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5-18 19:45:39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范文七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范文七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一、设计意图:

  大班的孩子特别喜欢动手,什么东西都想摸一摸、碰一碰,总有许多的“为什么”从嘴里冒出来,怎样满足幼儿的这些愿望,怎样将《纲要》中的目标落实到我们的科学活动中。因此我设计了这次大班科学活动“动手变一变”,并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选取活动内容:

  1、选择幼儿身边常见的材料,诱发发现的兴趣。

  例如:吹泡泡、做馒头、充皮球等这些活动在我们身边经常发生。

  2、选择幼儿熟悉、兴趣的内容,激发探索的欲望。

  例如:将两种颜色混合的变色游戏,调配调味品等这些都是幼儿熟悉且喜欢的内容。

  3、丰富相关知识,引发交流的愿望。

  例如:活动前我班开展了与该活动相关的两个活动:一、谈话活动“我的变化”→主要是让幼儿将小时候的照片与现在的自己对比,并通过观看人生长过程的图片,了解人的变化过程;二、家园活动“找一找”→请幼儿回家后通过各种途径找找身边有什么事物发生了变化,然后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实验探索中发现事物的变化。

  2、引发幼儿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三、活动准备:

  1、各色颜料、排笔、透明水杯,记录表。

  2、糖、盐、醋若干、温开水,汤匙、电磁锅、面团、盘子。

  3、洗洁精、各种塑胶、吸管、气球、皮球、毛线、打气筒。

  四、活动过程:

  1、激趣导入。

  (1)引发幼儿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事物发生了变化。

  师:前几天,我请你们找找身边有哪些事物发生了变化,你们找到了吗?现在就把你发现的秘密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吧!

  (通过亲切的谈话,秘密的分享,教师很自然将幼儿的兴趣点引入活动中。)

  (2)以变魔术引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初步了解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的神奇变化(如:酚酞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融合会变成玫瑰红)。

  师:我们身边有这么多事物发生了变化,现在我来当个魔术师,来变一变我们身边的事物。瞧!这是两瓶什么颜色的液体?(无色)你们猜猜它们合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变化?(请个别幼儿说说)好!现在让我来变一变吧!(操作实验)呀!变成玫红色。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一变呢?今天我们的实验区内就准备了许多的东西,请小朋友也当个小小魔术师,动手去试一试,看看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魔术表演是幼儿特别喜欢观看的节目,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利用一个小小的'魔

  术表演,既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让幼儿明白我们身边的事物都在不

  断的发生变化,同时也为后面的操作活动提出了示范性的要求。)

  2、操作实验,观察记录。

  (1)学习观看实验操作示意图。

  师:实验之前我们来学看操作示意图。(讲解如何看示意图)

  (2)交代实验区的规则:认真实验;在实验中遇到困难可求助老师或同伴;工作完后请收拾好实验材料,并将椅子搬到中间,然后可以去看其它组的实验,但不要影响同伴进行实验。

  (在这次的实验操作中,我们运用到记录卡和实验操作示意图,让幼儿学习自

  己观看示意图、自己记录结果,这样即能帮助幼儿明确探索的目的,又能帮助

  幼儿梳理探索的方法和思路。)

  3、幼儿自由选择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发现物体的变化。

  (1)颜色的实验

  1组:颜色变变变(颜色的调配)

  (2)水的实验

  2组:把糖放在水里(水变甜了);把盐放在水里(水变咸了)

  把醋放在水里(水变酸了)

  3组:用磁化锅烧水、蒸馒头。(水开了,冒泡泡,并且有许多气体,馒头变大了,有香味。)

  4组:把洗洁精放在水里。(可以吹泡泡)

  (3)气体的实验

  5组:吹气球、皮球(投放没有气的气球、皮球,用嘴吹或用打气筒打,气球变大,皮球的气充满了、变硬了。

  (各组通过颜色、水、气体等不同的实验操作都得出了共同的结论:我们周围的许多事物都在发生不同的变化。)

  4、交流分享。

  (1)每组请一位代表来交流、分享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2)小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事物发生了变化,小朋友回去在找找,把它们画下来说给爸爸、妈妈听。

  (通过交流分享,幼儿即能了解到其它实验小组的实验结果,也提高幼儿在同伴中大胆表述的能力。)

  5、分享馒头。

  幼儿与老师共同分享馒头,体验成功的喜悦。

  (通过与同伴共同品尝馒头,体验成功的喜悦,加深“对事物都在变”的理解。)

