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三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汇总六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认真拟定说课稿,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语文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荷花》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写景记叙文,写的是“我”去公园赏荷,陶醉于白荷花的丰姿神韵,与荷融为一体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说教学
认知目标:
1、会认会读生字。掌握“莲蓬、饱胀、挨挨挤挤”等词语。
2、读懂一至三自然段。
能力目标:
1、通过看图说话、写话的练习,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交互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2、通过看图,读文,展开想象,品味词句去欣赏荷花的美,从而加强语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对象分析
1、所任教的班级有较好的朗读能力,初步懂得欣赏词句,本节课将发挥学生的优势让学生充分诵读课文,运用以往领悟的品读词句的方法欣赏本课遣词造句的特点。
2、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有利于实施自主探究基础上开展同伴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
3、学生基本掌握文字输入,上网浏览等计算机基础,但熟练程度不一。因此更需发扬合作精神,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资源设计
课前,教师将师生合作搜集到的荷花相关资源虚拟成专题网站——“荷花小站”。“荷花小站”设有六个部分,分别为“走进课堂”、“增长见识”、“灿烂文化”、“荷花资源”、“在线测试”、“荷言荷语”。这当中既包括课堂教学所用的资源,也包括供学生课后拓展性学习的资源。
五、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教学策略:
为了使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达到最佳的整合,教学设计“以生为本”,从学生素质的良好发展出发,努力把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如对语言信息进行查找、筛选、获取、归纳、编辑的能力)与语文学科的任务(如大量读书,品味词句,情感熏陶,听说读写的训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优化课堂教学。
“荷花小站”六个部分中,“走进课堂”部分集文字、图片、影像、音乐于一体,给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恰当的启发,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对词语的品味、感悟更立体、更丰富、更有个性化;“在线测试”则把欣赏精美的图片与说话、写话结合起来,并可以通过网上论坛让师生对写话练习进行欣赏、评议、修改,有效地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其余的几个部分为学生提供了网络大量的信息资源,使教学不局限在课本中,拓展了学生对荷花多角度、多层面的认识。
教法设计:
本文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情境教学理论为指导,采用了“情境、主动、交互、发展”的教学模式,借助网络及多媒体提供的丰富资源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创设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发扬自主探索、交互合作的精神,理解和品味语言,激发情感,唤发想象,增强表达欲望,从而了解荷花,热爱大自然,使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多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六、教学过程:
(一)、网络导入,设境激情:
我们常说,儿童的情怀是一湾浅浅的小河,无风不起浪,无物不扬波。所以,新课伊始,我给学生送上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小河荡漾起来,是他们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荷花,高雅清香,冰清玉洁,历来被人尊称为“花之君子”。自古以来,文人墨客赞美荷花的诗篇、画幅数不胜数。
而杭州西湖的曲院凤荷则独树一帜、久负盛名。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采莲曲》,一起去荷花池边欣赏荷花的美丽风姿,好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怀着对荷花的急切向往之情,打开“荷花资源”中的“荷花视频”,欣赏荷花的美景。此时,学生的视觉、听觉、想象、思维“多频道运作”,全身心感受,“未成曲调先有情”,他们已深深陶醉在美仑美奂的境界里,为领略课文的真味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调。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当学生激情澎湃、叹为观止的时刻,我引领孩子“走进课堂”,尽情地、美美地读一读叶圣陶老爷爷的《荷花》一文,体会文中的荷花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知道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写了荷花形态各异的美。
(三)、细读与想象并行,领悟课文意境美
在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时,我给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及方法:初次在反复美读后,指导学生感情背诵描写荷花不同姿态的句子。
(四)提供创造平台,让想象激情飞扬
众所周知,课文只是个例子。我在引导学生美读成诵之后,带领学生进入“在线测试”。让学生一边观察多姿多彩的荷花,一边展开丰富的想象,给婀娜多姿、万紫千红的荷花取上新颖别致的名字,用优美的语句描绘荷花的迷人风韵。通过练习、交流、点评,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拓展学习时空,丰富学习资源
当课接近尾声处,我让学生自主浏览网站上的其他栏目,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为学习下节课作知识上的铺垫。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抚玩荷花并睁开想象的事,称赞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盼望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头脑情感。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景象融会,不但写出了荷花的丰姿,并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好看,又有身临其境的觉得。让学生随着教学历程的推进,入情、动情、抒怀、移情。课堂教学以情绪为纽带,变得更富勾引力,使学生的勤学精力得到造就,促使学生在勤学、乐学中渐渐明白爱,明白热爱高贵,寻求优美。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奇特的吸引力。(点)我所教的三年级的孩子们头脑活泼,担当新事物较快,但由于生存在城镇,对荷花了解甚少。正是思量到这个特别缘故原由,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奇妙地运用多媒体技能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荷花那差别平凡的美。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以读代讲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学法:
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2、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探究合作。(点)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学生和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
l、学习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观察画面、创设情景、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机整合语文教学,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自主、个性化的阅读。从而达到感受荷花之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样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准备:CAI课件、贯穿课堂始终的音乐素材。(点)
四、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我把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定为四大环节:
(一)录象引入,整体感知(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新课开始,教师要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先来个谜语“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点)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孩子们带到荷花池。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点)
(二)直奔重点,品味美丽(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欣赏画面以后,我将以“作者是怎样把看到的美景写下来的呢?”的这一过渡语让孩子直接去学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由于学生的个性品质存在着诸多差异,同一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因此,我提供三种方法让学生选择:(朗读法、画图法、讨论法)朗读法:用感情朗读表达出你体会到的美;画图法:用五彩的笔描绘美丽的荷花;讨论法:用语言和伙伴交流学习体会。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由组合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样设计教学,将使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强,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藏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
在学习后交流学习体会时,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觉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哪里,能讲出理由更好。(点)借助图画,通过自主学习,孩子们一定能大胆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挨挨挤挤”体会荷叶的茂盛之美;从“碧绿、嫩黄”体会颜色之美;从“冒、饱胀、破裂”体会荷花的长势之美;从“有的……有的……有的……”体会一池荷花千姿百态的美。
1、在引导学生提出“冒”字后,我将采用以下步骤让学生深刻理解“冒”
(1)换词体会“冒”的妙处;
(2)读课文体会怎样长才叫“冒”,选一个喜欢的词填到这句话中,大声朗读、用心体会是不是这种味道?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解读“冒”,是对“冒”字内涵的领悟。
随后出示迫不急待、兴致勃勃地长出来的白荷花,让孩子们想象,展开讨论:它们长出来想干什么?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让孩子在团结协作的氛围中更进一步地理解课文,养成孩子们善于合作、互助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
交流时,孩子的回答将思路开阔,富有情趣,这不仅是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实践,更是情感的流淌、灵性的涌动。
2、在品味荷花的美丽之后,我运用CAI课件再现画面(点),感受一大幅活的画,理解“画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我让孩子们对着满池的白荷花说出他想说的话。有前边丰富的表象储备,加上自己对表象的体验,孩子们一定会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毫不拘束地畅谈心得,又使他们心中美的体验得到升华。这是与课文情感相碰撞产生的火花。这样设计,借助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引导想象,既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又加深理解和丰富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创造能力。
如诗的'画面,优美的文字,让学生自读感悟,互读点评,用声音之美展现文字之美、景物之美。最后就能熟读成诵,由读到背,必将十分顺利地达到能力目标中的背诵目标。
4、在部分学生用“画图法”描绘荷花时,我将鼓励学生把自己想画的内容画到大黑板上,它综合运用文字、图画、线条、色彩等手段,变抽象为形象,强化表现力,让学生的思想情操、审美观点受到感染和熏陶。
(三)体会意境、升华情感(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写当“我”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这个自然段的学习,我主要采用各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意境:(点)有自己轻声读,想象美丽的意境;有配音像朗读,感受意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还有图文对照读,学生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学生的情感也达到了高潮,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和内化。然后抓住第四自然段的省略号让学生想象:(点)还有哪些动物会来和“我”交谈,可能告诉“我”一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的思维将又一次被激活。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点)
