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06 08:42:4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1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在直观认识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它是“空间与图形”中新增加的一个资料。以前的几何教学,教材上主要是对形体的具体认识的设计,对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培养没有必须的落实措施,教师在教学中的随意性较大,而此刻根据“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资料标准编排的“观察物体”,就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带给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从学生思维特点的角度看,在我们的环境中,除了看不见的空气,不定型的`水之外,绝大部分东西都有形状,只是有的形状简单,有的形状复杂,因此,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置身于三维世界之中。他们具有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早期经验,上小学后,随着儿童思维潜力的提高,他们渐渐将这种感性经验发展为抽象的概念,渐渐获得了简单的几何形体的概念,这是一个体验、积累和升华的过程,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直接感知基础上,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也是一个包括观察、想像、比较、综合、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

  本节观察物体的课,资料接近于实际生活,在了解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让学生自己总结、交流观察物体的感受,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利用丰富的图形构造生活实景。这样避免了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记忆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在简单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1、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透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

  2、帮忙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几何知识的教学重要的是建立空间观念。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是帮忙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学时先出示实物,让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看一看它的形状,感知到站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从面认识物体的上面、正面和侧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并能从这三个面观察到物体的不同的形状,从而帮忙学生构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透过让学生观察、想象,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说出从某个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是观察物体的前提。在这一节的教学中,我以“简单的活动,真实的感受,有效的学习”这一想法为指导,引导学生逐步认识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由于学生坐在教室里的不同位置,不能同时看到正方体的左面和右面,因此利用这一资源,巧妙设问,让学生在观察中产生疑惑,在疑惑中构成感受。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不仅仅认识了抽奖箱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更身临其境地体会到观察的位置决定着观察的结果,为后面的学习创设了一个简单愉悦的氛围。但是因为教具不足,不由得就浪费了时间。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2

  本节课并没有用书中的例题,因为找药箱比较困难。首先是让学生齐读一首诗《题西林壁》。让学生感受为什么同一个事物却看到的形状不一样,从而引出课题。观察物体。使学生对此也能够产生兴趣,紧接着就让学生独立尝试,进行活动一学习。一小组为单位,观察学具中的长方体,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感受到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形状也是不同的,有了亲身体验。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独立尝试过程中,包括后三分之一的学生也非常积极的进行感知,学习,并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使我很高兴,同时我也给予了肯定与表扬,让他们也能体会到成就感。之后又进行了活动二的学习,从正面、侧面,上面进行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形不一样而且视线要垂直,只能看到一个面。由于学具中的长方体太小,有一个同学说能看到5个面,这时有的同学一听,好像他说的对,自己矛盾了起来,我叫他到前面观察我准备的一个大盒子,并在侧面写上数字让他看,结果他看不到数字,这时他以及有疑惑的同学就都明白了,在这个交流解惑的过程中,全班同学都加深了认识。

  在学习完成后,又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活动三,从不同角度观察正方体、圆柱体、圆锥、球体。自学效果非常好,全班同学都能观察出他们的平面图形。

  最后我们、给他们出开放性题。画了一个圆,问他们我看到的是什么立体图形,他们都能想出好几种来,同时也说明空间观念抽象思维能力有所提高。

  这节课通过“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抽象思维,空间观念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亲身体验,所学到的知识非常的牢固、扎实,并乐于参与其中,加强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3

  空间观念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感知基础上的、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这种理解和把握,以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为基础,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等活动,在空间与平面之间往复铺排。

  在课堂学习中,教师把直接操作的体验作为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和重要途径,把操作、观察与想象、判断甚至推理有机结合。第一次操作的一开始也许是盲目的`,也可能以失败告终,但是,当往复几次摸索了一些门道之后,操作起来容易多了。接着又让学生发现规律进行归纳,进而猜想探索“从上面看形状不变的摆法”。这里既培养了归纳能力保护了学生的猜想,又遵循猜想验证的逻辑,注意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模式与学习习惯。另外课堂中,教师也注意了让学生把对同伴想法的倾听与亲身实践结合起来,跟上步伐,作验证。因为只倾听是不够的,只有亲身实践才能不盲目,才能真正改正完善自己的想法,才能增加属于自己的体验。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4

  《观察物体》是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有了辨别前后左右的知识基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体验中明白在不同的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并能辨认从不同的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拿到这个课题的时候,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思考:如何创造符合学生实际的观察环境?如何把握学生观察物体的.层次?又如何设计观察操作活动呢?

