文章修改符号:对调符号、移动符号和删除符号。

  教学难点:

  理解《滁州西涧》的含义,能够背诵并正确默写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如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有的写作者留意了鲜花的开放,有的写作者注意了蜜蜂的飞行,有的则发现了小虾的习性。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发现。

  二、交流平台

  1.关键句的概述

  关键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如《小虾》中的“小虾在缸里,十分自在”这句话,直接写出了第3自然段的大意。

  有时候需要对关键句进行改造,才能概括出一段话的大意。如,《花钟》第2自然段的第1句话是关键句,需要把疑问句改成陈述句,才能概括出这段话的大意。

  关键句可能在一段话中的不同位置。如,《花钟》第1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2句。

  2.练习找关键句

  请同学们找出这段话每段的关键句。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三、词句段运用

  观察时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是个好习惯。

  1.你平时有没有观察后的思考?都提出了那些问题?

  2.试着把你观察后的疑问记录下来。

  四、修改符号

  1.对调符的画法和使用方法:表示前后相邻两个词语或短语位置的对调。

  2.移动符号的画法和使用方法:圆圈内表示想移动的内容,分叉号放在想移动到的位置。

  3.删除符号的画法和使用方法:圆圈内表示想要删除的内容。

  4.将习作时写的《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同桌互相修改,用上修改符号。

  五、日积月累

  《滁州西涧》是韦应物的一首写景诗,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也就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

  滁州①西涧 ②

  唐·韦应物

  独怜③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④深树⑤鸣。

  春潮⑥带雨晚来急,野渡⑦无人舟自横⑧。

  ①滁(chú)州:今安徽省滁州市。

  ②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西涧湖(原滁州城西水库)。

  ③独怜:爱怜(一种对幽草的独情)。

  ④黄鹂:黄莺。

  ⑤深树:树荫深处。

  ⑥春潮:春天的潮汐。

  ⑦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⑧横:指随意漂浮。[1]

  译文:

  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的丛林深处,不时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要求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明白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并能达到背诵默写。

三年级部编版下册教案14

  一、教学背景:

  使学生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细致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他们要爱护小动物。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只有细致的观察,才能生动准确地写出感人的文章。

  二、教材分析:

  《小虾》是一篇描写小虾生活习性的文章。通过“我”观察小虾吃食、打架等细节的描写,突出了小虾有趣、脾气不好两个特点,抒发了“我”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层次清晰。

  1、2自然段写我家院里的葡萄架下有一口大缸,我捉了一些小虾养在里面。第一自然段交待了大缸所在的位置和环境特点,“我想,这不正好用来养小鱼小虾吗?”是过渡句,自然地引出了第二自然段捉小虾的内容。

  3、4自然段详细描写了小虾有趣但是脾气不好的特点。是文章的重点部分。

  第三自然段写小虾很有趣。共有三句话。第一句是中心句,概括了全段。第二句用了“总是先……然后……接着再……又……直到……才……”的顺序表达句式,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小虾吃食的样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找出并体会描写动作的“碰”“后退”“捧”等词语,想像小虾吃食时可爱的样子。第三句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并列句式,描述吃饱了的小虾自在悠闲的情态。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明白,“我”是通过详细观察,才把小虾吃食的过程写得这么生动有趣的。

  第四自然段写了小虾脾气不好的特点。共有四句话。第一句同样是中心句。第二句详写小虾生气后的动作,抓住“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想像和体会小虾一定是非常生气的。这样一来,第三句所说的与同伴打斗的发生就自然而然了。第四句概括说明小虾的搏斗是猛烈的。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第二句中的“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等词语,合理想像,说一说搏斗时的情景,训练学生的想像和口语表达能力。

  这两段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习找中心句的方法,培养和提高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同时为下一课《松鼠》的学习打基础。

  5、6自然段概括写我对小虾悉心照顾,发现小虾变多了,表达了我对小虾的喜爱之情。教学时抓住第五自然段“我想让它们在水缸里生活得更快乐些”这句话,自读体会小虾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的含义,明白我喜爱小虾的感情。

  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可提前安排学生预习课文,认识生字,基本读通顺课文。在教学中贯彻阅读为主,以读促思,思中生悟的原则,既注意教学内容的道德情感取向,又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与个性化体验。在教学中始终引导学生当课堂的主角,使他们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训练思维,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方法:

  师生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8个,会写生字10个。

  联系上下文了解漏过、空隙、撒落、甚至、青苔、钳子、猛烈、小卵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段话,体会一段话是如何写具体的。重点是了解和掌握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的恰当运用。

  3、使学生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4、激发学生细致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他们要爱护小动物。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只有细致的观察,才能生动准确地写出感人的文章。

  五、课时划分: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睁大你们的眼睛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在百度搜索中搜索小虾图片)

  2、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小虾的文章(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受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根据拼音读准字音,用笔画出疑难生字

  2、老师出示词语指名生读

  漏过空隙捎带甚至追逐一翘一翘搏斗

  腹部小卵积水透明迅速吃饱蹦跳

  3、全班齐读

  4、默读课文,谈感受

  (1)边读边想,画出你对小虾的了解,谈谈作者对小虾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2)小结:自读就已经能了解这么多关于小虾的特点了,说明你们很会读书。

  三、品读课文,交流感受

  1、如果你是小作者,你会喜欢小虾的哪些方面?为什么?选择自己喜欢的特点到课文中划出重点的词语和句子,并说明理由。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

  (1)随时补充你和别人不同的地方

  (2)教师适当作指导

  ①学生说到第二自然段,采取指名朗读,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现小虾样子的可爱。

  ②学习第三自然段,抓住小虾吃食物时的动作进行交流。

  A、先让学生说自己喜欢这一段的原因,体会小虾吃食物的轻巧和小心翼翼。小虾吃东西的时候有这麽多的动作确实很有趣,那谁愿意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小虾的有趣?

  B、在描写小虾吃食物的这段话中有许多表示顺序的词语,你找到了吗?画出表示顺序的词语

  C、你能尝试着说一句吗?

  D、除了小虾吃东西有趣外,你认为它们还有哪些地方有趣?

  ③学习第四自然段,表现小虾脾气的不好。

  ④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发现相呼应的句子,体会作者对小虾的喜爱和对其生活上的关注。

  四、学写生字

  1、“透、迅、速”是半包围机构的'生字,注意偏旁的书写

  2、“虾、积、饱、蹦”是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写

  五、课堂小结

  小虾被我们带回家,通过仔细观察,不仅看清了它们的样子,了解了它们的生活习性,还深爱上了它们,下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课文的写作方法。

  六、布置作业

  1、写生字并扩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研究课文的写作方法

  2、学习用课文的写作方法写习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知道了小虾的哪些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二、回顾课文,学习写作方法

  1、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3、4自然段,思考这两段试围绕哪句话写的,又是怎样把文章写具体的?

  2、学生仔细找,并互相交流

  3、真不错,作者正是运用了围绕中心句,抓住小虾的动作、按照一定的顺序这种方法才把小虾写的栩栩如生的。

  三、课外阅读,巩固方法

  1、接下来我们再来读一篇小短文《翠鸟》,认识另外一种小动物请大家找找这篇文章1----3自然段的中心句,讨论这篇文章又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把文章写具体的?

  2、引导学生找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画出描写翠鸟颜色、动作的词。

  3、集体交流

  4、其实围绕一句话把文章写具体的方法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同学们的习作中也经常用到这种方法。

  四、拓展运用,练习写作

  1、你想把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吗?你想写些什么呢?

  2、提醒学生先为自己打算写的内容确定一个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把文章写具体。

  3、学生进行片断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不但认识了可爱的小生灵——小虾,而且还学会了围绕中心句写作,收获真不少!

  六、布置作业

  1、摘抄你喜欢的句子

  2、进行小练笔

  七、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篇写小虾生活习性的文章。通过作者观察小虾吃食、打架等细节的描写,突出了小虾有趣、脾气不好两个特点,抒发了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我在教学本课时,从小虾的有趣和脾气不好入手。其中第三自然段主要写小虾的有趣。我在讲解本段时,一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中心句、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是如何围绕中心句具体展开描写的。然后再展开想象,品读课文,感悟作者喜爱小虾之情。三是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再通过学生的表演“它们吃东西的时候非常小心,总是先用钳子轻轻碰一下食物,然后迅速后退,接着再碰一下,又后退,直到觉得没有危险了,才用两个钳子捧着食物吃起来。”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四是展开想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再让学生采用这种学法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并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质疑,解决问题。

  在本课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在这篇文章中,小虾吃食时的动作描写,很好的表现了小虾吃食时的谨慎。可是,我却只停留在了抓住几个写顺序的词语上,到底作者怎样生动地刻画出小虾吃食的过程,我并没有透过我的教学让学生去体会到。小虾吃食的与众不同正是这篇课文的精妙之处,如果能让孩子体会出来,那孩子去写自己的作文时,他们一定能比较容易感受到抓住特点来描写的方法了。在教学中,孩子们的朗读,反映出我自己的阅读教学没有让孩子真正理解,没有把小虾的有趣之处让孩子发自内心的感受到,所以,读的不理想。

三年级部编版下册教案15

  课题

  劝告

  课型

  口语交际

  授课

  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精妙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2、多从对方的角度着想,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进行得体地劝说。

  3、注意说话的语气和说话的技巧,不要用指责的口吻。

  教学重点

  了解和感悟劝告语言的特点和技巧,

  教学难点

  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进行得体的劝告。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一)分钟一、巧设情境,导入话题。

  同学们,生活中看到有一些不良行为,需要我们去劝说,怎样劝说才能打动对方,及时制止不良行为呢?正确的劝说,会很好地解决问题,不正确的劝说,往往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冲突。

  这节课,我们就来争当小小劝说家。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劝说)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情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口语交际的学习中。】

  二、新课教学

  (二)分钟二、出示事例,学会劝说

  1、劝说可是一门学问,我们先来看一个劝说的小故事。(课件出示2)

  比如,有一个同学,下课时坐在楼梯的扶手上往下滑。高年级同学看到了,劝他别这么做。

  生1:你这样做太危险了,有可能会撞到别人的.。

  生2:你怎么不遵守学校纪律呢?太不应该了!

  生3:小同学,别人这么玩,扶手很滑,如果没抓稳的话,你会摔伤的。

  2、你觉得那个同学会接受谁的劝说呢?为什么?

  预设:前两个同学说话的语气太严厉,第二位甚至还用指责的语气,让人难以接受。我选择第三位同学。

  预设:当然会接受第三位同学的劝说,因为这位同学说话语气没有那么严厉,很委婉。

  预设:那个同学会接受最后一位同学的劝说,因为她说的话,够委婉,而且是从玩扶手的同学的角度去说,很符合实际情况。就更容易让人接受。

  3、小结:正是第三位小姐姐话有理有情,那位小同学才茅塞顿开,不再玩滑梯了,看来劝说还真是一门学问,那么劝说时要注意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齐读)(课件出示3)

  (1)注意说话的语气,说话要委婉,不要用指责的口吻。

  (2)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这样别人更容易接受。

  (3)态度要诚恳,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板书:说话委婉不要使用指责的口吻从别人角度着想,态度诚恳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三、共同演示,合作劝说。

  学了这么多劝说的好方法,你想不想来体验一下?我们来劝劝那个玩滑梯的同学。肖刚来扮演玩滑梯的同学,其他同学扮演劝说者。

  合作表演劝说过程。

  四、同桌合作,练习劝说

  1、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不良行为需要我们及时制止,人需要我们好好劝说,大家看一看:

  (课件出示4)

  情景一

  有同学乱穿马路。

  情景二

  表哥喜欢玩电脑游戏,一玩就是一整天。

  2、同桌两个演一演,一个做主人公,另一个人劝说。

  3、选代表,全班展示。

  其他同学认真看,认真听,要做文明听众。

  4、师生评判,那个同学说的最合情合理,容易让人接受。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三)分钟五、出示名言,提升劝说

  1、古往今来,还有许多成功劝慰的事例,如:高适曾劝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你还知道哪些可以劝慰别人的名言?

