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思想品德说课稿锦集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思想品德说课稿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1
各位领导 、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题目是《学会拒绝不良诱惑》,我将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教学的重难点、教法 、学法 、教学过程、课后反思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是人教版教材《思想品德》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二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身边的诱惑》,这为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第八课的课题是学会拒绝,本框题的任务是学会拒绝不良诱惑,可见本框题在本课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鼓起敢于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和信心; ②学会依靠家长、老师和朋友的帮助,在与同学的合作中抵制不良诱惑。
(二) 能力目标:①运用战胜诱惑的方法,逐步形成自我抵抗诱惑的能力;②初步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事物的能力。
(三) 知识目标:①了解生活中存在的形形色色的`诱惑和不良诱惑的危害;②知道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不良诱惑的危害和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中学生来说,战胜不良诱惑的可行方法。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
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 、说教法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收集有关图片,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设计“启思园”“听故事想办法”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说学法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
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下面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 导入新课:(2—3分钟) 我用日常生活中收到购物奖劵和手机中奖信息引入。
2. 导学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 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按以下环节进行:什么是诱惑――身边的诱惑――不良诱惑的危害――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3. 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
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 签名活动:(5分钟)学了就要用到,说了就要做到。这一活动升华学生的情感,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5.课后实践:学生填写“我的抗拒诱惑的计划”表。一个月后,全班交流实施计划后的感受。
6.板书设计:什么是诱惑――身边的诱惑――不良诱惑的危害――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七 说课后反思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拟 采用活动教学法、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课标内容】
《环境被破坏》是教科版《思想品德》教材第一单元第二课《哭泣的自然》中的第二部分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资源在枯竭》一课,这为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起到了铺垫的作用。由于人类的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而资源的大量浪费又造成了环境的破坏,这两部分内容构成了《哭泣的自然》这一课。本节课所学的这部分内容是第二课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资源、环境问题对人类发展的影响,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人类生存的危机。
▲能力目标: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正确分析资源、环境问题与人类生存的关系,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人类面临的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以及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保护环境。
▲教学难点:如何让让学生把关注自然与环境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上。
二、说学情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对大自然充满着好奇。同时,青春期中的青少年又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他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但往往存在着偏差。现在多是独生子女,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缺少对周围生命的关爱意识,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结合实际充分认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的好处与不合理利用自然的危害,学会用书中的知识去指导生活实践,培育爱心,珍惜生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保护大自然,确立一个积极的、正确的环境观。
如果问昔日的青山、绿草如今为什么成为了茫茫的戈壁?学生也许会迅速地想到植被的破坏、滥砍滥伐等行为,而对于经济的发展给环境所带来的破坏却认识不深,因此我们更多的要关注学生的认知。
初中生处于不成熟向成熟转变的过渡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初中时期所形成的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对于学生将来的成长以及中国未来经济和环境的协调都将起到重要作用。老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与学生一起讨论,一起探讨保护环境的方法,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周围的事物,提高辨别能力,并能运用正确实用的方法保护环境。
三、说教法
思想品德课思想性、时代性、开放性强,基于本节课的内容与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收集有关图片,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设计“启思园”、“看事例想办法”等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四、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学习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接下来我具体说一下本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3—5分钟)
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把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短片和图片展示一下,学生能够产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然后再接着播放一些环境被破坏的图片,来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热情。