  鉴于自己这三点思考,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就需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3.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习惯、合作意识和评价意识。为实现教学目标,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我在教学中突出了以下几点:

  1.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课教学内容还不是正式教学三视图,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为了给学生创设更多活动情境,我让学生在课间就也欣赏图片。通过观察体验,让学生体验观察结果的不相同。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内容,决定了本课的教学方式,应以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不断体验,让他们在亲身经历中不断丰富表象,增强感性认识。3.这样的课堂活动缺少了探究味,思维含量不高,只为得出某个教学结论,难以培养实践能力。新课标强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探索方法,那么这节课该如何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观察物体的方法呢?我过过了一系列的小组讨论、小组互评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

  4.如果我重新上这次课,我仍会以活动探讨为主,老师引导为辅,让学生去体验,去想象观察物体时,不同角度观察时候引起的不同。只不过会在学生学生观察体验阶段和小组合作探讨阶段,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认识更加深刻,从而达到课堂的有效性。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5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简单的物体,初步把立体图形与其视图联系起来。这对于二年级的孩子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把握不好容易造成学生观察的疲惫,空间观念得不到发展。因此这节课对我而言,重在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从而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活动中,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教完本课后,感触较大,反思如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1﹑这节课,以“平平来做客”贯穿教学全过程,同时将观察活动溶入在这个故事情景中。再用多媒体的音像效果说出“平平”的话,更增加了趣味性。如:在教学从前后两个面观察物体时,配上以下录音,“这是二(2)班的教室吧?哎呀!小朋友大概去上体育课了吧?嗯,教室真干净啊,看来我得好好学学!还是留个纪念吧!‘咔嚓’‘咔嚓’小朋友猜一猜,哪张是在教室前面拍的,哪张是在教室后面拍的?”……这样,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解决问题,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快乐。2﹑挖掘身边素材,创设探究环境.在观察教室之后,让学生观察教师,为此:

  生: 我能看到老师的后面,我从前后面观察老师. 我能看到老师的左面,我从左面观察老师. 我能看到老师的'右面,我从右面观察老师. 我能看到老师的前面,我从前面观察老师.

  二、以生活经验为依托,由易到难,逐步拓展,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本课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将学生所熟悉的可爱的玩具、水杯一些实物直接带入课堂,这些都来自于学生身边,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容易的两面观察,从具体到半抽象的安排,充分尊重了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了学生观察的兴趣和积极思考的动力,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6

  教学观察物体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同时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激发学生主动观察的心理需求。学生是主动参与观察活动还是被动参与,对观察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我注意让学生先猜一猜,如果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这个物体,分别会看到什么图形,以猜测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如果说,猜测是已有生活经验的唤醒,那么验证则是对已有经验的有效提升。

  第二,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观察物体不是简单地用眼睛去看,而是有一些具体的要求。我在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一定的观察物体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这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采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观察物体的结果。表达观察物体的结果有不同的方式,比如用语言描述,根据给出的视图连线,画出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形摆出视图。实践表明,根据给出的视图进行连线应该是比较简单的,对学生的思维要求相对较低;用语言描述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要求略高了一些;而画出看到的图形,则比较浪费时间。我采用了用事先准备好的小正方形纸片摆出视图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7

  教学目的:

  1、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找出对称物体,知道怎么样才是对称,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美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生活中有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认识对称图形,理解对称现象。

  教学准备:

  多种对称的图案、剪刀、白纸若干张。每个学生准备一把剪刀。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小朋友们,上课前,现在咱们来做一个游戏。比一比,看谁说得最快,最准确。游戏是这样的,我说出一个词,然后由学生说出跟它相反的词。(如:正-反

  上 –下前 –后 左-右 前面-后面上面-下面 左边-右边等)。

  二、新课教学。

  教学对称的知识

  (一)教学对称图形

  1、咱们的游戏还没做完呢,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图片我只画了一半,你能猜出我画的是什么吗?(出示一半蝴蝶、蜻蜓、汽车、小猫、向日葵、沙发等物体的`图片学生猜)

  2、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回答)

  3、咱们把它拼完整好吗?看哪个小组拼得又快又好。(事先把图片放在小袋中发给学生)

  4、学生小组活动,教师指导:让学生在小组中先说一说是怎么找的,为什么不用其他几个类似的图片。

  5、你能上台展示一下你们组的作品吗?给大家说说你们组是怎么拼的。(学生上台演示,讲述)

  同学们猜得都对,拼得真好,你们真聪明!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图形,看看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自由观察。然后提问个别学生。)

  学生1:我发现蝴蝶的左右两边是一样的。

  学生2:我发现蜻蜓的左右两边是一样的。

  ……

  6、(再次显示有对称的图形)小结: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象这种现象,就是从中间开始,左右两边的形状完全相同的,我们就说这些图形是对称图形。(板书:对称)

  其实,只要你留心观察,在咱们生活中对称图形处处都有,想一想,你能找到哪些,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

  给全班小朋友说说你找到的对称图形,好吗?你是怎么想到的?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了实物投影进行展示交流,给学生创造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同时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对称轴

  1、刚才大家都说到一些有对称的物体都是从中间分开,而且两边完全一样,那么咱们就假设中间有一条线,把物体分成了完全相同的两部分,(用一张纸条贴到物体上表示对称轴)数学家给这条线起了个名字,叫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2、老师也找到很多具有对称的物体,你能指出它们的对称轴吗?(课件出示24个物体,学生上台指对称轴)

