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想品德说课稿模板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思想品德说课稿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1
本课围绕教学目的,贯彻知行结合的原则,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良好的劳动习惯及关心体贴父母,主动做好父母“小帮手”的思想感情。
通情达理是本课所追求的目的之一。通过总结上节课《从小爱劳动》,导出:“一个勤劳的好孩子,不仅在学校里要积极参加各种劳动,在家里也要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做家务事”。这样不仅顺理成章地导入新课,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热爱劳动”含义的认识。进而通过观看录像,引导学生自行得出为什么要学做家务事的道理。再结合谈自己父母既要为四化辛勤工作,又要关心自己健康成长,实在很辛苦的事例,激发孩子们要学做家务事,减轻父母负担的情感。
联系实际是本课追求的目的之二。在课前教师进行了班级调查,了解到孩子们在学做家务事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有二:一是家长的阻挠,二是没有坚持性。针对这两种情况,教师组织了课堂讨论,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
学生主体参与是本课追求的的目的之三。本课通过教师创设情境使学生自行得出结论,明白道理;通过学生之间交流父母辛苦的.事例,自发地激起内心的情感;通过学生示范,自行学会家务本领;通过观看师生共同参与的小品表演,自行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
以上是我们本课尝试达到的目的,望批评指正。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学内容要求分析、二教法学法、三教学活动、四板书设计、五教学效果预测。
一、 教学内容要求分析
《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是山东人民版《思想品德》七年级第八个生活主题单元中第二个项目的内容。
本项目内容体现的是课程标准中“一2.6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一内容标准的要求。
根据内容标准的要求,本项目要帮助学生解决的核心问题是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如何做出正确选择。
本项目内容由“要明辨是非善恶”和“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两个层次构成,分别介绍中学生为什么要明辨是非善恶和在是非善恶面前如何作出选择的问题。两个层次从为什么要明辨是非善恶到如何作出选择,从这样做的原因到怎样去做,符合认知规律。根据内容标准的要求和本项目的内容安排,我确定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应该如何做出正确选择
教学难点:为什么要明辨是非善恶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由于自身的生理和心理不够成熟,存在着是非善恶标准不够明确,辨别是非能力差的问题,从现实生活来看很多中学生在盲目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在是非善恶面前作出一些错误的选择。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生活中有是非善恶,这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课的学习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对他们走好人生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在社会生活中努力做到抑恶扬善,做一个正直的人。
【能力】
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知识】
懂得如何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 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依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开放性情境,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获取情感体验,构建自己的价值观体系。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情景体验法、活动探究法、合作讨论法、情感激励法。
说学法: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本节课我计划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分析、角色模拟等动态活动较多的学习方法来进行探究学习。
具体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我将结合教学活动加以具体说明。
三、 教学活动
本节课我通过两条线索引领课堂教学。以故事发展线作为课堂明线,通过设计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在情景参与中,学会选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情感生成线作为课堂的暗线,通过运用各种活动以及合情合理的教学评价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学生实现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我将通过四个环节来来组织教学活动。
游戏参与,诱趣入境;感悟选择,激情明理;情景体验,辨析导行;情感升华,明理践行
㈠游戏参与,诱趣入境
上课后我让学生回答出自己的人生目标,之后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我们在实现人生目标的道路上,经常要面对很多复杂的事情,而且要做出选择。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有关选择的小游戏。”由于屏幕中只是显示了两个按钮,所以学生会对这两个按钮充满了好奇。在学生按键参与之前,我分别问他们:“你选哪一个按钮,你知道这个按钮按下去会出现什么结果吗?学生会回答不知道。我在此故意渲染:他们不知道自己选择的是什么,那么我们看看会出现什么结果呢?两个学生把按钮按下去出现的是不同的人生道路。学生参与完成后教师总结:“同学们,小游戏包含大道理,在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道路上,我们要面对各种是非善恶,而且必须要做出选择,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的认识他们,就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就会影响我们人生目标的实现,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共同探讨—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
一个好的开头,往往是成功的一半。这种游戏导课的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出轻松愉快的氛围,又能够把游戏与将要探究的内容结合在一起,自然的导入新课。
㈡感悟选择,激情明理
本环节主要内容是为什么要明辨是非善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承接上面游戏中出现的两种不同人物,引导学生继续探究他们不同的人生选择。第一种通过一名中学生由于不能明辨是非善恶,难以抵制不良诱惑,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让学生感悟到不能明辨是非善恶的危害。第二种道路,展示出在全社会有相当感染力的任长霞的照片,让学生谈谈他所了解的任长霞从而感悟到任长霞善恶分明、刚正不阿,在是非面前坚持原则,勇于抵制各种不良诱惑,从而成为一个人民群众爱戴的好警察,一个正直的人,高尚的人。两种不同的人生道路,就是在是非善恶面前两种不同的选择,在这种直观的对比下,引导学生通过共同探究的方式认识到明辨是非善恶的重要意义。
本环节内容比较抽象,因此通过直观事例的展示,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方式,合理的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形成正确认识。
㈢情景体验,辨析导行
本环节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如何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此环节我采用了情景体验的教学方法,设计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三个情景故事,以一名中学生“小林”的故事作为情景发展的线索,引导学生在情景体验中学会选择,故事贯通有利于提高课的整体效果。
第一个生活情景是小林和同学去公园游玩,面对留下的垃圾是否带走小林和同学产生了不同意见,提出的问题是:如果你在场你会作出什么选择,为什么?学生通过讨论探究的方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必须有正确的判断标准,即道德和法律标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八荣八耻的标准来评判一下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各种行为。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同时渗透了法律教育,贯彻了思品课的教育目的。
