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数学说课稿模板汇总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说课稿 篇1
一、设计思路
《好饿的小蛇》是我园正在开展的主题阅读活动中的《幽默的故事》系列活动其中一个活动。它是一个很有创意性的故事,很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阶段,且它的画面简单、重复,颜色鲜艳,适合制作成白板教学活动。在本次的白板课件比赛中,我给孩子们分享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好饿的小蛇》。
二、活动教案
活动名称:好饿的小蛇
(一)活动目标
1、 通过感知食物与小蛇身体形状之间的对应关系,理解绘本内容。
2、 利用“一问一答”的阅读方式,熟悉绘本内容。
3、 能在集体中大胆讲述。
(二)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梨子、柿子、萝卜、西瓜图片人手一份,四个贴有吃完食物的小蛇图片的小箩筐。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教师导语:小朋友们,你喜欢吃什么东西,为什么?你是怎么吃的?
2、教师出示白板课件,幼儿感知理解绘本内容。
教师导语:有一位神秘的`小客人,它是谁?它会吃什么呢?会怎么吃?我们来看看。
(1) 出示封面。(点击白板课件)
教师导语:它是谁?在干什么?它会吃什么呢?
(2) 出示“第一天”图片。
教师导语:小蛇发现了什么?(幼儿猜测后,教师点击白板的空白处,出现苹果)什么样子的苹果?你猜猜小蛇会怎么样?(教师做猜的动作)为什么要吃苹果?它是怎么吃的?吃完以后会怎么说?(小朋友学一学小蛇吃东西的样子)
(3) 出示“第二天”图片。
教师导语:小蛇又发现了什么?(点击白板空白处,出现香蕉)什么样子的香蕉?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它是怎么吃的?会说什么?
(4) 出示吃了三角形饭团的小蛇,幼儿猜测小蛇吃了什么?(聚光灯观察三角形的肚子)
(5) 出示“第三天”图片,幼儿根据教师提问进行回答并进行动作表演。
(6) 出示各种食物与吃过食物的小蛇课件,请小朋友连线。(先遮挡,再全部出示)
(7) 出示“第四天”图片,请一小朋友当小老师,用“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开头问,小朋友回答“啊呜,啊,真好吃”。
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我执教的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第68--69页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练习课,其内容既是前面已学加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
二、说目标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要求“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结合教材、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根据新课程三维目标,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弄清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准确、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教学难点是: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
三、说教法
新课标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小学计算教学的规律,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我创设了设疑诱导法、探索发现法、游戏等方法来进行教学。
四、说学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本课,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中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六一快到了,很多小朋友都想了很多的方式来庆祝,有的小朋友想去公园,有的小朋友想用自己攒的零花钱去买玩具呢,我们也和他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玩具店的货架和玩具的标价。)
(二)、自主探索,提出问题。
1、仔细看图,提出问题
师:看货架上都有哪些玩具?你喜欢什么玩具?你从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观察后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两个小朋友的对话
师:货架下的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指明生说出题意)
师:怎样才知道左边的小朋友买大象玩具后还剩多少元?右边的小朋友还差多少元呢?(用减法算)
师:你知道这么列式吗?(师根据生回答板书算式)
师:大家会算上面的算式吗?先在小组里摆一摆,算一算。
2、分组操作,形成思维。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操作。
3、信息反馈,抽象算法。
师:大家摆出了上面两道题的得数吗?谁来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师:谁来说一说35-20又是怎样摆出来的呢?
师根据学生说的板书算法。
师: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
4、小结算法。
师:你能根据刚才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吗?
