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2-06-24 18:49:5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汇总4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汇总4篇

说课稿 篇1

  一、课的主题:

  接力跑——“下压式”交接棒

  二、指导思想

  本课以《体育与建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乐趣,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观念,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养成良好的思想意识。同时也以发展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为目的,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吃苦耐劳永不言败的意志品质。

  三、教材分析与处理:

  接力跑是合作跑的主要内容之一。经常进行短跑接力,对发展速度、力量、灵敏性等身体素质有很大的帮助。本教材选自接力跑中的“下压式”交接棒技术,此单元一共设计了3课时,本节课是此单元的第一节课,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下压式”的传接棒方法为主。学生在以前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快速跑以及其它方式的接力跑(如:迎面接力跑等)。对于本课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有利于本课内容的掌握。

  四、单元计划:

  课次 课 的 任 务 要 求 重 点 难 点

  1 让学生初步了解〃下压式〃交接棒技术 动作正确 重点:传、接棒时机的把握。

  难点:下压式传接棒的动作要领,以及交接棒的配合。

  2 复习〃下压式〃的交接棒方法,同时学习预跑

  预跑时机合理 重点:接棒前的预跑

  难点:预跑的效果

  3 学习接力跑全程跑 交接棒,跑,快速 重点:接棒准确,奔跑快速

  难点:跑与接棒的结合

  五、学情分析:

  我们学校四年级三班一共有43人,他们大多数是农民工子女,上课存在组织纪律性较差、注意力不易集中,体育知识面较为缺乏,但学生对体育运动有良好的参与意识,同学之间团结合作,集体荣誉感较强。因此本课选用新的教学内容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增强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及自控能力,提高团队合作的精神。

  六、预定教学目标:

  1、运动技能目标:学习“下压式”交接棒技术,让85%的学生能初步了解交接棒技术。

  2、身体健康目标:提高学生快速奔跑的能力,发展下肢力量。

  3、社会适应目标:培养团队协作、进取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

  七、教学重、难点:

  重点:传、接棒时机的把握。

  难点:下压式传接棒的技术。

  八、教学方法及评价方法:

  教学方法:

  (1)游戏教学:采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启发教学: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交流,提高学生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合作学习及比赛相互促进提高,加强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助于学生形成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集体意识。

  评价方法:

  激励评价法:语言肢体激发学生进取动机,使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进行学习。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热身

  在课的开始部分首先是常规教学,紧接着是一个“击鼓传棒”的小游戏,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通过增加背后传棒的难度,提高游戏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出问题“背后怎样交接棒速度较快?”,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式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之后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围着圆圈做准备活动,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习与拓展

  做好热身活动之后,教师引领学生回到课前所提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的活动方式让学生试着去探究、解决问题。教师通过巡视并参加到各小组的讨论中,及时评价各小组的讨论成果。而后,全班提问并汇集各小组讨论结果,让其优秀的组全班展示,教师给出相应评价。其后,教师作出正确动作后让学生跟着模仿,并让小组原地徒手练习,组员之间相互纠正动作,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巡视并对各小组做相应的指导。然后组织学生在慢跑、快速跑中体验交接棒,让学生在由易到难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完成教师所设目标达到预设效果。最后,设立“勇夺小红旗”的十字接力游戏,通过游戏检验学生本节课完成效果,并且通过师生互动进一步拓展与升华本节课教学内容。

  (三)放松与评价

  利用放松操,对学生进行身心放松。最后对优胜组别以及个人作出评价,让学生的情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升华,并且快乐的结束本课。

  十、状态预计:

  本节课练习密度约为:45%--50% , 运动负荷约为:115-125次/分左右

  十一、场地设计与器材准备

  1、 一块田径场

  2、 标志筒14个

  3、 接力棒11根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

  《社戏》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就体裁而言,它属于小说。就内容而言,它是以“社戏”这一江南水乡文化活动为线索,表现了作者的一段童年生活经历。课文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上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生活经历,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所以本文定位在“文化生活”上,体现了语文同文化生活的密切关系。因此教学本文除教会学生使用语文工具外,还有就是培育学生对课外生活的关注。

  2、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堂教学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和方法的综合”的要求及以上分析,本文的教学目标拟定为:

  知识目标: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能力目标: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景物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体会小说通过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主题的作用。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追忆及作者眷恋故乡的情感。

  3、重点难点:

  本文的景物描写极具特色,作者采用写意的笔法,从色彩、气味和音响等方面描绘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几个画面,情景交融,充满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又是如何借景抒情的。本文最后一段对豆对戏的赞美,似乎与文章前面的内容矛盾,因此,对文章的最后一段的正确理解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1、导读法、问答法。2、质疑法、精讲法。3、赏析法和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掌握方法,在自学中提高能力。

  《社戏》这篇课文写的是少年儿童的故事,里面涉及到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相仿,因此会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在学习上,为了显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可以采取自主学习的方法。但是学生的阅读兴趣可能会只集中在故事情节上,而对优美的景物描写、细腻的人物刻画不会很在意。也由于作品年代久远,学生对写作背景不熟悉,所以教师在选择教法时原则上应该精讲、少讲,放手让学生去读,去讨论,去领悟。有些问题需要在老师的点拨下,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小组讨论,分别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通过集体的智慧,解决疑难问题,从而显示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用具: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结合课后练习预习课文。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同学们,童年生活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个欢快跳跃的音符,说不尽道不完,是我们最值得珍藏和回忆的美好时光。但随着我们一天天的长大,童年生活会离我们逐渐远去,在这里老师很想知道你们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童年时你最喜欢做什么?喜欢去哪里?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鲁迅的一篇小说《社戏》,看看文中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童年生活画面。

  (设计意图说明:由提问导入,揭示课题。通过提问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回忆童年生活,引发学生课堂对话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幻灯片。

  1、读下列词语,辨别字音、字形、字义。

  归省 行辈 不惮 絮叨 怠慢 撺掇 凫水 潺潺 歌吹 蕴藻 家眷 皎洁 漂渺 纠葛 旺相 模样 欺侮

  (设计意图说明:扫清阅读障碍,重在让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达到汉字的辨形、辨音、辨义的目的,培养学生养成的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2、这篇课文的体裁是什么?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这个问题,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课文的作者是谁?选自他哪部集子?我们学过他的什么作品?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这个问题的回答,来复习旧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4、哪位同学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件?围绕这一中心事件,作者写了哪些相关的事情?

  (设计意图说明:这一环节主要是训练学生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以及筛选、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

  5、根据小说的情节,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设计意图说明: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从分析情节入手来把握人物形象,也是小说阅读的一般规律。探究的问题则是引导学生全面把握文章的布局谋篇。)

  (三)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导读法 问答法)出示幻灯片

  (1)快速读课文,找出自己感兴趣的情节,并大声朗读,说出自己读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说明: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采用朗读和默读相结合的手法。这一环节既是因为《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也是试图培养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课文内容,又能通过适当的朗读品位、体验,培养语感。)

  (2)女生读课文1—3段,思考:

  平桥村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庄,住户不到三十家,但课文却说是“我”的乐土,为什么?这与看戏有关系吗?

  (设计意图说明:这几个问题均是训练学生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以及筛选、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

  (3)男生读课文4—6段,思考

  平桥村是“我”的乐土,但也有不乐的时候,作者抓住什么事,用了哪些词句来写自己不乐的`心情,

  (设计意图说明: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

  (4)课文描写的人物有哪些?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设计意图说明:小说就是通过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形象的把握影响到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因此,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善于扣住人物个性化的东西。)

  (四)研读课文 合作探究 品味赏析(讨论法 赏析法 点拨法)出示幻灯片

  (1)课文的景物描写极具特色,仔细研读11—13段“夏夜行船”和22—23段“月夜归航”的片断,讨论分析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调动什么感官展开描写的?

  (设计意图说明:《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就很有必要让他们说出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欢的段落情节,并谈谈读后的感受。)

  (2)找一个学生朗读写景段落,思考讨论:

  这些景物描写前后有什么不同,反映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说明:教师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并表示自己的意见,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的发言言之有理就给予表扬。)

  (3)思考讨论:如何看待“偷”豆的事件,这与我们平常意义上的“偷”性质一样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说明:《语文新课标》中强调“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4)小说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似乎与前面的叙述相矛盾,应当怎样理解?

  (设计意图说明:《语文新课标》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这篇课文的特点,要让学生尽情的发挥个人的感受,教师只要适时应用点拨引导法在朗读方法或回答问题时稍作指导,对于学生的发言言之有理就给予表扬,对于不当之处适当给予点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质疑问难 学生将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与同学们交流。

  (设计意图说明: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六)小结:你能用一两句话,表述自己通过本文的学习得到的收获或感受吗?