第二个生活情景是小林在网络上结识了网友,以“小林该不该去见网友”引导学生去讨论。学生在讨论中可能会形成认知上的冲突:认为去或者不去。对此我将做进一步引导:去或者不去我们很难统一意见是因为我们对这个网友的身份不能做正确的辨别。在这种引导下学生能够形成认识: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必须提高辨别能力。在此基础上继续提出问题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探讨如何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拓展探究,得出结论。
第三个生活情景是在网吧门前面对网络游戏的诱惑,小林和同学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此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模拟,两个同学在表演中表现出由于自制力的差异,从而做出了进入网吧和不进入网吧的不同选择。通过这样的情景模拟既渗透了心理教育,同时又使学生通过体验形成认识: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还必须提高自控能力。
青少年网瘾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热点问题,也是困扰家长和教师的一大难点问题,选择这种极其敏感问题创设情境,便于触动学生心灵,促使学生在体验和探究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关注了中学生的健康发展,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任务,又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㈣情感升华,明理践行
本节课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选择,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从而做一个正直的人。
我选取了丛飞的视频给学生以情感的激励,视频之后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被丛飞资助的一名学生,你最想说什么?学生会回答像丛飞学习,继承丛飞精神,做一个正直高尚的人,将来为社会多做贡献。利用丛飞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升华,目的就是通过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促使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伴随着情感的激励,引导学生放飞理想,展望将来在实现自己的理想的道路上会遇到哪些是非善恶,又将如何面对?通过这种方式既能使学生总结了本节课探究的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为了体现出课堂学习的连续性,我设计了一份探究性的作业,让学生写一份倡议书,这样的作业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可操作性。把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明理践行。
最后我打算做这样的总结:“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黑暗和光明两种境界。如果像我们在刚上课时做的游戏那样,我们不知道自己要选择的是什么,就很有可能把自己带进黑暗的世界。今天通过我们这节课的探究学习,我相信同学们已经有了一颗明辨是非的慧眼,当我们面对这样的人生开关,已经能够分辨出哪个是真善美,哪个是假恶丑,我们只要坚定的把手放在真善美的开关上,轻轻按下去,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个充满鲜花和掌声的光明前途。”这样的结尾和课前导入的小游戏遥想对应,既总结了本节课探究的内容,又体现出整节课浑然一体,结构完整的特点。
四、 板书设计:
本节课采用了网络式的板书设计,每一个知识点,都是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学生在对问题进行充分的合作、探究的前提下,进行自主建构。板书的设计力求简洁、艺术,从要明辨是非善恶到如何做出正确选择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一目了然。
五、 教学效果预测
各种活动的设置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生的参与能力、合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学生在情景的参与中进行了知识的自主构建,学会了如何在是非善恶面前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树立起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初步实现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专家和老师!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3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剖析从众,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部分来进行解说,首先是说教材。
一说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剖析从众》是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的内容,前两单元分别讲了应怎样和父母、老师以及朋友怎样沟通,这个单元就是要教会 学生怎样独立追求自主。本框内容顺承第一二单元的学习,并对下一框题《走向自主》起了铺垫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八年级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和本节内容的特点,我把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把握从众心理,学会独立 思考,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提高分析现象到领悟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正确认识从众现象, 避免盲目从众的行为。
知识目标:知道从众现象的含义,了解从众的主要表现, 明确从众的两重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从众两重性的认识依据:它针对性强,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克服盲目从众的思想行为有重要作用。对学生既有现实教育义, 又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难点:从众两面性的认识依据,从初中生的现实表现看,他们都从众是一种普遍现象,而并不清楚从众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重性,因他们的认识能力和阅历有限,对认识从众的消极影响有一定的困难。
二、说教法
(一)说教学对象:本节课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从依赖走向 自主,一方面他们希望有自己的主见,另一方面 他们又缺乏独立性,容易从众,有的学生甚至因 盲目从众而忘记伦理道德,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 和生活,这是我们不能回避而且必须帮助青少年 解决的问题。
(二)说教学方法:根据启发式教学方式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我设计有——
1.快乐教学法:在导入新课过程中,我会以富有趣味的 导入方法激起学生的求知兴趣;教学过 程中,我会和学生之间加强情感和思想 的交互,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对本课的重难点我将采取案例教学法,让学生更容易掌握重难点。
3.分组讨论法:在课堂上,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论,这样既能 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 主动的状态;又能让他们发现彼此思维中的闪光点,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针对本课特点和学生的情况以及我的教学方法,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阅读法、比较法、讨论法和归纳法。 一方面,教给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 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另一方面,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约2分钟)
上课后,我做自我介绍,然后问学生“我帅不帅?”让学生作答并统计,我估计统计时还有一些同学在举手,根据这种情况,引出有的同学内心认为我并不帅,但看到其它同学都在举手,自己也就跟着举手,从而引出从众现象。
(这种导入既增进了师生间的交流,又自然地回 到了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约32分钟)
1、什么是“从众现象”?
