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说课稿集锦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数学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数学说课稿 篇1
一、说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尝试打破传统集体教学的模式,把幼儿数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了整合。根据《纲要》中“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对数学活动的要求,我们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成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的去探索学习。
针对本班幼儿对数量认识水平,特确定以下活动目标:复习1—10数字的认识,知道数字能表示相应物体的数量,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能愉快地参加游戏活动的习惯。此次活动也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使幼儿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不知不觉中主动的学习,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二 、说活动目标:
1、让幼儿体验友爱、互助的快乐,在一个有和谐的环境中,使幼儿能够主动学习,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认识数字1—10,知道数字能表示相应物体的数量。
三、 说活动分析:
重点:知道数字能表示相应的物体的数量。
难点: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清楚数与物体之间的关系。
四 、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游戏法、操作法等
教学方法,特别是游戏法,是孩子最喜爱的,游戏能增强幼儿的参与兴趣。
五 、说学法:
整个过程,我遵循由浅到深的教学原则,层层递进,,幼儿将运用操作法、游戏法等学习方法。
六、 说设计思路:
在本次活动中,我依据本班幼儿的特点,设计了几个环节:①.导入活动。②.基本活动。③.结束活动。
在第一个环节,导入活动中,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认识数字,本环节中,主要是回忆起数字。
在第二个环节,基本活动,在认识了数字的基础上,根据实物匹配相应的数字,感知数字能表示相应的实物,通过提问法,启发幼儿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可以也用数字来表示呢。然后根据数字拍手游戏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数,然后通过找朋友的游戏让幼儿感知数物相对应的关系,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最后通过幼儿动手操作给实物找朋友,小圆点找朋友的连线活动得以巩固。
中班数学说课稿 篇2
说活动意图:
带着亲近和喜爱大自然的情感开展了此次数学《找到的春天》的活动。数学活动比较抽象,枯燥,幼儿难以理解和运用的。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神奇的同时逐步地愿意亲近数学喜爱数学。用多种途径学习感知和体验数学。找到数学知识与幼儿生活经验的结合点,有效地促进幼儿对数学的探索兴趣和认知发展。
说活动目标:
1、 在看看、说说、做做中,尝试数一数呈封闭状排列的物体。
2、 从不同的现象中把握春天的季节特征。
3、发展幼儿观察能力及思维抽象概括能力。
说活动重难点:
尝试数一数呈封闭状排列的物体。
活动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操作材料包。
说活动过程:
一、再现情景:(PPT1-PPT3)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都在寻找春天,那请你告诉大家你找到了哪些春天的朋友?
教师根据幼儿说的进行小结归类:
1、当我们找到小蝌蚪、蜗牛、蚯蚓、鸭子和刚孵出的小鸟,我们知道春天来了。
2、当我们看到花园里五颜六色的花越开越大,嫩嫩的小草越长越高,树叶发芽了,我们知道春天来了。
3、当人们脱掉了厚厚的冬衣,换上了轻便的春装,我们知道春天来了。
二、观察图片:(PPT4)
它们都是怎么排列的?和我们以前数数时看到的东西排列有什么不同,用什么方法可以数得准确呢?
小结:我们在数这种圆圈式(呈封闭状排列)的物体时,一定先要确定一个起点(可以去观
察它们的不同特征出发),之后记住它的位置后,逐个数到起点前一个物体为终止点,这样我们就不会重复数也不会漏数。
三、尝试操作:
春天到了,天气暖和了,粉色的花儿越开越大,蝴蝶围着花朵翩翩起舞,小蝌蚪也在找自己的妈妈呢,鸭司令带着小鸭们去池塘游泳,现在你们去找一找春天的朋友,你们能帮忙数一数吗?
幼儿操作要求:
1、数一数分别有几朵花、几只蝌蚪、几只鸭子?
2、数好后圈出相对应的数字。
3、和同伴说一说你是用怎么样的方法来数的?
四、分享交流:
1、有几只蝴蝶未在花朵旁边?有几只蝌蚪在找妈妈?鸭司令带着几只小鸭在游泳?你是怎么样数出来的?
小结:原来数这样圆圈式(呈封闭状排列)的'物体时先要观察它们的特征是否一样,我们可以先找出不同特征的物体(比如方位、大小、颜色等),可以从它先数,逐个数到起点前一个物体为终止点。
2、出示没有任何特征的圆圈式排列:
这些刺猬一样吗?那这些特征一样的物体,我们又该怎么来数呢?
