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作文>体裁作文> 教育的议论文

教育的议论文

时间:2023-09-11 11:50:26 体裁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教育的议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1

  有人说:“口,可以成就美事,创造伟业;但也是一把利器,可以毁灭一切。一句带着正面积极的鼓励言语,会让人一生勇往直前;一句谎言或批评,将把人推向深渊,坠入沮丧!”。我的妈妈就是以口说赞美的话,绝不让“口”的批评掩盖了赞美,所以当我犯错时,她总会用赞美来鼓励我勇往直前,要我不批评也不说谎,勇敢的面对自己,她是最以身作则的心灵主任,也是最疼爱我的人。

  我是个已到叛逆期的孩子,在家里常常发生一言九“顶”的情形,记得那天我看了一整个下午的电视,妈妈耐不住性子的'问我:“把电视关了好吗?”,我却看得入迷,听到妈妈的好言提醒,想也不想的马上回嘴:“一点也不好!”我那好脾气的妈妈却没有因为我的满不在乎而生气,还是好言好语的劝我──早点睡,别“迷恋”电视。这时,我才会羞愧的关掉电视,并且立刻挨着妈妈轻声细语的道歉!我抱着她向她撒娇,并且说下次不会了,这就是我和妈妈沟通的方式,也是妈妈疼爱我的方式。

  当我做错事时,她要我勇于面对错误,做错事是人之常情,但不能用说谎掩盖错误。记得有一次,妈妈要我把握时间做功课,但我却趁着作业时间偷玩电玩,等她回来要检阅我的作业时,我神色紧张、支支吾吾,妈妈一眼就看穿我的心思,她却没有多说,只拿了放羊的孩子那个故事给我看,我知道妈妈发现了我的谎言,只是不忍拆穿我罢了!我低头不语,妈妈开始讲道理,告诉我,一个说谎的人,不但不懂得面对自己,面对关心他的人,将来更会一事无成,这便是不懂自我负责的态度啊!我的妈妈从不用疾言厉色来管教我,总用温和的方式来教育我、引导我、改变我、爱我。

  妈妈用她的爱来教育我,用她的生命来爱我,为了我,她一度请假,陪我度过最重要的成长期,她的爱不像夏阳一样强烈、耀眼,却像冬阳一样温暖、怡人,谢谢妈妈对我的浓烈却温柔的爱,我会记住您教我的道理,勇敢的做最棒的自己。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2

  长期以来,教师只注重考试、分数和智力,而忽视了真正的素质教育。甚至,老师为了拿高分,延期上课或者课后辅导,导致学生下节课没时间玩,但是放学回家想玩,想调解,却欢迎家长的学习和监督。在所谓老师的严格控制下,孩子们被困住了,被锁死了。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有一次放学,哥哥丢下书包跑了出去。我说,站住,你干嘛去?哥哥说,我去楼下玩。我厉声对你说:你放学后还没玩够吗?先完成作业!哥哥哽咽着说:“我们老师下课会耽误时间。等他说完,我们没等跑出去了,铃声又响了。”哥哥说完了,我觉得对不起他,因为我也经历了一件事。有一次,我的同学蒋依杉(她的父母在外面工作,缺乏照顾)过生日,她邀请我们去她家开派对。所有的邀请都发出去了。我们也想和蒋依杉过一个快乐的'生日,但是老师发现了这一点,以一票之差否决了,说:如果你不努力学习,什么是对的?当老师反对时,我们去了蒋依杉家,尽管我们没有勇气和勇气。结果生日那天没人去她家开派对,她和奶奶过了一个孤独的生日。唉!想到这,我的眼泪真的夺眶而出,所以我深有体会,准备让哥哥去玩,但是我的允许是没有用的。这时,我妈说:“你干嘛去?”你完成作业了吗?哥哥说:“我想下楼玩一会儿,但是老师不在学校上课。”。妈妈说:不行,赶紧写作业,做完作业再讨论。弟弟要做作业,我摇摇头,以为弟弟又要出去玩了。

  在学校老师和家里家长的严格控制下,我们失去了童年的快乐,取而代之的是成绩。我觉得在这样的老师严格控制下教育出来的孩子,会缺乏个性、能力、思想等。我们应该学习国外的开放教育。总之,很久了。中国孩子被关在教室和自习室里,就像一颗失去了根永远不会发育的种子,就像一只折断了翅膀的小鸟,永远缺乏个性、创造力和独立性。老师和家长希望我们是书呆子,而不是德才兼备的祖国栋梁吗?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3

  在幼雕时期,雌雕在巢内搭建保护工程,防止幼雕被扎伤;幼雕长大,保护撤离,雌雕引导他们离开,让他们学会飞行。从雕的教育艺术中我们可以看出:爱不盲目,爱是引导。

  与雕的教育艺术相比,当下恐怕许多父母需要好好反思了:教育孩子是一味顺从孩子?还是完全任其自有生长?不,这都不合适。一味顺从是盲目,是溺爱;放任自由是失职,是放纵。我们要向雕的教育学习,教育孩子要用引导的爱。

  引导的爱是空气,给予孩子自然的坏境去发挥,不束缚其天性。

  引导的'爱不强制性地要求孩子去做什么,而是在孩子天性的基础上,引导孩子使其更好地成长。孩子喜欢绘画,就给他一支笔让他自由地创作,不要命令他去画什么。可是反观今天的家长们,完全不顾孩子的意愿,为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奥数班、钢琴班、绘画班、舞蹈班……孩子们是否真的愿意学习,只是一味强迫孩子,恐怕最终会适得其反吧。

  引导的爱是光明,给予孩子正确的方向去探索,不迷失其道路。

  幼雕长大,雌雕除去巢中央的羽毛,幼雕躲到巢缘,雌雕逗引幼雕离开巢内,引导它们飞翔;孔子在教导弟子先让众人各言其志,并不直接评判,只在最后用一言以引导,余众人探讨;华盛顿小时候砍了爸爸的樱桃树,爸爸并没有责罚他,而是引导他诚实认错,使他从小有好的品质。古语有云:循循善诱,引而不发。同样告诉我们教育孩子要善于引导。

  但令人心痛的是,如今有一些大学生还在把脏衣服寄给千里之外的父母?又有多少青年青年年纪轻轻离开学校,步入歧途?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现象?前一种是溺爱,后一种是放纵。可见,爱不盲目,爱是引导。

