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心得> 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

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

时间:2024-06-09 14:00:15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实用】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

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1

  今晚是马存友老师和陈荔老师的讲座。起初我带领儿子散步去了,回来后补听,不觉受益匪浅。

  马老师以当下热门的大单元整合设计讲起,探寻出大单元教学的一般路径,提炼主题、明确目标、组织材料、设计任务群和评价反馈等环节。马老师的大单元设计并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他以七上第六单元学习任务群和七下第三单元学习任务群为例,细致讲解设计,倾尽所能给听讲座的我们带来满满收获。马老师不仅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更是热心之人。记得前段时间我在写论文时,多次打扰他,请教他,他总是有求必应,有问必答,遇到我实在无法修改时,他甚至自己下手,让我感动不已。陈荔老师把语文综合学习讲解得具体透彻,听后给人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她从语文实践性学习概述讲起,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整个讲座有理有据,有趣有料,听来满满干货,听后满满收获。

  感谢二位奉献如此丰盛的知识大餐,让我的20xx年8月6日的夜晚与众不同。

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2

  线上参与了西樵镇基于目标的课堂学习与课外作业设计培训。会上黄学军老师指出专题培训的要求与寄望。罗主任,黄校长及崔成林教授分别对李秀华老师所上的《小数的意义》进行了深入评价。其中崔教授所说:迁移的目标是理解与掌握,即学会在新的'情境中评价和使用所学知识我深有感悟。比如在音乐教学中,一个全音符可以衍生为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节奏也是。这些音符、节奏有些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组合成一段旋律,并自行演唱。但也有部分学生因为“衍生”的内容太多思绪更混乱。因此理解与掌握,在新的情境中评价和使用所学知识需要老师有效引导。最好能把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3

  20xx年X月X日下午,市教研所特邀XX市语文教育专家XXX老师,为XXXX语文教师进行统编版教材单元教学设计的培训。这使得我们对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取向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有了更为系统认识和更为深刻的了解。

  近年来,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一直是教学研究的重点,核心素养作为提升学生整体素养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学习意义重大,而如何在学科教学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其实是要求语文学科在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上都应作出新的改变。

  学科组认真聆听聂老师讲座

  聂老师从“大单元”教学的缘起出发,指出了教学中单篇教学的弊端,指出语文教学存在“浅、碎、杂”的问题,最终导致“少、慢、差、费”的结果。语文教育历经变革,从多种方法中寻找突破,但依旧立足改变教师如何“教”的问题,而学生课堂学习状态一直很“浅”。

  如何让学生的学习由“浅”变为“深”,聂老师便引出了深度学习的基本模式即“大单元、大情境”。“大单元”注重更注重整体,能将不同类型的单篇选文关联起来,改变语文知识点的碎片化教学;“大情境”则是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关联起来,破消除学生与作品之间的隔阂,更加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实施“大单元”的教学设计,这也重在提升教师备课的站位,而什么样的站位决定什么样的眼界和格局。单元化教学,能进一步实现学生思维有效发展和提升,且更注重育人价值。

  聂老师指出单元学习的五大基本特点:内容主题化、结构逻辑化、学习自主化、活动综合化、评价多元化;同时还为我们提供了单元设计的“六化”原理,即学习内容主题化、学习主题目标化、学习问题任务化、学习任务活动化、学习活动程序化。聂老师也为大家提供了自己研究的较为系统化的单元教学中单元主题确立的示例。

  单元主题的确立使我们的教学目标更为清晰完整,每个主题之下,要激发学生的思维,问题的提出则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单元设计中,设计问题必不可少,而问题的来源,主要源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学生真实的生活、学习经验等。单元学习本质上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设计要以活动为支撑,但是活动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单元设计中专题之间的活动都存在内在的联系,每一个活动设计都是层层推进。同样,聂老师还是为大家提供了不同年级系统化、成熟的单元问题设计示例。

  专家精彩分享

  此次基于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培训,不仅旨在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服务,也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加清晰方向和更为前沿的视野,我们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做出改变,以适应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趋势,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

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4

  20xx年11月27日上午9点,我在教学楼805采用一体化教学法讲了一堂公开课,这节课我讲了《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中的点动正转控制线路的维修。各位评委老师的宝贵意见让我受益匪浅,对一体化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下面就本节课的教学谈一下个人的感受和想法。

