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心得> 故事教学心得

故事教学心得

时间:2023-01-22 14:21:28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故事教学心得(集锦15篇)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故事教学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故事教学心得(集锦15篇)

故事教学心得1

  陶行知先生提倡“民主”,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在课堂中唱主角,这样既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又让每节课的效果都能事半功倍。在上每次的音乐活动中我喜欢和孩子们坐在一起,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有时我“领唱”,而大多数时间我更爱做“伴唱”,让更多的孩子有上台表现的机会,让他们独唱、领唱、指挥、节奏伴奏等等。在进行歌曲的表演中,我不会把我所编的动作或歌词迫不及待的'教给他们,而是让他们无拘无束的自编动作、自创歌词,这样我就会知道他们喜欢什么,也更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一次音乐创编活动中,我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创编形式。当我说“请谁到前面来当小老师,组织小朋友表演歌曲”时,他们每一个人都打起十二分精神。尤其是站在前面的孩子,因为他们首先要主动编配演出形式,才能更好的组织别人练习。在孩子中有的基础好的他们可以完成整首乐曲的指挥甚至更多;有的基础差一些只能指挥一部分。即使这样,我也鼓励他们,我在表扬的话语中做了一些改革,棒的孩子我就鼓励他说“你真棒,我们一起握握手。”简单的一个握手使孩子的兴趣骤然提高,并使我融合在孩子中,孩子充当着特殊的角色,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学生也不那么拘谨,师幼空间的改变增进了我们角色的融合,这样的课堂充满了民主气氛,相信孩子们更乐于接受,也能更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我想“蹲下来和孩子做朋友”,共同体验、发展、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体现课堂上的民主性,让孩子唱主角,让孩子感受宽容理解。是我在自己的音乐教学中不断尝试的。我们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个性世界。对孩子多一些理解信任,多一点宽容,相信我们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理解孩子,宽容孩子,爱护关心孩子,引导帮助孩子,把每个孩子都看作是有价值的,独特的人,并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那么你就真的拥有了一颗赏识之心!

故事教学心得2

  年一度的幼儿讲故事比赛结束了,为了给每个孩子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我们在班级进行一次残酷的初赛,要在37名幼儿中选出一人参加全园的比赛,该如何慎重地决定和选择这仅有的一个名额,这给了我们两位老师一个大大得难题?在经过家长们的大力配合下,班级的幼儿讲故事比赛顺利地进行着,孩子们也在一次次的锻炼中,不断地成熟、进步起来。可是现实是残酷的,激烈的幼儿讲故事比赛一个一个地进行着,作为老师,我们也对这次的活动非常的慎重,在每一位孩子讲完故事后,都会详细地记录着每位孩子所讲的故事内容,讲述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以及口齿的清楚和表情等等方面。最后,我们有六、七名幼儿的表现都不相上下,特别的“棒”,看到班级孩子们整体语言方面能力的飞速发展,我感到非常的欣慰和满足。但是,一个大难题摆在了我的面前,该给谁去参加幼儿园的比赛呢?啊!一个名额,我们该怎样做呢?如何帮助幼儿树立竞争的自信心?首先,教师要积极评价,保护个性。教师要给予每位幼儿积极的评价和肯定,并要让幼儿逐渐地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在同伴间相互的评价中,使孩子们看到自己成绩的同时,也看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从而让幼儿在这一过程中体验参与的快乐,点燃幼儿不断学习的愿望,“我真棒!”这些激励性的评价应该是我们的口头禅,让每个孩子们明白自己是很“棒”,但是每个人的优点都是不一样的,在让幼儿看到自己优点的同时,学习别人的优点,从而激励幼儿继续努力,向更高的目标发展。

  其次,教师要挖掘优点,建立成就感。心理学家盖兹说:“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步的能力”。基于这一点,教师在幼儿讲故事的比赛过程中,要善于根据每位幼儿的.不同差异,个别对待,从而激励每位幼儿的成就感,于此同时,教师在不伤害全体幼儿的前提下,慎重地和幼儿一起商量,“你认为谁故事讲得好?”与幼儿一起来选择参与比赛的对象,告诉幼儿老师的想法和为什么要选择“ⅩⅩⅩ”小朋友去参加讲故事比赛,最后形成一致共识,让幼儿认识到自己参加比赛,不仅是自己的光荣和成功,也是班级集体的荣誉。

  再次,教师要调动群体,共同进步。在幼儿讲故事的比赛中,其实也是一种竞争,群体中没有拔尖,就像一潭死水。在一个班级里,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个幼儿的特点,给予积极引导,从而调动全体幼儿共同进步。因此,对于竞争来说可以激励和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将其变为内在动力,让幼儿个个都能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才能,增强他们的竞争观念,而且激发了幼儿的创新精神,使幼儿在竞赛活动过程中体验快乐。

  幼儿园讲故事心得体会3我的孩子今年已经5岁了,正在上中班,孩子从小到大都是我一手带大的,虽然苦了点,但是苦中有乐,母子之间有一种永远无法割舍的情感。我天生乐观、开朗,我的孩子活泼好动,我与儿子之间有时不分大小,经常与他一起光着脚在草地上摔跤、翻跟头。与他玩游戏我还会耍赖,他的娃哈哈、果冻我会与他抢着吃。有时音乐声起,我会情不自禁地舞起来,儿子也与我一起同舞,我们俩经常闹得满头大汗。有时我们俩也闹矛盾。比如我把儿子弄哭了,说话语气重了,或不讲理打了他,我都会抱住他吻干他的小眼泪,认真地对他说一句儿子对不起。而每次儿子做错了事,他也会对我说妈妈对不起,然后亲我一口,就什么都化解了。

  我觉得做个快乐的母亲很重要,尽管生活中有那么多不尽人意之处,生活有那么多酸甜苦辣,可是这个美好的生命会让你觉得这个世界上什么苦、什么困难都是不可阻挡的。哪个母亲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快乐得小眼睛放亮、食欲大增,带着快乐的微笑入梦?儿子小的时候,我经常牵着他的手步行送他上幼儿园,一路上我总是给他讲故事,谈天说地,他的心情很愉快,不知不觉就进了幼儿园。为了让他学会与叔叔阿姨打招呼,有时我故意先爬上楼,然后再从楼上一本正经地走下来与他打招呼:“嗨!小朋友你好。”他也会很神气地说:“你好!妈妈阿姨。”这种礼节就这样很生动地训练出来了。

