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音乐说课稿

音乐说课稿

时间:2022-02-03 01:32:0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音乐说课稿范文集锦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说课稿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音乐说课稿范文集锦8篇

音乐说课稿 篇1

  一、设计理念:

  本课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以音乐为载体,通过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等过程,让学生初步体会音乐要素,并在课堂上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等教学目标。

  二、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①、本课中学唱的歌曲是第二册的第7课。它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描绘了月光初上碧浪相逐远去的海面。

  ②、本课继续让学生学唱、感受三拍子的歌曲,初步感受大自然的歌谣。

  ③、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发挥想象力,用打击乐或身边的物体与同学共同制造声响的能力。

  2)教材的处理:

  海是大自然的一样物体,水是它形成的基本元素。所以我有一滴水想起,把本课设计成了,“小水滴旅行”的过程,让学生体验由小水滴到大海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把这些过程与音乐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聆听音乐,分辨、判断出音乐形象,能模仿节奏并读拍

  2、技能目标:发挥想象,用动作、人声、音乐道具、等表现小水滴旅行各阶段的音效,尝试小组合作。

  3、情感目标: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人文主题。引导学生用音乐形象表现小水滴旅行的过程。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利用综合艺术形式体验、表现水的旅行过程。

  2、教学难点: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五、说教法

  1、听觉感受法:以三种音效(小水滴、小河流、大海)为导源,让学生听辨大自然的“歌”,为下一步的模拟音效做铺垫。

  2、探究模拟法:新课标提倡教师引导学生在聆听、演唱、表演音乐过程中充分体验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本课我设计了用动作、人声、音乐道具、等表现小水滴旅行各阶段的音效,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及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3、模仿改编法:根据一年级学生特点,学生的编创能力只在启蒙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本课设计学生在小河流阶段,根据歌曲<数鸭子>改编数其它小动物的歌 曲,在这种模仿改编中,只要改动歌曲中关键的几个字就能改出一首新歌,教学效果立竿见影。

  4、合作学习法: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本课设计学生在后半节课阶段分组合作排练,表现小水滴旅行的各个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5、综合法: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本课以水滴为主线,串连与水滴有关的音乐素材,运用唱唱、跳跳、演演等综合音乐形式,为学生创造了生动愉快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

  六、说教学程序:

  1、导入:

  方法:利用播放三种音效――水滴,小河流,大海声,让学生说一说听到了什么声音。并板书。

  作用:抓住学生的听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

  达到的目标:分辨、判断出音乐形象,学生很快就能听出是水滴、河流、大海的声音。这一设计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在教学的第一步就把本课的主线提了出来。

  出示课题――小水滴的旅行

  2、导入后的第一个教学环节设计为:小水滴变成雨滴落下来旅行的形象。

  导语:小水滴想从天下落下来旅行,但是天上的声控门关着,你解得开才能下来。

  教法:播水滴音效,让学生聆听音效形象,用手和打击乐模奏水滴形象。

  模奏时,让学生选用教师(或自己)提供的道具探究一下听听哪种方法模拟要好一些,可以模仿成怎样的节奏?

  效果:教师收集的水滴音效节奏为――X X X X X X

  让学生模奏后教师板书整理:X X |X X |X X |这就是解“声控门的密码”,

  引申:你还可以把声控门设成怎样的'密码?(如:XX X )再敲一敲。

  顺势演唱<小雨沙沙>这是我们学过可以表现小水滴的歌。――播课件。视听唱结合,让学生体验音乐。

  音乐表现:做为这一教学段的小结,引导学生把小水滴落下来的形象表现出来

  l打击乐引子:

  X X | X X | X X |

  XX X | XX X | XX X |(这一行要根据学生的创编)

  l紧接歌曲前奏:演唱<小雨沙沙>(教师用钢琴伴奏,)

  达到的目标: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起点拨、整理作用,学生是学习探究的主体。能够完成听辨解码的学习任务,并用探究法利用打击乐或身边的物品模仿自然界的声效。

  3、第二个教学环节设计为:小雨沙沙地落下,旅行小河里的形象。

  导语:水滴落下来流到了小河里,河里的小动物要你完成一项任务。

  教法:让学生模拍节奏:X-|X-|X-|并用人声或打击乐模仿小河流,随后创设情境,想象小水滴在小河里旅行――看到鸭子数鸭子,看到小鱼数小鱼,看到青蛙数青蛙,分组合作改编歌曲,并请二组学生上台表演。

  (举例:门前大桥下游过小青蛙,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呱呱呱呱,真呀真多呀,数不清到底多少小青蛙,数不清到底多少小青蛙)

  音乐表现:做为这一教学段的小结,引导学生把小水滴旅行的第二个过程(聚成小河流的形象)表现出来。

  l水流模拟声X—|X—|X—|

  l紧接前奏:演唱改编的歌曲<数XX>

  达到的目标: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要求学生能模仿节奏,发挥想象,用人声、道具等模拟小河流,通过探究模拟法简单改编歌曲体会、表现小水滴在小河里旅行的过程。运用唱唱、跳跳、演演等综合音乐形式,为学生创造了生动愉快的学习环境

  4、第三个教学环节设计为:小水滴旅行进入大海的形象。

  导语:小水滴旅行到了大海,大海真美丽,你能模拟大海的声音吗?