  1.一体化教学法改变了教师的授课方式,这个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但不是吹糠见米而是要循序渐进。一体化教学设计的编制为课堂的操纵设计了明确的方法流程,教师上课是按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几个环节规范而有序地进行。我们电子信息系也正在往一体化教学方式上进行转变。

  2.课堂上在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做到培养优秀生,辅助差生,带动中等生的目的`。这样就必须要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小组长,培养和锻炼小组长使其具有更强的自主能力,根据人的记忆黄金规律,把自己的知识输送出去,也就是讲给其它同学,教会每一个组员,这对小组长是一个历练过程,当然一定要公道,不能加重小组长负担,也就是说学生一般性的疑难题目,可以在小组的交流争论中得到解决。学习小组无法解决的题目,将由老师辅导点拨引深。

  3.教师对学生的辅导点拨非常的重要,教师要成为学习讨论中的一员,要参与到学生学习之中,学生在自学讨论时,教师可以在在课间巡视中,跟进学生,对个别学生或小组给予随机的指点帮助。还可以就学生的共性题目和知识的应用拓展,作指导性点拨,这样,教师的辅导与帮助就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帮到学生的需要的地方。

  4.我觉得一体化教学最大的收获就是收获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学习中来。以前,总是感觉课堂有些烦闷,课堂往往是老师和几个优秀学生的表演场,举手回答题目的总是那几个学生,其他学生像看表演一样,他们跟我们的课堂在心理上有很大的间隔,一体化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中来,课堂真正成了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老师只是引导者。特别是部分差生,从一个旁观者,成了学习的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当这部分学生也参与进了学习中来,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防止了教学过程中的两级分化过于严重的现象。

  5.小组学习中,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学习中的题目,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根据人的黄金记忆规律,自己探究分析获得的知识形成记忆周期很久,而教师一言堂讲授的,要靠反复的记忆,轻易形成记忆疲惫,学生厌学。

  6、工作页给了学生一个路标,让学生知道要往哪里走。学生看了工作页就知道这节课该把握什么内容,并且知道应该怎么往学,这样的学习效率也更高了。

  以上所谈的只是这次公开课和这段时间教学的一些体会,因为刚接触,在对课程的改进中,做的还不够全面和深入,认识的还不够透彻,还需要继续的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等待我们探索、研究的东西还很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各个环节,形成适合我系需要的系统化教学体系。

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5

  语文湿地第二季第29期公益大讲堂学习完了,感受最深的就是两位老师的讲座呈现出了非常一致的矛盾统一,而且越矛盾越体现了两位老师教研的勇为和有为。

  越大却能越小

  马老师的”勇为“首先体现在选择了“大”上。他进行大单元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探索。“大单元”教学要求语文老师必须从大处着眼看整体性,要有统领全局的胸怀和眼光。所以大单元整合就意味着高要求的凝聚,需要达到多点的统一与个性的巧妙融合。而“学习任务群”是20xx版课程标准提出的新概念,是新的热点,热点触碰者千千万,要把热点变为焦点,占领研究的高地,就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样艰难。如果把“大”和“新”结合起来研究,就更具有挑战性了。但马老师恰恰选择了如此,足见马老师之勇为。

  马老师的”有为“体现在他能在大视野中聚焦,化大为小。他仔细研究教材中每一个单元的单元导语,研读导语中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的指向意义,从而找出了大单元教学的一般路径:提炼主题、明确目标、组织材料、设计任务群、评价反馈。在谈到设置学习任务群这一路径时,马老师又提出了具体的四点要求:贴近学生实际、体现学科属性、要有挑战性适切性、打通学法和活法,读写融合。然后结合自己研究的实例——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学习任务群和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任务群来阐述这一路径具体实施的方法。从理论到实践,有高度有梯度更有可操作度。

  马老师大道至简,道不远人。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

  越冷却选越热

  陈荔老师的讲座在第一期时我就认真学习了,当时就被陈荔老师在走停往返的选择中显现出的教育情怀而触动。这一次的讲座,陈荔老师一开口就给人一种厚重之感,这种厚重中似乎融含着一份责任的忧虑。果然她的讲座选题: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与评价。语文综合性学习正如陈荔老师说得被许多老师忽视。至少在我的周围,这一部分教学内容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有的老师干脆跳过去,有的老师找一些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题目让学生来做,以题代教,有的老师下载课件照搬一下,课就算过了。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遭遇冷门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陈荔老师遇冷而研究冷,这就是勇为的表现。

