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说课稿范文7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想品德说课稿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㈠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属德育中“社会道德教育”的范畴,这是对“孝道美德”的传承和发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促进同学与家长的相互理解,涵养同学的道德。引导同学在情感上能“感受爱”、思想上能“理解爱”、行动上能“回馈爱”。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索取意识,树立“心系他人”的奉献意识。
㈡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同学知道家长对自身的关爱,理解家长的辛苦和期望,激发同学爱家长和尊敬家长,进一步加深对家长的感情。
2、通过“谈”、“辩”、“观”等系列活动,体会家长爱的伟大,教育同学要孝敬家长。
3、激发同学发奋学习,努力向上,不辜负家长的期望。
㈢重、难点分析:
现在的小朋友大多是独生子女,既受到家长的呵护,享受家庭的亲情,又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心胸狭隘,只懂索取。它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通过分析教材和学情,我认为引导同学理解“家长的爱”,进而认识“关爱家长”也是子女的家庭责任,并在学习中发生“践行”的欲望,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学习难点。
二、教学过程分析:
活 动 流 程 图
活动流程图
教学内容
一、营造氛围
引入主题
出示“家庭生活场景”的图片,让同学走入一个温馨的世界,调动同学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交流体验
领悟深情
感受爱
活动一:“品评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A名人的母亲 B平凡人的母亲
活动二:“畅谈我与家长的故事”
理解家长
活动三:角色互换-我来当家长
A“十月怀胎” B情景续演
活动四:视频观赏-《垂直极限》选段
三、悟明情理 指导行动
活动五:讲文品情,辩析明理
活动六:楷模示范,促进“感恩行动”
四、升华情感 形成内化
活动七:真情告白
教 学 过 程 分 析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一、营造氛围
引入主题
1、出示“和美的家”-家庭生活场景的图片,让同学走进一个温馨的世界。
2、设问:同学们,看完这些图片,你们心中有怎样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3、出示课题《感恩家长》
“爱的教育”需要爱的氛围,展示充溢亲情与关爱的图片,不只营造了温馨的课堂气氛,而且激发了同学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定下了课堂基调。
二、交流体验
领悟深情
一、感受爱:
活动一:“品评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A讲“名人的'母亲”的故事,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朱德的母亲、胡适的母亲等。
B看“平常人的母亲”的行为,课件展示。(设问:从她们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同学自由作答,教师稍作点评)(引言:我想很多同学都会记着我们的家长对我们的淳淳教诲,也记着自身的家长为我们做的很多的事情,下面请同学们畅谈自身与父亲或母亲之间的故事。
活动二:畅谈我与家长的故事
活动一的设置,是为下一教学环节做情感蓄势的准备。由人和己,激发同学的讲述欲望。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知识性。
活动二的设置:目的在于唤醒同学的感恩情愫,同时也拉近同学与家长的心灵距离。
三、交流体验
领悟深情
二、理解家长
活动三:角色互换——“我来当家长”
A体验互动——“十月怀胎”
(1、事先准备20斤装的布沙袋两只,水盆两个;2、男女生各三名,分三组体验,每组一男一女;3、系上布沙袋,经历“行走—系鞋带—上楼梯—端水”四个体验步骤;4、让同学谈感受,体会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
B情景续演
“星期五下午,同学学小华兴高采烈回家,自言自语地说:“这个双休日作业少,今天可以痛痛快快上网,玩个通霄”。于是丢下书包,打开电脑。岂料父亲站在门口……
(假如你是父亲,你会怎样做?你希望你的小朋友怎样说,怎样做?假如小朋友不听你的,你作为父亲会有怎样的感受?)
