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说课稿模板七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第九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的创作情境。本文诗文互照,情景同现,是一篇形式新颖,能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故事情境发展学生情感的好课文。
说教法和学法:
“文包诗”《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教材中较特殊的一篇课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 诗文对照,理解诗词大意
文章为了降低学生对古诗理解的难度,因而采用诗文对照来进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诗意。
二、 品此析句,体会诗词情感
在理解诗词意思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带动学生情感的发展。通过朗诵古诗和朗读课文,使学生能够入情入景,深刻体会诗人的感情,进而能达到情感的共鸣。
三、 以朗读为主线,发展学生的能力
对于诗词的理解,体会诗人的情感采用朗读的方法:个别读、小组读、齐读、悟读,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产生独特的心理感受。在朗读的同时,启发学生想象,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的方法来学习课文。
说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利用课前有限的时间,让学生背诵已学的古诗,采用指名抽背或领背的方法背诵古诗,并即时给予表扬,这样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同时也拉近了教者与学生的距离,融为一体。接着,教师背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看看与老师比谁能读的更有味。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针对古诗提问,教师简要进行归纳,明确学习目标。
二、 初读课文,了解梗概
1、学生初次接触课文,兴趣浓厚。在此基础上,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做到把课文中的字词的音读准,读通读顺课文。在检查自读情况时,采用指名分小节朗读,学生评议,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2、在初读的基础上,指名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采用将课题补完整的方法达到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
三、 精讲古诗,理解课文
1、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后,指导学生观察课文与以往课文的不同点。提示学生课文中的有些语句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古诗。请学生再读课文,并动手找一找,划一划。
2、在理解古诗的过程中,请同学们说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哪些字词或诗句的意思。通过学生找句子,读一读,说一说,重在引导学生自己在读中悟,悟后能读好。
3、学生较自由地理解了字词的意思后,此时我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整合,让学生说说整首诗的意思,使学生对古诗的意思有整体的认识。
四、 品词析句,体悟情感
1、光了解了诗意还不够,更要能够体会诗人的情感。让学生自由读一读2~4小节,看看课文有一种怎样的情感?
2、学生通过课文,找出“依依不舍”这个词语。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看看课文有哪些句子能够体现诗人这种“依依惜别”之情。
3、结合学生所找句子,例:“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以及李白与孟浩然的对话。通过让学生指名读、练读、小组读、齐读、悟读等形式充分体会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4、学生对诗人的情感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后,我安排了一个“原幕重现”的过程,让学生分别扮演李白与孟浩然。通过言语与动作、神情来充分表达自己对诗情的理解,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五、 内化积累、巩固深化
1、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背一背古诗,使之成为自己的学习成果,达到内化积累。因此我让学生感情背诵,完全抒发诗人的情感,并及时予以肯定与表扬,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2、受学生情感的影响,我设计了一个古诗今唱的环节,旨在让课堂更轻松,更愉悦,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清唱,以达情感的共鸣,使语文课堂更具艺术性。
教师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我是来自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20xx级1班的王林,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任意角”.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必修4
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数学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中第一节的第一课时.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它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角的概念的推广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之一,是初中相关知识的自然延续.为进一步研究角的和、差、倍、半关系提供了条件,也为今后学习解析几何、复数等相关知识提供有利的工具,所以学生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的推广尤为重要.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
(1)理解任意角以及象限角的概念,掌握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
(2)掌握所有与角?终边相同的角(包括角?)的表示方法; 能力目标 :
(1)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类比思维能力;
(2)通过画图和判断角的象限,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情感目标:
(1)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分析探求的学习态度,强化参与意识;
(2)学会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正角、负角和零角和象限角的定义,掌握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方法及判断.
难点:把终边相同的角用集合和数学符号语言表示出来.
二、学生情况分析
1. 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到角的定义,角的范围仅限于00~3600.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由教材的“思考”出发,引发学生的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体会角的推广的必要性.