  五、活动效果分析:

  活动开始时教师以变魔术引题,孩子们兴趣盎然,瞪大眼睛等待教师的魔术表演。这个魔术让幼儿初步感知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的神奇变化,充分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接着我们为孩子提供丰富、有趣且探索性强的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实验组进行操作→探索→观察→记录,在玩中发现各种事物的变化,并互相交流讲述各自的发现;最后再引导孩子们观察“蒸馒头”的过程,通过与同伴共同品尝馒头,体验成功的喜悦,加深“对事物都在变”的理解。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冰的特点,丰富词汇光滑,寒冷,透明,易碎。

  2、迁移也有经验,探索冰中取宝的方法。

  3、增强自信心,体验成功感。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每人一块冰放在盘子里,字卡光滑,寒冷,透明,易碎,冰花树(冰中冻有幼儿非常喜欢的玩具或糖)两三棵。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冰的特点。

  1、出示冰:看看盘子里有什么?让幼儿认识字冰。

  2、引导幼儿用手摸摸冰,感觉怎样?(滑滑的,很冷)认识字光滑,寒冷。

  3、拿在手里用鼻子闻一闻,有什么气味?用嘴尝一尝是什么味道的?(无味)。

  4、看一看是什么颜色的?(无色)。

  5、实验:用书看物体和用冰来看物体,哪一个看的见哪一个看不见?说明冰是透明的。

  6、仔细看一下手中的冰和开始老师给你的冰,是变大了呢?还是小了?变成什么了?

  教师小结冰的.特点:冰是无色、无味、光滑透明的东西,容易化成水。

  二、情景教学:让幼儿感知冰易碎的特点。

  教师收拾桌子,故意让冰掉在地上,让幼儿看一看,冰怎么了?(碎了)

  三、探索活动“冰中取宝”

  1、出示冰花树,让幼儿看一看上面有什么?是什么形状的?每人去取一个你喜欢的冰花。

  2、看一看冰花里面有什么东西,你喜欢吗?就想办法把它拿出来吧。

  3、幼儿自由取宝,教师观察记录不同的取宝方法。

  4、经验交流梳理:请几个幼儿说一说,做一做他是怎么取宝的。(把冰放在水中融化,把冰块敲碎,用小手捂冰,用小锤砸冰———————)

  5、再取宝一次,要求幼儿用最快最好的方法取冰中之宝。

  四、吃或玩自己取出的宝,体验成功感。

  说一说你取出了什么宝贝?高兴吗?

  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和内容的设计,接近孩子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顺应了孩子们的需求和兴趣,所以孩子们乐于参与。活动材料的准备充分,符合目标的需要,特别是活动前,将孩子心爱的玩具冻于一大块冰中,增强了孩子主动探究的愿望和积极性。

  整个活动的指导,教师遵循了科学活动的新理念:幼儿是主角,他们按照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大胆的、主动的尝试与探究;教师则更多的是鼓励、关注、等待与支持。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够仔细的观察,根据动物皮毛的颜色和花纹来进行推测,感知不同动物的体貌特征。

  2.能够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猜测,感受智闯羊羊村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一份幼儿操作材料一份

  活动过程:

  1.羊羊村情境导入,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你们看过“喜羊羊与灰太狼”吗?羊羊村里有谁?

  师:一共有几只?

  2.仔细观察,根据颜色、图案来推测动物,简单说说动物的特性。

  (1)出示羊村路线图,了解路线图的基本情况。

  师:这是通往羊村的路线图,羊村在哪个位置?我们小朋友在哪里呢?

  师:我们有几条路可以通往羊村呢?

  (2)出示三个动物的局部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推测

  师:可是这三条路是不会都能让我们安全通过呢?在路上会遇到谁呢?

  师:你能看出来哪种颜色的路上,藏着什么动物吗?

  动物一:豹子

  师:豹子是什么颜色的斑点?这条路能走吗?为什么不能走?

  动物二:老虎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是老虎的?老虎的毛和豹子的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有老虎的这条路安全吗?会有什么危险?

  动物三:长颈鹿

  师:长颈鹿的毛是什么颜色的,图案是什么样的?长颈鹿有什么本领呢?