(四)搜集信息、拓展学习(在操作创新的原动力中——移情)
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荷花的资料在课上交流。老师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与学生共享。我收集的资料有:作者简介、荷花简介、古文、古诗、各种图片等。这样,扩大学生信息量,拓展学生的视野,并让学生在课外分小组将收集到的资料办成小报,并进行评比,学生通过实践创新,综合能力得到锻炼。(点)
五、板书设计
荷花
闻到清香——观察形态——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
赶紧色彩美活化为荷花大自然
板书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引导、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也为背诵有困难的学生理清了思路。(点)
六、教后小结
1.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2.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字嚼句,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习,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本领。由于文章的“美”是通过多种读法咀嚼出来的。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能使学生迷恋,孕育发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气成诵,把课文语言内化为本身的语言。
4.教学中学路明白。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连结自主、积极、自动的运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全频道”运作,“多功效”和谐,“立体式”睁开。
本课的教学计划,力图以新的课程尺度为引导,树立“大语文观”的全新教学看法,奇妙地运用当代教育技能,优化课堂布局、革新阅读教学,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实现知识与本领、智育与美育的奇妙融合。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尚老师执教的读书汇报交流课——《夏洛的网》,给我如何上好这种类型阅读课指引了方向,让我受益匪浅。
一、主要优点:
1、通过视频、歌曲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而且内容与书的内容相符,生动形象。
2、尚老师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学习的氛围。出示文中插图,让学生用简练的话语概括出内容。教给学生一种读书的好方法——借助插图概括一本书的主要内容。
3、抓住夏洛的“我救你”,让学生体会夏洛的可贵品质,进而引出夏洛为威尔伯织的四次网。通过学生的交流说说夏洛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4、教会学生读书学习的方法,抓故事情节,品人物形象。通过学习一个故事,然后让学生自由运用所学方法,让学生学以致用。
5、孩子的'素质高,对于自己的见解能够侃侃而谈。
二、存在的问题:
回答问题的学生只局限在几个孩子身上。
三、建议:
1、加大回答问题的学生面。
2、背景音乐可适当调低声音。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五、拓展延伸
1、写一个你喜欢的小动物,抓住它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来写一段话,表达你的喜爱之情。
2、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燕子专列》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组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春天,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当地气温骤降,饥寒交迫的燕子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它们送到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很感人,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
依据年段目标及本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懂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主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增强爱护动物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和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二、说教法
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所以,在教学方面,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提问导入、品读感悟、朗读指导、创设情景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本课,我引导学生运用了以下学习方法:品读感悟、自主学习、情感体验、情境想象。
四、说教学过程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以“爱”的情感为主线,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喜爱之情;
(二)、初读悟文,体会怜爱之情;
(三)、层层研读,感悟关爱之情;
(四)、拓展延伸,升华博爱之情。
(一)创设情境,激发喜爱之情
新课开始,我和孩子们谈话交流对燕子这种候鸟的了解,然后创设情景:孩子们,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是人类的朋友。它们带来了春的气息,带来了灵动的天空,为大自然划上了一道美丽的音符。学生背诵第一课《燕子》。学生情感被充分激发后,我及时谈话导航:“同学们,多可爱的小燕子啊!你们喜欢吗?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它们。”自然引入新课。
然后我以“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为什么还要用专列送呢?”这个问题为突破口,为学生走进文本确立探究的方向。
(二)、初读悟文,体会怜爱之情;
我首先让孩子们领会课文的大致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初步感知文意后,再思考: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为什么还要用专列送呢?孩子们能很快找到“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这一句。品读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气温骤降、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等词语进行探究。如谈到“长途跋涉”时,我先让孩子们想象燕子都会飞过哪些地方,然后告诉孩子们:“每年三月份,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要飞五千多公里才能到达目的地,这一路上,它们飞过城市,飞过大海,飞过沙漠,飞过高山,每天都要飞一百多公里,此时此刻的燕子是多么的疲劳。”通过对这些重点词语的`探究和交流,让学生深刻感受燕子冷、饿、累的艰难处境和濒临死亡的那份可怜与无助。
