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高中化学说课稿

高中化学说课稿

时间:2022-01-11 14:10:3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高中化学说课稿范文汇总六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化学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说课稿范文汇总六篇

高中化学说课稿 篇1

  一.指导思想

  在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习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节选自全日制普高教科书<<化学>>第二册第二章,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碳族元素"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认识硅的晶体结构.性质和用途.联系C的知识来学习硅的新知识.

  2.教学目标

  依据教改精神.新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a.理解并掌握晶体微粒种类及其相互作用力与晶体类型的关系,晶体类型与晶体主要物理性质的关系

  b.掌握理论知识指导学习硅元素性质知识的方法

  c.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会将平面图想象成为空间结构,又能将空间结构表示在平面图上

  三.学情.学法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具备有一定的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同时都有一定乐于展示自我.在本节课的概念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消除学生对概念的神秘感与乏味感.

  由于理论性较强.采用互动式教学 理论性较强,用图片

  四.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主体探究式学习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开放性即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过程不拘泥于课程,我准备请同学在课前对景德镇陶瓷.秦始皇兵马俑等作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上早请同学作介绍后,我将给他们较为具体的去陈述中国陶器的历史.从而引出现实生活中的含硅的性质.

  2.丰富知识的.外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阅读课本,并请学生归纳课本内容并回答

  提问如"谁知道硅在地壳中的含量?""谁知道硅在宇宙范围内的含量?""硅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式?"

  3.借助于多媒体向同学们看晶体彩图

  从晶体的外在结构引入硅的结构及其硅晶体结构平面

  再展示金刚石晶体球棍模型

  通过对比金刚石晶体与晶体的结构分析结构对物理性质的影响

  再推出原子晶体的物理性质

  通过讨论晶体硅.金刚石.二氧化碳.碳化硅四种原子晶体的熔沸点高低

  再比较它们的化学键,对它们物理性质的影响因素

  利用判断题,解决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模糊点

  4.指导学生归纳本章本节的内容

  归纳.总结.及时巩固

  通过课堂练习,及时反馈学生掌握并及时解决可能留下的问题.

高中化学说课稿 篇2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课标人教版“选修5”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苯酚”

  一,教材和学生分析

  在设计教学之初,我首先对教材和学生进行了分析。苯酚在生活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物,在工业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用途,这体现着苯酚作为一种重要原料的社会价值,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酚是人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三单元——《烃的含氧衍生物》中的第一节的内容,在必修2中,学生已经学习过了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的性质。而酚对于学生来说是崭新的教学内容,教材将酚和醇安排在同一节,旨在通过各自的代表物苯酚和乙醇,在结构和性质上的对比,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并通过代表物质苯酚,迁移认识其他酚类化合物。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分析考虑,我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掌握苯酚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 和 化学性质 ,加深理解“基团相互影响”的基本思想方法,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

  通过对苯酚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A、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B,通过对结构决定性质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教育。

  C,培养学生关注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生活的意识。

  考虑到本节课要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因此我从树立苯酚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是密切相关的价值观和培养学生对比的思维方法做了重点突破。

  三,教学设计: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情景线活动线知识线

  一节课的实施过程是充满了无限激情和挑战的,所以我的课堂应该是属于师生思维奔跑的场地,那么请各位老师跟随我一起走进我的化学课堂吧。

  第一个环节-生活中的酚类物质

  我首先为学生展示几张生活中常见的含酚类物质的图片,给出结构式,让学生找出苯酚部分。使学生用分类的思想,有序的认识物质。于是我引入新课:苯酚就是最简单的酚类。

  第二个环节- 苯酚的用途

  苯酚在工业中有着重要的用途,如生产酚醛树脂用来制作厨房用的防火板和电器插座,生产锦纶制作登山服,还可以用作医药、染料、农药的重要原料。有人评价说苯酚改变了世界,外科之父 李斯特用苯酚消毒,减少了细菌感染,塑料之父贝克兰合成酚醛树脂,让生活变得更加舒适。 可见,工业上对于苯酚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所以,在高速公路上经常会有大货车在运输苯酚。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新闻。化学与生产联系, 我从生活走向化学 , 从而达成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第三个环节- 苯酚的性质

  情境再现 1 :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 苯酚有毒,易溶于有机溶剂,微溶于水,在 40 摄氏度以下会成为固体形态,如果不是因为雨太大,大量苯酚被地表水带走,也许在泄露过程中就能被截留。 ”

  我提出问题,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描述中你能得出苯酚的哪些性质?学生会说出苯酚有毒,可能溶于水。接下来我提供苯酚样品,让学生验证归纳苯酚的物理性质。我重点提供三种溶剂:冷水、热水、乙醇。