2.“终边相同的角之间的关系”的学习,可以从特例出发,通过填空的方式,
使学生经历由具体数值到一般的k值的抽象过程,学生易于接受.
三、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
我将采用探究式为主,讲练结合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分为问题呈现阶段、探索与发现阶段、应用知识阶段.
探索与发现新知识是教学的重点.所以在教学中采用以问题驱动、层层铺垫,从特殊到一般启发学生获得新知识.
学法指导: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应该与学生熟悉的知识背景相联系.
在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通过观察、操作、归纳、思考、探索、交流、反思参与学习,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学会学习,发展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思考:你的手表慢了15分钟或慢一小时,你是怎样将它校准的?假如你的手表快了1.25小时,你应当如何将它校准?当时间校准以后,分针转了多少度?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认识冲突,说明角的概念扩展的必要性.
(二)、合作探究,建构数学
1.任意角概念的引入
⑴问题:过去我们是如何定义一个角的?角的范围是什么?
⑵举出不在00~3600的.角的实例,并加以说明.
设计意图:回顾已有知识,结合具体的实例,感受角的概念推广的必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刻画这些角不仅要用旋转量,还要用旋转方向.从而给出任意角的定义.
2.象限角的概念
⑴问题:如果把角放在直角坐标系中,那么怎样放比较方便、合理? (先让学生以同一条射线为始边作出下列角:2100,?1500,?6600)
设计意图:通过尝试探究,由学生感受没有统一标准时,角的表示不方便.
3.终边相同的角表示
(1)思考:锐角是第几象限角,第一象限角一定是锐角吗?
试想:都有哪些角的终边与300角的终边相同?
设计意图: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问题入手,了解终边相同的角的关系.
(2)探究:将角按上述方法放在直角坐标系中后,给定一个角,就有唯一的一条终边与之对应.反之,对于直角坐标系内任意一条射线OB,以它为终边的角是否唯一?如果不唯一,那么终边相同的角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探究终边相同的角之间的关系,理解并掌握改关系.从而给出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表示.
(三)、数学应用,巩固练习
例1在00~3600范围内,找出与 ?950012'角终边相同的角,并判定它是第几象限角.
例2 写出终边在直线y=x上的角的集合S,并把S中适合不等式-360°~720°的元素写出来.
练习 写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S,并S把中在?3600~7200间的角写出来:(1)600 (2)?210 (3) 363014'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和练习,进一步理解任意角、象限角和终边相同的角.
(四)、回顾小结,布置作业
为了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我将引导学生从知识梳理、思想提炼这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知识梳理:
1、任意角(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
2、象限角的概念。
3、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
思想提炼:数形结合的思想,类比思想。
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不同和知识掌握情况,我把作业分为教科书P10习题
1.1A组第1~2题,B组第一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复习本节主要内容,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五、板书设计: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全面展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如下板书,请看大屏幕.这样的设计条理清晰可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和复习以及做笔记.