师:同学们可真棒,我们在计算时一定要看清楚是在个位上去减还是在十位上去减。
(三)、拓展练习,展翅高飞。
我设计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握手游戏,旨在复习本课内容,发展学有余力的同学的思维,使之展翅高飞。
(四)、课堂总结,交流评价
课堂总结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因此,我设计了两道自我评价题:1、你对这节课的表现是2、这节课,你又学会了什么?这两点评价既是对学生本节课所掌握知识进行了解,也是对学生学习情感、学习态度、与人合作精神进行评价,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数学说课稿 篇3
买洗衣机一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加与减这一单元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和活动过程等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是三位数加减混合计算。三位数加减混合计算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此之前学生已学过三位数连加和三位数连减的计算。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培养估算能力,探索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得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特别提倡所学数学内容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本单元的主题是用计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材一开始就出示小刚看见奶奶洗衣服很辛苦于是就想买台洗衣机,并给出了爸爸的月收入和妈妈的月收入与家里的月生活费,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呈现出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接近生活,具有操作性、开放性和挑战性的习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发展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估算能力,探索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得联系。
本节课的活动重难点是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三位数加减混合计算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活动的准备材料有:多媒体课件、家庭理财调查表、小组活动记录单。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大胆探索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这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我将教材中较枯燥的数学问题转化成形象生动、贴近儿童实际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会、理解并掌握知识,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三、说过程设计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实践活动的教学建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与学法的基础上,我对本节课的活动过程设计如下,具体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一) 谈话导入
(二) 传授新课
(三) 巩固练习
(四) 回顾总结
下面我就这四个活动过程做具体的阐述:
(一) 谈话导入
在上课的前一天我让学生回家做一份家庭理财调查:
家庭理财调查表
妈妈的收入
爸爸的收入
月生活费
近几个月内计划购买的商品
这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好奇心,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以谈话导入,针对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利用亲切的语言:同学们,昨天老师让你们回家做了一个家庭理财调查,你们都调查好了吗?谁愿意把你的调查情况跟大家分享呢?
这一环节的设计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
(二)传授新课
本环节主要通过解决小刚家每月节余多少元?我想用节余的钱买一台价格是960元的洗衣机,帮妈妈算一算,需要攒几个月?二个实践活动来完成学生对新知的自主探索和认识掌握。
1、小刚家每月节余多少元?
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小刚一家的谈话内容的情境图即:小刚妈妈的收入是632元,爸爸的收入是786元,小刚家月生活费是980元
(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根据图回答后,教师再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在学生的回答中引导出小刚家每月节余多少元?这一问题。
(2)学生根据信息估算出小刚家每月节余多少元。
(3)根据数据信息实际地在本子上算出小刚家每月节余多少元。
(4)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计算方法的特点并对脱式计算和竖式计算进行比较总结。
本活动的设计主要是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入手,通过解决小刚家每月节余多少元,其中包含三个知识点,即什么事节余,如何提出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三位数加减混合计算。教师给学生创设了实实在在的探究空间,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最后得出计算方法,初步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了探究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提高继续探索的兴趣。
2、需要攒几个月?
这一环节是在前一个环节的基础上将问题进一步深化。这一环节运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再进行小组汇报。
(1) 在活动之前利用多媒体提出活动要求:
①4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 想出解决方法。
②将方法记录在记录单上,要写清楚计算过程。
③活动过程保持安静,完成的小组举手。
④当音乐响起,活动结束, 由小组长汇报。
(2) 学生活动,进行小组汇报
本环节学生以承担问题解决者作为推动力,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探究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和活动动机,培养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的学习热情上了一个台阶,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三) 巩固练习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本节课还设计了我是小管家这一课堂活动,即:我让学生当小管家用班上同学的调查情况,帮同学算算用每月节余的钱购买计划中的商品要攒几个月?同时鼓励学生回家后参与父母的家庭理财计划,这样就让学生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数学贴近生活,从而体现数学的价值。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新知识,让学生在参与家庭生活,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应用,发展数感,提高小组间的合作能力。