我再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想象濒临死亡的小燕子会对人们说些什么?学生动情的进入角色,从而产生对燕子的同情,怜爱之心。在学生感情自然流露之时,我再加以朗读指导,读出焦急、担心的心情。
(三)层层研读,感悟关爱之情
当学生体会到燕子的艰难处境之后,我及时引导:多可怜的小燕子啊!在突如其来的自然灾难面前,燕子是不幸的,然而它们又是
幸运的。请大家用心去读课文的第3、4、5自然段,他们的幸运究竟是来自谁对他的关爱呢?学生进行深入的自主研读,便很快能找到政府、居民、贝蒂这三个层面。(相机板书:政府、
居民、贝蒂)政府、居民和贝蒂救助燕子三个不同层面的代表,并且由大到小,由高到低。孩子们先交流谁对燕子的关爱,我就引导研读相关的段落,然后加以点拨和朗读指导。
(1)在感悟政府爱心的时候,我围绕“呼吁”这个重点词语,创设情境:如果你是瑞士电视台的主持人或电台的播音员,你准备怎样播报这条新闻?让学生模拟当一回播音员,并给以简单的提示,让他们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体验政府对燕子的关爱之情。
(2)在感悟居民的爱心时,重点体会和想象这句话的含义: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我先出示填空让孩子们填,再交流从所填这几个词语中能体会到什么?在对重点词语的体会中感悟文本。
当孩子们说到“纷纷”时,都能体会到拯救救助燕子的人很多,我顺势引导:都有哪些人呢?孩子们会想到有老人、年轻人、小孩、政府官员们、警察等不同年龄不同职务的人。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我便引读:
听到消息后,老人们不顾自己年老体弱,他们冒着——
年轻人更是冲在前头,他们冒着——
孩子们也不甘示弱,他们冒着——
不同年龄不同职务的人,都纷纷走出家门,他们冒着—
这一次次的引读、接读,在这一浪高过一浪的读书声中,孩子们能够想象到瑞士居民不顾天气的寒冷和环境的恶劣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拯救燕子的行动中,感受到了瑞士人民的博大爱心,从而激发孩子对瑞士人民的敬佩之情,提升文本所蕴涵的人文精神。
(3)在感悟贝蒂的爱心时, “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听到广播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我抓住“一点也不在乎”这个词不放手, 从“不在乎”感受内心的“在乎”。
我以“贝蒂不在乎( ),不在乎( ),不在乎( ),只在乎( )。”的句式进行了训练。孩子们可能会填不在乎“天气的寒冷、路途的危险、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饥饿、疲劳”等,不论孩子们体会到了哪一个层面,只要言之有理,我都会给孩子充分的肯定,尊重每个人独特的感受。
我再次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孩子们观察贝蒂跪着,捧着,呼着热气的动作和表情,想象她会对小燕子说些什么?通过孩子们的想象,一个鲜活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小贝蒂多么珍惜手上的小生命啊,此时让孩子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次深情朗读。
从政府的呼吁到居民的救助,这一切都让我们感觉到了瑞士人民对燕子的——爱!
以上环节的设计,我始终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创设情境,在文本的留白处,开启学生思维,发挥想象。体现了“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设计理念。
爱是一种最神奇的语言,她可以沟通人和动物之间的情感。此时此刻,这些曾经濒临死亡的小燕子呀,恢复了生机和活力,听,它们在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呢。齐读课文开头和结尾两个自然段。读完后想象你也站在送燕子的行列中,你想对远去的燕子说些什么?假如你就是其中一只获救的燕子,你将如何向人类致谢?
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理解、感受、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将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语言的表达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四)拓展延伸,升华博爱之情
瑞士的政府、居民用爱心编织了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关于人和动物之间感人的故事,我也带来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为保护动物做些什么?让孩子们畅所欲言,在叙述和倾听中进一步增强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的意识。这一环节的设计也将深深触动学生心灵,在他们的心底铬下了一个字,那就是——“爱”。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力求达到简明形象,以爱表现文章的重点内容,突出爱这一中心,给孩子们留下鲜明的印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摄影师》,欢迎各位给予指导。
首先我要说的是对教材的理解。对教材的理解,力求育人功能的拓展。
《小摄影师》写了高尔基欣然答应一个孩子给他拍照,最后孩子发现忘了带胶卷,拍照未能完成,孩子哭着离开。最后,高尔基还是准备要接待那个少先队员。
我与文本对话时,感受到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也感受到小摄影师所代表的少先队员所具有的诚信、聪明、有礼貌的品格,两者均应教学。
关于本课的目标设定,我想主要是力求凸现三维的融合。
把本课目标预设为通过语言句子的朗读以及有关情节的联想训练,感受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之情。
确定这个目标是符合新课标关于目标“三维性”要求,它蕴含有知识、情感、过程三方面要求,而且三者是相互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的。
整个教学过程的预设,力求做到全员的互动。
全课预设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对全文步感知、学会生字新词。在这样基础上学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整堂课的流程预设是这样的:先质疑;再交流初读课文时留给学生的人物印象;第三步,感悟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怀;接着,体会小摄影师的品格;最后是通过联想续写,把两代人的品德更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具体是这样的:
第一环节是质疑明起点,使得课堂显得真实、真切。
课开始就向学生提问“读了课文,你们有哪些不明白的?”引导学生说出读课文后的'疑难点。
预计有学生会说“小摄影师为什么不要高尔基的胶卷呢?” 、 “小摄影师为什么最后一直没再去找高尔基拍照呢?” 、 “高尔基到底是忙还是不忙,伟人为什么还要骗一个杂志社记者呢?”
质疑是语文教学很重要的方法,也是教师掌握学生真实起点一个途径,教师的教要教在学生真正的不懂之处,这是课堂真实化、课堂以人为本的基础。
第二步,把学生初读的个性理解,通过交流使个性的学习内容形成大家的共识。
在质疑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读了课文之后,你对文中的高尔基、小摄影师,有了什么印象呢?”