  陈老师的研究入冷而热出,越冷她却研究的越热闹,而且这种热闹是扎根的热,是追本溯源的热。她首先从《教育评价》《心理学》《课标》等许多资料的阐述中让大家明确“综合”的`概念以及综合的意义。由此她得出研究结论:学生越早有机会独立进行综合,他们就越早感到,学校对于他们以及他们将来在更广阔社会中的生活帮了大忙。

  陈荔老师一头扎进综合性学习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中,找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个性,提供知识、技能、思考力、判断力相互关联的机会、提供从情境中获取知识技能的机会。理论研究越透彻,教学实践的设计就越合理,越接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陈荔老师随后结合自己研究的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具体实施办法来进一步呈现活动的有效性和必要性。这样的研究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实现的。如果一个不热衷于此项事业的人是绝对不会有如此的行动和结果的。所以陈荔老师的研究让我看到了矛盾在她身上的高度统一——越冷却选越热。热爱、热衷、热情。她用她的热一点点融化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坚冰,让综合性学习呈现出明析的样子,语文老师们看的越来越明白,越来越觉得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为而应为之。

  陈荔老师迎冷而开,独辟蹊径,创一条可循之路,值得追寻。

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6

  8月26日上午,迎来了全员培训的最后一场讲座,由杭州市滨江区教育研究院陈忠文老师主讲,主题为《大单元整体教学的路径》。

  随着20xx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言语活动等关键词成为大势所趋。随之而来的,初中语文教学领域也开始由单篇教学走向群文阅读,走向大单元整体教学。

  陈忠文老师对“大单元整体教学”作出了如下诠释:在教学实践中,从学生深度学习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出发,以教材单元的核心内容为基础,提炼单元大概念,构建单元目标体系,向内深入挖掘、向外联结与拓展,合理规划单元教学内容,形成单元整体教学方案并付诸实践。

  构建单元目标体系,是实施大单元整体教学的最重要一环。陈忠文老师以杭州闻涛中学高嘉诚老师的课例“人物精神的体现方法”为例,具体描述了单元学习终点,8条学习结果分别指向基本特征,学习方法及应用价值。明确了单元学习终点后,教师要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提供具体的支架,以任务为驱动,创设真实情景,以读促写,在问题解决中落实单元学习目标。

  那么,大单元整体教学有哪些具体的实施策略呢?陈忠文老师提出了两条具体可实施的路径。第一,整合资源,群文阅读。以指向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根据课文核心价值和学情分析来开发整合教学资源,新课标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语文老师要紧扣课程标准,在不脱离语文学习目标的前提下,结合当前的社会实际并根据学生的现实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和改造。

  第二,了解规律,掌握方法。统编教材中的单元导读和助学系统中,对阅读方法有着清晰而明确的要求,语文老师要按照认知规律,有序地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和策略。陈忠文老师分别例举了八上第四单元整合教学及《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两个课例,向我们阐释了怎样从语言的形式进入作品的核心。

  以指向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以终为始,逆向设计,这样的新型备课形式无疑给我们广大的一线语文教师带来了新的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要仔细研读课程标准,在理解课程标准内涵的基础上将其解构,并结合教学现实转化为具体的`课程目标、单元目标乃至课时目标;

  其次,要学会提炼单元大概念。单元大概念是联结知识和素养的中间环节,是实现知识学习与核心素养之间有效对接的最佳选择。

  最后,要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设计系统化的学习任务。教师一方面要加强理论学习,去了解单元核心学习任务背后的理论基础,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等;另一方面,要紧扣课标、教材和学情,发挥专业共同体的力量,让目标在活动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最终才能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7

  教学评一致性思考不仅表现在教什么,学什么和评什么的整体课程管理中,更要落实每节课的实际教学中。也就是要在备课中努力体现教学评的一致。

  当前,很多学校根据教师发展状况不同,在教案的撰写上尤其是形式呈现上下功夫,但是收效甚微,表现在老师更多抄教案、网上下载或教师间共享教案电子版打印,然后加上几句无关痛痒的话,就算复备了。