▲ 讲授新课:(25—30分钟)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努力做到既紧凑又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与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本部分课文首先呈现了民歌《敕勒川》,给大家展示了一幅水丰草美牛羊壮的草原景象,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奠定情感基础。用较大的笔墨描绘自然的景色,引导学生感受美好的自然环境给自己的身心带来的愉悦。通过大量的反映美丽大自然的文章、图片和录像资料,来强化学生向往美好大自然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看今日的草原以及教科书上呈现的今日的太湖等遭受到污染、环境被破坏的图片,再让学生调查家乡环境污染的情况与同学交流,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及其可怕的后果。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挖掘材料,让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最后让学生思考:除了教科书中介绍的土壤、空气、水的`污染,还有什么其它方面的污染?面对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人类应该怎么做?这也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打好基础。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意突出教材的重点,具体地分析教材的难点。我选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使一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具体说来是按以下环节进行的:美丽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被破坏――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把课堂传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课堂训练(具体行动):(5分钟)学到的知识就要会用,爱护学校的环境卫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学生马上行动。通过这一活动升华学生的情感,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课后实践:学生填写“我的保护环境的计划”表。一个月后,全班交流实施计划后的感受。
六、说板书设计
美丽大自然→生态环境被破坏→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 (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七、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活动教学、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地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材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材毕竟是一种范本,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为教材的拓展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但是,使用多媒体教学有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个别学生只看图片和录像,不看书也不做笔记,有的学生甚至不带课本,以至教学效果不太理想,这类似的问题如何解决,值得我们老师深深反思。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来自牡丹江市第十四中学的徐丽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让生命之花绽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三框。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核心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淡化说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人人参与教学,师生互动,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
二、学情分析
据我了解,现在的学生因是独生子女,唯我的心态意识强,加之生活的优越感,使他们缺少对生命的关爱,忽视生命的价值。因此,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和感悟,让他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初中阶段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义何在,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问题。本节课的要求就是引导学生在正确看待自我的基础上,学会尊重他人的生命与价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同时,也是认识自我这一单元的基础部分,因此,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
通过以上分析,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既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尊重他人的生命。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认识自我,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培养全面、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从思想上懂得生命的可贵,行动上学会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三)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根据课标要求和学情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肯定生命、尊重生命。将难点确定为:延伸生命的价值。
四、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
(一)教法:始终贯穿“具有启发性、突出主体性、注重思维品质”的原则,体现“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精神,采用活动探究教学法、师生合作教学法、情感体验教学法。
(二)学法:合作探究学习法、感悟体验学习法。
(三)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五、教学程序设计与分析
(一)创设情境,图片导入
一幅美丽的图片能够很快引起学生的视线,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课前我借助多媒体展示一幅图片,提出问题:“你从这个图片中感悟到了什么?”这一环节有效地使学生完成了从“图片欣赏→视觉享受→心灵感悟”这一瞬间的情感体验,学习的热情被迅速点燃,很快进入了学习新课的状态。通过学生的回答和我的点拨,引出课题:让生命之花绽放。
(二)互动交流,探究新课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之间应该相互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这一环节是通过一系列相关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
活动一:感受生命的坚韧,激发求生欲望
借助多媒体展示汶川地震中的有关图片,让学生知道生命的脆弱,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热爱之情。在学生的心灵被触动的瞬间,展示汶川地震中创造生命奇迹的事,此时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随即我提出问题:“他们是如何创造生命奇迹的?”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答案。我这样设计是从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认知能力出发,通过真实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明白,强烈的求生欲可以使脆弱的生命变得坚强,无论何时都要珍爱生命、永不放弃生命。多媒体展示“生命赞歌”,全班齐读,学生的情感第一次升华。