教师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如何讲礼貌》是北师大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6课第2站的内容。学会如何讲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是做一个文明人的基本要求。如今中学生在文明礼貌上存在很大的欠缺,本课的学习会对学生文明礼貌素质的形成具有正确的引导作用,这将为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因此这一课在全书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另外,《如何讲礼貌》的上一站内容主要向学生说明了礼貌是什么?为什么要讲礼貌?这一站内容则从不同角度说明如何才能做到讲礼貌,承接了上一站的内容。同时,讲礼貌也是平等待人,与人为善的前提与基础。因此,本站内容在教材编排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如何从态度、语言、行为、仪表方面做到讲礼貌。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讲礼貌中对态度、语言、行为、仪表方面的要求,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并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表演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深刻意识到礼貌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从而自觉树立文明礼貌的意识,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一课内容的学习及学校、家庭的教育,学生对礼貌知识有一定认识基础;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七年级学生也具有了一定的分析辨别能力;另外,七年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过渡时期,思想行为方面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为此,根据七年级学生还具有乐于表现、擅长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我将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较好地掌握本节课内容。
而七年级学生又存在不定性,所谓不定性包括两方面:
①七年级学生还未深刻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导致上课时定力不足,容易开小差、走神;
②当今社会存在着很多不文明的现象,加上家长对礼貌教育的忽视,致使一些学生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很难自觉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page]
四、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情,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如何在语言、行为方面做到讲礼貌。
确立依据:语言和行为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易受影响,也是能最快从课堂教学上得到实效的方面。
教学难点:针对学生在生活中很难自觉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的情况,我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确定为: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在教学中,我将对学生身边不礼貌的案例进行分析,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开展课堂活动,进行情境表演,让学生获得切身体会;并通过课后作业,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促使学生在课外生活中自觉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以此争取突破重、难点。
五、教学方法
1.教法:基于本节课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为体现“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教学原则,结合学情,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法:①案例分析法 ②情境教学法 ③直观教学法。
2.学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节课内容,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方面有以下方法:①自主探究法 ②总结反思法。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3-4分钟)
课堂讨论——《“变质”的牛奶》
一名顾客来到餐饮店,要了一杯热牛奶、一杯柠檬汁。他在热牛奶中加进柠檬汁,发现牛奶结了块。他大发雷霆,责问服务员:“怎么是变质的牛奶?”服务员很有礼貌地将“变质”的牛奶端走,微笑着送上一杯新奶。她对客人说:“热奶加柠檬会起反应,您最好分开喝。”客人听了,面露愧色,连声道歉。
提问:①这位客人为什么会面露愧色,连声道歉呢?
②你喜欢这位服务员吗?为什么?
③这位服务员从哪几个方面做到了讲礼貌?
设计意图:运用有趣的故事导入,在课堂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让学生从故事中感受到礼貌的魅力;通过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得出结论:要从态度、语言、行为方面做到讲礼貌;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也为后面知识点的具体展开做了铺垫。[page]
(二)讲授新课(约35分钟)
☆态度应诚恳(板书)
案例分析——《志强与志辉的故事》
志辉因为别人的误解而郁郁寡欢,为了排解心中的烦恼,他向好朋友志强诉说自己的苦闷,希望能得到志强的帮助,可是志强却态度冷漠,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帮助志辉解决问题,还不如对他敷衍了事。志辉见他如此态度,只好黯然离去。以后他不再像从前那样对志强无话不说了。志强也觉得很委屈。
提问:①志强与志辉两人渐渐疏远,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
②如果你是志辉,你能接受志强的态度吗?志强应该是什么态度?
设计意图:这个案例贴近学生生活,易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明白态度诚恳的重要性,达到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语言应文明(板书)(重点)
1.漫画欣赏——《买书》
提问:①为什么李明先到书店买不到书,而后到的那位同学先买到了书呢?
②李明和后面那位同学用的称呼有什么不一样?听的人感受有什么不同?
2.小品表演——公交车上芳芳同学踩到另一位乘客的脚??
提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两种情况的出现?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设计意图:漫画很形象、直观,符合七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学生很容易理解;漫画中的故事可以引发学生思考,设计的问题可以让学生马上意识到语言文明的重要性。再用小品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让课堂更加生活化,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及我的点拨,达到对知识点的巩固与强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演能力。
☆行为应得体(板书)(重点)
1.视频观看——你有过这样的行为吗?
提问:①平时生活中,你是否看到过或自己也有过类似的行为?
②这些行为对吗?它们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③我们应该怎样改正?[page]
2.情境演示——遇到以下情况怎么办?
①遇见同学时,应该?? ②回答老师问题时,应该??
③进入别人房间时,应该?? ④家中来了客人时,应该??
⑤同学走上颁奖台领取奖品时,应该??
⑥上课迟到了,进教室前,应该??
⑦在图书馆看书时,应该??
⑧立正时,应该?? ⑨坐时,应该??
⑩行走时,应该??