笑话一:一天,某人去买菜,看见街上有好长 一条队伍,以为有便宜可以捞,便排在后面,一个多小时后,队伍转了一个弯,他发现前面有四 个字:公共厕所!
笑话二:某人走在街上,鼻子忽然出血了,于是仰起头来,旁边的人看见他仰着头,以为在找 什么东西,于是就跟着仰头,又过了一会儿,更 多的人仰着头往天上看,越来越多的人跟着仰 头……
(这两个笑话不用屏幕展示,由我给同学们讲,这样增加课堂趣味,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众:指的是在社会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的与多数人保 持一致意见或行为的现象。大家怎么认为,自己就怎么认为;大家怎么做,自 己就跟着怎么做。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心理学上把这 种现象叫做从众现象。
(我让学生自己看书,从书上找出并理 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探究:从众现象主要表现? 从众现象 心理从众 多数人怎么想,自己 就跟着怎么想 行为从众 多数人怎么做,自己就跟着怎么做
(这个过程,让学生通过看书和从众的含义很 容易就能得出。我只是在此引导一下即可。) 想一想:下面哪些现象是心理从 众,哪些现象是行为从众?(用屏幕展示,让同学感知并作答。)
材料一:开始我坚持,后来看到大家 讲的与我不一样,就怀疑自己的眼睛 有问题,有点害怕自己是错的,最终放弃了自己的观点。
材料二:看见大家买这种资料,我也 买这种资料。
材料三:开始我相信自己做的是 对的,后来发现只有我一个人做的与别人不同,我就照他们的做了。 材料四:刚开始认为这首歌曲不 好听,后来听见大家都在唱也觉得好听。
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从众现象:
小组讨论: 从众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小品情景
1.周末大扫除,两位同学扫完地后,将扫把从 远处扔向卫生角,劳动委员看见后,默默地将 扫把摆放整齐。两位同学看见后,羞愧地低下 了头,在以后的劳动中将劳动工具整齐归位。
2.两个学生把外套系在腰间,故作潇洒地走进 教室,旁边的几个同学议论纷纷,说这样穿衣 服真好看,于是也跟着模仿 。
3 、从众的两重性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小故事“沙鸥学飞”: 一群幼小的沙鸥,无忧无虑地嬉戏在绿色 的湖水中。一只勇敢的小沙鸥尝试着,挣 扎着,试图展开翅膀飞向蓝天。它一次次 不停地扑摔着,挣扎着,失败着,其余的 沙鸥只是看着,突然间,那只沙鸥成功了,自由地翱翔于天际。在那只飞的沙鸥引领 下,第二只、第三只沙鸥开始了同样的尝 试……突然有一天,所有的沙鸥都学会了 飞翔。
从众的积极作用:
1、有助于完成集体事业的发展
2、有助于个体获得一种内心的安全感和 自信心;
3、有助于学习他人的经验,扩大视野,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
事例:小兰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学习刻苦,工作负责,备受班主任的钟爱。小兰工作认真,难免在班上得罪了一些同学和引起一些人的嫉妒。这些同学 班上有意与她作队,对她采取冷嘲热讽的态度。小兰被这些同学吓怕了, 她变得懒散起来,不但在处理工作时对违纪同学网开一面,甚至有意与这些同学玩在一起、违反纪律。老师批评时,她觉委屈。
从众的消极影响(即危害):
①阻碍个人的发展,如弱化自我意识,束缚独立思考,抑制开放、竞争、开拓和进取的意识,阻碍独立性的培养,窒息个性的发展,扼杀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等。
②影响到集体的`事业。
③导致违法犯罪。
不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就是从盲目从众开始的。
【案例分析】
王某刚上初中时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经常受到老师父母的夸奖。但从初二年级起 始跟着几个无业青年,沾上了抽烟、的恶习,班主任多次批评教育他,他却认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跟着大家赌,才有好前途。”父母教育他,他就和父母顶撞,讥笑父母“太古板,赶不上时代潮流”。 终于在初三下学期,因参与和吸毒,被公安机关拘留。
根据下列情境,说说哪些“从众”的作用是积极的?哪些是不好的?为什么?