活动二:求生知识大比拼
借助多媒体展示四个情境,学生合作探究解决了问题,同时展示自救方法的图片和内容,我这样设计,是让学生审视自我的求生欲望,了解求生知识,掌握正确的求生方法。
通过上述活动,完成了第一目的教学,同时强调珍爱生命,永不放弃生的希望,这是对自己、对父母、对亲人、对社会负责任的表现,这为知识的进一步探索做了铺垫。
活动三:悦纳生活,尊重生命
1、榜样激励
借助多媒体展示“芭蕾舞女孩李月”和“残奥会乒乓球冠军马麟”的故事,提出问题:“从他们的身上,你感悟到了什么?”学生四人一组展开讨论,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合作意识,在教师的点拨下,归纳总结出答案,同时出示“张海迪的名言”。这两个故事的引用,是本课的重要看点,一个是同龄人的事例,激励的效果会很明显,一个是我们家乡牡丹江的运动员,会更好的激励学生培养建设家乡,服务社会的信心,为下面讲述“延伸生命的价值”奠定了基础。
2、法律讲堂
多媒体出示法律知识,学生识记。
以上两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认识到在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对他人的生命也应该尊重和肯定,更负有一种责任,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重点。
活动四:写生命箴言,过有意义的生活
这个活动借助具体事例,使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进而引导学生过有意义的人生。本环节由三个步骤完成。
第一步:借助多媒体展示人们熟知的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为什么能够受到人们的崇敬和怀念?”激发学生对有意义人生的揭幕: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第二步:写出自己的生命感悟,引导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价值的思考,用精彩的语句、诗词或名言写出来,全班共勉。
第三步:学生畅谈,你打算如何实现并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
这一环节的设计,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们积极踊跃的回答,出彩的表现,使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通过以上想、写、说三个步骤的层层递进,使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感悟生命的真谛—向往有意义的人生”,学生的情感第二次升华,有效的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板书小结,强化认识
众所周知,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所以我用绿色标注生命二字,重难点包围在它的四周,整个板书从点到面到线,从整体上看像一束生命之花在绽放,设计上科学、精炼、美观,与课题一致,使本课的主旨得到体现。
(四)激情结束,送出祝福
为了将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最后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生命就是一朵暗处的花,有代谢、精彩与颓废,永远看不分明,但它的存在就是一个奇迹,让我们珍爱生命、尊重生命、肯定生命,延伸生命的价值,让生命之花永不凋落,绽放精彩!”精彩的结束语给本节课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明天会更好”歌声响起,送出祝福。
六、设计体会
本课内容贴近生活实际,真正体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突破了课本课堂的束缚,设计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对知识的探索层层递进,达到了从“明理→激情→导行”的课堂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扩展和合作精神,为学生今后的人格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上是我对《让生命之花绽放》这一节课的认识和设计,不足之处请专家指导点拨,谢谢大家。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4
活动一:猜测与思考
教师:取出事先准备好的小纸片(标上序号),请四名学生并叫他们在小纸片写上“知识就是力量”,之后收上来,再叫两名同学(班长、课代表)上来辨认。看其的字迹是否相同。
教师:你认出这个是哪位同学的笔迹吗?
学生1:好象是张三的。
教师:难道你就不能肯定吗?
学生2:不!是李四的。
学生1:不可能的,就是张三的。
教师:这就是李四的。好,两位同学请下去。
教师:不管这两位同学是谁判断正确,是谁判断错误,至少都说明了四位同学的笔迹是完全不相同的,判断正确就是因为四位同学的笔迹不相同并且熟悉他们的笔迹;判断错误的也是因为四位同学的笔迹不是完全一样的,如果四位同学的笔迹完全一样那么判断错误的那位同学就可以判断正确了,因为可以随便说。
(一些重大发明先提出设想,即猜测,然后再进行验证、分析、推理,从而产生新的发现。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这一特点,通过猜测活动,迅速激发学生潜在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活跃课堂气氛。)
活动二:观察与比较
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采集的各种“看似相同”的树叶标本。
学生:小组活动(观察学生采集的叶子,从叶子的形状、颜色、大小、叶脉等方面进行比较、归纳。)
学生:虽然世界上的生命是丰富多彩的,但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通过观察、比较始终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叶子。先收集“相同”然后再找不同的方法,实际上是运用了逆向思维法。通过逆向思维法它更能有效地说明世界上是找不到完全相同的生命的道理。)
活动三:探究与创新
各种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差异,每种生命的存在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有自己的独特性;动物有动物的独特性;微生物有其独特……正因如此,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异常精彩。从而使学生更加珍惜和向往这美丽的生活。
教师:人类与其它生命体相比,具有哪些独特之处?人类独特的本领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学生:人类具有思维与智慧是一切生命的独特之处。
教师:展开你智慧的翅膀,编写我们人类智慧的.诗句。(分组展开竞赛)
学生:“虽然没有鸟的羽翼人也可以飞上蓝天;
学生:虽然没有鱼的腮鳍,人也可以遨游海洋;
学生:虽然生活在现在,人可以放眼美好的未来;
学生:虽然没有萤火虫的荧光,人也能将黑夜变成白昼;
学生:虽然没有猎豹矫健的步伐,人也能日行千里;
学生:虽然没有蜻蜓的复眼,但人也能迅速发现和避开敌人;
学生:虽然没有大象强壮的臂力,但人也能移山填海;
………
(这与人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紧密联系,因此,绝大多数学生能尽情的表达,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的发明创造,人类利用智慧认识环境、适应环境、利用环境、改造环境,认识自己、改造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等等都反映了人类独特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真正懂得人类与其他生命最突出的不同表现就是拥有高超的智慧。同时也使学生树立不怕艰难,勇于前进的坚定信念。
这个智力游戏活动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一方面充分展示了人类的智慧,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诗句中又体现了学生间的独特差异性。)
活动四:体味与设计:
不同的人,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品质,就会有不同的人生之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也不同。
教师:就像大家从出生到现在,每个人走过的道路是不是一样的?
