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学习前人“炼字”的功夫
“炼字”,就是用字要经过精心选择和提炼,使文章中用的字准确、鲜明、生动。古人炼字的故事很多,著名的“推敲”的故事是大家所熟悉的。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中的“绿”字,据说是费尽脑汁才选定的。最先用“到”字,觉得太平淡,改用“过”字,又觉得不确切,再改“入”字,也不准确,七改八改,最后选了“绿”字。这个“绿”字真是一字传神,不但把上面几个字的意思尽数包括了进去,而且生动形象,把春风催春的景象写活了。
唐朝著名诗人高适,有一次路过杭州清风岭,在僧(和尚)舍中题了一首诗,诗是: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翻松露湿衣裳。前村日落一江水,僧在翠微闲竹房。第二夭,他离开寺院以后,路上忽然想起,日落时江水随潮而退,只剩了半江,诗中“前村日落一江水”与事实不符。他公事完毕之后又返回清风岭,向寺僧借毛笔来改诗,和尚说:“前日有一官人路过,称赞此诗做得好。但说‘一’字不如‘半’字,就作了修改,已经走了。”改诗的原来是诗人骆宾王。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对于文章的词语十分重视。他写文章字斟句酌,很重视在“炼字”上下功夫。《在仙台》中有这样一段话:“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上面这段话,鲁迅先生曾改动多处,才成为规在这样。第一,现在文中“陌生的先生”与“许多新鲜的讲义”,原文写作“新的先生”与“新的讲义”。你看!原文中的“新的先生”是新来的先生,还是对作者来说是新近才见到的先生呢?“新的讲义”是新印刷的讲义,还是内容新鲜的讲义呢?这些都不够明确。改成“陌生的先生”、“新鲜的讲义”之后,它们的意思十分明白。“陌生”是因为鲁迅先生与先生是初次见面;而“新鲜”呢?则是指讲义的内容而言。其实,和“陌生”,“新鲜”这两个词的意思差不多的词语还有许多,如“生疏”、“面生”、“崭新”、“时新”等等,但相比之下,在这个语言环境中只有“陌生”与“新鲜”两个词最能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意思。
第二,现在文中“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一语是原文所没有的,那么,为什么在修改时要增加呢?首先,这个短语形象地描绘了藤野先生说话时的声调,给人以诚恳、和悦感受,同时也向人们显示了藤野先生的精神风貌。再者,这一短语又与下文“仍用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相呼应,从而更加完整地刻画了人物形象。通过这个例子,我们不难发现:要想使自己要说的意思、要说的内容表达得准确、生动,在运用词语上应该认真比较、修改。注重在“炼字”上下功夫,才能写出好文章来。
【学习前人“炼字”的功夫】相关文章:
《中国功夫》教案03-31
《中国功夫》说课稿12-26
中国功夫教案08-31
中国功夫教案05-18
大班《中国功夫》教案02-18
《中国功夫》教案优秀12-11
大班中国功夫教案03-17
中国功夫教学反思04-20
中国功夫大班教案01-07
大班综合《中国功夫》说课稿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