  苯酚泄露事件继续进行:

  情境再现 2 : 环保局人员在事发 1 小时以后,赶到事故现场时,交警和消防人员已经在用石灰吸附泄漏的苯酚,用沙包、活性炭筑坝拦截。

  看过新闻后,我提出问题:苯酚可以用石灰吸附,这体现了苯酚的什么性质?学生容易想到酸性。于是进入探究二:苯酚的酸性。我以苯酚的悬浊液进行有序的 2 次实验设计和 2 次实验。

  第一次:设计实验,验证苯酚的酸性。

  第二次:设计实验,比较苯酚,碳酸,乙醇的酸性强弱。

  下面是学生实验的视频呈现:

  为了解释视频中出现的现象,我设计了 2 次对比:

  对比 1:结构对比 C 6 H 5 - OH,C 2 H 5 - OH,H - OH

  通过比较苯酚、乙醇和水的结构,我们发现同样含有羟基,但酸性却不一样,说明羟基所连的基团有影响。由此,可以得出苯环对羟基有影响。那么,羟基能否影响苯环呢?我设计了第二个对比。

  对比 2:实验对比

  我给学生分别展示了苯与溴、苯酚与溴的反应情况及化学方程式,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出两个反应的不同点。由此得出结论:羟基对苯环有影响。我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合作讨论,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应用比较法,建立学科观念:有机物基团相互作用引起性质变化,达成知识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

  第四个环节- 学以致用

  情境再现 3 :新安江是杭州重要的淡水源之一,也是农夫山泉取水地之一, 20 吨泄露苯酚流入新安江是否会影响到农夫山泉的取水? 通过新闻链接 , 我设计下面 2 个活动 。

  活动 1 :角色扮演。我提出,如果你是农夫山泉的工作人员,你会如何应对?我引导学生分析,首先我们要查阅国家关于地表水制定的标准,然后再取样品检测苯酚的浓度,再得出结论。 我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54页,让学生归纳出检验苯酚的方法。

  水质类别VIVIII二一世

  苯酚浓度≤1毫克/升≤ 为0.1mg / L≤ 为0.05mg / L≤0.005毫克/升≤0.002mg / L

  附:国家环境保护局地表水质量标准限值:

  活动 2:模拟检测我给学生提供三个水样,

  水样 1水样 2水样 3

  苯酚浓度≤0.0 0 5mg / L时0.0 5 毫克/升2mg / L时

  溴水

  三氯化铁

  下面为学生的视频呈现:

  同学们很快用溴水和三氯化铁溶液进行了鉴别,他们认定,产生明显特征现象的为严重污染的水样,但是另外两个水样为什么没有产生现象呢?热烈的气氛一下子静了下来,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他们认为:对于苯酚浓度较高的水样,检测灵敏度还是很高的,但是对于苯酚浓度很低的水样,尤其是接近合格的水样,就无法鉴别了。我顺着提出:还有哪些更灵敏的方法来检验苯酚,请同学们下课后查阅资料。对于严重污染的水样,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你知道吗?日本利用蟹壳来清除工业废水中的苯酚,那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处理?请同学们查阅相关资料。

  通过本环节,化学走向生活,达成情感目标 。 同学们深深的感受到:学习化学和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同时他们还认识到学习不是在课堂上就能画上句号的。

  最后我将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了总结反思:通过今天的学习

  1. 我们掌握什么知识?

  2. 我们学到了什么方法?

  3. 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

  【课后作业】

  实践活动:

  查阅有关资料,了解酚类废水的危害和工业上处理酚类废水的常用方法,并把你收集的资料设计成一份保护环境的宣传报道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高中化学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本节音标是物质结构中谈到化合物及单质结构的课程,从课程设置的位置看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之后,这样是一个合理的结构安排,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

  本节课自然而然地从原子过渡到分子,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后,对微观粒子的探索更进一步,这就引出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和单质,这样就可以从微观过渡到宏观,使化学知识更这顺理成章地与现实生活联系到一起。

  在课的第一部分给出了离子键,即阴阳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这样通过物理上的电子的`知识把离子键引出来,很自然。这里又给出氯化钠的形成及电子式,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了物质结构,这也是第一音标时的内容。

  第二课时提到共价键,这样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和单质的结构就一目了然了。在高中阶段对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本身就是一个难点,在这里又提出非极性键和极性键,难度加大,所以这是第二课时的重点和难点。

  最后教材总结了离子键和共价键之后给出了化学键的定义,同时指明了化学变化的实质,引出能量关系,使得物质结构达到一个高点。

  二、说教法

  由于本节内容抽象,难度大,所以采用逐层深入并配合学生自己的一些问题,最好使用多媒体教学。

  三、说学法:思考、讨论相结合。

  四、说教学设计:

  本节课涉及的内容抽象,难于理解,我做了这样的设计:

  首先:利用已有的知识:即氯气和钠的反应引出离子键;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得出离子键,同时强调电子式的书写。

  第二是利用氢气和氯气的反应并分析氯分子的结构得出共价键和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第三是利用多媒体演示化学反应的实质,得出化学反应的实质的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并分析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关系。

高中化学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该部分内容属于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二是“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并存在着电离平衡。要求学生在已经学过化学平衡理论并了解电解质发生电离和发生离子反应的条件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电离常数的知识,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学习这部分内容也为后续学习水的电离、溶液酸碱性、盐类的水解奠定了知识基础。

  (过渡: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接下来谈一谈我所教授的学生的情况。)

  二、说学情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有关电解质、化学平衡的知识,为本节课认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一个可逆过程奠定了基础。同时,弱电解质的电离的知识属于化学原理性知识,理论分析是研究、阐述理论问题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分析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对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也很有帮助。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电解质有强弱之分,能应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了解电离平衡常数,能用电离平衡常数解释有关离子浓度的问题。

  2.通过对电解质概念的学习,了解概念形成的一般方法,理解化学平衡原理对电离平衡的指导作用,了解平衡的思想与方法。

  3.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物质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了解由一般到特殊的辩证关系。

  (过渡: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过渡: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结合之前所学知识进行自主分析,培训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意识。同时考虑到化学原理性的内容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在我的课堂中,我还应用了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加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

  (过渡: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的三个环节来展开:分别是导入部分、新课讲授、小结作业部分。

  环节一:导入新课

  在这里我会结合学生必修中所学知识提问:什么是电解质,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是什么,不同电解质的电离程度是否有区别?从而引入本节课。

  这一导入方式是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既能做到让学生回忆原来所学知识,又能让学生对于新知识并不感到陌生,符合教学中“螺旋式上升”的教学原则。

  环节二:新课展开

  这一环节中包含有以下的几个知识点:强弱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电离平衡常数。我会依次展开这几部分的教学。

  强弱电解质

  我会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情境:醋酸的去水垢能力不如盐酸强,除了浓度因素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在此基础上,设置了以下实验:测定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醋酸的pH值,对比与镁条反应的现象有何不同。在学生进行了测定、观察了实验现象的基础上,我会提问溶液的pH值的大小与溶液中的哪种离子浓度有关,镁条与酸反应实质是在与其中哪种离子发生反应。通过这样的问题的设置,学生即可发现,浓度相等的醋酸、盐酸中,H+浓度并不相同。在这里我会提出这是因为HCl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醋酸不完全电离,溶液中是分子、离子共存的,引出强弱电解质的的概念,并介绍一些常见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高中化学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课标分析

  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知道活化能的涵义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通过催化剂实际应用的事例,认识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化学反应原理》教材的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是对必修部分与此相关内容学习的延伸与深化,也是后续学习化学平衡及移动知识的基础。在学习该单元之前,学生通过《化学2》(必修)的学习,已经定性的认识化学反应有快有慢,知道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有影响。在选修教材《化学反应原理》中,这部分内容的设置则是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学生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现象产生的原因,逐步认识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而从微观角度加以解释,从而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另外本节内容的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非常强的实用价值。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②能用有效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等相关理论简单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讨论归纳等学习活动体验科学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树立辩证

  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教学难点:能用有效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简单解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二、说教法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本节课的教学,我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应用“问题讨论、实验探究、归纳总结、指导讲解”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

  通过合理有效的学案,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学有方向,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发现。

  2、情境激学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如列举生活中的常见事实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3、实验促学

  通过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探究活动,促使学生在探究与合作中,更好的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4、媒体助学

  通过实验视频、动画演示、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深入浅出、生动形象。

  这些方法都立足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传统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努力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变。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理科学生,经过初三和高一的学习,他们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相关知识:诸如温度、压强、催化剂、浓度、接触面积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积累了一些化学方程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基本上都养成了良好的思考、讨论、探究的习惯。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重点不是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解决,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乐趣,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学法指导

  学生通过学案导学,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并做好相关的预复习工作,做到温故知新。

  指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探究、进行自主学习等活动,在思考、观察、实验及交流与合作中,自主建构知识,培养和提高化学学习能力。

  指导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实际中与本节相关的化学现象,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做到学以致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学会”、“会学”、“乐学”。

  四、说课堂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完成探究实验,并交流、归纳、总结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压强的影响则是学生通过观察教师补充的演示实验得出;应用相关理论进行解释虽然是教学难点,但由于学习要求不高,所以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来完成,能达到帮助学生从理论上简单分析、认识即可。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本节课设计为这样的学习过程:“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活动→自学理论依据→交流归纳总结”。