活动四:视频欣赏-《垂直极限》选段
设问:影视中的父亲为何这样做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德育课源于生活,这里设置生活化的情境,让同学亲身体验,使课堂教学更接近实际生活。同学身临其境,进一步强化了感知。让同学在家长的角色中去体会家长的辛苦与难处,进而反思自我。以达到弱化小朋友与家长间的隔阂,促进相互间的沟通与理解的目的,让小朋友对“家长的爱由“表象的感知”过渡到“深层的理解”层面。
活动四:目的在于进一步强化同学对家长的爱的理解,引起同学心灵的震动。
四、悟明情理
指引行动
活动五:读文品情,辩极明理
A让两位朗读水平高的的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读,以《感谢母亲(或父亲)》为题的习作,并请两位作者谈谈写作感想。
B辩析:
1、同学甲说:“我们现在还小,家长关心保护我们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力去回报他们,等我们长大后,有了经济实力,才干回报他们“。
2、同学乙说:“孝敬家长就是让家长住上宽敞舒适的大房子,给他们买高贵的营养品、金银首饰,让他们衣食无忧。”(设问:你认为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对吗?为什么?你认为该怎样做?同学分组讨论,并全班交流。)
此环节,关注同学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同学提供宽松的交流时间和空间,意在为同学提供独立考虑、互动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反思中领悟,在辩析中获得践行的方法和经验。
活动六:楷模示范,促进感恩行动
视频欣赏:《黄来女带父求学》
将生活中与教学内容有直接联系的鲜活资料引入课堂,从他人的经历中去感悟,进而意识到自身对家长、对家庭的责任。这既是道德学习的过程,也是同学情感体验的过程。
五、升华情感
形成内化
活动七:真情告白
同学在音乐《感恩的心》中,用一句话表达对家长的感恩之情。
让同学在音乐中进一步感受家庭的温馨,珍惜家长的爱,发生践行的愿望。
三、教法和学法设计
1、情景教学法:德育课的教学尤为注重同学自身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我用图片营造情景、谈话联想情景、角色互换身临其境,通过自主体验,提高同学的认知。
2、典范暗示法:同学的认知行为除自身领悟的途径外,典范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教学中,通过视频人物、身边同学的引导,激发同学“践行”欲望。
四、设计过程反思:
一节好的德育课取决于两个要素:一是合理设计,符合同学的认知规律,充沛地发掘生活资源;二是自然生成,巧妙地利用同学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因此需要教师有灵活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时刻引导同学的认知,使教学过程紧凑、活泼,富有渗透力和感染力。
其次,德育课必需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内是明理,而课外是践行,只有“知行统一”,方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自我保护》。近年来,青少年被伤害的事件屡屡发生,尽管家庭、学校、社会、司法为青少年提供了有力的保护,但这些不能完全防止对未成年人侵害行为的发生,我们学校就有这样的例子:在1月14日至16日期间,一伙社会青年连续到我校附近的公交车站、周边道路上抢劫我校多名学生的e通卡、MP3等财物,并殴打一名学生致重伤,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案件最终破了但查案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许多同学当这几个社会青年殴打和抢劫同学钱财时,有同学目击了但是却没有及时向老师报告或向公安局报案;当这伙人第二天继续作案时,第一天受害同学看见了,但仍没作出反映,甚至有一位同学是我们取回被抢劫东西在组织学生认领时,才发现他也是受害者之一。案件引起我深深的反思:导致悲剧多次上演的原因是什么?归根结底是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足,没有掌握自我保护方法和技巧导致的。我想要是这些学生能正确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或许这种悲剧就减少甚至不会发生,本课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以人为本,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是本课秉承的教学理念,。下面我就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本节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七年级下学期的教学结构主线是“珍爱生命,健康成长”。《自我保护》是其中第七单元《法律护我》第三节的第一个框题,是“健康成长”这条主线中一重要板块,是第七单元《法律护我》乃是法律常识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重点难点和精华所在。
2、教学目标
对本课课标的要求:“体会自我保护重要性和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预设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它包含了二个层次,即体会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并在这一基础上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学生受到一定程度的自我保护能力方法的训练,逐步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充分认识自我保护的重要意义。达到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的作用。
3、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特点,预设“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因为它是这一章的主干知识,也是本节其他知识的探究基础,从学生的心理学习自我保护要根据“学习对生活和生产有用的知识”的课改理念,只有掌握这一知识学生才能“学以致用”,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预期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这一问题综合性强,七年级学生由于生理、心理都不够成熟,往往对不法侵害的认识不足,在日常行为中,缺乏对自我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缺乏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所以将这一知识暂定为本课的学习难点。
4、教材处理:指导思想是“源于课本,高于课本;贴近生活,情感体验;理论联系实际;兼顾创新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5、资源利用:教材本身及学校内鲜活例子,学生收集的材料兼收并蓄,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共同分享。