  3.结合已有经验,根据自己的细致观察,来辨别不同的黑白色动物。

  师:我们沿着长颈鹿的红色道路走,走呀走呀,咦,你发现了什么?(一幢房子)

  师:这房子里也藏着动物,会是什么动物呢?(黑白条房子)还有什么动物也是黑白的?除了颜色还有什么地方也像斑马?

  师:其实呀,这个房子里住的.还有其他的黑白色的动物,会有谁呢?

  出示黑白色动物的局部图片(奶牛、斑马、企鹅、熊猫、斑点狗)

  师:他们都是黑色和白色,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会是什么动物呢?

  结合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动物图片,丰富动物生活习性的相关经验。

  师:有几种黑白的动物呀?其实还有其他的黑白动物呢,回家后再去找找。

  4.感受顺利达到羊村的快乐情绪。

  师:我们的智慧让我们安全的到达了羊羊村,心情怎么样?

  羊羊们都来迎接我们了,让我们一起看看羊羊们的精彩生活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周围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现象,使幼儿感知身边湿的物品与干的物品的不同特性。

  2、培养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盘子、水、树叶、花瓣、小纸片、熊猫纸片、布、毛线、塑料布、地毯、吹塑纸剪成的各种图形、手套、盘子、用布剪成的.各种面具、画好的大灰狼等。

  活动过程

  1、试一试:哪张纸片能吹动起来?

  2、方盘子里放干纸片,圆盘子里放湿纸片。

  (1)干的纸片容易被吹起。

  (2)湿的纸片不容易吹起。

  3、探究的问题。

  (1)熊猫能站在指尖上吗?

  ①在手上蘸点水就能让熊猫纸片站在指尖上。

  ②干的熊猫纸片不能站在指尖上。

  ③手上有唾液、汗水也能让熊猫纸片站在指尖上。

  (2)戴干、湿两种不同手套有什么感受?

  ①湿的手套不易戴也不易脱。

  ②干的手套容易戴也容易脱。

  幼儿讨论:生活中的现象。

  (1)裤子尿湿后不易脱下来。

  (2)下雨淋湿衣服后也不易脱下来。

  (3)洗澡后马上穿衣服会很难穿。

  4、画一画:把自己探索的过程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拓展思路

  雨后让幼儿做值日生,感知湿的落叶粘在地上不好扫,也不容易吹走,请幼儿提出解决的办法。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探索感知沙子、石子、黄豆的不同特征。

  2.会用耳朵辨别三种材料发出的不同声音。

  3.关注身边的自然物,有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沙子、石子、黄豆,盆子、罐子、椅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观察自然材料,引发活动兴趣。

  1、“我们身体有什么宝贝?他们各有什么作用?”(引导幼儿知道我们要用6个宝贝:眼睛、鼻子、耳朵、嘴、手、脚进行探索活动。)

  2、“小朋友们请看,椅子下面藏着什么好玩的东西?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沙子、石子、黄豆.)

  二、用手玩材料,感知他们的不同特征。

  1、“你们想玩吗?想怎么玩?”(要求:蹲下来玩,轮流玩三种材料,注意不要把材料撒到盆子外面。)

  2、“你怎么和他们玩的?你玩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师小结:不同的东西摸上去有不同的感觉,看上去也有不同的感觉。

  三、用罐子玩材料,初步了解声音。

  1、“欢迎罐子宝宝,请小朋友们想办法用罐子宝宝和三种材料制作一种乐器。怎样才能让这些东西发出好听的声音?”

  2、幼儿玩,教师引导幼儿:装一装、摇一摇、听一听、倒一倒。

  3、反馈:“你是怎么让罐子宝宝发出好听的声音的?罐子是怎么会有声音的呀?(打开验证)谁能发出相同的声音?请相同声音的.罐子宝宝来一起唱唱歌。”

  4、思考:“你们的罐子宝宝为什么发出的声音不一样?”(不同的东西发出来的声音不一样)

  四、通过听觉辨别沙子、石子、黄豆发出的不同声音。

  1、出示三个罐子:“沙子、石子、黄豆玩捉迷藏躲进罐子里,你会把它们找出来吗?考考你们不打开盖子看,你有什么更聪明的好办法吗?原来听声音就能很快找出它们是谁?那我们仔细听听,这个罐子里是谁?”

