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历史的议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历史的议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的议论文1
【摘要】学生在正式接触历史这门学科之前,已经听说过许多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历史故事语言生动,情节丰富。将历史故事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当中,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知欲,提升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同时可以扩充历史课堂。文章以人教版第四单元第一课“三国鼎立”为例,阐述如何将历史故事运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
【关键词】历史故事;历史课堂;初中历史
历史故事是通过形象化的语言,以故事化的语言将历史事件表达出来。对于刚刚接触历史学科的初中生而言,历史故事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媒介,将学生带入到学科中。不仅历史故事本身生动有趣,而且历史故事中的优秀历史人物,可以帮助学生审视自己的作风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运用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真实性、趣味性和指向性原则。本文将以第四单元第一课“三国鼎立”为例,讲解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运用历史故事。
一、历史故事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借助历史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往往习惯直接开始讲授理论知识来引入新课。但是对于初中生而言,这样的引入方式会显得有些枯燥,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而在引入环节加入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通过设置悬念,提出问题,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当中,有利于后面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可以先讲述与该节课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然后根据故事内容和课程内容,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在提问的过程中,可以加入师生互动的环节。引入环节选择的故事应该具有足够的趣味性,这样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例如在“三国鼎立”这一课的新课引入环节,教师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与诸葛亮有关的《三顾茅庐》的故事,讲述刘备当初三次拜访诸葛亮的过程: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未能成功见到诸葛亮本人,第三次去拜访时,诸葛亮正在休息,刘备静静地等到诸葛亮醒来,才说明自己的来意。诸葛亮看到了刘备的诚心及其雄心壮志,就答应出山帮助刘备完成大业。在故事讲述完毕以后,教师可以提问:“大家对诸葛亮有多少了解呢?为什么刘备愿意三次去请他呢?如此睿智之人,在三国历史上又有什么样的作为呢?”然后可以请一两名学生谈一谈他们心中的诸葛亮,然后教师接着说:“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这个英雄迭出的时代,讲讲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究竟是怎么样的。”通过这样的形式,成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教师接下来就可以开展新课的教学。
(二)历史故事穿插于教学过程,营造学习氛围
初中生往往自律能力较弱,课堂学习时间较长,因此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如果只在引入环节使用了历史故事,无法保证学生在整节历史课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适当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穿插历史故事,可以改变课堂氛围,让学生以更大的兴趣参与到课堂之中。因为历史课中涉及的`时代与学生现在所处的时代已经完全不同,所以学生对历史课的代入感较弱,这也是阻碍学生学好历史的原因之一。教师在讲解较为抽象、难以代入的内容时,可以插入历史故事,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情节去感受历史内容。教师也可以选择部分历史故事,让学生分角色进行历史剧表演,这样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形象的理解,更好地感受历史。例如,教师在讲解完课本上的赤壁之战以后,课堂时间已经过半,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插入故事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赤壁之战中周瑜与诸葛亮是盟友关系,教师可以提问:“大家知道诸葛亮和周瑜的其他故事吗?你们觉得同样作为谋士的两个人,有高下之分吗?”有学生提出《三国演义》中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此时教师需要告诉学生《三国演义》是一本小说,小说会有虚构的成分。教师继续讲述:“其实历史上的周瑜不仅胸襟广阔,气度宽宏,而且还是个帅哥呢!周瑜的夫人是当时的大美女小乔,两人郎才女貌。在赤壁之战以后,周瑜率兵攻打南郡,不幸受伤。后来,周瑜率兵攻打西川,箭伤发作,周瑜病逝。”通过对周瑜故事的简单介绍,让学生感受到三国时期的英雄风采,可以让学生重新提起对三国这段历史的兴趣。学生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求知欲。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安排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历史剧的表演,表演内容与《三国演义》的故事有关即可,加强师生互动。