  我们要从雕的教育艺术中学习,在孩子幼年时期,给予孩子保护让他们健康成长;在孩子的成长中,要善于引导,给予孩子正确的方向,别让他们迷失彷徨、甚至步入歧途。爱不盲目,不要溺爱,不要放纵,爱是引导。

  父母们,爱不盲目,爱是引导,用引导的爱给孩子插上飞翔的翅膀,让孩子们展翅翱翔!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4

  古人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些都强调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家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社会,所以家庭的环境、父母的品行以及他们的教育方式都会很大程度影响一个孩子的成长。

  我的`父母是普通的农民,他们没有给我提供丰厚的物质财富,也没有特权为我铺平前行的路。但是,他们却用善良、勤劳的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这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长时间的耳濡目染,对我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父母那里,我学会了勤劳和严谨。我还记得小时候父母二人可以在烈日下连续工作几个小时。慢慢地,我长大了,父母开始教育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暑假时,我就经常和母亲一起穿鞋花,虽然很热,但是能靠自己的劳动收获还是很快乐的一件事。父母不懂什么大道理,不知道怎么教育我,只能身体力行来告诉我一些道理。而父亲,从小就严格要求我做好每一件事,即使再困难也要全力以赴,而他自己就是我最好的榜样。正是由于父亲的影响,我现在也严于律己,努力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到最好,不会马虎了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有一颗仁爱的心,去宽容,理解,帮助别人。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要以德为先、和为贵。

  那天,我和爸爸在等车,排着上车的人挤在一起,水泄不通,还好我抢到了最后一个座位,运动后的酸痛一会儿便烟消云散,而那些在车上被挤得摩肩接踵的人们吃力地扶着把手,消耗着体力。中途,一对老夫妻上来了,爸爸忙起身让座。他们那虚弱的模样,令我不禁起了怜悯之心,可疲劳让我撑不起双腿,但面对爸爸的眼神,我还是离开了座位。事后,爸爸告诉我要尊老爱幼,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信任、帮助,这样的社会才能更加美好。

  感谢我的家庭,感谢我的父母,漫漫人生路,我会谨记父母的教导,用更好的成绩回馈家庭,回报社会。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5

  当今社会,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家.当然,有的家庭是幸福美满的,而有的家庭却与赌场没有太大的区别--我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我家,你首先可以看到一股乌烟瘴气--香烟的烟气,同时还能闻到异常浓的烟味--不过这不是我爸抽的',虽然我爸不抽烟,但是因为我爸把那些所谓的"兄弟"带到家里,使得他们在我们家大抽特抽.我爸把他们招呼进来打麻将,结果搞的我们家跟赌场一样.

  在一旁的妈妈不但不去劝阻,而且还跟着瞎起哄:"一万,红中~~"这一闹,弄得我无法在房间里学习.

  等到晚上,那些人总算走了,我本以为自己得救了,于是我便向数学一向很好的爸爸问数学问题.哪知爸爸看也不看,随便报出一个数字就说是答案.我刚问爸爸为什么,就被他骂了一顿: "哎呀!我怎么有你这么个笨儿子啊!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妈妈也说:"题目一做不来就找你爸爸那你别读书算了,快回房间学习!"我听后,生气地跑进了房间,心想:我怎么这么倒霉啊!怎么贪上这样一个家庭!贪上这样两个父母呀!他们成天除了赌还是赌,简直是两个赌鬼.而且还叫人来家里抽烟,难道他们不知道烟对闻烟者比对吸烟者更有害吗?还把家里搞成赌坊.再这样下去,我真的要疯了啊!"

  再想想别人的家庭,父母每天辛勤地工作,还让子女上补习班,一回到家便不厌其烦地为子女讲解题目,辅导他们学习.学习完后.还带他们去旅游,散散心.相比之下,我真是上辈子作孽啊!两者简直是天壤之别.

  为什么我不是生长在那样温馨美满的家庭,而是生活在"赌场"呢?我为什么不能贪上那样的父母呢?我真希望我的梦想能与事实调换,我的父母对我的教育方式能够改变啊!!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6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分享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伟大小说《爱的教育》。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记载了小学生安利柯整整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它有很多个版本,我手中的这本是拼音美绘本,我觉得更适合我们这个年纪的孩子来阅读。“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

  书里有一篇令我感动的文章——《耐利的保护者》。耐利是个驼背孩子,又胆小又懦弱,时常遭到一些同学的嘲弄,可是他每次都毫无反抗,只是坐在座位上无声地哭泣。直到有一天,甘伦突然跳了起来,对大家说:“你们谁再碰耐利一下试试!我一拳头打过去,要他在原地转三个圈儿!”。弗兰奇不相信这话,果真尝了甘伦的拳头,一拳打过去,真的原地转了三个圈儿。从此以后,再没有人敢捉弄耐利了。老师知道了,让甘伦和耐利坐一张桌子。两人很要好,耐利尤其爱着甘伦,他到教室里,必要先找甘伦有没有到;回去的时候,没有一次不说“甘伦再会”。耐利常看着甘伦,听见老师称赞甘伦,就欢喜得如同称赞自己一样。甘伦不但保护耐利,在生活中也给他无微不至的帮助。这个故事告诉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欺。

  《爱的教育》里有很多这样的小故事,《为父着想》、《医院的天使》、《侠义的`行为》等等。故事的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却让我感动不已。爱,从点点滴滴的小事情中体现,我们身边每时每刻都会有爱出现。比如扶摔倒的同学、扶想过马路的老奶奶……爱,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仔细体会,爱,就在我们身边。

  《爱的教育》教给了我用一颗宽容的、真诚的、进取的、善良的心去爱家长、爱老师,爱同学、爱弱小。让我们用心阅读,在爱中受到教育吧。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7

  摘 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能够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人才,有并且利于传播先进文化,从而有效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但是由于领导的重视不够,课程建设不完善,以及师资条件的缺乏等种种问题,导致公共艺术教育在高校中的情况不容乐观。 一、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

  关键词:艺术教育论文发表,环境艺术设计论文投稿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能够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人才,有并且利于传播先进文化,从而有效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但是由于领导的重视不够,课程建设不完善,以及师资条件的缺乏等种种问题,导致公共艺术教育在高校中的情况不容乐观。