  教法:教师让学生自选打击乐或身边的物品模拟大海音效。创设情境:告诉学生大海唱起了歌。然后学唱歌曲<海>完成拍拍

  1)XXX|XXXX|XXXX|X—O|

  2)感受三拍子,并拍一拍。

  3)由念儿歌引出歌曲中唱到的太阳、月亮、浪花,再通过边听歌曲边模仿它们的动作来熟悉歌曲。然后跟大海妈妈一起唱唱。

  达到的目标:能模拍简单节奏,用模拟探究法利用道具模拟大海形象,初步熟悉歌曲<海>。在聆听、演唱、表演等综合音乐形式中充分体验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5、第四个教学环节设计为:海底音乐会。

  导语:海底有很多动物在开音乐会呢!――播课件,学生跟着音乐自由活动。

  (作用:调节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教法:在跟音乐活动后,布置:排练节目,表演给海底的小动物看。喜欢小水滴变成雨滴落下来的就演雨滴片段;喜欢小水滴在河里游的就演小河片段;喜欢小水滴在大海里玩的的就演大海片段。教师在这个环节中提供道具,并到排练小组中稍作指导。最后分组展示。

  达到到的目标:在这一教学环节环节中,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人文主题。发挥想象,用动作、人声、音乐道具、等表现小水滴旅行各阶段的音效,尝试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用音乐形象表现小水滴旅行的过程。

  七、教学特色(总结以上过程和策略,我认为我的教学特色是)

  1、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科特点,学生的参与程度应该较高。

  2、重视音乐实践,培养学生创造合作互动能力,尊重独特体验注意情境设计。

  3、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体验、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

  4、课堂安排连贯性强,教师在课堂中需要有较强的调控能力,能对学生的各个编创环节做合理的引导、小结。

  八、教学启示:

  总之,本方案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淡化学科边缘,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依托音乐本身的魅力,影响学生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的形成。全面影响学生做人、做事的态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意识、探究精神。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创造性。当然,措施付诸实施,还需要老师的爱心和慧心,教学研究永无止境,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此,还请各位领导和同行们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音乐说课稿 篇2

  一、 设计意图

  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唱歌技能是音乐教育的任务之一。我们不能一味追求单纯的技能技巧。我们进行唱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给幼儿提供享受美的机会,使幼儿获得快乐的源泉,掌握表达感情的工具,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使幼儿能在快乐的唱歌活动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根据以上的指导思想,我设计以下活动。

  二、 说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能享受唱歌的乐趣,并初步知道歌曲的名称,理解歌曲的内容。

  2、学习用歌声表达歌曲的幽默、风趣。

  3、教唱歌曲《颠倒歌》,并能跟唱整首歌曲。

  三、说教材

  《颠倒歌》这首歌曲旋律有个性,歌曲形象、生动,歌词幽默、风趣,词曲结合得比较好,唱起来上口,它十分真实地描述诙谐逗乐的动物场面。幼儿对这些描述既新奇又熟悉,所以很容易理解、掌握,使幼儿在唱歌时感到十分愉快,有利于形成他们乐观、开朗的性格。

  《颠倒歌》音域为6度(1=D)最高音b,歌曲的旋律主要在儿童最感舒适的音域内进行,比较合适幼儿唱,速度为中速,节拍为2/4拍,节奏平稳,幼儿易于掌握。

  《颠倒歌》的重点在于在活动中能享受唱歌的乐趣。因为我们进行唱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给幼儿提供享受美的机会,使幼儿获得快乐的源泉。使幼儿能在快乐的唱歌活动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难点在于学习用歌声表达歌曲的幽默、风趣。要求唱歌时有表情,这种情意的产生应出自幼儿的内心,表现在幼儿的歌声中。这就要求幼儿不仅要理解歌词,掌握歌曲,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自内心的表现出来。这对幼儿有一定的难度。

  四、说教法、学法

  教歌曲的方法不能公式化,方法要为目标服务,因此根据歌曲的特点及幼儿的具体情况,运用了游戏法和直观法,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培养了幼儿音乐感受力,音乐想象力,音乐记忆力。

  游戏法在幼儿学习中起着重要的动力作用。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则不会使幼儿感到枯燥无味,同时让幼儿体验在集体活动中的乐趣。

  老师通过设置疑问,配以色彩鲜艳的图片,把幼儿带入一个诙谐有趣的场景中;视听的结合,有助于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老师的整体教学法及分段教学法加深了幼儿对歌曲的印象,进一步学唱整首歌曲,而在表演歌曲中,老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及感受力,让幼儿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表现歌曲的风趣,同时也提供给幼儿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