  做母亲的我经常给孩子讲他儿时的事,讲他在妈妈肚子里时,妈妈为了他每天要吃很多不愿意吃的东西,讲妈妈在夜里抱着大哭不止的他不能入睡。孩子会感受到妈妈的辛苦,他会很心疼自己的母亲。现在每当我身体不舒服或累了的时候,儿子都会说:“妈妈你休息吧,我来干。”他会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好,有时抢着要自己洗衣服。一个孩子要让他学会爱别人,为别人付出,就要让孩子首先学会爱自己的母亲。

故事教学心得3

  《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几千年的人类发展史证明了人类总是社会实践中习得语言,离开了交际,语言就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学生学习英语更是如此,它要求教育教学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进行,在实践中习得,并运用于生活实践。英语不是我国的母语,学生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相对于母语(汉语)来说就缺乏一定的社会实践机会。要达成《新课标》中的目标,这就要求英语教育工作者们积极思考、认真研究,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学习英语创造生活实践。

  故事是来源于人们的生活,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传承,故事的美,不仅体现于语言,更体现于故事中所蕴含的意义。故事是孩子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小学阶段的孩子对故事可以说是百听不厌。利用故事教授外语在国外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长期的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方法。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枯燥单调的。一味地教师讲、学生听,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因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一些生动幽默、通俗易懂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利用故事进行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故事教学体现了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在众多英语教材中编排了许许多多的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故事,如北师大版的《小学英语》、《新标准英语》、《牛津英语》、《PEP小学英语》、《快乐英语》等等。我在课堂上尝试着进行故事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故事教学心得4

  今天教学第8课《成语故事》的前两个故事。在备课的时候,我对把这样浅显的成语故事安排在五年级教学很不以为然。因为看看课文,直白如话,几乎找不到训练点,而这三个成语“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和“画龙点睛”又是学生耳熟能详的,课前他们都能对成语所表达的寓意说出个大概来。

  那么这样的内容该如何进行教学呢?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儿?课堂教学的训练点在哪儿?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又在哪里呢?我反复琢磨教材,发现这三则成语故事虽然看似相同,都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但是在表现人物的时候,写作方法却不尽相同。比如第一则故事着重抓住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人物“夸口”以及言语前后抵触的特点,从而烘托出“自相矛盾”的主题思想;而第二则故事则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来表现 “滥竽充数”的结果,如“喷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和“只好逃走了”;第三则故事则抓住对事物的客观描述来表现张僧繇所画的龙点睛前后的变化,从而突出点睛之笔的神奇。这样一来,本课的训练点就找到了。抓住训练点进行有效的训练,学生的学习兴奋点自然会被激发出来。

  那么学生的学习起点如何确定呢?首先朗读方面,对于这样短小直白的'文章,五年级学生不难做到正确、流利,但对于人物语言、动作的朗读却因为缺乏深层解读而显得苍白,那么第一个学习起点就是在学生通过预习做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走近文本,把书读得“立起来”,让人物形象活起来。其次,虽然课前学生都能说出三个成语的意思,但这样的知识来源,要么源于前一天晚上预习时把词典的解释背下来;要么源于过去在生活中获得的一知半解的认识,并未在他们的心灵里产生真正的共鸣和感悟。因此,第二个学习起点应该是在学生初步了解成语意思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一步走近文本,与人物对话,从而获得一次心灵的体验。

  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教学片断:

  一、抓住语言,读出“矛盾”。

  (第一则故事教学实录)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谁知道矛是用来做什么的?是什么样子的?

  生:矛是战场上用来攻击敌人的,长长的,顶端尖尖的,可以刺人。

  师:这个刺字,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

  生:戳。

  师:对,戳就是“刺”的意思。跟我读:戳,谁能给戳再组个词?

  生:戳穿。

  生:邮戳。

  师:那么盾又是什么东西?是做什么用的呢?

  生:盾是战场上用来抵御敌人用的,样子宽宽大大的,是长圆形的。

  生:也有长方形的。

  师:那么,怎么样的盾才是好盾呢?

  生:越坚固的盾越好。

  师:好,请你来卖一卖你的盾。

  生读文中句: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师:嗯,有点夸口的味道了。谁再来叫卖自己的盾,比他还能夸口?

  生读: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师:哎,他强调了这几个词:坚固,什么矛,戳不穿,你们感受到了什么没有?

  生:感受他更像在吹牛。

  师:这个吹牛,就是文中说的——

  生:夸口。

  师:谁能再给“夸口”换一个词,刚才那个“吹牛”太口语化了,能不能换一个?

  生:夸耀。

  师:好,那么谁来夸耀一下他卖的矛?怎样的矛才是好矛?

  生读文中句: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师:听出来了,你的矛的确很锐利。谁也来推销一下自己的矛,比他还能夸口?

  生读: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师:好,现在我们到集市上去。

  师引读: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

  生读: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师读: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

  生读: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师读:有个围观的人问他——

  生读: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师读:那个楚国人——

  生读: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

  师: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说话结结巴巴。

  师:是这样吗?你再读读后一句话。

  生: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

  师:他说话了吗?

  生:没有。

  师:看来张口结舌并不是说话结巴的意思呀,对不对?

  另一个预习充分的学生举手说:张口结舌是由于理屈、紧张或害怕而说不出话来的意思。

  师:那么这个楚国人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说不出来呢?

  生:因为理屈。

  师:他为什么感到理屈了?