  一、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管理的模式与体制缺陷

  当前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管理缺乏科学的、系统的规划,很多高校的公共艺术管理不是存在管理责任主体混乱、权责不清的问题,就是存在无人管理,权责不到位的问题。虽然当前高校管理工作者已经认识到公共艺术教育管理的重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共艺术管理的关注度,但是很多工作都流于形式,表面工作多,实际深入工作开展少,有的高校虽然成立了相应的艺术教育管理机构,但是这种机构往往是应付政策而成立的,缺乏思想上真正的重视,也就无法发挥实际的效用。所以高校对于公共艺术教育的管理上仍带有随意性和间歇性的色彩。课堂教育和文艺活动是目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主要形式,但是这两种教育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在公共艺术课堂教育方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存在问题,并且在课时安排上往往无法体现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在校园文艺活动方面,活动内容和形式较为简单,很多活动都存在敷衍了事、程式化现象严重等问题,缺乏创新性。缺乏与之相匹配的平台的构建,大学生艺术实践的思维空间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不论是理论教育还是活动实践都缺乏的实际使得大学生的艺术修养难以内化,大学生的总体艺术修养偏低。

  (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缺陷

  在高校课程设置方面,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存在严重的缺陷。尤其是在综合性大学中,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往往被作为选修课程存在,这是因为与高数课程、英语课程相比,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实用性在短时间内并不明显,以经济功利为发展推动的综合性大学往往忽视了公共艺术教育的作用,只注重学生实用技能和知识的培养,而对学生的精神层面需求较为忽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精神素养、情感道德和价值导向就缺乏正确、科学的教育和指导,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不利于人文素质的培养,阻碍人的个性的发挥,束缚创新能力的发展。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在人才教育发展方面的理念不尽相同,但是从经济社会和人才培养的长远角度看,高校不应当将就业作为考量学生成功与否指标的指标,应当将就业作为人才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来指导人才培养的质量,促使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这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重要组成。

  (三)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缺乏可操作性评价机制

  目前我国各个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缺乏可操作性评价机制。由于各个高校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认识不同,在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同的高校在公共艺术教育方面的投入、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也有所不同,因此目前还无法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关于公共艺术教育的统一标准,科学标准的操作性强的评价机制缺失。由于没有统一标准的评价机制,很多高校的教师甚至是学生在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和学习热不高。学校内部也没有形成科学的公共艺术教育评价体系,不论是在教育评级人员选择方面,还是在公共艺术教育评价指标确定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这些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的科学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对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优化公共艺术课程设置

  公共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旨在将高校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价值观导向,并且拥有较高的审美能力、良好心智和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在课程设置方面,首先要在公共艺术教育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和优化,要从高校发展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认真研究符合当前高校教育特点的`公共艺术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积极探索和创新,要将公共艺术教育与高校的办学精神、教育理念和校园文化进行紧密的结合,充分的体现高校的发展特色和内涵,丰富教学内容。另外,可以通过聘请校外专家的方式将与公共艺术教学有关的文艺主题讲座、座谈会和讨论会等加入到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中,举办文化沙龙、学术论坛等,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激发全校师生学习公共艺术教学的积极性,活跃校园教学氛围。以本校经过改良后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为例,在经过对学校实际师资情况和学生艺术需求的考虑之后,本校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以两年为一个周期,每个学期开设四门艺术方面的必修课,分别涉及了美术、音乐、电影和书法四个方面,学生每学期学习一种艺术课程,两年就能把这些全部修完,拿到应有的学分,这种课程体系是基于对学生艺术感兴趣的方向和艺术对学生的影响而考虑的,根据实际情况,每一门选修课还都有适合学生自身的分类,如音乐可以分为乐理类、鉴赏类和乐器类,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和自身对艺术的兴趣进行合理的选择,从而促进艺术课程的开展与普及。这种课程体系设置就是较为综合的课程体系设置,同时在课下我们还注重为学生提供接触名师的机会,每周开办一次艺术论坛,邀请力所能及范围内的艺术家为学生开展艺术方面的讲座,让学生在和大家的接触中陶冶自身的情操,获取课堂上无法获取的一些关于艺术的经验和宝贵的艺术体验等。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公共艺术课与专业艺术教育不同,教学对象是普通的大学生,不是艺术专业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方式,将专业的艺术知识转变为大部分学生能够轻松学习和掌握的内容,教学方式不仅要通俗易懂,传授知识,而且还要刺激非艺术专业的大学生对公共艺术教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学校要加强对公共艺术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专题培训、外出考察和交流方式等提高公共艺术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素养。其次,教师也要通过网上自学、经验交流总结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另外,高校也充分认识到建立一支高素质、稳定的教学队伍的重要性,通过多种方式刺激教师加强学习、强化竞争机制,推动教师不断对公共艺术教学进行创新和改革,制定相应的人才发展规划,强化培训,建立掌握扎实理论知识、高素质科研水平和综合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三)完善硬件设施的配置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硬件设施可以和本校的艺术学院设施进行一定的互通有无,但是一定要有独立的部分,由于艺术学院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相比课程更为繁重,所需要的也更为专业,所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硬件配备应该以不影响艺术学院授课方面为基础,从而开展对艺术设施和设备的考察和配置,但是在基础设施的使用方面,如学校的琴房和画室等,也可以在不影响艺术学院教学的情况下让公共艺术教育体系中的同学对艺术进行一定的认识。这就要求学校对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有所重视,在这方面进行一定的拨款和处理操作,从而使得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负责方面有足够的资金对艺术教育需要的硬件进行采购和配备,如乐器、绘画用具、艺术表演用服装等等一系列物品和参加艺术展览等活动的经费。这样才能使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管理更加完善。

  (四)健全对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评价体系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也要和其它的教育形式一样,要对它进行及时和准确的评价才能更好地反映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学校的具体实施程度如何,这个评价体系也是管理所需要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需要对自身的评价体系做出公共艺术教育方面的部分改善,提高教育评价体系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在评价的方式上,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如在传统的调查问卷模式上针对每位老师的具体授课内容进行问卷编制,并以此问卷在教育后的统计数据作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体系中重要的可量化的数据被体现出来,在教师互评的模式上增加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模式,这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评价中主观评价的重要环节,这种主观评价虽然不能量化,但是和数据相比,这种评价更带有人情味,可以让我们在更为直观的角度看出教师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的具体表现如何,以此来确定本校的公共艺术教育的目前水平,增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管理能力。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民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显得越来越重要,公共艺术教育在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的同时,它也是一种文化传播手段。建立健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相关制度成为当前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8