  五、 说学具准备

  贴绒教具:狮子、老鼠、大象、蚂蚁、小鸟、小鱼、公鸡、母鸡。老师出示了颠倒的图片,使幼儿马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图片直观形象,提高了幼儿的兴趣。

  六、 说教学程序

  根据大班幼儿学习音乐活动的特点和本活动的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导语、引起兴趣(复习律动)

  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尤其是幼儿兴趣可以吸引幼儿去参加各种活动,积极学习各种知识,从而发展各种能力,为了激发

  幼儿的兴趣,开始部分主要是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他的兴趣,为以下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

  老师导语:“今天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大事,有好多动物都来参加森林大会,看,第一个跑来参加的是小马。”幼儿听音乐做骑马动作进教室。老师:“谁第二个来了?”幼儿学做小猴子动作。

  2、节奏训练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的生命力源泉,因此,我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结合语言的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为学习一首歌曲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练声

  音优质美是唱歌的基本要求,应从小培养幼儿习惯于用自然的声音唱歌,而练声是最好的方法,它可以让幼儿的声音得到一定的放松及锻炼。

  4、 教唱新歌曲《颠倒歌》

  (1)、设疑、提问

  老师说:“森林仙女告诉小动物们,今天森林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请小动物仔细听,你们能不能听出哪些地方发生奇怪的事。”老师范唱,幼儿回答。激起幼儿听歌曲的情趣,启动幼儿的思维。

  (2)、视听结合,观察对比,加强感知

  出示贴绒教具,老师将大狮子与小老鼠,大象和蚂蚁的力气进行比较,然后范唱第一段歌曲,再将小鱼与小鸟,母鸡和公鸡的特点进行比较,并范唱第二段歌曲,加强幼儿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及记忆。

  (3)、幼儿学唱歌曲

  老师通过整体教唱法进一步加强幼儿的音乐记忆,学会唱整首歌曲。

  (4)、歌曲表演

  大班的幼儿已经积累了一定唱歌的经验,又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因此,可以进一步向幼儿讲讲为什么自己这么唱,这一首歌自己想怎么唱,这样会使幼儿在学唱的过程中,在情感的表达上既有模仿,也有创新,同时也注意到音色的变化。

  老师说:“这首歌王老师觉得非常有趣、好玩,所以在唱的时候,脸上带着笑容,声音不能太慢,要轻快活拨,你们觉得这首歌应该怎么唱呢?”引导幼儿用幽默、风趣的歌声及表情来表达。

  5、 复习舞蹈《猜拳游戏舞》

  利用舞蹈结束自然又轻松,可以让整节课推向高潮,令人意犹未尽。

音乐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老师:

  我说课的题目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中的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中第十五节《贝多芬》。

  我说课的程序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一、说教材

  这个单元主要探究贝多芬的音乐作品,一共有两首,分别是《第23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和《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

  根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和感知能力,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奏鸣曲、奏鸣曲式及交响曲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能够会唱《欢乐颂》的音乐主题;并能看懂4拍子的指挥图示。

  (3)情感目标: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加强学生对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及贝多芬精神的认识。

  二、说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学习《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贝多芬的作品风格及内涵,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启发学生把学习、生活同乐曲所表达的深刻内涵紧密结合起来。

  三、说教法

  坚持以聆听为主的教学原则 ,在音乐鉴赏活动中不但要听辨音乐的变化,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情感的辨别力、表现力和理解力,了解音乐表现的方法手段,培养对音乐形象的感知和体验。

  四、说学法

  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1.在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时,启发学生在对音乐形像与音乐情感的体验中充分展开想象,建立一定的音乐思维空间。

  2.在音乐知识内容的学习方面,采用师生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避免枯燥的知识灌输和单一的讲解。

  3.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包括课前准备),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做到会提出问题、能分析问题、善解决问题,增强与他人间的协作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1.课题引入:

  与学生一起聆听《第23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通过听辨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并引出课题《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2.讲授新课:

  ①讲新课之前,先请几位同学把我们上节课要求大家针对以下问题收集的相关资料给大家展示一下。

  a、贝多芬的生平简介;

  b、贝多芬创作的作品分类;

  c、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及音乐主题;

  d、试举例,说说贝多芬创作的作品主要有哪些?(各组代表介绍)。

  ②完整聆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回答该作品体现了贝多芬怎样的伟大思想? ③分段鉴赏,听辨后列出各段的`演唱形式、人声音色的变化,在表达情感,增强艺术感染力中所起的作用。

  ④学唱《欢乐颂》主题,体验合唱情绪与表达的感情。说说它对你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方面有什么启迪?

  ⑤课堂实践:引导学生在学唱的同时,感受4拍子的节奏特点,能看懂4拍子的指挥图示,并尝试指挥合唱《欢乐颂》主题。

  3.拓展与研究

  对比聆听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未完成交响曲》、《小步舞曲》、《命运交响曲》片段,说说有何异同点?