学生1:一样,从学前班到小学然后到初中。
学生2:不一样。在各个学习阶段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明显的差异,有的学生学习好、有的学生学习差。还有其他如:兴趣、爱好、指纹等
教师:那么,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今后不同寻常的成长道路呢?
学生1:没有想过。
学生2:想过,因为每个人的成长、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样的,今后从事的职业也会有区别的。所以我要刻苦学习考取理想的高中,还要考理想的大学等。
…………
教师:请根据你自己前面所分析的特点、个性、兴趣、爱好、特长、成长环境等等为自己设计人生道路。
学生:(反思自己的特点、个性、兴趣、爱好、特长、成长环境,设计自己的未来。也可以让学生上台表演自己的爱好、特长,但要视其具体情况而定。)
教师:最后,送上老师真诚的祝福“祝愿所有同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尽情地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和能力,开拓美好的未来,实现美好的理想。成为社会的栋梁,成为国家的有力建设者。”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学情
本课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思想品德第二册的第5课。本课以图片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讲究卫生有哪些内容,应注意什么,该怎么做,最后点出主题“爱清洁,讲卫生”。课后有练习题,让学生观察图片比一比,看谁做得对,进行行为上的判断。
所教学的对象是一年级新生。由于缺陷的影响,聋生的语言发展相当缓慢,一年级聋生的语言能力相当于二三岁的幼儿的语言,正处于正常儿童的吚呀学语的起步阶段,手语也正学习中,掌握的词汇量有限,几乎没有对问题的分析力,但肢体语言丰富;具有日常生活中洗漱的经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我对教材的理解,将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体会到讲究个人卫生对身体健康及在与人交往中的重要性。
2、知道表现个人卫生的各种良好习惯。
3、掌握刷牙、洗脸、洗手、洗脚的正确方法。(重点)
4、增强日常生活中讲究个人卫生的意识。(难点)
三、说教学教法
聋儿语言发展的局限性,使课堂的交流难于互动,呈现出一面倒的现象,需要老师的大量引导。但聋生的肢体语言丰富,这是他们的优势。因此,本课在设计上,采用大量的演示,学生动,老师动,通过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从中掌握所学的内容。同时,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聋生的视觉优势,采用直观的图片观察,是聋生理解、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
四、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第一部分:看一看,说一说
老师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一个干净的小孩子,一个脏小孩子),并提出问题,喜欢和哪位小朋友一起玩?再让学生自我评价:今天自己整洁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学生能体会到大家都不喜欢和脏小孩一起玩,喜欢和干净的孩子,让学生在心中产生讲究卫生的`重要性。图片观察,适合低年级聋生学习的需要,有利于引入课文内容。自我评价,是让学生学会把目光放到自己身上,在平常中,学生的目光都放到别人的身上,极少关注自己的言行。聋儿的语言能力有限,只要学生做些简单的判断。
第二部分:想一想,做一做
老师逐一创设问题,让学生想想应做些什么,再从学生的回答中点出要学习的内容,并请学生上台演示自己平时是如何做,师生点评后,老师讲解正确的方法,最后全班演示。
设计意图:问题的设计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情境中去学会正确的方法,能运用到往后的生活中。采用问答的方法,是为了增强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启发思维。聋生的抽象思维差,经常做这样的练习有助于他们对语言的掌握。演示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表现力强是这年龄阶段的特点之一,充分利用,不仅活跃课堂氛围,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部分:看一看,评一评
