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4-17 19:10:58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合集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案合集9篇

科学教案 篇1

  设计背景

  西瓜是幼儿经常吃、喜欢吃的瓜果之一,果市场上随处可见各种品种的西瓜的身影。在合山市河里乡有一种西瓜品种,无籽,水分非常多,且色泽鲜嫩,人称“河里瓜”,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为了让幼儿感知西瓜的特征以及了解本土西瓜的文化,我选择了西瓜作为教学内容,设计了这节课,引导幼儿在观察和品尝西瓜的过程中,发现“河里瓜”的优点,了解怎样吃西瓜、为什么吃西瓜、怎么画西瓜等内容。

  活动目标

  1、感知、探索西瓜的特征。

  2、通过品尝、比较,体验河里西瓜的优点。

  活动重点:

  了解各种西瓜品种的特征,体验本土西瓜的优点。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如何画西瓜。

  活动准备

  1、外形各异的普通西瓜及河里西瓜若干。

  2、餐巾、点心盘人手一份;刀、抹布各一。

  3、绘画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西瓜

  1、教师出示外形各异的普通西瓜及河里西瓜若干,让幼儿观察。

  (1)请各组幼儿观察桌上的西瓜,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并进行适当引导。

  (2)请幼儿表述各自的探索过程和结果。

  教师小结:西瓜是圆圆的,瓜皮是有的是深绿色的,有的是浅绿色的。河里瓜还带花纹,滑滑的、凉凉的、硬硬的;敲一敲会“砰砰”地响,推一推还会滚动。

  二、西瓜里面是什么样子的?

  (可让幼儿猜测,以引起他们对观察、探索西瓜内部特征的兴趣。)

  (1)教师:你们喜欢吃西瓜吗?为什么?

  (2)教师选一个普通的西瓜,一个河里瓜,分别切开,让幼儿认识。

  (3)让幼儿分别品尝普通西瓜和河里瓜,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

  (4)根据幼儿的.表述教师小结:西瓜水分很多,甜甜的,特别河里西瓜,它是无籽的,吃起来又方便又好吃,能解渴、祛暑,深受人们的喜爱,是合山著名的本土水果之一。

  三、画西瓜

  1、教师先示范如何画西瓜,幼儿欣赏。

  2、幼儿操作画西瓜,教师适当指导。

  3、幼儿相互交流作品。

  教学反思

  《西瓜》这节中班科学活动看似简单,可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要想上好这节课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幼儿对西瓜并不陌生,在炎炎夏日经常可以吃到,但是那只是幼儿对西瓜的表象理解,并没有深入了解西瓜的特征及家乡“河里瓜”的优点。因此,在课前准备上我在教具上也花费一番功夫,特意到市场上去买了许多西瓜及“河里瓜”。在上课的过程中,我通过让幼儿观察、品尝、比较等方式,让幼儿明白西瓜的总体特征及“河里瓜”的优点。在给他们品尝西瓜后,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述出西瓜的特征及味道,体验本土西瓜的优点。在说说普通西瓜和河里瓜的不同之处这个环节时,大部分幼儿都能说出不同点来。在画西瓜这个环节,我要求幼儿看着西瓜实物来画,多数幼儿绘画水平达到了我的教学要求。这节课感到不足之处就是老师与孩子们之间的互动少了些,气氛不够活跃。如果给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加入一些小互动、小游戏进去,让幼儿学习起来没有那么枯燥。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重难点:

  幼儿操作,感知弹力球的特点。

  让幼儿大胆猜想,鼓励幼儿能在尝试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感知弹力球的特点。

  2、能在尝试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活动要在玩过几种球的基础上进行。

  2、弹力球或玻璃球幼儿每人1个。

  3、教师与幼儿一起收集使弹力球跳的低的辅助材料(如木板、地毯、海绵等)

  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

  ——你玩过什么球?

  老师出示不同材质的`球,让幼儿观察比较,重点引导幼儿发现这些球什么不同,感知球的软硬特性。

  ——什么球跳得高?

  教师用同样的力气拍球,让幼儿观察那个球跳得高,得出结论:弹力球比其它球的弹性大,跳得高。

  2、弹力球跳起来。

  ——你是怎么玩弹力球的?

  教师提问:孩子们,你们想一想弹力球可以怎样玩呢?拍球、抛球、滚球、踢球、赶小猪等。

  ——怎样让弹力球跳得高?

  ——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同伴的不同玩法。

  那咱们一起来玩玩吧!玩的时候请小朋友们比较:那个球跳得高。通过自己玩以及和同伴玩与交流。幼儿总结:弹力球跳得最高。老师:“咱们再来一次弹力球跳高的比赛,看看谁的弹力球跳得最高?”