二、说教法和学法
1、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处在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其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联系前后知识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考虑问题还不够全面,他们既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又具备一定独立性,但受外界环境所左右。受到侵害时,有的胆小怕事,不知所措;有的则冲动行事,不计后果。由于过去所进行的法制教育多为“遵守型”或“限制型”,即要求学生要如何遵守法律,不做违法犯罪的事,所以他们中许多不知道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在本课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方法和技巧以及正确分析问题,冷静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法:“四环节活动教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存,而且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我将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将“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调到前面先学,一是有利于与导入课堂中的知识相衔接,二是有利于为后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习作铺垫。同时,以小品案例教学的形式,进行师生共同探究,随后,让学生全员参与自己探究,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多媒体显示)
第一环节:我来当编剧 (自主活动,引起兴趣)
第二环节:我是安全员 (自主探究,人人动手)
第三环节:我是小警察 (自救互助,尝试解决问题)
第四环节:我是小法官 (归纳梳理,复习巩固)
3、说学法:
本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教师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全员参与,达到自主建构知识的目的。因此,采用学法主要有“角色扮演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课堂讨论法”、“启发谈话归纳法”等等
角色扮演法:新课程理念强调“学习要联系学生已有经验”。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入解决实际问题情境。在学习“自我保护方法”时,学生以编剧身份,就遇到歹徒敲诈勒索时我该怎么办理这一问题展开(辩论)表演,使学生进入解决实际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
自主合作探究法;建构主义的核心理念之一:学习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的过程;让学生在课前动手收集材料:我们身边的安全隐患并归纳整理出几个类型(如在家庭中、在学校中等);(搜集、记录资料的过程就是很好的学习过程。通过此类活动,可培养学生初步学会用自身的知识去寻找发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培养调查能力。使全体学生都能“动起来”,参与到课前的学习准备中去。提高对本课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出一些学生容易碰见的安全隐患,补充老师给出的不完整的答案;让学生联系实际地大胆想象,建言献策例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勤思考、好动手的习惯。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讨论法:重点知识“自我保护的方法”的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可以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充分发挥和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想方设法去探究,适应了现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精神,同时在课堂讨论和归纳中会发现很多对问题的不同看法,不同观点,再加之正确引导即是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启发谈话归纳法:重(难)点知识“自我保护的技巧”的教学中,在学生课堂讨论和提问学生的教学情境中,适时地加以归纳,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性认识,逐步形成探究问题的能力。
4、教学准备:提前布置学生收集我们身边安全隐患、排练小品,小品表演采用人生AB剧的形式。
三、说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我来当编剧(自主活动,引起兴趣)
杜威说:“教学的艺术就在于能够创设恰当的情景”。从生活实际出发,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出示20xx年1月22日《厦门晚报》中一则《一伙小青年在槟榔中学附近专抢学生 威胁不许报警》新闻请大家换位思考:“如果我遇到这种情况,我要怎么办?”。(目的在将新闻与预先排练的小品结合,让学生分析这种情况产生原因,引起思考。)紧接着我请课前排练过小品《小浩怎么办?》的同学上场,调动课堂气氛,这时候让学生预设场景,每个同学可以将自己预设的场景(如:①直接反抗②求助路过大人③逃跑等)放入小品中,得到不同的结果,这样能让学生结合场景丰富认识,使自己在这样的情感体验中加深对知识的感悟、理解。
在这里,我采用“主动+合作”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思想品德教师“如何领”、“把学生领到什么地方”的主体作用,当你把他们领到适当的地方之后,那就要把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起来、发挥出来,师生共为主体,双向和谐活动的过程
第二环节:我是安全员(自主探究,人人动手)
在新的教学理念中,提倡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和谐共存。在教学中,平等参与教学活动,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体现。在这个环节中,我充分围绕“生活是课堂教学的基础”这一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在课前布置预习作业时,我让学生去发现我们身边的安全隐患,找找有哪些隐患直接危害我们的健康,看看谁找的多,谁就是合格的安全员。在讲授时,我先抽查了学生的调查结果,让他们积极发言,相互补充。通过这个环节,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主动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自己体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调查能力,也能告诉学生,找到这么多不安全因素,因此,我要提高自己的自我保护意识(将自我保护意识点到)。
