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计划>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2024-07-18 08:58:08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关于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汇总7篇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计划了。拟起计划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汇总7篇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基本情况

  一年级有学生x人,其中男生x人,女生x人。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是在经过一年的学前教育后进入小学的,成为一名正式的小学生,当然也还处于启蒙阶段,学生在学前教育的基础以及个人的接受能力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了解,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这就是关键,再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了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就使学生迈向了数学学习成功的第一步。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2、教学目标

  ①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②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③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⑤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⑥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⑦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⑧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⑨培养学生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⑩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点

  ①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及10以内各数的组成。

  ②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③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④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⑤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⑥会进行比一比,直观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初步认识钟表。

  4、教学难点

  ①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②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③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了解分类方法,进行简单的分类。

  ⑤认识钟表。

  5、教具准备

  ①实物(动物、水果等)图画卡片、数字卡片、符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图形卡片;

  ②口算练习卡片;

  ③20以内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计算圆盘;

  ④数的组成练习卡片;

  ⑤计数器;

  ⑥绒板;

  ⑦钟面;

  ⑧方木块;

  ⑨小棒;

  ⑩数位表。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认真上课批改作业,用教师的言行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愿学、乐学。

  2、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课堂上多用儿童化的语言,多给学生微笑和鼓励,努力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力争做到数学学习起步阶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6、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学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课时安排

  1、数一数2课时第一周

  2、比一比3课时第二周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第三至五周

  ①15的认识

  ②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③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4、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第六至七周

  5、分类2课时第八周

  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第九至十四周

  ①6、7的认识和加减法

  ②8、9的认识和加减法

  ③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④连加、连减、加减法混合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7、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第十五周

  ①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

  ②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8、认识钟表2课时第十六周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第十六至十八周

  ①9加几

  ②8、7、6加几

  ③5、4、3、2加几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1课时

  10、总复习4课时第十九至二十一周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教学内容

  两部分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三)教材说明

  整体结构与义务教材相同,数数――读数――数的顺序――――写数――通过操作教学不进位加减法。

  教科书第84页,从实际生活中学生非常熟悉的“过马路”的情境引入,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数一数有多少人,为正式教学数20以内的数做好准备。同时老师可对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等的教育。

  教科书第85页,例1教学数数。通过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接着数出另外的10根单根的小棒捆成一捆,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使学生不仅能在10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地数到20,而且直观地了解到11~20各数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还可以为进一步学习数的读法和写法做准备。

  例2教学数的读法。通过操作在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在用小棒摆数时,突出10根小棒1捆就是1个十,还有几根小棒,与前面的1捆小棒放在一起就是十几;2捆小棒就是二十。

  例3教学数的顺序。通过让学生读出直尺上的数,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科书第86页,例4是利用小棒图和计数器教学数的写法。通过让学生观察计数器十位和个位上每个珠子表示的数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了解进制。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11~20各数的组成,对每个数左边的1表示1个十能够理解。老师们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第一次介绍数位,但只是让学生知道,不是正式教学数位,要到百以内数的认识才正式教学数位。这里所强调和突出的是十几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科书第88页,例5教学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一方面可以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同时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老师一定都有印象,义务教材是通过看图,一图四式来进行教学的,现在与原来不同的是加强了操作,通过操作帮助学生计算。

  例6,通过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和在15以内的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为以后学习进位加和退位减做准备。在这里第一次给出“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等名称,只是让学生认一认,不要求学生背下来,随着老师逐渐使用,学生会越来越熟悉。

  这一单元的内容与义务教材相比一个突出的变化是加强数感的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例如教科书第89页第3题,“你能看出图中大约有多少个辣椒吗?”就是一道不用数而是通过观察来估计一堆辣椒有多少个的题目。老师在教学中也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例如遇到数一数有多少的题目都可以先让学生先估一估,再数一数。

  重点课时: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84页―――85页的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

  完成“做一做”及87 第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并且知道这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

  3、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思想品德和安全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

  教学准备:小棒、苹果教具、尺子、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放录音,歌曲《快乐的星期天》

  (同时)师:快乐的周末来到了,老师领着假日小队的同学去军属李奶奶家帮好事,这时他们正穿过一条喧闹的马路。(出示主题图)

  2、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有什么?