(三)通过历史故事总结知识,巩固课堂效果
一个完整精彩的课堂,既需要好的开头,又需要好的结尾。在课堂结束之前引入历史故事,首先可以巩固该堂课的学习效果,其次可以通过故事对课本未提及的知识进行扩展,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在新课讲授结束之后,选择一个合适的历史故事,借此故事将课本中所讲的部分内容进行回顾,然后提出新的问题,留给学生课下思考。例如,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材上有给出三国的户口数、人口数和兵员数。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表格思考,为什么最后是魏国“一家独大”。教师可以给学生讲魏国的重臣司马懿的故事,借此帮助学生理解魏国国力强大的内在原因,为后面晋朝历史的学习做铺垫。教师讲述司马懿装病的故事:“司马懿出生于有名的望族,在年轻时,就已经显露出了才华。建安六年,有人想要推举他为上计掾,当时曹操正任职司空,听到司马懿的名声以后,派人去司马府中召他任职,司马懿当时看见汉朝已经在衰败了,不愿意去曹操手下任职,推辞说自己患有风痹病,曹操生性多疑,就派人在晚上去打探司马懿是否真的患病,司马懿就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的,假装自己染病了。大家如果对司马懿的这个人有兴趣,可以去查看史书等资料去了解。司马懿的一生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对魏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次子司马昭是后面我们将要学习到的晋王。”教师通过这样的形式,既对已学的三国知识进行了一定的巩固,又激发了学生对后面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历史故事在应用过程中的教学建议
(一)历史故事选择要谨慎
历史故事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选择历史故事时,首先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要考虑初中各个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尽量避免选择政治背景过于复杂的故事,这样不利于学生理解。其次,所选故事要有新意,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如果选择学生在小学期间就经常听到的故事,这样不足以引起初中生的注意力。最后要考虑教学内容,历史故事有很多,但是与该节课有关的故事才是教师需要的。教师在选择故事时,要认真筛选。
(二)重视历史故事呈现方式
历史故事的呈现方式也需要教师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长期只采取口述这一种呈现方式,难免会让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教师需要根据故事的类型,采取多种呈现方式。例如一些有影视资料的历史故事,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这样可以有更好的呈现效果。
(三)注意故事导入的时间
在新课开始之前,导入历史故事,可以用较快的速度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内容上。在授课的过程中插入历史故事,则需要教师根据教学情况找准时机。可以在上课过程中插入小故事,这样会让历史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动去探究历史。总之,将历史故事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历史修养,积累丰富的历史故事素材。目前已经有很多一线教师都将历史故事成功地运用在实际教学当中,但是,对历史故事的应用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从其故事挖掘的程度、呈现的方式等进行深入研究。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历史故事,使用灵活的呈现方式,在合适的时间将历史故事插入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
历史的议论文2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题记
我这人自幼喜爱阅读,在书房琳琅满目的文学作品中,最钟意的非《三国演义》莫属。
《三国演义》出自明末清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历史改编而成,同《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被列为“四大名著”,其中《红楼梦》文学地位最高,有着“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之说,而鲁迅先生则表示:“细民所嗜,则仍在三国、水浒”。而正因为许多老百姓对这两本书的热衷,使得他们很容易将历史与文学混淆起来,而我由于喜欢看《三国演义》这本书,就爱屋及乌地去了解历史真相,结果发现其中许多地方较之历史有着很大的出入。
许多人一谈到三国便想到那位神乎其神的诸葛亮,可诸葛亮到底有那么神吗?