  于是我们说,这样的教案有什么作用?它离真是的备课少了什么?其中最核心的`的就是少了思考和创造性劳动。

  少了思考。那就要在复备的思考上下功夫。思考什么?首先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不是真正把握了知识的三个层次内涵?即一是符号表征。任何知识都是以符号作为表征的。二是逻辑形式。逻辑形式体现了人认识世界的方式和过程,更包含了逻辑思维的过程。三是意义。知识的意义是其内具的促进人的思想、精神和能力发展的力量,是知识与人的发展之间的一种价值关系。符合是知识的外在表达形式,是只是的存在形式,逻辑形式是知识构成的规律和法则,意义是知识的内核,是内隐于符号的价值系统。在此基础上,我们才会真正明白过程和方法到底什么?其学习知识本身蕴含的价值和意义何在。这样我们就能够反思目标落实是否体现了学科本质?其次是目标的落实。这个落实情况我们需要从三个层面去思考。一是教学意图是什么?就是各个教学环节到底要干什么?要和课程标准要求对接起来;二是明确学生学业标准,就是这样的环节目标意在达成怎样的学业标准;三是达成的检测方法和方式,就是通过怎样的操作程序和方法去检测达成情况。把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思考,复备也就更加富有实效了。

  少了创造性劳动。就是在复备中没有改进和重组。集体备课,在集体集中明确目标、重难点以及教学基本思路后,要在具体的操作上根据学生需要去改进,改进的问题、策略和方法需要及时写上。个人独立备课,需要在原有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经验积累和学习所得,对原有目标、方法程序等审视加工,进一步改造提升。

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8

  8月28日上午,本人有幸聆听了华东师大崔教授别开生面的一场精彩报告,感叹不已。全新的思维,独特的语言,典型的个例和幽默风趣的演绎风格,撕开了课程改革中不便触摸的面纱,道明了爬涉征途中的是非与取舍,可谓高瞻远瞩,拨云见日。其中关于课堂教学目标确定与实现的论述,视角独特,褒贬中肯。让我感悟最深的要数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底线”观点。

  众所周知,教有法而无定法。“评”有没有法?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但如何去评,评价的对象,选择的角度、指标、权衡等不同,评价的要求和结果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如何体现评价的激励性,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深入探究的有效问题。长期以来,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重心习惯倾向于追求技能技巧的掌握和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以完整的内容呈现和理性目标的有效实现为主要评价指标,经常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身心投入音乐体验的评价,造成音乐课有“音”无“乐”的倾向,这是一个很普遍也很悲哀的事情!

  现在的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存在一个奇怪的现象: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原因除了作品陈旧、形式呆板、方法单一之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生无法深入体验音乐作品本身,无法唤起学生对作品的共鸣并从中获得音乐带来的美的感受。按照教学目标要求,作品介绍了,歌曲学习了,技巧掌握了,学生在被动中完成了学习任务,但是,对音乐内在的`美的个性体验和感受经常被目标要求所忽视。

  崔教授的“底线”观点中有一条:认真听课的学生没有达到百分之八十五,就要想想你的课是否有问题。我想,首先是音乐教师提供的音乐作品和教学方法出现了问题。其实,作秀的音乐课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所谓有条有理、内容丰富、准备了很久、在同一班级上过多次的优质音乐课,学生已麻木,对音乐和音响没有了感觉,这样的音乐课,获奖可以,但绝对不是好的音乐课。因为,这样的音乐课有“音”无“乐”。

  因此,评价音乐课,确实不能只从理性指标是否实现来衡量,应把学生深入体验音乐本身并获得美感作为评价底线,至于选择什么作品,通过什么途径,以何种方式呈现就显得不是十分重要了。

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9

  为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xx版)》课程方案实施精神,进一步推进玉泉实验中学课程改革,帮助教师提高新课标把握水平,提升专业素养以及将新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的能力,9月19日玉泉实验中学邀请泰安市教育专家崔成林教授同老师们一起学习新课标。

  会上,崔成林教授对“基于新课标的教学评一体化”做了深度的解读和探讨。

  首先,崔教授从新课标的内涵和中考命题两个方面阐述了为什么要实施新课程标准,其次,崔教授聚焦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从如何制定符合新课标的素养目标、如何高质量达成学习目标以及如何落实高标准评价三个方面阐述了怎么贯彻落实新课标。老师们静静聆听,深深思索,被专家对新课标的深刻解读所震撼。