(四) 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在本节课即将结束时,我准备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①三位数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脱式计算 竖式计算
②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以上二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最后的总结与交流,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反思和总结一节课的收获和体会,不但学会反思和评价自己,而且学会反思和评价他人,与此同时,我准备将本节课的学习延伸到课外,以你能利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帮爸爸妈妈理财吗?回家以后算一算。这一问题作为家庭作业,引导学生思考并初步尝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提升数学学习的实际价值。
数学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切线的判定》。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重难点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六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意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九下第三章《圆》第五节《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第二课时《切线的判定》。本课时内容是在学习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直线和圆相切的条件,并为探究切线长定理和切割线定理而作准备的,它在圆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整个初中几何学习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因此,它是几何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知识工具。
2、本课主要知识点
(1)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
(2)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3)作三角形的内切圆。
3、教材整改
结合教学实际及中考要求,我对教材内容略作了调整。当探究出判定后,为了提高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我特增加了例1和例2,让学生总结出"证明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时,常常添加辅助线的两种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切线的判定定理,达到学以致用。
同时我对学案也作了调整。将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得以具体的体现。
二、学情分析
1、已有的知识能力
学生已经掌握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圆周角的知识,与圆有关的性质,切线的定义,切线的性质等。
2、已有的数学能力
具有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基本的作图能力等。
3、已有的学习能力
预习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讲解能力、概括总结能力,评价能力等。
三、目标、重难点分析
基于上述情况,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一)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
(2)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3)会作三角形的内切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训练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2)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训练学生的作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2)经历探究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过程,掌握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设计意图:学习目标是在对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基础上设定,它的设定一定既符合大纲的知识、能力要求,又要平行你的学生的能力水平。因此,承上:它起着承载知识的生长点以及与旧知识的联系;还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方法,这些目标针对你的学生一定是最能实现和达到的;启下:它起着教师对教学过程设计中的起点在何处,这个起点是否针对了你自己将要面对的本堂课的学生,是否符合所教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还决定了你的整个教学设计如何来落实完成知识、发展过程、突破能力。
本课时内容都是围绕切线的判定来展开的,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如下重难点:
(二)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探索圆的切线的判定方法,并能运用。
突出措施:学生通过所选取的四个图形,以问题链的形式,并结合已学过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切线的定义,以小组内交流,组间互评,老师点评等形式得出判定。并全班齐读判定,勾画圈点关键词。并让学生回顾切线判定的另外两种方法,加深对判定的理解记忆。
2、教学难点:
由于圆这一章内容平时生活中见得比较少,切线又比较抽象,所以基于学情我确定如下为教学难点。
探索圆的切线的判定方法。
作三角形内切圆的方法。
突破措施:主要通过将问题细化,通过在学习准备中提前抛出问题,通过学生分组学习、练习、学生板演、学生讲解等方式突破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上:我主要采用以学案为载体的DJP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帮助学生课堂讲解,并赋以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同时还结合了启发、讲解、评价综合的教法。
学法上:充分发挥小组作用,采取合作学习的形式,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讲解,再面向全班讲解,让学生自主学习,构建知识体系。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采用以学案导学的DJP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六个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如下:
【达标检测】
1、判断直线l是否是⊙O的切线,并说明理由。
2、如右图,∠AOB=30° ,M为OB上任意一点,以M为圆心,
2cm为半径作⊙M,则当OM=________时,OM与OA相切。
3、如右图,AB是⊙O的直径,∠ABT=45° ,AT=AB.
