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小学>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第一阶段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第一阶段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时间:2022-04-29 19:31:06 小学数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第一阶段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课题在前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现已顺利完成中期实验研究,现将课题研究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第一阶段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一、健全课题研究保障机制,激发实验教师的积极性。

  1、是采取组长负责制,全面组织开展、监督实施、考核评价,及时将研究情况向课题实验小组成员通报。

  2、是稳定课题实验教师和实验班级以及对照班教师与对照班级。

  3、是优先给予政策和财力支持,包括评优、设备购置、外出学习、推荐参赛、论文评比等。

  4、是学校课题组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研究交流会,内容包括:学习交流、研究情况汇报、问题研究、资料展示、案例研讨等,并采取轮流主持。

  5、是每学期举办一次课题研究成果展览,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成果资料,并计入教师考核。

  6、是每学期开展一次课题教学研究课活动,定时定人进行。

  7、是每位实验教师每月向课题组上交实验资料,课题研究情况小结、研究成果、教学研究随记或反思、学生活动资料等。

  8、是每年必须参与上级组织的相关案例、论文的评选,每位教师不得少于1篇。

  二、搭建课题研究交流平台,促进实验教师反思和提高。

  (一)实践操作中锤炼,促进教师进行研究

  为了使课题研究不流于形式,并且使每位组员都有自觉主动的参与意识,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首先在时间安排上给予保障,定于每两周一次课题组活动,严格执行期初制定的研究计划,其次,是放眼于课堂,进行专题研究,不断深入群体互动。

  研究形式:从新授课到练习课研究,有同一内容的重建,同一单元不同内容的教学,跟踪实验教师,观察他们的课堂变化过程等等。每次教学内容的选择都有策划,例如,第一次研究课堂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看是否适当。第二次研究课堂中问题情境创设是否有效。第三次研究课堂中创设的问题情境是否最佳。第四次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采用不同的问题情境进行对比教学研究。第五次对同类教材不同年级实验教师上研究课,对比观察这两位实验教师课堂中的问题情境创设的差异性和关联性。

  研究进展:在确定了专题研究内容后,每次研讨活动又都有侧重的研究主题,随着专题研究的深入,课题组成员能主动发现问题,但对发现的问题还需在不断实践与磨练中不断解决。目前,我们课题组以“问题情境开放性”和“问题情境新颖性”作为研究的突破口。

  (二)教研结合分层推进,提高课题研究实效

  我们积极实行课题活动与教研活动相结合。

  1、重心下移

  专题确定方式,改变以往被动执行、“上传下达”的工作方式。而是“重心下移”,在每学期末,把下学期的教材发到各位教师手里,共同通过六册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当时的研究情况确定下学期的研究专题。并且作为研究载体的研究课申报、理论学习材料也一改以往的“自上而下”的指定形式,而是先由每个年级自主申报,然后由教研组长根据上课时间,内容作整体策划。再根据研究课专题由各备课组负责理论学习材料的策划和组织。

  2、多层互动

  (1)集团学校间互动:

  鼓励实验教师到同片区中心小学调研、学习。一年来,一共外出参加市、区内研讨活动20多次,一共外出学习有100多人次。而且外出学习教师把听课笔记及收获整理出来与大家一起共享,如教研组骨干教师自发整理的“问题情境与学生生活的关系”、“有效问题情境与数学知识建构的原则”等等。一年来,我校承担区内研讨活动2次,呈现讨论式研究课16节次。

  (2)备课组间互动:

  组织集体备课,取长补短。以备课组为单位,关注日常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重视课后对问题情境的反思。强化备课组长的职责意识,认真组织集体备课,定于单周数学活动日为备课组活动,做到“三定一全”: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全体组员共同出谋划策。注意领会教材的实质性东西,明确学科及研究专题价值取向,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性地设计问题情境,并能落实于课堂看实效。

  (3)实验教师与非实验

  教师间互动:实行随堂听课制度,师徒结对制度,提倡“邀请课”。发扬随堂听课的优良传统,积极开展备课组内的相互听课、备课组与备课组之间的交叉听课、以课题组为单位的中心组听课等活动,发挥实验教师的集聚与辐射作用,共同研究真实的数学课堂,课后进行自评与他评,在互动的过程中提升教师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每个年级都要围绕“创设问题情境”主题申报一节研究课,围绕研究专题,要求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进行大组研讨,着眼于提高全体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一年来每一位教师都全身心地投入在课题研究中,都主动承担研究课,这一年共上研究课43人次。

  3、前移后续

  “前移”就是在集体研讨之前,上研究课教师先借助备课组资源,在备课组内就研究课的内容、研讨的主题以及教学的设计等进行先期研讨,并将研讨课的内容及研讨的主题告知参加集体研讨的教师们,使听课和参与研讨的教师也有一个思考研究的时间;听课教师听课前要熟悉教材,从“问题”切入,带着问题听课。研究过程不搞形式主义,以专题研究为抓手,以“问题”解决为起点,真实、扎实进行课堂实践。后续”就是研讨课后,开课教师要写出反思重建的个案小结,并在下一课中改进和提高。

  第一是实践,上课是教学常规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教师演绎生命的舞台。教师个体的发展是从实践中起步、积累、变化、收获的。实践既是学习的践行,又是理论向实践的创造性转化。

