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什么是教学反思

什么是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14 16:05:1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什么是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什么是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什么是教学反思

什么是教学反思1

  《画里少了什么》是第五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在儿童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其中道理——只有分工合作,齐心协力才能画好丰富多彩与海洋世界。

  在教学第二课时,我主要通过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抓住课文中的主要问题,这幅图里为什么只有大鱼?引导学生讨论,从而体会其中的道理,然后通过批注课文,让学生谈对课文的感语,在自读自得中真正体会到集体要想做好一件事,需要大家分工合作,重要的事要有人做,次要的事也要有人做。最后,让学生分组合作画一幅真正的《海洋世界》,使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再次体会分工合作的道理,体验分工合作所带来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使用抓重点词语来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并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批注课文的方法。

  在阅读课文后讨论“画里为什么只有大鱼”这一问题,学生是在第一课时看课题提问题时提出来的。所以在这一课时中我直接作为全班分组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对提出这个问题的同学的一种鼓励,在这里没想到学生的想法竟是如此之多,如:因为他们太想让别人欣赏自己的.绘画作品了。大鱼容易欣赏到,其他的小鱼不显眼,不易被发现;因为他们平时做别的事情也不注意分工合作;因为他们班级的学生平时可能不注意积累,不会画其他海洋生物……

  这使我又一次认识到了人文教育应该拿到重要位置的迫切性。对批注课文这一环节,虽然不是第一次进行,但对学生感悟句子能力,和对问题独到见解能力的培养还是远远不够的,这也是我今后在教学中应继续努力提高的方向。

什么是教学反思2

  《我是什么》这篇课文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虽然是一篇科普文章,但是却描写得生动活泼,充满童趣。作者运用了第一人称自我介绍的方法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描绘了水的各种形态。文中不点明“我”就是水,更增添了趣味性。

  这节课上,我主要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抓好年段重点,落实识字、写字。

  课堂上我设计了猜谜形式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然后让学生学习生字词语。通过个别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检查了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且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有了展示的机会,尽可能地调动了每个孩子的表现欲。 写字是低年级的重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是低年级训练的重点,也是为中高年级打基础,所以,这节课我安排和学生共同学习“冲”。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之后来说说“怎样写就能又正确又漂亮”,学生将自己的`观察所得全班交流,指出了在占格、笔画、结构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之后我范写主讲两点水的写法,接着我让学生自己练习,并展示了一部分学生的生字进行评议,学生从中发现了不足之处,又再度练习,提高了写字质量。

  二、以读为本,课堂上的朗读形式多样。

  在读第一段“我会变。”时,刚开始学生读得比较平常,之后当学生了解了水是怎样变成云之后,我启发学生“孩子们,你会变吗?”学生无奈地摇头说“不会”,我又说“水宝宝就会变,那它是怎样的心情呢?”学生回答说“很骄傲、很了不起”我又启发“现在你就是水宝宝了,你能把它的那种心情读出来吗?”孩子们一下子活跃了,各个跃跃欲试,读得有滋有味,傲气十足。在第二段中体会“落、打、飘”的不同用法时,我先让学生找雨、雪、雹子下来的不同动作,让学生练读,之后采取“采访”的形式去和学生对话。“雪宝宝,你是怎么下来的?你为什么不打下来呢?”被采访的“雪孩子”说:“因为我比较轻,所以我就轻轻地飘下来了。”之后又采访了好几个学生,我听出了孩子们都能感受到这三个词语的不同用法后,再次让学生展示“既然三个宝宝下来的方式不同,那读起来该不同了,该怎样读呢?”我从学生练习之后的展示读中听出了他们对这三个词语的理解,也从中学会正确使用词语。

  三、评价及时、多元化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在学生读完词语后,我及时评价“发音标准,声音宏亮”。“普通话真标准,可以当播音员了。”在展示学生书写时,我利用展台将写得好的学生的生字打出,对于写的好的来说是值得骄傲的,对于没有展示的学生更是一个促进,他们为了也能被展示写得更好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写字的热情和质量。在学生讲解完水是怎样变成云之后,我及时赞扬“你的讲解真清晰,可以到博物馆当讲解员了。”当学生读出雪花飘的语气后,我陶醉地感慨“我感觉到了,你真是飘飘而下的小精灵。”评价及时鼓励了学生的积极性,肯定了他的优秀所在,而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成功,从而去创造更多的成功。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低年级也应该让学生学会积累并会正确运用词语。本身低年级就是训练说话的黄金阶段,应该抓住词语进行说话练习。而我因为时间仓促,没有充分利用这个口语训练的好机会。我想因为有遗憾,才会反思,才会发现,才会进步,才会一直追求完美。