先说空城计,根据《三国演义》的说法,司马懿带着十五万军浩浩荡荡兵临城下,只有两千五百人马的诸葛亮急中生智,上演一出“空城计”。结果大家是知道的。司马懿因担心有埋伏而撤军了。这个故事罗贯中应在写得太精彩了,以致人们都忽略了故事的真实性。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解的`时候就说了:诸葛亮当时屯兵阳平,司马懿驻兵宛城,若真按裴松之所言,那么这个故事一开头就在忽悠人,若裴松之记载有误,我认为空城戏这出戏也是唱不下去的。大家推断一下,司马懿这个“少有奇节,聪明多略”,“每与大谋辄有奇策”的自幼聪明的军事天才如何会犯如此低级错误,在此我想了用一下易中天教授的观点:一?司马懿为何不派一组侦察兵进去一探虚实。二?“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既然都能看到孔明的“笑容可掬”为何不派一组弓箭手来个万箭穿心,动摇西蜀之根本以绝后患。三?为何不“围而不攻”。围他个三天三夜。
再说赤壁,赤壁直至今日仍有两种说法,一是以裴松之的《江表传》为代表的曹操烧船自退。其中记载了曹操写给孙权的一封信,信中有这样一句:“奇隆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二是以《吴书,周瑜传》和《资治通鉴》为代表的黄盖诈降,《吴书·周瑜传》是这样记载的:“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以持久,然观操军舰船,首尾相连,可烧而走也!’乃取,艨艟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极曹公,期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名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引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放火,时风盛猛,悉廷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资治通鉴》与《吴书·周瑜传》基本相同:“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军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中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之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大舰最着前,中江举帆,系船以次俱前,操军吏士皆出营主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放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兆船,延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众。”看完了史书现在再看回《三国演义》:“孔明于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洛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发,来到坛前”。看到这使我想到香港早期的僵尸电影,摆个神坛便能呼风唤雨。
历史的议论文3
就像书店里卖的历史书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有酸,有甜,有苦,还有很多平平常常的小事。这么多东西组合起来,就变成了自己的历史。我们还有现在,有将来。将来是不受确定的,每个人都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当然啦,也有酸,有甜,有苦,还有很多平平常常的小事。经历过的未来,又变成历史了。
什么叫历史呢?比方说,你的目光扫过这一行,这一秒就变成历史了,哪怕你重读一遍,这一刻与上一秒的速度、动作、环境都一样,时间也不同了。就像人类的历史已经渡过了1997年,就不可能再来一次1997年了。知道了这些,是不是感觉时间不停的流失,不停地书写着历史呢?
经历过的一切,就都叫历史。可以这么说:没有经历过以前那些平平常常的事,就不会有现在与将来了。你看:出生很平常吧?全世界每过几秒,就都会有成千上万的婴儿出生。10年,20年前,那一刻的成千上万个婴儿里,是不是有一个是你呢?出生是平常的,但是是现在在读文章的你出生,那就不平常了。因为如果你没有出生,你就不会在读这篇文章,不会做以后与现在的一切一切的任何事了。那些同你一起出生的婴儿,对于你来说是平常的,但对其他认识他的人来说,又变为非常非常特殊的了。所以,历史有许多许多个身份。
为什么我们有历史?为什么我们需要历史?历史不仅是通向现在与未来的铺路石,还是领导我们不误入歧途的领路人。假设你很久很久以前在路上被一个大坑给绊倒了,那么下次你经过这条大路时,就会想起那个历史,你一定一定会很小心,不会再傻傻的被再绊倒一次吧?