出示图片,让学生判断对错。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对日常卫生表现的辨别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确明白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看图判断对错是聋教学常用手法之一,适合学生的特点。
第四部分:读一读,记一记
对全堂课内容进行简单的小结,出示课题并板写。
设计意图:让学生清楚地明白了“讲究卫生”是个什么样的概念,放在课后点题,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及特点而定的。
五、说反思
这堂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设计的一堂简单明了的课,学生大多掌握了本课的重点内容,能明白个人卫生的重要性。但在教学设计上还是有很多环节没考虑周详。本课堂用演示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但毕竟不够真切,如能在洗手、洗脸环节,让学生真正操作,真正放盆水让他们洗,那学生获得的体验一定更真实,印象更深。再者,老师的手语语言有待斟酌,使用什么样的句子,如何打出这个句子的手语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容易地明白,来减少课上老师重复的语言。课堂细节上处理不够恰当,如提问的方式,集体提问,个人提问要分清;对少数学生的关注不够,课堂节奏过急促,小结部分过于仓促等等。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处,日后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尤其是教学方法设计,哪种方法更适合学生,哪种方法更能切中学习的内容,这些都要我再下功夫去学习,钻研。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最后一单元《新的旅程》第二十一课《时间的足迹》第一节的内容。其立意与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扬起风帆》形成首尾呼应。
本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反思三年的成长历程,使学生全面、客观、发展的认识自己,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体验个人成长过程中他人给予的帮助、社会提供的支持,从而正确认识和理解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国家的关系,进而激发学生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比,体会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通过总结和反思,明确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得与失。
2能力目标:通过全面回顾与反思三年的学习生活,掌握能够全面、客观、发展的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成长变化能力。学会辩证看待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悦纳自己,能够正视自己的优缺点,初步规划自己的未来。
三、说学情分析
面临毕业的九年级学生,一方面对三年的初中生活眷恋和不舍,另一方面又对未来有新的憧憬和向往,同时又有许多的茫然和困惑。本课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对初中三年的成长历程的回顾,使学生既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又能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做好规划。
四、说学前准备
教师:搜集学生在小学、初中学习生活的一些照片或其它图片资料,制成。
学生:整理反映自己或本班同学成长的照片或图片资料。
五、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客观全面的看待自己的成长与变化。
教学难点:感悟体验成长的收获。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准备从三个环节、五个活动来进行教学。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导入课题
环节二 系列活动 实现目标
环节三 悦纳自己 形成观点
活动一 我的变化
活动二 我的收获
活动三 我的遗憾
活动四 我印象最深的人或事
活动五 同学眼中的我
七、说环节一 创设情境 导入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照片,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气氛。
教师展示同学们在小学毕业时的照片,发放刚入初中时办的学籍表,让同学观看。
问:看了这些照片,你能确认这是自己吗?