  4.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并对"乐圣"贝多芬的生平和坎坷遭遇有了较全面的了解,相信大家也都有不同的收获。大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挫折与困难,如何正确的面对这些挫折、困难?或许你已经从贝多芬以及他的作品当中,得到了一些启示??希望同学们都能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勇敢地去面对困难与挑战。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评委!

音乐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小红帽》,我的说课环节有:

  1、教材分析

  2、教学目的

  3、教学重点和难点

  4、教学设计及教学准备

  5、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首先对教材进行分析:

  《小红帽》是一首巴西儿童歌曲。2/4拍,六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大调式。六个乐句中除第五乐句巧妙地运用了第一乐句的后半句加以变化外,一、三乐句基本相同,二、四、六乐句基本相同,并且均以do re mi fa的级进式旋律开始,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使整个曲调既统一,又有对比。旋律中音阶式的级进进行与分解式进行穿插运用,使曲调流畅、活跃,与第一人称的歌词相配合,叙述了孩子们所熟悉“小红帽”的故事。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掌握用一口气流畅地唱完一个乐句的方法,练习清晰的咬字吐字,用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

  2、在创编歌表演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教育学生要尊敬老人,遇见坏人要机智勇敢,学会自我保护。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体会歌曲的音乐形象,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现能力。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创编歌表演。

  2、培养学生较熟练地唱出歌曲第一到第四乐句的简谱。

  教学设计:

  1、整堂课“以情为中心”而进行设计教学,以情感为主线开展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情景的演变过程得到情感的体验。

  2、在歌曲表现中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歌曲的特点,通过综合全方位地运用欣赏、歌唱、表演等各种教学手段,进行音乐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1、《小红帽》的课件

  2、钢琴

  3、学生自制的小红帽

  教学过程:

  现在我给各位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首先我让学生戴着自制的小红帽听着歌曲伴奏走进教室(播放歌曲《小红帽》的伴奏)让学生在课前潜移默化地受到新授歌曲旋律,为新授歌曲做好铺垫。

  再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故事引入

  我对学生说:《小红帽》的故事同学们听过吗?

  学生会说:听过。

  接着老师让学生推荐一个会讲这个故事的小朋友来讲一讲这个故事。

  1、新授歌曲

  学生讲完故事后,我紧接着故事这个话题说:“艺术家们为这个故事编写出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小红帽》,这个时候我就连忙出示课题(说课人张贴课题)并播放歌曲欣赏,我说:“说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放有原唱的歌曲《小红帽》)

  因为这首歌学生都比较熟悉,所以我没有把过多时间放在歌词的教唱上,在这个环节,我先带学生把歌词有按歌曲的节奏有感情地读一遍,如:XXXXXXXXXXXXX我独自走在郊外的小路上,学生再自己按歌曲节奏有感情地读一遍歌词,这样为学生在学习歌唱时对节奏的掌握做铺垫。

  新授时先让学生跟着欣赏带模唱歌曲,教师再找出学生唱的不好的地方给予纠正。比如:音准、节奏、咬字的规范等。

  歌曲唱熟练后可以让学生听着歌曲伴奏按老师的演唱要求进行全体唱、分组唱、个别唱,加深孩子们对歌曲的印象。

  学生能熟练演唱歌曲后,教师再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歌曲是有六个乐句构成的,然后教学生熟唱这首歌前四句的简谱。在这个教学环节我是这样进行设计的。我在课件里准备好了1234567这几个音符,先出示这七个音符。

  我对学生说:“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七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他们啊?’

  然后我教学生唱这七个音的唱名。注意学生在演唱七个音的音准。唱完以后告诉学生这七个音非常地调皮,它们喜欢玩换位子的游戏,(说课人点击课件:七个音调皮的音换位子)通过它们不断地交换位置就组成了一首首非常好听得旋律。

  然后出示歌曲《小红帽》前四个乐句的旋律,(说课人点击课件:《小红帽》前四个乐句的旋律),让学生观察他们又进行了怎样的位置变化。老师可以先让学生猜一猜第一个音符唱什么,然后让学生跟着老师的琴声试着接下去唱一唱。在唱的过程中,对学生把握不好的地方给予纠正,尤其是音准的纠正。

  2、歌曲处理:

  首先老师告诉学生会唱一首歌,并不代表就唱好了一首歌,在歌曲和简谱教唱的教学环节结束以后,我进行了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设计,就是歌曲的处理。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通过情境讲解对歌词进行分析和情绪上的渲染,让学生通过听老师分步进行故事情境的讲解,然后引导学生分别说出,每个乐句该用什么样的情绪进行演唱。

  比如:第一、二乐句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演唱的,我放歌曲的伴奏有感情地进行第一、二乐句的故事情境的讲诉。

  我说:(说课人点击课件播放歌曲《小红帽》第一、二乐句)