  2、再请几名幼儿上来辨别,教师引导:摇一摇、听一听、说一说(与它告别的话)。

  五、送沙子、石子、黄豆“回家”。

  1、沙子、石子、黄豆都有自己的家,看一看,这是谁的家?(示范送罐子宝宝回家)

  2、幼儿探索游戏:摇一摇、听一听、送一送、说一说。

  3、检查验证:老师带领幼儿打开验证,发现错误及时随机应变作出处理。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观察并发现物体间隔排列的规律,并能按一定的规律 物体排序。

  2、懂得根据需要拿取材料,用一个拿一个。

  3、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春天的花环》是一节根据春天季节特征:春天来了,春姐姐从南方飞回来了,美丽的花都开了,而设计的数学活动。从教材的选择到教材的设计,较多地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根据小班幼儿思维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稳定等的特点,在设计活动时创设情境(春姐姐),给幼儿以主人翁的角色去完成任务(做花环)。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很自然地掌握了排序规律。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学中乐。

  活动准备:

  1、背景画面:春姐姐

  2、材料准备:1、贴有红、黄两种颜色(两朵黄花,两朵红花,两朵黄花,两朵红花)的长条形纸一张(上面粘有一层双面胶)。

  2、用黄花、红花排列成一一规律的花环一个。

  3、长条型纸若干(和幼儿人数相等)每张纸上贴有一一、一二、二二的规律,至少两个循环。

  重点:发现花环排序的.规律。

  难点:粘贴花环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春姑娘从南方飞回来了

  1、激题,引趣。

  师:(出示画有春姐姐的背景图)宝宝们,美丽的春姐姐飞进来了我们小(1)班教室,看这是春姐姐送给我们的礼物——花环。 师:好看吗? 幼儿观察

  师:这些花是什么颜色?(红、黄)

  2、引导幼儿发现花的排序。

  师:这些漂亮的小花是怎么排队的呢?

  二、春姐姐送花环

  1、学习一、一排序的规律。

  师:春姐姐要送我们漂亮的花环,我们来看一看第一个花环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观察第一个一、一排序的规律花环,花环上有些什么?这些花是什么颜色的?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师幼一起读读花的排序(一朵黄花、一朵红花、一朵黄花、一朵红花……)。

  师:谁来帮帮春姐姐按照一朵黄花、一朵红花、一朵黄花、一朵红花的规律,接着贴下去呢?

  教师示范粘贴花环的方法(撕下双面胶,拿一朵要贴的花轻轻地粘在双面胶上,不能离前面的花太远,也不能挤在一起,然后再粘贴下面的一朵),一边粘贴一边读(一朵黄花、一朵红花……)

  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

  (分析: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发现花环的排序规律,然后和幼儿一起把花环的规律读出来,让幼儿加深理解,为下面的一二、二二规律做好铺垫。再让幼儿操作时自己说出来)。

  2、学习一、二排序的规律。

  师:(出示粘有两组规律的花环长条,让幼儿观察理明)春姐姐的这个花环又有什么不一样呢?①让幼儿自己读,然后自己发现规律,红花、黄花、黄花,红花、黄花、黄花②教师和幼儿一起读③请个别幼儿示范帖,鼓励幼儿边贴边说,贴完它后帮其做成一个花环,戴在他胸前 。

  (分析:幼儿虽然会自己读出花环的规律,红花、黄花、黄花,红花、黄花、黄花,而且会直接按照规律往下粘贴,但出示的规律不完整。如:红花、黄花、黄花、红花、黄花……小朋友不接着前面的看,仍然从红花开始粘贴,要重点提示。)

  3、学习二、二排序的规律。

  师:春姐姐还想送我们每一个小朋友一个漂亮的花环,可她没来得及做完,我们一起来把花环做完好吗?

  师:(出示二、二排序规律的花环)这个花环和前面的两个花环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幼儿找出规律

  出示二、二排序规律不完整的花环,红花、红花、黄花、黄花,红花、红花、黄花、黄花

  师:小朋友可要看仔细了,把前面的粘完整了,再接着贴下面的一个规律。(重点引导)

  三、、我做的花环

  1、幼儿每人取一条做花环的纸条,先读一读上面已贴的花的规律,然后取相应的花进行粘贴。

  2、教师观察幼儿读花环的情况,帮助每位幼儿正确地了解自己要用什么颜色的花贴什么样的规律,用一个拿一个。

  四、我们真美丽。

  1、幼儿粘贴好之后,教师帮助幼儿将纸条做成环型,让幼儿戴在胸前,鼓励幼儿与同伴相互欣赏、交流花环的规律。2、和春姐姐合影。师:春姐姐看到我们小朋友带上花环,真漂亮,它想和我们一起照个像呢!(组织幼儿拍照)