  学生交流。

  2、成功劝慰的故事也有很多,如:朱武巧舌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以课后搜集更多这样的小故事说说。

  3、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劝说、练劝说最后会劝说,大家的表现都很精彩,老师相信同学们都能成为小小劝说家。

  【设计意图:出示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提升了劝说能力,激发学生劝说他人的兴趣。】

  板书内容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劝说》

  不要使用指责的口吻从别人角度着想

  说话委婉态度诚恳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各种各样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学生特别积极,话匣子一下打开了。本次口语交际注重参与,多种互动形式交流。

  (1)生生互动。口语交际课的生生互动多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在口语交际中,把优、中、差生按比例合理搭配成交际小组,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使人人都有机会练说,让学生在问、说、议、评、辩中交流,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群体间的互动。群体间的互动主要是通过小组与小组之间互问互答,表演,争辩,比赛等形式,既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评价能力,又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及集体荣誉感。

  不足之处:

  教师要做引导者,尽量少参与,把说话的机会多让给学生。

《三年级部编版下册教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三年级部编版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部编版下册教案(15篇)03-27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荷花》11-24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教案06-17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8-08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教案02-28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06-18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05-30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教案15篇06-17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语文教案04-08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三年级部编版下册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部编版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部编版下册教案15篇

三年级部编版下册教案1

  第一课时

  一、学习“交流平台”。(板书)

  1.学以致用。(板书:学以致用)

  (1)课件出示。

  ①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②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③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它们的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

  ④蝴蝶张开漂亮的翅膀在空中翩翩起舞。

  ⑤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

  (2)学生试着用上加点的词语说句子,并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①寂静的夜晚我倚在窗前,只听得风儿在和树叶窃窃私语。

  ②香格里拉不但景色奇异,还有浓郁的藏族民俗风情。

  ③美丽的花园里,菊花开了,千姿百态,芬芳迷人,争奇斗艳,颜色多种多样——红的,白的,黄的,粉的,红的似火,白的似雪,粉的似霞,美丽极了!

  ④妹妹在舞台上翩翩起舞,可爱极了。

  ⑤透过雨丝我恍恍惚惚地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4)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有关内容,教师小结:在习作中,我们要有意识地用上平时积累的词语。

  2.仿说比喻句。

  (1)课件出示。

  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2)自由读句子,小组交流,了解句子的`特点。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句子把群星闪烁比作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像这样的句子叫比喻句。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清楚明白;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在写作中要学会恰当地运用比喻句。

  (3)互相交流自己在本单元积累的比喻句,教师小结:

  ①开始,天空呈粉红色,慢慢地变成了蔚蓝色,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

  ②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③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

  (4)仿说比喻句。

  鼓励学生自由阅读课本上的有关内容,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说比喻句,师生评议。

  1.用上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1)就在鹿没精打采地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

  (2)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

  (3)我用源源不断清洁的水,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

  (4)北宋的时候,有位画家叫张择端,他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5)最让小沙耿耿于怀的是,每次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精”。

  2.读例句,用上下面的事物仿写比喻句。

  例句: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1)月亮

  (2)星星

  (3)太阳

  (4)白云

  (5)春雨

  (6)彩虹

  (7)树叶

  (8)花朵

  (9)水果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1.仿说片段。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有关内容。

  (2)教师出示范例:

  你可知道,落叶有多么奇妙吗?秋风一吹,千奇百怪的树叶就像蝴蝶似的漫天飞舞,飞累了,就回到妈妈身旁。它们千姿百态,各种各样,有大的,有小的,有单个的,有成串的,有红色的,也有黄色的……

  你可知道,天空中的云有多顽皮吗?在蓝宝石般的天空中飘动着像棉花似的云,它们在天空中顽皮的嬉戏着,有时候像一只自由自在的白蝴蝶,悠然地起舞;有时候像一群群小白兔,向前奔跑着;有时又好像一群拖缰的野马,在蓝天下奔驰……

  你可知道,初夏时节大自然的景色有多美妙吗?初夏时节,各色野花都开了,红的、紫的、粉的、黄的,像绣在一块绿色大地毯上的灿烂斑点;成群的蜜蜂在花从中忙碌着,吸着花蕊,辛勤地飞来飞去。

  (2)阅读范例,先根据要求试着自己说一说,再小组交流。

  (3)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4)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评议并小结: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这种辞格叫设问。(板书:设问引思)

  2.学写“寻物启事”。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上的范文,小组交流寻物启事的格式和写法。

  (2)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寻物启事一般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一)标题:寻物启事的标题可以有两种构成格式:

  第一,由文种名称和缘由构成。如“寻物启事”。

  第二,由文种名和具体丢失物名构成。如“寻书启事”、“寻自行车启事”。

  (二)正文:寻物启事的正文一般由以下几项内容构成:

  其一,写明丢失物的名称、外观、规格、数量、品牌等,同时要写明丢失的原因、时间和具体地点。

  其二,交待清楚拾物者送还的具体方式,或注明发文者的详细地址、联络方式等。

  第三,寻物启事是求人协助寻找的,所以除文中写些表谢意的话外,还可以写明给以拾到者必要的酬金之类的话。

  (三)落款:落款要署上发文的单位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并署上发文的日期。

  (3)阅读范文,注意格式,并创设情境试着写一则寻物启事。(板书:寻物启事)

  3.注意划横线的部分,照样子写一段话。

  你可知道,天空中的云有多顽皮吗?在蓝宝石般的天空中飘动着像棉花似的云,它们在天空中顽皮的嬉戏着,有时候像一只自由自在的白蝴蝶,悠然地起舞;有时候像一群群小白兔,向前奔跑着;有时又好像一群拖缰的野马,在蓝天下奔驰……

  4.根据提供的材料写一则寻物启事。

  (1)丢失时间:2哦8年5月27日上午早操时间。

  (2)失物人:李晓慧。

  (3)丢失地点:学校操场。(4)丢失物品:米黄色塑料文具盒一个,内有自来水笔、圆规、三角尺等。

  (5)送还方式:请交给中队辅导员老师。

  三、作业: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和优美生动的语句。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学习“书写提示”。

  1.独立阅读课本上的书写提示。

  2.按照提示互相交流,怎样写好课本上的字。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书写规则。(板书:书写规则)

  5.按写字的要求完成填空。

  (1)笔画较少的字,要把笔画。

  (2)笔画较多得字,要把笔画写得些,缩小笔画。

  二、学习“日积月累”。

  1.学习生字,准确朗读。

  (1)课件出示: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3)纠正字音,学习生字。

  (4)小组展开朗读比赛。

  2.简单理解,把握意思。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①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敌军来了,就派将官率军抵挡;洪水来了,就用土筑堤拦截。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总有相应的对付方法。也比喻对待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

  ②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进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原指不亲历危险的境地;就不能获得成功。现也比喻不经过艰苦实践就不能认识事物或取得重大的成就。)

  ③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形容不要轻信传闻,看到的才是事实。听来的传闻是靠不住的,亲眼看到才算是真实的。谓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

  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3.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积累的八个字的成语,交流对词语的理解。(板书:八字成语)

  6.想一想,填一填。

  兵来将挡,

  ,焉得虎子

  眼见为实,

  ,近墨者黑

  7.写几个自己积累的八字成语。

  三、背诵读读背背中的词语,课外积累更多这样的词语。

  课堂小结

  [教学板书]

  语文园地七

  交流平台学以致用

  词句段运用设问引思

  书写提示注意规则

  日积月累八字成语

  [教学反思]

  今天顺利完成了语文园地七的教学,针对教学情况进行简单的反思。

  语文园地是引导学生发现,掌握学习方法,积累好词佳句的重要场地。而我们教师要注意的是如何举一反三,让学生根据园地中的提示,做到触类旁通。在这堂课中注意了拓展。如“词句段运用”中,让学生根据对日常事物的观察仿说设问句。再如在学写寻物启事时,鼓励学生创设情境学写寻物启事。通过“举一反三”让学生先自己尝试,在尝试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自我建构。经历曲折是为了丰富经验,使学生能够在反复尝试中收获探究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快乐。

三年级部编版下册教案2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三年级(下)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二单元

  5《守株待兔》

  教学目标

  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体会“守株待兔”的寓意,要结合插图,疏通文意。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难点分析

  这则寓言采用文言文形式,学生在理解上较困难。

  教学方法

  1、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感悟这篇寓言所表达的内涵。

  2、通过讨论体验主人公的心态。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在走入今天的课堂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小动画,《守株待兔》动画导入,直观引入课题。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2、授新。

  1)成语“守株待兔”的来历:守株待兔是一个成语,据《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2)梳理字词

  下面跟老师来读:看守、一株、等待、宋朝、耕田、触碰、颈部、解释、其他。不熟练的同学再暂停视频自己练一练。

  耕字念gēng,它是左右结构,注意左面是三横,最后一笔捺变成点,右边是井,组词耕耘,耕耘的意思是:犁地除草。泛指农耕之事;还比喻辛勤劳动。

  由于这是一篇小古文,所以有些字词的意思跟现在的不太一样,老师把难理解的字词意思整理了一下,方便我们理解课文。

  株:露在地面上的断树根。

  走:跑,逃跑。

  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

  冀:希望。

  因:于是,就。

  释:放下。

  这些你都记住了吗?没记住的可以找张纸抄写下来,一会不会的时候再看一看。

  3)

  学习课文

  教师范读,读古文的时候要注意每句话的停顿,你能根据老师的停顿再读一读吗?

  学生跟读,读通顺之后,我们来试着理解文章的.意思,你能根据之前的解释翻译古文吗?试一试!

  释义: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本句中的耕者是指耕种的人,也就是农民这句话的意思是: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个树桩。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让我们继续看。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你能试着翻译一下吗?大意是:兔子奔跑着撞上了树桩,扭断脖子死掉了。发生了这么好的事情,农夫肯定非常高兴。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这句话中冀是希望的意思。复有再,又的意思。所以翻译成:于是放下了农具,不再耕种,天天守在树桩旁。希望能再次得到只兔子。那他的梦想有没有实现呢?我们接着看。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兔子不能再获得了,他自己也因此成了宋国的笑话。

  3、小结:

  1)现在我们已经理解了本文的意思,那为什么农民不能再次得到兔子呢?你知道原因吗?(那是因为兔子撞树而死的事情是偶然发生的,是农民运气好碰上了,这并不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所以他不会再获得兔子了。)

  2)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试着说一说。(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靠运气得到想要的东西的几率是万分之一。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否则终将一无所获,留下终身的遗憾。)

  3)最后我们再次看这篇古文,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吗?课下我们可以试一试。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4、课堂练习: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暂停视频,思考一下再写。

  因释其耒的释是放下的意思,冀复得兔的复是又、再的意思,你都写对了吗?

  2)稍微增加一点难度,不过只要你多一点耐心去理解一定不是问题,暂停视频,加油!

  下列句子中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是:

  ①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②为人谋而不忠乎

  ③始悟为山市

  ④此何遽不为福乎

  解释: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中为的意思是被的意思,与而身为宋国笑的为意思相同。

  为人谋而不忠乎中为是做事的意思,句意为:为别人是不是尽心竭力了?

  始悟为山市中为食是的意思,解释为这才明白是山市。

  此何遽不为福乎中为也是是的意思,意思是怎么就知道这不是一件好事呢!所以这道题选择一。

  小结

  通过这篇课文我们学到了: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好运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怎么样,这节课的知识你是不是都掌握了?

三年级部编版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创、携、蔡、伦”等10个生字,重点认识“携、蔡、”。会写“录、册、欧、社”等13个字,注意指导“录、存、阿、欧”的笔顺,尤其是“社”字左边是“礻”不是“衤”。能正确读写“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概括出自然段意思。

  3.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4.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能概括出段落意思,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教学难点:

  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造纸术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知道你们现在用的纸是谁发明创造的吗?(孩子们表达)

  2.板书课题。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纸的发明》。对于纸,你知道些什么吗?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4.在课件上出示蔡伦和造纸术等资料,师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初读,处理生字。

  对于纸的了解,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但是还不知道读课文读的怎么样呢?