  (利用幻灯片出示物体形象生动并使课堂环节紧凑,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剪一剪。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对称图形,那么制作对称图形一点也不难,请同学们打开书68页,我们一起来看看衣服是怎么样剪出来的,同学们同桌间可以互相讨论一下。讨论好了,请同学们动手剪剪,看看对称的图形是怎么样剪出来的。(学生小组动手剪,并在小组内交流剪法。然后让个别剪得好的学生进行汇报自己的剪法。)

  学生:我是先把纸对折,然后在对折的的纸上画出要剪的图形,最后照着画的线剪,剪好后把对折的纸找开来就形成了对称图形。

  请同学们也按照这个方法去剪一个对称的图形,好吗?(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及时给予帮助。)

  师:刚才,同学们剪出的图形都是对称的,而中间对折的那条线就叫对称轴,请同学们用尺子画出刚才所剪图形的对称轴。对剪得好的作品展示,让学生进行评价。

  四)找一找。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8

  《观察物体》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观察纸箱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丽的学校):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从上面拍摄的。让每个学生结合学校的实景观察图片,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及通过玩手中的长方体并猜出颜色这个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纸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纸箱的哪几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9

  在这次镇小班化数学赛课中,我选择了第八单元《观察物体》的第一课时进行参赛。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有:1、通过实际观察、比较,能正确指出被观察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面的个数是不同的。2、在观察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判断、辨认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3、在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现在赛课活动结束了,结合专家的点评,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觉得自己的课堂还是少了一些小班味。这次赛课是以小班化为主题的赛课,因此课前我对照小班化教学规程就已经进行了一些思考:如何进行小组活动?小组活动中如何体现分工明确?原本我是想在“拍照”环节设置一个四人小组的活动,分工合作,三个人每人完成一项拍照任务,最后一个人在反馈时总结发言。可是我又觉得我这是一节观察活动课,小组围坐不利于指导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最重要的是我觉得每个同学都应该亲自去观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索来获得直接经验,而这种分工似乎会减少观察机会。于是这次活动被我改成了同桌合作。其实现在想来两人合作也存在很多劣势,如合作的优势发挥不了,发现的信息较为单一;两个人不存在明显的分工,只注意说自己的,忽视了听等等。看来小班的路还很长啊!

  其次我觉得上课要注意细节。本节课中,多次小结都是我自己进行的小结,就像专家讲的较为粗糙,以至于全课小结时,学生说的不深入,不完整。以后的课堂上要多引导孩子们自己小结,要让孩子不光懂,还很会说。

  比赛结束了,但每一次上课都是一种积累,我会继续加油!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10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在教学本课时,我准备了许多实物作为教学教具,以此希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教学目标。

  上课开始,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都被老师手中的各式各样的物体吸引,积极回答问题,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让我欣喜不已,但是没过多久,我发现有些学生开始交头接耳,注意力开始不够集中,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我有些不知所措,面对此情景,最后我只能采取高压政策,才使教室恢复了平静,才使本节课顺利完成,同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并不会好到哪里去。

  课后,我反复思索着课上发生的一切,学生为什么会在后半段注意力不集中呢?最后我总结出了两点原因导致本课出现如此局面:第一,课堂形式设计过于单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被逐渐瓦解;第二,疲劳,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大多坚持不下40分钟,导致出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针对以上两点,我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内容合理,不易过多;2.课堂形式多样,适合学生的学龄段;3.形式与内容合理搭配;4,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设计适合学生的小游戏,以转移学生注意力,缓解学生在课堂上的疲劳。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11

  在备课时,我透过研究教材,发现这节课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状况是不同的,提醒学生要多角度的观察物体才能了解物体的真实面貌,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潜力和推理决定潜力。根据教学资料,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

  1.观察导入。

  在这一环节中,我结合学生平时经常用的透过观察决定物体异同的方法,让学生观察两个盒子,并故意将不同的一面背对学生,学生很自然决定这两个盒子完全相同,这时我并没有将不同的一面展示给学生,而是让一个学生到盒子背面观察,提出不同意见,在其他学生都感到奇怪并急于观察时,我将两个盒子不同的一面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就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从而导出课题。这样的设计不但将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与数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观察欲望,为整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2.探究新知。

  当学生有了观察的欲望后,我设计了观察同学的活动,引导学生从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状况,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看到的状况是不同的。然后我又设计了观察玩具老虎的活动,让透过学生变换自己观察的位置,进一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看到的状况是不同的”。在学生有了亲身体会后,我让学生总结自己的体会,找出自己的观察方法,把自己的生活体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将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

  3.练习体会。

  这一环节里,透过“想一想”和“连一连”的活动,让学生体会、理解、巩固观察方法,然后透过用学生喜欢的.赛车及其图片,进行“猜一猜”的活动,把观察的位置扩展到六个方位,将所学的知识扩展延伸。

  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身临其境,在自己的游戏、活动中体验生活,发现规律,总结数学知识,真正体现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活中的数学”。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12

  通过学习,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体会几何体与平面视图之间的转换,发展直觉形象思维与空间观念。