  第二是反思,首先是自己对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反思,是自己找问题、自己找亮点。然后是集体诊断,或在听取专家点评之后进行的反思,它包括对专家点评的新思想、新观点的吸纳,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新认识,与第一次反思相比,起点更高,内容更深,作用更大。

  第三是重建,从群体到个体的社会建构,用群体的力量来推进研究。

  在不断的实践、反思、重建中,不仅发展、体现了教师个体价值,同时也推动了教研组的建设和发展,促进了课题研究的深入和持久进行。

  (三)动态调整教研展示,提高整体研究水平。

  上学期我们重点研究“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这一学期我们把研究专题拓展到“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研究一段时间后,发现“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涉及到数学知识的特点,涉及到学生生活实际,还涉及到学生数学思维特点。所以我们动态调整为“创设问题情境偏差对策研究”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每个课题组成员都能在教学中以“创设问题情境”的为主,以“讨论”为课堂的灵魂,以师与生的“问题”为课堂教学主线,有意识的让学生通过讨论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通过讨论探讨和解决数学问题以及通过讨论来总结应用数学规律。

  为了让“讨论式教学法”在我校更深入、更持久、更广泛的得以应用和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积极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以及众多老师的努力和帮助下,课题组于20××年6月13日日举行了“创设问题情境,优化讨论式教学”汇报展示活动。本次活动,让我们感觉到了“创设问题情境,优化讨论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上所具有的独特的和谐和轻松。

  首先、讨论式教学法的“创设问题情境”的自如运用。本次活动的六位老师都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所选内容及班级实际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作了循序渐进的引导,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机械灌输的观念。如朱兆凯老师的“循环小数化分数”,本身就是一节拓展的内容,不仅有难度更有深度,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直接向学生灌输方法,学生不仅理解不了,更不能掌握。但由于学生课前做了预习,更主要的是吴登灼老师课堂上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耐心引导,学生不断探究,组织讨论,最后学生自己很容易归纳出了循环小数化分数的规律。

  其次、讨论式教学法运用中讨论问题意识的培养。讨论问题意识的培养也是我们子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重中之重。吴登灼老师和谢秀华老师的两节课向我们充分展示了这一点。她们创设了一定的问题情境,一环扣一环,逐步引导,组织讨论,共同探究,学生不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解决了问题,同时也得到了美的享受。谢秀华老师的课堂中学生不仅提出讨论了像“分子、分母相同的我们会比较,但如果分子、分母不相同怎么办?”以及“中国古代的分数是怎样表示的?”这样有价值的问题,而且学生互相讨论之间还能够自己消化这些问题。这正是我们子课题所探讨的关键所在。

  第三、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及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要靠老师长时间耐心引导和科学的督促形成的。如二年级黄密花老师的学生就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大胆勇敢质疑,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如果老师不是在一年级就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讨论,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效果。

  第四、“小学数学讨论式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的研究与现代科技多媒体的有机结合。本次活动中五节课都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如张玉清老师的“统计”,充分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使得问题情境的创设更形象、生动,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三、总结成果学推结合,放大课题实验研究效应

  1、促进了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课题研究中,我们遵循了小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心理和生理规律,充分利用各种手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压力,学生在有趣生动的情境中获得了知识,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逐渐转变为“自主探究”。

  ⑵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水平。从课题组教师对典型学生的跟踪记载情况来看,学生对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乐于接受,学生大多能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与同伴认真合作,相互启发,优化学习策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从课题组教师的各种实验课、公开课来看,听课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选择性、独立性,显示出来的群体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展示出来的实践操作、研究性学习能力大加赞赏。

  ⑶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施,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学习方式由“维持型”走向“创新型”,从中培养出一批会学,善学,并有特长的学生,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实践证明,实验教师所教班级的学生在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表达力、创造力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其它班级。

  2、提高了教师数学问题设计能力:

  ⑴教师的观念在不断转变,课堂教学水平在不断提高。通过近一年的教学研究,我们广大教师深深认识到,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认识活动,同时又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获得全面、和谐、主动、积极、富有个性发展的活动。因此,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潜心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改变教学策略,使教与学有机融合,同步促进。教师的教学理念得以更新,教师的教学行为在不断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在不断提高。

  ⑵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在一年的时间里,课题组教师共有2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论文评比中获奖或发表,课题组老师的教科研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

  存在问题

  1、课题组成员课题研究的整体能力不太高,理论素养相对较薄弱,对课题的理论构建能力显得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学习和指导。

  2、少数课题组成员课题研究的不够深入,忽略平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对资料的分析和提炼停留在表面。

  3、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少数学生缺乏一定的学习主动性,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学生数学观察能力较低严重影响数学问题提出,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工作方向

  1、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实验,并加大对课题的管理力度,规范课题研究实验工作的管理。注意及时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2、引领我校教师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

  3、注重“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与学生生活关系的研究”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原则的研究”。

  4、定期举办课题研究交流、展示活动。及时总结经验,交流、推广实验成果,发挥课题研究的示范辐射作用,以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第一阶段工作总结-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策略心得11-08

在小学数学培养工作总结11-09

培养小学生数学的11-02

在小学数学培养工作总结4篇11-10

《围棋中数学问题》说课稿07-12

数学说课稿:邮票中数学问题02-15

培养小学生数学的15篇11-03

培养小学生数学的(15篇)11-03

培养小学生数学的精选15篇11-04

怎么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