什么是教学反思3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及时、有效地进行反思,科学、全面地分析教学过程是十分必要的。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地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那么,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反思到底应反思些什么呢?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教学目标是影响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全面,教师应多思考“我为什么做我所做的”。教师要根据整节课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反思自己所定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教材的特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通过该节课的学习,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可行,要做到:1.反思是否以总体课程目标为指导,以适应社会进步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为目标,全面综合设计教学目标。2.反思是否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适时调整教学目标。

  二、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1.反思教学内容是否根据教学目标开发、利用学习资源,使之符合学生的经验、情趣和认知规律等。反思能否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进程以及突发事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2.反思能否按照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对他们设置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他们从不同方面领略成功的经验,从不同的角度满足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对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创设更多的机会,应设计一些难度较小的问题,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表扬、鼓励和关怀。

  三、对教学结构的反思

  1.反思教学结构是否按照学生的身体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划分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根据教学过程中要求实现的不同认识任务,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可分为: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各阶段有其独特的功能,既紧密联系,又互相渗透。

  2.反思教学结构上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取向,是否把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有效统一。两种学习形态将认知与情感、指导与非指导、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动与受动、外部物质活动与内部意识活动、个体与群体等诸因素加以协调、平衡,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认识与发展的过程。部分学生运用已学的语言知识,探讨式地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层层深入,学习用英语介绍学校。其他学生在他们的带动下,积极举手,尽量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反思是否结合教学实践选择和运用新型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达到艺术水平。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目标指导下,通过对教学过程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在具体分析学科知识结构及学生认识特点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要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开拓创新,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使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学生建立起对课堂教学艺术的审美观,能客观地向教师提出学习过程需要教师有效指导的地方,利于教师改进和完善教学。

  四、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1.反思是否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规律和原则,各种教学方法的功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可接受水平,教师本身的素养和学校提供的条件等。

  2.反思能否根据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和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优化教学方法。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通过反思,能有机地把各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发挥其最大效用,全面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等英语学习能力。

  3.反思教法与学法是否统一,是否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学中,教师可引导个别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分别扮演对话中的角色进行对话表演,增强真情实感。然后鼓励学生自己“找朋友”,合作学习,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自主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自由选择空间扩大了,参与面进一步扩大。

  五、对教学管理的反思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反思课堂教学管理手段是否得当,是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可通过竞争机制实现。教学过程中引入竞赛机制要努力创设成功的阶梯目标,要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为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创造不同层次成功体验的机会,采取小步走、高密度、多变化、勤鼓励的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在用中学,学中用,在反复的实践中稳步提高,把学与用有效地结合起来。

什么是教学反思4

  孩子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自然界的种种现象都是那么神奇。《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短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

  课文在叙述时用了一个“变”字,为了突出这个“变”,我采用学生很感兴趣的小魔术的方法来吸引大家。然后,我给大家介绍一个魔术师,让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出这个小魔术师是谁?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从而,让学生明白小魔术师就是“水”。同时,我还将“水”的变化图画在黑板上,让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水”的`不同形态。本节课我把自己也融入到课文中,让学生和我一起进入这个角色,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来让学生尽快投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当成“水”,跟着大家一起“变”魔法。这样设计容易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按课文特点进行教学,不仅能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而且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根据水的形态变化,让学生理解起变化过程,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抓住重点词“落”“打”“飘”,通过理解朗读,知道了“雨”是从天上落下来,“雹子”是从天上打下来,“雪”是从天上飘下来。通过比较,学生知道了在读“雹子”打下来时要重点;读“雪”飘下来时要轻点、慢点;读“雨“落下来时不慢不快,从而让学生明白用词要准确。