  “瞧,小红帽挎着小篮子出门了,她走进了茂密的树林。微风吹来,嗯(老师作闻花状)空气中透出一股淡淡的清香。”

  讲完后问学生:(1)谁能说说小红帽此刻的心情?学生肯定会说这个心情是轻快、高兴地。

  (2)然后让学生用表情、动作来表演小红帽此刻的心情。(课件播放歌曲《小红帽》第一、二乐句)要求学生把这种情绪带到演唱第一和第二乐句当中去。

  再如:第三、四乐句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演唱的,我播放歌曲的第三、四乐句有感情地进行第三、四乐句故事情境的讲诉。

  (说课人点击课件播放歌曲《小红帽》第三、四乐句)

  我说:“小红帽的家里住在又远又僻静的地方,树林里有一只大灰狼经常出没。

  讲完后问学生:(1)谁能说说大灰狼是怎样一种动物?(凶狠、残暴)

  (2)刚才小红帽走在大森林里的音乐还是活泼欢快的,遇到大灰狼后变得怎样呢?(课件出示:恐怖、紧张)

  比如:第五、六乐句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演唱的,我点击歌曲的伴奏有感情地进行第五、六乐句的故事情境的讲诉。

  (说课人点击课件播放歌曲《小红帽》第五、六乐句)小红帽抬头看天色,心中打定主意当太阳下山前,我一定要赶回家,同妈妈一同进入梦乡。”我再问学生:“这两个乐句可以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呢?”学生就会说要用开心、满足的情绪演唱这两个乐句。

  歌曲处理完后,要求学生听着伴奏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拓展(表演)

  歌曲新授结束后,我设计了下一个环节,要求学生根据歌曲自编简单的舞蹈动作。也就是歌表演,在这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

  (1)分组进行排练,教师讲清规则,选出四名小组长组织四小组学生进行歌表演的创编,要求他们选出小红帽、大灰狼、妈妈的扮演者。表现的最好的一组可以得到老师发的艺术星。(在学生创编表演时教师巡回指导)

  (2)创编结束后再让学生分组展示,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创造力和协作精神。并进行评价(我采取的是生生评价和师生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如第一组表演完了请另外三组的同学进行评价,评出他们创编的优点和缺点,发现学生创编的散光点,老师做必要的补充,并表扬表现出色的小组。)展示结束后,师生精挑几个有代表性的动作进行全班训练,最后让全体学生听着伴奏进行歌表演。要求学生既要有感情地演唱又要有表情地完成表演。

  4、总结

  在总结时我问学生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会说学会了唱小红帽这首歌、学会了唱这首歌曲前四乐句的简谱、学会了表演这首歌曲、还知道了要像小红帽一样做一个孝顺的孩子、勇敢的孩子,遇到危险要学会自己保护自己的道理。

  6、结束

  整节课结束了,让学生听着歌曲带上自制的小红帽听着音乐有秩序地离开音乐教室,(说课人播放歌曲《小红帽》原唱)

音乐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众所周知,音乐艺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中,体验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创造音乐,才能促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发展和提高。因此,学生主体参与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核心,是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即以学生为本,是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今天我以《送别》一课和大家共同探讨现代教学思想及教学策略。

  一、说教材:

  该歌曲出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曲家李叔同,作于1915年。歌曲属于李叔同早年创作的“学堂乐歌”,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一段式的歌曲C大调,中速深情,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诚挚感情。

  (一)教学目的: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我对教材的理解,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正处于生理、心理快速发育期,思想日趋成熟。根据其特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角度出发,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能力目标:学会用恰当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和正确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3.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珍惜情感。

  (二)教学重点:感受音乐的情绪表现,我将采用情景质疑的方法创造情景,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表现。

  (三)教学难点:

  中的附点节奏和音准

  二、说教法与学法:

  基于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根据我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本情况,我采用了欣赏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发现法和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在学法方面,我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这一学段的学生思维特点,我将引导学生采取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实践法等进行自主学习。

  三、说教学手段:

  为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为本堂课准备了如下教具:多媒体、音响设备、钢琴。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为本堂课设计了导入;进入主题,展开学习;主题延伸、扩大视野;创造情景,升华情感;结束五个环节。其中“进入主题,展开学习”是本堂课的重点部分。下面请跟我一同走进教学过程进行策略分析,在这里,将呈现我的教法和学法指导。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我采用歌曲导入法:以校园民谣《敢问路在何方》、《好汉歌》为切入点导入“五四“时期的学堂乐歌,由学堂乐歌自然过渡到本堂课主题——《送别》。利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动机。

  (二)进入主题,展开学习

  1.介绍词曲作者

  在这一环节里我会采用欣赏法与讲授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在介绍《送别》创作的历史背景,介绍词曲作者及作品风格的同时播放背景音乐《送别》,比较形象直观地引导学生走进作者,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美学思想。

  2.歌曲学习

  首先让学生哼唱并熟悉C大调音阶,对歌曲调式有初步感知与认识。

  然后播放歌曲《送别》,让学生完整而充分的聆听作品,自主感受音乐,哼唱旋律,用模唱法锻炼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听觉能力,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这首歌曲的难点句是:

  。我会在钢琴上反复弹奏,让学生多次演唱,掌握音准。并与5 2 3| 4 7|1 ———|对比。正确掌握好附点四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节奏。最后,以个人和小组方式检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朗诵歌词,对歌曲的处理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演示,对处理得恰当的小组给予合适的表扬,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根据学生的理解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主题延伸、扩大视野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艺术“家族”的主要成员,是学校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无论在文化领域、艺术领域还是教育领域,音乐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这里,通过分析理解《送别》在电影《城南旧事》中的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城南旧事》是1982年女作家林海音改编的同名电影,《送别》因在影片中作为主题曲而广为人知。我将播放电影片段,学生会看到在电影那行云流水般的叙述中,《送别》的旋律随着淡淡哀伤的情节的发展数度响起,和电影里小英子的眼神一起,深深地镌刻在人们的心上,此时学生会感受到歌曲在影片中的隐约、哀婉之美。

  (四)创设情景,升华情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的目的是为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激

  起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在这一环节里,我让学生思考并抢答关于友人、亲人离别时的诗歌,古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在此创造情景,升华情感,将常人之间的离别之情延伸开来,是为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友情,尊重父母长辈,与同学、朋友和睦相处,养成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团结合作的良好品德。

  (五)结束

  在师生共鸣达到高潮处,我和学生声情并茂地吟咏歌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汉代《毛诗序》对音乐记载:“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语言穷尽的时候歌声情不自禁响起,全体师生在情景交融中再次有感情地演唱《送别》这首歌结束本课。

  五、教学启示

  总之,本方案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淡化学科边缘,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依托音乐本身的魅力,影响学生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的形成。全面影响学生做人、做事的态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意识、探究精神。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

音乐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歌曲《恰利利恰利》是一首欢快的印度尼西亚民歌,表现了庄稼人的劳动热情。旋律中贯穿着欢跃的舞蹈节奏,虽然连续八次出现相同的节奏型,却毫无单调冗长之感,反而使人感到意犹未尽,更具乡土气息。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学习者是四年级学生。该班学生音乐基础薄弱,不少同学把学会唱歌作为音乐课的主要目标,甚至唯一目标。其它音乐素养如:欣赏、律动、演奏、创编、体验、感悟等被忽视。为此在每节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引领他们吸收丰富的音乐营养,进行美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恰利利恰利》,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艰辛以及收获成果时的喜悦,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大自然。

  2.体验印度尼西亚的音乐风格、情趣,对表现乡村生活的音乐产生兴趣。

  3.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能发挥想象力,模仿人们在田间劳动时的动作、表情,创编动作表演。

  4.欣赏《霍拉舞曲》,了解有关霍拉舞的知识。

  四、教学重点:

  体验这首乡村音乐所表现的喜悦情感;启发创编音乐。

  五、教学思路设计

  本节课教学流程设为四大块,即:创设情境采金秋;走进情境唱金秋;融入情境舞金秋;采集音源创金秋。

  首先,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音乐世界。我将这么去创设情境: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喜欢这个季节吗?为什么?重点围绕“为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去发现秋天的美、秋天的丰收。接下来再引:那就让我们去《采金秋》(即复习旧歌)、唱金秋、舞金秋吧。从而引领学生走进音乐世界。

  第二环节,走进情境,唱金秋(即学新歌)

  怎样才能唱出歌曲的美好的情感?第一,引导学生学会听。播放出色的录音范唱,让优美旋律拨动学生的心弦。听后让学生说出心里话——音乐感受。还可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你觉得歌曲反映了怎样的情绪?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欣赏音乐,感悟音乐的能力。第二,寓教于乐,把枯燥的音乐知识融入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音乐知识,形成音乐能力。如:为了掌握二四拍的强弱规律,我设计启发学生创编不同拍法,或击掌——拍肩,或跺脚——捂膝,或与他人合作等等。第三,模唱、跟唱、评唱、唱准确。多角度、多形式的学唱歌曲,切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能力。

  第三环节,融入情境,舞金秋

  启发学生模仿庄稼人劳动的动作来体验劳动的辛苦,感悟曲情,实践音乐,丰富想象,鼓励创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第四环节,采集音源,创金秋

  “生活即音乐”,这对小学生来说,本属陌然、遥远,然而当教师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田野,去采集音源时,学生觉得“生活即音乐”竟是那么亲近,那么真实!这一环节我是这么设计的:看到田野一片繁忙丰收的景象,天上飞翔的鸟儿,一定为他们歌唱。同学们,假如你就是小鸟,会怎么唱?还有谁会歌唱?那就让我们唱响一首田园交响曲吧!这样,通过引领学生采集音源,然后按节奏编创,形成多声部后模唱。学生会深切体会到:创作并非大家的专利,我们小学生同样能行!至于运用新理念去实施音乐教学,就再也不是强人所难的事了。