  2.检查生字和词语

  术、创、录、册、保、存、约、验、阿、伯、欧、洲、社。(字)

  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词语)

  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等。

  三、书写汉字相机指导

  1.形近字辨析

  “洲”和“州”

  “洲”有水字偏旁,是水中之地的意思。

  “州”大体上同现在的“省”差不多。因此,现在我们自己称中国还有“神州”“九州”说法。

  2.笔顺讲解

  “录”的第七笔是撇;“欧”的第二笔是撇。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生字,老师相机指导。

三年级部编版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课程:

  第一课时

  1、古诗三首 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3、借助此诗的学习,初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学习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感受诗人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教学理念

  1、遵循古诗的教学规律,以读促学。

  2、把握古诗的特点,因材施教。

  3、挖掘教学资源,拓展延伸学习内容。

  4、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教学准备

  挂图、苏轼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1、小黑板出示小知识。

  课外知识积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与南宋辛弃疾合称“苏辛”。

  2、板书课题:惠崇《春江晚景》

  3、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学挂图。

  引导学生读懂诗题,指导学生观察教学挂图上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所作之画《春江晚景》而题诗,写的是江南初春的景象。

  二、初读古诗

  ① 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② 能认识“蒌蒿”二字,正确书写“崇”、“轼”二字。

  2、学生自学。

  3、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相机出示教学挂图)。

  ① 识字“蒌蒿”、“崇”、“轼”

  ② 指多名学生读诗,集体评价,用“/”画出诗中停顿的地方,再齐读。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再读古诗,读懂诗意

  ① 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逐行理解诗意。

  ② 了解诗人是如何描绘《春江晚景》这幅画上的内容。

  2、学生按自学提示自学,教师行间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适时点拔。

  3、教师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① 指多名学生述说每行诗的意思,教师及时点评。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生: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嬉戏游玩,好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师:“桃花三两枝”说明了什么?(两三枝桃花开放,给我们报告了春的的信息)。

  生:“鸭先知”表明鸭子最先知道初春的江水回暖,所以迫不急待地在水中嬉戏。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生:这名话的意思是:河滩上已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出嫩芽,此时正是鲜美的河豚上市之时。

  师:“蒌蒿满地芦芽短”体现怎样的景象?(春天的活力惹人喜爱),“河豚”是画中的事物吗?(河豚不是画中的事物)。你能结合课文和图画进行联想吗?(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② 在师生共研中让学生知道这首诗诗人由江边——江中——江岸——想象,其中第1—3行是咏画的景物,描绘竹林、桃花、江水、鸭、蒌蒿、芦芽这此景物突出了江南初春的美丽景色,第4 行诗由画面景物跳出画面,展开了极为丰富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四、三读古诗,背诵古诗

  ① 三读古诗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② 背诵古诗。

  2、学生进入第三次先学,在学习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

  3、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① 引导学生概括题画诗的特点。

  出示《题画兰》这首诗。“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让学生结合这两首诗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② 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对又快。学生背诵古诗。

  五、课堂训练

  1、辩字组词:

  崇( ) 芦( ) 豚( ) 蒿( )

  崇( ) 庐( ) 逐( ) 篙( )

  2、这首诗中写咏画面景物的诗句是:

  作者展开想象的诗句是:

  3、古诗赏析:

  ① 这是一首 诗,诗的作者是 朝诗人 。

  ② 这首诗描写了 时节 的景象,体现了诗人 。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

  六、总结

  师:学了这首诗,从古诗的内容和思想上你有哪些感受?从诗人描给的图画的方法上你受到哪些启发?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对古诗的教学,我们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在把握古诗特点的基础上,有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并使古诗教学达到生活化,努力地构建高效课堂。

  在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教学上,我依据语文教学的基本思想,结合这首题画诗的基本特点,采取了自读自悟,以读促学的基本理念。首先让学生把古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然后再读古诗,读懂诗意,了解苏轼是如何描绘《春江晚景》这幅图上的内容。在充分解读古诗后,让学生能了解题画诗的特点,从而在学习中让学生能读会背会说。切实使学生的学习做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其次,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古诗教学的大语文观,在充分地解读文本、解读学生的基础上,要让教学生活化,学生的学习自主化,教师的指导系统化。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分解为三个阶段目标,力争实现“三维目标”。在每一个阶段目标的实现下让学生能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读书、表达、分析、理解能力,掌握课堂内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通过对诗的感情与深入探讨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最后,在教学策略上,我通过学生对课外知识的了解与积累,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学生对古诗的赏析、品读、感悟,进一步培养语感,能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魅力四射,让师生在课堂活动中,与诗人达成共鸣。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认为不论是古诗的教学,还是课文的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都离不开学生的体验,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才能做到教就是为了不教,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学自读,熟读诗句。

  出示自学要求: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了解诗意

  1.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 (板书古诗并画出停顿)

  2. 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到春天的足迹吗? (桃花,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

  3.这幅画一定很美,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

  (1)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师解释。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学生描述诗中的画面内容。

  师提问:诗中哪几句是描写画中的内容(前三句),那最后一句是什么呢?(诗人

  的想象)。

  (3)师生共同总结古诗意思,当堂背诵。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四、 当堂小结,生谈感受

  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根据诗人抓住春天的景物,让学生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三课时

  一、导语引入,揭示课题

  1.继续学习宋朝诗人曾几写的一首古诗,一起感受曾几笔下的春天。

  2.强调曾是多音字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三衢山的道上)

  二、初读古诗,补充学法

  1.师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2.学生根据古诗学习的方法自学古诗。

  3.齐读1、2句。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强调“泛”“尽”的意思?

  【设计意图:回忆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很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鼓励学生提出新的学习古文的方法。】

  4. “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很好,游兴愈浓。指导学生读出1、2句的,体会诗人的心情。

  5. 诗人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有些失望的时候,却听到树上的黄鹂,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3、4句。

  6.此时诗人的心情一定是—惊喜的,指导学生读出诗人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诗人那种由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

  7.齐读整首诗,读出诗人心情的变化。(配乐朗读)

  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全诗的意思。

  三、总结全诗,拓展延伸

  1.欣赏美丽的春色。(播放视频)

  2.用学过诗文描绘春色。

  板书设计:

  绝句

  唐 杜甫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衢道中

  宋 曾几

  心情变化

三年级部编版下册教案5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激趣:每个同学的课桌上老师提前发了一张正方形的大白纸。这张纸可以叠成一本书,书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谁先做成了这本书,谁就能读到这个有趣的故事。

  2.老师看得出来,有的同学产生了疑问,一张纸能折成一本书?这真的可以?我可以很确定地说“可以”,还很容易,只需要花费你几分钟的时间。下面老师利用课件出示制作这本书的过程和方法,同学们根据课件的提示进行制作。老师提醒大家,老师设定了课件播放的时间,希望同学们能在课件播放玩的同时完成这本书的制作。

  3.利用多媒体分布呈现将这张纸制作成折叠式口袋书的过程,学生看着步骤动手制作这本书。

  (1)让正方形纸白色的一面朝上。将纸对折,再次对折,然后摊开,三条折痕将正方形纸分成四等分。

  (2)换个方向将纸对折,摊开。这样正方形纸就被分成了八个等分。

  (3)将这条边对齐第一条折痕,对折,将纸翻过来,沿着折痕折过去。再次翻过来,对齐第二条折痕折过去。然后,另一边也同样的折三折。这样折成一个长条后,我们看到纸条中间有之前折过的折痕。

  (4)我们将长条的一端,折出长条一半的1/3的长度,压出折痕,之后将压出的三等分线对齐长条的中线,折45度角,另一边也同样处理。

  (5)将纸摊开。沿着刚才折的三等分线折,将白色一面朝上。接下来沿第二条折线凹进去,其它几条纸带也都同样用手凹进去。然后稍作调整,折好后的图形正面像折扇,侧面显示为两段纸条互相垂直的样子。

  (6)将长的纸条段折45度角,注意折的方向,并留出2mm左右的间隔。用力压出折痕。

  (7)将长的一段从中间打开,沿着折痕将折面压平,继续打开两边的折条,再次压平。翻过来,再次打开压平。

  (8)将纸翻折过来,使折痕略超过书页部分。翻过来,折下多余出来的长度。

  (9)将中间的书页部分翻到另一边,把右边的纸条向中间对折,可以留2mm左右余量。另一边做同样处理。

  (10)将较窄的纸条拉开,卡进外皮和书页层之间,这样书皮就固定下来了。

  4.好了同学们,时间到了,都停下手来。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已经做完了,正在翻来覆去的在“书”中寻找着什么?对了,应该是在寻找那个有趣的故事?看你那着急的样子,老师都替你着急。(板书:急性子)有的同学还没有做完,还在那儿慢条斯理的折呀叠压,老是真佩服你们的沉着冷静。(板书:慢性子)

  5.揭示课题:折叠式口袋书做好了,故事真的出现了,不过,它没有出现在你制作的“书”里,而是出现在了我们的课本上,讲的是一个裁缝和一个顾客的故事,作者是周锐。(补充板书: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学生齐读课题)

  指导学生学习生字“缝”——多音字。读[fèng]意思是空隙,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窄长口子,如裂缝、缝隙等。还读[féng]指用针线连缀,如裁缝、缝纫、缝补、缝制等。

  6. 简介作者:

  周锐,上海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初中毕业后当过农民、船员、钢厂工人。著作有《幽默聊斋》、《幽默三国》、《狭路相逢》系列、《周锐校园绿色幽默》系列、《元首有五个翻译》、《蚊子叮蚊子》、《哼哈二将》、《书包里的老师》、《中国兔子德国草》系列、《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系列、《戏台上的蟒蛇》、《大侠周锐写中国》等八十余种,曾百余次获奖,包括第二、三、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四、五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新时期优秀少年文艺读物一等奖、台湾第二届杨唤儿童文学奖、第六届夏衍电影文学奖等。

  7.引导学生理解“裁缝”(裁缝指裁剪、缝制衣服,后来指代以制作或拆改衣服为职业的人,是以人体为依据,通过测量制定服装号型规格,合理使用原辅料进行服装裁剪、缝制的人员。)“顾客”(顾客,泛指商店或服务行业前来购买东西的人或要求服务的对象,包括组织和个人。因此,凡是已经来购买和可能来购买你的产品或服务的单位和个人都可以算是顾客。即:所有享受服务的人或机构,也指把自己需求带给我们的人。)

  8.“慢性子裁缝”—— “慢”到什么程度?“急性子顾客”—— “急”到什么程度。他们之间能发生什么样的有趣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跟随作家周锐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明确初读要求。

  (课件出示)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之间发生的什么事?