  一张考卷,几分浮动,换得巴掌与吻。是耶?非耶?报以无奈苦笑。

  仅从表面上看,母亲对从满分降为98分的退步的小朋友求全责备,而对虽然一开始不及格、但后来进步的小朋友不吝爱吻,是不是仅说明这位母亲鼓励进步之可取与苛责退步之不妥呢?并非如此,拨开表面的巴掌与吻之别,在这幅漫画中,我们应看到仅仅是分数上的一点变化,都足以使家长做出截然不同的反应,其背后折射出的个家庭相似的情景,不免令人深思。

  紧紧盯着分数,视分数进与退为奖罚标准,与其产生的求全责备之态,并非是个别家长所为。满分吻、98分得巴掌这一荒谬现象,正是被诟病许久的分数论的体现,当家长并不在乎分数背

  后反映的知识掌握状况,指导学习作用时,也就不再在意“98分已经很接近满分”这一事实,而是只看见比上次退步了2分的状况,辨不清“无论55分还是61分都说明小朋友学习情况不佳”,而只关注比上次进步了6分。

  在啼笑皆非之余,我们不免要发出这样的疑问:这样粗暴的分数对待,对分数的执着,究竟因何而来?

  固然,激烈的竞争环境与中国向来重视考试的传统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考试分数的普遍关注,但有没有更深层、更本质的原因呢?将分数进退当作依据的背后,不正是我们缺乏对小朋友成长客观全面的评判标准、对除学习外别的方面忽视遗忘吗?古代便有“为己之学”,以修养完满人格而非取得外界认可的官位为目标,而今,社会也更需要综合素质优秀、人格健全的人才,而非巴掌与吻滋养出的分数型人才。君不见今年校园投毒案中,犯罪的青年虽分数耀眼,但人格上有着致命缺陷,如若仅凭巴掌与吻一味注目分数浮动,还能说是“育人”吗?培育的究竟是栋梁还是外表光鲜,内里朽烂的'速生木?

  所谓求全责备与宽容鼓励之异,在向教育敲响警钟,内里显现的教育观念之弊,正中痛点。我们不能仅停留在“了解”,“改变”的背后正需“痛定思痛”作引擎,重新审视日常中我们早已熟悉

  的情景,以此为契机,给小朋友的成长路上正确的引导与培育,帮助他们得到除了分数的别的优良品质与综合能力,以真正的吻报以比较大的鼓励,以真正的吻对待他们的教育报以决心与坚守。巴掌与吻,是耶非耶?有痛定思痛,对未来的教育报之以歌。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9

  我们盼望已久的英语开放周到了,校园里张灯结彩。大榕树上挂满了红灯笼和三、四年级的同学精心制作的英语贺卡,文化长廊上贴满了五、六年级的同学精心设计的英语手抄报,还搭起了一个小舞台,学校里焕然一新,热闹非凡。

  今天是英语开放周的第一天。早上八点钟,我们三至六年级的教师和同学们按顺序入场。大伙都在耐心的等待着。八点三十分,几辆小轿车缓缓地驶进校园。顿时,操场上一片欢呼,人头涌动。哇!三位高大的、黄头发、白皮肤、蓝眼睛的.外籍英语老师在我校领导的陪同下进场。场上的哨声、鼓掌声混成一片,同学们使劲地挥动着手中的吹起棒,对外教的热情难以言表,只好用力地挥异口同声地喊:“Welcome to our school!”问好声响彻云霄。外教也很有理貌地向我们挥手打招呼。

  九点正的讲座开始了。三位外教逐一登场,他们用标准流利的英语作了自我介绍。他们都来自美国纽约,其中一位还得到了博士的学位。三位外教教我们学英语,还从舞台上走下来,把麦克风对准同学们,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读,一起说,一起讲。他听着我们读,还时不时竖起大拇指“Good!Good!”同学们多么想大声喊啊!紧跟着Ma Show教师拿起吉他弹起来,我们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这时,我们在场的师生的心情无比激动,难以用语言表达。

  不知不觉,近两个小时的活动就要结束了,我跑上舞台有礼貌的用英语邀请外教与我合影。

  今天,是我比较难忘的一天,也是我比较快乐的一天。外教让我明白了,“英语是通往世界的桥樑。”平时要多讲英语,才能熟熊巧生。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10

  社会上流传这样一种教育观念:教育要顺应孩子的天性,孩子喜欢什么就学什么,不喜欢的不能硬教。不能按照大人的思维规范儿童。书中所介绍的条条框框,不能强加给儿童。这样的教育观,听起来很不错,很具有民主精神。可是仔细分析,就会知道这种观点漏洞百出,根本不具有可行性。

  首先,孩子喜欢什么呢?比如:没有养成直坐习惯的儿童总是喜欢弯着腰坐着。换句话说,弯着要坐是他们喜欢的。那么我们就能顺其喜好而让他们弯腰吗?不能。弯腰对儿童的身体成长不利,必须让他们坐直。有些孩子刚学会说话就喜欢骂人。我们能顺着儿童的喜好任其骂人吗?不能。必须要让儿童学会使用文明语言。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违背儿童的喜好呢?因为儿童初来世界,他们的是非观、价值关都没有建立起来。他们的喜好很可能是错误的,甚至是不道德的。这时候大人就有义务去纠正他们。按照什么标准去更正?就按照我们人类社会应有的道德标准和价值标准。

  其次,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人。让他们学会人类的文明,让他们能够适应社会,与人相处,并在社会中得到他人的喜爱与尊敬。如果确立了这样的教育目标,那么我们就应该考虑培养儿童哪些道德,让儿童学习那些文化。

  一个舞蹈演员,必须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纠正。每一个动作都要优美、到位,而不能随意。如此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他才能够表演出令人愉悦的、美妙的舞蹈。到那时,他才可以做任意的动作,即使很随意的动作,也都是优美的。我们日常生活的行为举止也应该幽雅大方,而不应该随意。那么幽雅大方的标准是什么?就是能够给人最大的尊敬并且让人感觉到舒服。这种举止行为的培养,越小越好。从很小的时候就应该规范他们的行为。这是一种道德上的培养。有人问:这样教育是不是违背了儿童的`天性呢?那么我道要反问:儿童的天性是什么呢?儿童天性贪玩,我们整天陪儿童玩就可以吗?如果这样,是不是等于放弃了教育的责任呢?又回到教育的目标上,是要把他们培养成人,还是要任他们当野孩子呢?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前者,就要把大人的规范逐渐渗透在孩子心灵中,让他们成为习惯,这是必须强加给儿童的,否则他们长不大。