  最后,李校长就此次培训进行总结:“学要有样子,教要有规范。”真正领悟小先生、新小先生和读书的内涵,并且把这个内涵在课堂上展现出来,我们教育就做好了。

  通过本次培训活动,老师们深觉崔教授讲座的内容实用性之强,对“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对如何制定教学目标,怎样有效组织教学以及如何进行高质量的教学评价心中有了“底”。

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10

  时光清浅,岁月如歌。唯有课堂教学改革的芳华,沉香流年。日前,温州各县(市、区)60位小学英语教师集聚温州市教师教育院洞头分院,开启了三天的学习之旅。本次培训围绕小学英语基于主题语境的教学评一致设计展开。温州市教师教育院小学英语师训员陈丹萍老师为本次活动作引领讲话,拉开了活动的序幕。

  本次培训通过教学研相结合的方式,以学员为主体,通过问题研讨、课例展示、小组研课和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学习与探究活动。

  小组研讨,问题解决

  19日早上,陈老师引领学员就主题语境、深度学习、教学评一体化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小组研讨,各组成员积极参与,各抒己见,观点纷呈。陈老师就问题进行剖析。她强调,基于主题语境的教学评一致设计最大的亮点,就是将教学活动、评价任务置身于一个主题语境中,以目标为导向,以学为中心,在语境带动下实现语用输出,融评于教、教评一致的一种教学路径与方法,并以一个具体课例进行设计路径解析,给实际教学提供借鉴。

  专题讲座,理念引领

  浙江省桐乡教研员凌应强老师在线上开展了以《教学评一体化下的对话策略教学设计与实施》为题的讲座,详细剖析了当下小学生学习对话英语存在的问题并且主张尽量以语句形式输出,接着以PEP教材内容为例,阐述了对话教学的本质,及其低、中、高年级段对话教学实施的策略分析,通过对话教学实施的策略分析,强调了在对话教学中始终做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评价前置等多元评价。

  市小学英语教研员沈雨老师带来《基于大概念的主题意义的`探究与有效学习设计》讲座,带领学员一起研读新课标,提出核心素养下的单元整体课堂教学,教师需要立足单元关注提炼话题的主题意义,明确学习目标,基于学情注重新旧知识联系,以实现单元大于部分之和为目的,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让学员们受益匪浅。

  课堂研磨,名师点拨

  瓯海区教研员丁邱邱老师结合瓯海区大学城附小的叶杨老师的对话示范课《Unit5 My clothes A Lets talk》和瓯海区仙岩实验小学林慧洁老师的词汇试教课《PEP6 Unit3 A Lets learn》进行精彩且深度的点评,她强调无论什么课型一定要在语境带动下实现语用输出,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环节中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让学习真正发生。

  三天的培训学习,是一个学而思、思而践、践而悟螺旋式上升,循环往复的过程。接下来,学员们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上专家和老师们的智慧,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锐意创新,学以致用。

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11

  1、人本主义的教育目标就是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也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个体性,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是独特的人类存在,并最终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潜能”。现代的德育越来越强调发展人的潜能,激发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积极性,注重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

  我们应该认识到德育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说教;不应该过于凝重,过于规范,过于封闭;不应缺少应有的人文关怀、平等交流和自我教育。德育应该是有血有肉的言行、情感、事实与现象,是可见的、可感知的做人的教育。如我国中小学的校训往往是:诚朴、求实、勤奋等,但是日本中小学的校训通常是一句话:“把一件事情坚持到底”;“不给别人添麻烦”等;德国幼儿园只要求孩子们能养成三个习惯:认识红绿灯;知道怎样扔垃圾;能分辨男女厕所,而我们要求孩子们追求真、善、美,这与孩子们的实际生活有脱节。德育工作是做人的思想的工作,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培养学生学会做人比学会做学问显得更加重要,因此,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要引导学生先学会做人,学会做文明的现代人,做社会主义中国的主人,然后教会他们做学问。学校必须始终坚持“以德立校,育人为本”,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学生以健全的人格、科学的精神;培养适应性强、具有内在自由选择能力的人,他们既能适应社会变迁,又不迷失自我。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获得成功。心得体会所以中学德育创新,首先就要确定“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加强人文教育,把人作为德育的主体和根本,把人的发展作为德育的根本出发点,充分认识和把握人的本性,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充分引导和满足人的正当欲望,善于理解和把握人心,最终赢得人心,取得人的信任和教育的主动权,真正解决人的精神激励、灵魂塑造和品格提升问题,真正实现“通其情,达其理,导其行”的目的。

