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4-07-01 21:57:11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科学教案范文集合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科学教案范文集合9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观察、记录牙齿的外形特征,了解牙齿的基本外形结构。

  2、学习牙齿名称:切牙,尖牙,磨牙,了解牙齿外形与功用的关系。

  3、发现事物间的相互关系,提高观察、概括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难点:

  学习牙齿名称:切牙,尖牙,磨牙,观察、记录牙齿的外形特征。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我奇怪我发现》

  2、幼儿换下的乳牙;牙齿模型;黑板上画好的两张张开的大嘴。

  3、人手一个小镜子、电筒、笔。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自主观察。

  请幼儿用小镜子自主观察自己的牙齿,了解幼儿在观察时使用的不同方法。

  二、学习观察方法。

  1、运用提问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

  2、师:你能看到牙齿的几个面?

  你看到的每个面是怎样的?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

  你的牙齿有几种牙齿呢?每种牙齿有几颗?都长什么样?长在什么位置?

  三、第二次运用新学的观察方法自主观察和记录。

  幼儿边观察边记录在《小朋友的书·我奇怪我发现》第4页上,教师关注幼儿的发现方法,并进行个别指导,引导幼儿发现外型特征、数量和位置关系。

  四、师幼共同总结,引导幼儿概括出特征。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换牙期,教师能及时地为幼儿提供跟牙齿有关的的教学活动是有助于幼儿及时了解自己的牙齿。

  通过观察发现等变化让幼儿有了充分了解,使幼儿有对保护牙齿的意识。

  用通过照镜子,观察等方法让幼儿观察自己的牙齿,从幼儿生活中的自己来作为学习探究的对象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一些物体的可变性。

  2.体验“变大”或“变小”带来的快乐。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气球(与幼儿人数相等)、木耳、茶叶、胖大海、扇子,手工纸、毛巾、幻灯片。

  活动过程

  导入:小朋友,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礼物?(巴拉魔仙棒)请魔仙棒带我们到魔仙城堡。

  第一部分:让孩子体验气球变化带来的快乐。

  1.魔仙城堡里有好多会变的东西,你们想玩吗?你能让气球变大吗?(每人一个气球试一试)

  2.小朋友使劲往气球里吹气,气球会变大。有的小朋友力气太小,没能让气球变大,怎么办呢?除了用嘴吹以外,谁还能想个别的办法让气球变大?(往气球里面充水、用打气筒往里面打气等)

  3.小朋友能让气球变大,但你能让大大的气球变小吗?用什么方法让大大的气球变小?幼:把手松开气球就变小了

  第二部分:经验提升:什么东西会变大或变小?

  4.魔仙城堡里除了气球能够变大变小,还有好多东西能够变大变小。下面我们一起来变一变吧!

  出示:木耳、茶叶、胖大海(加入水)——变大;

  雨伞、被子、纸(折叠)——变小。

  5。提问:日常生活中你知道哪些东西都会变大变小?

  教师小结:原来在我们周围有这么多的东西会变化,只要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东西都是会变化的。 第三部分:利用游戏让幼儿充分体验自己身体或身体某部分“变大”或“变小”的快乐。

  6.你们想变吗?可是我们哪儿能变呢?(身体、眼睛、手、嘴巴等)

  7。和魔仙棒一起游戏:变大变小。

  第四部分:延伸活动

  8。现在我们就拿着魔仙棒用睁得的大大的眼睛到院子里去发现更多的'能变大变小的东西吧!‘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追求一种“宽松、自然、科学、愉快”的活动氛围,让孩子在与合作中成长,在分享中体验快乐,在成长中拥有自信。这是我在进行科学教育活动的忠旨。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出来的快乐超出我的想象,连平时最不愿意动手的李雨成都在那忙的不亦乐乎,看来我们应该注重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来进行科学学习,比为了追求知识的掌握去灌输和强化训练要效果要好的多。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秋天到了,班上的孩子时不时在野外摘些菊花来玩,小朋友们玩得很高兴却又叫不出花的名字。于是想趁孩子们对菊花很感兴趣时,开展认识菊花的活动。