同时,我将学生回答快速统计在黑板上来说明我们身边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但是我们不要害怕,因为我们更应该体会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将我们身边安全隐患分为几个类型(如学校、家庭、周边环境等)为第三环节的教学开展打下伏笔。
第三环节:我是小警察(自救互助,尝试解决问题)
建构主义者认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学过程是依据产生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是解决问题必须重新回到学生。
这一环节是本课教学重点难点所在,在这个环节中,我趁热打铁,在上一个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出具我们身边一些常有安全隐患,如在学校中参加体育运动、在家庭里要注意防火、使用煤气等要如何注意安全,注意,在这里只是个案一个一个案例进行讨论)面对我们身边的安全隐患的时候,我有哪些好办法?让学生分组交流,畅所欲言,找出他们所用的方法。然后老师再进一步进行总结,巩固知识,使学生透彻掌握。通过这一环节的活动,运用身边鲜活素材,使学生得到切合实际的引导,从学生不同的方法中发现学生思想上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并加以正确引导。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能力得到了提高,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的自信心。
第四环节:我是小法官(归纳梳理,复习巩固)
建构主义的核心理念之一:知识是建构的,而不是接受的。学习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的过程。
根据这一理念,我先向学生出具几个案例的视频,每观看一个案例,我就让学生结合课本和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自我归纳总结本课知识,“润物细无声”地对本课知识进行了复习巩固。依照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归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情感升华。
最后课堂小结。请学生做课堂小结,目的: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另一方面能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教学反馈。教师小结使知识系统化。
(以上环节时间安排只是预设,可根据学生学习活动的实际情况需要来作相应的调整。如果出现课堂效果好的环节,可以顺势引导,让开放式课堂渐入佳境。)
四、教学效果预估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预计学生一定能把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学会有用的自我保护知识,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能掌握自我保护技巧。并在学习逐步提高自主搜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从而激发起新的学习动力。
各位评委、老师!以上是我对《自我保护》一课的说课材料,我知道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指教,我相信在您们的关怀和指导下,我会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提高的。谢谢大家!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学内容要求分析、二教法学法、三教学活动、四板书设计、五教学效果预测。
一、 教学内容要求分析
《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是山东人民版《思想品德》七年级第八个生活主题单元中第二个项目的内容。
本项目内容体现的是课程标准中“一2.6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一内容标准的要求。
根据内容标准的要求,本项目要帮助学生解决的核心问题是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如何做出正确选择。
本项目内容由“要明辨是非善恶”和“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两个层次构成,分别介绍中学生为什么要明辨是非善恶和在是非善恶面前如何作出选择的问题。两个层次从为什么要明辨是非善恶到如何作出选择,从这样做的原因到怎样去做,符合认知规律。根据内容标准的要求和本项目的内容安排,我确定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应该如何做出正确选择
教学难点:为什么要明辨是非善恶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由于自身的生理和心理不够成熟,存在着是非善恶标准不够明确,辨别是非能力差的问题,从现实生活来看很多中学生在盲目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在是非善恶面前作出一些错误的选择。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生活中有是非善恶,这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课的学习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对他们走好人生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在社会生活中努力做到抑恶扬善,做一个正直的人。
【能力】
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知识】
懂得如何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 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依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开放性情境,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获取情感体验,构建自己的价值观体系。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情景体验法、活动探究法、合作讨论法、情感激励法。
说学法: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本节课我计划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分析、角色模拟等动态活动较多的学习方法来进行探究学习。
具体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我将结合教学活动加以具体说明。
三、 教学活动