设计意图:这两个活动的设计意图在于通过视频可以让学生很直接地看到不得体的行为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意识到行为得体的重要性;情境演示中通过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将意识转化为行动,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演能力。
☆仪表应大方(板书)
1.案例分析——《有个性》
初一学生小强自认为有个性,长时间不理发,不洗澡,牛仔裤穿三个月不洗,甚至连每天刷牙洗脸都嫌麻烦,他认为这才是男子汉的象征。可是正当他洋洋得意于自己的与众不同时,却发现周围的朋友开始远离他,班里没人愿意和他同桌。
提问:①故事中的小强是真的有个性吗?
②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
2.大家来找茬——错在哪?
用多媒体展示学生仪表规范和不规范的图片,让学生对比找出错误,再由学生对自己及班上其他同学的仪表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这两个步骤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分析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学生也能从中能得出仪表要大方的知识结论;第二个步骤则是对这个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找出图片中的错误,并引起反思看看自身仪表是否符合规范,不符合的要怎么改正,从而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page]
(三)课堂小结:(2-3分钟)
以学生为主角,让他们说说自己在这堂课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最后,以一首歌曲《我们从小讲礼貌》结束本课。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课堂知识,同时在总结感悟中使知识在学生心中得到升华。
(四)作业布置:(1-2分)
①请自己的爸爸妈妈指出自己身上存在哪些不文明、不礼貌的地方,把它们记下来,并思考自己将怎样改正?
②观察生活,分别举出两个你所看到的讲礼貌的例子和不讲礼貌的例子。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课后作业,将课堂延伸至课外,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对别人的观察,在生活中学习,从而自觉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也有利于突破本课的难点。
七、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通过板书设计,帮助学生建立起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更好地理解教材观点。也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复习。
八、教学效果预测
通过案例分析、观看图片视频、情景表演等多种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应该能学会如何讲礼貌,但课后仍有一些学生不会自觉地约束自己。这些可能都需要通过今后的课外实践来逐步完善。
教师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下面我从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预计等八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持“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授课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教学中除了传授学生基本技能外,还创设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练过程中即掌握知识技能又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和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思想。
二、教材分析:
本次课教材的内容是选自小学水平三教材内容。
教材特点:它既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又有良好的健身作用,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去和拼搏精神。所以这一运动特别受学生欢迎。
三、学情分析:
本次课教学的对象是农村小学五学生,班级男女比例相当,40人左右。学生素质一般,但也存在个别差异,男生基础较好,女生素质普遍较差;且不喜欢表现自己,所以在练习中需要多给予鼓励,评价标准因实际情况而定,但班风较好,同学间团结互助,具有较强的凝聚力。
四、教学目标:
根据上面教材分析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目标。
(一)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技术原理和()技术特点,明确学习的目的性。
(二)技能目标:初步学会()合理技术动作,使80%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动作。
(三)情感目标:通过()的教学和练习,培养学生机智、勇敢和果断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纪律性。以游戏和比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六、教法和学法:
根据人体技能动作形成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直观性、自觉性、积极性、循序渐进原则,我主要采取了一下方法。
教法:
1、启发教学法:通过语言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创新能力。
2、讲解示范法:通过精练适度的语言讲解,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动作感念,以优美的动作示范,有利于学生模仿正确的动作技术。
3、纠正错误法: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完成的练习情况各有不同,通过纠正获得正确动作,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
学法:
1、示范教学:配合师生的互动演示,这样能够体现内容的直观性,学生领会意图快,容易理解。
2、分组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通过多次反复的练习达到熟练程度。
3、组织小组间比赛:增强其竞争性和娱乐性气氛。
七、教学过程:
根据认知事物的发展规律和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将本课分成三个部分。
(一)开始部分:分为两个内容,安排时间10分钟,一是课堂常规,二是准备部分,包括热身操和体育游戏。
(二)基本部分:安排时间30分钟。第一个内容是学生探究阶段,时间安排10分钟。为了自主解决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和学习,并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第二个内容学习《》技术动作,时间安排20分钟,教师做完整动作示范,并精练讲解动作要领,师生分析、互评、归纳、总结动作要领。教师察看学生动作,并指导纠正动作。
(三)结束部分:最后结束部分配用轻音乐进行放松,组织:学生站成四列横对,教师提示放松部位按颈、肩、腰、臀等部位依次进行放松。然后做课堂小结,最后师生道别。
八、教学效果预计:
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参与各个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感情融洽。完成率在85%左右能够基本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预计课的练习密度为35%左右,最高心律为150-160次/分,平均心律可达120-130次/分,课堂效果较好。
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教师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是人教版教材中学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是以新课标中“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为依据。让学生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把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明确换位思考的实质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也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二、说学情
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接下来谈一谈我的学生,从年龄特征来看, 年级的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创设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观点,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2. 能力目标: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 知识目标:学生领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定,我设置了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难点: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强调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课本的内容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讨论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在教学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我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分组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师生的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的要求,本节课我准备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之初,给同学们分享一个故事:在一次电视台的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向嘉宾提问:“宾馆、酒店的电梯里常会有一面大镜子,这镜子是干什么用的呢?”那些嘉宾纷纷回答:“用来检查一下自己的仪表。” “用来扩大视觉空间,增加透气感。”…… 在一再启发而仍不能说出正确答案时,主持人终于说出了非常简单的道理:“肢残人摇着轮椅进电梯时,不必费神转身,就可以从镜子里看见楼层显示灯。”
接着学生思考:你们想到了这一点吗?
通过故事导入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可以更好的引出课题《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板书)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环节二,合作探究——新课教学。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将准备4个活动。
活动1【表演小品,情感体验】
我会让学生表演小品:《绰号——奇耻大辱》校园一角传来阵阵嬉笑声:“哎,你看见灰太狼了吗?”“谁是灰太狼”“就是咱班那个范小伟,你瞧他长的那样”“哦,太像了,太像了,你简直是太有才了!”哈哈哈哈。
其他学生边看边思考:假如你是范小伟,你当时的感受如何?你想对给你起外号同学说些什么?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总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能强加于人。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自己不喜欢的事,别人也不会喜欢,
(板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通过表演小品这个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一种热烈、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活动2【情景探究,运用知识】
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情景:乔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住校后,小乔得到同学的许多“关照”,却对别人漠不关心。久而久之,同学渐渐疏远了她。
学生思考:假如你是小乔,想想为什么同学都不理我了呢?怎么做才能得到别人的关照?
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自主学习,得出结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质是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
(板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质
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活动3【小组讨论,集体探究】
我会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这些问题:放学路上,小蓉拾到一个装满现金和不少证件的钱包。小蓉把钱带回家,准备明天交给老师,妈妈知道后对小蓉说:“现在失主一定很着急,我们到路口等等看,说不定失主会找过来。”小蓉和妈妈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围绕以上问题,我会将全班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分为若干组,限时10分钟,组织学生结合教材进行讨论。讨论的过程中,我会在学生中间进行巡视、指导。讨论之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完善,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后得出结论: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就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
(板书)换位思考的实质
通过这种讨论的方法,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活动4【案例分析,运用新知】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案例:在一次心理咨询中碰到一位女学生,她因为宿舍中人际关系紧张而苦恼。在宿舍里同学们互不来往气氛沉闷,她希望改变这种状况,但又不知从何做起。我告诉她:从现在开始,试着夸奖他人,真心赞赏他人的长处,如:“你的眼睛真亮!”“这件裙子对你再适合不过了!”等等。不久以后,她来告诉我,宿舍的气氛完全变了样,大家相互帮助。
学生阅读案例并思考:这位女学生宿舍气氛变样的原因是什么?