预计学生会交流:高尔基是关心少年儿童的、工作十分繁忙的一个人等等;小摄影师是一个守信、很有办法、懂礼貌的人等等。
交流后,还向学生提出要求:
同学们交流的这些体会,在课文中都有所体现,请大家再认认真真读几遍课文,这些人物印象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请在这句子边上注上相应的体会词。
学生读了文章后,都有自己的个性理解,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成果,因此在第二课时的一开始,就让学生谈谈初读后对文中人物的印象。之后要求学生运用边读边注的形式,使得起先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就成为了全体学生的共性理解,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很有好处。
接下来要重点走进高尔基,品读感悟高尔基的人品。
教师向学生提问: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呢?
预计学生会说是从以下三句话体会到的:句子投影,此略。
三句中,引导学生重点感悟后面两句。
●对教学第二句的方法如下设计:
“请同学们读这句,要一遍又一遍地读,发现哪些词能说明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呢?”
交流句子,抓住关键词“吩咐”和“很久很久”。
阅读教学是工具与人文的结合,以上教学预设,完全是体现了两者的有机结合。抓住重点词,在揣摩用词、联想情节、说话训练中,深深体味到了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
●体会第三句的教学方法:
自己读读第三句,谈谈“哪几个字的描写更能表达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
预计学生会注意“很忙”与“一定”两词,再问同学:到底是“忙”还是“不忙”?通过讨论,明白高尔基很忙,但不喜欢媒体广告宣传;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满足少年儿童的愿望!
指导学生朗读,前一句要读得坚决,后一句要读得亲切。
以上一段教学,使学生对高尔基关怀少年儿童形成浓浓的气氛,在学生对词语的品味与朗读中体会高尔基的情感是太爱少年儿童了,教师的每一句引导语、点拨语,学生读的、感受的内容都围绕高尔基的关怀,完全做到语言句子与情感熏陶合二为一。
感悟高尔基后,再来体会小摄影师的形象。
教师引导过渡:高尔基如此关怀少先队员,那么高尔基所爱的少先队员是怎样的一代儿童呢?
●首先读读纸条上的内容:
这张纸条短短几句话,但写得很有水平,同学们仔细品读,信的内容到底巧妙在哪儿呢?
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读出一个“尊敬、懂事”的一名好队员。
除了指导读好这句外,还点拨学生:“课文中的几乎每一句话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写的,请大家再用心的读读全文,尤其要注意他们之间的对话。”指导学生朗读这些对话。
让学生读全文,使课文中的对话描写引起同学的关注,在真切朗读中感受文本价值,也使全课教学有了整体感。
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呼应课刚开始时学生提出的疑问,并进行续写,更深层次地提升人物的形象。
在最后,回到学生课始提出的问题:“小摄影师为什么不要高尔基的胶卷呢?”“小摄影师哭了,是他后悔吗?后悔什么呢?”
回答后,再让学生想想以下问题(投影句子:小摄影师最后会不会再出现?假如出现了高尔基会怎样?小摄影师想到了什么,才不去找高尔基的?假如一直没出现,高尔基又会怎样?)
针对这些问题,组织学生写一段话交流。
课文要求,感受高尔基关怀下一代的文本价值,但适当地延伸感受小摄影师所特有的诚信、聪明也是很有必要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从语言表达用词中、从想像“哭”的原因中,去琢磨领悟,一个活灵灵的高尚的小摄影师就会树立在学生面前,对引领学生该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少先队员是很有作用的。最后,通过写,把两代人的情感又上升了。
本课设计就是想努力实现情感目标的同时,让语言能力得到切实发展。如果语文课上只是心头感动或只是习得工具,都不是成功的语文课。只有两者的融合,才是应该追求的。综观整堂课的教学预设过程,都强烈体现着这点,让无情的方块文字流露出浓浓的情感,在追求情感氛围的过程中紧紧体现语文的工具性。由学生的质疑开始,从文本语言中去解疑,运用理解、体验、联想与朗读四种形式,学生对伟人高尔基、对同龄人小摄影师所具有的高尚品格,都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语文》说课稿11-09
三年级语文《太阳》说课稿03-12
三年级语文荷花说课稿03-12
三年级语文掌声说课稿03-12
三年级语文《翠鸟》说课稿12-17
三年级语文《掌声》说课稿12-17
三年级语文《掌声》说课稿02-23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04-26
语文优秀说课稿11-05
语文说课稿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