  2、对小学开展富有成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为他们成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公民打下坚实基础,是新时期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课题,教师德育一体化心得体会。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社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这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极大的影响,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应对新的形势迎接挑战,有效的开展小学的德育工作,这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不得不深思的问题。结合实践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一个好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保持较强的勤奋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当好学生的表率。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不将粗话,要讲文明礼貌,要求学生不乱仍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等等,教师首先应要求自己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绝对不做。

  “言传不如身教”,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说一百遍不如做一遍给学生看更有实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因此我们教师要强化自身修养,以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时时、事事、处处为学生以身立教,以德育人,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的活动、社会实践,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创设广阔平台。

  课外的活动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是思想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的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课外的活动是把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

  教学。

  相结合,在课堂以外对学生实施多种影响的教育活动。课外的活动多以集体的方式进行,是学生自愿参加,让学生在课外的活动中受到教育、启发与鼓舞,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因此,他们会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及集体主义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的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开拓视野,同时也起到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

  此外,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公共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思想情感。组织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远离毒品,珍惜生命”的宣传活动,“走入革命前辈家,听革命英雄事迹”的社会活动实践等等,这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和互助合作团队精神。

  三、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及时发现出现的不良行为并及时纠正,及时引导。

  教师要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从多方面培养学生教育学生。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有人引导他,当他偏离道德准则时及时把他拉回来,引导他走入正轨。这就需要教师要做一个细心人,深入学生生活中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积极开展个别谈话与反映他们心声的集体活动,用“因材施教”的方针,重视做好转化工作,变简单灌输为启发诱导,变消极约束、看管为积极自我激励、自我管束,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效果。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只要深入学生的生活,充分了解学生,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则,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密切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

  家庭是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广泛、深远而持久的,因此学校教育工作必须争取家长配合共同教育学生。教师要主动向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介绍学生在校内的表现,介绍学校教育的计划和对学生的要求,向他们宣传教育的意义以及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交流教育经验,共同探索教育学生的措施、方法,提高思想教育的可实施性。

  在取得家长的联系,向家长反映学生情况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首先要尊重家长,抱着和家长共同研究、探索的态度。其次是向家长反映的是真实情况,而不是告状,所以语气要委婉,方法得当。既反映缺点又反映优点,既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家访工作不仅要讲究方法与技巧,还应持之以恒,全面铺开。教育是长期的、持久的,因此,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应是长期的、持久的。家访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家访应该长期持久进行,随时进行。另外,家访也应全面铺开,不管好学生还是思想道德水平不高的学生都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家访,但要分轻重,哪些学生是重点家访对象,哪些只是点到为止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总之,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多管齐下,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道德标准的合格人才。

  3、当今社会,未成年人有许多失范行为:诚信缺失,欺骗欺诈,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在这种种失范行为中,我一直在思考:教育对此应负多大的责任?我们的教育到底除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在学校中教师眼中的“差生”有的很快成为社会的叛逆者?时至今日,我顿悟:原来是因为爱的缺失,爱的教育的缺失。

  “人的心灵,就像一朵小花一样,它不知不觉地吸收太阳的光,它永远需要太阳,需要太阳光辉。”未成年人需要爱,学生需要爱,同时他们也需要爱与教育。一个学生被教师认定是“差生”,这对他们心灵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有的将影响他们一生。因此,歧视对学生成长是不幸的。而在目前教育下,这样被另眼相看的学生还很多,他们的心灵很早就感知社会的残酷,感受自身价值的被忽视,当他们进入社会后,怎会去关爱社会,关爱他人?思考其源头,是无爱教育导致了他们对社会无爱。多一份爱,就可能为社会多造就一个有用人才。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懂得爱,要去关爱学生,要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需要有爱。

  在学校中应开展爱心教育。学校的活动主体无非是教师和学生,这样爱心教育就应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倡导教爱;

  二、培养友爱;

