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时间:2022-02-13 13:21:3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模板汇总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乘法分配律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模板汇总6篇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将乘法分配律与传统的相遇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合理整合知识,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乘法分配律,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方法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新的数学改革强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及理解含义上;因乘法分配律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运算,为此在理论算术中又称之为乘法的分配性质,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难点也确定为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上。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接着学习"乘法分配律"不会觉得太难,但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教学内容和学情,本节课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学会解答相遇问题,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乘法分配律。

  (二)智能目标:

  借助已有经验和具体运算,初步学会用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学习知识。

  (三)情感目标:

  使学生欣赏到数学运算简洁美,体验"乘法分配律"的价值所在,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三、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学方法

  在设计求平均数的教学时,利用问题情境,以解决问题为线索,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

  (二)学法指导

  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自学、运用等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通过学生多思、多说、多练,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学程序 (共分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你了解我国高速公路的一些情况吗?山东境内有哪几条主要的高速公路?你知道济青高速公路的情况吗?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师简要介绍我国及山东省高速公路发展情况。(板书课题)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有关乘法的问题)

  学生交流,师适当板书: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米?

  【青岛版教材的一大特点是:()突出问题意识的培养。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入学生进入学习过程。】

  紧接着进入第二环节:

  二、合作探索,发现规律

  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经验和具体运算,在观察、猜想、比较、归纳、验证、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理解乘法分配律。具体可分四步进行:

  1、解决问题

  师::"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米?"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学生先独立思考,小组探究,全班交流:求济青高速公路全长就是求两辆车两小时行驶的路程和。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进一步借助课件或画出线段图,表示出解决这个问题的两种思路。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后,师适当板书。一种思路是先求每辆车分别行驶的路程,再求公路的全长。110×2+90×2=400(千米)。一种是先求两辆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和,再求2小时行驶的路程和。(110+90)×2=400(千米)

  2、观察猜想

  师:观察、比较上面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思考交流,师引导学生重点从计算结果、算式的结构和计算方法上进行比较。

  师:根据前面所学的定律,结合刚才的发现,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交流,提出猜想。(110+90)×2和110×2+90×2可能相等。

  3、验证猜想:

  你们能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吗?

  学生小组合作,举例验证,并进行记录,全班汇报交流。

  师:你们真了不起!刚才你们发现的规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学生仿照(110+90)×2和110×2+90×2写算式。验证揭示了这些例子共同特点,就是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等于和里的每一个加数……在举例验证的过程中提示学生可以使用计算器。

  4、用字母表示规律,

  你能用字母把它表示出来吗? 学生尝试表示,师板书。

  再次凸现乘法分配律的含义:(a+b)·c=a·c+b·c.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指生交流是怎么链接的,为什么这样链接?

  2、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这样填写的理由。

  3、第三题,学生独立判断对错,在小组内交流结果,说说错的原因并将错误的算式进行纠正。

  四、总结评价

  师:这节课上你有什么收获?你能评价一下你和小组同学的表现吗?

  板书设计: 济青高速公路

  方法一 110×2+90×2=400

  方法二 (110+90)×2=400

  乘法分配律:(a+b)。c = a.c+b.c

  综观上述设计,在创设情景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 ——通过猜想验证巩固规律 ——简单运用规律。我执教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已有两年,在课堂教学中实践了上述教学流程,并不断地充实、完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求知欲,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使数学课堂"活"起来。通过这样精心的安排,体现了数学学科的特点,呈现了数学思维规律的探索过程。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乘法分配律涉及到乘法和加法两种运算。教材中实际情境中引出问题,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列出两道算式,发现他们的内在联系,再让学生例举同类算式,分析共同点,从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用字母表示出来,练习中安排了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以及把乘法分配律延伸到它的逆应用和类推到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使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得到了有效的延伸。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七册学习了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已经初步具备探索和发现运算律并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经验,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基础。同时新知识学生在已经学习的知识中也有所体现,只是没有揭示这个规律罢了,比如学生在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周长=长×2+宽×2周长=(长+宽)×2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难点: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并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

  设计理念: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教材的实际内容,本课的教学主要是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的探索,从而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灵活地解决计算问题。