  (二)检查识字情况。

  1.课件出示会认字(带注音)

  (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指名领读。

  (3)开火车读,一边读一边说说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和技巧。

  2.课件出示去掉注音,打乱原来顺序的会认字。

  (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指名领读。

  (3)开火车读。

  3.课件出示会认字所在的词语。

  裁缝 箱子 夸奖 歪头 承认

  袖子 衬衫 负责 泄气 手艺

  (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教师随机抽取,学生抢读。

  (3)指名上讲台,教师读,学生指。

  4.指名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二)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会写字。

  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指名领读。

  3.开火车读,一边读一边说说写好这些生字的方法和技巧。(“卷”不要多写一横,“货”字不要写成“贷”字,“衬、衫”两个字的部首不要少写一点,“艺”字不要写成“芝”,注意“性”和“姓”的不同。)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1.读拼音,写词语。

  yī juǎn

  ( )

  qǔ zǒu

  ( )

  kuā jiǎng

  ( )

  chèn shān

  ( )

  fù zé

  ( )

  fú wù

  ( )

  一卷取走夸奖衬衫

  负责服务

  2.比一比,组词语。

  性( )姓( )

  艺( )芝( )

  箱( )想( )

  袖( )抽( )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

  2.“慢性子裁缝”—— “慢”到什么程度?“急性子顾客”—— “急”到什么程度。他们之间能发生了什么样的有趣的故事?尝试用自己的话互相交流。

  3.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作业:没做完折叠式口袋书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把它做完。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指名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分自然段开火车朗读课文。

  3.教师评议,导入学习。

  二、指导读文,积累技巧。

  1.从制作折叠式口袋书和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中老师发现我们班有急性子,也有慢性子。(生举手自荐)大家自己试着读读下面的两段话。待会儿我们请两个同学来再现一下他们的对话。(学生练习读老师出示的文段。)

  2.课件出示:

  故事发生在冬天。裁缝店里走进一位顾客。

  顾客把一卷布料放到桌子上,对裁缝说:“我想做件棉袄。我已经跑了三家裁缝店了。第一家说要到秋天才能做好。第二家问我有没有等到夏天的耐心。第三位师傅倒是强些,但他最早也要到开春才能交货。我可等不急,都没让他们做。告诉您,我和别的顾客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急的顾客。请问师傅,您准备什么时候让我来取衣服——秋天?夏天?冬天?……”

  ……

  裁缝说:“那么,您要是在别的季节拿到新棉袄,也不得不由着性子穿上。可是您无论在在秋天、夏天还是春天穿一件棉袄,人家都会笑话您的。我呢,决不会让人笑话您。非但如此,在您穿上我做的美观大方的新棉袄的时候,大家还会为这您只夸奖,甚至羡慕您呢。”

  3.急性子、慢性子学生自荐,到讲台上分别读顾客和裁缝说的话,师生评议。(急性子同学读得语速较快,声音较大,慢性子同学读得语速较慢,声音较小。)

  4.如果用我们当地的话读他们的对话,会是什么情景?(学生自荐,用方言试着完成上面的对话,鼓励学生加上动作,注意表情的变化,把故事的情景表演出来。)

  5.师生评议,谈话过渡:课文中有很多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对话,同学们自由组合,和你的伙伴试着用我们本地话完成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对话。

  6.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1.读句子,完成练习。

  裁缝又补充了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

  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

  (1)读裁缝的话应该

  表现出

  (2)读顾客的话应该

  表现出

  特别是注意读好标点

  三、走进课文,感受文本。

  1.学生推荐一组同学到讲台,用自己的话表演读课文,师生评议。

  2.小组交流:

  (1)从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人物各自的什么特点?

  (2)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

  (3)读完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3.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1)从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人物各自的什么特点?(裁缝诗歌慢性子,顾客是个急性子。)

  (2)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顾客的布料还在裁缝的柜子里搁着,裁缝还没有开始裁料。)

  (3)读完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如果你是一个急性子的人,请一定要改一改,太急了,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如果你是一个慢性子的人,也请你改一改,太慢了,会耽误很多事情。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

  4.教师小结,拓展交流。

  (1)交流内容:

  在下一年冬天交付棉袄的慢性子裁缝最“合适”急性子顾客的要求,做衣服的事儿就说定了;谁知第二天、第三天……急性子顾客要求把棉袄改成夹袄、把夹袄改成短袖衬衫、又想把短袖衬衫改回春装……迫待地想穿上新的衣服。

  慢性子裁缝答应了急性子顾客一次次的修改制作要求,事实上根本还没有动手裁剪布料——这只是课文的结尾,而不是故事的结尾。

三年级部编版下册教案6

  【教学理念】

  了解文中各种昆虫的特点,找出感兴趣的地方。体味文章语言的生动、有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蜻蜓、瓢虫、蚂蚱、独角仙。提问:图上的昆虫大家都认识吗?如果认识,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学生各抒己见,介绍这几种昆虫。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昆虫,它们身上还藏有哪些秘密呢?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昆虫备忘录)。

  2、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

  (1)课文揭示了这几种昆虫的什么秘密?

  (2)“备忘录”指的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试着读课文。

  展示阅读要求和提示: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借助汉语拼音品读,并反复多读几遍,课文中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朗读课文。

  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在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

  (1)出示词语:

  备忘录 凡是 距离 款款 黑绸 膜翅 益虫

  (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学习生字。

  (1)约 斑 录 凡 距 款 绸 膜 瞎 益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

  注意读准翘舌音“绸”,前鼻音“ 凡 款 斑”。

  (2) 识记生字

  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

  (1)熟字加偏旁:“巨+?=距”“周+纟=绸”“莫+月=膜”“害+目=瞎”。

  (2)形近字比较。如:绿一录 风一凡 斑一班

  (3)组词扩展:“款待 款款 有益 益虫 大约”

  (4)以多种形式认读词语,如猜读、“开火车”读等。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每个短文中不理解的词义,

  三、交流讨论,重点感悟。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你感兴趣的`内容:

  (1)“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从头到脚,约有两寸。它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从上文中,你知道了什么?(独角仙个头大,甲壳硬,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2)除此之外,还写了独角仙的什么特点?(力气大)找出表现独角仙力气大的句子。

  “据说给它套上一辆泥制的小车,它拉着就走。”

  (3)“复眼”想必是许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

  “想必”可以换成哪些词语?(一定 肯定)

  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

  文中提到有哪些昆虫有复眼?(蜻蜓、苍蝇)复眼有什么作用?(视觉变得灵敏)

  (4)“瓢虫,朱红的,瓷器似的硬翅,上有颜色鲜艳的小圆点,特别漂亮。”

  这里抓住瓢虫的什么来写的?(颜色、硬翅、硬翅上的小圆点。)

  (5)“挂大扁儿”是哪里人对什么的称呼?(河北人, 尖头绿蚂蚱)

  (6)你喜欢蚂蚱吗?介绍蚂蚱时,一共介绍了几种蚂蚱?(两种蚂蚱:尖头绿蚂蚱和土蚂蚱。)各有什么特点和有趣的地方?找出相应的句子读读。

  都是从外形和动作来叙述的:

  A、尖头绿蚂蚱

  动作描写:“蚂蚱飞起来会咯咯作响,不知道它是怎么弄出这种声音的。”(板书:咯咯作响)

  外形:“蚂蚱的膜翅是淡淡的桃红色,非常好看。”

  这句话写出了蚂蚱的什么?(膜翅的颜色很漂亮)(板书:膜翅 漂亮的桃红色)

  B、土蚂蚱:

  外形:“身体粗短,方头色黑如泥土,翅上有黑斑。”

  这里抓住“土蚂蚱”外形上的什么写的?(身体、头、翅膀)(板书:身体粗短、方头、翅膀有黑斑)

  动作:“这种蚂蚱,抓住它,它就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顶讨厌。”

  你认为那些地方写得很有趣?(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一泡”写出土蚂蚱的口水非常恶心。)(板书:吐褐色口水)

  2、选择一个自己喜欢小短文,读一读,读出喜爱之情。

三年级部编版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准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3.发展目标:学习使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水平。

  教学重点:

  本课语言表达非常有特色,描写花开的句子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学习使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水平。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媒体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说说你们都喜欢什么花?(学生自由说)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走进花的世界去领略花的美丽与神奇吧。(课件展示花的图片)

  2.从大家一声声的惊叹中,老师猜大家一定想到了很多描写花的词语,谁来说说。(学生自由汇报)

  3.课件出示词语:“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入花的世界去瞧一瞧吧!

  4.咱们今天就要来学习一篇相关花的文章。板书《花钟》,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导航,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并做批注。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什么是“花钟”?用“”画出来。

  (2)文中共写了几种花?分别在什么时间开放?圈出花名并用“”画出每种花开放的时间。

  (3)植物开花的时间与什么因素相关?用“===”画出来。

  2.什么是花钟?找出文中解释花钟的句子用概括汇报。(课件出示)

  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

  3.欣赏花钟图片(课件出示),介绍有名的花钟。

  4.(课件出示:日内瓦大花钟)这就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最著名的日内瓦大花钟,它坐落于瑞士这个“花园之国”。瑞士又称“钟表之乡”,瑞士的能工巧匠绝妙地将花卉之美同钟表的制造工艺完美地结合起来,别出心裁地创造出了神奇的“花钟”。

  5.出示第一自然段:

  (1)课文里总共写了几种花?每种花分别在什么时间开放?(指名学生汇报,课件展示)

  (2)课件出示图片:区分“欣然怒放”和“含苞欲放”。

  (3)指导朗读。(齐读、男女生分组读、表演读等)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五点左右,蔷薇绽开了笑脸;

  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

  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

  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

  傍晚六点,烟草花从暮色中苏醒;

  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已的花瓣;

  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

  昙花却在九点含笑一现……

  (4)课件出示巩固练习,连一连并仿写拟人句。

  (5)有感情的朗读描写花开的句子。

  三、自主朗读整体感悟

  1.快速朗读第二自然段。

  2.小组讨论: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它与什么因素相关?

  3.在第二自然段中勾画出原因,自已读一读。(课件出示)

  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4.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说一说。(学生汇报,师板书)

  5.指导学生带着赞美的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1.老师上网查了一些资料,了解到大自然中还有很多花开花的时间也不相同。(课件出示资料袋)

  凌晨三点蛇床花早晨六点蒲公英

  上午十点半岛莲下午四点紫茉莉

  下午五点香水百合傍晚六点丝瓜花

  仿写句子:

  (1)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2) (时间) (花)。

  (怎样开放)

  2.学生根据资料袋内容仿写句子。

  3.指名学生汇报。

  你从植物学家身上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体会?

  (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五、作业布置

  仔细观察周围的植物,写一篇观察日记。

  六、课堂小结

  花开花谢,不仅给我们美的享受,更蕴藏着自然界无穷的奥妙,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就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七、板书设计:

  13.花钟

  现象: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

  留心观察

  原因: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

三年级部编版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读诗、背诵。

  3、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诗中写了怎样的景象。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

  说说诗中写了怎样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诵读古诗引入:《惠崇春江晚景》。

  师: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首《三衢道中》,大家跟着老师把题目写好,注意衢字的写法。

  解释题,知作者:

  大家读了诗题,想想诗题是什么意思?诗中会写到什么内容呢?(3名学生)你对作者又了解多少呢?(学生介绍)老师做个补充:(曾几,宋朝诗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这是他写的一首记行诗)

  初读古诗。

  请同学们自由读3遍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尽量读出诗的节奏。

  学生汇报读(3名)

  纠正读音,“阴yin、减jian”

  字形:指导书写:“溪”字。

  教师范读节奏,学生标注。

  师:古诗要读出韵味,就要注意诗的节奏。下面老师来范读,同学们认真听,并用小闲线标注出节奏。(师范读)

  师: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再练习2遍。读完后展示,谁来展示读一读?(2名同学)小组比赛读。

  知诗意。

  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内容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诗句的意思?说说我们以前学习的方法。

  看插图、借注释、互相学、问老师等。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同桌为小组,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生汇报:

  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梅子、小溪、绿阴、黄鹂

  “却”意思是什么?又、再、“舔”增加。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古诗,借助插图,想象画面。

  5说景象,悟诗情。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作者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都写了什么(夏季、梅子、小溪、绿阴、黄鹂)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学生汇报:2名。

  师:如果是你走在三衢道中,有如上所见所闻,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喜爱、惬意等)

  学生汇报:2名。试集体背诵。

  总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都用了哪些学习方法?学习古诗的?(想画面、品美句)以后也可以用。

  板书设计:

  三衢道中

  梅子 小溪 绿阴 黄鹂

三年级部编版下册教案9

  1.朗读

  ①课文共( )个自然段,我读了( )遍,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②边读边在课文中圈生字,画生词,不明白的画上“?”。

  2.概括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荷花的.____________,展现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荷塘景色,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的情感。

  3.认写

  ①读词语,不会读的在旁边做上标记。

  花瓣儿莲蓬花骨朵儿饱胀破裂

  姿势仿佛舞蹈翩翩起舞

  ②认生字,给下面加红色的字注上拼音。

  挨挨挤挤随风飘动停止

  4.理解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清香一( )赶紧一( )

  姿势一( )如果一( )

  仿佛一( )挨挨挤挤一( )

  2.作者为什么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5资料

  搜集荷花的图片看一看,感受荷花的美。

  6.质疑

  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疑惑?写下来吧。

三年级部编版下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读准8个生字,会写13个会写字。

  2.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开头、发展、结尾、经过,感受故事的奇处环生,说说故事中的哪些内容你觉得最有意思。