  具体的课堂教学程序如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本节课的引入可结合视频和图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有快有慢,不同的反应,反应速率也不相同。比如说:爆炸反应速度是相当快的,一幢20层的高楼,在不到10s中的时间就爆破倒地;而煤和石油的形成却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

  为什么不同的化学反应,反应速率会不一样呢?决定化学反应快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得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接着指出:“反应物的性质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常常是通过改变外界条件来控制反应速率,请大家结合学过的反应或是生活实际讨论有哪些外界条件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和已有知识,讨论归纳得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

  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很自然的引出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这种引入方式,在上课伊始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完成实验探究,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方案设计,自主完成实验探究,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交流,主动建构知识。这也是本堂课的主要教学环节。

  (1)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设计。

  如:请选择合适的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探究某一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用品:

  试管、锥形瓶、试管架、量筒、药匙、保温杯(内装热水)、气球

  铁片、铁粉、NaHCO3粉末、MnO2粉末、盐酸(2.0mol/L,0.20mol/L)、H2C2O4溶液、H2O2溶液(5%、12%)、酸性KMnO4溶液、FeCl3溶液

  已知: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

  为了保证实验设计的合理、有效性,教师应作如下指导:

  ①如何设计实验?

  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即探究什么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反应物,知道实验原理→在此基础上,考虑怎样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进而采用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方法

  ②指明某一条件的改变,即进行实验设计时,只考虑有一个条件是变量,其余条件保持不变。

  ③学生实验方案设计完成后,指导学生从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和方法几方面进行交流讨论。

  (2)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实验探究。具体实施如下:

  每组都提供一定的实验用品,可分别完成相应的实验,学生选择相应实验完成探究活动,并进行观察、分析。

高中化学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通过以前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能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和化学反应的自发性、以及原电池的原理等理论知识,为本节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理论知识准备。化学电池是依据原电池原理开发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阔的应用范围的技术产品。小到手表、单放机、儿童玩具,大到航空航天、卫星通讯,几乎无处不在。因此本节的教学是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延伸和拓展,将抽象的理论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感性体验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的深入认识化学电池。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了电池工业的进步,各种新型的电池层出不穷。教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三大类电池,如生活中最常用的一次电池(碱性锌锰电池)、二次电池(铅蓄电池)、和在未来有着美好应用前景的燃料电池。简介了电池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性能和适用范围。同时向学生渗透绿色环保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电池的组成与应用;

  理解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的反应原理;

  了解常见电池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学会用多种手段获得信息的方法与途径,结合生活、生产实际,学习常见化学电池的组成、应用与原理,通过探究,学习探究的方法,体验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电池工作原理的探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新型电池的介绍,提高学生创造欲X与学习兴趣,学会利用能源与创造能源的方法,提高环保意识与节能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次电池、二次电池与燃料电池的反应原理、性能及应用

  【难点】化学电池的反应原理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四、学情分析

  在化学必修2中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初步知识,前一节又已经学过原电池的基本内容,知道原电池的定义,形成条件,简单的电极反应等,所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化学电源的知识。 学生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有关数据的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设计理念

  本节课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联系得比较紧密,所以设计本节教学时,坚持以课堂为主,向课前和课后延伸,课堂教学时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电源入手,以化学电源的发展史为线索,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碱性锌锰电池、铅蓄电池、氢氧燃料电池等,引导学生对电池的优劣,找寻出这些电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共同探究化学电池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课前通过商店调查、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化学电源的有关信息,课后通过小组研究性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合作探究,培养逻辑推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六、教学方式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预习学习”为先导,通过学生自主预习、调查研究、查阅资料,初步了解常见电池的分类、电池的优劣的判断、电极方程式的书写,课堂上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组探究合作、解决问题、小组归纳、提出新问题……的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模式。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去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去体验合作探究所带来的成功喜悦。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求真务实的探究精神。课后,通过研究性学习,进一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立足于社会大背景之下,以更开阔的视野从管理、技术、环境和消费等不同角度来分析实际问题。

  七、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介绍化学电池的种类

  展示并演示三类化学电池的构造及工作原理的Flash课件。

  制作氢氧燃料电池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课堂练习

【高中化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高中化学经典说课稿06-26

高中化学说课稿04-26

高中化学说课稿优秀11-18

高中化学说课稿15篇06-15

精选高中化学说课稿9篇02-12

高中化学说课稿(精选15篇)01-15

【精选】高中化学说课稿4篇01-25

高中化学说课稿(精选16篇)07-05

高中化学说课稿(精选14篇)11-23

精选高中化学说课稿10篇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