本节课我通过两条线索引领课堂教学。以故事发展线作为课堂明线,通过设计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在情景参与中,学会选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情感生成线作为课堂的暗线,通过运用各种活动以及合情合理的教学评价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学生实现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我将通过四个环节来来组织教学活动。
游戏参与,诱趣入境;感悟选择,激情明理;情景体验,辨析导行;情感升华,明理践行
㈠游戏参与,诱趣入境
上课后我让学生回答出自己的人生目标,之后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我们在实现人生目标的道路上,经常要面对很多复杂的事情,而且要做出选择。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有关选择的小游戏。”由于屏幕中只是显示了两个按钮,所以学生会对这两个按钮充满了好奇。在学生按键参与之前,我分别问他们:“你选哪一个按钮,你知道这个按钮按下去会出现什么结果吗?学生会回答不知道。我在此故意渲染:他们不知道自己选择的是什么,那么我们看看会出现什么结果呢?两个学生把按钮按下去出现的是不同的人生道路。学生参与完成后教师总结:“同学们,小游戏包含大道理,在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道路上,我们要面对各种是非善恶,而且必须要做出选择,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的认识他们,就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就会影响我们人生目标的实现,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共同探讨—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
一个好的开头,往往是成功的一半。这种游戏导课的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出轻松愉快的氛围,又能够把游戏与将要探究的内容结合在一起,自然的导入新课。
㈡感悟选择,激情明理
本环节主要内容是为什么要明辨是非善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承接上面游戏中出现的两种不同人物,引导学生继续探究他们不同的人生选择。第一种通过一名中学生由于不能明辨是非善恶,难以抵制不良诱惑,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让学生感悟到不能明辨是非善恶的危害。第二种道路,展示出在全社会有相当感染力的任长霞的照片,让学生谈谈他所了解的任长霞从而感悟到任长霞善恶分明、刚正不阿,在是非面前坚持原则,勇于抵制各种不良诱惑,从而成为一个人民群众爱戴的好警察,一个正直的人,高尚的人。两种不同的人生道路,就是在是非善恶面前两种不同的选择,在这种直观的对比下,引导学生通过共同探究的方式认识到明辨是非善恶的重要意义。
本环节内容比较抽象,因此通过直观事例的展示,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方式,合理的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形成正确认识。
㈢情景体验,辨析导行
本环节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如何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此环节我采用了情景体验的教学方法,设计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三个情景故事,以一名中学生“小林”的故事作为情景发展的线索,引导学生在情景体验中学会选择,故事贯通有利于提高课的整体效果。
第一个生活情景是小林和同学去公园游玩,面对留下的垃圾是否带走小林和同学产生了不同意见,提出的问题是:如果你在场你会作出什么选择,为什么?学生通过讨论探究的方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必须有正确的'判断标准,即道德和法律标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八荣八耻的标准来评判一下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各种行为。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同时渗透了法律教育,贯彻了思品课的教育目的。
第二个生活情景是小林在网络上结识了网友,以“小林该不该去见网友”引导学生去讨论。学生在讨论中可能会形成认知上的冲突:认为去或者不去。对此我将做进一步引导:去或者不去我们很难统一意见是因为我们对这个网友的身份不能做正确的辨别。在这种引导下学生能够形成认识: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必须提高辨别能力。在此基础上继续提出问题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探讨如何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拓展探究,得出结论。
第三个生活情景是在网吧门前面对网络游戏的诱惑,小林和同学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此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模拟,两个同学在表演中表现出由于自制力的差异,从而做出了进入网吧和不进入网吧的不同选择。通过这样的情景模拟既渗透了心理教育,同时又使学生通过体验形成认识: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还必须提高自控能力。
青少年网瘾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热点问题,也是困扰家长和教师的一大难点问题,选择这种极其敏感问题创设情境,便于触动学生心灵,促使学生在体验和探究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关注了中学生的健康发展,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任务,又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㈣情感升华,明理践行
本节课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选择,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从而做一个正直的人。
我选取了丛飞的视频给学生以情感的激励,视频之后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被丛飞资助的一名学生,你最想说什么?学生会回答像丛飞学习,继承丛飞精神,做一个正直高尚的人,将来为社会多做贡献。利用丛飞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升华,目的就是通过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促使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伴随着情感的激励,引导学生放飞理想,展望将来在实现自己的理想的道路上会遇到哪些是非善恶,又将如何面对?通过这种方式既能使学生总结了本节课探究的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为了体现出课堂学习的连续性,我设计了一份探究性的作业,让学生写一份倡议书,这样的作业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可操作性。把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明理践行。