  随后又引导学生体会、思考“我”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状态有什么不同?第四段虽然短小,但是文字优美,为了能让学生读好、读懂这一段,我抓住了几个关键词语进行理解,“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通过拟人的手法,让学生自己通过生活中的的感知,体会到池子里的水是很平静的,小溪里的流的水很缓慢,江河里流的水非常的湍急,而海洋是波涛澎湃的。通过指导朗读,学生能体会不同状态的水是有不同的变化的。

  最后让学生理解水的性格变化。通过对“温和”和“暴躁”这两个词的理解,知道水温和时会做很好。

什么是教学反思5

  上完了《苹果为什么落地》一课,几位跨学科来听课的老师对我说:原来科学课这么有趣!活动真多!的确,在课堂中能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享受成功的愉悦,兴趣盎然地参与到科学研究中是我一贯的理念。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玩乐中探究,学生的兴奋点始终高昂。 “苹果落地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课的知识点是大部分学生乐于学习和接受的,相信他们对本课的学习充满期待。本课将组织学生立足于自身的生活经验,透过“苹果落地’、“抛文具”等活泼有趣的活动,再现重力与引力的现象并进行有系统、有层次的探讨与研究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像大科学家牛顿发现引力和重力的经历,进一步认识科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本课我紧紧围绕“生活化课堂”展开教学:

  一、创设生活情景,导入新课

  本课我以出示苹果、提问,并(高举后放开,接住苹果;将苹果向上抛起,再接住苹果。重复演示。)从而创设生活情景,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分两部分):

  (一)认识生活中的“苹果落地”现象,感受物体重力的存在

  此环节主要通过以问题“生活中,还有很多‘苹果落地的现象’,谁能来说一说呀?”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学习兴趣,从而认识生活中苹果落地现象;在此基础上展示课件(出示动画:树叶飘落、雨点落到地上、瀑布往下流、人从地面跳起落到地上来、水龙头打开水流下来、球抛向空中后掉下来-----)使学生加深对生活中“苹果落地”现象的认识,从而揭示物体都要落地的!进而激发学生做实验、自主探究的热情!

  通过用身边的橡皮、球等物品,做模拟苹果落地的实验,找到球、橡皮这样 的物体和苹果的运动有共同之处,从而学生认识常见的力!

  播放课件中视频《发现地球引力》后,师生谈话: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引力和重力。

  (二)游戏“定点下落”,感识重力的方向

  通过游戏“定点下落”,使学生在仔细观察现象的同时,试着解释其原因感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谈话并提问:像老师手里的这个装置一样,(出示悬挂着小球的铁架台)当小球受到重力作用下落后,这根线是表示出了它下落的方向,也就是小球受到重力的方向。那如果地面倾斜了,像这样(倾斜悬挂着小球的铁架台)那么这个小球还会垂直于地面吗?那它垂直于哪儿呢?

  讲解:(出示装水的塑料瓶)科学上,我们把这个方向叫做水平方向,和它垂直的方向叫做竖直方向。(板书)竖直方向与垂直方向构成直角。无论是苹果、笔,还是小球,或者是其他的任何物体从高处落下时,都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向竖直方向下落。(板书:竖直)换句话说,也就是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板书:向下)

  三、拓展延伸

  1、通过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让从本节课获得的收获谈起,从而进一步总结、整理备课的所学知识!

  2、引导学生从“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受到地球引力。假如没有了地球引力,世界将会怎样呢?”谈起,进一步与生活相联系。

  3、播放视频《宇宙中的超重失重现象》,引导学生课后探究的兴趣,从而进一步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本课采用探究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猜想、思维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有一定的问题,有待于在今后开展猜想教学时改正,具体反思如下:

  1、教学本课第一课时的成功之处在于贯彻了“一英寸宽一英里深”与“生活化相结合”的科学探究思想,打破了教科书编排的内容,创造性地突出了“科学猜想”这个环节。在日常的生活中和学习中,往往因为要研究的事物信息还不充分而经常要靠猜想解决问题,寻找深入研究的途径;在科学课中,科学探究既是学习方式,又是课程目标,而猜想正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本课教学中,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根据的猜想,使判断建立在实验探究等有效事实的基础上。教师抓住有关内容或有利时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从各个角度去大胆猜想或假设,既培养了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又使学生交流了思维方法,相互之间受到启发。