  活动目标

  1、 使幼儿能正确地叫出菊花的名称,知道其明显的外形特征(菊花的大小、颜色、气味、叶子的形状)和用途。

  2、 使幼儿初步掌握从上到下有顺序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引起幼儿的兴趣,并培养幼儿爱护花草的良好习惯。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叫出菊花的名称,知道其明显的外形特征;

  难点:使幼儿初步掌握从上到下有顺序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养成爱护花草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 准备几盆菊花;瓶插菊花几枝;

  2、 印有菊花或菊花叶子的小卡片(事先放在桌上;)

  3、 干菊花若干、幼儿园用的小茶杯(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看卡片、找菊花

  师:今天,老师带了很多好看的卡片,小朋友们想知道这些卡片上画的是什么吗?那就请每个小朋友 把桌子上的卡片翻过来,看看卡片上画的是什么?(花、叶子)对了,上面画的是花和叶子,老师想请小朋友到院里去找一找,看看我们幼儿园里有没有跟卡片上一样的花和叶子。找到后,就请你站在你找到的花和叶子的前面,老师看哪些小朋友找得最对最快。(幼儿到室外园地中找菊花,老师把盆栽搬进教室里放在桌子上)。

  二、认识菊花

  1、认识花

  问:你们是怎么找到这些花的呢?

  答:根据图片上画的花和叶子,图片上的花是一丝一丝的,像一个拳头,叶子边上是弯弯曲曲的。。。。。。

  问:哪个小朋友告诉老师,我们搬到教室里的`叫什么花?

  答:菊花。

  师:我们都找对了吗?请小朋友先把刚才老师发给你们的卡片翻过去,放在桌子上,让小卡片睡一会儿。

  问:菊花的中间是什么颜色?除黄的、白的颜色,我们还看到菊花有什么颜色?

  答:红的、紫的。。。。。。

  问:菊花的中间是什么颜色?长得怎么样?

  答:黄色的、密密的、细细的。。。。。。

  问:菊花像什么?

  答:像毛线团,像分开的桔子。。。。。。

  问:菊花是一样大小吗?

  答:不一样大小的,有的菊花大,有的菊花小。

  老师闻花(手在鼻前轻轻的扇)

  问:你们也想闻花吗?就请小朋友像老师一样地闻花,闻到什么味了?(清香味)。

  小结:菊花真美丽。菊花有很多颜色,有。。。有。。。还有。。。;菊花的形状也很多。有的像。。。有的像。。。;菊花不是一样大小的,有的大,有的小。

  2、 认识叶。

  问:菊花的叶子 有没有颜色,是什么颜色的?

  答:绿色的。

  问:菊花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

  答:叶子的边是弯弯曲曲的。

  3、 认识茎和根。

  问:花和叶子是长在什么上的?是不是菊花和叶子都长在这上面呢?

  答:花和叶子都 是长在茎上的。

  问:茎是什么样的?

  答:长长的,细细的。

  问:菊花有没有根?怎么我们看不到根呢?没有根菊花还会长大吗?

  答:菊花有根,根是长在土里的,没有根菊花不会长大。

  教师小结:菊花真美丽,有的在有的小,菊花有各种颜色,有各种形状。菊花的叶子是绿色的,叶子的边是弯曲的,闻菊花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菊花的根被埋在土里,没有根,菊花就长不大。

  4、 菊花的功用

  菊花还可以做成好吃的东西呢!你们知道菊花可以做成什么好吃的东西吗?

  (菊花茶、药。。。。。。)

  5、 品尝菊花茶

  (1) 让幼儿揭开杯子,看看杯子里放着什么?(干菊花)这些干菊花是工人叔叔、阿姨把新鲜的菊花晒干做成的。

  (2) (老师给幼儿冲水)问:看看干菊花变了吗?变成什么样子?你们闻到了什么味儿?(清香味)

  老师尝菊花花样,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师:你们也想尝一尝 吗?水很烫,请小朋友慢慢地喝,不要把菊花喝下去,喝的时候闻一闻有什么味儿。