  三、教学生自爱。

  师爱,则要关怀学生的生命与健康;关心学生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从而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必须首先树立平等的观念,即人格平等,要具备更好的文化素养和更成熟的心愿,要尊重学生。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是学生对我们的肯定、折服和依恋。没有平等,没有尊重,没有理解就不可能有爱。尤其要把爱更多地关注于基础差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用爱去感召他们。“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我们需要学生“信其道”,则要思考我们在教学中付出了多少爱心和耐心?是否爱发怒,一个容易动怒的班主任和教师不会是一个好的教育者。因此,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我们教育成功的重要保障。

  学校关爱教育第二是培养友爱。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品质和相互合作精神,提高他们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友爱,就必须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培养学生对集体的情感,对集体每个人的情感;还要教会学生关心集体中的“弱势群体”。如集体中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身体差的学生,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性格孤僻的学生等等。班级可以组织一些必要地主题班会和志愿服务活动,如“一帮一”活动等,使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懂得爱、体会爱、学会爱,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受到关爱的学生,也可感恩,会尽力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

  学校爱心教育第三方面是教会学生自爱。自爱包括自尊、自强、自律、自护四个方面的内涵:自尊即自身人格尊严的维护,自强即对实现自身价值的不断追求,自律即对社会规范的认同和遵守,自护即对自身生命价值的理解和珍惜。

  自爱是被爱的基础,是进一步去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基础。一个对自己都不爱的人,怎么可能去爱社会、爱祖国?教会学生自爱,首先让学生珍爱生命与健康,教会学生自爱,还要帮助他们努力掌握知识、锻炼能力、改进方法、培养毅力等,为他们将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一个懂得爱自己、爱他人、爱教师、爱学校的人,更懂得去爱祖国、爱社会、爱人类。

  因此,实施爱心教育,建设和谐得师生关系,建设和谐的同学关系,构建学生发展得和谐德育环境,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并努力做好的工作。

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12

  听了马老师的讲座,他对大单元教学的深刻剖析让我清晰地认识到了大单元教学的实质。

  设置学习任务群,要贴近学生实际的真实的学习任务情景。要体现学科属性,是语文的`任务。学习任务群要难易适中,具有挑战性。打通学法活法,文本与生活,课堂内外,读写融合。

  马老师以七下三单元学习任务群为例,系统地说明了大单元教学的一般途径,让我受益很多。

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13

  备教学评一体化单从字面上的解释就可以了解到,学习不再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是二者的统一与结合。备教学评一体化,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以生为本、以学为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课堂是每个学生的课堂,大家都有展示的机会,并且只要展示,就能得到奖励。例书法课《山字旁》的教学中,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山字旁”和含有山字旁的字“岭”“峰”的书写要领,然后分析、交流、展示,课堂气氛活跃了,展示好的小组和成员都能得到一面红旗。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通过合作、探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也很有帮助。同时通过自己探究获得的知识形成记忆周期长,而教师一言堂讲授的,要靠反复的记忆,容易形成记忆疲劳,学生厌学。

  教学中,把原先教师教的部分内容转化成问题展示出来,结合课前的亮标,等于给了学生一个路标,让学生知道要往哪里去,并且知道怎样去到那里。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解决了,学习效率自然而然提高了。同时,备教学评一体化,教师讲的少了,但对教师的要求反而更高了。课堂中设置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通过自学、讨论、点拨能解决问题,“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不能跳了半天空手而归。

  备教学评一体化还在起步阶段,需要今后教学中不断的学习和探索,让学生尽快成长为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去探索未来,受益终生!

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14

  通过阅读杂志《小学教学设计》让我学习了一个新的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拜读完《教学评一体化:促文化品格培养落地》和《基于主题语境的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设计路径》两篇文章,让我知道“教学评”一体化指的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都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在这过程中包含了教师对教材的思考,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对教学策略的选择以及对教学效果的预测。通过应用“教学评”一体化,学生能够获得更加有效的学习路径,教师能够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恰当的指导和辅助,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下面就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策略,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基于课时,目标具体化

  清晰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一体化的核心和前提,它具有导教、导学和导评的功能。因此教师在确立目标之前,必须研究教材语境,明确学习范围,挖掘育人价值。首先,教师要依据《课标》要求,分析教材并梳理出本单元核心学习内容和要求。接着,依据本单元主题语境,综合梳理学生学情并明确教学起点。最后,分析整合结果,确定本课时具体教学目标,明确教评依据。