1. 考试前,很多同学在教室里紧张地复习功课。小钟在进教室前还和同学说说笑笑,一进教室马上不笑了,并且悄悄地回到座位上,开始复习功课。
2. 街上,因为一件事情,有两个人发生了争吵。越来越多的人 开始围观看热闹。
3. 有一个人站在桥上很认真地往下看。其他的人也开始看,虽 然大家都不知道在看什么,但是看的人越来越多。
4. 大家都喜欢讨论电子游戏。小真本来不玩电子游戏,但是同学 天天都在讨论。为了和大家有共同的话题,他也开始玩电子游戏, 却一发不可收拾,整天沉迷其中。他和大家有了共同的话题。
5.小红的好朋友在学弹钢琴,小红知道后,回到家 中,吵吵嚷嚷让妈妈也去买钢琴,然而小红对音乐 并不感兴趣,况且家里的经济也很拮据。
6.班上近来有些同学穿了一种新式样的鞋,小红认 为那种鞋非常时髦,也让妈妈去买,其实她还有一 双新鞋没有穿呢。妈妈批评小红:“不要别人怎样做,你就怎样做,要有自己的主见。”小红不服气,认为自己如果不和大家一样,别人看不起自己。
(三)、课堂小结
结束:故事 《农夫和驴》的启示
从前,在某个村庄住着一个农夫,农夫有一头毛驴。 有一天,他把土豆放在驴背上到集市上去卖。做完买卖, 他就高高兴兴地牵着毛驴回家,嘴里还哼着小曲呢。 路上,他碰见一个人,那人对他说:“哎呀!真笨, 有驴不骑,偏要费劲地走路。” 农夫想了想,觉得有道理,便骑上毛驴,果然很舒服。 不久,他又碰见一个人,那人说:“真不像话,毛驴 每天为你辛苦劳累,你竟然还要骑着它,让它得不到休 息。” 农夫一拍脑袋说:“是呀,我真没良心。”他从驴背 上跳下来,却不知怎么办好,骑也不是,不骑也不对,怎么办呀?他只好扛着毛驴回家。 路上的人都笑了:“瞧,那个大傻瓜。” 农夫一气之下,把毛驴扔下悬崖。看见的人都说: “真残忍,好端端毁了一头毛驴。” 农夫气得哇哇叫:“我死了,总不会有人说什么了吧?”他一头扎下悬崖。可是人们仍旧说道:“这家伙真是不可救药,连自己都敢扔。”
(四)、课后作业:在生活中你有类似盲目从众的经历吗? 请举例并分析原因。
1. 什么是“从众现象”?
2. 从众现象的表现有哪些?
3. 从众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4. 从众有什么消极影响?
五、板书设计
(一)从众现象含义
(二)从众表现形式 心里从众 行为从众
(三)从众两重性
1、有助于集体事业的发展 积极作用
2、获得自信心和安全感
3、有助于吸取他人经验
消极影响
1、不利于集体事业发展
2、阻碍个性发展
3、导致违法犯罪
谢谢!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4
一、说教学理念
1、活动、民主、自由;
2、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3、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4、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二、说教材
1、教材地位:
《学会自我保护》是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五课的内容,那么前一节从社会层面上讲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但是,这还不能完全防止对未成年人不法侵害行为的发生,所以未成年人学会自我保护显得特别重要,是第五课思想教育的落脚点。
2、结构:
防患于未然(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学会自我保护
及时报警
依法实施自我保护 学会请律师
(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寻求法律援助
3、重点与难点:
重点:(1)、自我保护的必要性; (2)、依法实施自我保护的方法;
难点: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4、教材的处理:
(1)、基于生活中熟知的事例,设置任务与问题,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2)、拓展自我保护的技巧。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防患于未然的必要性,提高防范侵害的警惕性;
(2)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依法自我保护的途径和技巧。
2、能力目标
(1)初步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防范侵害的意识和依法自保的态度;
(2)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充分认识自我保护的重要意义,珍爱生命,敢于、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学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说教法
1、案例教学法。通过展示案情设置情境冲突,引起师生讨论、学生讨论,在分析和研究案情的过程中,使学生体悟保护自我的方法,并进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初步的法律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情境教学法。通过开展视频欣赏、案例分析等活动,我们的目的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加深对知识的感悟、理解,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3、讨论式教学:通过老师设计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展开师生之间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活动式教学: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达到教学目的和效果。
五、说学生
1、未成年学生,社会阅历较浅,社会生活经验相对缺乏,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因而时常遭到不法侵害,怎样让学生增强掌握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是本课时需要解决的问题。
2、从学生的认知规律看,他(她)们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遵循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规律,努力创设情景,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六、说学法
1、运用"引导发现式"教学法。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提高学生判断、分析能力。
2、合作学习法,使学生在思想的撞击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3、参与学习法。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师要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在教学中适度地创造参与机会,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在快乐和谐、富有成就感的教学激励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七、说教学程序
(一)、案例讨论,导入新课
要把枯燥的知识变得鲜活有趣,首先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在导课中我采用了一段视频案例,讲述一个中学生智斗窃贼的故事,让学生意识到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不仅能保护自己健康成长,还能将违法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二)、情境熏陶,激发兴趣
"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在现代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做到备学生,变难为易,由浅入深,基于此我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教学手段,比如:与陌生人打交道的影片、《背戴》FLASH、及时报警的文字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根据情境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意识到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性,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