  教学主要流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教学

  挂图出示例题: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

  [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 经历探索、分析比较、得出规律

  1、让学生独立解答,得到两种不同的'方法,集体订正,说出两个算式计算过程的含义

  2、分析两个算式的联系,形成两个算式相等的共识(结果都是求出的是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的总价)即:(65+45)× 5=65 ×5+45× 5

  3、建立初步的概念,写出类似的几组算式

  4、小组合作,说说这样的算式所蕴涵的规律,得到乘法分配律公式并用字母来表示。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经历、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主动参与探索,从而发现规律。在学生独立解答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感悟两种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中,概括出乘法分配律的含义,从乘法分配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的能力]

  三、 巩固应用、深化延伸

  1、做第1题,讲解2、3小题时重点强调相同乘数提出来,不相同的乘数相加,指出是乘法分配律的逆应用。

  2、完成第2题,提示第3小题74×1的1可以省略不写,

  第4小题中什么数是相同的乘数

  3、完成第3、4题,比较两种方法中的哪种方法比较简便,渗透简便计算的思想

  4、做第5题,重点提示学生第2题 48×3-45×3可以写成(48-35)×3

  把分配律中的加法类推到减法。

  [乘法分配律的逆应用虽然在例题中没有出现,但现在这个知识结构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乘法分配律在减法中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应该重视,使乘法分配律的内涵得到延伸,让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有了更一步的理解]

  四、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是怎么来学习的?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理解、应用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

  (三)《大纲》要求

  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正确理解乘法分配律。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接着学习“乘法分配律”不会觉得太难,但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大纲》要求,教学内容和学情,本节课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二)智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

  在设计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时,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自主学习、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

  (二)学法指导

  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自学、运用等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通过学生多思、多说、多练。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第一步我用课件出示口算题: 125 X 8 25 X 4

  25 X 6 X 4 7 X 8 X 5 2 X 3 X 50

  课件设计可以使学生看得更清楚。也是为了让学生想说、敢说、抢着说,激发他们早点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步创设情境,师生比赛。出示一组题从中选取两道,谁能看一眼题目就能说出得数。

  ( 40+4 )X 25 37 X 45+55 X 37

  68 X 32+68 X 68 ( 80+8 )X 125

  比赛的`结果:老师算得快学生算得慢。学生心里就会想:老师怎么你算得那么快?这 时 老师导入:刚才的比赛老师算得快,是因为老师又运用了乘法的一个法宝,你们想知道吗?此时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了高潮。老师告诉学生乘法的又一法宝就是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进入新知。

  二.出示学习目标,自学新知。

  本环节先用幻灯片出示学习目标: 1 、什么叫乘法分配律?用字母如何表示 ? 2 、应用乘法分配律有什么用? 3 、什么地方用乘法分配律? 4 、例 7 的两道计算题有什么特点?如何计算?

  学生依据学习目标 , 自学课本 64 · 65 页的内容。要求学生用 6 、 7 分钟的时间掌握学习目标中的内容。学生欲望值高,所以学生会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想尽办法去记忆新知识。在学生的自学过程中,老师要巡视指导,帮助个别学生掌握新知识。此环节即使有个别同学不理解课本中的知识,可他为了在测验环节中取得较理想的成绩,也会用心的去掌握乘法分配律。

  三.互相交流,加强记忆。

  老师相信,经过自主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乘法分配律。下面同学们就根据学习目标把自己认识的乘法分配律为大家介绍一番。

  由于上一环节学生学会了乘法分配律,这时他一定会特别想把自己的看法、见解告诉大家。这时就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师生间、生生间互相交流,合作学习,加强记忆。

  四、当堂测验,检验学习效果。 (幻灯片出示下面各题)

  在巩固练习阶段,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自我展示的空间。并通过比较,感悟计算方法的灵活多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设计练习时,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题,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本教学理念。

  附: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a+b) X c = a X c+b X c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运算律《乘法分配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49页内容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材中呈现的步骤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归纳规律。

  (二)说教学目标

  过去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将教学目标分为了三维。新课标指出“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应该以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知识技能的培养为主线,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把这两者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新课标指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将教学目标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活动;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将本节课的