好了,经过了那段出生与成长的历史,你长啊长,到达了现在。现在是什么?比方说,你现在在读这篇文章。这个比喻,是不是与历史的举例很相像呢?但是这是不同的。虽然你扫到这行字的这秒成为了历史,但是现在是你正读着整篇文章的过程,还有一些没有读完,所以你正在读。这是不是很神奇?一边制造着源源不断的历史,一边又经历着现在。
现在是这三个关键词中唯一比较特殊的部分。想想看,你能改变历史吗?不可以。你能预测将来吗?估计只有神仙才能做到哦。但是现在,是可以紧紧握在手中的!现在你虽然在读文章,但现在你也可以活动活动你的任意部分。伸伸手,踢踢腿,也可以现在就喝一口茶。
为什么我刚才没有说“你能改变将来吗”而是说了“你能预测将来吗”,因为将来确实是可以被改变的哦。那为什么我不说唯一不可改变的历史为“特殊的部分”呢?因为如果没有现在,将来是永远不会被历史或自身改变的,必须是现在做了什么事,它才会发生变化。你一定听过“未雨绸缪”这个成语,或是看过蚂蚁搬家吧?正是因为现在蚂蚁搬了家,或现在带了伞,才避免了被雨淋湿。现在真的很奇妙很奇妙,如果历史是上文,将来是下文,那么现在就是承上启下的.中间段啦。因为现在正制造着历史,改变着未来。
未来是非常玄妙的。就像你还是读着这一篇文章,怎么也不知道后面会写那一段话。如果你跳着读,先知道了后面,后来也不知道中间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故事一样。你永远不知道未来会发生着什么,只能做这一切的准备,以防意外。只是在做准备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了一丝可以把握的玄机罢了。就像以前的地震仪,现在的天气预报。但这些有时也是不准的。地震仪我不知道,但我每天都在看天气预报。就像有一次学校要在星期五春游,结果天气预报说要下大雨,我们只好作罢,但是那天晴空朗朗,一丝雨都没有飘下来,我觉得好可惜哦。
所以呀,实在想做的事情经过法律允许后都可以做,哪怕事后觉得开心也好,不开心也罢,都不会后悔。这样总比当时想做却没做,事后不停地懊悔、想像“如果做了会怎么样”要好得多。
历史,现在,未来这三部分两两关联,他们强强联手,选择了那一刻出生的婴儿,陪伴着他们度过了一生。这三者,大概就叫人生吧。
历史的议论文4
当今时代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国文化受其影响,也呈现出了多样性的发展,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多少沉淀于历史中的中国文化瑰宝却被人所淡忘,遗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就拿现在学生们的书写来说吧,书法本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一横一竖,一撇一捺都蕴含了中国人对美的定义和对它满腔的热爱。可是,你会发现,现在书写较好的孩子绝对已经是稀缺人物,很多孩子的`书写连最基本的工整都谈不上。曾经在中国历史上起到重大作用的书法,其继承者正在逐步减少,字体俊美乃至书写工整成为了少数人引以为傲的一项“特长”,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这对当代的中国人来说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它的博大精深却成了很多人不去接触它的理由。比如,在学校,对于唐诗宋词或者文言文一类的古典文学,大多数学生都只是象征性的读一读,若是能背下来,那便是极好的了,不能背或是不想背,那也只是因为它太“博大精深”了,这么“有内涵”的东西,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学好的。因此,他们从来不会认真去品味这些古典文学中所蕴含的文化精华,这中国文化的精髓,现在却无人听它诉说个中欢喜与凄凉。也许,长此以往,我们与古人之间的精神交流就将隔断了吧!
看到这儿,你们一定会为书法艺术和古典文学的命运而哀叹吧。可是,这都已经算较好的了,要论起来,我们文化的瑰宝现在最落魄的当属戏曲和汉服了。或许你们不赞同我的说法。但事实是,而今有几个青年人喜欢戏曲呢?当大家都在一窝蜂地追逐流行音乐,天天唱着韩国乐曲,或是以能唱英文歌曲为荣的时候,有谁听到了我们古典戏曲的哭泣声?本来,我国的古典戏曲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典戏剧,现在却落得个如此境地,这不也是一种悲哀吗?再如汉服,在这时尚领军的时代,谁还稀罕这老古董一般的玩意?我们常常能从各种媒体上了解到,在日本、韩国这些国家,人们仍把穿传统服装当成是理所当然,甚至是一种荣耀。相比之下,我们这些一穿汉服就会被人指指点点,像怪物一样被人围观,当稀奇事一样成为新闻,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不是真的应该要引起我们当代中国人的重视了呢?
若是这些传统的中国文化瑰宝真的消亡与历史之中,那我们还有何颜面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还有何颜面去面对我们的老祖宗?又该拿什么来拯救那些没有精神支撑的灵魂呢?根都没了,树还怎么长大?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根都没有了,那还谈什么文化的发展?连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都不重视,没有了传统精神的支撑,我们中国还谈什么五千年文化,泱泱大国呢?