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教师引导总结:当我们以欣赏的眼光看人时,就会获得尊重、信任、感激、理解和友善。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
(板书)学会理解欣赏他人
材料阅读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最基本的教学法之一,在阅读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三 自评互评——巩固提高
讲解过理论知识后,预留10-20分钟,演讲巩固,演讲的主题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演讲完之后,学生互相点评,最后,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通过这种演讲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质的认识。
环节四 回忆拓展——小结作业
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如同一幕电视剧,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固然不可缺少,扣人心弦的教学过程当然很关键,让人浮想联翩的结尾也十分重要。因此我采用随机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来总结,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还可以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接着,我会布置一个拓展性的作业:全班同学合作出一期《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的板报。
这样的作业符合思想品德课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将课上所学到的理论更好的运用到实践中去。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着“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作用。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这就是我的板书。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考官辛苦了!
教师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悄悄变化的我》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中第一课《青春的邀约》第一框题的内容。本单元作为七年级下册的起始单元,既承接七年级上册的教材立意,又统领下册各个单元。以拥抱青春为主题,以学生成长为主线,设置了“青春的邀约”、“青春的心弦”、“青春的证明”三课内容,承接七年级上册生命教育的理念与思想,奠定七年级下册青春生命教育的底色。本课作为第一单元的开篇之课,在本课及本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的门槛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搜集着青春期的有关讯息,以自己的眼光审视着青春,以自己的感受体味着青春。对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他们想了解青春的知识却难以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或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熟却有着无法解决困惑,这就使得他们总是带着批判和困惑的心态去涉猎相关的知识。而学生对于青春期问题的热衷与困惑,又为引导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正确认识人的身体和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摆脱不必要的烦恼和忧虑,正确处理自己的心理矛盾,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青春期的到来。
【能力目标】
能从容面对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正确对待自己的心理变化,自觉减少心理上的混乱与恐慌,增强自我调节能力,促进生理和心理协调发展。
【知识目标】
了解青春期的一些基本的生理和心理常识;了解青春期特有的一些心理矛盾和心理特征。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立本课的重难点为:
【重点】
体验青春期的心理和生理变化。
【难点】
能正视自身存在心理卫生问题,学会解决矛盾,保持心理健康。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本节课我将采取以下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活动教学法。这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在开课之初我会先展示材料:心理测试——写序号,把符合自己的内容的序号写下来。
1.身体变化,使人骚动不安。
2.喜欢看武侠小说、电影、电视剧等。
3.变得爱顶撞家长。
4.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
5.对异性产生异常的好奇和兴趣。
6.有心里话不爱跟大人说了,但与好朋友谈起来却没玩没了。
7.在和他人争论时,明知自己错了,还是要撑下去。
8.喜欢模仿自己崇拜的人。
9.对自己的身体变化已经了解。
10.喜欢在家里或班级、需要表现自己。
我会提问:同学们,我们为什么变得爱顶撞家长、身体变化使人骚动不安、对异性产生异常的好奇和兴趣呢?其实是青春,带着一份特殊的邀约,款款而来。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我们的内心会面对一些新的问题,我们看待自然和社会的观点也会有所改变。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悄悄变化的我”这个的话题。
这样的设计可以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享受参与其中,有利于新课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悦纳生理变化
1.身体变化
【活动一】对比分析
我会提出问题:同学们填写了表格后,想一想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讨论交流,我会引导学生得出:伴随着身体外形的变化,我们开始进入青春期。青春期在人的发育过程中,介于儿童期和成年期的过渡时期,它是继婴儿期后,人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这一时期,我们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
通过讲解相关链接中关于青春期的介绍,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
2.青春带来旺盛精力
【活动二】分享青春期
多媒体展示图片:《尽情挥洒》、《凝神专注》、《渴望新知》、《志愿服务》
让学生思考:从运动、娱乐、学习、社会实践等方面说明你所体验到的青春活力,并与同学们讨论分享。
学生讨论,我会注意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的变化,体验青春活力。
最后总结出:青春期生理变化带给我们旺盛的生命力,使我们的身体充满能量。我们拥有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维,对成长充满强烈的渴望,感觉生活拥有无限可能。
3.正确对待生理变化
我会在多媒体显示材料:在青春期部分同学生理变化带来的一些烦恼:我的个子怎么没有别人高;我不想出门了,脸上长了痘痘,难看死了;体重又涨了,我不能再吃饭了,我要减肥;我不敢在公共场所说话了,我的声音可难听了……
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同学为什么会有这些烦恼?如何帮助他们解决这些烦恼呢?