  数一数,他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各小组讨论,讨论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教师选择性地板书)

  3、师:同学们观察地很仔细,想像很丰富,那你们再观察黑板上这些数,你们能发现什么?

  生:这些数都没有超过20。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和11―――20各数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1、数小棒,感知满十

  师: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满十根后,捆成一捆放在一边,继续数,又满十根,再捆成一捆,明白了吗?(学生数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一学生上台跟全班同学一起数。

  数完后,师问:通过刚才数小棒,想一想,1捆小棒就是几个十?2捆呢?

  2、摆小棒,学习数的组成:

  (1)认识15

  请小朋友拿出15根小棒摆一摆,看谁摆得又对又快。

  (学生摆,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摆法,把不同的摆法指名学生展示在黑板上。

  问:这几种摆法你最喜欢哪种摆法?

  看你摆好的`15,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是由一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板书:15

  教师领读

  (2)认识11和20

  问:谁能用你喜欢的好方法一下摆出11和20,并悄悄地告诉同桌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操作,并说理由)

  反馈汇报,问:11和20是由 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1 20)

  同时领读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十几就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并且今后在摆小棒时,就可用较简便的方法摆了。

  3、看直尺,感知数的顺序、大小

  1)、拿出已经准备好的直尺,找出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读一读。(先学生自由的读,再同桌互读,然后指名读)

  2)问:看着尺子上的数,你能提出些数学问题?

  三、有趣练习,巩固新知

  1、比一比,摆一摆

  用小棒摆下面的数:12 16 17 20

  (要求:摆每一个数时,指名一位同学上台演示)

  2、连一连,猜一猜(出示练习十四的第2题的点子图)

  出示要求:从1到20。按顺序把点子連起来

  师:这是一个隐形小动物,这很想和大家成为好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第87页完成第2题。

  3、读一读,排一排

  (出示小狗汪汪并配音)

  小狗汪汪:同学们,你们爱吃苹果吗?今天,我带来一大苹果送缎带你们,但是你们必须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才行,你们愿意吗?

  这时,老师拿出小狗汪汪带来和上面有数字的红苹果教具,把它发给大家,让学生大声读出来,并说出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最后所有拿苹果的同学上台来按顺序排好队,找自己的位置站好,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4、找一找生活中的数

  师: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些数,你们能找一找,说一说吗?说给你的同桌听?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一)教学内容

  这一单元包括两部分内容:让学生认识钟面(分针和时针)和电子表;会读写整时和半时(在教学时都是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的,而且都是钟面与电子表对照出现)。老师们都有印象:义务教材一册是在练习中出现了认识整时(第82页第8题“读钟面上的数。说出各是几时。”),并不做要求。现在的“认识钟表”这一单元与义务教材相比,内容扩展了,在认识整时的基础上,增加了认识半时,但要求并不高,只要学生知道就可以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2.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教材说明

  1.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认识时间。

  教科书第91页,因为时间看不到、摸不着,不具有直观、形象性,儿童感知时间比较困难,所以需要把时间的认识与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比较容易掌握。因此在这一单元的开始,我们设计了一个“母亲叫孩子起床”的情境图,帮助学生认识钟面(分针和时针)和电子表及早晨7时。学生每天都会经历妈妈叫他起床的过程,一看到这幅图,就会联想到早晨起床的情景,比如说很不想起床,很想再睡一会儿等等许多的感受。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里,很自然去认识钟表并感受那时是早晨7时。

  2.会读写整时。

  教科书第91页下半部,将钟面与电子表表示时间的方式对照出现,使学生认识整时。

  教科书第92页教材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举出一天中的六个时刻所做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时间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认识整时,会读写整时,并使学生初步了解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要转两圈。

  有两点需要说明:一教材中釆用12时记时法,不用24时记时法,老师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用熟悉的日常生活用语来表述,说出上午、下午、晚上几时,帮助学生巩固认识。二关于时间的写法,根据新闻出版署的规定不能再写居中的“比号”,要写在下部的“冒号”,老师们注意一下就可以了。

  3.会读写半时。

  教科书第93页,与整时的教学相似,也是先用钟面与电子表表示时间的方式对照出现,使学生认识半时。再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举出一天中的四个时刻所做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时间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认识半时,会读写半时。

  有的老师提出来学生没有学过1时=60分,在用电子表显示半时的时候,学生对点右边的“30”表示半时不好理解。在教学中,老师不用过多解释,也不用让学生迁移类推,只要告诉他们“30”表示半时并知道怎么写就行了,在以后学习1时=60分时学生还要进一步认识半时。