  3、比一比。

  ——请幼儿猜想:怎样使弹力球跳的低?画出表格。

  那你知道用什么办法能让弹力球跳的的低吗?(用力小)。

  ——鼓励幼儿用收集的材料木板、地毯、海绵等进行试验。活动前一起确定一个参照标准,已确定那个球跳的低,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使用的方法。

  老师给你们提供了木板、地毯、海绵这些材料,你们自己动手试一试吧!

  ——个别演示,请认为自己的弹力球跳的低的幼儿进行演示。

  ——教师启发幼儿说出弹力球在哪儿跳的低?

  ——教师引导幼儿操作后与猜想作比较。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表面光滑平整,质地坚硬材料让弹力球跳得高;表面粗糙(带有纹理和凹陷),质地柔软的的材料让弹力球跳得低。

  4、操作记录。

  ——教师与幼儿在图表上再次记录下操作结果。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教师一改往日的“老师讲,学生学”得传统教学模式,从感知弹力球的特性,到探索弹力球在哪跳的低,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材料,目的是为孩子们搭建了探究的平台;一步步的启发引导,目的是为了孩子们有效的去探究。真正做到让孩子在玩中学。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小百科:物体受外力作用发生形变后,若撤去外力,物体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叫作“弹力”。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简单的磁场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2.了解指南针的作用,学会制作简易的指南针。

  活动准备

  1.电视机、实物投影器、彩色图片、录音机、故事磁带、小舞台一个、磁性教具、跳舞的小人。

  2.每个幼儿两块条形磁铁(其中一块系有毛线绳)和两块环形磁铁、指南针若干、大头针若干、系有细线绳的缝衣针每人一根。

  活动过程

  1.以大头针移动,向后引出磁铁,激发孩子玩磁铁的欲望。

  2.幼儿自由玩磁铁。

  教师鼓励孩子用多种方法玩:手拿一块环形磁铁推着另一块环形磁铁跑,一手提起带绳的条形磁铁和另一手拿的条形磁铁相接近着玩,桌子上放一块环形磁铁和桌下紧隔桌板的磁 铁相吸着玩。

  3.请不同玩法的幼儿为大家演示,并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4.教师总结:

  每块磁铁都有两个极:一个北极(N),一个南极(S)。北极常常涂红色,南极涂蓝色。磁铁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5.玩指南针。

  在玩中让孩子发现指南针的指针具有磁性,会和磁铁相互作用;并让幼儿自己说出指南针的本领。

  6、利用实物投影器看图片、听故事录音《小红帽找外婆》,了解指南针的作用。

  7、教师指导幼儿制作指南针。

  材料:一块标有南、北两极的磁铁、一根缝衣针、一根细线。

  制作指南针,首先要把缝衣针磁化。磁化过程是:将缝衣针的针尖在磁铁的北极(N)沿同一方向磨擦二十次左右,然后用一根细线系在缝衣针中间,使它保持水平,针尖指向就是南方。

  向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缝衣针的是尖的.,小朋友一定要小心,不要扎着自己,也不要扎着别人了。

  8.幼儿手持自己制作的指南针出教室,请其它班的小朋友欣赏自己制作的指南针。

  9.活动结束。

  附故事:小红帽找外婆

  小红帽的外婆住在很远很远的南山。一天,妈妈让小红帽带着礼物去看外婆。到外婆家要经过一片沙漠。小红帽走着走着就迷路了,认不清到外婆家的方向了。一只骆驼走过来说:“你面朝太阳升起的方向,左边是北方,右边是南方。”小红帽按照骆驼说的方法,顺利地走出了沙漠。

  小红帽走进树林,又认不清方向了。一只长颈鹿告诉她:“树桩上有一圈圈的年轮,宽的年轮朝向南方。”小红帽按照长颈鹿的方法走,走出了树林。

  小红帽来到山脚下,她又迷路了,找不到去外婆家的方向了。这时,她碰到一位叔叔,叔叔送给小红帽一枚指南针,并告诉她:“你按照指南针的指向走,就能找到外婆。”

  小红帽有了指南针,再也不迷路。在指南针的指引下,小红帽很快地找到了外婆。

科学教案 篇4

  科学活动:立交桥和天桥

  活动目标:

  1、 欣赏城市交通中现代的桥:立交桥、天桥,了解它们在城市交通中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合作并采用多种方法制作立交桥模型。

  3、 大胆地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 课件“立交桥”欣赏。

  2、 故事图片“马路上面的.桥:天桥”、“交叉的桥:立交桥”

  3、 积木,各类废旧纸盒、瓶子若干。

  活动过程:

  1、 故事“交叉的桥”,引出活动,了解立交桥给人类交通带来的便利:

  提问:狗熊司机为什么急得满头大汗?