最后我打算做这样的总结:“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黑暗和光明两种境界。如果像我们在刚上课时做的游戏那样,我们不知道自己要选择的是什么,就很有可能把自己带进黑暗的世界。今天通过我们这节课的探究学习,我相信同学们已经有了一颗明辨是非的慧眼,当我们面对这样的人生开关,已经能够分辨出哪个是真善美,哪个是假恶丑,我们只要坚定的把手放在真善美的开关上,轻轻按下去,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个充满鲜花和掌声的光明前途。”这样的结尾和课前导入的小游戏遥想对应,既总结了本节课探究的内容,又体现出整节课浑然一体,结构完整的特点。
四、 板书设计:
本节课采用了网络式的板书设计,每一个知识点,都是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学生在对问题进行充分的合作、探究的前提下,进行自主建构。板书的设计力求简洁、艺术,从要明辨是非善恶到如何做出正确选择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一目了然。
五、 教学效果预测
各种活动的设置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生的参与能力、合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学生在情景的参与中进行了知识的自主构建,学会了如何在是非善恶面前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树立起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初步实现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专家和老师!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4
本课围绕教学目的,贯彻知行结合的原则,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良好的劳动习惯及关心体贴父母,主动做好父母“小帮手”的思想感情。
通情达理是本课所追求的目的之一。通过总结上节课《从小爱劳动》,导出:“一个勤劳的好孩子,不仅在学校里要积极参加各种劳动,在家里也要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做家务事”。这样不仅顺理成章地导入新课,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热爱劳动”含义的认识。进而通过观看录像,引导学生自行得出为什么要学做家务事的道理。再结合谈自己父母既要为四化辛勤工作,又要关心自己健康成长,实在很辛苦的事例,激发孩子们要学做家务事,减轻父母负担的情感。
联系实际是本课追求的目的之二。在课前教师进行了班级调查,了解到孩子们在学做家务事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有二:一是家长的阻挠,二是没有坚持性。针对这两种情况,教师组织了课堂讨论,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
学生主体参与是本课追求的`的目的之三。本课通过教师创设情境使学生自行得出结论,明白道理;通过学生之间交流父母辛苦的事例,自发地激起内心的情感;通过学生示范,自行学会家务本领;通过观看师生共同参与的小品表演,自行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
以上是我们本课尝试达到的目的,望批评指正。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动植物的变化,认识并了解春天的特征。
2、情感与态度目标:学生充分感受春天的美好,产生喜欢自然、亲近自然的愿望。
3、行为与习惯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探究的兴趣,养成观察、比较、记录、收集整理等学习习惯。
4、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听春天”、“找春天”、“赞春天”等探索问题的过程,尝试用看、听、说、画等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二、重点、难点:
《春天的脚步》:通过郊外春游踏青去感受春天的美好,学会欣赏春天的景色,激发学生爱春天、爱家乡的情感。充满生机的大好春色,又能抒发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怀,从而去感受自然的美。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观察自然的变化,积累有关春天的生活经验。准备彩纸、剪刀、彩笔等学具。
教师准备:有关春天的歌曲、春天的图片等。
四、课时安排
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春天,你好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的好朋友“春姑娘”吗?她已经悄悄向我们走来了,你们听!她的脚步近了。(这时用课件播放小河流水的声音。)
同学们,你们听到了吗?刚才那是什么声音呀?
生:小河流水的声音
生:小河水的冰化掉了,现在已经是春天了!
2、师:同学们,大家快来想一想,还有什么声音可以告诉春天来了?(学生分小组讨论,如春雨沙沙沙,春雷轰隆隆,青蛙呱呱呱,小鸟唧唧喳喳,泉水丁丁冬冬等)
3、师:同学们,大家来看看书上哪些画面表示春天来了?
生: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生:柳树发芽了。
生:小草绿了。生:桃化和各种野花开了。
生:少先队员在队旗的引领下走向田野。
生:远处的山绿了。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到处能找到春天的足迹,那么,我们用什么来赞美春天呢?
生:用歌曲。
生:用古诗。
生:用故事……
师:好,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不同的形式来赞美春天吧!
学生分组发言,歌曲《嘀哩嘀哩》故事《春天的快乐》古诗《春晓》《咏柳》等。
六、板书设计:认识春天
设计意图:这一课主要通过观察来展开教学内容,使学生融入到情境当中,愿意把他知道的、听到的、想到的、甚至猜到的告诉给大家,调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听觉感官,“春姑娘”与学生亲近了,同时也是拉近了学生与生活的距离,使教学内容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
第二课时找春天
一、师:同学们,美丽的春天来了,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在这美丽的季节,大家想出去看一看春天到底是什么样子?同学们你们看到春天、找到春天了吗?我们一起出去找春天好吗?
提出活动要求:
(1)进出教室要守秩序,要谦让,体委负责整理队伍。
(2)找到一个春天里的动植物,想象它在春天里会说出哪些心理话?