小结:像这些特征一样的物体,我们可以有很多种方法,比如先用手指按住一个物体作为起点,再往下数,数到手指按住物体的前一个作为终点;也可以用做标记的方法进行数,这样就能做到不漏数、不重数了。
说活动延伸:
生活中有许多的东西都是围起来的,碰到的时候要试着数一数,看小朋友能不能数对。
说活动反思:
春天是一个特别美好的季节,所以几乎每门课中都有关于春天的内容。数学不仅是人们生活和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学习数学还可以提高人的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活动中孩子对排列顺序似乎也明白了很多。作为老师,除了教给他们知识外,还得关注他们的思想。要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引导观察发现实物有规律地交替排序,并能讲述出排列的规律。根据中班孩子认知特点及发展水平。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发散性思维能力。
中班数学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老师:
今天我为大家说的课内容是《比较高矮》一课,教学对象为: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比较高矮》在幼儿园中班数学课程中的教学内容。设计这堂课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学中,把幼儿知识和发展其智力两个要求同时加以体现。
中班幼儿认识高矮在知识方面要求掌握三点:
①掌握高矮的概念并能运用;
②学会一些比较高矮的方法;
③知道高矮的相对关系。对思维的训练要自始至终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使其与知识学习相辅相成。
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体会到高和矮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比较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比较高矮,知道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学习在同一高度平面上比较高矮,并能按高矮给物体排序。教学设计思路:
1、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进行高矮的比较,并不是纯粹的知识性的学习,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性的活动,它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学习目标。在这里,我提供具体有趣的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使学生获得对比较高矮活动的体验。教学时,我充分关注学生活动的过程,而不是获得一些具体的比较结果。
2、引导学生思考与交流。
这节课的学习我力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领悟比较的方法,进行有序而且有条理的思考。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会有不同的方法,教师应注意进一步培养学生倾听,尊重别人想法的良好习惯,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3、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比较活动。
除教材提供的情境外,我有联系到生活实际。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形状的影响,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为了达到以上的目标,我又确定了本课的教学主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快乐为主线进行教学。
初步预示了本课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我采用的教学方式为:提问法、演示法、游戏法等教学法等;学生采用了观察、讨论、合作、竞赛尝试、互评。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个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渴望。我设计了这样的情景:让几位小朋友上讲台上来对比高矮。我把事先准备好瓶子展示给学生看,让幼儿看着瓶子说说他们有什么区别。这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就高涨起来了。这样就减少了原来的课堂中教师的多余的讲解、示范,而且真正促进使学生由被动学内化为主动学。
当学生开始真正关注他人的时候就会逐步想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就会在自己的内心行成迫切心情。自己高吗?自己会长高吗?等等一系列问题,这部分是本课教学的重要部分,为了较好地实现并完成本次课的学习目标,我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分层次推进。
第一,以兴趣为主来调动学生,先从身高进行入手,为了让学生清楚高与矮关系,利用瓶子展示给学生看瓶子的高矮
第二,然后我利用“猜猜那支笔长”的游戏,引导幼儿体验到事物比长短或比高矮时,必须一端对齐的比较方法。随后又引出,现实生活中无法达到一端对齐后再比较的特殊情况:从而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的方法。
第三、探究性(延伸教学)
我们学习了《比较高矮》,——使幼儿能熟练区分物体的高矮,这一部分可以设计让幼儿来找找可以比高矮的物体,这样活动能使幼儿更感兴趣,形式也更活跃。第二部分是学习一些比较高矮的方法。我将重点放在教会幼儿学习直接比较上,幼儿兴趣极高,对问题的理解也更深刻,这样课的内容不会过多,又可以让幼儿有充分的时间来理解,老师也可以进一步指导。如果小朋友们都想长高的话,我们就要合理进行体育锻炼,加强自身能力,多吃菜。
中班数学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平面几何图形,中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直觉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
知识准备: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物质准备: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
导者。
3、观察法:观察可丰富幼儿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学法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第一次操作——捡“石头”
3.第二次操作——铺“石头”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铺石头”的游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真正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3.第三次操作——拼“石头”
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难点问题——有些坑找不到相同形
状的“石头”来填,并及时抛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
4、音乐活动——踩“石头”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活动要动静交替,切合幼儿年龄特点。
5、活动延伸
一次活动的结束不代表这次内容的终结,幼儿的知识要经过多次反复的巩固和联系,要不断的积累和深入。
六、效果预测
中班数学说课稿 篇5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区分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2.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活动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示路”上面画有大小不同图形“坑”若干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卡片若干,幼儿人手一个塑料框。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捡石头!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颜六色的小石头,大家可能挑自己喜欢的颜色,形状的石头。
(3)引导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
(4)请小朋友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颜色、形状)
2.幼儿操作——铺石头
(1)谈话引入。
大家捡到了那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用它来铺一条石子路,好吗?
(2)提出几点要求:
①要把“坑”填满。
②不要用太多的胶水。
③遇到问题动脑筋想办法,找伙伴帮忙。
(3)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
3.开动脑筋——拼石头
(1)抛出问题:小石头没有了,但是正好有坑没有铺好的,该怎么办?
(2)幼儿再次操作
(3)引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捡来的“石头”拼在一起铺平地上的“坑”。
(4)教师小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
(四)活动延伸
1.幼儿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计算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继续操作。
2.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也是这种形状。
【中班数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中班数学说课稿11-18
中班数学说课稿04-07
中班数学活动排序说课稿04-08
中班数学《趣味排序》说课稿04-08
中班数学数字宝宝说课稿04-08
认识梯形中班数学说课稿03-01
【精选】中班数学说课稿3篇01-14
【热门】中班数学说课稿四篇02-12
【热门】中班数学说课稿三篇02-12
【精品】中班数学说课稿四篇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