  教学反思

  1、 通过这一节课,幼儿对菊花的认识比较到位,能清楚的知道菊花的形态和作用。

  2、 介绍菊花的功用环节太薄弱,菊花的功用比较多,还可以插在瓶里欣赏,制成干花作装饰等等。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探索了解蛋的形状、结构,区分生蛋与熟蛋。

  2、初步培养幼儿比较、判断能力。

  重点难点:

  判断、了解生蛋熟蛋及结构。

  活动准备:

  1、一只不透明的大布袋内装生鸡蛋、熟鸡蛋。

  2、人手一只鸡蛋。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

  1、看看摸摸说说猜口袋

  教师:你们猜猜看口袋里装了什么?(启发幼儿运用视觉、触觉来猜)

  2、教师逐一出示口袋中的蛋宝宝,让幼儿数数有几只并说出蛋的名称

  3、说说蛋的形状及猜猜生蛋与熟蛋。

  教师:两个蛋宝宝长的一模一样我们怎么来区分它们呢?

  二、试一试

  1、引发幼儿自己动手尝试的愿望。

  教师:用小手摇一摇。

  2、用手摇一摇及用旋转的方式知道蛋的生熟。

  教师:你们的.蛋都可以吃吗?为什么?生的蛋里面是什么样的?熟的蛋里面又是什么样的?

  3、幼儿讨论交流尝试。

  4、归纳小结。(请幼儿回答,教师验证鸡蛋的生熟)

  三、尝一尝

  1、让幼儿尝尝熟蛋。

  2、启发幼儿将熟蛋与别人分享。

  活动延伸:

  教师品尝咸蛋并与几名幼儿分享,提示幼儿:为什么你们吃的蛋有的淡有的咸,那是怎么一回事呀?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其他蛋的愿望。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认真观察、大胆尝试,发现物体都有自然下落的现象。

  2、通过对比实验探索“怎样让纸落得快”的方法,体验探索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3、通过实验发现同样的纸加重和改变形状后落下的速度不一样。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红绿纸,积木、橡皮泥、小石子、夹子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出问题,比较那张纸落得快?

  (1)比较两张纸是否相同。

  (2)小实验:两张纸是否落得一样快?哪张比较快?

  (3)请幼儿用动作学一学纸片落下的样子。

  2、自由探索,怎样让其中一张纸落得更快?

  (1)提出问题:有什么办法能让绿纸落得比红纸更快呢?

  (2)幼儿自由探索。

  (3)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老师提问:你试了几种方法?结果怎么样?幼儿讲述示范。

  老师教新方法:还可以用团的方法让绿纸落得更快。

  3、自由探索,借助辅助材料,让纸落得快一些。

  (1)讨论猜测:假如不团,不折,你还有什么好办法也能让绿纸落得比红

  纸落得更快呢?

  (2)自由探索。

  (3)交流发现。

  (4)引发思考:为什么纸上加了木头、积木,纸就落得更快了呢?

  教师小结:原来用变形和加重的方法可以使纸片落得更快。

  4、迁移经验。

  那除了用这几种方法可以使纸片落得更快,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吗?

  活动延伸:

  探索使生活中本来落得很快的东西落得更慢。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活动准备的东西很简单,但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能力不同的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以生活中的“物体下落”现象作为原形,预设产生的一则活动,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取材于幼儿的生活,体现了“科学教育生活化”这一精神。整个活动我引导幼儿亲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较好地实践了《纲要》的精神。在“怎样使纸落得快”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我通过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使纸变形,进行实践操作、探索、交流,最后通过实验得出如何使纸落得快,我先让幼儿思考不用任何外加材料,通过改变形状来加快纸落下的速度,而后我又围绕“加重”这中方法展开,这样设计两个层次,充分体现了幼儿思维循序渐进,逐渐深入的发展过程。此外,我在一些游戏或操作活动中,发现学前期的幼儿活动目的性很差,针对这一问题,我在设想后加问幼儿“为什么”,让幼儿表述自己设想的理由,使设想后的实验成为幼儿验证自己的理由是否正确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增强了幼儿在实验中的目的意识。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热爱水生动物,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2、发展幼儿的分类、概括能力。