学生回答,我会注意引导、点评。
最后总结出:从刚才同学的发言中,我们可以得出,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往往更加关注自己的外表。一些正常的生理现象可能给我们带来烦恼。受遗传、营养、锻炼等因素的影响,我们身体的发育情况各不相同:有的长得快,有的长得慢;有的先长胖,有的先长高。我们要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不因自己的生理变化而自卑,是我们对自己的尊重;不嘲弄同班的生理变化,是我们对同伴的尊重。青春的我们追求美。在追求形体、仪表等外在美得同时,也要提高品德和文化修养,体现青春的内在美。
二、直面矛盾心理
1.产生矛盾心理的原因及表现
【活动一】自主探究
我会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展开讨论:
(1)你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吗?
(2)这些情况具体表现是什么?
我会让学生分组讨论,说出自己的问题。
我会进行点拨,并讲述:伴随生理发育,我们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情感世界愈加丰富……这些变化让我们感到新奇,也使我们产生矛盾和困惑,具体表现在:反抗与依赖;闭锁与开放;勇敢与怯懦。反抗与依赖强烈的成人感,对他人的意见有抵触情绪,但内心并没有摆脱对他人的依赖;闭锁与开放内心活动丰富但表露于外的东西少,将自己内心封闭起来;容易感到孤独和寂寞,希望得到关心和理解;勇敢与怯懦有时勇敢有时怯懦、比较害羞。
2.尝试自我调节
【活动二】对症下药
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情景:
情景一:我每天把自己一天的快乐和烦恼,记录到自己的日记本里。
情景二:今天和小明闹得不愉快,心里很烦。下学后,我去操场和别人打球,让我忘记了烦恼。 情景三:我个子矮,大家都嘲笑我,所以整天闷闷不乐失去进取心,耽误了学习。有一天,我看潘长江专访,听他讲自己经历,他也有被别人嘲笑个子低,但是他却说“浓缩的都是精华”。从此以后,当别人再嘲笑,我也说“浓缩的都是精华”来反驳他们。我再也不为个子低而烦恼了。
情景四:同桌把我心爱的铅笔盒碰掉,摔坏了。我暗示自己不要着急,同桌也不是故意的,避免了与同桌发生矛盾。
让同学们结合情景内容,思考讨论:
(1)在你出现心理矛盾的时候,你怎么对待心里矛盾的?
(2)在你出现心理矛盾的时候,你是如何解决矛盾的?
(3)根据情景显示我是怎么调节我的烦恼的?
让学生回答,我会注意引导、点评。
通过学生回答我接着讲述:情景一是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情景二是参加体育活动,转移注意力;情景三是自我解嘲;情景四是自我暗示。
最后总结:面对心理烦恼我们可以这样做: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放松自己;通过求助他人,学习化解烦恼的方法;通过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学习自我调节,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
环节三:巩固提高
讨论化解心理矛盾的几个方法,说一说每一个方法的优缺点,谈一谈哪一个方法比较适合自己(教师引导学生要综合采用这几种方法)。
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解心理矛盾的方法,进而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青春期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我们要正确对待这些变化。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是正常现象,掌握解决心理变化的方法,要根据自己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时期出现的烦恼,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拓展作业: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青春成长期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让学生把课堂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七、说板书设计
教师说课稿 篇7
在老师面试的时候,通常会有一个说课环节。那么,究竟应该怎么说才能让评委满意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教师地理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位老师:
上午好!我是10号考生XX。
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将按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程序,板书设计,课堂小结这六个环节去来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从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看)
本节内容选自湘教版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共有三个知识点: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城市环境问题、我国城市发展趋势。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辩证认识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能够正确分析归纳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对策,探究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正确道路。
2.学情分析
通过本章前两节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的学习,学生对城市的结构与成长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同时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因此学生对此节内容的学习会体现出特别明显的主动性。而这正是本节课内容能够顺利实现的关键所在,但部分学生由于生长在农村对城市环境缺少较为深刻的感性认识。这就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精心的教学设计。
(根据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高一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状况,结合《指导意见》,我把本节的三维目标确定为)
3.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城市生活的特点,熟悉城市化过程带来的环境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过程中,提高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走访、实地调查、查阅资料等形式,学会专题研究性学习的一些方法,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与动机,懂得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2.关注我国城市发展,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根据教材和授课对象的特点,确定本节的教学重难点为)