  1、教学重点:理解应用乘法分配律。

  2、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运算及逆运算。

  二、说学情

  今天我们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在已经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运用这些定律使一些运算得到简便。四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分析、理解的能力,但运用能力不够,抽象概括能力不强,形象思维占主导,个人思维常受一些定势思维的干扰。对于复杂些的计算题,其理解、掌握还不够,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法学法

  在设计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时,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自主学习,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第一步,温故而知新,巩固前面学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我出示课件,口算题。

  125×825×425×6×47×8×52×3×50

  课件设计可以使学生看得清楚,也是为了让学生想说、敢说、抢着说,激发他们早点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步,联系生活,引入课题

  五一就要举行艺术节的比赛了,为了这次艺术节,教师和同学们都花了很多的精力,老师正利用星期天,去为舞蹈组的小演员们挑选漂亮的演出服呢?创设这样一个充满现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并主动积极地带着自己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课堂。(课件出示商店场景,出示的衣服是上衣、下衣,主要是要求学生进行搭配)

  【创设情境,师生比赛。出示一组题中选取两道谁能一眼看题目说出得数。

  (40+4)×2537×45+55×37

  68×32+68×68(80+8)×125

  比赛的结果:老师算得快,学生算得慢,学生心里就想老师怎么你算得那么快?这时老师导入,刚才的比赛老师比较快,是因为教师又运用了乘法的一个法宝,你们想知识吗?此时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高潮,老师告诉学生乘法的又一法宝是: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进入新知。】

  (现代数学论指出:运用已有的知识获取新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温故知新者,可以为师矣”。可见从古到今都在重视新、旧知识间联系。因此,通过复习旧知,可以起到搭桥铺路、分散难点的作用。)强化学生说理,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探索新知,初步感知

  第一步,探索新知

  我会提出要求: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买这些些服装,老师一共要付多少元钱呢?你能用两种方法列出综合算式吗?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究,引发思考,有旧知导入新知。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根据要求列式,教师巡视,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接下来是,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列式,得出板书

  板书:65×5+45×5(65+45)×5

  请学生生交流解题思路,并比较哪种解法更简便。

  通过计算,会发现这两种解法虽列式不同,但是结果一样,都能解决问题。那么我们在这两个算式之间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得数是相等的呢?

  第二步,类比展开,通过变式,感知规律

  提出类比问题:如果施老师选择选择的是另两种服装,买的数量都是6件或8件的,你还能用两种方法来求一共要付多少元吗?

  32×6+65×6(32+65)×6

  32×8+65×8(32+65)×8

  32×6+45×6(32+45)×6

  32×8+45×8(32+45)×8

  让学生列式计算,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概括出规律。

  从而得到乘法分配律:(a+c)×b=a×b+c×b

  以及其逆运算:a×b+c×b=(a+c)×b

  (三)巩固练习。

  我将布置课本上的习题试一试,第一题,以及填一填第一题,巩固所学过的乘法分配律。练习的设计不仅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而且注重练习的层次和坡度。基本练习形式多样,达到了双基训练扎实的效果。由于刚刚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为使学到的知识能更好地纳入到原有的已有知识体系里,必须进行一定量的、针对性强、有实效的基本练习。在这个环节中,将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自我展示的空间。并通过比较、感悟计算方法的灵活多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四)小结

  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主动回答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这些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那些问题,学以致用。

  (五)布置作业

  在布置作业时,我设计了有层次的习题,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教学理念。

  五、说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a×c+b×c=(a+b)×c

  教学设想:板书简单,思想清楚,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将乘法分配律与购买球衣、球裤等应用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归纳乘法分配律,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猜想、验证、归纳等方法解决问题,以提高教学效率。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新的数学改革强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归纳乘法分配律并在理解乘法分配律含义的基础上进行运用。因为乘法分配律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运算,对一些小朋友而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接着学习“乘法分配律”不会觉得太难,但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本节课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已有经验和具体运算,初步学会用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方法学习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简便计算的过程,体验“乘法分配律”的价值所在,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三、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以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多种教法和学法有机的结合。我主要采用发现教学法和发现学习法,引领学生自己动手,在探索交流中去发现一般规律、去思考问题本质、敢于质疑。