  4.老师们可以看一下,在这一单元中我们选择不同的钟面设计,吸引学生兴趣。

  5.我们还设计了很多练习的形式,教科书第54页,有让学生认一认时间连线的,有让学生根据老师拨的钟面认时间的,还有老师说时刻让学生拨钟表的,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95页第4题“快乐的周末”。我们先按时间顺序呈现了一个小学生周末活动的四幅插图,起床、玩耍、回家、吃饭的情境,下面给出的时间不是按顺序排列的,让学生连线。如果老师们认为这个顺序不合适,可以进行调整。有的老师还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图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周末活动,如起床、游戏、吃饭等活动并标上时间。

  (四)教学建议

  1.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认识时间。

  因为时间不具有直观、形象性,所以要把时间的认识与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比较容易掌握。例如,有的老师让学生在课前调查一下自己身边的父母、叔叔、阿姨的上下班时间,或者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调查一下周围的商店、邮局、医院的开门关门时间,在课上说一说,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时间。

  在教学第92页和93页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一说每幅图的内容,写出相应的时间;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一天是怎么安排的与图中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每天的生活和学习,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习。

  由于时间和时刻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还要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习。老师和学生都要准备钟表模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操作和演示。

  重点课时:

  认识钟表(整时)

  教学内容:认识钟表(整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面,学会看整时。

  2、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用所学的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正确、迅速说出钟面时间。

  教具准备:主题图,每个学生自备闹钟一个,小灯笼12个,制作钟表的工具和材料6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来自于外国语实验小学,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学校的同学们一天的学习生活情况?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一起看主题图)

  问:你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誰愿意说给大家听?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认识钟表)

  师:说起钟表,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不知道有多少精致美观、造型独特的钟表。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部分钟表作品,好不好?(出示图片,学生欣赏)

  二、主动探索

  1、制作钟表

  (1)欣赏完了这么多美丽的钟表,你想对大家说点什么?

  (2)在平时,你们也见过许多钟表,现在,就请你们闭上你们的眼睛,静静地想一想:钟面上都有些什么?(放音乐伴奏)

  (3)在每个小组的桌上,有一些制作钟表的工具和材料,你们能用这些工具和材料做一个钟面吗?

  要求:先小组合作进行制作,做完后,同组的同学认真观察钟面,看一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并相互说一说。

  (4)有哪个同学愿意代表你们组给大家说说。(指2人------3人)

  教师根据的回答进行板书:

  数字:1、2、3、4、5、6、7、8、……11、12

  针:分针(长)时针(短)

  (5):把你们制作好的钟面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再拿出你们自己的小闹钟互相说一说哪是时针、哪是分针。

  2、认识钟表

  (1)电脑出示一个钟面时刻:2时

  问:有谁认识这个时刻?你是怎么认识的?请把你的方法说给大家听。(指2-----3人)

  (2)再电脑出示四个钟表,请每个小朋友先认一认,再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认的?最后指名起来认一认,说一说。

  (3)象这样的时刻还有一种更简单的写法,有谁见过?指名学生上台试着写一写。那这四个钟面的简单时刻谁会写?(指名写,全班齐写)

  3、每个小组在你们制作的钟面上拨一个整点时刻,先拨好就先贴在黑板上。(指名认,指名写简单写法)

  三、游戏巩固:

  1、教师说时刻,学生拨

  2、同桌互拨,互认

  3、师:圣诞节快到了,我们学校的灯笼还没有挂好,想请你们帮忙挂,你们愿意吗?请把你的灯笼挂到应该挂的地方?(学生活动)

  师:你为什么把这个挂在这个地方?

  圣诞节那天的这个时刻,你最想做什么?

  这么多的时刻中,你最喜欢哪个时刻?为什么?