  最后,成人的观念会不会束缚儿童天真的头脑?很多情况表明,儿童的想象力非常丰富,经常能想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似乎儿童的想象力比大人丰富。但是休莫说“人的想象力,永远超不出他的经验”他用一大堆逻辑去证明,而这里不再去证明这个命题,只要问问自己有没有超出经验的想象呢?恐怕没有。为什么儿童能想到很多大人想不到的东西呢?因为往往儿童关注大人所忽略的生活的一面。因为大人忽略了这个部分,所以儿童提起的时候,大人往往觉得儿童的想象力更丰富。因此用成人的方式教育儿童,并不会影响儿童用自己的方式观察生活。而且给儿童读最好的,最优秀的资料,能够帮助儿童积累经验,使他们的想象力更加丰富。经典不是束缚智慧的绳子,它是开启智慧的钥匙。否则,他就不是经典了。

  对儿童严格的教育会不会摧残他们的心志?不会的。历史上哪一个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不是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润土与鲁迅比,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似乎拥有无限的知识,令鲁迅羡慕不已。他知道怎么捕鸟,知道怎么打野猪。这些应该算自然科学知识了。可是这些知识对他成年没有任何用处,长大后变得迂腐无知。鲁迅的童年没那么好运,得整天读书,他形容的童年没有任何快乐。可是鲁迅却有一个辉煌的一生,其名永世不朽。胡适幼年的命运也类似。自己形容家乡的九年教育没有任何童年的快乐。可是那些有童年快乐的人却没有任何作为。他们都是读的是四书五经长大的,但是这些书也没有束缚他的头脑,而是开启了他的智慧。让他们有能力成为自由主义者,有能力创作,引领中国的文学。

  所以我们要反省,只是还儿童快乐就可以吗?一定是不可以的。只要是重要的教育,即使儿童不快乐也得硬教。就像一定要让儿童养成洗手习惯那样。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11

  读爱的教育有感当读了爱的教育后,我对爱有了更深的了解。它采用了日记形式体,讲述了一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的成长故事,详细地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和朋友的真挚之爱,感人肺腑。文中令我最感动的是弗鲁乔的血,弗鲁乔为了救她的老祖母不惜被强盗刺了三刀,这种精神令我敬佩。书里处处洋溢着爱,它使我找到了爱,在爱中找到了教育,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三万里寻母。三万里寻母讲的是一件事,马可尔的妈妈为了还债,决定去工资丰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可是不久,她和家里失去了联系,家人给她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13岁的马可尔自告奋勇决定去找妈妈,开始了万里寻母的路程。途中,他历尽了各种困难,尝尽了人生酸甜苦辣,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人们的热心帮助,马可尔终于找到了几乎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可尔的出现使母亲坚强地活了下来,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可尔和妈妈终于重逢了……马可尔这种对母亲深深的爱令我感触良深,自愧不如,平常,妈妈每天为我操心,每天上学前总给我添上几句“用心学习,多向老师提出问题”等的话,但我却嫌她唠叨,这正是对我们爱的表现,看,现在有多少人想得到父母的疼爱却得不到,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古往今来,有多少爱的`真情故事啊!

  可见,爱,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一出生,就沉浸在爱的海洋里,有父母的爱和爷爷奶妈的爱,渐渐长大了,上学了,又有老师的爱和同学的爱。爱就如空气一般,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爱,我们从未离开她,离开了爱的人,就等于没有灵魂的人。爱可以使人绝处缝生,爱可以使浪子回头,爱又可以激发人无穷的力量。是爱,使我们快乐健康地成长;是爱,给予了我们内心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爱是伟大的,爱是宽恕,爱是包容,爱是教育的源泉,爱与教育是息息相关,多感受一份爱,就多一份温暖,多奉献一份爱,就多一份快乐。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12

  摘要:文章立足于将媒介素养纳入素质教育体系这一建议,对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初步的构想和具体的阐释,探讨了从小学到高校实施媒介素养的教学模式,并提出了关于课程体系构建的具体策略,以期为中国素质教育的稳步前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媒介素养教育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指出:“媒介文化已经把传播和文化凝聚成一个动力学的过程,将每一个人都裹挟其中。生活在媒介文化所制造的仪式和景观之中,我们必须‘学会生存’。”在高度信息化、传媒化的当今社会,媒介素养将同科学素养一样,成为现代公民综合素质的指标,而媒介素养教育则成为现代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途径。那么如何在中国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国当前的国情、教育体制、媒介环境,探究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媒介素养教育机制。笔者认为,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制之中,使媒介素养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从中国的教育体制实际出发,作者初步构建出一个分阶段施行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

  一、中小学阶段教育模式:独立教学与学科渗透

  所谓独立教学,是指将媒介素养作为独立的一门课程加入中小学课程体系。然而,独立教学模式暂时还不可能成为一种普遍的教育手段,其原因在于:(1)由于经济条件限制,一些西部边远地区的学校没有条件单独开设媒介素养相关课程;(2)由于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尚处于初级阶段,媒介素养教育专业师资队伍还没有建设起来;(3)我国中小学课业负担往往比较繁重,贸然开设媒介素养课程会加大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可先选定部分地区的学校进行独立教学模式的试点,待时机成熟后再向全国推广。

  学科渗透则是指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现有学科当中,以相关学科中的媒介素养成分为基础进行媒介素养的培养。由于将媒介素养作为独立课程纳入全国教育体系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当前更具普适性的是通过现有课程体系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渗透,将媒介素养教育贯穿到各科教学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提高学生媒介素养。这样既能保证媒介素养教育的延续性,又不会增加学生过多的学习负担。

  二、高校媒介素养教育模式: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

  除了普通高校的普及性教育外,师范院校还担负着为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师资队伍的重任,因此要在师范院校当中开展媒介素养专业教育。作为未来教师,师范专业的学生对中国公民媒介素养提高有着“后续递延性影响”,对于媒介素养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和普及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师范生媒介素养教育意义重大,是高校媒介素养教育中的重要部分,与中小学阶段的两种模式——独立教学和学科渗透两种模式相对应,师范院校除了对一般师范生进行专业教育外,还要利用传媒专业的优势,对传媒专业学生进行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培训,为媒介素养独立教学模式的实施培养师资力量。与此同时,鼓励师范院校传媒专业的学生到中小学任教还能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为广泛的就业出路。