  生:因为他如果说他的矛戳得穿他的盾,那么他的盾就不像他说的那么坚固了,如果说他的矛戳不穿他的盾,那么他的矛也不像他说的那么锐利了。所以他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

  师:所以,后来人们就用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来比喻——

  生:一个人说话或做事前后抵触。

  师:是呀,你们看,本来矛和盾都是两种兵器的名称,为什么现在却用来比喻一个人的言行前后抵触呢?正是来源于故事中这个卖矛又卖盾的人说话前后不一致哪。

  师:让我们捧起书,再次走近这个给后人无数启发、至今仍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吧。

  [评析:这一段的教学从课题入手,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初识“矛盾”。然后又通过“怎样的矛是好矛?怎样的盾是好盾?”创设学生叫卖“矛盾”的情境,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楚国人夸口叫卖的两句话,这是理解“自相矛盾”的基础。最后通过理解“张口结舌”自然引出成语所蕴含的意思,回扣“矛盾”。]

  二、抓住动作,揣摩心理。

  (第二则故事教学片断)

  师:南郭先生混进宫中,靠着装模作样,居然也得到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当他手捧着到手的钱,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这个齐宣王真是太傻了,被我轻而易举就骗到了钱。

  生:哈哈,看来这个皇宫里还真好混啊,像我这样没本事的人也能领到俸禄,真是太棒了!

  生:想我入宫前,过的是穷困寒酸的生活,如今今非昔比,我也有钱啦!

  生:只要在宫中装模作样就能够领到钱,这样的日子要是能一直过下去该多好啊!

  师:好景不长。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瑉王继承了王位。他也是个喜欢听吹竽的人,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起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这个南郭先生——

  生:只好逃走了。

  师:他为什么要逃呀?

  生:因为一个一个地单独吹,他就不能再混水摸鱼了。

  生:他要是不逃,被发现他滥竽充数的话,就会犯了欺君之罪,是要被杀头的。

  师:所以,他还是逃命要紧,赶紧逃吧。那么,当他逃回家以后,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

  生:唉,看来没点真本事,这日子还真不好混啊。

  生: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早知道会有这一天,我就该好好跟着那些有本事的人好好学吹竽了。

  生:幸亏我逃得快,不然被发现,我这小命就完了。

  生:赶紧学点真本事吧,要不然,我又要过以前那种穷困寒酸的苦日子了。

  评析:

  这一个片断的教学紧紧抓住文中的两个动词 “混”和“逃”,引导学生走近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合理的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从而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道德认识,使成语蕴含的意义迎刃而解,昭然若揭。这样的习得比仅从词典或生活中得到的一知半解来得更深刻,也更丰富。

  课后反思:

  这节课教学扎实,训练到位,学生的活动面大,思维活跃,不时闪现出智慧的火花,迸发出语言的亮点,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出乎我原先的预设。我想,这一切应该归功于上课之前对教材的认真研读,对训练目标的科学把握,以及对学生学习起点的充分认识和准确定位,使这篇看似平常的老教材也能焕发出新课程下的生命活力。

故事教学心得5

  无论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还是提升个人言语修养,文言作为现代汉语的源头,都有其学习的必要性。对于儿童来说,适当地学一些力所能及的文言,对其人格形成和语文能力影响深远。但在一线的教学现场,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老师抱怨文言难教,而学生则从心理上抗拒文言。

  在笔者对儿童的研究与观察中,深深觉得故事是每一个儿童的天然伙伴。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四篇小古文全是故事(《杨氏之子》、《学弈》、《两小儿辩日》、《伯牙绝弦》),而一些学校的课外小古文教材,更是大量选编了来自《世说新语》、《山海经》、《明清笑话集》等的文言故事。除此之外,大量脍炙人口的古诗也无不蕴藏着故事元素。从学理上说,故事以生动的形象作用于人,这高度契合了儿童的认知特点。可以说,一切有意思的故事都是儿童认知世界、晓事明理的最佳途径。由此,笔者强烈建议古诗文教学应该多一些故事力,让古老的文言在现代儿童的心灵上生根发芽。

  一、以“添油加醋”感受文言情趣

  从学习心理学来看,学习分为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惧区。舒适区中学生缺少挑战,因此尽管学得愉快但收获不大,恐惧区的学习则让学生感受到通过努力也无法达到目标。文言以简蓄丰,语言习惯和内容距离当下儿童的认知相去甚远,教学不当,十分容易把孩子带入学习的恐惧区。因此,用现代的、儿童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进行“添油加醋”,丰满生动文言文本的叙事情境,能让文言更有情趣地贴近孩子的心。

  如笔者学员丁圆伟老师执教的小古文《狐假虎威》一课,课一开始就以说书的方式向学生交代《狐假虎威》一文的来历。然后模拟老狐狸给小狐狸讲故事的的情境,以此引出全文。

  两千多年前,在一个狐狸洞穴里,狐狸爸爸给小狐狸讲起了它年轻时候的故事——(出示)

  狐狸爸爸:吾儿啊,汝过来,为父有事同汝讲。

  小狐狸:父亲,何事?

  狐狸爸爸:吾年轻时,曾与虎有过一场精彩的较量,惊心动魄,永生难忘,为父当时命悬一线。

  小狐狸:父亲所言当真?

  狐狸爸爸:放肆!为父难道还会在吾儿面前妄语不成?

  小狐狸:哦,父亲息怒,父亲息怒!儿愿闻其详。

  狐狸爸爸:这是个古老的故事了,且让我慢慢道来,那日——

  有意思的是,在教学展开过程中,教师仍与学生以老狐狸和小狐狸的身份演绎故事场景,并随机诵读理解文言。学生学得兴致盎然。课结束时,老师给孩子布置的作业是用现代文以“老虎爸爸”的口吻来改写这个《狐假虎威》的故事。

  文言教学,特别需要这样添油加醋的言语能力。整堂课文言带着故事,故事带着表演,表演融合着文言理解,不知不觉间,学生和文言有了亲切而自然的接触。教育立场说到底是儿童立场。文言文教学中的儿童立场,就是把儿童是否喜欢文言当作评判教学的核心尺度。

  二、以故事新编达成文意初通

  “笔者对文言文教学做了一些随机的调查访谈。发现百分七十以上的老师认为文言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读读背背,理解文章每句话的意思,能写出关键文言字词的意思。而在课堂观察中,读诵全文、串讲意思、概括主题基本成为文言文教学的主要教学模式。”(拙文《基于儿童立场的文言教学改进》《小学语文教与学》20xx年12月)特别是串讲文言意思,在一线教学中最令师生非常头疼。以白话语言串讲文言,必然失去文言原有的韵味节奏,如果教师以和初中接轨为由,拔高要求,要求做到字字落实,必然使小学生的串讲如挤牙膏般痛苦不堪,而所述文意也是零打碎敲,寡然无味。