  3、引导幼儿了解水生动物的多样性及其主要类别并能正确分类。

  活动准备:

  1、精神准备:带幼儿观看动画片《海底总动员》事先了解海洋的有关知识

  2、物质准备:

  (1)配合活动的课件《水生动物》。

  (2)鱼类等各类别的图片

  活动分析:

  海底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孩子对这个世界也充满好奇,设计此活动的重点为:引导幼儿了解水生动物的多样性,认识水生动物的主要类别。活动中教师结合前不久刚播出的电影《海底总动员》中多利的形象引领幼儿去了解,利用课件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力求扩大幼儿的视野。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向幼儿介绍一位朋友。

  2、出示多利,借用多利带幼儿去认识它水中的朋友。

  二、展开:

  1、让幼儿自己去认识各种水中动物,然后请幼儿说一说。

  2、通过课件向

  幼儿介绍鱼类动物的特征。

  提要求:

  (1) 两个人一组交换桥的模型进行实验。

  (2) 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你发现什么?怎样知道的?

  交流讨论:结果怎样?为什么拱式桥承受的木片更多呢?

  3、利用课件演示两种桥关于承重力的科学道理。

  小结:在相同条件下,由于构造不同,拱式桥比梁式桥的承重力大。

  4、欣赏各种桥的图片。

  小结: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和需要,聪明的人们建造了美观、坚固、实用性强的桥。现在,各种桥的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

  引导提问:你想有一座什么神奇的桥?

  总结:把小朋友想出来的金点子寄给造桥的工程师叔叔,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家说的新式桥会诞生的。

  三、延伸活动:带幼儿参观。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水生动物》

  今天上午组织幼儿进行了评优课科学活动:《水生动物》。重点通过课件及动手操作了解水生动物的多样性,认识其主要类别。活动中以讲解法、操作法为主。难点通过演示课件的方法让幼儿在了解了其主要类别的基础上能正确进行分类。从整体情况看,有90%的幼儿能集中精力,较有兴趣地完成本次活动,现将反思如下:

  突出的成绩:

  (一)制作的课件能很好地引起幼儿的注意。

  本次的活动中在介绍各类水生动物的特点时教师采用了课件的形式进行介绍,漂亮的

  课件一下就引起了幼儿的注意力,孩子都在聚精会神地观看,这样也就更能让幼儿较快的了解活动的内容。

  (二)将各类动物的特点编成了简单易记的儿歌。

  简单易记、朗朗上口的儿歌很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在向幼儿介绍各类水生动物的特点时也采用了这一形式,将鱼类、水生哺乳动物、水生爬行动物、水生甲壳动物及水生软体动物各自的特点编成了便于幼儿记忆、朗诵的儿歌让幼儿了解,一方面带幼儿了解了其特点另一方面通过幼儿朗诵诗歌也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好听的诗歌加上漂亮的课件很大的调动了幼儿对这次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存在的不足:

  (一)分析教材不透彻。

  本次活动之前教师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比如为让幼儿能更好地了解各类动物的

  特点,教师特意为本次活动创编了易与记忆的儿歌,效果虽然不错但由于安排的内容较多导致孩子掌握起来有些困难,使效果大打折扣,这还是与教师分析教材不够有关系。

  (二)活动内容安排的太多。

  本次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也和安排的内容过多有关系,在本次的活动中

  教师安排了鱼类、水生哺乳动物、水生甲壳动物等5种动物的特点,目的是带幼儿在了解了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分类,但安排的过多所以幼儿了解起来就有些困难,也就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了。

  这次评优活动是对平时的教学工作积累的一个集中展示,在这次活动中通过听各位老师的课使我学到了许多优点,也得到许多启示,今后,我将纳入自己的教学经验中,更好的为孩子服务。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培养细心观察事物的能力,认识、了解小鱼。

  2.通过与鱼儿亲密接触,发现鱼儿的可爱,并自觉爱护小动物。

  活动准备:事先与社区联系好需要使用水池(有假山的养鱼池),幼儿自带一些小馒头等可以给鱼儿喂食的食品。准备一些有关鱼儿的图片,或玩具小鱼。有关小鱼的视频。

  活动重点:培养细心观察事物的能力,认识、了解小鱼。

  活动难点:通过与鱼儿亲密接触,发现鱼儿的可爱,并自觉爱护小动物。

  活动过程:

  一、认识小鱼

  1.出示一张可爱的小鱼图片或小鱼玩具,引起幼儿兴趣

  2.给幼儿讲《小小鱼》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幼儿更了解小鱼,自主萌发想要爱护小鱼的想法。

  二、看小鱼

  1.播放有关小鱼的视频,让幼儿仔细观察视频中的'小鱼有什么特点,请个别幼儿来说一说。

  2.向幼儿介绍小鱼身体各部位,并介绍它们的作用。

  3.陈老师想知道这鱼儿是怎样吃东西的?有谁知道,能告诉我吗?(请幼儿个别回答)

  4.我们幼儿门口的小区里有一个大水池,里面有许多小鱼,它们很想跟我们做朋友,我们去看望它们吧。可是它们有些饿了,我们带些好吃的去送给它们,请它们吃好吃的东西,跟它们做好朋友好不好?

  5.说明喂鱼时需要注意的地方:要注意安全,不要掉进水里了。不要大声说话,会吓跑小鱼的。在小鱼吃东西时,仔细观察,看它们是怎样吃东西的。

  三、喂小鱼

  1.带幼儿去社区水池喂小鱼,让大家围着水池自主找一块适合喂鱼的地方,注意安静,轻轻的,这样小鱼才会过来。

  2.轻轻地扔一小块小馒头进去,静静地等着鱼儿来吃,注意千万别吓跑了小鱼。

  3.请幼儿注意小鱼是怎样游泳的?

  4.当小鱼来吃东西时,请幼儿仔细观察,鱼儿是怎样把食物吃进去的。

  5.在幼儿与鱼儿亲密接触时,师在旁边一边讲鱼儿的可爱之处,一边提醒幼儿注意观察。

  6.给幼儿一些自主探索时间,让他们去观察、发现。

  四、小结

  1.幼儿观察好了以后找一个安静宽敞的地方让幼儿围着老师坐下,请幼儿一个个来说一说他们的发现。

  2.对幼儿的发现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渗透一些与爱护小动物有关的观念在里面

  3.这么可爱的小鱼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不应该保护它们呢?你会怎样保护小鱼呢?

  4.那如果是别的小动物呢?你会保护它们吗?为什么?你会怎么做?

  五、活动结束,整理回幼儿园。

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思路

  在家庭生活中,在幼儿园里,幼儿经常会接触到如玩具盒、鞋盒、水果箱等硬纸板材料,对这类形状不一,大小、颜色、用途迥异的材料他们往往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就想给他们更多的机会接触和认识不同的纸。本次活动将幼儿平常非常熟悉的图画纸、面巾纸和硬板纸一起作为操作对象,让幼儿在自由操作中通过比较加深对这三种纸的认识。考虑到小班幼儿在自由操作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所以整个活动设计成竞赛的形式以增强他们活动过程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活动目标

  1、感受硬板纸、图画纸和面巾纸的不同质地,初步了解它们各自的作用。

  2、鼓励幼儿大胆操作探索,并乐于动脑思考问题。

  3、在竞赛中体验团队的荣誉感和竞赛的精神。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三组操作材料:一组为一筐硬板纸,一组为一筐图画纸,一组为一筐面巾纸。(每组材料中都有一些进行过对折,另有一些画有苹果轮廓)

  2、每小组两个小筐蜡笔,每个幼儿一个粘有泥巴的海洋球。

  3、竞赛记录表一份(教师用)。

  活动过程

  1.提出任务

  “今天,我们三组小朋友,要来进行一次有趣的比赛!”出示教师记录表,“分别是搭房子,给苹果宝宝穿衣服和给鸡蛋宝宝擦脸,看看哪一组会赢!”