  (设计意图说明:这是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在强调教学目标的同时,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七)拓展延伸 迁移练习 (出示幻灯片)

  学习描写景物片断〈秋天来了〉,要求能抓住景物特点,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多方面的反映秋天这一季节特点,做到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设计意图说明:《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克服以课本为中心学习的倾向,实现教材内外的沟通和课堂内外的沟通。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训练学生写作的能力。)

  板书:

  平桥村我的“乐土”;

  看戏前 看戏前的波折;

  夏夜行船。

  看戏中 船头看戏

  午夜归航

  看戏后

  偷豆吃豆

  (设计意图说明:板书的功能是教师可以简要而全面的概括教学内容)

  寻找新世界,发现新内容!

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音乐课葫芦丝教学。葫芦丝,是我国云南特有的优秀少数民族乐器之一。在众多的乐器中,我选择了葫芦丝进课堂,其理由如下:

  1、葫芦丝音色婉转、柔美,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且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2、它很轻巧,便于携带,外出演出,比赛或自娱自乐都十分方便。

  3、它简单易学,入门容易,能很快见到学习成效,容易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且价格便宜,是大多数家庭所能接受的,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它是当今最适合引进校园的乐器。接下来,我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说课。

  一、 说教材

  八年级的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其他吹奏乐器的演奏技巧,有了一定的器乐演奏基础,八年级再学习葫芦丝的演奏,相信会更容易掌握。本节课我用的教材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葫芦丝基础教程》中的一章,包括三方面内容:初步认识葫芦丝;介绍葫芦丝基本演奏方法;学会演奏简单乐曲。在这堂课上,我选用了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竹楼情歌》,把学习葫芦丝基本演奏方法融于旋律优美、短小精悍的乐曲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增强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演奏的欲望。

  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了解掌握葫芦丝的构造、演奏姿势及基本演奏方法;

  2、通过演奏《竹楼情歌》培养学生的实践演奏能力,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能力;

  3、体验演奏的乐趣,树立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在实践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

  掌握葫芦丝的基本演奏方法

  教学难点:

  准确地演奏《竹楼情歌》并达到一定表现力。

  二、说教法

  在葫芦丝教学中我遵循趣味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优化教学过程,采用示范、分解、欣赏、讨论、启发、对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好葫芦丝。

  三、说学法

  以兴趣为学习的动力,以游戏、探索为学习的方法,运用比较法、实践法、合作法、自主探索葫芦丝演奏技法,在听、想、看、说、演等多种形式中激发学生对民族乐器的热爱。

  四、 说教学过程

  我将本节课具体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引发兴趣,导入教学

  1、听音乐进课堂,教师范奏葫芦丝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述关于葫芦丝的美丽传说,让学生觉得手中这件小小的乐器更加神奇,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葫芦丝的兴趣,导入新课。

  (二)学习演奏葫芦丝

  1、认识了解葫芦丝

  1)教师提问:葫芦丝结构和音色有什么特点?各部分名称怎样称呼?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玩乐器,学生通过自己探究来发现相关信息,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在学生自己探究的'基础上,我再简介葫芦丝各部位名称:吹嘴、葫芦、七个音孔、主管、附管以及七个音孔名称。当学生发现和自己观察的结果不谋而合时,无形中增强了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2、掌握葫芦丝的基本演奏方法

  这是本堂课的重点,主要通过自我探究,师生交流、互动等方法引导解决。

  1)明确葫芦丝演奏基本要求及指法。

  2)气息训练。

  3)学生尝试吹奏5612356,发现问题。

  4)练习51、21、12、23、36等两个音的连奏巩固演奏方法。

  3、学习吹奏《竹楼情歌》练习曲片段

  512151233— — — 512151122— — —512353356— — —533131161— — —

  1) 教师范奏《 竹楼情歌》,并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配以相关伴奏音乐及与音乐相符的画面背景。学生此时不仅为音乐所表现的美好意境所吸引、陶醉,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并且会有一种亲近的感觉,产生迫不及待想演奏的愿望。

  2) 问学生:我们该怎样去表现乐曲的意境?启发学生尽可能用乐器把美的声音表现出来。

  3)实践练习。运用多种形式的演奏方法、教学方法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练习时首先小组组合作探究找出乐曲中的异同,然后从一拍到一个小节再到一个乐句,由易到难逐层分解学习,因为前面环节有些两个音的连奏已经练过,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掌握。