  于永正老师的《杨氏之子》以故事新编的方式给我们做出了教学示范。

  师:这个“杨氏之子”究竟是谁呢?三国时候,曹操手下有一个谋士叫杨修,有人猜测,杨氏之子写的可能就是杨修的`故事。那么,我们暂且把杨氏之子就假定为是杨修吧,这样称呼起来比较方便。这篇短文只有53个字,但是含义却很丰富。

  下面我们用自己的笔,通过自己的想象,把文章来补充得丰满一些。第一句话,“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非常简练,根据这句话,请你想象一下杨氏小儿长什么模样?注意,相貌描写一定要体现出他的聪明。第一排同学写就扩写这句话。

  师:“孔君平谒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注意是谁?去干什么?主人不在,是哪个人把小儿叫出来的?这里面蕴含着很多动作和对话。请第二排同学来写。

  师:“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他们难道就说了两句话吗?肯定不是的!往下肯定还有好多话呢!展开想象,一定要通过对话描写把杨修的聪慧表现出来。请第三排同学写这一段!

  ……

  生1:梁国有一户人家,他家有个孩子叫杨修。虽然才九岁,但是非常聪明。胖乎乎的脸上,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嘴唇很薄,能说会道。凡是见过他的人,都说他是个聪明有教养的孩子。

  生2:一日,杨氏的好友(师:我最欣赏“一日”,他不用“有一天”,用“一日”,有文言味道。)……孔君平前来拜访,家人为其开了门,并告知杨氏不在(师:应该是杨老爷不在)……并告知杨老爷不在。他的儿子杨修在书房读书。孔君平想与杨修见面。看看多日不见,小杨修又学了些什么。管家告诉杨修孔君平来了,杨修赶忙出来迎接,并亲自为其摆上了水果,其中就有孔君平最爱吃的杨梅。

  生3:孔君平看着果子,一眼看到了杨梅。他左思右想。该怎样考考杨修呢?哟!杨梅,杨修,你是杨他也是杨,这杨梅是你家的水果吧!(掌声)(师:杨梅,杨修,联系起来了!多有意思呀!)杨修眼睛一转。灵机一动:“孔叔叔,我可从没听说过,这有‘孔’字的孔雀是您家的鸟啊!”孔君平摸着杨修的头说:“杨修你这个小机灵鬼儿啊!”杨修说:“嘿嘿!孔叔叔过奖了!’,孔君平笑着说:“哈哈哈!真是个聪明孩子,聪明孩子!”(掌声)

  师:你真是个聪明孩子,聪明孩子啊!……

  (教师的点评和学生的发言有部分删除)

  师:大家看看,三段话联起来是不是一篇好作文?这就叫故事新编。

  儿童天生喜欢故事,于老师深谙其理。孩子们在于老师的引领下,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合进仅有53字的《杨氏之子》,通过扩展新编,既循原文,又有生发,可谓精彩。以故事讲述来达成文意初步理解,我认为应该是故事类文言教学的核心策略。

  三、以揣摩故事情境抵达形象理解

  任何的文字表达,都只是生活的一个截面固化。生活的本身是充满故事感的,它的鲜活和变化远非文字可以描述穷尽。特别对于中国的古诗词,言简意丰已臻极致,儿童要抵达完整丰满的形象理解,感受其中的情趣和魅力,绝非易事。以诗词中隐含的故事元素入手,揣摩潜在的故事情境,不失为建构形象,达成理解的好方法。

  故事的一大特点就是波折。细读李白的《赠汪伦》,其中就有诸多看似不合情理的故事元素。如既然汪伦盛情相邀李白来家做客,怎么可能不去家门口送别李白,让李白孤身一人离开呢?李白告别汪伦,汪伦理应在家就送别李白,为什么要等到李白离开汪伦家,走出村庄,来到桃花潭边送别呢?既然李白和汪伦关系如此之好,李白怎么会不辞而别呢?

  如何运用这样的故事元素来让学生抵达更高层次的形象理解,孙双金老师在执教中是这样展开的:

  师:汪伦为什么早不送,迟不送,偏偏等到李白坐上小船才赶来踏歌相送呢?

  生1:我们一般送亲人是在家里送,汪伦故意不在家里送,特别安排走的时候送,这样给李白留下非常深的印象,让他记住汪伦这个朋友。

  生2:可能是因为李白喜欢喝酒,而汪伦又是酿酒的,他在家里特地为李白酿了酒,李白快要走了,他才酿好,急急忙忙地给李白送了过去。

  师:已经在酒店送过行了,但他觉得就这样把李白送走还不够。他想我是写一封信把人家骗来的,现在人家走了我就这样送别情意不够?于是再次赶到桃花潭边踏歌相送。

  生3: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李白的名气很大,所以汪伦想组织一个很大活动来告别李白。

  师:你的想象当中,不是汪伦一个人踏歌相送的,他是把整个村子的人都组织来踏歌相送。那个场面是了不得,李白坐在船上,本来都要走了,突然听到一阵阵歌声传来,李白坐在船上还坐得住吗?

  生(齐声答):坐不住。

  师:李白站起来,跳上岸去,握住汪伦的手说:“汪兄啊,你真是对我太好啦!这样的情意我怎么表达呢?我一介书生,没有什么可以送给你,拿笔来。”于是,李白即兴挥毫写下了《赠汪伦》。我们一起来吟诵一下。”

  从这个课例我们可以看出,古诗文的阅读理解,最需要的就是教师能够提供一个撬动文本、达成形象理解的支点。从这个意义上说,读者的阅读,其实就是对生活的另一种复活。而阅读,就是召唤读者以自己的经验和阅历去重构文本的意义和形象。伴随着故事的古诗文学习,相信孩子会多一份亲切。故事蕴含的生动形象和丰富情感,也往往会成为儿童打开文言之门的金钥匙。

  四、以事件嫁接趣读成诵

  任何的学科知识都是伟大的。文言教学一样需要散发出独特的知识魅力来吸引学生。如果一个孩子很少体验学习文言文的乐趣,那他只能感受到无趣,接下去的反应就是“回避”。读诵作为文言教学的基本手段,很容易让孩子心生厌烦。如何让孩子通过故事元素的运用,,以事件为线索,把孤立的文本进行叠加链接,使得文本在读诵中鲜活起来,不失为吸引孩子积累文言、运用文言的一种好策略。

  如一位老师执教张志和的《渔歌子》是这样进行读诵设计的。

  老师简单先介绍张志和,然后交代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这首词也是采用渔歌子的词牌写的。(出示古诗:全班读)

  师:先自由的读一读,哥哥在劝弟弟干什么?这样吧,我来当哥哥,你们来当弟弟张志和。我来催催你们,看看你们能不能用词中的语句?