  后来是怎么解决的?

  2、 欣赏立交桥,进一步了解立交桥。

  (1)幼儿小组交流:

  提问:你见过立交桥吗?在哪里见过的,是什么样的?

  (2)欣赏课件

  教师引导幼儿主要从造型上欣赏。

  你喜欢立交桥吗?为什么?你喜欢晚上的立交桥还是白天的立交桥,为什么?

  3、 教师介绍天桥。

  故事“马路上面的桥”。

  4、幼儿分组讨论合作制作立交桥或天桥。

  (1)介绍材料。

  (2)小组讨论,并把打算和想法介绍听。

  (3)幼儿分组制作。

  5、作品介绍参观。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时在学习同伴作品基础上再次创造。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冰的变化,会用不同的方法感知冰的特征,有积极探索冰的兴趣。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冰的变化,会用不同的方法感知冰的特征,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若干干净的冰块、不同形状的容器、装饰物品:彩色颜料,毛线绳

  活动过程

  导入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那就是水宝宝。你们知道水宝宝在什么时候会变成冰宝宝吗?

  1、幼儿了解水会结冰,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2、幼儿自选容器玩冰,探索冰的特征。

  3、做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冰块的变化。

  4、教师与幼儿合作制作冰灯。

  5、分组讨论,教师总结。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3.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2.难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

  (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方法

  复习法、阅读法、科学探究法、讨沦交流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斜面、金属片、小球、木块、停表、刻度尺、卷尺。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

  2.什么叫变速直线运动?

  3.你是如何探究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否发生变化?(要求学生能参照课本P27探究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方法,即在相等时间内,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或通过相等的路程,运动物体所用的时间是否相等。)

  4.科学探究有几个主要环节?

  二、新课教学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9“提出问题”有关内容。

  生:阅读。

  师:对于“提出问题”,在没有获得证据之前,人们对于问题所做的解释,发表的见解就是猜想或假设。为了证明你的猜想或假设是否正确,需要用证据来证明。证据可以从图书馆、互联或书店等处收集,也可以做实验收集数据。在收集证据时,应操作规范、实事求是,具有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不随意涂改实验数据。

  自己做实验需要考虑什么是有价值的证据,用什么方法,什么仪器来收集证据,以及如何让别人相信证据等,这就是设计实验。

  下面有三个问题,请同学们提己的观点,通过实验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这三个问题可以任选一个或两个,也可以三个都探究;可以一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一起完成。

  问题1: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问题2:粗糙的木块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问题3:同学在lOOm跑的过程中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交流:

  1.你要探究的问题

  2.你的猜想或假设

  3.你设计的实验(方法、仪器、步骤、数据、数据记录表格),并写在实验报告上。

  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师:小球、木块在斜面上下滑,时间较短,测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难度较大,能否用另一种方法?

  生:讨论得出:让小球、木块通过相等的.路程,测所用的时间。求出通过各段路

  程的速度,就可判断小球、木块在斜面上下滑时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了。

  学生探究实验报告(1)

  提出问题: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猜想或假设: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快

  设计实验:

  让小球从斜面顶端A下滑,通过相同的路程(距离)sAB、sBC、sCD所用的时间为tAB、tBC、tCD,根据v=,算出小球通过AB、BC、CD段路程时速度vAB、vBC、vCD,就可以知道小球在斜面上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了。为了便于准

  确地测量路程和时间用金属片(金属档板)分别固定在B、C、D三个位置。

  实验器材:斜面、刻度尺、小球、停表、金属片。

  实验步骤:

  1.在斜面上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并作记号B、C、D,让sAB=sBC=sCD=10m

  2.将金属片固定在B处,用停表测出时间t1,tAB=t1,记在下表中。

  3.将金属片固定在C处,用停表测出时间t2,tBC=t2-t1,记在下表中。

  4.将金属片固定在D处,用停表测邮时间t3,tCD=t3-t2,记在下表中。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1)

  路程s/m

  0.1m

  0.1m

  0.1m

  时间t/s

  速度v/m·s-1

  实验结论:(小球在斜面上下滑运动,速度发生变化,越来越快)

  实验评估:(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操作中有没有失误?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