  2、教学本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我讲的稍多,学生说的偏少,师生互动多,生生互动少,组间互动少。由于本课是以科学猜想为主题的思维训练课,所以教师应正确把握师生角色,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在质疑、争论中主动参与、发展、探究和知识建构。教师不能牵着学生走,而应跟着学生的思路走,并加以适当的`引导,以保证探究的效果。再者,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应贯穿教学的全程,力求评价方式多元化。

  3、要创设巧妙的质疑情境,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学生不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这是他们不会或不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有关因素去构设问题。这时,教师应当巧妙地设置质疑的情景,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他们善于质疑。疑是思之始,学之源。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问题惊讶开始的。”“质疑”闪烁着孩子智慧的火花。“质疑”作为课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应该说是课堂的闪光点。人常说:“此时无声胜有声”,但是我相信,只要正确地面对学生的“质疑”,定会让课堂“此时有声胜无声”。

  总之,作为教师应该具有开放的教学观念,不要被书本、内容、时间所限 制。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条件,才能让学生在自主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习得科学的思想方法,科学的结论。

什么是教学反思6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文章,文章用第一人称自我介绍的方法,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描写生动活泼,充满童趣,文中不点明我是水,更增添了趣味性。

  成功之处:这节课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摸读,再通过读、说、演等各种形式,学生自由读,教师指导读,读得好的.同学读给大家欣赏……使整堂课声情并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在理解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朗读而且形式多样,充分理解课文,同时,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中角色(云、雨、雹子、雪)读有关的句子,把自己当做那个角色,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课文,融入课文。为更好的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不足之处:个别同学还没有完全融入课文的学习之中,可能是积极性调动还不够。

  改进措施: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扬长避短,使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什么是教学反思7

  师:封闭图形的线段必须首尾相连。

  师:大家看这两个封闭图形,谁的面积大呀?(黑板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看来封闭图形也是有大小的。在数学上我们把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 面积。(板书:封闭图形的大小 )

  师:那在封闭图形里面积究竟指的是哪一部分呢?请两位同学到黑板表示出来。(生上来画。)同学们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随意画一个封闭的图形,也把它的面积表示出来。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面积这个概念有这样两层含义,第一层是:物体表面的大小;第二层是:封闭图形的大小。

  (三)、实践活动:

  1)多种策略,比较大小

  投影出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让学生比较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

  师:你们觉得哪个图形面积大?

  生:长方形面积大

  生:正方形面积大。

  师:看来有争议。有什么办法知道吗?那现在你们就利用学具分小组来证明自己的想法吧。

  学生活动:

  ①学生拿出剪好的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附页2中图5)

  ②小组活动。

  ③学生汇报。(投影显示活动结果,并配合课件演示几种比较方法)

  生1:我们小组是用摆硬币的方法,

  生2:我们小组是用数格子的方法,数出长方形的格子要比正方形要多。

  生3:我们小组是用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发现长方形的面积要大一些。

  小结:比较面积的大小可以用多种方法,尤其是可以借助工具进行比较大小,在用,数格子的方法时,所用的每一个格子的大小应一样大。

  (学生自己探索比较的方法,然后在小组和班级内交流自己比较的策略,如用硬币摆、数格子、剪拼等,并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使学生从中学到比较的方法,得到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养成办事要想策略的好习惯。)

  2)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①创作要求:在方格纸上画3个面积等于7个方格的图形,比一比,谁画得准确而有创意。

  (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②活动思考:通过这次活动,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

  (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形状各异。)

  ③让我们用画笔把图形美化一下,选一个图形,用蓝色笔描出图形的边线,用红色涂出它们的面积。展示学生作品。

  师:图形上一周蓝线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什么?(周长)周长表示图形的哪一部分?红色部分的大小就是这个图形的什么?(面积)面积表示图形的哪一部分?