  师: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狂风浪起且须还。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且须还!(由慢到快)生:不须归。

  师:且须还!生:不须归。

  师:且须还!生:不须归。

  师:好一个“不须归”,弟弟啊,为何不归?

  ……

  师:这首词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很多诗人都向往这样的悠闲风光,诗人徐俯来寻找张志和了!(生齐读)

  鹧鸪天

  徐俯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丝。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苏轼也来了。(生齐读)

  浣溪沙

  苏轼

  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鳜鱼肥,自庇一身青箬笠。

  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样以一个文本为轴心,以读诵进行事件嫁接,不仅扩展了文本的意义域,而且会让孩子强烈地感受到文本本身的现实价值与艺术美感。让儿童在学习中提升愉悦感和自由感,这本身就是对儿童烂漫生命的主动顺应。我想这是儿童教育的真谛。

  五、以创生故事亲近原典文言

  并非所有的文言都有显性的故事元素可以运用,尤其是一些课外拓展的原典类文言。这类著述多以哲理思辩为主。当下在一些地区“读经”盛行,提倡“趁孩子记忆力好先背下来再说”。在“教育首先是科学”已成共识的今天,这类暴力式的简单化的教育口号是值得警惕的。笔者一贯不提倡小学阶段花较多的精力去接触这样一些原典。但偶有接触,未尝不可。这样的文言原典学习,首先需要一些游戏精神,而不是什么黄钟大吕,着汉服行汉礼。如何让一些庄重肃穆的经典放下身段,在孩子面前柔软起来,编一些故事,甚至是“无中生有”地编一些故事,实在是一种现代汉语教育的大智慧。朱文君老师给儿童讲《道德经》的教例,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朱老师为了诱发孩子的兴趣,先讲了一个自编的小故事:我有个朋友,超级喜欢老子,他生了孩子,起名字都是从老子那里找的,老大叫大成,意为大成若缺。老二叫大盈,意为“大盈若冲”。到了老三,就叫“大直”,老四叫“大巧”,到老五,麻烦了,要叫什么了呢?大家看看原文: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一看老五要叫“大辩”了,孩子们开始坏笑,看来起名字还要注意谐音啊!朱老师说那你们给他换名字吧,从老子的文章中找去。学生找了“若缺”“若拙”之类。朱老师又说这么好的名字,还不如留给自己用,孩子们直点头,不过,你们已经有名字了啊,不如留给你的孩子吧。女孩们犯愁了:老师,我还不知道孩子他爸姓什么呢?其中一个女孩是这样写的:

  贶善道

  呜呜,我还怎么小,就要面对给孩子起名字这么严肃的事情……

  我想给我的孩子取名为:贶(kuàng)善道。

  贶:这是一个一般人很难一次性读对的姓氏。虽然我不姓贶,我也不希望孩子跟我姓。我是个有爱心的人,“贶”是中国第一小姓,我要为这个姓氏的家族添砖加瓦,让他们繁荣昌盛起来。他还必须是个男的。

  善:是善良的善,老子曾经说过:“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善良的品质就是应该深沉、安详、随和和仁慈。善良是人的本性,但我希望我的孩子长大以后也能善良,不要忘记与生俱来的美德。

  道:老子说过,道可道,非常道。孩子要知道人世间的大道理,也要懂得生活的小道理。而我的孩子还知道“道是在不断变化的”,他会注意到观察世界,认真思考和探究,去发现事物间联系和变化的奥秘,因为他的名字里有一个“道”字,在时刻提醒者他呢。

  他的小名叫“矿山道”,这是由他名字的谐音而来,寓意我的孩子犹如矿山中的一条小道,铺满了矿石宝藏,也为人们采集矿石带来了方便,他是个厚积薄发的人。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上姓名网测试一下,63分,OK!只要过得去就可以啦。

  传统与现代,经典与实务,在这个课例中我看到完美的沟通和融合。学习文言经典,并非就是傻读傻背、神神叨叨。这样的无中生有,无非就是为了让学生觉得文言有其好玩、实用之处,而并非就是拮据聱牙,艰涩高深,拒人于千里之外。

  现代教育发展到今天,我们必须严肃地尊重儿童言语和精神世界的独特“波段”和“频道”。那种只是把儿童当做容器的“复古式学习”早就应该丢进历史的垃圾桶。一切儿童学习的发生,包括古诗文学习,要抵达并改进儿童的认知,必须和儿童言语、精神“共振”,故事,就是其中的重要媒介。正如成尚荣先生说“走进儿童心灵世界的不一定是知识、概念、道理,而往往是故事。”我想对于文言学习也一样如此

故事教学心得6

  我从事高中生物教学已有20年了,作为一名名副其实的老教师,教学模式也固化了。我的课堂我做主,三尺讲台就是讲。根深蒂固的思想,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让我和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远。我把原因归结到我的年龄上:年纪大了招人烦了。但通过这三年的新课程培训后我又找到了方向和自信。

  新教材的编辑是按知识的发现过程编写的,我开始总是很抵触。在讲基因分离定律时,我总是按我的老思路讲授。先告诉学生结论,再用这个结论解题,反复强化,机械记忆。每年都把学生弄得很痛苦。这个循环我尝试用新理念来讲课。先和学生们一起经历孟德尔老先生的实验过程和他曾经的疑惑,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我的学生们竟然能很快的提出问题,而且有很多的问题。我吃惊和感到欣喜。有问题能不能解决呢?学生们开始大胆猜想,再结合教材把遗传因子的.概念引出,按从简单到复杂,从少到多的顺序才想出豌豆的性状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有大胆的学生主动到黑板画出遗传图解加以解释,得出正确结论。我这节课说得很少,学生学得缺很轻松。没有了以前学生的那种抵触和畏难情绪。这是我真正意识到了新教材安排的合理和科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科学的方法,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所以作为老教师更要更新观念,改变教学理念,不断的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自己跟上时代和学生的步伐,做一个终身学习的科研型教师,才不会被社会淘汰,不会被学生厌烦。