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寻找春天的足迹。
二、共同沐浴在春天的阳光里,闻一闻春天的味道,摸一摸春天的柔嫩,调整视觉的焦距,微观的看世界:小花小草,小虫小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到大自然才真切的感受到春天的脚步已悄悄的走来,春天的大自然里还有许多朋友正注视着我们呢!
生:我看到小树发芽了!
生:我看到柳树上长出了那么多小嫩芽!
生:我看到池塘里的冰融化啦!
生:我看到果园里的桃花开放了!
生:我看到树上的小鸟唱起了动听的'歌!我还看到小草钻出嫩芽了………
生:我看到操场上的小朋友多了!
生:我看到一只蝴蝶!我还看到一些不知名的小虫!
生:我闻到小草的清香了!
回到教室后,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以竞赛的方式进行汇报,教师随机引导,适时板书写出同学们找春天时所运用的方法
三、板书:找春天从校园里,从果园里,从公园,从田野里……从大自然里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将学生的认知经验与课堂知识相结合,拓展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教学目标的实现作了充分的准备。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彰显,品德教育的过程实际已经变成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这也是人文教育的重要方法)。这一环节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触觉、嗅觉、视觉等神经,用孩子们的童真去看春天、闻春天、摸春天、找春天,和春天里的动植物交朋友,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大自然中,亲近大自然。
第三课时踏青去
一、讨论会让学生讨论“去哪里踏青”“怎样踏青”“踏青时应该注意什么”等问题。接着马上督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讨论的结果介绍给大家。
二、春游计划评比
小组编制春游计划书,在班内交流、评比,评出最实用的、富有创意的春游计划。小组修改自己的计划方案。
三、我的收获把春游中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记下来或画下来,在班内交流,与大家共享春游的乐趣。
四、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比如:歌曲、诗词、一句话等)来赞美春天,并把自己的图画粘到黑板上,让黑板也展现出春天的灿烂与芬芳。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来自牡丹江市第十四中学的徐丽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让生命之花绽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三框。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核心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淡化说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人人参与教学,师生互动,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
二、学情分析
据我了解,现在的学生因是独生子女,唯我的心态意识强,加之生活的优越感,使他们缺少对生命的关爱,忽视生命的价值。因此,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和感悟,让他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初中阶段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义何在,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问题。本节课的要求就是引导学生在正确看待自我的基础上,学会尊重他人的生命与价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同时,也是认识自我这一单元的基础部分,因此,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
通过以上分析,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既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尊重他人的生命。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认识自我,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培养全面、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从思想上懂得生命的可贵,行动上学会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三)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根据课标要求和学情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肯定生命、尊重生命。将难点确定为:延伸生命的价值。
四、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
(一)教法:始终贯穿“具有启发性、突出主体性、注重思维品质”的原则,体现“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精神,采用活动探究教学法、师生合作教学法、情感体验教学法。
(二)学法:合作探究学习法、感悟体验学习法。
(三)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五、教学程序设计与分析
(一)创设情境,图片导入
一幅美丽的图片能够很快引起学生的视线,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课前我借助多媒体展示一幅图片,提出问题:“你从这个图片中感悟到了什么?”这一环节有效地使学生完成了从“图片欣赏→视觉享受→心灵感悟”这一瞬间的情感体验,学习的热情被迅速点燃,很快进入了学习新课的状态。通过学生的回答和我的点拨,引出课题:让生命之花绽放。
(二)互动交流,探究新课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之间应该相互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这一环节是通过一系列相关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
活动一:感受生命的坚韧,激发求生欲望
借助多媒体展示汶川地震中的有关图片,让学生知道生命的脆弱,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热爱之情。在学生的心灵被触动的瞬间,展示汶川地震中创造生命奇迹的事,此时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随即我提出问题:“他们是如何创造生命奇迹的?”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答案。我这样设计是从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认知能力出发,通过真实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明白,强烈的求生欲可以使脆弱的生命变得坚强,无论何时都要珍爱生命、永不放弃生命。多媒体展示“生命赞歌”,全班齐读,学生的情感第一次升华。