  1、让学生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

  要求学生从正面看形状不变,去摆一摆。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有很多种摆法,并且都想上来演示,我没有急于让学生让来演示,而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摆法向你的同桌说说,可以互相补充,让学生通过用语言来表达和同桌的交流中发现只要有顺序地摆一摆,就能摆得又对又快。

  2、让学生用不同方法去解决问题

  学生对观察物体已有丰富的学习经验,但这种经验对于学生来说各个相同,为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有的学生能根据图中物体直接进行想象推理解决问题,也有的只能进行操作,进行形象思维去解决问题。在教学想想做做第二题时,我先让学生观察这三个物体从正面看形状相同吗?学生各执己见,我没有急于评价,而是说说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自己的说法吗?学生有的说可以去画一画,也有的说去摆一摆,还有的说先去画一画,再去摆一摆。然后我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3、等一下,也许就是精彩

  课堂是动态生成的,也只有动态生成课堂才是精彩的,在教学想想做做的第三题的第1小题时,我根据学生的回答说出有8种摆法后,准备进行下一题教学时,章程举手了,我当时就想:真的还有其它想法吗?时间不多了,是让他说呢?才是接着讲呢?在短暂的思考后,还是让他起来说,其实他的回答很精彩,他说先摆四个小正方体摆成楼梯形,然后再在前面或后面添一个小正方体就行了。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13

  一、课堂上努力体现“三性”

  (1)主体性

  张扬、培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理应成为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是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也是深化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本课的设计始终围绕着“自主参与──独立学习──深刻体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主意识,从而主动去获取和领悟感性材料中的简单数学问题。如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并配以轻柔愉悦的音乐,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学习活动中,继而让学生独立沉浸在丰富的学习材料之中,有玩具,也有生活用品,鼓励学生自己选择观察的方向,再画一画,画好后又让他们离开自己的座位,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所画的物体,最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互相启迪,体会到在实际的生活中,几乎所有的物体都是立体的,而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2)探究性

  本节课注重为学生营造探究条件,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带东西到课堂上来,有玩具汽车、飞机、水壶、钟、塑料椅子、绒毛玩具等物品,再从中选取信息探究新知;另一方面我也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之中,如应用拓展的练习“摆正方体”,看着组合图形的三视图把图形摆出来,这样的操作活动对于需要教师点拨指导的学生来说,既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又能通过他们的探索逐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实践性

  数学是一种工具,一种将自然、社会运动现象法则化、简约化的工具。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这节课中,大量地创设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学以致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上课伊始的猜冰箱,课中观察玩具、用品,给熊猫照相等,都采用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旨在联系生活,开阔视野,同时延伸学习,使学生能从看到的物体的某一个面,联想到整个物体的形状,培养其观察立体实物的'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本课的所有教学环节都注重借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知识载体,意在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

  二、需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对简单物体正面、侧面、上面形状的观察,因此本节课选择了大量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观察,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但同时,生活中有些柱形体的几个面没有明显的区别,这些物体的观察又如何与本课的学习目标有机结合,它们的尺度该如何把握,都是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本节课课末的拓展练习中已涉及观察三视图后摆出组合图形,这个要求有一定的难度,但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却是极其有效的。课堂上四人小组通过讨论思考,都能摆出正确的结果,可见一年级学生已能基本达到此要求,那么在今后的学习中“图形的认识”又该如何编排?如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这也有待教师进一步思考。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14

  在“观察物体”中关于平面对称现象学习后,开展平面对称现象的探索活动,在动手实践的探索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数学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欲望,产生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地探索未知,进而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这也正是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所必需的过程。

  再如,让学生查找资料:“湖南电视塔有多高?武冈电视塔有多高?他们的高度相当于几层教室的`高度,他们的高度相当于多少个学生手拉手的长度,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形象地描述电视塔的高度?”查资料的方法可谓多样:可以网上查找,可以看书,可以打电话查询,可以问大人等,甚至可以实地观察。这样的设计不正是体现了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这样的实践活动,把学生的外部操作与内部的数学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学生在动手中获得了知识,培养了大胆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15

  《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观察到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或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有以下的收获:

  1、学会观察,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怎样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例如:观察一个圆柱,如果从正面观察这个圆柱,教师要让学生从比较远的地方观察,把圆柱放在讲台上,让学生站在教室的最后面,圆柱放的高度要与观察者的眼睛一样高,最好把眼睛稍微眯起来,这样,学生正面看到的圆柱确实是一个长方体。大部分学生能体会到。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借助学具,利用这些学具体验如果从正面看到的'是圆,它有可能是什么?如果从正面看到的是正方形,它有可能是什么?……教师给出从正面看到的平面的由三个正方形组成的图,要求学生用4个正方体积木,有哪几种搭法?小组成员边讨论边动手搭,最后形成共识。

  3、学生在学会观察物体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观察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实物,把从正面、左面或右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图形画下来,大部分学生能画正确。

  总之,《观察物体》这一教学内容,只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物感知,就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04-04