  (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感受,周长是是表示长度的。而在涂面的时候,感受面积的概念是和长度的含义是不同的。学生不一定能表述的很清楚。但是在这画和涂的过程中,学生的内心已经能充分感受他们的区别。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说给大家听听。

  师:这些都是你们的收获,不仅知道什么是面积,还会用多种方法去比较面积的大小,其实学习数学是很有趣的,只要我们有信心、爱思考、多动手就会有更大的收获。

  教学反思

  1、从生活导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神秘而简洁的话语可以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从生活实物出发学生容易理解,让学生从摸入手,感知面积。

  2、这一课不光是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面积,还要让学生能够对于面积与周长进行区分。这两个定义要分清楚。明白周长是指边线,面积是指表面的大小,也就是封闭线内所包含的内容。

什么是教学反思8

  作为一个教师,你首先要知道,你要教什么,再来确定怎么教?

  教学教材第5页的练习一时,同事教学后发现了几个问题:

  1.学生在解答第4题的第2问,全班需要有多少张课桌,学生常见的错误是用每组的人数12除以2,算出是6张课桌;

  2.教学第7题时,对于问题剩下的平均分给一年级三个班,每班分得多少个,一半的学生无从下笔;

  3.教学第8题时,学生不能理解单价、总价与数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对每个小足球多少元,很困惑。

  这个同事提出这个问题后,得到了办公室其他几位数学老师的认同,觉得教材这样编写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想问我,怎样处理这段教材。

  作为教研组长,其实也有必要与老师们共同探讨这一的问题,既然大家的话题这么集中,我也就托起老实,与大伙一起分析教材。

  一、思维定势惹的祸

  上面第一个问题,其实问题并不难,但是学生却容易犯错。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是思维定势惹得祸。这道题的条件中显性有两个,全班有48人,分为4组,隐性条件有一个,每张桌子坐2人,从图上看出来的。这道题的问题也是两个,第一问是平均每组有多少人?第二问是全班需要多少张课桌?这两个问题之间没有因果之间,或者说是没有关系的两个问题。可是学生为什么总是出错呢?原因在于学生习惯于解答一步计算的问题,因此自然将第一问作为第二问的条件。

  其实解答本题时教师只要做两件事,即可避免这样的问题。同时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题能力。一是让学生看情境图,从图中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二是让学生根据问题说出需要知道哪些相关的条件。学生经过冷静的思考,正确的解答问题的难度或许能够降低。

  二、怎么教的前提是教什么

  下面的两个问题,我觉得是教师教学时没有搞清楚教什么,所以怎么教出现了状况。翻阅沈重予先生的教材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两个问题是属于新知识,教材将“解决把总数或剩下的数平均分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潜伏在练习一第5~8题。(教学反思 )第5题是图、表结合呈现的'连续两问,使学生明白求平均每辆车坐多少人应该先算老师和学生一共多少人,是需要两步计算的问题。第6、7、8题以图画、对话形式呈现,让学生借助图画直观和生活经验理出解题思路,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学习有条理地思考并表述。

  沈老师语重心长的提醒我们:教学这些题,要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并相互交流的机会,把发展数学思考落到实处。

  上面的老师出现的问题,在于只是将这几道应用题作为普通的练习题来处理,因此学生学习困难重重。我想对于学生来说,教学上面的两题,还是有必要复习一下一步计算的问题,特别是关于总价、单价、数量的问题。尽管教材在第3页的例题上提及这样的数量关系,但是还是要多巩固,只有练习,才能产生技能。

  而如果教师仅仅在教学中将练习课,作为讲解几个题目,对于教学的价值来说就不够到位了,更不能将新授课作为普通的练习课,解决问题的教学就这样的孕伏在计算里,因此教材分析、教师用书对于知识点的介绍就显得尤为重要。

什么是教学反思9

  “面积”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北师大版数学教材把面积概念独立教学,目的是改变以往偏重面积计算及单位换算,不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现象。 “面积”的概念是学生学习几何形体的基础,因此要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感悟和理解这一概念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什么是面积》这一课,关键是要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面积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我从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体入手,首先通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认识生活中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的面积大小,让学生获得初步的面积概念。然后让学生用不同方法比较一个正方形与一个长方形(课前布置学生剪下附页中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图形的面积,通过比较,既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又使学生体会到计量面积最基本的方法,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利用教学书封面的面积揭示面积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尝试说明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面积,使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切实理解面积的意义,在实际解决问题中,重视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物体面积大小比较可以用数格子、拼一拼、剪一剪、凑一凑、摆一摆、数一数……多种方法进行比较,只要学生思想到位,理解正确便予以肯定。