  2.完成任务

  (1)比赛搭房子:教师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动手用本组的材料一起搭建房子。期间教师适当提示对折纸的用途,并给予幼儿一定的指导和帮助,看哪一组的房子建得最快最好。

  (2)比赛给苹果宝宝穿衣服:鼓励幼儿用蜡笔给绘画在纸上的苹果宝宝涂色,看看哪一组的涂色最快最好。

  (3)比赛给蛋宝宝擦脸:鼓励幼儿用本组的`材料帮蛋宝宝擦干净脏脏的脸,看看哪一组擦得又快又干净。

  3、每一次小活动结束,教师除评出最好的作品外还要对其他作品作出积极肯定的评价。并引导幼儿对自己的创作进行简要地说明和点评。同时,教师引导幼儿辨别不同质地的纸张具有不同的用途。

  活动延伸

  找一找幼儿园里和家里还有哪些纸,它们的质地和用途有哪些。

  活动反思

  1.形式活泼生动新颖 这次活动设计为小组竞赛的形式,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激发了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调动了幼儿积极动脑动手的主动性,有效促进了幼儿的主体活动和能力发展。

  2.借助三个小的活动载体,通过幼儿的亲身操作实践,增强了他们的感性认识。进一步明确并加深了对不同纸的认识,明确了不同类型纸的不同作用。

  3.对于每一个小组的作品,教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褒扬。使每一名幼儿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感,激发了他们动手动脑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

科学教案 篇9

  目标:

  1、认识河蚌,了解河蚌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2、了解河蚌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准备:

  1、河蚌实物若干,饲养在自然角,供幼儿实际观察,河蚌的生活挂图。

  2、珍珠的形成过程图片或视频。

  过程:

  1、导入:小朋友们,前几天我们班的自然角里来了几位新客人,它们就是河蚌宝宝,我们把它们请出来吧!

  2、教师出示河蚌,请幼儿触摸观察。提问:

  (1)河蚌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2)河蚌贝壳前端和后端是否一样,贝壳的外面有什么?

  (3)看一下蚌的两片贝壳的背面是由什么连接的?

  (4)河蚌在安静状态下和受到触动时,表现有什么不同?

  教师结合河蚌实物总结介绍:

  河蚌是生活在淡水水底的动物,2片对称的贝壳保护柔软的身体,贝壳的前端钝圆,后端稍尖。贝壳的外层有一条条以壳顶(靠近前端上方的突出部分)为中心的同心环纹,宽窄和颜色深浅相间,叫生长线,它的'形成受环境条件影响,但不代表年龄。两片贝壳的背面由韧带连接,韧带有弹性,能使两片贝壳张开。在安静状态下,贝壳能微微张开,露出斧足,由于斧足的伸缩使身体前进;当遇到刺激时,斧足收回,两片贝壳就紧紧合在一起。

  3、结合河蚌的结构图,让幼儿边观察边猜测思考问题:

  (1)河蚌的口在哪里?它吃什么东西,是怎样吃东西的?

  (2)河蚌有用吗?它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有什么用?

  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4、结合幼儿的回答和珍珠形成图,介绍河蚌的作用。

  1) 适合烧、烹、炖,有清热解毒、滋阴明目之功效。

  2)河蚌浑身是宝:河蚌是珍珠的摇篮,不仅可以形成天然珍珠,也可人工养育珍珠。除育珠外,蚌壳可提制珍珠层粉和珍珠核,珍珠层粉有人体所需要的15种氨基酸,与珍珠的成份和作用大致相同,具有清热解毒、明目益阴、镇心安神、消炎生肌、止咳化痰、止痢消积等功能。将蚌肉和蚌壳分别加工、蒸煮消毒和机械粉碎,即可制成廉价的动物性高蛋白饲料,喂养动物。

  5、观看珍珠的形成过程图片或视频,加深对河蚌的认识。

  教师提问:

  1)珍珠是在那种小动物的肚子里长出来的?

  2)你喜欢珍珠吗?为什么?

  3)我们如何来保护它?

  6、教师小结。

  提醒幼儿要爱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让小动物们都能快乐地生活、生长。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经典)10-04

【精选】科学教案10-03

科学教案11-30

科学教案11-30

科学教案11-30

科学教案11-30

科学教案11-30

科学教案12-01

科学教案12-01

科学教案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