  实验交流:(把你的探究过程及结论告诉同学和老师,或者把这个探究记录给他们看,征求他们的意见。既要改正自己的错误与不足,又要为自己的正确观点和做法辩护。把交流情况写在这里。)

  师:实验前要做好准备工作:

  1、组装斜面,调整斜面的高度,使小球刚好从斜面上滑下,小球下滑太快,不易计时,让学生反复练习几次,使得每次小球从斜面顶端放开后都得沿斜面滑下。

  2.学生练习停表的操作:启动、停表、回表、读数,两个学生配合,一个学生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倒数“3、2、l、0”,当读到“0”时,将小球从斜面顶端放下,另一个同学同时启动停表。当小球滑到斜面底端撞击金属片发出响声时立即停表。回表,重复几次这样的练习。两个学生交换进行同样的练习,作到比较熟练计时。

  学生探究实验报告(2)

  提出问题:粗糙的木块沿斜面下滑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猜想或假设:粗糙的木块沿斜面下滑速度越来越快。

  设计实验:

  (同上略)

  实验器材:斜面、刻度尺,粗糙的木块、停表、金属片。

  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表格(2)

  (同上略)

  路程s/m

  0.1m

  0.1m

  0.1m

  时间t/s

  速度v/m·s-1

  实验结论:

  实验评估(同上略)

  实验交流(同上略)

  师: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同上略)

  学生探究实验报告(3)

  提出问题:同学在l00m跑的过程中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假设或猜想:同学在l00m跑的过程中速度发生变化,可能是越跑越快。

  设计的实验:

  先在百米跑道上每隔20m作出记号A、B、C、D、E、F,用停表测出某同学通过B、C、D、E、F位置的时间;tB、tC、tE、tF,算出tAB=tA,tBC=tC-tB,tCD=tD-tC,tDE=tE-tD,tEF=tF-tD,据v=,算出vAB、vBC、vCD、vDE、vEF就可知道某同跑100m速度变化的情况了。

  实验器材

  卷尺、停表、白石灰、100m的跑道

  实验步骤

  1.在l00m跑道上从起点开始用卷尺量每隔20m,用白石灰画一条线。

  2、用停表测出某同学在通过B、C、D、E、F处白线时的时间。

  3.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算出对应的速度。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3)

  路程s/m

  20m

  20m

  20m

  时间t/s

  速度v/m/s

  实验结论:

  实验评估(要求同上略)

  实验交流(要求同上略)

  师: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学生先练习停表的操作:启动停表、停表、回表、渎数。

  2.喊起跑口令的同学以——定的时间间隔倒数“5、4、3,2、l、0”,当读到“0”时跑步的同学起跑,计时的同学启动秒表,三个人反复练习几次,做到起跑、计时都准确,配合默契。

  教师检查后,认为实验安全、可靠、可行、批准学生分小组动手探究。

  学生交流实验结论,教师给予肯定、表扬、鼓励。最后要求学生好实验器材。

  三、归纳与学习过程评估

  师: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学会了科学探究:物体运动速度是否发生变化。

  师:实验探究过程要注意什么?

  生甲:实事求是、严谨认真,不随意涂改实验测量数据。

  生乙: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坚持实验。

  生丙:要注意合作、交流。

  师:每位同学对自己在这节课的学习情况、实验情况进行评估。

  四、课后练习与实践活动设计

  1.课本P30作业1.2。

  2.课本P30实践活动1。2。

  3.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五、板书设计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一)探究问题

  1、从斜面上滑下的小球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2.从斜面上滑下的粗糙的木块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3.百米跑步的同学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二)探究实验报告

  1.提出问题。

  2.猜想或假设。

  3.设计的实验(包括实验器材)

  4.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5.实验结论。

  6.评估。

  7.交流。

  六、课后反思

科学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3、在为乐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轻响。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flash。

  2、录音带:大鼓和小鼓音乐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三瓶软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

  三、指导要点

  1、鼓励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听听、玩玩、尝尝中感受声音,激发幼儿对探索声音轻响的兴趣。

  四、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声音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

  3、(放录音)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三)、幼儿通过尝一尝,咬一咬,区别糖果的软硬不同,知道装硬糖果的瓶子摇起来会发出大鼓的声音,装软糖果的会发出小鼓的'声音。

  (四)、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配乐曲边唱歌。

  五、活动延伸出示装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与软糖发出的声音,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请幼儿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活动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核心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幼儿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充分条件,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获取知识的需要。本节教学活动我从“魔术声音激趣导入→说说生活中的声音→欣赏并辨别大自然中美妙的声音→尝试自主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游戏活动“寻找声音朋友”→体验探究的成功和快乐”,整个环节层层深入,注重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引导幼儿从生活中熟悉的声音入手,再去发现声音、感知声音,而后启发幼儿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了解物体振动就会产生声音,每个环节始终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进行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奇妙的声音,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学习品质。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获取成功感