求证:AT是⊙O的切线。
4、如右图:已知直线AB经过圆O上的点C, 并且OA=OB,CA=CB, 求证:直线AB是圆O的切线。
设计意图:
(1)、为了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2)、为学习下一课时的内容作知识准备。
(五)课后作业
C类: ①课本P129随堂练习2
②课本P129习题1
B类: ①课本P129随堂练习1,2
②课本P129习题1,2
A类: ①课本P129随堂练习2
②课本P129习题1,2,试一试
③上网查阅整理切线在判定在相关资料,特别是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作业分层布置,在完成达标的基础上拓宽和加深,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和创造才能的培养。也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表现。
(六)板书设计
优美清晰、图象规范、色彩艳丽的幻灯片,不能代替规范的板书,它从静态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故而设计板书如下:
§3.8 切 线 的 判 定
一、切线的三种判定方法:
1、直线与圆只有唯一的公共点;
2、圆心到一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这条直线是圆的切线;
3、过半径的外端并且与半径垂直的直线与圆相切
二、内切圆的定义三、反思小结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活动经验,在学案的具体运用中,课前预习学案,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独立学习、思考完成学案,为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讲解做充分地准备。教师可以通过检查学案或小组统计等方式了解学生依案自学的情况,有针对性的精讲。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案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还借助小组的量化评价体系,给每个小组打分。
设计意图:
学案能够帮助学生课前自学、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是教师启发、引导、讲解、指导学生数学学习的工具与方案。
数学说课稿 篇5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内容是在已经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再一次进入函数范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内涵,并感受到现实世界中存在各种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对正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复习和对比,也是以后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本课时的学习是学生对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个再知的过程,由于初二学生是首次接触双曲线这种函数图象,所以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让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有一个形象和直观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激活课堂气氛,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精神。在教学设计上,我设想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在掌握反比例函数相关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
因此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使学生能够根据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使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会画出它们的图象,以及根据图象指出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变化的情况。
4、会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向学生渗透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去作用于实践的观点。
2、使学生体会事物是有规律地变化着的观点。
(四)美育目标:
通过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研究,渗透反映其性质的图象的直观形象美,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反比例的概念、图象、性质,以及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性。
(二)教学难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三)解决方法
(1)由分组讨论,积极思考,分析问题,发现结论。
(2)训练,研究,总结
因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两个分支,而且这两个分支的变化趋势又不同,学生初次接触,一定会感到困难。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并制作了能动态演示函数图象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亲手操作,积极参与并主动探索函数性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四、教学方法:
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鉴于教材和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设想采用问题教学法和对比教学法,用层层推进的提问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同时注意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减少学生对新概念接受的困难,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时间。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组织学生参与“探究。
数学说课稿 篇6
一、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二单元“混合运算”起始课《小熊购物》。课标对低年级数学的要求是: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其应用意识。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能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并且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教材创设了“小熊购物”的情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探究出混合运算的方法和规律,解决有乘法又有加法或者减法的解题方法,通过教学的不同活动,使学生从活动中巩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针对本节课的课程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索有乘法,又有加法或者减法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二、说学情
经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能熟练地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同时,对于简单的一步应用题的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有了一定的训练,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本课知识的前提和基础。但是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及个体差异的`不同,学生可能会从不同角度出发来理解混合运算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可让学生多交流方法,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使学生通过去购物这一情境来理解并掌握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并通过合作交流、同伴互助等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以学生的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成功地达成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出示10道口算题,其中包括2道连加、连减口算,并让学生说出是怎样计算的。一是属于课前的常规训练,二是通过2道连加、连减题目的计算,为本节课“乘加”“乘减”问题的运算顺序做好铺垫。
(二)导入
小熊家附近新开了一家超市,今天我们就和小熊一起去购物,看看会有什么收获。
(通过一个情景的导入,吸引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三)新授
(A)提出问题
1、现在我们来到了超市里,介绍超市中都出售哪些物品?