  然而,教育改革毕竟不是一蹴而就的议程构建,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具体策略的探讨:

  一是从政策和体制层面保证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展开。制定相关政策以保证媒介素养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成立专门机构管理媒介素养教育活动,指导各级学校的媒介素养课程构建,并积极与国外相关教育机构和地方教育单位合作,以确立适合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

  二是着力建设和培养专业师资队伍。国外媒介素养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媒介素养教育能否成功进行,师资队伍是关键。但由于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专业的师资队伍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多个途径来解决这一问题:(1)在师范院校的传媒专业教育中融入教育学知识,为媒介素养课程的'设立储备师资力量,鼓励传媒专业学生到中小学任教;(2)对师范生进行媒介素养专业教育,以便他们在未来的教学中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渗透;(3)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媒介素养培训,鼓励他们尝试将媒介素养教育整合到自己的学科中,以弥补专业师资力量缺乏的局限。

  三是积极进行媒介素养课程的设置和创新。根据具体情况开设媒介素养相应课程,并从当前中国国情、教育体制特色、媒介环境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邀请专家学者编写媒介素养相关教材,结合地方实际进行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框架和教学模式的修正和改进;在进行课堂内教学的同时,可以积极探索课堂外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如邀请媒体对学生进行实时教育,使得学生对于媒介有着更为直观和鲜明的了解。

  四是建立评估和监督机制以保证媒介素养教育的有效推行。由于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为保证这一教育体系的有效展开,必须建立评估和监督机制。例如将媒介素养考评纳入教师资格认证考试中,定期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测评,对媒介素养教育实施得较好的机构和组织给予奖励等。

  教养理论的创始者乔治格伯纳提出,现代人的一生,从摇篮到坟墓,都在接受媒介的教化。因此,提高公民媒介素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的建议,是与中国教育体制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媒介素养教育手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它的成功不仅依赖于学校的积极推进,还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全社会的关注,最终向公民终身素质教育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张开.媒介素养概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2]卜卫.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现代传播.1997(1).

  [3]【加】麦克卢汉,何道宽译.理解媒介.北京:商务印书馆.20xx年版.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13

  一、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一)高校继续教育转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继续教育蓬勃发展,初步建立了多元化、多样化的办学及服务体系,各级各类高校累计为社会培养了近4000万专门人才,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了多形式、多类型接受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训的机会。高校继续教育已经成为成人特别是从业人员提升学历水平、改善知识结构、提高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经济转型发展、创新驱动发展、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等都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些都离不开高校继续教育的支撑。但是,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各类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定位还需要进一步明确;统筹管理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资源共建共享的体制机制还未形成;人才培养模式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不强等。只有加快高校继续教育整体转型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二)高校继续教育转型是顺应国际发展潮流的客观选择

  国际知名高校非常重视继续教育在其整体办学中的作用,继续教育是实现其服务社会价值的重要渠道。在美国,几乎每所大学、学院都办有继续教育项目。哈佛大学坚持“继续教育要为大众服务,继续教育要能满足各类群体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的理念,并将这种服务功能发挥的程度作为衡量继续教育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在法国,大学与地方合作建立了一系列继续教育机构,如巴黎13所大学联合建立的“终身教育巴黎大学中心”、“经济、产业科学终身教育大学中心”和“经济、社会协作大学中心”等。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继续教育在我国高校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许多高校对发展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纳入学校办学整体规划。为更好适应国际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发展新趋势,继续教育在高校发展中必须要重新定位。

  二、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几个方面

  (一)发展定位转型

  高等教育发展至今,高校功能已经从单纯的教学科研拓展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继续教育是高校履行四大职能的重要途径。但高校继续教育定位始终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是“学术观”,将其视为普通教育的扩张和补充,另一种是“实用观”,定位于高层次职业技能充实和提高。在社会需求多元化的今天,单纯哪一种观点都是片面的。随着高校扩招,继续教育的“学术观”在逐渐弱化,通过分析20xx~20xx年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GRE)的贡献率,发现所占比例基本呈递减趋势(如图1所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各类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各类非学历继续教育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并非局限于职业技能的提升和充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到20xx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总量分别达到4200万人、7500万人、1800万人、300万人。因此,高校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需要从单一的学历提升逐步向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变;办学定位应从学历教育为主向学历与非学历并重转型,从注重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型,着力提高继续教育办学质量。

  1.由学历教育为主向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并重转型

  通过图1所示,不难发现虽然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对GRE的贡献率呈持续下降趋势,但是总办学规模已占我国高等教育整体规模的三分之一;通过数据预测(利用SPSS软件,以劳动人口(25~64岁)、大学阶段学龄人口(18~22岁)和高等教育在籍总规模,结合20xx~20xx年《中国统计年鉴》对高等教育中各类继续教育在籍学生数的统计,通过回归分析得出),20xx年各类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在籍学生总规模会达到1370万以上。未来一个时期,学历继续教育仍将是我国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仍需要继续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与此同时,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劳动者必须通过参加继续教育来更新知识和提升技能。单纯的学历继续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必须充分发挥非学历继续教育针对性强、周期短、见效快的优势加快人才培养。因此,高校在发展学历继续教育的同时要注重非学历教育,探索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新培训模式,开展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尤其是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和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的教育培训。

  2.由规模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型

  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招生规模仅从20xx~20xx年年招生规模就增加了近200万人(如图2),一方面反映了社会对教育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导致了一些高校资源短缺,甚至影响了教育质量。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必须要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关系,这是我国继续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命题。十八报告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校继续教育隶属于高等教育范畴,也必须由规模扩张转向加强内涵建设。实现高等教育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战略转变,其根本意蕴就在于根本确立高等教育的育人本位,就在于真正把人作为教育过程的主体,从而全部工作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这就需要高校继续教育紧扣人才培养关键点,结合继续教育办学特色,统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控制招生规模,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确定合理的师生比,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质量评价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完善教学规范与标准,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新成果、新进展,在教学、学习和管理模式以及支持服务模式等方面改革创新;二是要提高质量,加强优质数字化课程建设,提高学习资源的传输、共享和服务能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信息化促进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三是要规范管理,既要健全校内各项规章制度,又要进一步加强校外学习中心、函授教育工作站以及公共服务体系校外学习中心的日常指导和严格监管,实现校内外一体化管理。