  3.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感受民间故事的艺术特点,体会民间故事的奇妙和趣味性。

  4.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借助提示复述课文。

  5.激发学生热爱民间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些内容你觉得最有意思;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感受民间传说的艺术特点,体会故事的趣味性;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借助提示复述课文;激发学生热爱民间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课题,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有的地方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2.学生阅读,了解民间故事。

  3.说说你都读过或听过那些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4.联系自己读过或听过的民间故事,想一想这些故事都有什么特征?(①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②口头传播,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③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④多采用象征形式, 内容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民间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作品一样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5.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根据民间故事改写的。板书课题:漏,学生齐读。)下面我们就一起阅读,了解民间故事《漏》,感受其趣味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明确初读要求。

  (课件出示)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二)检查识字情况。

  1.课件出示会认字(带注音)

  (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指名领读。

  (3)开火车读,一边读一边说说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和技巧。

  2.课件出示去掉注音,打乱原来顺序的会认字。

  (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指名领读。

  (3)开火车读。

  3.课件出示会认字所在的词语。

  婆婆 脊背 盗贼 莫非 颠倒 粘胶 旋风 纵身

  (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教师随机抽取,学生抢读。

  (3)指名上讲台,教师读,学生指。

  4.指名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二)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会写字。

  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指名领读。

  3.开火车读,一边读一边说说写好这些生字的方法和技巧。(“喂”字不要多些一撇;“贼”字不要少写一撇;“狼”字要把反犬旁写好;注意“厉”和“历”的区别。)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1.读拼音,写词语。

  lòu shuǐ

  ( )

  wèi lǘ

  ( )

  lì hài

  ( )

  zhān jiāo

  ( )

  jǐ bèi

  ( )

  zòng shēn

  ( )

  2.比一比,组词语。

  胖( )伴( )

  狼( )浪( )

  抱( )饱( )

  偏( )遍( )

  莫( )漠( )

  贼( )贱( )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中哪些内容你觉得最有意思。从课文中找出来,然后和同学交流。

  2.小组交流,根据课后提示理清课文层次。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1)老爷爷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1-9自然段。)

  (2)虎驮着贼,贼骑着虎。(10-11自然段。)

  (3)虎蹭贼,贼上树。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12-17自然段。)

  (4)贼和虎以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昏了过去。(18自然段。)

  (5)老爷爷老婆婆再说“漏”。(19-20自然段。)

  4.再读课文,继续了解课文内容。

  四、作业:把课文读通顺、读连贯。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指名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分自然段开火车朗读课文。

  3.教师评议,导入学习。

  二、走进课文,深入探究。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根据学生情况重新划分学习小组。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一部分,练习分角色朗读,体会故事的趣味性。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3.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引导交流。

  4.交流一: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

  (1)快速浏览课文,在课文中标注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时间:从前;地点:山脚下;人物:老爷爷、老婆婆、虎、贼。)

  5.交流三:老爷爷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

  (1)故事发生时的天气情况怎样?(下着蒙蒙小雨。)为什么写当时的天气情况?(为下文写“漏”做了铺垫。)

  (2)这部分课文出了描写当时的天气情况,还描写了什么?(老爷爷和老婆婆的语言,虎和贼的心理活动、动作等。)

  (3)这样的天气虎和贼来这里做什么?

  山上住着一只老虎,山下住着一个贼。老虎嘴馋,一心想着吃这头小胖驴,贼手痒,一心想着偷这头小胖驴。

  (4)老爷爷和老婆婆说了什么?

  老爷爷说“好像有什么声音在响?”

  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指导朗读,读出老婆婆的无奈。)

  (5)如果当时你就在窗外,你以为“漏”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6)老虎和贼听了老爷爷和老婆婆的对话会怎样想呢?

  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过,就是没听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指导朗读,读出虎和贼的疑惑和胆怯。)

  (7)接着发生了什么?虎和贼又是怎么想的?

  老虎吓得浑身发抖,贼听得腿脚发软。贼心里害怕,脚下一滑,扑通从屋顶的窟窿里跌下来,正巧摔到虎背上。老虎未料到房上会有东西掉下来,心想“坏事,‘漏’捉我来了!”撒腿就往外跑。

  贼栽得昏头转向,一摸是个毛乎乎的东西,心想:“坏事,‘漏’等着吃我哩!”拼命抱住虎脖子不敢松手。

  (指导朗读,读出虎和贼的惊慌失措和狼狈。)

  (8)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6.交流三 :虎驮着贼,贼骑着虎。

  (1)谈话过渡: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老爷爷和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板书:老爷爷和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板书: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

  (2)老虎跑哇,跑哇。累得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这时看到前边有棵歪脖老树。老虎和贼会想些什么呢?

  老虎想:“‘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贴住我了。到树跟前,得把他蹭下来,好逃命。”

  贼也想:“‘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到树跟前,得想法窜上去,好逃命。”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虎和贼想摆脱“漏”的迫切心情。

  7.交流四:虎蹭贼,贼上树。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

  (1)谈话过渡: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老爷爷和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虎驮着贼,贼骑着虎,他们都想尽快地摆脱“漏”,他们都摆脱“漏”了吗?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板书:虎蹭贼,贼上树。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

  (2)虎蹭贼,贼上树: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词语“终于”感受虎和贼摆脱“漏”以后如释重负的心情。

  (3)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词语“连忙”、“赶紧”感受虎和贼又一次遇到“漏”以后惊慌的心情。

  (5)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8.交流五:贼和虎以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昏了过去。

  齐读课文第18自然段,抓住词语“惊慌”感受虎和贼当时的狼狈样子。(板书:贼和虎以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昏了过去)

  9.交流六:老爷爷老婆婆再说“漏”。

  (1)老师范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板书:老爷爷老婆婆再说“漏”)

  (2)互相交流,谈谈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

  ①感受一:闽南语言的艺术效果

  课文是根据流行于闽南漳州地区的一则《虎怕漏》的民间故事改写的,故事的内容从开头、发展、结尾、经过,确实让人惊奇不已,尤其是故事结局真是另人拍案叫绝。

  整篇故事的转折之处从老婆婆无意中讲出口的一句苦叹:“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就因为这个“漏”,竟然把一只凶猛而又吃人不眨眼的百兽之王老虎吓得如此的凄惨。着实令人感叹有些语言应用方面的误打误撞还能够幸免一场大灾,这是闽南语言的魅力所在,就因为一个“漏”字,便使整篇文章奇处环生,它在整篇故事的表述当中只占了极小的部分,整个故事却因它而奇趣生辉,实在不简单!

  闽南方言在平常时的应用中,在生活中,有时无意中会应用得非常奇妙和十分趣味。故事显示出误打误撞出其不意的结局,却也显得相当神妙和富有深刻意义。这些,也许正是闽南方言所发挥的艺术效果。

  ②感受二:不要只听半句

  阅读链接《只听半截话的灰灰》

  小白兔灰灰是个急性子,听话只听半截,另半截全凭自己胡猜。为此妈妈不知批评了他几次,可他总是不改。

  一天早晨,灰灰上幼儿园前,听到收音机里说“今天天气晴……”就高高兴兴地背起小背包上幼儿园了。走到路上,灰灰奇怪了:咦,小朋友们怎么都带着小伞?我知道了,他们一定没听今天的天气预报。

  谁知,中饭后,风刮起来了,不一会天空就乌云密布,浙淅沥沥下起雨来。该离园了,小朋友都打着伞走了,灰灰因为没带伞,只好等妈妈来接。

  路上,灰灰告诉妈妈:“妈妈,今天的天气预报错了!”妈妈说:“天气预报没错,是你只听了半截话。收音机里说,今天天气晴转阴,午后有小雨。多次跟你说,听话要听完整!”一听妈妈又唠叨开了,灰灰不耐烦地说:“知道了,知道了。”

  又一天,灰灰正在家门口玩,小鹅白白急匆匆地跑过来,说:“灰灰,灰灰,你妈妈出车祸了……”灰灰一听,“哇”的一声哭了,转身就跑去找爸爸。一进爸爸办公室的门,灰灰就哭起来:“爸爸,爸爸,不好了,妈妈被车撞死了。”爸爸一听,拉起灰灰就往医院跑。半路上只看见小鹅白白搀着兔妈妈走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呀,小兔灰灰又只听了半截话,小鹅白白本来要告诉灰灰的是:“你妈妈出车祸了,不过还好,只是擦破点皮,她让你去接她回家。”但小兔只听了前半截话,就拔腿跑了,于是小鹅白白只好自己去接兔妈妈了。

  爸爸严肃地对灰灰说:“孩子,你看,只听半截话害得妈妈‘死’了一回。如果再不改,将来不定会出什么更大的错呢!”小兔灰灰低下了头说:“以后我再也不听半截话了。”

  10.分角色朗读全文。

  1.照样子写词语。

  (1)翻山越岭(含有动词)

  (2)走南闯北(含有椅子反义词)

  (3)安安稳稳(AABB)

  三、拓展交流,练习复述。

  1.拓展交流。

  (1)你想对文中的老爷爷和老婆婆说点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2)你想对文中的虎和贼说点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2.练习复述。

  (1)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哪部分内容你觉得最有意思,在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

  (2)举手自荐复述课文,师生评议。

  4.学生练习复述全文。

  2.按照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给下面的说法排队。

  ( )老爷爷老婆婆再说“漏”。

  ( )老爷爷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

  ( )贼和虎以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昏了过去。

  ( )虎驮着贼,贼骑着虎。

  ( )虎蹭贼,贼上树。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

  四、合作交流,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民间故事,如猫狗结怨、老鼠嫁女等。

  课堂小结

  [教学板书]

  漏

  (1)老爷爷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

  (2)虎驮着贼,贼骑着虎。

  (3)虎蹭贼,贼上树。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

  (4)贼和虎以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昏了过去。

  (5)老爷爷老婆婆再说“漏”。

  [教学反思]

  《漏》教学反思

  《漏》是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根据闽南民间故事《虎怕漏》改写的,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地读把握课文内容,感悟故事的趣味性,并有所感悟。

  一、质疑引路

  学须有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思维而获取知识。在学习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中如何发现问题,体验问题解决后的成功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用心倾听

  倾听是一种交际互动,不但要求说者会说,还要求听者会听。“学会倾听”是要求听别人讲话要用心,要细心。这也是一种礼貌,表示对说话者的尊重。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心理发育不成熟,要从课堂上的点滴入手,让学生明白倾听的重要性,别人在发言时,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在朗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认真倾听,老师在讲解时也要求学生认真倾听,从小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三、乐于表达

  中年级的孩子,首先要求他回答问题时要说完整的话,培养学生课堂上的口头表达能力,再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发言、积极发言。同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在课堂中敢于发言、乐于说话、善于表达。

  四、主动探究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识字方法的探究到对课文延伸的探讨都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去揣摩朗读时应运用不同的语气。整节课都是师生合作,自主参与的一种学习过程。

  总之,通过教学,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会质疑、会倾听、会表达、会探究。

三年级部编版下册教案11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引入。

  1.谈话导入课题。

  (1)课前,老师让同学们观察大自然,下面大家来说说自己的观察、发现。

  (2)学生交流,指名回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到的发现。

  (3)展示日出、日落、动物、植物图片或其他风光片,进一步感受自然界的神奇。(倾听音乐,欣赏画面,感受美。)

  (4)教师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交流和老师展示给你们的图片(或风光片)中,你觉得我们这个世界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奇妙)今天我们就来从来自英国的彼得?西摩的作品中感受世界的有趣,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什么呢?(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5)解题:你觉得课题中哪个词最重要?(奇妙——它就是咱们这篇文章的题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读音。

  (1)指名读生字词,及时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2)齐读,巩固生词读音。

  (3)找出课文中含有生字词的句子,读通顺、流利。

  (4)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字音。

  3.默读课文,思考: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它又是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世界的奇妙的?分别是哪些段落?