  四:设计请每个小朋友做一个小小钟表设计师,设计一个自己最得意的钟表作品。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单元教学内容: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4页——第31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单元重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2课时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4

  根据学校教务处教学计划的要求,结合高一分部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顺利完成学校下达的教学任务,全面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高一新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特制订高中数学教学计划(高一分部)。

  一、教学内容

  高中必修1及必修2的部分教学内容。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把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掌握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指导思想

  二、学情及教材分析

  高中教学内容深,学生接受起来很困难。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面对全体,因材施教,对学习有障碍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以优待差,发挥学生群体的作用。抓好三类生的教学,促进尖子生,带好中等生,扶好下等生。顺利完成初高中的衔接教学。

  三、方法措施

  1、本学期我继续采取的教学模式是:四点------学知识点、抓重点、找疑点、攻难点。

  学知识点-----学会本节课应该学会的知识点、本单元的知识点、本册的'知识点。熟知应掌握的概念、法则、定理、公式等。

  抓重点--------抓住本节课本单元本册的的重点。并灵活地运用其中的公式定理法则等学以致用,会做相应的习题,特别是重点习题。

  找疑点--------每节课都让学生找出自己的疑问、疑点,教师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解疑化难。

  攻难点-------对于本节课,本单元的难点及重点,教师要集中精力对学生加强训练,引导学生反复练习,形成数学能力,化解难点。

  2、总结学习方法。针对学生接受知识困难、又非常容易遗忘的特点,在教学中最关键的是要总结好学习方法。只有总结好了方法才会学有所获。

  3、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加强引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努力提高学生成绩。

  4、照顾全体学生,提高尖子生;带好中等生;抓住后进生。以优带差,共同提高。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5、教师千方百计想出最直观的教学方法,把课程讲明白,直到学生弄明白为止。多使用直观简捷的教学方法,注重兴趣教学。

  6、根据学生容易遗忘的特点,要及时有效地搞好复习。课前提问抓住重点,每周的自习课搞好一周的复习巩固,做好每个单元的训练。

  7、教师一定要有耐心、信心,相信学生会学好的。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5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

  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

  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

  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

  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

  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6

  本学期我将继续担任一年级数学的教学工作。离一年级新生入学还有一周的时间,我需要做好充分的工作准备,以迎接新生们的到来。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新生由于刚从幼儿园出来,环境变化大,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孩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具体工作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性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和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7

  一、教学理念:

  重视以小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小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小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小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小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小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进取的态度,有上好课的欲望。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习上也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特别是口算能力提高很大。有一些同学基础比较好。多数同学能理解所学内容,并进行一些简单的变式练习。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个别小朋友上课不太用心。接受力比较差,学习起来也比较困难。小学生做题时也比较粗心。

  三、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领域

  1、从生活实例中感受认识更多数的必要性,能读写100以内的数,理解数的组成,能说出100以内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含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掌握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2、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应用。

  3、会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用坚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能解释估算的结果。

  4、认识钟面、时针和分针,掌握整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了解生活中时间的作用。

  5、能认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会认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6、能辨认长、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会用这些图形拼图;能认识生活中的这些简单图形,并从初步感受几何图形美。

  7、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活动中,体会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学习寻找简单平面图形的共性。

  8、能根据统计图的数据提出并回答数学问题,会进行生活中的一些最简单的统计活动,完成简单的统计图表。

  (二)数学思考领域

  1、能应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在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加减法的学习探索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归纳、类比和有条理地思考。

  3、在统计过程中,学会提取需要的数据并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解释,逐步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4、在认识图形以及辩认方向和位置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解决问题领域

  1、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经验。

  2、在老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与同伴解决问题的合作体验,有初步的合作意识。

  4、能在算法多样化的探讨过程中,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5、能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领域

  1、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解决所学问题,能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从中获得成功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认识生活中的数,认识生活中的图形,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数学活动。

  3、能用100以内的数、位置和方向、平面图形、统计等知识描述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4、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思维过程的合理性。

  5、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四、教材编写特点:

  重视小学生经验,选择贴近小学生实际的学习内容。

  提供探索的空间,重视小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

  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学习内容。

  重视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操作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用数学文化拓展学习内容,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从不同方位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六、教学措施及方法:

  1、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小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小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小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了解小小学生的特点,仔细专研教材,根据小学生实际认真备课,备好切实可行的教案。

  5、课后认识批改小学生的作业,并作好记载,根据地小学生情况及时订证,对掌握不好的小学生个别指导,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小结。

  6、加强直观教学,增强操作、观察、时间等教学手段的应用。

  7、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8、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小教学步子。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03-16

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03-06

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09-23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7-02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2-16

数学教学下册工作计划03-02

小学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02-10

一年级下册语文、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9-06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2-15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