  (二)管理体制转型

  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是对教育管理职能部门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管理继续教育事业中的管理机构设置、责任和权限划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形式、方法和管理制度的总称,核心是教育管理机构的设置。在此,重点剖析高校继续教育内部管理体制,重点从管理机构设置和管理模式两个方面来分析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体制现状。当前,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管理机构设置分为单部门管理和多部门管理两种模式,管理模式有管办一体模式、管办分离模式和混合式管理模式。其中,管办一体模式指继续教育学院既是办学实体,又是管理主体;管办分离模式指继续教育学院代表学校行使管理职能,办学院(系)为办学实体;混合管理模式指继续教育学院既是办学实体,又是管理主体,同时又存在办学院(系)作为办学实体办学。通过对全国523所高校调研发现,有85%以上的高校是单部门管理,15%左右的高校多部门管理;在招生、学籍和收费方面,管办一体比例分别为92%、93%和87%,在教学方面,存在管办一体、管办分离和混合管理三种不同模式,所占比例分别为87%、44%、6%。由此可见,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形式多样,各有利弊,非常不利于对继续教育的规范管理,同时高校管理体制的相对封闭性和继续教育办学的开放性之间存在矛盾,封闭性的管理体制难以满足继续教育办学的要求,管理体制转型发展成为必然趋势。推进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体制转型,各高校在制度设计上首先要实现管办分离,成立负责统筹归口管理全校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机构。该机构的功能是:提出发展规划;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规范继续教育招生、教学、管理、服务和合作办学工作;开展继续教育科学研究;编制教学进程,分配教学任务,监督教学质量;进行学籍管理,办理毕业证书;代表学校对外签署继续教育合作办学协议;非学历培训备案等。另外,需要正确处理好继续教育专门管理机构与各个教学院系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各个院系的积极性,各院系可以成立继续教育中心,并报备继续教育管理处备案。

  (三)办学体制转型

  我国继续教育办学类型多样,有函授教育、夜大学、网络教育、开放教育、脱产班、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因为多类型继续教育产生和存在的历史背景及相关政策各不相同,也使高校继续教育形成了不同的办学机构,有网络教育学院、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非学历继续教育机构既有校属的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学院和其他校属机构等专门的继续教育办学实体,也有专业院系下属的培训中心。多个继续教育办学机构并存,会造成资源重复建设,办学秩序难以控制,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内争资源、外抢市场、各自为政”的问题,不仅不利于学校继续教育品牌建设,而且容易出现损坏学校声誉的现象。函授教育、夜大学、成人脱产班、电大开放教育、自学考试、网络教育等多种学历继续教育在培养的目标、定位、任务、对象等方面具有高度相近性,但其标准不统一、制度不统一、要求不统一,对学习者很难弄清这么多具有高度相似性的教育类型之间的区别,容易造成人们认识上的混乱。因此,继续教育办学体制转型迫在眉睫。首先要理顺高校内部继续教育办学机构的关系。在梳理、整合业务范围的前提下,合并组建统一的校属继续教育办学机构。其次要理顺校属继续教育办学机构与教学院系所属继续教育办学机构的关系,应该在学校继续教育管理部门的统一管理下,在任务范畴上作一些区分。对于学历继续教育,招生计划、宣传、录取,教务、校外学习中心管理、教学过程指导、教学质量监管、学生学籍管理、毕业审核及证书发放应由校属继续教育办学部门负责,各相关院系承担教学任务。对于非学历继续教育,二者业务范围应有所区分,校属的继续教育办学实体更多承担的是大众化的通用管理或技术技能类培训,专业院系所属的培训机构则偏重于与自身专业学科发展密切相关的高层次专业类培训。

  (四)办学模式转型

  高等教育办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以一定办学思想为指导,在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规范化的结构形态和运行机制。它是有关办学体制、投资体制、管理体制与高等学校之间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权力结构和关系。对办学模式的`探讨既有宏观高等教育体系的角度,亦有微观高校的维度。在此所谈的办学模式转型指的是微观高校继续教育运行状态的改革。

  1.由校内办学向校内外服务转型

  继续教育在普通高校中长期处于边缘位置是客观现实,其中一个原因在于,高校继续教育长期重视对外办学,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却忽视对校内全日制教育的服务,使得继续教育长期游离于高校办学之外,没能在高校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继续教育要进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首先要实现由单纯对外办学向校内和校外服务结合转型。继续教育为校内全日制教育服务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继续教育所开发的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可以成为校内全日制学生的选修学习资源;二是继续教育所开发的远程教学平台和管理系统可以为校内全日制教育提供支撑;三是继续教育办学机构可以和校内教学院系在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四是继续教育在对外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可以为校内教师的成长和学校学科专业建设搭建平台,尤其是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一线生产实践等方面继续教育可以为校内教育提供优质的服务。

  2.由封闭式办学向开放合作办学转型

  继续教育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教育领域,在面向市场办学的过程中,要求继续教育办学机构要坚持开放办学的原则,通过与其他机构的合作,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从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角度来看,开展广泛的合作办学也是办学机构解决资源瓶颈问题,提升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然选择。虽然在以往的办学中,高校继续教育也在寻求与行业企业、地方政府、高校、社会教育机构等的合作,但基本都处于合作办学的初级阶段,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没有充分体现出开放办学的内在要求,缺乏合作办学的有效机制。由相对封闭的办学向更为开放的合作办学转型,在加强与行业企业、地方政府和其他办学机构合作,拓展合作渠道和广度的同时,更要建立合作办学的新机制,推进深度合作。以校企合作办学转型为例,要改变单纯承担企业培训任务的浅层项目合作方式,高校要深度参与企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推动行业用人标准和学校人才培养标准的无缝对接,形成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的战略合作机制;推动普通高校之间以及高校与行业企业、培训机构之间建立区域型、行业型和专业型资源联盟,制定联盟内课程互选和学分互认制度和规则,搭建资源共建共享以及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平台,开展课程资源共享、互选,实施学分互认。

  三、政策建议和保障

  以上所谈到的改革创新的几个方面,有些在高等学校自主办学范畴下可以由高校自主推动实现,有些改革创新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为推动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需要完善、配套的政策保障。基于此,需要加强一下几方面政策的建设:

  (一)推进招生入学方式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提出,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招生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全国统一招生考试;二是以网络教育和开放教育为代表的高校自主招生;三是以高校自主招生为主的区域联合考试;四是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为主的注册入学。但高校自主招生的覆盖面较小,只有很少的学校享有相关政策,绝大部分高校依然受到招生计划和全国统一考试的限制。高校办学的活力难以充分释放,其推进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能力也受到影响。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尽快出台继续教育招生新政策,推动招生模式的转型,取消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在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的基本准则下,由各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灵活多样的招生入学方式。

  (二)推进毕业证书制度改革

  当前我国的函授教育、夜大学、网络教育、开放教育、脱产班以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都是作为单独的教育类型存在,每一种教育类型颁发相应的毕业证书,甚至一种教育类型有多种毕业证书,比如网络教育,存在7种形式的毕业证书,造成毕业证书形式多样。文章前面提到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要转型,而实现函授教育、夜大学、网络教育、开放教育、脱产班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完全融合是继续教育办学体制转型的重要方面,不同继续教育类型融合为一种新的继续教育类型后,原有的教育类型将成为开展继续教育的手段和形式,而不再单独作为教育类型存在,比如通过函授手段进行学习、通过网络手段进行学习。因此,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及时出台毕业证书新政策,颁发全国统一样式的成人高等继续教育毕业证书,为多种继续教育形式的融合发展提供保障。另外,在招生制度改革建议方面,要实行多样化的招生入学方式,如此以来,继续教育今后将呈现以下新的模式(如图3所示):

  (三)建立新型学习制度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学籍管理制度和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建立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制度,这是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高校合作办学的深层模式之一是课程资源共享、互选和学分互认,以及毕业证书与从业资格证书的沟通衔接。这些改革的实现需要教学制度配套改革的保障,更需要学习成果、积累和转换制度对课程标准、学分标准和积累、转换规则的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尽快制订国家资历框架,完善学分认证、积累和转换机制。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14

  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东西:锻炼、教训、关心、理解,可我得到的却是:教育。

  我小时候,最喜欢动手画图,最爱画的也是设计图。自小我就喜欢设计房屋,观赏房屋。更小的时候,我还随手画了一张:房屋内部设计图。没想到却被我爸爸的一个同事,李叔叔拿去了。那时我的心怦怦的跳着,生怕自己的设计图不好看或不适合。此时,我的'脸红透了。

  爸爸告诉我:李叔叔家买了新房子,正需要设计图呢!我心想:莫非李叔叔是想拿我的设计图去用在他的房子上啊!这时,我的心更是上下左右的摆动着。

  谁知过了一会儿,我却看到李叔叔脸上有着淡淡的笑意。天啊,他该不会是很欣赏我的设计图吧。

  又过了一会儿,李叔叔突然抬起头来对我说:“你是于小寒吧,李叔叔很欣赏你的设计图哦!可不可以再画一幅给叔叔呢?”

  “当然可以啊。我是于小寒,您叫我小寒就好了。”我笑着回答。

  “哦,小寒。呵呵。”叔叔又说到。李叔叔和爸爸聊了好半天,之后李叔叔就回家了。

  李叔叔走后,我就回到我自己的房间里开始画设计图了。画画,擦擦,描描,涂涂。不行,不行,还是不行。我到底是怎么了啊。一会儿这不对,一会儿那不对,一会儿颜色不对,一会儿风格不搭。就在我心灰意冷时,爸爸走了进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寒,怎么了。画不出来了吗?加油啊!做事要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啊!以往不都挺过来了吗?”

  “是,爸爸。寒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我会坚持到底的。”我自信地回答。

  爸爸说完走出了房间。我又埋头继续画我的设计图了。不一会儿就画好了。画完拿进书房给爸爸看,爸爸满意地点点头。

  第二天,李叔叔到我家来了。我把昨天画好的设计图拿给他看,他满意地笑了笑。似乎想用我这张设计图来装修他的新家。“不错,很好。我就用这张设计图了。小寒,你很有设计天赋,以后也要加油哦!”他说。

  “恩,我会的。”我回答。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15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的力量不仅仅能够塑造个体,而且能改变个体。

  个体差异使得教育方式及过程也变得复杂。一位教师用同一种授课方式,教育二十几位不同性格,不同思维的学生,首先教师必须具备综合素养精准的专业知识及创造力。但在当今时代,大部分教师十几年如一日教授自己熟悉又厌烦的知识,学生机械接受学习,教师不会花费时间寻找突破点,学生的学习目的是荣获班级第一成绩单都拿A。教师的教学目的是灌输陈旧的知识点。固化的思维机械的学习模式下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刷题巨匠以及没实际能力更不具备实际竞争力的皮囊。其实,一份自由的好奇心比威慑力更能推动学习者学习,与其浪费时间督促学生机械记忆一首他根本不能理解的.古诗古词,倒不如利用时间投其兴趣让他自己去创作一首打油诗。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高校录取通知书,获得班级第一,倒背如流古诗古词。教育更应该是培养个体的道德情感,树立人生价值观,滋养贫乏的内心,丰富精神世界,激发内在的潜力。

  研二学姐的一次说课,毛院长要求大家就她的二十分钟说课提出问题,上课中途,每次互动环节结束,学姐总会习惯性夸奖学生,你很聪明,你太聪明了。我不带任何情绪客观质问学姐,你认为什么样的学生是笨蛋或者不聪明?课堂这样夸奖学生是不是太浮夸,你的夸奖不真实。发自内心真诚的赞扬,可以无意中激发课堂的激情,也会起前后起伏的作用。教育的过程需要真实的批评而不是廉价的赞美。教书育人,就是要教育出一个有质感,有思想的独立个体。

  毋庸置疑,一个国家的公民素养及经济实力最能体现本国的教育水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科教可以兴国,科教需要创新,需要超越,超越想象,超越界限,超越传统。

  真正的教育不是什么都管,也不是什么都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还有一个词叫:唤醒。

【教育的议论文】相关文章:

考试议论文05-25

乐观的议论文03-01

创新的议论文03-03

心态议论文03-06

强国议论文03-07

勤奋的议论文03-07

选择的议论文02-21

议论文宽容02-14

被需要议论文02-08

诚信的议论文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