  2、教师播放轻快地音乐,师幼一起戴着花环随音乐跳舞。

  反思:

  第一、创设情境: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如何用一种他们习惯的方式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很重要,活动中我通过创设春姐姐要送一个美丽的花环给我们小朋友,和春姐姐合个影等做游戏情节,既形象又生动,不仅能使小朋友主动参与动手操作而且又能够帮助幼儿很快明理掌握排序的规律。

  第二、层层递进:新授过程中循序渐进,先是一、一排序,教师引导幼儿发展并理解掌握,然后是加深难度一二、二二的排序,让幼儿自己发现,找出规律,最后引出“春姐姐要送小朋友每人一个花环”,不断添加难得,使小朋友在游戏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

  第三、在难点的处理上不是很到位。只是老师在操作的时候说了一遍,没有让小朋友上来尝试一下,所以小朋友在黏贴的时候出现了很开或重叠的现象。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一、活动背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口的增多,城市中裸露的土壤越来越少,但孩子们对土壤却似乎是天生就有着一种必然的联系,一小块泥巴、一小方花圃、一小片草地,都能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近期,在“春天来了”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对泥土又产生了极大的好奇,“为什么种子在泥土里会发芽?”“为什么到了春天小草就钻出来了?”“泥土里究竟有些什么?”围绕着孩子们的这些问题,结合我园科学课题“主题环境下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的研究,我设计并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性活动,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比较、收集、记录及小实验等活动,主动体验、积极探索,亲近泥土、亲近大自然,从而初步认识并了解土壤的一些基本特性,并进一步懂得如何保护土壤、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二、案例描述与分析

  准备阶段:接触泥土——在寻找与发现中学习

  活动(一):前期物质准备——采集土壤

  活动时间:20xx年3月22日—4月5日

  活动目标:通过户外采集等途径,收集各种不同颜色、不同作用的土壤,从而促进对土壤种类的了解。

  活动准备:家长告之书(附1)、小型密封胶袋

  活动步骤:

  1、发放告知书,充分利用家长资源采集土壤。

  2、用小型密封胶袋展示幼儿与父母共同采集并制作完成的土壤标本。

  3、幼儿自由观察、比较,探索各种土壤的不同。

  活动(二):前期经验准备——泥土里有什么?

  活动时间:20xx年3月22日—4月14日

  活动目标:通过寻找、观察、收集,初步了解土壤上面和下面的世界,激发探索自然、亲近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一幅大的土地剖面图、家长告知书(附1)

  活动步骤:

  1、发放家长告知书,请求家长的协助配合。

  2、幼儿将自己寻找和发现的事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制作成卡片。

  3、教师在大的土地剖面图上展示幼儿的发现。

  4、幼儿自由欣赏,讨论。

  附1:家长告知书

  尊敬的家长朋友:

  我们的科学系列活动“神奇的土壤”正在进行中。近期,请您配合我们做好下列工作:

  1、采集各种土壤

  要求:

  (1)请您利用周末或清明假期下乡的机会,带孩子采集各种不同的`土壤(颜色、作用、成分不同等),不同的土壤请分别存放。

  (2)请让孩子用绘画形式记录土壤的采集地点、采集的方法、采集时发生的趣事等,家长可适当配上说明文字。(参考采集记录表)

  (3)作业尺寸:A4型号

  (4)4月6日(周二)

  2、观察、发现土壤中的事物

  要求:

  (1)在采集土壤的同时,请您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发现土壤里有什么,包括土壤上面(如植物等)、土壤下面(如根、石头等)、土壤深处(如动物等),以及不同地方、不同用途的土壤里所发现的事物有何不同。

  (2)请孩子用自己的方式(绘画或文字)做好记录。(参考观察记录表)

  (3)作业尺寸:A4型号

  上交时间:4月14日(周三)。

  3、请您帮忙

  要求:

  (1)请帮我们收集或下载有关各种土壤的知识资料及图片资料(有条件的家长可用彩色打印资料)。

  (2)上交时间:4月7日(周三)。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11-04

科学活动教案04-19

科学活动《蚂蚁》教案01-23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11-13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11-27

科学活动教案范文05-04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04-14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15篇)04-15

科学活动“有趣的水”教案02-07

奇妙的影子科学活动教案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