古人说:“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中国文化就如同花一般,莫要等到它消亡之时,方才醒悟,只怕真到那个时候,就悔之晚矣。
因此,让我们整装待发,去重新拾起那些沉淀于历史中的中国文化吧!让我们重新找回我们民族精神的根!
历史的议论文5
近几年以来,高考历史主要侧重于考察学生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知识迁移等方面的能力,过去那种押题、猜宝式的做法已属迂腐,题海战术更是让学生屡屡吃尽苦头。因此,教师无论怎样讲授或者复习,都必须精讲多练,突出知识重点,从培养学生能力、夯实双基为根本出发点,否则对学生将贻害无穷。
如何抓好高中历史学习呢?下面就我多年的教学所得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夯实基础,抓好基础知识的掌握
我们都知道,要想盖好一座漂亮坚实的大楼,必须有一个坚实的楼基。同样,我们的学习,也必须牢牢掌握基础知识,离开基础知识,一切免谈。有个学生曾问我,在复习之前能不能先讲整个历史的大知识结构,然后再复习基础知识?我随即回答,我做不到你们也学不到,你们只有对历史上的每一时期、每一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每一条基本线索完整掌握了,先形成小的局部的知识结构(即某一阶段或某一时期的知识结构),你才能理解历史,而大历史结构则水到渠成。因此,在我们的第一轮复习中,要全面复习,所有重要的概念、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现象,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等内容都应该学习掌握,其中要特别重视阶段特征的掌握。对基础知识要记忆牢固、理解准确。在全面复习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方法,看书一定要细、要全,又要注意前引后联,注重从宏观上把握知识,要读透、读懂;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要记牢、记死,对照考纲写出相关的内容;做适当的练习,注重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要及时反思、纵横联系,适时拓展思路。切忌急功近利、心存浮躁,否则将一无所获。
二、端正态度,从心理上克服背书的恐怖感
学文科的学生都知道,到了高三需要背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什么政治、地理、历史,甚至还有语文等等,而且今天背了,明天就忘,老师一提问什么也想起来。学生都非常苦恼,进而导致一些学生认为背书无用,不愿意背书,而这恰恰正是文科复习的大忌,基础知识不背你能掌握吗?其实我看这里面和学生的记忆能力有关,也和学生的学习态度、心理素质有关。在每次文理分科时,我都对文科学生说,你们既然报了文科,就是背书的“命”,必须准备好死记硬背,打好这场艰苦的战役,要日日背、月月背、年年背,直至背会为止。当然,作为文科老师必须科学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树立文科学习的正确观念和态度,同时教给学生正确的记忆方法,并使学生认识到,背基础知识是学好文科知识的基本方法。比如,我经常训练学生对所要背的知识要学会提取“关键词”,通过对关键词的局部掌握以达到整体知识的掌握。例如:新课标必修一专题四第二课《历史伟大的转折》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让学生提炼出“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经济路线”等四个关键词,就很容易掌握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三、循序渐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今天我们都在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呢?那可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老师要注意运用一切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技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前面我所说的背书,那不是傻背,不是从头到尾不假思索一字不落而背,那样我们付出的代价也就太大了,弄不好什么也记不住。