(三)、整体认知,掌握技巧
通过感悟、总结,使学生在自我保护方面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理性认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四)、学生体验,解决问题
在课堂中我开辟了几个小栏目,如"自救智多星",让学生自主探究遇到自然灾害、遇到不法行为、遇到困难时的正确做法;"模拟直拨",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打求救电话,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自护训练营",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既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主动实践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在课程最后为升华主题,学生自我总结本课知识,依照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归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情感升华。
八、说教学评价
1、本堂课我认为自己教得很轻松,学生学得也很轻松,营造了和谐的教学氛围。通过漫画、录象短片的形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了,使学生对本堂课感兴趣,选取的事例接近生活,学生有话可说,而且还争着要说,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我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际需要,创造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使课堂教学内容更能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课堂形式多样,教学效果好,做到了师生的互动和生生互动。
在本堂课中我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探究问题的答案的可呈现多样性,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也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也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我们的教育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自我保护》。近年来,青少年被伤害的事件屡屡发生,尽管家庭、学校、社会、司法为青少年提供了有力的保护,但这些不能完全防止对未成年人侵害行为的发生,我们学校就有这样的例子:在1月14日至16日期间,一伙社会青年连续到我校附近的公交车站、周边道路上抢劫我校多名学生的e通卡、MP3等财物,并殴打一名学生致重伤,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案件最终破了但查案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许多同学当这几个社会青年殴打和抢劫同学钱财时,有同学目击了但是却没有及时向老师报告或向公安局报案;当这伙人第二天继续作案时,第一天受害同学看见了,但仍没作出反映,甚至有一位同学是我们取回被抢劫东西在组织学生认领时,才发现他也是受害者之一。案件引起我深深的反思:导致悲剧多次上演的原因是什么?归根结底是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足,没有掌握自我保护方法和技巧导致的。我想要是这些学生能正确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或许这种悲剧就减少甚至不会发生,本课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以人为本,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是本课秉承的教学理念,。下面我就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本节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七年级下学期的教学结构主线是“珍爱生命,健康成长”。《自我保护》是其中第七单元《法律护我》第三节的第一个框题,是“健康成长”这条主线中一重要板块,是第七单元《法律护我》乃是法律常识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重点难点和精华所在。
2、教学目标
对本课课标的要求:“体会自我保护重要性和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预设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它包含了二个层次,即体会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并在这一基础上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学生受到一定程度的自我保护能力方法的训练,逐步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充分认识自我保护的重要意义。达到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的作用。
3、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特点,预设“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因为它是这一章的主干知识,也是本节其他知识的探究基础,从学生的心理学习自我保护要根据“学习对生活和生产有用的知识”的课改理念,只有掌握这一知识学生才能“学以致用”,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预期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这一问题综合性强,七年级学生由于生理、心理都不够成熟,往往对不法侵害的认识不足,在日常行为中,缺乏对自我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缺乏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所以将这一知识暂定为本课的学习难点。
4、教材处理:指导思想是“源于课本,高于课本;贴近生活,情感体验;理论联系实际;兼顾创新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5、资源利用:教材本身及学校内鲜活例子,学生收集的材料兼收并蓄,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共同分享。
二、说教法和学法
1、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处在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其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联系前后知识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考虑问题还不够全面,他们既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又具备一定独立性,但受外界环境所左右。受到侵害时,有的胆小怕事,不知所措;有的则冲动行事,不计后果。由于过去所进行的法制教育多为“遵守型”或“限制型”,即要求学生要如何遵守法律,不做违法犯罪的事,所以他们中许多不知道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在本课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方法和技巧以及正确分析问题,冷静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法:“四环节活动教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存,而且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我将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将“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调到前面先学,一是有利于与导入课堂中的知识相衔接,二是有利于为后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习作铺垫。同时,以小品案例教学的形式,进行师生共同探究,随后,让学生全员参与自己探究,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多媒体显示)