  四、说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4大环节。

  第一环节:以两道应用题作为复习,分别包含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运用,既对先前学习的定律作简单回顾,也体验了算法多样化。

  第二环节:创设情景。在这一环节中我依据儿童心里特征和认知规律,巧妙地从生活购物中引出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出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动手独立尝试计算出结果后互相交流,要求学生说说算式的'意义。

  这中间包含乘法分配律以及它的逆运算,学生在计算的同时感受采用不同算法带来的方便。与此同时,有些小朋友能从中发现规律,就利用这样的机会对猜想进行验证。在丰富的素材的积累上,以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乘法分配率,并用a、b、c来表示这个规律。

  第三环节:基础练习与巩固应用,本环节我设计多层次的练习,如:填空、判断正误,这可以加深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记忆;“看谁算得最快”组块练习,体会分配率计算的简便。

  最后,第四环节: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和问题。有的同学说知道了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有的同学说学会用乘法分配律了。不仅如此,学生也可以提出质疑。比如:除法中是否存在分配律等。这就是课堂的延伸,知识的延续,这中间可能会出现很有价值的实际问题。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篇6

  一 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章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中的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的基本性质与目的,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2.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三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分配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分配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四 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我设计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到达新知识的制高点。其中适当的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注意练习的.层次和坡度,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学法指导

  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采用观察、比赛、概括的方法概括出“乘法分配律”。让学生都能够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五 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回顾前面学习过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用字母来表示。

  2、师:(指导观察主题图,理清图中的数学内容)同学们植树多么认真啊!他们为绿化祖国做出自己能做的事。这节课我们接着来探究关于其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同事们能够有兴趣解决吗?

  (复习旧知识,孔子曰:学而时习之。时下正是植树节,以这样一个情境引入新课比较自然)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教学例3。

  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A、要求生在练习本上列综合算式算,然后小组里交流。生汇报。

  B、让一学生上黑板写。

  (4+2)×25

  =6×25

  =150(人)

  师:你是怎么想的?

  C 、师问:还有同学有不同的列算式方法吗?

  生:上黑板写。

  4×25+2×25

  =100+50

  = 150(人)

  师: 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理清解题思路,与其他同学共享)

  师引导学生对比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小组里交流。生汇报。

  引导学生发现:1、(4+2)×25=4×25+2×25

  2、第二个算式比第一个算式简便。

  3、师适时引导总结出乘法分配律

  师:谁能给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起个名字?(乘法分配律 师板书)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讨论交流,得到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观察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生:翻开课本齐读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师:课本上用符号来表示乘法分配律,但是没有写完整,你能补充完整吗?(师巡视指导)

  师板书: (a+b)×c=a×c+b×c

  D、你能例举出类似的例子来吗?

  生:在练习本上写,然后师指名说一说。

  (由于前面学习交换律、结合律的时候都有这些环节,所以这部分内容学生很熟悉,放手让学生做。)

  E、师在黑板上板出乘法结合律的式子。(用字母表示)让学生对比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对比它们的异同,让学生说一说。

  (在这一章内容里学习了好几个运算定律,学生很容易搞混淆,所以要让学生区别它们。)

  三、巩固运用,深化提高。

  1、第36页“做一做”。

  下面哪个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56×(19+28)=56×19+28 ( )

  32×(7×3)=32×7+32×3 ( )

  64×64+36×64=(64+36)×64 ( )

  2、师: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计算:101×13 40×65

  指名两生上黑板做,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甲:101×13 生乙:40×65

  =(100+1)×13 =40×(60+5)

  =100×13+1×13 =40×60+40×5

  =1300+13 =2400+200

  =1313 =2600

  (这部分的练习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运用能力,可能当时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老师的巡视指导。)

  师:表扬鼓励学生。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新的运算定律?你会将它叙述一遍吗?它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六、说板书:乘法分配律

  (a+b)×c=a×c+b×c

  (简洁,一目了然)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相关文章: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06-11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06-26

精选乘法分配律说课稿3篇01-14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9篇01-24

【精选】乘法分配律说课稿四篇01-29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四篇01-28

精选乘法分配律说课稿4篇02-03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六篇01-10

【精选】乘法分配律说课稿4篇01-12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6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