  整堂课学生参与力高,课堂气氛活跃,知识点掌握较好。

什么是教学反思10

  今天,我进行了《我是什么》教学。这是是一篇拟人化的说明文。课文以“水”为叙述者,采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介绍了水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形态以及水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与坏处。课文处于“边读边想学习课文”这一单元,因此借助文本,创造学生自主阅读的平台,继续训练“边读边想”的阅读能力。

  整篇课文的语言虽然生动活泼,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但是生字读音中所涉及的后鼻音、三拼音较多,字形也都比较复杂,因此要在朗读中不断巩固字音,在观察实践中训练写字能力。对于课文中所涉及的关于“水”的各方面知识,学生的学习不是以零为起点,知识的储备一方面来自于生活实际,如下雨、下雪等。在教学中,估计学生的知与不知,集中课堂教学时间扩充学生的“知”,弥补学生的`“不知”。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我上课时在加强朗读训练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理解动词“落、打、飘”。通过读、说、演等各种形式,充分地理解句意、层意。通过教师范读,大大激发学生朗读兴趣。通过学生的自由读,教师指导,再由读得好的同学读给大家听,使整堂课声情并茂,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自己也变成了“水”。

什么是教学反思11

  一、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恰当剪裁教学内容,让教材成为一块跳板。

  《幸福是什么》为一篇幅较长的童话,故事生动有趣,通过三个牧童在智慧的女儿引导下寻找到幸福的过程,告诉人们“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别人有益的事情”的这一人生道理。虽然文章主旨明确,但要深切地体会语言、感悟哲理则有一定难度。在写法上,作者善于布白留空,对于三个牧童分手后十年间的所作所为的描写极为简约,仅通过三个牧童的简单讲述来表现。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布白恰好成为学生探索精神尽情展示的平台。因此,对三个牧童及智慧女儿的几处语言描写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语言训练的焦点,成为了对学生进行想象力和表达力的语言性实践及体验生命历程的关键。这样处理既摆脱了串读串讲串问的陈旧教学模式,又集中了教学内容,长文短教,重敲一处,使教学效益有了最可靠的保障。

  二、感悟语言,展开想像,实现对课文情感的再创造。

  在确定教学重点内容之后,围绕教学目标,便可展开教学全过程。在板书“幸福是什么”这一文题之后,激发学生自由谈谈对幸福的认识,什么“受到老师表扬、得到同学安慰、向灾区儿童献爱心、心愿实现、画好了一幅画”等等,教师依据“过去”“现在”“未来”而分类板书,然后便引导学生进入“幸福是什么”的追求中。在初读了解课文大意之后,启发学生带着“三个牧童做了一件什么事而得到了智慧女儿的赞扬?”“三个牧童十年后找到了真正的幸福吗?你怎么知道的.?”的问题自能读书。学生自学自悟后分小组交流,然后再集中探讨第一个牧童的幸福历程。多媒体出示牧童的话:“弄明白了,很简单。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也感到幸福。”在反复理解与朗读后,问:他是怎样帮助别人的?教师不断创造情景:遇到一个下肢瘫痪的老大娘,他是怎么做的呢?遇到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呢?遇到……引导学生不断地从语言、动作、神态、情感各方面去体验白衣天使的奉献历程,去体验救死扶伤的神圣与庄严,从而真切感受帮助别人而获得幸福的愉悦。如此炮制,在全方位、多层面地体验了火车服务员、轮船职员、消防队员、农民等等的真诚劳动之后,学生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幸福的含义。