教学反思《观察物体》02-25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05-23

数学《观察物体》教学反思03-14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实用)07-11

观察物体(一)教学反思04-12

《观察物体(二)》教学反思03-14

《观察物体一》教学反思03-17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热)07-07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1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在直观认识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它是“空间与图形”中新增加的一个资料。以前的几何教学,教材上主要是对形体的具体认识的设计,对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培养没有必须的落实措施,教师在教学中的随意性较大,而此刻根据“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资料标准编排的“观察物体”,就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带给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从学生思维特点的角度看,在我们的环境中,除了看不见的空气,不定型的`水之外,绝大部分东西都有形状,只是有的形状简单,有的形状复杂,因此,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置身于三维世界之中。他们具有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早期经验,上小学后,随着儿童思维潜力的提高,他们渐渐将这种感性经验发展为抽象的概念,渐渐获得了简单的几何形体的概念,这是一个体验、积累和升华的过程,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直接感知基础上,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也是一个包括观察、想像、比较、综合、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

  本节观察物体的课,资料接近于实际生活,在了解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让学生自己总结、交流观察物体的感受,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利用丰富的图形构造生活实景。这样避免了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记忆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在简单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1、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透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

  2、帮忙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几何知识的教学重要的是建立空间观念。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是帮忙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学时先出示实物,让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看一看它的形状,感知到站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从面认识物体的上面、正面和侧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并能从这三个面观察到物体的不同的形状,从而帮忙学生构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透过让学生观察、想象,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说出从某个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是观察物体的前提。在这一节的教学中,我以“简单的活动,真实的感受,有效的学习”这一想法为指导,引导学生逐步认识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由于学生坐在教室里的不同位置,不能同时看到正方体的左面和右面,因此利用这一资源,巧妙设问,让学生在观察中产生疑惑,在疑惑中构成感受。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不仅仅认识了抽奖箱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更身临其境地体会到观察的位置决定着观察的结果,为后面的学习创设了一个简单愉悦的氛围。但是因为教具不足,不由得就浪费了时间。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2

  本节课并没有用书中的例题,因为找药箱比较困难。首先是让学生齐读一首诗《题西林壁》。让学生感受为什么同一个事物却看到的形状不一样,从而引出课题。观察物体。使学生对此也能够产生兴趣,紧接着就让学生独立尝试,进行活动一学习。一小组为单位,观察学具中的长方体,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感受到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形状也是不同的,有了亲身体验。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独立尝试过程中,包括后三分之一的学生也非常积极的进行感知,学习,并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使我很高兴,同时我也给予了肯定与表扬,让他们也能体会到成就感。之后又进行了活动二的学习,从正面、侧面,上面进行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形不一样而且视线要垂直,只能看到一个面。由于学具中的长方体太小,有一个同学说能看到5个面,这时有的同学一听,好像他说的对,自己矛盾了起来,我叫他到前面观察我准备的一个大盒子,并在侧面写上数字让他看,结果他看不到数字,这时他以及有疑惑的同学就都明白了,在这个交流解惑的过程中,全班同学都加深了认识。

  在学习完成后,又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活动三,从不同角度观察正方体、圆柱体、圆锥、球体。自学效果非常好,全班同学都能观察出他们的平面图形。

  最后我们、给他们出开放性题。画了一个圆,问他们我看到的是什么立体图形,他们都能想出好几种来,同时也说明空间观念抽象思维能力有所提高。

  这节课通过“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抽象思维,空间观念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亲身体验,所学到的知识非常的牢固、扎实,并乐于参与其中,加强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3

  空间观念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感知基础上的、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这种理解和把握,以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为基础,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等活动,在空间与平面之间往复铺排。

  在课堂学习中,教师把直接操作的体验作为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和重要途径,把操作、观察与想象、判断甚至推理有机结合。第一次操作的一开始也许是盲目的`,也可能以失败告终,但是,当往复几次摸索了一些门道之后,操作起来容易多了。接着又让学生发现规律进行归纳,进而猜想探索“从上面看形状不变的摆法”。这里既培养了归纳能力保护了学生的猜想,又遵循猜想验证的逻辑,注意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模式与学习习惯。另外课堂中,教师也注意了让学生把对同伴想法的倾听与亲身实践结合起来,跟上步伐,作验证。因为只倾听是不够的,只有亲身实践才能不盲目,才能真正改正完善自己的想法,才能增加属于自己的体验。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4

  《观察物体》是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有了辨别前后左右的知识基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体验中明白在不同的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并能辨认从不同的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拿到这个课题的时候,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思考:如何创造符合学生实际的观察环境?如何把握学生观察物体的.层次?又如何设计观察操作活动呢?

