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手指》教学反思

《手指》教学反思

时间:2022-05-17 15:10:4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手指》教学反思(精选9篇)

  导语:《手指》这篇课文通过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及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接下来小编整理了《手指》教学反思,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手指》教学反思(精选9篇)

  《手指》教学反思 篇1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本文作者是丰子恺,学过了他的《白鹅》,“风趣、幽默、生动”是他的.语言特点,我带领学生重温了文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回味作者的语言风格。再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丰子恺的幽默风趣。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五根手指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难点是感悟其中的道理。五根手指的特点比较容易把握,体会表达方法时,我抓住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并让学生找出最能反映手指特点的句段重点体会。在学习写大拇指一段时,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大拇指形状和写“吃苦”的句子,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在难点的突破上,我采用情景模拟、亲身体验的方式。尝试不用大拇指来写字、没有食指时玩翻绳游戏……尝试用不同的手指取物、拿东西,试试怎样最方便。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体会到“相帮扶住、团结共赢”的道理。

  《手指》教学反思 篇2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比较简单,学生能够很轻松地了解五根手指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我把这篇文章的教学定位为“指向习作的教学”。

  第一步,在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之时,指导学生要善于发现文章中的关键句。把握文章的关键句子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出示表格。默读课文,完成“填写五根手指长处和短处”的表格。在这一环节,指导学生提取关键词,学习运用关键词来概括手指的长处和短处。

  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的学习,培养学习把一篇文章读薄的能力。从整体上了解文章。做到心中有数。

  第三步,体会作者写法:

  1、以第二自然段写大拇指的这一片段为例,指导学生发现作者运用修辞手法等来写作的方法,使文章生动具体。

  2、结尾段与第一自然段对比阅读,感悟两个总写的不同。同时也体会到文章详略分明的写作方法。

  第四步,学习方法,迁移运用。学习作者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学习作者运用修辞来具体生动地描写手指的方法,分小组来写五官。孩子们兴致很高,首先可以模仿课文中的写法,其次一个小组写一种器官,学生感觉很简单,所以课堂上在展示时,很多孩子积极地举手发言,而且语言也非常优美。最后布置作业,仿照本文以《五官》为题写一篇文章。结果,交上来的作业,内容及其丰富,甚至有的学生洋洋洒洒千字文,没有不交作业的学生。

  通过这次教学,我体会到首先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备课,了解文本特点,预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流程。其次,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短板,学生感觉作文难写,教师感觉作文难教,究其原因是教师不知从何讲起,空洞的讲解效果甚微。如果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适当地根据文本特点渗透习作教学的指导,那么,在潜移默化与长期不断地练习中,学生的习作能力肯定会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对于习作的畏惧感也会逐渐消失。

  《手指》教学反思 篇3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

  所带班级的学生大多爱看书,语感较强,想象力丰富,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对语言文字把握准确。因此,平时阅读教学中,我常常补充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习内容,并延伸思维空间,引导学生从另一视角上形成自己的新认识,进而加深对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

  昨天,临时调整教学,先让学生观看《大师·丰子恺》记录片。今天教学《手指》,课后反思:增添“观看记录片”的教学内容,使阅读教学显得更为丰富和深刻了吗?

  教学中,我觉得文中所写五根手指的特点,五根手指的长处与短处,学生容易把握;作者表达感悟的方法是在文末直接表达,以直接表白的形式,道出给人的启示:“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个反映作者的写作意图的句子无华丽的辞藻,无晦涩用词,用笔质朴自然,通俗易懂,学生易于理解。

  教学至此,显然没有激发本班学生的更大的阅读兴趣,还没有拓展学生独立阅读的思维空间,留下思想,提升素养。所以紧接着,我抛出如下问题:

  1、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2、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刚才还是“一潭死水,波澜不惊”,马上转化为“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热闹场面,一双双小手举起来了。

  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食指,因为食指“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就象丰子恺的生活遭遇……

  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大拇指,因为大拇指“身体矮胖、最肯吃苦,讨好生活的事情轮不上他”,丰子恺是一个打定主意,专心学画,把一生奉献给艺术,永不变志的人;丰子恺做任何事也一丝不苟……