老师:通过与小学毕业照片的对比,相信同学们已经发现自己的变化很大,今天我们来回顾、总结初中三年的收获,相信大家的感触会有很多。
老师导入新课。
八、说环节二:系列活动 实现目标
本环节准备通过五个系列活动,完成教学目标。
九、说活动一 “我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三年来的对比,让同学从身体、心里、性格等方面感受到身体成长到心理成熟的快乐与烦恼。
学生活动:要求学生把整理出来的能反映自己不同成长阶段的照片拿出来,在小组内交流并自主思考:我有哪些变化?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教师指名部分同学在班上交流
教师总结:同学们正处在长身体的黄金时期,很高兴看到你们的成长和变化。成长,实质是增加的过程;成长,也是身体发育的过程;成长,更是你们心理成熟的过程、能力提高的过程;成长,也是你们获得友谊的过程。
十、说活动二 “我的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三年在校的学习生活,盘点自己在知识、能力、理念、情感、态度、方法、价值观等方面的收获,感悟学习的快乐。
请同学们参照教室宣传墙上“成长足迹”、“群星璀璨”栏目上的内容,仔细阅读老师在《学籍表》上的评语,从知识知识、能力、理念、情感、态度、方法、价值观等方面客观全面的谈谈自己的收获,并在小组内交流。
教师:请各组推选一位代表做班级交流。
教师总结:同学们,感谢我们的父母、老师的辛勤劳动和教育,也感谢我们同学的帮助,我们同学不仅长大了,也有了很大的收获,想一想,还有没有我们感到遗憾的地方呢?
十一、说活动三 “我的遗憾”
设计意图:通过反思自己三年来的不足之处,认清自己以后需要改进的方向,学会辩证看问题的方法。
该活动要求每位同学认真反思自己在三年来最不满意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
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名同学在班上交流,师生共同讨论以后的具体做法。
教师总结: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更何况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只要我们同学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学习和改进,人生就会少许多遗憾。
十二、说活动四 “ 我印象最深的人或事”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三年来同学、老师、社会、国家给自己的.成长提供的帮助,激发学生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感。
这项活动要求同学认真反思三年来对自己帮助最大的人、探讨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对同学们健康成长所提供的帮助,学会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社会、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
学生自由交流。
教师总结:感谢所有关心、帮助我们的人。
十三、说活动五 “ 同学眼中的我”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认识自我、剖析自我,了解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要求同学对熟悉自己的人进行交流,请对方说说对“我”的看法,特别是今年来的变化及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将访谈结果与自我认识进行对照。
教师总结。
十四、环节三 悦纳自己 形成观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谈学习后的收获和感悟,进行归纳,升华思想。
该环节要求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总结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教师完善板书设计。
十五、说板书设计
成长纪事
1、成长,是身体发育、心理成熟的过程;
2、成长,是知识积累、能力提高的过程;
3、成长,是获得友谊、责任感增强、理想形成的过程。
十六、说教后反思
本节课利用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时学习生活的照片和图片做导入,很自然勾起学生对往事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系列活动教学,贴近学生学校生活实际,让学生切身感到自己在成长,在成熟,在进步,更易于全面、客观的审视自己,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均有话可说,也能够说,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但是活动较多,应该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7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自我新期待》,本课题选自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说教材】
第五课《自我新期待》是第二单元的重点
1、本课设计主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的。
进入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会不断提出一些与自身相关的、非常基本的问题:我是谁?我的能力、价值、责任如何?我怎样适应社会?因而,认识自我是他们极感兴趣又需要恰当引导的问题。本课从正确认识自己谈起,以对自己提出恰当期待、完善自己为最终的落脚点。
初中学生虽然十分注重自我形象,但往往过多地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而忽视内在素质的培养,故而帮助学生认清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关系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也特别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同时,引导学生从内在和外在两个维度来认识自身的优缺点,将更利于学生分清主次,重视内在美对于个人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形成更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潜能”这一话题往往令人感到遥远、神秘,而事实上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巨大的潜能,认识、发掘自己的潜能将令学生走向成功。同时,也会让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新的阶段、新的起点,每个人都应对自己产生新的期待,确立相应的新目标,而这一目标应是在对自己全面、客观、发展的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及社会实际,由自己确立并把握的,因此,通过本课引导学生能有一个新阶段新生活的目标,同时为将来树立服务社会的远大理想奠定基础。
2、课标的具体要求