  二、逆向设计,评价前置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很多教师习惯于将评价任务的设计“全后置”,忽视了过程性的评价。本周推介的两篇文章中都提到“逆向设计”,何为“逆向设计”?它是由美国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提出的理论,将评价任务放置于教学活动之前,而不是最后,这样的设计确保了教学活动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着,教学评价也能够及时发挥着反馈和促进作用,从而更有利于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以学定教,学为中心

  “教学评”一体化强调“以学定教”,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从学生的学习角度思考问题,改进教学策略。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实际学情,思考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学,从而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进行6A Unit7 Protect the Earth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让学生走进生活,从身边的细节发现污染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并且结合知识撰写调研报告。这个特殊的任务让教学环境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让学生自主掌握英语知识,并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通过学习,让我知道在教学模式中不能忽视过程性评价,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发现还有待学习和改进。今后,还要多加阅读、多加思考,将学习的教学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完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水平,让我的学生在英语学习领域不断前进。

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15

  6月17日、18日,寒亭区实验中学有幸邀请到崔成林教授团队来我校指导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培训指导聚焦目标细化和达标评价的设计。此次活动为我校教师呈现了一场精神盛宴,打开了教师视野并帮助教师对深度学习及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理念有了新的理解。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此次活动,校长袁世宝及领导班子成员全程参与培训。

  前期,我校遴选出骨干教师与崔教授研究团队的成员进行同课异构备课,同时崔教授团队对我校骨干教师的备课进行指导,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理念的备课修改意见,双方教师都经历了几易其稿的辛苦备课过程。

  6月17日,进行了数学科的同课异构课堂展示活动。来自烟台的李宁老师、我校的马伟晶老师和陈洁副校长就《三角形》这一课题各呈现了一节复习课。6月18日上午,进行了英语科同课异构课堂展示活动,来自东营的陈金凯老师和我校的王俊芳老师展示课题为外研版教材七下《Module12 Western Music》的复习课。

  每节课之后,崔教授带领听课老师进行医课活动,人人发言指出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并为下一位教师授课提出建议,避免再犯同样错误。最后崔教授结合每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效果指出问题的根源,并给出修改建议,复习课就是把单元知识打通、串联、整合、提升、应用,复习课与习题课有本质区别。果然下一位教师的课就有了改善,课堂生态发生了可喜的改变。

  崔教授采用的这种工作坊式的培训方式,使每位教师参与其中,体验过程,并引导老师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一起把脉教学设计的问题,然后开出解决的处方,真有药到病除的疗效,老师们对崔教授的理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通过同课异构及评课医课,崔教授再一次把脉我校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存在的盲点、痛点、痒点,为了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崔教授及李宁老师专门做了讲座,及时为老师们弥补理论的缺失。崔教授说落实核心素养的途径是深度学习和教学评一致性。深度学习就是要设计指向高阶思维的.问题和任务,使学生思维进阶。教学评一致性是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保持一致,不仅在教学过程中一致,也要保持课前、课中、课后的一致性。教师要洞悉课时课堂教学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即学习目标是什么?如何达成学习目标?是否高质量达成了目标?而评价必须伴随全程,评价的重要性则不言而喻,崔教授说质量是评价标准的执行力,将评价落实的办法就是制定评价标准,有了标准就可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就可以评价学生是否达标,所以崔教授提出质量大于天,评价掌生死的观点。李宁老师的讲座聚焦了达标评价、嵌入式评价的设计,以及如何设计量规。课堂上的生成性评价尤其重要,教师要会倾听学生的问题和回答,及时捕捉信息形成教育资源,抓住二次教学的黄金机会。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通过此次培训学习,发现我们在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的理解、研究、应用方面任重道远,但是攻克难关的决心和目标已然在胸。我们将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措施推进项目进展,使深度学习、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在课堂扎根,自然生发出教学相长的幸福课堂,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办家长、社会满意的教育。

【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12-14

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02-23

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经典)05-16

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必备)06-08

(必备)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06-08

教学评一体化培训心得体会12-14

教学评一体化培训心得体会01-12

(精)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05-27

(实用)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05-27

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集合】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