故事教学心得7

  一、把学生当做朋友,用爱心感染学生

  担任科任时,我并没有太多的“操心事”,无论学生大小,只要保证课堂秩序、课堂质量和学生安全就可以了。自20xx年我当上班主任以后,才真正的感觉到老师的责任和义务,才真正理解作为一名教师的使命感和光荣感。8年来,我一直教的都是一到三年级的低年级小学生,这些天真烂漫的孩童不谙世事,不懂人情世故,怎么让他们老老实实坐住板凳、怎么让他们喜欢上读书认字、怎么让他们学会生活自理等等诸多问题,都是摆在我面前的“大难题”,我曾整夜失眠过,也曾整日郁闷过,我慢慢的发现每个孩子都有可爱之处,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是待发掘的宝贝。我一直坚信: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于是,我详细地制订了自己的表扬鼓励计划,对于回答问题多、遵守纪律好、作业完成棒的同学都会得到一份精神上或物质上的小奖励,对于调皮捣蛋、违规违纪、不爱学习的“小淘气”们,我就会尝试着和他们交朋友,分析他们的心里想法和思想变化,便于“对症下药”。这样试验一段时间,我发现果然事半功倍,效果显著。这几年来,虽然我的爱心付出的很多,但是我的小朋友也越来越多,我的班级“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越来越浓,对于我的`付出,我感觉到值当。

  二、把课堂当做平台,用真心传授知识

  三尺讲台迎冬夏,一支粉笔耕未来。这就是对我们教学过程的真实写照。我认为,人只要有平台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18年前,我走上了六马路小学教室的三尺讲台上,这一站,就是18年,曾经有人问我:每天都重复同样的工作,有意义吗?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一向不置可否,因为这三尺讲台就是我人生的平台,把知识成功地灌输到学生的脑子里,就是我在这个社会上最大的价值。唐代杰出的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这样写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简短的十几个字,道出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和意义,在这句话的鞭策下,我一直认真对待每一堂课,认真准备每一份教案,认真揣摩课堂上的每句讲稿。十几年来,我未出现过任何教学失误,我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校领导和学生家长的一致肯定。毛主席曾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十几年的认真努力教学,我印证了这一真理。

  三、把家长当做伙伴,用热情建立联系

  人们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虽然这句话只是一句谚语,但是能在民间广为流传,也说明了它内在的道理。任教以来,我先后三次接手一年级新生,每次新生报到的家长会上,我都会与学生家长面对面沟通,讲解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互留联系方式,重点向学生家长交代配合学校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密切关注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经常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汇报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取得的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了解学生在家完成作业、读课外书、撰写读书笔记等情况,确保学生在教学之外的时间不失管失控、放任自流,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故事教学心得8

  这个学期我们班设立了“文学欣赏” 这一项。孩子们的世界是童真的世界,故事展现给他们特殊的`窗口,让孩子们透过窗口学习到真、善、美,也了解到假、恶、丑。我把故事分为童话、神话、寓言、幽默故事、成语故事等几类,每天穿插着讲给孩子们听。孩子们当然是爱听故事的,尤其是一些经典的中外名篇,成语故事是百听不厌。对于那些他们接触不多的故事,如:古希腊神话故事、一千零一夜故事、古代成语故事等等,孩子们表现了极大的热情,认真倾听,听完后还会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我用动听的声音为孩子们讲故事,用包容的耐心回答他们的问题,我带领孩子遨游在故事的海洋中,任心情飞翔、任思想奔跑。只要一听故事,再调皮的孩子也会乖乖地坐好,每一张小脸都面向着我,每一双眼睛都凝望着我,那种感觉好极了,那种氛围美极了。

  给孩子们讲故事,还在无形中给孩子们上了思想品德课,因为无需老师再絮言,孩子们会自觉地以故事为榜样,形成好习惯,改掉坏毛病。给孩子讲故事,好处多多,何乐而不为?

故事教学心得9

  我和小班的老师组织了一次大带小活动,小班的幼儿来我们大班参观我们的区域活动,我们把大班和小班的幼儿合在一起分了6个组,每个组10个人(小班和大班各5个),让大班的小朋友带着小班的小朋友玩,在区角活动里面我仔细观察他们的表现,他们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合作,主要的是大班的会谦让小班的`幼儿,刘福源对着所有的小朋友说“我们要学会分享,大家一起玩”。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区域活动结束了,生活老师拿来了苹果,我请大班的值日生来为班上所有的幼儿发放水果,他们的做法让我很欣慰,他们首先是给小班的小朋友发的,才是给自己班的小朋友发的,水果发完了,这时又来了一名幼儿,可是水果却没有了,我还在想该怎么给小朋友说谁愿意拿自己的水果和这个小班的小朋友分,老师,一名幼儿边跑过来边喊我,她走到我身边把苹果拿给我说“老师把我的苹果拿给小弟弟吃吧!我也要学孔融让梨,我和小班的老师都很吃惊,我说“刘福源你把苹果给小弟弟吃了,你怎么办?你就没有吃的呢”她笑着说“没关系,老师拿给小弟弟吃吧!我是姐姐应该让给他吃,你不是经常讲小朋友之间要学会分享,你还给我们讲过孔融让梨的故事,让我们要学孔融吗?所以我现在也要学孔融,虽然我让的不是梨,是苹果,但是我希望我就是孔融”,她的话把我和小班的老师逗笑了,我高兴的在她的脸颊上亲了一下,说宝贝你很棒!你现在就是孔融,我要给你掌声,说完话后我和小班的老师都送给她掌声,她开心的把苹果拿给小班的小朋友说弟弟来你吃吧!你是弟弟,我是姐姐,我让给你吃。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还是我上半学期讲过,没想到现在她还记得,我没有想到一个小故事对她的影响这么大,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我要多讲一些对幼儿有启发的故事,让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下去。