  2能力目标:扩展幼儿快速记忆的能力

  3认知目标:在游戏中进一步增强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识

  活动重难点

  重点:扩展幼儿快速记忆的能力

  难点: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获取成功感

  活动方法:游戏法 操作法

  活动准备:红桃1―红桃10扑克牌人手一份

  剪刀队和磁铁队图标及计分牌

  奖牌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语言导入

  欢迎小朋友再次来到我们记忆大比拼的游戏现场。按照以往惯例我们仍然分为两个组,我的左手也就是你们的右手是剪刀队,欢迎你们!我的右手也就是你们的左手是磁铁队,欢迎你们!今天依然是每答对一个问题就得一朵红花,最后看哪个队红花多,谁就是最后的赢家。现在游戏开始,第一关《谁最快》

  二活动过程

  (一)谁最快

  1出示三张牌,幼儿快速记忆,师翻牌

  提问:请你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说出这几张牌分别是什么?从左往右数第二张牌是什么?从右往左数第一张牌是什么?幼儿回答完毕,师亮牌验证。

  2添入一张牌活动过程同上

  3再添入一张牌至五张牌活动过程同上

  (二)少了谁

  1出示三张牌,幼儿快速记忆,师翻牌,从中拿走一张。

  提问:拿走的是哪一张?还剩下哪几张?幼儿边回答老师边出示牌验证幼儿的答案

  2再从中拿走一张问题同上

  3在三张牌的`基础上添加一张,过程同上。

  4在四张牌的基础上添加一张,过程同上,可加深难度,一次拿走二至三张牌。

  (三)幼儿操作我最棒

  1组织幼儿回到操作台

  2请幼儿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放红桃7红桃3红桃9。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快速记忆,并指导翻牌

  提问:请问这是那几张牌,请你从左到右读出来。

  请你找出红桃7,请你举起红桃3

  4组织幼儿放好扑克牌,进行游戏小结

  三活动总结

  1导入:进行到这里,我们的游戏基本接近尾声,那今天哪个队是最后的赢家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记分牌。和幼儿一起数红花,多的队为冠军队,少的队为最佳进步队

  2发奖牌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名称:我是中国小娃娃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人与外国人在肤色、外貌以及饮食习惯等方面的不同,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2、知道中国很大,中国人很聪明,萌发做中国人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1、各种肤色的小朋友图片或录像。

  2、《他们爱吃什么》的图片一张。

  3、世界地图、中国地图。

  活动过程:

  一、经验交流

  1、出示各种肤色小朋友的图片,引导幼儿找出图片上的中国小朋友。

  2、中国的小朋友长得什么样?除了中国小朋友,图片上还有谁?

  3、启发幼儿将中国小朋友与其他国家小朋友进行比较,说说他们的不同之处。

  二、观察与操作

  1、讨论:我们最爱吃什么?外国小朋友爱吃什么?

  2、请幼儿帮助不同国家的小娃娃选择餐具和食物。

  3、鼓励幼儿学各国小朋友相互问好的语言。

  三、寻找发现中国的.地理位置

  1、出示世界地图,以“中国娃娃住在哪里”为题,请幼儿在世界地图上找找中国的位置,并用笔做上记号。

  2、共同认识首都北京的位置以及地图上的特殊标记。

  3、引导幼儿尝试在世界地图上找到某些外国小朋友居住的大致位置,并将他们送回家(粘贴在地图上)。

  四、感受祖国真大

  1、在世界地图上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大小,知道中国很大。

  2、看中国地图,启发幼儿说说中国地图的外形像什么,通过比较知道中国很大。

  3、欣赏诗歌《我们的祖国真大》

  诗歌:

  我们的祖国真大

  我们的祖国真大,

  北方,有冬爷爷的家。

  十月就飘雪花。

  我们的祖国真大,

  南方,有春姑娘的家。

  一年四季盛开鲜花。

  啊!伟大的祖国妈妈,

  东西南北中的孩子们,

  在同一个时候,

  有的滑雪,有的游泳,

  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关于科学教案07-24

科学教案范文04-06

科学教案:泡泡03-31

科学教案:蜗牛03-26

《空气》科学教案03-25

精品科学教案09-30

优秀的科学教案11-14

关于科学教案02-20

有关科学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