  鉴于自己这三点思考,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就需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3.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习惯、合作意识和评价意识。为实现教学目标,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我在教学中突出了以下几点:

  1.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课教学内容还不是正式教学三视图,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为了给学生创设更多活动情境,我让学生在课间就也欣赏图片。通过观察体验,让学生体验观察结果的不相同。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内容,决定了本课的教学方式,应以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不断体验,让他们在亲身经历中不断丰富表象,增强感性认识。3.这样的课堂活动缺少了探究味,思维含量不高,只为得出某个教学结论,难以培养实践能力。新课标强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探索方法,那么这节课该如何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观察物体的方法呢?我过过了一系列的小组讨论、小组互评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

  4.如果我重新上这次课,我仍会以活动探讨为主,老师引导为辅,让学生去体验,去想象观察物体时,不同角度观察时候引起的不同。只不过会在学生学生观察体验阶段和小组合作探讨阶段,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认识更加深刻,从而达到课堂的有效性。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5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简单的物体,初步把立体图形与其视图联系起来。这对于二年级的孩子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把握不好容易造成学生观察的疲惫,空间观念得不到发展。因此这节课对我而言,重在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从而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活动中,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教完本课后,感触较大,反思如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1﹑这节课,以“平平来做客”贯穿教学全过程,同时将观察活动溶入在这个故事情景中。再用多媒体的音像效果说出“平平”的话,更增加了趣味性。如:在教学从前后两个面观察物体时,配上以下录音,“这是二(2)班的教室吧?哎呀!小朋友大概去上体育课了吧?嗯,教室真干净啊,看来我得好好学学!还是留个纪念吧!‘咔嚓’‘咔嚓’小朋友猜一猜,哪张是在教室前面拍的,哪张是在教室后面拍的?”……这样,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解决问题,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快乐。2﹑挖掘身边素材,创设探究环境.在观察教室之后,让学生观察教师,为此:

  生: 我能看到老师的后面,我从前后面观察老师. 我能看到老师的左面,我从左面观察老师. 我能看到老师的'右面,我从右面观察老师. 我能看到老师的前面,我从前面观察老师.

  二、以生活经验为依托,由易到难,逐步拓展,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本课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将学生所熟悉的可爱的玩具、水杯一些实物直接带入课堂,这些都来自于学生身边,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容易的两面观察,从具体到半抽象的安排,充分尊重了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了学生观察的兴趣和积极思考的动力,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6

  教学观察物体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同时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激发学生主动观察的心理需求。学生是主动参与观察活动还是被动参与,对观察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我注意让学生先猜一猜,如果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这个物体,分别会看到什么图形,以猜测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如果说,猜测是已有生活经验的唤醒,那么验证则是对已有经验的有效提升。

  第二,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观察物体不是简单地用眼睛去看,而是有一些具体的要求。我在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一定的观察物体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这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采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观察物体的结果。表达观察物体的结果有不同的方式,比如用语言描述,根据给出的视图连线,画出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形摆出视图。实践表明,根据给出的视图进行连线应该是比较简单的,对学生的思维要求相对较低;用语言描述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要求略高了一些;而画出看到的图形,则比较浪费时间。我采用了用事先准备好的小正方形纸片摆出视图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7

  教学目的:

  1、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找出对称物体,知道怎么样才是对称,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美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生活中有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认识对称图形,理解对称现象。

  教学准备:

  多种对称的图案、剪刀、白纸若干张。每个学生准备一把剪刀。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小朋友们,上课前,现在咱们来做一个游戏。比一比,看谁说得最快,最准确。游戏是这样的,我说出一个词,然后由学生说出跟它相反的词。(如:正-反

  上 –下前 –后 左-右 前面-后面上面-下面 左边-右边等)。

  二、新课教学。

  教学对称的知识

  (一)教学对称图形

  1、咱们的游戏还没做完呢,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图片我只画了一半,你能猜出我画的是什么吗?(出示一半蝴蝶、蜻蜓、汽车、小猫、向日葵、沙发等物体的`图片学生猜)

  2、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回答)

  3、咱们把它拼完整好吗?看哪个小组拼得又快又好。(事先把图片放在小袋中发给学生)

  4、学生小组活动,教师指导:让学生在小组中先说一说是怎么找的,为什么不用其他几个类似的图片。

  5、你能上台展示一下你们组的作品吗?给大家说说你们组是怎么拼的。(学生上台演示,讲述)

  同学们猜得都对,拼得真好,你们真聪明!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图形,看看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自由观察。然后提问个别学生。)

  学生1:我发现蝴蝶的左右两边是一样的。

  学生2:我发现蜻蜓的左右两边是一样的。

  ……

  6、(再次显示有对称的图形)小结: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象这种现象,就是从中间开始,左右两边的形状完全相同的,我们就说这些图形是对称图形。(板书:对称)

  其实,只要你留心观察,在咱们生活中对称图形处处都有,想一想,你能找到哪些,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

  给全班小朋友说说你找到的对称图形,好吗?你是怎么想到的?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了实物投影进行展示交流,给学生创造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同时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对称轴

  1、刚才大家都说到一些有对称的物体都是从中间分开,而且两边完全一样,那么咱们就假设中间有一条线,把物体分成了完全相同的两部分,(用一张纸条贴到物体上表示对称轴)数学家给这条线起了个名字,叫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2、老师也找到很多具有对称的物体,你能指出它们的对称轴吗?(课件出示24个物体,学生上台指对称轴)