  (2)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或者不懂的地方。

  4.小组合作,交流此文主要内容、主题和结构特点。(强调小组成员之间要配合默契,按顺序起立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者声音要洪亮,倾听者要神情专注,遇到有见地的看法及时鼓掌,有不同看法全体成员汇报完毕再补充。)

  5.分组汇报,全班交流。

  收获可能是以下几点:

  (1)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写。

  (2)文章开头一段概括写世界奇妙,文章开头和结尾呼应,更加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作者眼中的世界是奇妙的。从“天空”和“大地”两方面介绍世界的奇妙。

  (4)重点段落围绕总起句把内容写具体。

  (5)抓住事物特点(颜色、形状、形态等)把事物写形象、写具体。

  6.再读课文。

  (1)请同学们用最佳的心态,放松地再把课文阅读一遍。注意啥都不用想,就当自己在家读书玩呢!

  (2)交流读后感觉。(舒服、幸福、好玩……)

  (3)教师评议:你用心读了,才会有这种感觉。

  1.看拼音,写词语。

  chéng xiàn

  ( )

  là zhú

  ( )

  yòu huò

  ( )

  shī rùn

  ( )

  pǔ tōng

  ( )

  mó xíng

  ( )

  呈现蜡烛诱惑湿润

  普通模型

  2.比一比,组词语。

  幻( )幼( )

  忙( )芒( )

  捡( )剑( )

  辉( )挥( )

  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呈现( )

  奇妙( )

  变幻( )

  普通( )

  4.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开始( )

  普通( )

  三、作业:

  1.抄写生词,积累词语。

  2.熟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交流: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哪几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

  二、细读课文,感受奇妙。

  (一)感受天空的奇妙。

  1.谈话过渡:通过以上的阅读我们的收获还真不少!现在我们就走进文本,了解世界的奇妙。咱们先看看天空怎么样?

  学生自由读课文2―8自然段。提醒学生美美地读,细细地想。

  2.谈话过渡:下面咱们就七嘴八舌论天空吧!你觉得哪里最奇妙呢?勾画一下原句。一会儿说说看。

  3.学生可能汇报的情况如下(随机理解感悟):

  (1)第二自然段是总起句,引起下文。

  (2)第三自然段“开始,天空呈粉红色,慢慢地变成了蔚蓝色,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抓住颜色(粉红色、蔚蓝色)、形状(大火球)描写初升的太阳,并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太阳比作大火球)。

  奇妙一:是它带来了新的一天,多么奇妙啊!日出日落循环往复,居然就是我们日日夜夜经历的时间变化。

  奇妙二:能想象日出时候天空的变化吗?学生读句子,想象,出示自己看到的日出景象图片。(北戴河日出图片、海上日出图片、云海日出图片、泰山日出图片)再读读文中的段落,用心感受它的奇妙(颜色的变化和形状)。

  (3)第四自然段“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美妙的故事……”哪里让你感觉到它的奇妙了呢?

  ①“飞行”随风飞行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奇妙的经历呢?(和小鸟、星星、月亮、太阳一起游戏、聊天……)

  ②“各种奇妙的形状”“各种”说明形状很多,“奇妙”呢?千奇百怪,你能想象出多少种云的形状呢?

  天上的云像洁白的羊群,像连绵的山峰,像奔腾的骏马,像威武的雄狮、像翻腾的巨浪,像堆积的棉絮,像泛着光的鱼鳞。

  一抹淡淡的云彩,像一片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天空中,飘浮着几朵乳白色的云,像风平浪静的大海上的小白帆。

  天空中的云,千姿百态,变化万千:如果你一不留神,它就变了,让你找不到它了;它在慢慢移动,有时像奔腾的浪花,有时像轻柔的羽毛,有时象闪亮的鳞片,有时像张着大嘴的鳄鱼……

  天空的云十分美丽。有时薄得像一层纱,有时厚得像一床被;有时分散成一块一块的,有时聚集成一座座小山。天空的云又十分可爱。时而像一只小白兔,一蹦一跳,像和谁赛跑似的;时而像一只大黑象,鼻子里都是水,“哗啦,哗啦”地往下洒;时而像一只猫,正在睡懒觉,对外面的事情漠不关心。有时云儿们又会聚到一起,像是在说悄悄话。

  ③你能说出多少种形状的名字呢?(高云:卷云、卷层云、卷积云;中云:高积云、高层云;低云:层积云、层云、雨层云、积云、积雨云。)

  ④随便在练习本上画两笔呗?你看看像不像你曾经见过的云呢?好个奇妙的云哪?以后咱们创作本《云集》吧!专门收录你们观察到的云的图片和描写的文字,咋样?

  ⑤齐读第四自然段,读出它们的奇妙,注意停顿和重音。找个同学展示一下!

  (4)第五自然段“当云彩变得又黑又重时,雨点就会噼噼啪啪地降落到大地上。”“又黑又重”那是什么样子?“噼里啪啦”又是一种什么声音?那时候的人、动物、植物都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就是这又黑又重的云给咱们带来了这样的感受,很奇妙吧?

  学生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5)第六自然段更有趣!还是你们自己读自己想吧?哪里最有趣?“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你想象到了什么?(一群可爱的孩子在雨后冲出屋子,雨中嬉戏,累了就静静地蹲下来,看一个一个的小水洼,比比谁最美!看水洼里和水洼外的好玩的东西,比如……蜗牛。)

  这里运用了比喻的写法,把水洼比作镜子。

  连起来读读五六自然段,边读边想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象。跟你同桌讲讲下雨时的'乐趣吧!指名学生讲雨中有趣的经历。

  (6)第七自然段“一天结束了,落日的余晖不时变换着颜色,好像有谁在天空涂上了金色、红色和紫色。”体现奇妙的词语“不时、变换”,表示颜色的词语有:金色、红色、紫色。

  日落的时候天空只会有这么多的变化吗?(不是,还有很多。)你能说说你见过的吗?(学生各抒己见。)

  片段欣赏:一轮太阳正在缓缓向西落下,天空中的几朵云彩被染上了数不清的颜色:有橘红、金黄、瓦蓝、绛紫……像披了一件五彩的霞衣,又像仙女挥动仙棒,向云朵问候时送给它的礼物。这时候,太阳已经变成了“残阳”,周围的景物变成得暗淡了下来,可是,叶子和花瓣上的露珠却像钻石一样耀眼夺目。透过水珠看阳光,水珠像三棱镜一样显现出像彩虹般的绚丽,真漂亮!残阳快消失了,天空也变得越来越美:夕阳的余辉映在天空中,染上了血红色,显得分外壮丽;也染上了像成熟的稻田般的金色,显得格外高贵;还染上了大海深处的深蓝色,显得十分神秘……(学生自由朗读。)

  (7)第八自然段:夜幕降临还好玩吗?(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群星闪烁”——繁多的星星发出摇晃不定的光芒,天空真有意思!“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这是作者的想象,也是比喻句,把群星比作千千万万支极小的发光的蜡烛。

  指导朗读,读出对星星的喜爱之情。

  4.再默读这几个自然段,看看在表达顺序上你又有什么新发现?(按时间顺序描绘了天空的美。)板书:天空——早到晚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老师也能感受世界的奇妙,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学生大声地感情朗读课文2-8自然段。)

  (二)感受大地的奇妙。

  1.谈话过渡:请同学们运用上面的方法独立阅读课文中描写大地的内容,在文中做好批注。然后指名汇报咱们先看看大地怎么样?

  学生自由读课文9―16自然段。提醒学生美美地读,细细地想。

  2.谈话过渡:下面咱们就七嘴八舌论天空吧!你觉得哪里最奇妙呢?勾画一下原句。一会儿说说看。

  3.学生可能汇报的情况如下(随机理解感悟):

  (1)第九自然段是总起句,引起下文,下文按照春夏秋冬季节交替的顺序进行叙述。(板书:大地——春夏秋冬)

  (2)了解春天的世界。

  我们能看到植物生长的奇迹——极小的一粒种子种到地里,生根、发芽,不久就开花了,花很漂亮。(为世界增添了色彩,为世界增添了美丽,给世界带来了生机。)

  我们能看到各种水果诱人的颜色,圆润的鲜红色的樱桃,深紫色的李子,浅黄色的梨。(抓住水果的颜色特点进行描写,读着读着就感受到了水果的诱惑。)

  指导朗读,读出春天的美丽、诱人,读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3)了解夏天的世界:“夏日,在大树下乘凉,我们会感叹,树叶带来这么多绿荫。”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说说对大树的赞叹。

  齐读课文十二自然段。

  (4)了解秋天的世界。

  秋天带着金黄色的光辉神奇地来到了,那时,道路上好像洒满了光芒。蝴蝶张开漂亮的翅膀在空中翩翩起舞。(从对色彩和蝴蝶的描写表现了世界的美丽。“蝴蝶张开漂亮的翅膀在空中翩翩起舞。”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表现了作者对蝴蝶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鸟儿为了建造它们的房子,衔着泥土振翅飞翔。(感受到鸟儿的勤劳。)

  我们领略秋风的劲吹——树枝颤动,树叶飘落。(写出了时间有初秋到深秋的变化,“树枝颤动,树叶飘落”准确地写出了深秋的特点。)

  指导朗读,读出对秋天的热爱。

  (5)了解冬天的世界:冬天,我们看到了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它们好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

  “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准确而形象地表现了冬天的什么特点?(寒冷)“冬天,我们看到了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它们好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运用了什么写法?(夸张)“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有运用了什么写法?(比喻,把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比作一颗颗珍珠。)

  朗读课文第十六自然段,跟随作者在冰天雪地的季节里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老师也能感受在不同的季节里世界的奇妙,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学生大声地感情朗读课文9-16自然段。)

  (三)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最后二个自然段,提出以下问题,要学生分析、理解。

  (1)“极普通的事物”指什么?(我们经常见到的事物。)你是如何理解这两个自然段的含义的?(要了解这个奇妙的世界,就要走进大自然,亲自去观察、去发现。要善于阅读别人写下的书籍去获得经验和知识。)

  (2)结合课后两个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是什么关系?(首尾连贯)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使文章内容完整,结构严谨,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感染力,以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2.练习全文及生活经验说说你对第一自然段中“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理解?(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尊重和热爱。)

  3.学生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用心感受这个世界的奇妙。

  (四)课堂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生活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善于发现,就能从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就能发现这个世界无穷无尽的奇妙事物。热爱生活吧,做生活的有心人。

  2.你觉得这篇文章,哪些写作方法值得你学习?

  (1)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写。(先总写了这个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接着又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描写,每一个方面又有一个总起句,两个方面的描写结构又非常相似,最后又写了这个世界非常的奇妙,需要我们去寻找,文章首尾呼应,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这个奇妙的世界的喜爱之情。)

  (2)围绕总起句把内容写具体。

  (3)抓住事物特点把事物写形象、生动。

  3. 作者是抓住哪些具体事物进行描述的?(天空的日出、云彩、雨点、落日、星星,还有春天的植物生长、夏日的树荫、秋天的落叶、冬天的冰雪这些事物,都是平常我们见过,是很普通的事物。)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奇妙的( )

  奇妙的( )

  其妙的( )

  奇妙的( )

  奇妙的( )

  奇妙的( )

  2.照样子写词语。

  (1)又黑又重

  (2)噼噼啪啪

  (3)千千万万

  (4)翩翩起舞

  3.观察周围的事物,找一找,从普通的事物中发现美。照样子写一写。

  例如:冬天,我们看到了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它们好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

  三、品读课文,用心感受这个世界的奇妙,读出对这个奇妙世界的热爱之情。继续探究,学习第四部分。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后再去发现大自然中奇妙的事物。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板书课题。指名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3. 通过《我们奇妙的世界》一文的学习,我们不但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还学习了很多写作方法,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学以致用,去取得最大的收获!