故事教学心得10

  一、案基本情况

  董瑞,男,今年11岁,五年级学生。个性特点:活泼好动、性格外向、乐于为集体做好事,积极主动热情,父母小学文化。

  二、主要问题概述

  该生学习兴趣不大、平时上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总是低着头玩,老师讲课从来不听,次提醒只能看几分钟黑板,头又低下去了。不乐意做作业、作业马虎、好动贪玩、有较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喜欢老师表扬,有时很积极,但又经常犯错误被老师批评,认错态度较好,但过后又会重犯,特别是喜欢和同学打闹。另外,在写生字时,他很容易将生字偏旁写颠倒,或者多笔划少笔划,通过家访与家长多次沟通后了解到:该生在家就很调皮,写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最喜爱的活动是看电视。

  三、评估与诊断

  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可以判断这位学生的这种行为属于心理学中的行为障碍。学生心理障碍包括躯体障碍、情感障碍和行为障碍。学生行为障碍是指在学校和家庭日常生活中,因适应不良、自我调节困难、缺乏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以及在一定的外界诱因影响下所产生的行为问题。主要包括不良习惯、多动症、依赖行为、退缩行为、攻击行为、品德行为等。

  四、心理健康辅导方案及措施

  针对这位学生的这种不良行为,我在辅导过程中,采取了很多方法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与家庭密切配合,重点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采取的措施如下:

  1、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

  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他谈谈心,能知道他的心里正在想些什么,一开始他还不愿意说在我的鼓励和劝导下他还是告诉了我他家庭和他本人的一些情况。

  2、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

  要想保证孩子在校能精力充沛地从事各项活动,必须让他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我向家长特别强调:不能让他长时间地看电视,因为看电视时,孩子处于似听非听、似看非看的状态,容易造成孩子上课也处于这种状态,建议家长培养孩子看书的习惯。

  3、关爱学生,树立战胜自我的自信心。

  有人这样说过:“教育不是改造人,而是唤醒人,唤醒人心中沉睡的巨人。”可见像这样的孩子,要教育他,首先要肯定他是个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错误。因为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与交流。对于这位学生的这种行为,我没有粗暴地指责训斥,而是耐心地告诉他:每个人都可能犯错,关键是要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理解。当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这一不良行为,并因此受到来自家长、同学的指责而感到痛苦时,我想:此时帮助他树立战胜自我的信心是最关键的。我用信任的眼光看待他,用真诚的.言语激励他,及时了解他的想法,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又常常给他讲些中外科学家刻苦研究,忘我工作,为人类文明和进步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事例,使他逐渐明白应该从小学好本领,还给他讲述有许多中外闻名的名人,在小时候的学习成绩也是不理想,但经过努力最终成为世界名人的故事,同时告诉他: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充满信心,努力奋斗,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把注意力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个性心理品质。

故事教学心得11

  小宝贝们刚入园时,面对新的环境,会感觉很不适应,总是有些哭闹,没有安全感。比如,我们班的萱萱宝贝刚来园时,总是哭着要奶奶,要老师哄着她,抱着她。经过一段时间,萱萱感觉到了老师对她的关怀和在幼儿园的快乐,现在每天都开开心心地来幼儿园,一进教室就会甜甜地说老师早上好,和奶奶说再见,特别有礼貌。刚开始别的小朋友拉一下她的手,摸一下她的脸蛋,她就会哭,说小朋友打了她,当告诉她是因为别的小朋友想和她玩,如果你总是这样,小朋友们都不敢和你玩了,慢慢地萱萱不再这样了,而是手牵手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现在她的好朋友可多了。在进行室外活动时,难免有点磕磕碰碰,萱萱也变的勇敢了,一次在玩过小桥时,萱萱没有站稳,不小心摔在地上,她马上就爬起来了,把手举得高高的说老师我没事,真像是一名运动小健将。我们班的心怡宝贝,刚开始不怎么敢和老师同学们说话,要尿尿了也不敢说,有几次尿到身上好在及时发现,这时千万不要去责怪她,因为宝贝胆子本来就小,一味地责怪她,她会更加不敢和老师亲近,不敢说话。告诉她憋尿不好,尿尿可以把身体里面的脏东西排出来,尿裤子不仅自己不舒服而且容易感冒,经过几次悉心的教导后,胆小的心怡变得活泼开朗了很多,不再尿裤子了。当她衣服裤子穿不上的`时候,不再哭了,因为老师和她说了哭解决不了问题,要用嘴巴说出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老师和同学才能帮助你,渐渐地不仅和我有了更多地沟通,而且现在学会自己动手穿衣服裤子。看到孩子们入园来一点一滴的变化,心里特别的高兴。

  对于孩子们在园里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要注重表扬,一方面要规限孩子的不良习性,一方面更要关注孩子听话、不任性的行为,对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积极的表扬、夸奖。这样孩子就会懂得什么是赞成和允许的,什么是反对和制止的。在表扬小宝贝们的时候应更具体些,不要只是泛泛地说:“做得好。”而应该说:“今天的衣服很整洁、干净,非常好。”这样,孩子就会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您会表扬他,以及原因是什么。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需要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更需要老师无限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故事教学心得12

  在小学,作文是学生最害怕的内容,作文教学也是教师的攻关难点,所以作文成为许多小学生都为之头痛的一门学科。针对我自己在实际教学中所碰到的问题,我认为要想改变和提高小学生的作文综合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学生平时积累

  作文的提高并不是短时间就能达到的,我们要耐心指导学生注意平时的积累。对于积累的方法很多,但是我认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经典名言很实在。要求学生把平时碰到的自己认为好的词、句、段进行摘录下来,自己反复品味。还可以把自己遇到的新鲜、有趣或者难忘的事情运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学生如此,教师更当率先如此。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大家拿出来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不但使自己的作文水平得以提高,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树立作文价值观