(让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根据自己发现的数学信息,能够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这部分可以由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孩子可能提出加法、减法、乘法不同的问题,也有可能提出一步、两步甚至更多步的问题,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合理的,是结合本课的数学信息提出的问题,老师都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知识的兴趣。同时,在这一环节中,当学生提出和本课的知识点有关的问题,也就是乘加或乘减问题是,老师就应当即把相应的问题记录在黑板上,为后来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B)解决问题
乘加问题
1、结合实际情境,理解乘加问题算理
根据老师板书的问题,指名找学生完整读题。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同时找学生到黑板前进行板书。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算法说说自己是怎么想。
(虽然以前学生接触过连加、连减或者加减混合的两步运算,但本节课作为两步运算应用题的起始课,要解决 “乘加”“乘减”两步运算应用问题却是学生第一次遇到的。所以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老师要求学生将自己的解题思路说清楚,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能会列出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针对学生所列的两种不同算式进行比较,发现两种列式虽然不同,但是解题思路是一样的,并且向学生介绍了什么是综合算式,帮助学生认识到以后在解答这类应用题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列综合算式的方法来解答)
2、介绍脱式的书写。
强调“=”位置的书写,同时注意训练学生完整的进行讲题。同时提示学生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不能忘记加上单位名称和答。
(在这里要让学生明确,在计算综合算式时,要运用脱式计算的方法,同时老师要教给学生完整讲题的方法,并让学生自己进行练习)
3、巩固内化练习
结合开课时学生提出的和本课知识点有关的问题,进行巩固内化练习。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选出一道有乘法,又有加法的应用题,让学生自己在下面独立完成。
(这一部分主要是针对上面所讲解的内容进行的内化练习,同时引出加法在前时的书写,这部分如果前面的讲解扎实,学生在理解的时候会很简单)
4、观察算式,总结乘加问题的运算顺序。
让学生观察黑板前的算式,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从而总结出:在一个算式中有乘法,又有加法,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5、小练习,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同样是为了巩固学生对于乘加问题运算顺序的掌握)
乘减问题
1、结合问题,理解乘减问题算理
出示有乘法,又有减法的应用题,让学生读题后,在练习本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解答。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同时注意脱式的书写。
(这一部分实际上是前面的乘加问题的迁移,通过前面的铺垫,孩子在解决乘减问题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相对熟练了很多,也简单了很多。)
2、总结乘减问题的运算顺序
总结乘加、乘减问题的运算顺序
观察黑板前的乘加、乘减问题,自己总结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C)新授小结
学生在总结新授内容时,能够总结出两点来:一是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二是脱式书写;第三点以后遇到同样类型的应用题也可以用列综合算式的方法来解决,学生不一定能够总结出来,可以由老师加以补充。
(小结的时候,让学生回忆新授部分的学习内容,自己尝试着进行总结,从而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整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练习
设计了这样几道练习题,
第一题,计算题。
这道题的设计:一是为了巩固学生对于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掌握情况,二是为了巩固脱式计算的书写,检查学生计算的准确性。
第二题,改错题。
设计了3道题,其中2道错误,1道正确。2道错题分别是运算顺序出错和脱式的书写出错,目的同样是为了巩固学生对于运算顺序的掌握和脱式书写的掌握。
第三题,计算题。
在前面改错的基础上,自己注意容易出错的地方,提醒学生进行规范的书写和准确的计算。
第四题,应用题。
一方面是为了巩固学生运算顺序和脱式书写的掌握情况,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的知识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说课稿 篇7
尊敬的评委们,老师们: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25~26页第十册《长方体的表面积》。
一、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有助于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切身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表面积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显得有点抽象。虽然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教学目标:
遵照“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目标的制定应该是多元的,结合本课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新知灵活解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在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宽各是多少。
五、教法、学法:
为了使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得到理解与发展,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辅以“情境探究”法、“观察法”、“演示法”、“比较法”等,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为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我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纸盒、剪刀。
七、教学设计:
本着让学生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有所得”的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我就创设如下情景:(今天是聪聪妈妈的生日)聪聪:“妈妈,生日快乐!”妈妈:“真乖,礼物包装得真精美!妈妈考考你,包装这份礼物时,至少要用多大的彩纸呢?” 聪聪“……”我顺势把问题抛给学生,从而引出课题——长方体的表面积。