  (利用幻灯片出示物体形象生动并使课堂环节紧凑,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剪一剪。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对称图形,那么制作对称图形一点也不难,请同学们打开书68页,我们一起来看看衣服是怎么样剪出来的,同学们同桌间可以互相讨论一下。讨论好了,请同学们动手剪剪,看看对称的图形是怎么样剪出来的。(学生小组动手剪,并在小组内交流剪法。然后让个别剪得好的学生进行汇报自己的剪法。)

  学生:我是先把纸对折,然后在对折的的纸上画出要剪的图形,最后照着画的线剪,剪好后把对折的纸找开来就形成了对称图形。

  请同学们也按照这个方法去剪一个对称的图形,好吗?(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及时给予帮助。)

  师:刚才,同学们剪出的图形都是对称的,而中间对折的那条线就叫对称轴,请同学们用尺子画出刚才所剪图形的对称轴。对剪得好的作品展示,让学生进行评价。

  四)找一找。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8

  《观察物体》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观察纸箱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丽的学校):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从上面拍摄的。让每个学生结合学校的实景观察图片,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及通过玩手中的长方体并猜出颜色这个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纸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纸箱的哪几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9

  在这次镇小班化数学赛课中,我选择了第八单元《观察物体》的第一课时进行参赛。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有:1、通过实际观察、比较,能正确指出被观察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面的个数是不同的。2、在观察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判断、辨认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3、在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现在赛课活动结束了,结合专家的点评,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觉得自己的课堂还是少了一些小班味。这次赛课是以小班化为主题的赛课,因此课前我对照小班化教学规程就已经进行了一些思考:如何进行小组活动?小组活动中如何体现分工明确?原本我是想在“拍照”环节设置一个四人小组的活动,分工合作,三个人每人完成一项拍照任务,最后一个人在反馈时总结发言。可是我又觉得我这是一节观察活动课,小组围坐不利于指导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最重要的是我觉得每个同学都应该亲自去观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索来获得直接经验,而这种分工似乎会减少观察机会。于是这次活动被我改成了同桌合作。其实现在想来两人合作也存在很多劣势,如合作的优势发挥不了,发现的信息较为单一;两个人不存在明显的分工,只注意说自己的,忽视了听等等。看来小班的路还很长啊!

  其次我觉得上课要注意细节。本节课中,多次小结都是我自己进行的小结,就像专家讲的较为粗糙,以至于全课小结时,学生说的不深入,不完整。以后的课堂上要多引导孩子们自己小结,要让孩子不光懂,还很会说。

  比赛结束了,但每一次上课都是一种积累,我会继续加油!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10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在教学本课时,我准备了许多实物作为教学教具,以此希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教学目标。

  上课开始,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都被老师手中的各式各样的物体吸引,积极回答问题,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让我欣喜不已,但是没过多久,我发现有些学生开始交头接耳,注意力开始不够集中,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我有些不知所措,面对此情景,最后我只能采取高压政策,才使教室恢复了平静,才使本节课顺利完成,同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并不会好到哪里去。

  课后,我反复思索着课上发生的一切,学生为什么会在后半段注意力不集中呢?最后我总结出了两点原因导致本课出现如此局面:第一,课堂形式设计过于单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被逐渐瓦解;第二,疲劳,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大多坚持不下40分钟,导致出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针对以上两点,我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内容合理,不易过多;2.课堂形式多样,适合学生的学龄段;3.形式与内容合理搭配;4,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设计适合学生的小游戏,以转移学生注意力,缓解学生在课堂上的疲劳。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11

  在备课时,我透过研究教材,发现这节课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状况是不同的,提醒学生要多角度的观察物体才能了解物体的真实面貌,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潜力和推理决定潜力。根据教学资料,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

  1.观察导入。

  在这一环节中,我结合学生平时经常用的透过观察决定物体异同的方法,让学生观察两个盒子,并故意将不同的一面背对学生,学生很自然决定这两个盒子完全相同,这时我并没有将不同的一面展示给学生,而是让一个学生到盒子背面观察,提出不同意见,在其他学生都感到奇怪并急于观察时,我将两个盒子不同的一面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就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从而导出课题。这样的设计不但将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与数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观察欲望,为整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2.探究新知。

  当学生有了观察的欲望后,我设计了观察同学的活动,引导学生从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状况,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看到的状况是不同的。然后我又设计了观察玩具老虎的活动,让透过学生变换自己观察的位置,进一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看到的状况是不同的”。在学生有了亲身体会后,我让学生总结自己的体会,找出自己的观察方法,把自己的生活体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将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

  3.练习体会。

  这一环节里,透过“想一想”和“连一连”的活动,让学生体会、理解、巩固观察方法,然后透过用学生喜欢的.赛车及其图片,进行“猜一猜”的活动,把观察的位置扩展到六个方位,将所学的知识扩展延伸。

  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身临其境,在自己的游戏、活动中体验生活,发现规律,总结数学知识,真正体现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活中的数学”。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12

  通过学习,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体会几何体与平面视图之间的转换,发展直觉形象思维与空间观念。