第一环节:我来当编剧 (自主活动,引起兴趣)
第二环节:我是安全员 (自主探究,人人动手)
第三环节:我是小警察 (自救互助,尝试解决问题)
第四环节:我是小法官 (归纳梳理,复习巩固)
3、说学法:
本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教师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全员参与,达到自主建构知识的目的。因此,采用学法主要有“角色扮演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课堂讨论法”、“启发谈话归纳法”等等
角色扮演法:新课程理念强调“学习要联系学生已有经验”。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入解决实际问题情境。在学习“自我保护方法”时,学生以编剧身份,就遇到歹徒敲诈勒索时我该怎么办理这一问题展开(辩论)表演,使学生进入解决实际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
自主合作探究法;建构主义的核心理念之一:学习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的过程;让学生在课前动手收集材料:我们身边的安全隐患并归纳整理出几个类型(如在家庭中、在学校中等);(搜集、记录资料的过程就是很好的学习过程。通过此类活动,可培养学生初步学会用自身的知识去寻找发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培养调查能力。使全体学生都能“动起来”,参与到课前的学习准备中去。提高对本课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出一些学生容易碰见的安全隐患,补充老师给出的不完整的答案;让学生联系实际地大胆想象,建言献策例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勤思考、好动手的习惯。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讨论法:重点知识“自我保护的方法”的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可以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充分发挥和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想方设法去探究,适应了现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精神,同时在课堂讨论和归纳中会发现很多对问题的不同看法,不同观点,再加之正确引导即是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启发谈话归纳法:重(难)点知识“自我保护的技巧”的教学中,在学生课堂讨论和提问学生的教学情境中,适时地加以归纳,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性认识,逐步形成探究问题的能力。
4、教学准备:提前布置学生收集我们身边安全隐患、排练小品,小品表演采用人生AB剧的形式。
三、说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我来当编剧(自主活动,引起兴趣)
杜威说:“教学的艺术就在于能够创设恰当的情景”。从生活实际出发,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出示20xx年1月22日《厦门晚报》中一则《一伙小青年在槟榔中学附近专抢学生 威胁不许报警》新闻请大家换位思考:“如果我遇到这种情况,我要怎么办?”。(目的在将新闻与预先排练的小品结合,让学生分析这种情况产生原因,引起思考。)紧接着我请课前排练过小品《小浩怎么办?》的同学上场,调动课堂气氛,这时候让学生预设场景,每个同学可以将自己预设的场景(如:①直接反抗②求助路过大人③逃跑等)放入小品中,得到不同的结果,这样能让学生结合场景丰富认识,使自己在这样的情感体验中加深对知识的感悟、理解。
在这里,我采用“主动+合作”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思想品德教师“如何领”、“把学生领到什么地方”的主体作用,当你把他们领到适当的地方之后,那就要把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起来、发挥出来,师生共为主体,双向和谐活动的过程
第二环节:我是安全员(自主探究,人人动手)
在新的教学理念中,提倡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和谐共存。在教学中,平等参与教学活动,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体现。在这个环节中,我充分围绕“生活是课堂教学的基础”这一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在课前布置预习作业时,我让学生去发现我们身边的安全隐患,找找有哪些隐患直接危害我们的健康,看看谁找的多,谁就是合格的安全员。在讲授时,我先抽查了学生的调查结果,让他们积极发言,相互补充。通过这个环节,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主动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自己体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调查能力,也能告诉学生,找到这么多不安全因素,因此,我要提高自己的自我保护意识(将自我保护意识点到)。
同时,我将学生回答快速统计在黑板上来说明我们身边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但是我们不要害怕,因为我们更应该体会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将我们身边安全隐患分为几个类型(如学校、家庭、周边环境等)为第三环节的教学开展打下伏笔。
第三环节:我是小警察(自救互助,尝试解决问题)
建构主义者认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学过程是依据产生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是解决问题必须重新回到学生。
这一环节是本课教学重点难点所在,在这个环节中,我趁热打铁,在上一个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出具我们身边一些常有安全隐患,如在学校中参加体育运动、在家庭里要注意防火、使用煤气等要如何注意安全,注意,在这里只是个案一个一个案例进行讨论)面对我们身边的安全隐患的时候,我有哪些好办法?让学生分组交流,畅所欲言,找出他们所用的方法。然后老师再进一步进行总结,巩固知识,使学生透彻掌握。通过这一环节的活动,运用身边鲜活素材,使学生得到切合实际的引导,从学生不同的方法中发现学生思想上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并加以正确引导。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能力得到了提高,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的自信心。
第四环节:我是小法官(归纳梳理,复习巩固)
建构主义的核心理念之一:知识是建构的,而不是接受的。学习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的过程。
根据这一理念,我先向学生出具几个案例的视频,每观看一个案例,我就让学生结合课本和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自我归纳总结本课知识,“润物细无声”地对本课知识进行了复习巩固。依照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归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情感升华。
最后课堂小结。请学生做课堂小结,目的: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另一方面能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教学反馈。教师小结使知识系统化。
(以上环节时间安排只是预设,可根据学生学习活动的实际情况需要来作相应的调整。如果出现课堂效果好的环节,可以顺势引导,让开放式课堂渐入佳境。)