设计本课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部分:“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3、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充分发挥政治课的德育主渠道功能,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能力目标:
1.学会构建知识体系,能根据老师要求建成本课的知识框架。
2.掌握学案中各题型的基本解题思路。
知识目标:
1、熟悉掌握第5课共三框题的知识点。
2、整体把握本课知识结构。
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教师点拨等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与学习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知识点。
教学难点: 掌握辨析题与选择题的题型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设置重、难点的依据:初一学生认识水平低,理解能力有限,尤其是系统把握知识的能力,规范答题的能力有待培养与提高,希望通过教学,能让学生整体把握知识,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编写、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例题导引法。引导学生依据“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和感悟形成理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清晰的认识自我整体形象,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主要是把学生放在具体的设计题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相互交流、成果展示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说教学过程与教学反馈 】
一、导入复习:
(情境诱思导入)通过创设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二、板书课题:自我新期待
三、探究过程:
(一)任务引领、明确要求:
组织学生自读本课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 1 ) 组织学生根据“导学案”自学【我复习我会学】
(2)教师巡视(学生进行紧张的自学,教师行间巡视,并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或做适当点拨,获取学生自学信息。)
(3)小组交流、取长补短(达到“兵教兵”、 “兵强兵”效果)
(三)你说我说、展示提升
方法:以小组为单位(或学生)举手说出自己的疑惑,让会的帮助不会的;当出现多数不会的,学生讨论,教师点拨。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从中真正体会到了成就感,从而树立起信心,找到自信。
(四)、梳理体系、例题引导
老师指导梳理知识点方法,一般知识内容都是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思路展开的,依据思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再通过投影展示,全班交流,补充完善知识网络,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加强理解,为培养其综合运用能力打下基础。
在例题引导方面,我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选取了适当的试题,借助试题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加强对学生题型答题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分析答题思路,归纳同类试题答题方法。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因为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什么,更要引导学生怎样学。方法的引导和归纳甚至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五)达标测评、巩固知识
针对复习重点、难点,创设情境设计选择、辨析、材料分析等题型进行训练。目的是使学生全方位地掌握本课的教学内容,及时巩固答题方法、答题技巧,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和答题能力。
(六)课堂小结、反思提升
(学生回顾知识体系和训练题型,总结收获。)此环节的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反思,提高知识与能力水平。
四、作业布置:
课下请同学们制定一份详细的初中生活规划。
板书设计:
(略)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本人经验能力有限,本课的设计还存在许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也希望老师们能给我更多的指点和帮助。谢谢!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8
本课围绕教学目的,贯彻知行结合的原则,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良好的劳动习惯及关心体贴父母,主动做好父母“小帮手”的思想感情。
通情达理是本课所追求的目的之一。通过总结上节课《从小爱劳动》,导出:“一个勤劳的好孩子,不仅在学校里要积极参加各种劳动,在家里也要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做家务事”。这样不仅顺理成章地导入新课,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热爱劳动”含义的认识。进而通过观看录像,引导学生自行得出为什么要学做家务事的道理。再结合谈自己父母既要为四化辛勤工作,又要关心自己健康成长,实在很辛苦的.事例,激发孩子们要学做家务事,减轻父母负担的情感。
联系实际是本课追求的目的之二。在课前教师进行了班级调查,了解到孩子们在学做家务事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有二:一是家长的阻挠,二是没有坚持性。针对这两种情况,教师组织了课堂讨论,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
学生主体参与是本课追求的的目的之三。本课通过教师创设情境使学生自行得出结论,明白道理;通过学生之间交流父母辛苦的事例,自发地激起内心的情感;通过学生示范,自行学会家务本领;通过观看师生共同参与的小品表演,自行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
以上是我们本课尝试达到的目的,望批评指正。
【思想品德说课稿】相关文章:
思想品德说课稿07-09
《思想品德》说课稿11-12
小学思想品德说课稿08-12
思想品德说课稿范文04-21
思想品德说课稿九篇01-17
初一思想品德说课稿11-25
思想品德说课稿15篇01-14
思想品德说课稿集锦八篇01-18
实用的思想品德说课稿4篇01-16
思想品德说课稿汇编六篇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