  1、让学生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

  要求学生从正面看形状不变,去摆一摆。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有很多种摆法,并且都想上来演示,我没有急于让学生让来演示,而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摆法向你的同桌说说,可以互相补充,让学生通过用语言来表达和同桌的交流中发现只要有顺序地摆一摆,就能摆得又对又快。

  2、让学生用不同方法去解决问题

  学生对观察物体已有丰富的学习经验,但这种经验对于学生来说各个相同,为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有的学生能根据图中物体直接进行想象推理解决问题,也有的只能进行操作,进行形象思维去解决问题。在教学想想做做第二题时,我先让学生观察这三个物体从正面看形状相同吗?学生各执己见,我没有急于评价,而是说说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自己的说法吗?学生有的说可以去画一画,也有的说去摆一摆,还有的说先去画一画,再去摆一摆。然后我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3、等一下,也许就是精彩

  课堂是动态生成的,也只有动态生成课堂才是精彩的,在教学想想做做的第三题的第1小题时,我根据学生的回答说出有8种摆法后,准备进行下一题教学时,章程举手了,我当时就想:真的还有其它想法吗?时间不多了,是让他说呢?才是接着讲呢?在短暂的思考后,还是让他起来说,其实他的回答很精彩,他说先摆四个小正方体摆成楼梯形,然后再在前面或后面添一个小正方体就行了。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13

  一、课堂上努力体现“三性”

  (1)主体性

  张扬、培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理应成为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是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也是深化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本课的设计始终围绕着“自主参与──独立学习──深刻体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主意识,从而主动去获取和领悟感性材料中的简单数学问题。如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并配以轻柔愉悦的音乐,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学习活动中,继而让学生独立沉浸在丰富的学习材料之中,有玩具,也有生活用品,鼓励学生自己选择观察的方向,再画一画,画好后又让他们离开自己的座位,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所画的物体,最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互相启迪,体会到在实际的生活中,几乎所有的物体都是立体的,而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2)探究性

  本节课注重为学生营造探究条件,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带东西到课堂上来,有玩具汽车、飞机、水壶、钟、塑料椅子、绒毛玩具等物品,再从中选取信息探究新知;另一方面我也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之中,如应用拓展的练习“摆正方体”,看着组合图形的三视图把图形摆出来,这样的操作活动对于需要教师点拨指导的学生来说,既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又能通过他们的探索逐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实践性

  数学是一种工具,一种将自然、社会运动现象法则化、简约化的工具。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这节课中,大量地创设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学以致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上课伊始的猜冰箱,课中观察玩具、用品,给熊猫照相等,都采用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旨在联系生活,开阔视野,同时延伸学习,使学生能从看到的物体的某一个面,联想到整个物体的形状,培养其观察立体实物的'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本课的所有教学环节都注重借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知识载体,意在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

  二、需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对简单物体正面、侧面、上面形状的观察,因此本节课选择了大量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观察,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但同时,生活中有些柱形体的几个面没有明显的区别,这些物体的观察又如何与本课的学习目标有机结合,它们的尺度该如何把握,都是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本节课课末的拓展练习中已涉及观察三视图后摆出组合图形,这个要求有一定的难度,但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却是极其有效的。课堂上四人小组通过讨论思考,都能摆出正确的结果,可见一年级学生已能基本达到此要求,那么在今后的学习中“图形的认识”又该如何编排?如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这也有待教师进一步思考。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14

  在“观察物体”中关于平面对称现象学习后,开展平面对称现象的探索活动,在动手实践的探索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数学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欲望,产生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地探索未知,进而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这也正是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所必需的过程。

  再如,让学生查找资料:“湖南电视塔有多高?武冈电视塔有多高?他们的高度相当于几层教室的`高度,他们的高度相当于多少个学生手拉手的长度,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形象地描述电视塔的高度?”查资料的方法可谓多样:可以网上查找,可以看书,可以打电话查询,可以问大人等,甚至可以实地观察。这样的设计不正是体现了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这样的实践活动,把学生的外部操作与内部的数学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学生在动手中获得了知识,培养了大胆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15

  《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观察到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或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有以下的收获:

  1、学会观察,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怎样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例如:观察一个圆柱,如果从正面观察这个圆柱,教师要让学生从比较远的地方观察,把圆柱放在讲台上,让学生站在教室的最后面,圆柱放的高度要与观察者的眼睛一样高,最好把眼睛稍微眯起来,这样,学生正面看到的圆柱确实是一个长方体。大部分学生能体会到。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借助学具,利用这些学具体验如果从正面看到的'是圆,它有可能是什么?如果从正面看到的是正方形,它有可能是什么?……教师给出从正面看到的平面的由三个正方形组成的图,要求学生用4个正方体积木,有哪几种搭法?小组成员边讨论边动手搭,最后形成共识。

  3、学生在学会观察物体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观察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实物,把从正面、左面或右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图形画下来,大部分学生能画正确。

  总之,《观察物体》这一教学内容,只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物感知,就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