  4)分组学习。分别学习前一句和后一句,比一比,哪一组学得又快又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在竞争情境中,很快就学会了。最后,再趁热打铁让学生们学吹另一乐句。这样,同学们兴味盎然、轻松愉快地掌握了乐曲的演奏,初尝了成功的喜悦。

  (三) 巩固表演

  课程进行到这里,学生都跃跃欲试想进行展示表演,这是本节课的高潮部分。在这个环节中,我及时将课堂化为舞台,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以小组为单位,我采用邀请小组成员模仿接龙、小组合作演奏、小组分别演奏等表演形式,表演结束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给与更多肯定和鼓励。既体现了全体参与,培养了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又巩固了教学效果,创设了愉快的学习气氛。

  (四)拓展延伸、想象创作

  学会演奏葫芦丝并不是最终目的,此时,我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课外改编《竹楼情歌》,自由创编乐谱并演奏。同时通过课外创编,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演奏知识,使葫芦丝演奏延伸到课外,教师也要在课外加以指导。

  (五)结课

  多媒体播放葫芦丝演奏的音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教师小结:同学们,葫芦丝音乐如此美妙,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国的音乐文化,并将它推行世界。同学们在《竹楼情歌》的乐曲演奏中结束新课。

  五、说反思

  本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性强。葫芦丝那优美的音色已将学生深深地吸引。体验成功的过程更加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并用鼓励、诱导等手段让学生充满自信,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克服困难。就让我们以葫芦丝引进中小学音乐课堂作为一种有效手段,让悦耳的声音插上理想的翅膀,让动听的旋律在新世纪的阳光下激情飞扬!以上是我的全部说课内容,不足之处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4

  说课就是对同行口述所要上的课:介绍教材,阐述教法,说明依据。(后两者可以融在一起说)说课的目的在于通过互相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由于说课面对同行,时间有限,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机械地对照说课条款逐项予以详尽叙述,而必须根据开课的性质灵活处理,做到抓住教材重点、难点,突出自身教学特点,这样才能让同行听有所得。现以《三只白鹤》试说,仅供参考。

  《三只白鹤》是第二册第七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组教材是通过有趣的故事,让学生认识自然,发展他们的观察、思维能力。本课通过三只白鹤埋鱼、找鱼的事,告诉人们做事要善于动脑筋,注意事物的变化,才能把事情做对,达到预期的目的。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重点是理解三只白鹤为什么找不到鱼。为此,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一、设问激趣,整体感知

  三只白鹤为什么埋鱼,怎样找鱼,找到了吗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这样通过教师的设问,唤起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情趣,有利于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快速整体感知。

  二、重点精讲,扶放结合

  第二、三自然段是本课重点内容。第二段三句话结构一样。第三段跟第二段结构相似;因此我采用扶放结合指导精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话。这句话先说什么,再说什么看了看是什么意思哪些话写第一只白鹤记住理鱼地方(用下划线画出)简单讲鱼埋在哪里(用波浪线画出)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抓住重点。(第一只白鹤抬头看了看太阳,记住大鱼埋在太阳底下。)余下两句及第三段可以放开,稍加指导让学生自读作记号,同桌对照。这样重点精讲,扶放结合,有利学生学会学习。

  三、巧用幻灯,突破难点

  具体直观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为突破难点,我采用组合片幻灯演示,让学生通过比较中午和刚刚升起的太阳位置,看白云飘动,就懂得不能用太阳、白云作标记。

  四、创设情境,揭示寓意

  当学生懂得要选择不动事物作标记后,为进一步拓展观察思维能力,我创设新情境:假如你们是白鹤把吃剩的鱼埋在这里,(投影图:海滩上一棵椰树,一块大石,海边一艘船)怎么记埋鱼地点呢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思维,找出最佳答案在椰树和石头中间。此时予以表扬鼓励,顺水推舟,揭示寓意。

  板书:

  27

  三只白鹤

  第一只

  记住

  太阳底下

  (动)

  ×

  第二只

  记住

  白云下面

  (动)

  ×

  第三只

  记住

  柳树旁边

  (不动)

  找到了鱼

【说课稿】相关文章:

地理说课稿-《大洲和大洋》说课稿07-12

高中汉语说课稿《我很重要》说课稿06-29

太阳说课稿11-19

采茶说课稿11-20

《孔乙己》说课稿11-20

诗歌说课稿11-20

教案说课稿11-20

《春晓》说课稿11-17

《故乡》说课稿11-17

军神说课稿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