  二、读句子,谈体会,写片段。

  1.课件出示句子。

  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夏日,在大树下乘凉,我们会感叹,大树带来这么多绿荫。

  2.学生自由朗读,交流写法。

  3.例文引路。

  (1)课件出示例文:

  大地真是一个魔法师,它能使一颗小小的种子,生根、发芽,最后变得硕大无比,它还使小草变得翠绿,使樱桃变得鲜红,使桃子变得水嫩,使橘子变的金黄……

  春天,百花盛开,那一望无际的平原更是别具一格:绿草衬托着那许多叫不出名的野花,显得是那样的艳丽,迷人,真有一种“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景象。

  夏天,我们坐在那绿色的“大伞”下,倾听着微风拂过树梢的声音,感觉使多么的惬意。

  秋天,带着忙碌的身影匆匆来到。树儿赶忙换上了新衣裳;麦子摇曳着那金黄的身子,等着农民伯伯的收割;菊花更是忙的不可开交,它那储蓄一年的能量,即将进行“爆发”。

  冬天,大地到处都银装素裹,难怪毛主席写下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空试比高”这样豪放的诗句。

  (2)交流感受。(从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

  4.拓展思维,互相交流:说说这个世界还有哪些奇妙之处。

  5.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动笔写一写这个世界其他的奇妙之处。把你课前观察的事物写具体、形象、生动,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6.学生自由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7.全班交流,指导修改。

  8.评选出优秀片段,由小作者读给大家听。

  五、作业。

  自由组合小组,用上恰当的过渡段把多人的片段合成一篇小学生习作。

  互相合作对合成的习作进行修改,并认真誊抄。

  课堂小结

  [教学板书]

  《我们奇妙的世界》

  天空——

  (早到晚)

  大地——

  (春、夏、秋、冬)

  [教学反思]

  《我们奇妙的世界》

  本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文中描写的事物都是大自然中长见的事物,学生十分熟悉,但平时却不一定留心观察这些事物的特点,因而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作者向我们描述天空中的缤纷色彩,奇妙形状和大地上四季景色的变化,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词句,感悟世界的奇妙。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同时也从中感受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的散文,条理清晰,表达了作者对这个世界的喜爱之情。为了激发学生浓浓的学习兴趣,一上课,我便让他们说说对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看法,进而引出美丽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创设情境,形象感知“奇妙”一词。通过背诵诗文、欣赏图片,再次感知世界奇妙的自然风光,引出课题。创设情境起到了创设情境的作用,一上课学生的积极性就被我调动了起来,在我的图片引导下畅谈了自己眼中的世界,通过学生的发言,我看得出孩子们对探索这个世界的渴望,对美的赞许,在此环节学生们还出人意想不到的说了好多的成语。

  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依据作者描述云彩形状展开想象,描述还有那些形状,学生说的很多,而且气氛很活跃,学生想象也很丰富,有的说像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有的说像羊在低头吃草………在这样的气氛氛围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而且对作者的写作方法掌握的也比较好,并从中感受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课教学主要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完成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想象体会、品味、感受世界的奇妙。进行拓展练习,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谈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奇妙的事物,努力创设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升华对课文的理解。并引导学生要了解这个奇妙的世界,除了亲自去观察、去发现,更方便的途径是阅读别人写下的书籍去获得经验知识。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 呈现 蜡烛 诱惑 湿润 普通 模型

  2.幻想 幼小 连忙 光芒 捡起 刀剑 光辉 挥舞

  3.呈现(出现) 奇妙(奇特) 变幻(变化) 普通(普遍)

  4.开始(结束) 普通(奇特)

  第二课时

  1. 奇妙的世界 奇妙的形状 奇妙的故事 奇妙的幻想 奇妙的声音 奇妙的问题

  2.(1)又黑又重 又高又大 又甜又香 又大又圆 又哭又闹 又惊又喜又长又细

  (2)噼噼啪啪 叽叽喳喳 呜呜咽咽 嘀嘀嗒嗒 叮叮咚咚 乒乒乓乓叮叮当当

  (3)千千万万 清清楚楚 清清白白 曲曲弯弯 日日夜夜 三三两两 世世代代

  (4)翩翩起舞 面面俱到 窃窃私语 滔滔不绝 欣欣向荣 源源不绝沾沾自喜

  3.在春风的吹拂下,满山满坡的野花睁开了眼,一朵、两朵,一丛、两丛……连成片,汇成海。再看看春天的天空吧,也是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啊,那是孩子们放的风筝。在蓝天白云映照下,千姿百态的风筝潇洒自如地飘舞着,飞舞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

三年级部编版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生字、生词,并学会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交流合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生词,并学会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重点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搜集燕子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我们首先听一首儿歌,看谁能猜出歌里唱的是什么?播放儿歌《小燕子》。(学生回答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燕子,看看它有多么可爱。板书课题《燕子》。

  二、检查自学,展示成果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搜集的燕子的资料。

  燕子是雀形目燕科74种鸟类的统称。形小,翅尖窄,凹尾短喙,足弱小,羽毛不算太多。羽衣单色,或有带金属光泽的蓝或绿色;大多数种类两性都很相似。燕子消耗大量时间在空中捕捉害虫,是最灵活的雀形类之一,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是众所周知的益鸟。几个月就能吃掉25万只害虫,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它们。在树洞或缝中营巢,或在沙岸上钻穴,或在城乡把泥黏在楼道、房顶、屋檐等的墙上或突出部上为巢。每产3~7卵。燕子最愿意接近人类,人类最爱护这种益鸟。

  燕子在冬天来临之前,它们总要进行每年一度的长途旅行——成群结队地由北方飞向遥远的南方,去那里享受温暖的阳光和湿润的天气,而将严冬的冰霜和凛冽的寒风留给了从不南飞过冬的山雀、松鸡和雷鸟。

  2、展示作者的介绍。

  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训诂家。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他编集出版了《中国文学研究》三册。1958年10月17日,因飞机突然失事遇难殉职,年仅60岁。

  三、朗读课文,学会生字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然后完成下面的问题:

  1、按要求自学生字、新词,比一比看谁学的最快。

  (1)在读课文中,圈画出不会的字音、难懂的词语。

  (2)通过查字典,弄明白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3)说一说你如何记住这些生字词。

  提示:根据形声字的形旁、声旁,根据形近字的不同偏旁,根据字的结构深记忆。

  2、开火车反复朗读生字,看谁读的最准确。

  燕子yàn zi 聚拢jù lǒng 增添zēng tiān 掠过lüè guò

  稻田dào tián 尾尖wěi jiān 偶尔ǒu ěr 沾zhān了 一圈 yī quān

  荡漾dàngyàng 倦juàn了 音符yīn fú 演奏yǎnzòu 赞歌zàn gē

  3、生字组词大挑战。

  燕( ) 聚( ) 增( ) 掠( ) 稻( )

  尖( ) 偶( ) 沾( ) 圈( ) 漾( )

  倦( ) 符( ) 演( ) 赞( )

  三、自主探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指导学生多种形式大声朗读课文,可以个人读、小组齐读、接力读,逐渐理解课文内容,然后自主探究以下问题:

  1、你知道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吗?

  点拨:对燕子的喜爱的赞美之情。

  2、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燕子,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点拨:描写的是春天的燕子,从“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看出来。

  四、深入探究燕子的美丽外形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然后探究下面的问题:

  1、小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点拨: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

  2、通过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小燕子外形有什么特点呢?

  点拨:外形非常美丽。

  3、小燕子还有什么特点?

  点拨:活泼机灵。

  五、感情朗读,欣赏春天美景

  组织学生齐读第二段,然后认真思考下面的问题,看谁先回答。

  1、春天到来了,景色是怎样的?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

  点拨:是光彩夺目的春天,描写了细雨、微风、柳丝,青草、绿叶、鲜花。

  2、细雨、微风、柳丝、草、叶、花分别是什么样的?

  点拨: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

  3、“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是怎样的景象?

  点拨:各种树木、花儿、草儿,长的非常茂盛,繁多,充满了生气,一下子赶到春天里来了,就像赶集似的,热闹极了。

  4、小燕子从哪里赶来的?它给春光增添了什么?

  点拨: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5、发挥想像,你认为小燕子会为春天增添什么生机呢?

  点拨:带来美丽的身影,带来悦耳的歌声,带来精美的舞蹈等。

  六、合作探究,理解空中飞燕的美姿

  以小组为单位朗读第三段,看那个组读的整齐、有感情,然后合作探究下面的问题。

  1、燕子是如何中天空中飞行的?

  点拨: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

  2、课文写了燕子几种情况的飞行?

  两种,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

  3、你能描述一下“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的情形吗?

  点拨:小燕子飞快的飞到清澈的湖面上,轻轻的贴近了水面,俊俏的尾巴轻快的沾了一下水面。湖面上产生了一圈又一圈的美丽波纹,慢慢向四周荡漾开去。

  4、这一段你感受到燕子飞翔时怎样的特点?

  点拨:感受到燕子飞行时的轻快、灵巧和优美的姿态。

  七、细细品读,体会静止燕子的`优美

  仔细品读第四段,反复体会语句意思,然后探究下面的问题:

  1、小燕子为什么要落在电线?

  点拨:几对燕子飞倦了,所以落在电线上。

  2、我会找出课文中两个打比方的句子,并说说把什么比成了什么。

  点拨:“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第一句把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比作五线谱,第二句是把电线和停着的燕子比作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3、发挥想像,说说燕子“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会赞美什么呢?

  点拨:会赞美春天的美丽、燕子的可爱美丽、大自然的生机活力、人们的勤劳。

  八、学以致用,拓展延伸提高

  指导学生仿写句子,“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点拨:远处的丛山,连绵起伏,多么像一个大屏障啊!

  天上轻盈的白云,飘来飘去,多么像美丽的仙女啊!

  九、当堂练习、及时巩固

  1、我会根据拼音写词语。

  jù lǒnɡ dànɡ yànɡ yīn fú zēng tiān zàn gē

  ( ) ( ) ( ) ( ) ( )

  2、我会在( )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 )羽毛 一( )翅膀 一( )鸣叫

  一( )春雨 一( )柳丝 一( )燕子

  3、我会照样子,打比方。

  例: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我会写:

  4、我会按课文内容填空。

  《燕子》是我国著名作家( )先生写的一篇优美散文。课文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写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 )在天空中掠过,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春天和( )的喜爱之情。

  十、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篇课文,从燕子的外形美,写到燕子的飞行美,又写到它静态的美。让我们感受到美丽的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更有生机和活力;而燕子因为有了春天的衬托,又显得更可爱。希望我们热爱小燕子、保护可爱的小燕子,让生活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燕子

  外形 活泼机灵

  南方赶来 增添生机

  飞行 天空 掠过

  静止 电线 休息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学的轻松愉快,教学效果很好。首先我运用儿歌导入新课,设置情景,将孩子们带到了一个生机勃勃、五彩缤纷的春天,与“春之使者”小燕子对话。其次,我注重加强学生的课前自学,让学生学会展示课前自学成果,让学生体会到参与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另外,我设置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多种形式的探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信任学生,提供各种吸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同时,我注重加强学生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分析文章内容时,尝试让学生大胆的解决主观性问题,说出自己的感受。最后设置当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年级部编版下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了解关键句的作用和如何用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2.学会观察时主动思考,并学会表达。

  3.练习使用文章修改符号:对调符号、移动符号和删除符号。

  4.理解《滁州西涧》的含义,能够背诵并正确默写。

  教学重点:

  练习使用文章修改符号:对调符号、移动符号和删除符号。

  教学难点:

  理解《滁州西涧》的含义,能够背诵并正确默写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如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有的写作者留意了鲜花的开放,有的写作者注意了蜜蜂的飞行,有的则发现了小虾的习性。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发现。

  二、交流平台

  1.关键句的概述

  关键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如《小虾》中的“小虾在缸里,十分自在”这句话,直接写出了第3自然段的大意。

  有时候需要对关键句进行改造,才能概括出一段话的大意。如,《花钟》第2自然段的第1句话是关键句,需要把疑问句改成陈述句,才能概括出这段话的大意。

  关键句可能在一段话中的不同位置。如,《花钟》第1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2句。

  2.练习找关键句

  请同学们找出这段话每段的关键句。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三、词句段运用

  观察时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是个好习惯。

  1.你平时有没有观察后的思考?都提出了那些问题?