  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无名指和小指,因为无名指和小指“体态可爱,但能力薄弱”,就像《护生画集》中的小动物,需要疼爱;丰子恺的画中,不仅对人,就连对小猫小鸟,柳枝梅花都充满了温柔;丰子恺非常疼爱他的孩子,是他作画的最初的动机;丰子恺有一副菩萨心肠,同情穷苦人民……

  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无名指和小指,因为无名指和小指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伴随丰子恺一生的三样东西中就有音乐……

  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中指,中指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丰子恺一生都是个文质彬彬的君子……

  学生中有的愿意做中指,有的愿意做大拇指,有的愿意做无名指和小指,这是因为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同时受到作者的精神和人格浸润。

  教学《手指》,我重视“作者”这个教育因素的挖掘,组织学生观看《大师·丰子恺》记录片,了解丰子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即重视“知人论世”。这样教学,学生另有所得,深有所得。

  《手指》教学反思 篇4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揭示课题后,首先,让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初步感知课文,找出概括文章内容的句子,在理解大意的同时也了解了本文“总分总”的结构形式。然后再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具体写五个手指的姿态和性格的段落,抓住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接着理清文章的思路,给文章分段。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自主、合作、讨论等形式,体会五根手指的特点,让学生说出五根手指的特点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出来的。在理解五个手指的姿态和性格特点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语言幽默风趣,体会其写作特点。最后再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明白“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拓展环节,通过小练笔的形式让学生学以致用,写自己的某一器官,可模仿本文的写作方式。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于: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体会写作方法时力度还不够,今后要加以改进;课堂气氛仍不够热烈,学生发言略显拘谨。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激励,留给学生能够充分的表现空间。

  《手指》教学反思 篇5

  《手指》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这篇课文的写作很有特色,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但是文章语言通俗易懂,告诉我们的道理也不太难理解,因此我觉得教学这篇课文的难点是体会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手指的特点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认真朗读课文,通过读拼音,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并归纳总结出五根手指的特点,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出来的。

  在学生自学结束后,全班交流。此时,我重点引导孩子们分析了写大拇指的自然段。在学生归纳出大拇指特点的基础上,我让他们细读了这个自然段。抓住句子“身体爱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去体会作者的风趣幽默,把大拇指当成人来形容,不但使文章显得更加生动具体,而且使文章显得活泼。学习“例如拉胡琴,总是其他四指按弦……却轮不上他。”这个句子,学生知道了这是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说明大拇指的用处,而且这里还用了排比的修辞的手法,把大拇指的作用描写的淋漓尽致。总之,我觉得虽然是略读课文,我们教师也应该抓住有效的.训练点,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接着,孩子们把学习写大拇指这个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迁移,自学课文的写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自然段。学生分成小组自学,并在书上进行批注。课文本身有趣,学生的学习趣味也就浓。孩子们的自学讨论热烈而有效。

  然后我让学习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的两个自然段,谈谈得到了什么启示。孩子们基本都众口一词“团结就是力量”。这时我在想为什么的感悟惊人的一致呢?大概是没有认真思考,人云亦云吧。

  最后我和孩子们一起欣赏了阅读链接里的小诗《手》,谈谈收获和体会,并有感情地诵读。

  《手指》教学反思 篇6

  《手指》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学五个手指的长处和短处,分别把它们的特点画下来,加以熟悉。在小组汇报交流时,请同学们说说它们的特点并以做游戏 的`方式让全体同学出示自己的手指逐一印证。随后提出问题:你觉得作者喜欢哪个手指?学生纷纷议论,一致得出结论:“无爱憎在其中”五个手指都喜欢,缺一不可。

  我听到窃喜,随即引申本文的主旨: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团结就是力量”是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进而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对这个道理的感悟。如:球赛、作战、团队合作等。他们都纷纷说出自身上发生的事例。这样本课的教育内涵就水到渠成地达到了。这是我觉得很成功的课堂教学事例。

  《手指》教学反思 篇7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写的散文,这篇课文通过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及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全文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语言通俗易懂。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1.教学效果(思效)

  理解分号用法,体会大拇指特点。

  课文在介绍大拇指的特点的时候,连续用四个句子,写出了大拇指的作用很大。教学时,我先指导学生理解从大拇指的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写出不美。然后写他在五指中,却是最能吃苦的。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这几个句子都是写大拇指的作用的,句子之间的是并列关系,这样的排比句,大拇指的特点跃然纸上。

  2.教学收获(思得)