音乐说课稿 篇7

各位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欣赏综合课《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

  本课我选用的教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欣赏教材第二单元第二课。本单元共三课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各种不同体裁歌曲的欣赏,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和个人风格;《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是本单元的第二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蒙古族民歌《赞歌》和哈萨克民歌《玛依拉》。《赞歌》是典型的蒙古族音乐风格的代表,是一首长、短调相结合的歌曲,曲调豪放,优美深情,刚柔并进的演唱更增添了歌曲的感染力;哈萨克民歌《玛依拉》热情奔放,富于草原风味。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听赏两首各具特色的民歌,使学生了解蒙古族和xx族民歌的音乐特点,认识到在同一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特色和音乐风貌,从而增进学生热爱少数民族音乐的情感。

  本课的重、难点是通过欣赏不同民族的音乐,使学生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两个不同民族的民歌。由于少数民族的民歌分布广泛,知识面涉及较广,歌曲的风格又各不相同。所以我采用了视听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的优点来帮助学生感知音乐,从而分辨不同民族的民歌特点,通过直观的图象来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它由复习前课乐理知识,听赏歌曲,创作活动这三个部分组成。首先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开课:“同学们,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那你们对这个大家庭了解多少呢?先让学生讲讲对少数民族的认识和看法。引起学生对少数民族的兴趣(点题),问题和学生的经验相结合,学生很快就进入了现实生活中去,从而引起他们倾听的愿望。接着我将采用多媒体影像播放一组少数民族风情的介绍片段,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风情。

  接着进入第二环节:首先我让学生欣赏《赞歌》和《玛依拉》两首歌曲的旋律片段,提问:这两首歌曲各属哪个民族?两首不同的风格民歌片段,引发学生了解各民族音乐全貌的兴趣。然后我用课件展示出中国的版图,把学生“带入”蒙古,去了解蒙古族人民的吃、穿、住、行等风俗习惯,这样能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形象具体化。接着我将让学生欣赏具有典型蒙古风格特点的歌曲《赞歌》,欣赏完后由学生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这样能让学生在听赏和分析的过程中了解蒙古族的音乐,最后与他们一起总结出蒙古族歌曲的音乐特点,旋律自然流畅,宽广。

  在一段长时间内的视觉图象后,为了让学生能松弛一下,我将运用音乐律动法,让学生感受蒙古风格的舞蹈,教他们随音乐的节奏做一些简单的压手腕、骑马、跺肩的动作,来调节课堂气氛,使课堂活跃起来。接着欣赏一段新疆的舞蹈片段,欣赏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提问: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新疆在中国版图的位置?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别讲讲自己眼中的新疆,同时我会让他们欣赏哈萨克民歌《玛依拉》,在听时,我会提示他们注意听哪一句给你感觉最特别?为了让学生更加准确的抓住新疆民族音乐的特点,我会让他们再复听一次跟旋律哼唱,最后我运用表格对比的形式,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新疆民歌的音乐特点,热情、奔放、自豪。然后把蒙古族民歌与新疆民歌的旋律和节奏等特点作比较,这样能引导学生更加直观的.区分出不同民族音乐来源与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和音乐文化。

  最后是第三个环节创作活动。在这一环节中,我将播放两首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歌曲,让学生说说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其音乐特点有哪些?有了前面两个民族音乐的分析过程,学生能更加熟练的抓住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然后我再让他们根据不同民族的特点进行表演创作,如:舞蹈、绘画、服装展示等等。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真正的融入到民族文化中去,学生在一起创作,发挥集体精神,并进行互评。学生在轻松快乐自由的氛围中了解到音乐离不开人民和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生活。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也有着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都具本民族的风格特色,从而成为该民族的重要标志。

  这堂课,我重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将学生的体验和活动穿插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方式的改变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多彩,课堂也变得格外生动、有活力。这一课在教学上有两个特点:一个特点是在课堂里巧妙的将欣赏民族音乐,探索民族音乐,表现民族音乐融合在学生的活动中,并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发现不同民族的特点,整个过程连贯而自然。另一个特点是教学控制,通过熟悉的音乐进行组与组之间的比赛加上有效的控制,使课堂真正做到活而不乱。

音乐说课稿 篇8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歌曲的演唱形式》,选自湖南文艺出版社初中音乐七年级第三单元《美妙的人声》第二课时。下面我就从说教材、教学对象,教学策略及设计、教学媒体的设计、教学过程及分析和对教学效果的预测等方面向各位专家、老师说说我是如何进行《歌曲的演唱形式》的教学设计的。

  一、说教材

  1.说课题在课程标准中的规定

  新课标要求: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出发,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听、唱、想、创作等形式体验、辨别歌曲的演唱形式。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式学习和歌唱让学生从中感受各种演唱形式的特点的同时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展示信息的能力以及实践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分组完成任务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他人的合作精神。