  你想要写好作文就必须首先提高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认识,这样文章的灵魂才能高洁。写作与做人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现代青少年生长于优越环境,独生子女为多,吃苦的经历和精神相当欠缺,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意识日趋淡漠。培养他们成为感情丰富、具有博爱精神的高尚人,作文训练是值得肯定的途径之一。近年来,学生平时作文的胡编乱造已成为一道灰色的风景,它反映出学生心灵的枯竭。现在教师就应该引“树立正确作文价值观”这一道清泉来灌溉学生的心田,让我们从“真”做起。师生共同真实、自由、个性地做人,不虚伪、不矫揉、不造假,解放人性精神灵魂自由舒展,做个高尚的人,写出高尚的作文。

  三、人性化的作文评语

  教师的评语要采用以赞美为主的评价方式。我喜欢说学生好话,每位学生、每篇随笔命题作文,所有优点全部圈出来,每一点的进步夸张的表扬。把缺点说成改进建议而且面批个别悄悄说,把大大小小的优点喜欢有意识当众表扬、反复表扬,向家长夸赞,然后再提很多改进措施,学生欣喜无比进步显著。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评分标准,等分而不等值,尤其以鼓励态度的转变为重点。如文采好一点的学生常赞他们有“写作天赋”,争取成为少年作家;水平再差的同学哪怕有一个新颖的比喻我就赞美“想象力最奇特”。对于原先怕写不肯写或只写二三行的同学,拼命鼓励他们只要写满半页,我就评他为本次作文进步最大的学生,考试时更给予很多加分。我自创了“进步者优”的评价标准,无论哪一方面,只要比以前在进步,我就评他们是最优秀的学生,不但当众嘉奖,还在成长手册上、家长会上突出赞美由衷欣赏。

  四、熟能生巧,多练作文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工作起初的几年,我也按照规定每学期学生写八篇作文,但很快发现根本不够——一是指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太多了,生活是那么的多姿多彩,给我们的冲击感受真是太强烈了,八篇怎能容得下。二是学生的作文水平欠佳,八篇怎能有所提高。三是作文占分比例开始提高,而且写作水平提高也一定能促进阅读。于是我大胆突破,每学期每生用2本硬面抄笔记本写随笔和命题作文至少二十篇。一周一学期的数量不限,文体不限,从自己、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随生活而写,培养一颗敏感的慧心,记见闻写感想,无所不入童眼,无所不入稚笔,自由自在地写文字片语,没了清规戒律,一吐为快生命流动。

  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提高学生的总体水平,最后达到共同进步。

故事教学心得13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故事教学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对整个课堂的效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在讲述《揭开情绪的面纱》这一课时,为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我就引入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爱乱发脾气的小男孩,他的父亲给了他一包钉子,要求他每当发脾气时就在栅栏上钉上一颗钉子,如果一天没发脾气,就拔下一颗钉子,日子一天天过去,小男孩拔掉了所有的钉子,然而父亲告诉他:当你向别人发过脾气后,你的`言语就像钉子孔一样会在人的心灵上留下疤痕,无论你说多少个“对不起”,那伤口永远在。通过这个故事的引入,成功吸引了学生学习新课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

  故事教学法还有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如在将讲《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这一框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批判思维的积极作用,我引入袁隆平大胆质疑国际社会的论断的故事,成功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与认识。

  总而言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运用故事教学法,不仅能提升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故事教学心得14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集中体现了对中学生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目的在于使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加强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规范》的正式颁布,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措施,有利于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青少年的日常行为;有利于改善当前中学生养成教育比较薄弱的`状况;有利于指导中学生在改革开放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全面正确地理解《规范》内容

  1.《规范》的核心内容是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懂得中学生的责任与义务;学会如何生活。《规范》共五个方面四十条,体现了对中学生在道德品质与日常行为方面的基本的具体的要求。按照由自我到他人,由学校到家庭、社会生活的顺序排列。

  2.《规范》的许多要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中学生日常行为方面的基本体现。因此,贯彻实施《规范》应与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紧密结合起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3.《规范》大部分条文是从正面提出要求的,同时,也有限制性要求。目的是教育学生增强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懂得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行为,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以通过日常行为的训练逐步提高分辨是非、区别善恶的能力和道德选择与行为评价能力。

  4.《规范》中包含着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与教育。要重视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注意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和独生子女的某些弱点,以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敢顽强的意志品格。

  中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纪律和规则是我们平时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它告诉我们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提出了把广大学生培养成有世界眼光,开放意识,能够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要求;从小处着手,提出了重在行为习惯养成的具体,可操作要求。这些都有助于帮助我们增强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提高辨别是非,区分善恶的道德选择与行为评价能力。

故事教学心得15

  《雷锋的故事》这篇,是我以前所教的,现在回想起,仍然记忆犹新。我觉得这篇非常具有教育意义,所以我在备时很细致、认真、到位。堂上也充分体现了教学相长,寓德育教育于堂中,真正做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们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了里,让雷锋的精神受感染,受熏陶。由此看,孩子在堂上是否动情了是上好这类的关键。如何让孩子动情呢?

  深化主要人物形象是关键,就是要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字相关的'表象,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将语言转化为形象鲜明的内心影像,使语言和生动的表象建立心理联系。怎样让孩子对人物粗浅的认识走向人物内心世界,体察人物的内涵呢?在这篇中我采用把内容让学生编讲故事的方式,通过讲故事使学生把雷锋冒雨抱小孩、为灾区捐款,春节在火车上做好事等等典型化、具体化、鲜明化。在此练习中,学生对雷锋的感动不再肤浅,体验深刻了,学生才会觉得有意思、有趣味,才会有神情并茂的倾诉。才会真正的让雷锋的崇高形象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

  语要以情动人,不须明言。教师必须把教材吃透,悟透,这样在堂上才能声情并茂。从这节上,我做到了以情动情,以情激情,整堂情味盎然,情丝丛生。但语只有“情”的激发,没有“理”的启迪,师生的“情”往往会失去依托。这节上,我们所看到的不仅有师生情感的互相激荡,还有师生思想的互相碰撞,以致于学生感情的升华,这是上好一节成功的关键。

【故事教学心得】相关文章:

故事教学心得01-22

教学故事教育心得01-27

故事教学心得15篇01-22

故事教学心得(15篇)01-22

教育教学故事心得体会04-26

故事教学教学反思02-02

教学故事的教学反思03-08

绘本故事教学心得体会04-26

幼儿园故事教学心得体会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