  修辞手法,助力语言生动。

  运用修辞手法描述事物特征,能够让语言生动起来。分析写大拇指的那一个自然段时,在学生归纳出大拇指特点的基础上,我提问:“丰子恺先生为什么把大拇指写得那样风趣幽默?”我让他们细读了这个自然段,抓住句子“身体爱而胖,头大而肥,……”和句子“例如拉胡琴,总是其他四指按弦……却轮不上他。”作者运用拟人的写法,风趣幽默,把大拇指当成人来形容,使文章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文章显得活泼,把大拇指的作用描写的淋漓尽致。

  3.不足之处(思失)

  反思整堂课,仍有一些遗憾:

  在介绍这篇文章的.表达时,只是告诉学生:课文介绍手指的每一个特点时,都是先提出观点,再举例子进行论述。我应该让学生仿照这样的结构,学习作者运用修辞来具体生动地描写一种物品的特点,以及从这些特点中得到什么启示。

  4.改进措施(思改)

  课文介绍五个手指的特点,我在教学的时候应该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长文短教,通过一张表格把文章的重点问题明朗化、简单化,让学生在完成表格的同时,加强对手指各自特点的认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手指》教学反思 篇8

  本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师用书上的要求定为: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了解五根手指的外形及其作用,总结五指的特点;

  3、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4、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

  在上课之初,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板书在黑板上,提出要求:同学们自读课文,根据教学目标在书上圈画、批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以上内容。此环节进行了近十分钟。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我随机抽查了学生的课本,看看学生在学过的课文上的批注情况。我看到的是每个孩子的批注不尽相同,但是,都能够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是我所希望看到的。于此同时,听了几个小组的发言,看到同学们基本能够做到倾听和写下自己感触较深的发言内容。

  自读时间结束后,找学生将课文从头至尾再读了一遍。随机对“养尊处优”等词进行了解释。一同学查字典解释完之后,又点名将这位同学的发言重复。站起来的同学大部分能够就自己的理解解释清楚,但是我说出了我这么做的目的是检查大家的听课情况。学生们由此能将注意力再次集中一些。之后,针对四个教学目标进行汇报交流。

  对于第一个目标,学生们都能够概括出来。

  对于五指的作用,同学们能够从文中准确找出来。在交流的时候,提示了在举例子的时候,事例之间的标点符号是分号,感受了分号的用法。在概括特点的时候,结合各个事例,学生们基本上准确概括出来:拇指的肯吃苦、不图名利、默默奉献、实而不华;食指的机敏、爱受伤、勤奋卖力、敢于冒险、奉献;中指的虚荣、高傲等。

  在本节课上,对于文章写作方法的汇报令我比较高兴。

  因为在写作上,孩子的问题较大。在这节课上,学生们汇报出来举例子的写作方法;拟人的方法(张贺同学汇报。他说他发现在整篇课文中,并没有用“它”,而用的是“他”。);比喻等基本的内容。王淏明看出来了在五指的叙述中,拇指、食指、中指详写,无名指、小指是略写;高航说出了构段的方法——总分结构,并和同学们再次朗读一遍;还有王俊力汇报的谋篇方法——总分总结构,同样领着同学们再次看了一遍。然后就本单元的写作,对同学们提出了修改意见,按照这节课交流的构段与谋篇的方法,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对于第四个目标,孩子们轻而易举就答上来了。

  在结课的时候,将本单元的五篇课文的写作手法做了比较。提出要求:将本单元的五篇课文按照特点分成两类。给了同学们30秒的时间交流,在交流完之后,找同学们汇报。叫的前两位同学——李胜宇和是苏金玉并不知道。第三位同学张淼汇报的很好。她将《匆匆》与《顶碗少年》、《文言文两则》分为一类,因为这些课文的道理和启示是通过文中的叙述总结出来的,而《桃花心木》和《手指》是在文中就有叙述的'。同学们根据这个汇报,把后者涉及到道理与启示的句子齐读了一遍,大家都赞同这点。

  对本次写作的修改,提出了最后的建议:看看自己的文章是否符合这样两种形式,你的道理与启示要么寓于文中,要么总结出来。

  下课了,给学生们留了作业:

  写给自己身边母性一封信。(算是三八节给母性的礼物。之所以不是要求写给妈妈,因为班上有些孩子的父母离异,并且不在少数。不少是与继母生活。)要求写出真情实感,从点滴小事写起。要求那位家长在后面写感想。(开学初家长会上,有些家长通过这种方式对自己的孩子了解了很多,亲子沟通也好了些。趁热打铁。)