  3、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提到:音乐教学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与感悟音乐的过程。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通过探究式学习和歌唱分清各种演唱形式。

  二、说教学对象

  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他们刚进中学大门,对初中的一切都感到新奇,求知欲特别强,上课也能认真听讲,这是上好音乐课的基本条件。但小学和初中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区别。小学以唱游为主,注重在游戏中掌握知识;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加强,课堂教学更需要知识的融会贯通,更需要理性的分析和引导。所以,教师应该在如何引导学生自觉学习音乐上下工夫,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说教学策略及设计

  (一)精选教法、让学生想学

  音乐课不单纯是教学生唱歌,学生还要看、要听、要动。要让学生充分的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本课我注重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重视音乐实践活动和音乐创造。为此我精选了以下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对资料的搜集、整理、交流和展示,学会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让他们在感受音乐的魅力的同时,享受亲历知识产生过程的快乐。

  2、情感体验法:让学生带着对歌曲的体验进入课堂,引导学生用自己对歌曲的体验去感受歌曲的演唱形式,从而进一步认识、理解、分辨歌曲的演唱形式。

  (二)暗授学法、让学生会学

  1、在教学中把教法与学法联系起来,有意识地进行学法的指导与渗透,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实行“四多”,即多听、多想、多唱、多创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

  2、 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独立主动地探究知识,变被动为主动。

  3、 重视教材与相关文化的融合,运用音乐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开辟了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发现的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 “让学生运用会唱的歌曲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进行表演”、“小组合作讨论将组内各个成员的意见统一成小组意见”强调学生体验、参与、探索的乐趣。

  四、说教学媒体设计

  1、让学生运用baidu 、ggle等搜索引擎查阅资料。每个学生作为歌曲的研究工作者都动手查阅资料并将资料整理,小组为单位以口述的方式上交研究报告并在全班交流。

  2、让学生在教师的网站上测试。测试的内容是根据你所听到的歌曲说出其演唱形式,在每次提交答案后都可以得到评判,还可以重复答题。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导入新课、创设情景、激趣研究

  (1)教师给大家送一份本周的见面礼:为大家唱一首歌《雪绒花》

  (2)提问引出课题,组织学生讨论,帮助学生整理。

  (3)创设情境,将学生设定为特定的身份,组织学生在网络上搜索相关资料

  (1)学生集体为老师唱一首《雪绒花》 作为回赠

  (2)学生讨论后回答

  (3)在网络上查阅资料,并学着整理在网络上获取的资料。

  (1)以互赠见面礼的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复习第一单元歌曲《雪绒花》

  (2)共同整理出独唱、齐唱的特点。导入新课

  (3) 小结出几种典型的形式。创设情境,将学生设定为特定的身份,要求他们完成以下任务,由于特定身份学生会很积极去完成任务。

  活动二 探究学习,口述交流,听唱体验

  (1)组织学生分组各自按不同任务进行探究式学习

  (2)组织学生用口述的方式在全班进行交流,并以个人观点参与到其中,进行小结。

  (3)在交流到对唱时介绍刘三姐对歌并让学生亲身体验它的魅力。在交流到轮唱时通过《啊,朋友再见》来体验其特点

  (1)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在网络上搜索资料并将其整理,整合形成小组的研究成果

  (2)学生在全班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3)学生用听、唱、创编等方式体验歌曲的演唱形式

  (1)通过交流、讨论,学生感受到歌曲可以由这么多不同的演唱形式的同时,自己的表达、合作、探究的'能力得到了展示,这对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又能较好地落实教学重点。

  (2)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交流、分享、体验,让大家分享探究和获取知识的快乐,实现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

  (3)对本土歌曲的体验,与乡土教育相结合。复习了第一单元歌曲,让学生有想把会唱的歌曲都用不同形式表现出来的愿望。通过想象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活动三小试牛刀

  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制作好测试的网站并将其放在服务器上运行学生在网站上测试自己本节课里的研究成绩这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量规,学生自己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价。

  六、说对教学效果的预测

  1.通过教学,我预计会达到以下教学效果:

  (1)学生能准确地辨别各种演唱形式,并能较好地掌握各种演唱形式的特点

  (2)学生体验到了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并获取知识的快乐,这对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音乐》课的兴趣有着重要意义。

  2.可能出现的问题:

  (1)学生在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后没有及时对整理结果和体会进行文字性或PPT形式的小结,导致课堂讨论活动的结果无法形成文字,不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2)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很高,所查找和展示的资料比较丰富,导致教师对每个活动时间分配不好。

  以上是对《歌曲的演唱形式》的教学设计,谢谢大家!

【音乐说课稿】相关文章:

音乐说课稿03-11

音乐说课稿11-22

音乐的说课稿12-17

小学音乐说课稿03-16

音乐与影视说课稿07-06

春天音乐说课稿07-18

小学音乐说课稿11-04

年级音乐说课稿11-29

大班音乐说课稿11-15

瑶族舞曲音乐说课稿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