  2.试着把你观察后的疑问记录下来。

  四、修改符号

  1.对调符的画法和使用方法:表示前后相邻两个词语或短语位置的对调。

  2.移动符号的画法和使用方法:圆圈内表示想移动的内容,分叉号放在想移动到的位置。

  3.删除符号的画法和使用方法:圆圈内表示想要删除的内容。

  4.将习作时写的《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同桌互相修改,用上修改符号。

  五、日积月累

  《滁州西涧》是韦应物的一首写景诗,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也就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

  滁州①西涧 ②

  唐·韦应物

  独怜③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④深树⑤鸣。

  春潮⑥带雨晚来急,野渡⑦无人舟自横⑧。

  ①滁(chú)州:今安徽省滁州市。

  ②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西涧湖(原滁州城西水库)。

  ③独怜:爱怜(一种对幽草的独情)。

  ④黄鹂:黄莺。

  ⑤深树:树荫深处。

  ⑥春潮:春天的潮汐。

  ⑦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⑧横:指随意漂浮。[1]

  译文:

  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的丛林深处,不时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要求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明白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并能达到背诵默写。

三年级部编版下册教案14

  一、教学背景:

  使学生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细致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他们要爱护小动物。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只有细致的观察,才能生动准确地写出感人的文章。

  二、教材分析:

  《小虾》是一篇描写小虾生活习性的文章。通过“我”观察小虾吃食、打架等细节的描写,突出了小虾有趣、脾气不好两个特点,抒发了“我”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层次清晰。

  1、2自然段写我家院里的葡萄架下有一口大缸,我捉了一些小虾养在里面。第一自然段交待了大缸所在的位置和环境特点,“我想,这不正好用来养小鱼小虾吗?”是过渡句,自然地引出了第二自然段捉小虾的内容。

  3、4自然段详细描写了小虾有趣但是脾气不好的特点。是文章的重点部分。

  第三自然段写小虾很有趣。共有三句话。第一句是中心句,概括了全段。第二句用了“总是先……然后……接着再……又……直到……才……”的顺序表达句式,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小虾吃食的样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找出并体会描写动作的“碰”“后退”“捧”等词语,想像小虾吃食时可爱的样子。第三句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并列句式,描述吃饱了的小虾自在悠闲的情态。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明白,“我”是通过详细观察,才把小虾吃食的过程写得这么生动有趣的。

  第四自然段写了小虾脾气不好的特点。共有四句话。第一句同样是中心句。第二句详写小虾生气后的动作,抓住“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想像和体会小虾一定是非常生气的。这样一来,第三句所说的与同伴打斗的发生就自然而然了。第四句概括说明小虾的搏斗是猛烈的。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第二句中的“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等词语,合理想像,说一说搏斗时的情景,训练学生的想像和口语表达能力。

  这两段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习找中心句的方法,培养和提高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同时为下一课《松鼠》的学习打基础。

  5、6自然段概括写我对小虾悉心照顾,发现小虾变多了,表达了我对小虾的喜爱之情。教学时抓住第五自然段“我想让它们在水缸里生活得更快乐些”这句话,自读体会小虾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的含义,明白我喜爱小虾的感情。

  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可提前安排学生预习课文,认识生字,基本读通顺课文。在教学中贯彻阅读为主,以读促思,思中生悟的原则,既注意教学内容的道德情感取向,又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与个性化体验。在教学中始终引导学生当课堂的主角,使他们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训练思维,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方法:

  师生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8个,会写生字10个。

  联系上下文了解漏过、空隙、撒落、甚至、青苔、钳子、猛烈、小卵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段话,体会一段话是如何写具体的。重点是了解和掌握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的恰当运用。

  3、使学生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4、激发学生细致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他们要爱护小动物。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只有细致的观察,才能生动准确地写出感人的文章。

  五、课时划分: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睁大你们的眼睛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在百度搜索中搜索小虾图片)

  2、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小虾的文章(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受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根据拼音读准字音,用笔画出疑难生字

  2、老师出示词语指名生读

  漏过空隙捎带甚至追逐一翘一翘搏斗

  腹部小卵积水透明迅速吃饱蹦跳

  3、全班齐读

  4、默读课文,谈感受

  (1)边读边想,画出你对小虾的了解,谈谈作者对小虾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2)小结:自读就已经能了解这么多关于小虾的特点了,说明你们很会读书。

  三、品读课文,交流感受

  1、如果你是小作者,你会喜欢小虾的哪些方面?为什么?选择自己喜欢的特点到课文中划出重点的词语和句子,并说明理由。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

  (1)随时补充你和别人不同的地方

  (2)教师适当作指导

  ①学生说到第二自然段,采取指名朗读,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现小虾样子的可爱。

  ②学习第三自然段,抓住小虾吃食物时的动作进行交流。

  A、先让学生说自己喜欢这一段的原因,体会小虾吃食物的轻巧和小心翼翼。小虾吃东西的时候有这麽多的动作确实很有趣,那谁愿意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小虾的有趣?

  B、在描写小虾吃食物的这段话中有许多表示顺序的词语,你找到了吗?画出表示顺序的词语

  C、你能尝试着说一句吗?

  D、除了小虾吃东西有趣外,你认为它们还有哪些地方有趣?

  ③学习第四自然段,表现小虾脾气的不好。

  ④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发现相呼应的句子,体会作者对小虾的喜爱和对其生活上的关注。

  四、学写生字

  1、“透、迅、速”是半包围机构的'生字,注意偏旁的书写

  2、“虾、积、饱、蹦”是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写

  五、课堂小结

  小虾被我们带回家,通过仔细观察,不仅看清了它们的样子,了解了它们的生活习性,还深爱上了它们,下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课文的写作方法。

  六、布置作业

  1、写生字并扩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研究课文的写作方法

  2、学习用课文的写作方法写习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知道了小虾的哪些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二、回顾课文,学习写作方法

  1、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3、4自然段,思考这两段试围绕哪句话写的,又是怎样把文章写具体的?

  2、学生仔细找,并互相交流

  3、真不错,作者正是运用了围绕中心句,抓住小虾的动作、按照一定的顺序这种方法才把小虾写的栩栩如生的。

  三、课外阅读,巩固方法

  1、接下来我们再来读一篇小短文《翠鸟》,认识另外一种小动物请大家找找这篇文章1----3自然段的中心句,讨论这篇文章又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把文章写具体的?

  2、引导学生找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画出描写翠鸟颜色、动作的词。

  3、集体交流

  4、其实围绕一句话把文章写具体的方法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同学们的习作中也经常用到这种方法。

  四、拓展运用,练习写作

  1、你想把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吗?你想写些什么呢?

  2、提醒学生先为自己打算写的内容确定一个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把文章写具体。

  3、学生进行片断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不但认识了可爱的小生灵——小虾,而且还学会了围绕中心句写作,收获真不少!

  六、布置作业

  1、摘抄你喜欢的句子

  2、进行小练笔

  七、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篇写小虾生活习性的文章。通过作者观察小虾吃食、打架等细节的描写,突出了小虾有趣、脾气不好两个特点,抒发了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我在教学本课时,从小虾的有趣和脾气不好入手。其中第三自然段主要写小虾的有趣。我在讲解本段时,一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中心句、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是如何围绕中心句具体展开描写的。然后再展开想象,品读课文,感悟作者喜爱小虾之情。三是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再通过学生的表演“它们吃东西的时候非常小心,总是先用钳子轻轻碰一下食物,然后迅速后退,接着再碰一下,又后退,直到觉得没有危险了,才用两个钳子捧着食物吃起来。”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四是展开想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再让学生采用这种学法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并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质疑,解决问题。

  在本课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在这篇文章中,小虾吃食时的动作描写,很好的表现了小虾吃食时的谨慎。可是,我却只停留在了抓住几个写顺序的词语上,到底作者怎样生动地刻画出小虾吃食的过程,我并没有透过我的教学让学生去体会到。小虾吃食的与众不同正是这篇课文的精妙之处,如果能让孩子体会出来,那孩子去写自己的作文时,他们一定能比较容易感受到抓住特点来描写的方法了。在教学中,孩子们的朗读,反映出我自己的阅读教学没有让孩子真正理解,没有把小虾的有趣之处让孩子发自内心的感受到,所以,读的不理想。

三年级部编版下册教案15

  课题

  劝告

  课型

  口语交际

  授课

  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精妙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2、多从对方的角度着想,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进行得体地劝说。

  3、注意说话的语气和说话的技巧,不要用指责的口吻。

  教学重点

  了解和感悟劝告语言的特点和技巧,

  教学难点

  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进行得体的劝告。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一)分钟一、巧设情境,导入话题。

  同学们,生活中看到有一些不良行为,需要我们去劝说,怎样劝说才能打动对方,及时制止不良行为呢?正确的劝说,会很好地解决问题,不正确的劝说,往往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冲突。

  这节课,我们就来争当小小劝说家。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劝说)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情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口语交际的学习中。】

  二、新课教学

  (二)分钟二、出示事例,学会劝说

  1、劝说可是一门学问,我们先来看一个劝说的小故事。(课件出示2)

  比如,有一个同学,下课时坐在楼梯的扶手上往下滑。高年级同学看到了,劝他别这么做。

  生1:你这样做太危险了,有可能会撞到别人的.。

  生2:你怎么不遵守学校纪律呢?太不应该了!

  生3:小同学,别人这么玩,扶手很滑,如果没抓稳的话,你会摔伤的。

  2、你觉得那个同学会接受谁的劝说呢?为什么?

  预设:前两个同学说话的语气太严厉,第二位甚至还用指责的语气,让人难以接受。我选择第三位同学。

  预设:当然会接受第三位同学的劝说,因为这位同学说话语气没有那么严厉,很委婉。

  预设:那个同学会接受最后一位同学的劝说,因为她说的话,够委婉,而且是从玩扶手的同学的角度去说,很符合实际情况。就更容易让人接受。

  3、小结:正是第三位小姐姐话有理有情,那位小同学才茅塞顿开,不再玩滑梯了,看来劝说还真是一门学问,那么劝说时要注意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齐读)(课件出示3)

  (1)注意说话的语气,说话要委婉,不要用指责的口吻。

  (2)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这样别人更容易接受。

  (3)态度要诚恳,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板书:说话委婉不要使用指责的口吻从别人角度着想,态度诚恳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三、共同演示,合作劝说。

  学了这么多劝说的好方法,你想不想来体验一下?我们来劝劝那个玩滑梯的同学。肖刚来扮演玩滑梯的同学,其他同学扮演劝说者。

  合作表演劝说过程。

  四、同桌合作,练习劝说

  1、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不良行为需要我们及时制止,人需要我们好好劝说,大家看一看:

  (课件出示4)

  情景一

  有同学乱穿马路。

  情景二

  表哥喜欢玩电脑游戏,一玩就是一整天。

  2、同桌两个演一演,一个做主人公,另一个人劝说。

  3、选代表,全班展示。

  其他同学认真看,认真听,要做文明听众。

  4、师生评判,那个同学说的最合情合理,容易让人接受。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三)分钟五、出示名言,提升劝说

  1、古往今来,还有许多成功劝慰的事例,如:高适曾劝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你还知道哪些可以劝慰别人的名言?

  学生交流。

  2、成功劝慰的故事也有很多,如:朱武巧舌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以课后搜集更多这样的小故事说说。

  3、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劝说、练劝说最后会劝说,大家的表现都很精彩,老师相信同学们都能成为小小劝说家。

  【设计意图:出示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提升了劝说能力,激发学生劝说他人的兴趣。】

  板书内容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劝说》

  不要使用指责的口吻从别人角度着想

  说话委婉态度诚恳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各种各样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学生特别积极,话匣子一下打开了。本次口语交际注重参与,多种互动形式交流。

  (1)生生互动。口语交际课的生生互动多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在口语交际中,把优、中、差生按比例合理搭配成交际小组,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使人人都有机会练说,让学生在问、说、议、评、辩中交流,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群体间的互动。群体间的互动主要是通过小组与小组之间互问互答,表演,争辩,比赛等形式,既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评价能力,又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及集体荣誉感。

  不足之处:

  教师要做引导者,尽量少参与,把说话的机会多让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