4.教学重点
分析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教学难点
联系案例,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与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
(那么在一个课时中运用哪些方法和手段才能够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内容呢 接下来我说说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
二、教法分析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讲述法、案例探究法、讨论法、辅助多媒体课件。
(这是我在本节教学设计时采用的教法选择及其依据,课堂教学中"教"是一个方面,但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
三、学法分析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托夫勒有句名言:“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在这样的时代下,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教并重,以学为本”的育人观,不仅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2)让学生学会观察,让生活体验与地理基本原理和理论相结合。
(3)分组讨论,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那么怎么把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具体得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呢 接下去我将重点说说具体的教学程序安排)
四、教学程序
本节共包括5部分:
(1)创设情境,点燃学生兴奋点。
(2)教授新课,引发知识生长点。
(3)活动探究,开启发散性思维。
(4)课外探索,将理论联系实践
(5)总结反思与课堂练习。
(1)创设情境(通过板书或多媒体等手段,引入教材,创设情境)
用四幅漫画导入,这四幅漫画分别表示的城市扩张,城市交通拥挤,城市污染,城市住房等问题。让学生思考几幅漫画都反映了城市化对哪些方面的影响?产生了哪些问题?
创设情境目的在于,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明确思维的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2.教授新课
主要是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完成对 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 城市环境问题、 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三部分的学习。
3.活动探究
结合教材第45页活动部分——“移植大树之风为何屡禁不止”提出“生态城市”的内涵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谐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尽可能与山、河、湖泊、植被等自然景观协调。良好的环境是城市生态系统追求的目标,是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和调整演替的保障。 进而提出我国的城市化该如何发展的问题。
最后总结现代化城市要具备的两个属性,即生态化和特色化。生态化的中心是人与自然的协
调融合;特色化的中心是人与文化的协调融合,自然背景和社会文化传统千差万别,因此城市特色应该是五彩缤纷的。
4.课外探索
设计问题(在最后给出一则材料,关于某市的自然条件以及几点城市规划建议,基于此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此问题和学生平时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设计此问题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探索创新精神,同时我们也知道,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学生应用意识的薄弱,以这些应用问题为背景,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感觉到,地理是源于实践,也作用于实践的学科。
5.总结反思及课堂练习
在完成教授新课和活动探究后,学生对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理解,对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体会,因此我将和学生一起对课堂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布置适当课堂练习,更加深入的突出“城市化”这一重点,并着重突破“城市化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难点,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在体现了简洁明快的同时,让学生看到知识形成、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强化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体验。并且整个课堂中我还将根据教学设备的情况适当运用多媒体与投影仪等工具,使知识生动化趣味化。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城市化过程在积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某些消极作用,如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失业、贫民窟、侵占耕地等。因此城市化过程既对自然地理环境也对人文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学习研究这些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教材以“我国城市发展趋势”为案例,具体展开讲述今后城市发展的方向,同学们要理解掌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老师多多指导,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答辩完毕,请老师多多指导。(鞠躬)
【教师说课稿】相关文章:
教师面试说课稿02-21
教师通用的说课稿12-13
教师说课稿11-14
大班教师说课稿11-02
教师说课稿【热】02-21
教师说课稿13篇02-24
小学音乐教师说课稿02-13
小学音乐教师说课稿07-09
优秀教师说课稿02-17
小学教师说课稿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