这一设计意在赋于教材以生活的气息,让学生切身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第二个环节:实践探索、获取新知。(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独立感知——建立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我请学生闭上眼睛,触摸长方体的各个面,感知“表面”的含义,引导学生概括出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这一做法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实物,建立表面积的表象,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第二个活动:合作交流——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开放的情景和问题,学生往往会有更宽广的视野和活跃的思维。所以在这个教学环节,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为每组准备了一个大小不一的长方体,让他们利用这个长方体,通过看一看、剪一剪、拼一拼,并结合它的基本特征和表面积的意义,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期间,我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指导他们的实践,倾听他们的发言,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引导他们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大约经过10分钟的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观点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后,我就会让各小组汇报,估计情况如下:
有的小组直接观察立体图,有的小组沿着棱把长方体纸盒展开,无论哪一种探究方式,都比较容易发现以下三种方法:第一种:把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相加;第二种:(电脑演示)用上下面的面积加前后面的面积再加左右面的面积,从而得到:长方体的表面积 = 长×宽×2+长×高×2+宽×高×2;第三种:上、前、左面的面积和乘2, 从而发现: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老师及时的点拨,更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如果学生没能发现以下这种方法,我就适时地指导学生沿着棱把长方体纸盒展开,引导学生把长方体纸盒分成侧面和上下面两大部分,从而挖掘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底面周长×高+长×宽×2。至此,学生的认知得到升华。
接着,我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选择他们最喜欢的方法,并确定最简算法,使计算优化。
教材蕴含着许多有待学生发现的奥秘,因此我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历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
第三个活动:运用公式,尝试解题。
对于例1,我继续放手让学生从刚才发现的方法里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让学生初步尝到成功的喜悦,变“教数学”为“用数学”。
第三个环节:应用新知,培养能力。(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基础练习,照顾全面。
我让学生独立完成 “做一做”,让他们通过说理、比较,进一步巩固知识,又为解决下面的变式练习作好铺垫。
第二层:回应情景,发散思维。
这时,我又巧妙地请出聪聪,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解疑。聪聪:“包装这份礼物时,至少要用多大的彩纸呢?同学们,帮我算算吧!看谁算得快,算得妙!”
这一题既回应了情景,又打破了学生思维的定势。使学生明白:当长方体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时,可以用长方形的面积乘4加正方形的面积乘2来计算,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方法是很多的,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我还及时地教导学生要学会感恩,懂得尊敬长辈、关心他人。
第三层:走进生活,深化理解。
1.制作一个长10分米,宽6分米,高5分米长方体玻璃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
(鱼缸的上面没有玻璃。)
2.要涂漆一根长0.5米、宽0.2米、高4米的长方体柱子。
①要涂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②如果1千克涂料可以漆4平方米,一共需要涂漆多少千克?
③如果1千克的涂漆要20元,一共要多少元?
我先让各学习小组通过讨论、交流,找出制作鱼缸和涂漆柱子要算的面有哪几个,再进行计算,然后通过评讲,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像这种不需要算出长方体6个面总面积的情况。紧接着,我让学生举出类似的例子。我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探索现实中的数学,培养他们“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我设计的练习,内容紧贴生活,训练由浅入深,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突出应用中学数学。
第四个环节:评价体验,归纳提升: 我让学生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并进行学习评价。
我让学生畅所欲言,及时梳理知识,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然后,我结合板书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的框架,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第五个环节:作业——拓展创新,课外延伸。
欢度国庆节,十月初五饼家举办“买一送一”的酬宾活动,为了吸引顾客,想用彩纸把两盒杏仁饼包装在一起。小朋友,你知道有几种包装方法吗?想一想,哪种方法最省包装材料?
课后,学生通过实践,丰富了感知,形成了能力,主动从数学的角度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体验数学的价值。
八、板书:
我的板书力求简洁,明了。
整个教学设计,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生活化,展示数学的魅力,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目标。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数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用数学”数学说课稿03-09
《数学广角》说课稿06-27
数学活动说课稿07-09
《数学乐园》说课稿07-09
小学数学的说课稿01-09
数学乐园说课稿11-12
数学广角说课稿11-07
数学说课稿03-25
初中数学的说课稿02-16
数学统计说课稿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