四、教学效果预估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预计学生一定能把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学会有用的自我保护知识,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能掌握自我保护技巧。并在学习逐步提高自主搜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从而激发起新的学习动力。
各位评委、老师!以上是我对《自我保护》一课的说课材料,我知道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指教,我相信在您们的关怀和指导下,我会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提高的。谢谢大家!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思想品德》八年级教科书着重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意识、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并以此引导学生的行动,做社会所需要的合格的公民。
《理解我们的老师 》是苏教版思想品德课八年级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二框题。本课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老师的感恩意识。本框题《理解我们的老师》在前一框了解老师这个职业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师生交住中的角色冲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师生交住中存在的问题,并使其能采取积极的行动去解决问题,主动建立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主动增进与老师的感情,理解老师,体谅老师;激发对老师的热爱之情,共筑师生情感的桥梁,构建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角色互换的方法解释师生交往的不同行为,理解师生交往中的矛盾和冲突,能够与老师进行有效地沟通;能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增强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能力。
知识目标:
掌握尊敬老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知道消除师生间隔阂、矛盾和冲突的有效办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理解老师
(之所以确认此为教学重点是因为:一方面,当前,传统的以师道尊严为核心的师生交往观正在被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交往观所取代,学生的自主意识也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就学生心理来讲,都渴望得到老师的注意、重视、关怀和鼓励,但是在日常学校生活中,由于老师与学生的角色差异和学生个性特点的影响,加之有些学生不善于与老师进行有效的交往和沟通,不善于以积极的方式增进与老师的'感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老师成为朋友等方面的因素,导致学生的这一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从而在师生交往上产生障碍,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掌握必要的交流沟通技巧,懂得如何理解老师对于减少师生交流障碍,增进师生情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学难点:为什么要理解我们的老师。
(之所以确认此为教学难点是基于部分学生对老师充满神秘感悟,愿接近又怕接近,少部分学生对老师工作认识肤浅,不能理解老师的工作,不时有师生情感对立和行为对立的情况发生,所以教学上有一定的难度。)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考虑到我校我年级学生的现状,本着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一理念,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渲染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案例探究法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选取学生自身或身边人的经历,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自主探究的能力。
3、集体讨论法
将全班学生分为每组3——4人的几个小组,每组设立一个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讨论,并组织进行小组成员的课堂表现评价,面向全体同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使平时基础较差的学生也有表现机会。促使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的精神。
(二)说学法
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中发展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并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加深对老师的理解,使理解老师成为学生内在的真实情感,总的来说,这样安排教法和学法,充分体现了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新课标理念。
三、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共分四个教学环节安排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歌曲,在音乐声中展示我校老师工作生活的图片。
从画面中你们看到了哪些熟悉的老师?有没有你们喜欢的老师?
(展现学生熟悉的老师工作生活的图片,情境导入,使学生更想全面深入地了解我们的教师,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期望,从而使学生在高度热情的状态下进入新课。)
(二)共同探究,突破重难点。
1、突破难点:师生交往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就必须要全面深入了解老师,为了突破这个重点,我构建了几个活动:
活动一:实话实说:
(1)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2)说说与老师在交往中的烦恼事
思考:当老师不符合你心目中好老师标准时,你心理是什么感觉?
那么老师为什么要跟学生过不去,不做我们心目中的好老师呢
(通过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在体验的过程中进行了思考和认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
A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老师也会有偏差和失误,老师也是普通的人,老师也有甜酸苦辣、有个性有脾气、有昨天有明天。老师也有被学生尊重、理解的需要。
B、当面和老师争执、顶撞,或者是自己生闷气,甚至走极端都不能解决问题。
C理解老师,才能建交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我们快乐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D、处理好师生关系既是一个教师真正的成熟和睿智的标志,也是一个学生真正接纳和理解老师的表现。)
2、突破重点:如何理解我们的老师
活动二:情境探究
情境再现一:课本p68探究————“我”失去写周记的热情。
(1)是什么让我失去写周记的热情?
(2)请大家帮帮我,我应该怎么做,才能改变目前的这种不良心理状态,重新对写周记充满热情?
情境再现二 :物理老师的表扬
(1)老师的表扬对小朋起到了积极作用吗?有什么不利影响?
(2)从小朋身上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老师的表扬?)
(3)联系上述三个情境中的“我、小林,小朋”,再结合书上内容谈谈怎样理解老师?
活动三:各抒己见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理解老师些什么?