  通过对课文中的精彩语段的研讨,实现对人物情感的再创造,既体现了语文本体观,又体现了学生主体观,情与景交融,其乐亦融融。

  三、情感+语言=诗。实现对课文情理的语言创造,是小语教学的一种境界。

  诗是语言的精华,激情是点燃语言的火把。凡是有激情澎湃的课堂,就有诗的火花在闪烁。在学生深入地理解幸福的深刻含义之后,教师应关注着学生情感的点燃。要求学生回头看看黑板上课初留下的种种答案吧,学生提出将“刮彩票得大奖”擦掉,我欣然照办。当学生默然时,我追问:黑板上的这些都是真正的幸福吗?学生答:有的是儿时的幸福,只不过是在享受幸福;现在的真的是幸福,因为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带给了朋友、父母、老师以快乐;未来的是心中的梦想,只能期盼着未来再实现啦。在这种情况下,我又板书下“小时候、现在、未来”三个词语,并告诉他们:“是啊!小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幸福;现在啊,每个人都在追寻幸福;未来呢?幸福就是你们灿烂的前程!”并要求他们写出一首诗,当然,孩子们的惊喜是可想而知的!人人都变成了诗人,人人都才华横溢。

什么是教学反思12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本课我试图通过指导观看图画、动作演示朗读等,使学生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把有趣的东西学得更有趣。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抓住重点句子和段落。注重用言语描述、图片欣赏、生活体验让学生有感受地朗读。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体会地去感悟朗读的技巧,比如在指导朗读“有时候我穿白衣服,有时候我穿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这一句时,我先带着学生欣赏美丽的云图,让学生自己说说看到的三幅云图:白云、乌云、彩云,学生自己感受到云的变化,云的美。我又把云儿说成是爱漂亮的小姑娘,让他们把云儿想像成爱漂亮的小姑娘,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那种美,那种快乐,让他们感受到读这一句时应有的感情。

  本节课在理解课文时,我始终以“水这位魔术师”来引导学生读文,抓住第一、二段中的重点词语来体会水的不同变化,根据水的形态变化,我们从变“云”,让学生理解云的变化过程,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调动学生的兴趣。接着,就是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变化,重点抓字词,“落”“打”“飘”,这三个不同的现象,由不同的方式从天上下来,通过理解朗读,动作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来,“雹子”是从天上打下来,“雪”是从天上飘下来。通过比较,学生知道了在读“雹子”“打下来”要重点;读“雪”“飘下来”要轻点,慢慢的;读“雨”“落下来”不慢不快。让学生明白,用词的准确性。并根据板书及时总结,梳理课文,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清晰的`认识,读懂了我是什么。最后,是水的性格变化。通过对“温和”和“暴躁”这两个词的理解,知道水温和时会做很多好事,读出温柔,和气的感受;水暴躁时做过许多坏事,读出厉害,发脾气的感受。比较朗读是最能让学生读出不同的表现,我采用女生读温和的部分,男生读暴躁的部分。这样一来学生对文本理解更加透彻。

  不足之处:写字指导仓促,个别学生对生字掌握不是特别熟练。自习课上需要进一步指导,以便学生彻底掌握,不留教学死角。

什么是教学反思13

  活动设计背景

  在孩子进餐中我发现孩子有不少碰到爱吃的菜就得很多,不爱吃的菜就少吃或者干脆不吃,有的孩子甚至将吃的菜吐出来。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孩子在家中也有很多菜不吃,挑食,偏食的现象比较严重。针对这种现象,我设计了本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培养不挑食的习惯。

  3.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4.了解吃饭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要求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挑食、偏食是不好的。

  活动准备

  1.故事图片

  2.内放胡萝卜、西红柿、黄瓜等的一次性小碗、牙签每人一份

  3.音乐磁带《红苹果》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播放歌曲《红苹果》,说说爱吃的食物,引起幼儿兴趣,集中幼儿注意力。

  2.老师讲述故事《多多什么都爱吃》

  1)老师边讲述故事边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让幼儿自然地进入故事情境,把握故事发展的顺序,幼儿在老师引导下理解故事内容并尝试表达。

  2)与幼儿讨论,引导幼儿思考小狗多多长大后的情形,鼓励幼儿从不同方面进行想像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3.品尝蔬菜。鼓励幼儿勇于尝试,产说吃这些菜的感受,鼓励幼儿克服不良习惯,像多多一样什么都爱吃。

  教学反思

  活动开始部分,我以幼儿熟悉的歌曲《红苹果》引出有关食物的话题:多吃苹果身体好,那我们还吃什么食物呢?这种开放式问题抛出要求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回答。讲述故事部分,我边讲述边带领幼儿观察图片,联系平时吃饭时的经验来理解故事要表达的内容。活动结束部分,采用吃一吃,说一说的形式鼓励幼儿多吃蔬菜类食物。以此来改变幼儿存在的挑食、偏食的现象。在活动中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在幼儿没有充分表达或者没有表达时就急于给出答案。

什么是教学反思14

  今天的口语交际课上,我和孩子们聊起了“我长大了做……”的话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能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都是做什么工作的吗?