  写给彭志晔一封信。(这位同学是本周二到我班的。她是我们上一届的学生,已经上初中的,但是由于一些原因从六年再读,从她的日记中,感觉对这个集体还有些陌生,对于学习等还有些压力,希望我们的孩子以书信的形式给予她一些鼓励和支持。)

  《手指》教学反思 篇9

  《手指》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作者丰子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风趣幽默地展现了五根手指的特点,告诉我们五根手指跟人群的全体一样,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没有美丑强弱之分,只有团结起来才有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三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主要学习基础知识,并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第二课时具体梳理五根手指的作用。感受幽默风趣的语言。第三课时,进行五官仿写。总体感觉每节课都能突出重点,不足的是课堂节奏较慢,缺乏教育智慧。

  第一课时我围绕手指进行直接导入,初步介绍丰子恺先生后,直接进入了预习检测环节。在预习检测环节提问的几名同学俞娜娜、尚旭格、刘宇浩、尚程豪回答特别不好。两位女生很多生字都不认识,两位男生读得磕磕绊绊。他们基础较弱,成为课堂上生字词环节重点检查对象。依照回答情况来看,他们并没有落实预习任务。我不仅批评了这四位同学态度不端正,也批评了他们的师傅没有承担起辅导责任。这耽误了不少时间。

  在学习要求会写的字词时,我只强调了几个容易出错的生字,并在黑板上进行了范写。每次学习基础知识时,我就会比较纠结。如果细致讲解,并让学生练写,势必耽误很长时间。如果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容易出错的地方,又容易出现每一个生字都被指出来,更耽误时间。如果只是简单强调后一笔带过,又似乎没有细致落实生字教学目标。课上为了节省时间,我总会自己挑出几个容易出错的生字强调一番。课后想一想,高年级了,生字教学必不可少,但已然不是重点教学内容。还是需要学生提前扎实预习,课上教师挑出几个易错的生字,然后由学生指出易错点,并说一说自己的识记方法。然后全体同学识记,并重点写一写。这样既落实生字教学目标,又有所侧重,节省时间。所以,教会学生预习方法,端正学生预习态度依然是重中之重。

  第二课时主要围绕五根手指的.作用展开。我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梳理了拇指的外形和作用,并学习了本段写作的方法和特点。要求学生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梳理其他四根手指的外形和作用。有了参考范例,学生积极性比较高。但是学生有些急于求成,一找到一些信息,便急于回答。在梳理的过程中总会出现梳理不全的情况。这也是指导学习中的一个漏洞。五年级上册学习梳理信息的方法时,学生一知半解,没有真正掌握。同时也说明学生预习不够充分,对文本不够熟悉。

  在谈到由“大拇指和食指会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人”时,学生可以具体地说一些职业。但是要求学生变词为句,说明理由时,他们便缄口不言。我也了解自己的学生,一是不会概括内容,二是不能准确表达心中的想法。这也是我需要在课堂上加强指导,让学生不断锻炼的内容。

  在第二课时,我便引出了仿写话题。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放开思维,交流想法。学生对这一话题很感兴趣,一活跃话就多了,课堂显得有些凌乱无规矩,因为总有同学不举手就说一些只言片语。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提醒同学们课堂纪律后,就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一开始我就没有向同学们强调好课堂规则,以至于后来需要不断提醒。因为时间关系,第二课时仅进行了交流。仿写练习放在了第三课时。第二课时另一个不足之处是,感受幽默风趣语言时,进行的比较简单,我越俎代庖地进行了直接指点,没有让学生静心去文中感受。

  第三课时,我要求学生按照五官的位置,作用,作用拟人化的手法,并采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进行仿写。因为有前期交流,很多学生经过指导修改都能写出不错的一段话。这也是我比较满意的地方。

  整体来说,每节课我都能够有意识突出教学重点,这是一大进步。课堂节奏把握和课堂驾驭能力上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提

【《手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手指》教学反思06-10

手指教学反思02-23

《手指教学》教学反思04-07

手指教学反思15篇03-28

《手指谣》教案反思04-19

小班语言《手指谣》教案及反思04-26

手指的教案02-24

《手指》教案04-16

《手指》教案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