理解老师的某些态度与做法;
理解老师在某种情况下可能出现的失误与过错;
理解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与期望;
理解老师的苦衷与辛苦;
理解老师的烦恼与困惑;
理解老师的严与爱……
(三)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四)同唱歌曲,情感升华。
齐唱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齐唱歌曲是真实情感的流溢,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注重情感体验”的理念。随着音乐的意境,使学生知师,爱师的情感得到内化和升华,并带着愉悦的心情结束本课。)
总之,本课的设计以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坚持生活德育原则,做到三个重视:一是重情境,以情境贯穿教学;二是重探索,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三是重交流,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获得成功。教学过程用两条线索贯穿,一条是以情境贯穿教学;一条是通过活动实现教学目标。感知先行,通过情感渲染,从感性到理性,把握教学重点;凸现探究,从思考到合作,突破教学难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作为教师,应扮演好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发挥好指导和调控的作用。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7
活动一:猜测与思考
教师:取出事先准备好的小纸片(标上序号),请四名学生并叫他们在小纸片写上“知识就是力量”,之后收上来,再叫两名同学(班长、课代表)上来辨认。看其的字迹是否相同。
教师:你认出这个是哪位同学的笔迹吗?
学生1:好象是张三的。
教师:难道你就不能肯定吗?
学生2:不!是李四的。
学生1:不可能的,就是张三的。
教师:这就是李四的。好,两位同学请下去。
教师:不管这两位同学是谁判断正确,是谁判断错误,至少都说明了四位同学的笔迹是完全不相同的,判断正确就是因为四位同学的笔迹不相同并且熟悉他们的笔迹;判断错误的也是因为四位同学的笔迹不是完全一样的,如果四位同学的笔迹完全一样那么判断错误的那位同学就可以判断正确了,因为可以随便说。
(一些重大发明先提出设想,即猜测,然后再进行验证、分析、推理,从而产生新的发现。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这一特点,通过猜测活动,迅速激发学生潜在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活跃课堂气氛。)
活动二:观察与比较
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采集的各种“看似相同”的树叶标本。
学生:小组活动(观察学生采集的叶子,从叶子的形状、颜色、大小、叶脉等方面进行比较、归纳。)
学生:虽然世界上的生命是丰富多彩的,但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通过观察、比较始终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叶子。先收集“相同”然后再找不同的方法,实际上是运用了逆向思维法。通过逆向思维法它更能有效地说明世界上是找不到完全相同的生命的'道理。)
活动三:探究与创新
各种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差异,每种生命的存在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有自己的独特性;动物有动物的独特性;微生物有其独特……正因如此,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异常精彩。从而使学生更加珍惜和向往这美丽的生活。
教师:人类与其它生命体相比,具有哪些独特之处?人类独特的本领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学生:人类具有思维与智慧是一切生命的独特之处。
教师:展开你智慧的翅膀,编写我们人类智慧的诗句。(分组展开竞赛)
学生:“虽然没有鸟的羽翼人也可以飞上蓝天;
学生:虽然没有鱼的腮鳍,人也可以遨游海洋;
学生:虽然生活在现在,人可以放眼美好的未来;
学生:虽然没有萤火虫的荧光,人也能将黑夜变成白昼;
学生:虽然没有猎豹矫健的步伐,人也能日行千里;
学生:虽然没有蜻蜓的复眼,但人也能迅速发现和避开敌人;
学生:虽然没有大象强壮的臂力,但人也能移山填海;
………
(这与人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紧密联系,因此,绝大多数学生能尽情的表达,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的发明创造,人类利用智慧认识环境、适应环境、利用环境、改造环境,认识自己、改造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等等都反映了人类独特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真正懂得人类与其他生命最突出的不同表现就是拥有高超的智慧。同时也使学生树立不怕艰难,勇于前进的坚定信念。
这个智力游戏活动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一方面充分展示了人类的智慧,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诗句中又体现了学生间的独特差异性。)
活动四:体味与设计:
不同的人,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品质,就会有不同的人生之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也不同。
教师:就像大家从出生到现在,每个人走过的道路是不是一样的?
学生1:一样,从学前班到小学然后到初中。
学生2:不一样。在各个学习阶段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明显的差异,有的学生学习好、有的学生学习差。还有其他如:兴趣、爱好、指纹等
教师:那么,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今后不同寻常的成长道路呢?
学生1:没有想过。
学生2:想过,因为每个人的成长、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样的,今后从事的职业也会有区别的。所以我要刻苦学习考取理想的高中,还要考理想的大学等。
…………
教师:请根据你自己前面所分析的特点、个性、兴趣、爱好、特长、成长环境等等为自己设计人生道路。
学生:(反思自己的特点、个性、兴趣、爱好、特长、成长环境,设计自己的未来。也可以让学生上台表演自己的爱好、特长,但要视其具体情况而定。)
教师:最后,送上老师真诚的祝福“祝愿所有同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尽情地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和能力,开拓美好的未来,实现美好的理想。成为社会的栋梁,成为国家的有力建设者。”
【思想品德说课稿】相关文章:
思想品德说课稿07-09
《思想品德》说课稿11-12
思想品德说课稿范文04-21
小学思想品德说课稿08-12
思想品德说课稿九篇01-17
初一思想品德说课稿11-25
思想品德说课稿15篇01-14
实用的思想品德说课稿3篇01-15
实用的思想品德说课稿4篇01-16
思想品德说课稿汇编六篇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