  (生回答略)

  师:老师想知道,你们长大了想做什么呢?(板书课题)

  生:我想当医生。

  生:我想当一位语文老师。

  师:够明确的,连任教什么学科都定下了。别的小朋友呢?

  生:我想当科学家。

  生:我也想当科学家。

  好几个学生齐:我也是。

  当科学家,多么远大的理想!曾几何时,儿时的我们也在老师或长辈们面前信誓旦旦:“我长大了要当科学家。”我不禁感到有些好笑,可看着刚才几位小男生激动、当真的模样,实在不忍将他们美好的梦想扼杀在萌芽状态。于是,我继续刚才的话题。

  师:这么多小朋友想当科学家,真了不起!能告诉骆老师,你想从事哪方面的研究呢?是想当达尔文那样的生物学家?还是想当爱迪生那样的发明家?或是像古代张衡那样当个天文学家?

  (沉默)

  生:我想当个发明家,发明一些新型的机器帮农民伯伯种田。

  生:我想像达尔文一样,当生物学家。

  生:我想当研究火箭发射的科学家。

  ……

  我不断肯定孩子们都有自己的理想,真好!可我心里明白,孩子毕竟是孩子,童言无忌。他们现在心比天高,还不知道什么叫好高骛远。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总得要确立合适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我不指望通过一堂口语交际课就能让孩子们明晰自己的理想,这也不应该是本节课需要达成的目标。可我觉得,作为孩子人生的启蒙导师,我有责任也应该向他们渗透这样的意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于是,我给孩子们讲道:

  师:骆老师知道这样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张秉贵。别人送他两个外号:“一抓准”“一口清”。怎么回事呢?(简要讲述张秉贵生前的事迹)就是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售货员,因为一心一意,踏实肯干,照样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曾获得北京市特级售货员和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停了停)请小朋友们认真想一想,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呢?

  (学生一脸认真,又重新投入了思考。)

  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需要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君不见许多大学毕业生因为骨子里鄙视普通的劳动岗位,宁愿在家“啃老”,也不愿“低就”。其实,孩子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完全是可以引领的。今天的口语交际课我和孩子扯得有点远了(因为教案中不是这样设计的),做了我“一厢情愿”的引导,但愿我的孩子们能在潜意识中意会到我的良苦用心——壮丽而光辉的星空固然令人神往,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仰望星空”还得“脚踏实地”。

什么是教学反思15

  这篇课文,从表面看是在讲交通工具的发展,实质是在说科技的进步。在上课前,我查阅了资料,翻阅了别人的教学设计,大致设计了不怎么成熟的.教学环节,现将反思总结如下:

  一、导入能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对现代的交通工具较不熟悉,电力机车、核潜艇、磁悬浮列车…….这些名词许多学生甚至没有听过,对其功能、特性的了解几乎是一片空白。本节课主要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不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热情。

  二、合作学习仍待加强

  在本课中,我根据学习内容,自主设计了一个学习表格——按照时间的发展,填写各个时间段的交通工具。我让同学们根据这个表格要求,和同桌边读边画出来。但是,低年级合作意识薄弱,我的话刚说完,他们便“一心一意”地画着,要如何和同桌合作他们不甚了解,于是画出的答案不够完整。此时,我应该及时给予引导,将合作的过程和要求细节化。

  本堂课中,还有许多值得深究的地方。做为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认真备课,备学生、备课文、备资料、备提问、备教学语言……还要学会在课前,先反思自己备课中可能存在的不足,才能更快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什么是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什么是面积》教学反思02-25

什么是周长教学反思04-07

什么是面积教学反思04-14

“什么是面积”教学反思04-14

声音是什么教学反思03-31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10-25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10-27

我们吃什么教学反思12-19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