活动二:求生知识大比拼
借助多媒体展示四个情境,学生合作探究解决了问题,同时展示自救方法的图片和内容,我这样设计,是让学生审视自我的求生欲望,了解求生知识,掌握正确的求生方法。
通过上述活动,完成了第一目的教学,同时强调珍爱生命,永不放弃生的希望,这是对自己、对父母、对亲人、对社会负责任的表现,这为知识的进一步探索做了铺垫。
活动三:悦纳生活,尊重生命
1、榜样激励
借助多媒体展示“芭蕾舞女孩李月”和“残奥会乒乓球冠军马麟”的故事,提出问题:“从他们的身上,你感悟到了什么?”学生四人一组展开讨论,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合作意识,在教师的点拨下,归纳总结出答案,同时出示“张海迪的名言”。这两个故事的引用,是本课的重要看点,一个是同龄人的事例,激励的效果会很明显,一个是我们家乡牡丹江的运动员,会更好的激励学生培养建设家乡,服务社会的.信心,为下面讲述“延伸生命的价值”奠定了基础。
2、法律讲堂
多媒体出示法律知识,学生识记。
以上两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认识到在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对他人的生命也应该尊重和肯定,更负有一种责任,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重点。
活动四:写生命箴言,过有意义的生活
这个活动借助具体事例,使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进而引导学生过有意义的人生。本环节由三个步骤完成。
第一步:借助多媒体展示人们熟知的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为什么能够受到人们的崇敬和怀念?”激发学生对有意义人生的揭幕: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第二步:写出自己的生命感悟,引导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价值的思考,用精彩的语句、诗词或名言写出来,全班共勉。
第三步:学生畅谈,你打算如何实现并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
这一环节的设计,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们积极踊跃的回答,出彩的表现,使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通过以上想、写、说三个步骤的层层递进,使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感悟生命的真谛—向往有意义的人生”,学生的情感第二次升华,有效的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板书小结,强化认识
众所周知,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所以我用绿色标注生命二字,重难点包围在它的四周,整个板书从点到面到线,从整体上看像一束生命之花在绽放,设计上科学、精炼、美观,与课题一致,使本课的主旨得到体现。
(四)激情结束,送出祝福
为了将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最后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生命就是一朵暗处的花,有代谢、精彩与颓废,永远看不分明,但它的存在就是一个奇迹,让我们珍爱生命、尊重生命、肯定生命,延伸生命的价值,让生命之花永不凋落,绽放精彩!”精彩的结束语给本节课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明天会更好”歌声响起,送出祝福。
六、设计体会
本课内容贴近生活实际,真正体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突破了课本课堂的束缚,设计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对知识的探索层层递进,达到了从“明理→激情→导行”的课堂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扩展和合作精神,为学生今后的人格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上是我对《让生命之花绽放》这一节课的认识和设计,不足之处请专家指导点拨,谢谢大家。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7
各种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差异,每种生命的存在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有自己的独特性;动物有动物的独特性;微生物有其独特……正因如此,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异常精彩。从而使学生更加珍惜和向往这美丽的生活。
教师:人类与其它生命体相比,具有哪些独特之处?人类独特的本领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学生:人类具有思维与智慧是一切生命的独特之处。
教师:展开你智慧的翅膀,编写我们人类智慧的诗句。(分组展开竞赛)
学生:“虽然没有鸟的羽翼
学生:虽然没有鱼的腮鳍,人也可以遨游海洋;
学生:虽然生活在现在,人可以放眼美好的未来;
学生:虽然没有萤火虫的荧光,人也能将黑夜变成白昼;
学生:虽然没有猎豹矫健的步伐,人也能日行千里;
学生:虽然没有蜻蜓的复眼,但人也能迅速发现和避开敌人;
学生:虽然没有大象强壮的.臂力,但人也能移山填海;
………
(这与人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紧密联系,因此,绝大多数学生能尽情的表达,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的发明创造,人类利用智慧认识环境、适应环境、利用环境、改造环境,认识自己、改造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等等都反映了人类独特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真正懂得人类与其他生命最突出的不同表现就是拥有高超的智慧。同时也使学生树立不怕艰难,勇于前进的坚定信念。
这个智力游戏活动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一方面充分展示了人类的智慧,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诗句中又体现了学生间的独特差异性。)
【思想品德说课稿】相关文章:
思想品德说课稿07-09
《思想品德》说课稿11-12
小学思想品德说课稿08-12
思想品德说课稿范文04-21
思想品德说课稿九篇01-17
初一思想品德说课稿11-25
思想品德说课稿15篇01-14
思想品德说课稿集锦八篇01-18
实用的思想品德说课稿4篇01-16
思想品德说课稿汇编六篇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