这需要老师指导学生先理解,即梳理要点,分层次分解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同时,老师要注重解题思路、方法、答题的规范要求等方面的讲解,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角度;还要充分利用教辅资料上的“拓展阐释”、“特别提醒”、“例题剖析”等诸如此类的内容,来提高学生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以及分析解答历史问题的方法与技巧。我的观点是:学生能理解的,自己去理解掌握,我只讲书上需要补充的,或者学生反馈不懂的问题,借此来帮助学生形成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再者,可让学生建立一个纠错本。每次历史考试结束后,不少学生往往在不该出错的地方屡屡出错,针对这种情况,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纠正错误的笔记本,在每次老师讲评完试卷后,让学生在纠错本上列出自己所犯的“错误”,最好简要列出错误的原因,以便认真总结其经验教训。对这个纠错本,老师应不定期地进行检查,督促学生养成认真、细致、准确的良好习惯,这将大大有益于学生今后的学习。
四、加强训练,强化学生已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古语云:“温故而知新。”老师要时不时地选择一些练习,来帮助学生检查自己已学知识的遗忘程度,同时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与技巧。要特别注意非选择题答卷的规范化训练,提高答题技巧,做到:
一是“条理化”,指所需要回答的每一个问题,在书面表达时都要自成一个段落,使段落分明、条理清晰。
二是“要点化”,指回答问题时注意简洁、突出要点。在平时训练时,要注意归纳概括、锤炼语句,一般要注意语言简明、史论结合。
三是“序号化”、指回答问题的各个并列要点之间用①、②……分隔,使层次清晰、一目了然。
四是“整洁化”,指卷面美观、整齐洁净。卷面书写要工整,仔细认真,标点齐全,不涂抹、不画箭头、不加小注,勿将答案内容写入密封线内;
至于怎么选题,各位同行都有自己的方式,我就不说了。
总之,只要方法得当,师生配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学习方法,定能帮助学生提高历史复习效率,取得优异成绩。
历史的议论文6
中华泱泱大国,上下5000年。自原始社会至今21世纪,历史源远流长。文明古国的历史更是全人类的财富,后世的瑰宝。
现代的古风手游大批崛起,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王者荣耀》。这是一款当下大热的英雄对战手游。从20xx年11月正式公测至今,已经有超过两亿的注册用户,每天在线玩家超过5000万。何曾想,这样一款火爆的手机游戏却恶搞历史——为国悲壮牺牲的男英雄荆轲变为女流之辈,被世人尊为诗仙的李白成了刺客一流,悬壶救世的名医扁鹊却是用毒高手……
这种扭曲颠倒历史,破坏了是非去折的行为现象,扰乱了世人对于价值的评判标准,歪曲了历史的真实性,毁坏了人们对古代英雄侠者,文人墨客的美好敬服与对其高尚情操,艺术作为的崇尚。
种种破坏,条条危害,无一不表明现世应该尊重历史的客观实在性和真实性,其真实性不容侵犯!
现世的手游玩家正逐步低龄化。一篇小学生关于荆轲的作文里面提到,在他的认知里,一直以为四大刺客是荆轲,韩信,李白,兰陵王,其中荆轲还是唯一的女刺客。
还有网友讲到这样的现象:一位年轻妈妈给自己四五岁的小孩讲三国的故事时,孩子却大喊:“周瑜是好人,我玩过!赵云是坏人!张飞是坏人!《王者荣耀。》里面说过的!”
现如今四五岁的低龄小孩就能接触手游。幼儿在对历史不知情,不熟悉的状态下,就被强行灌输了错误的历史状况。虽说可以从小培养孩子对历史的兴趣,但往往错误,缺乏真实性历史的灌输造成的终身危害要比培养起兴趣这一好处要大得多。缺乏真实性的手游向低龄儿童阶层进军,对于这些接触到颠倒历史的低龄孩童来说,这将会是不可抹灭的创伤——形成了错误的历史观,致使影响将来的学习与工作,毁其一生。
点点影响,多多危害,无一不告诫我们不可侵犯历史的真实性。
唐诗宋词,山水墨画,陶罐青瓷,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追求隐逸的陶渊明其高洁的.品格,诗仙李白的浪漫诗歌,四大名著的伟大文学价值。为何不将其完整的传承发扬光大?却是要颠倒黑白,破坏人们对中华文化的美好崇敬。
当代中国积极传承中华文化历史进程中的精华,人类发展历程中的结晶。大力兴办孔子学院,积极促进《论语》等古代优秀文学作品进校园,甚至加入了高考考纲。充分利用媒体渠道,开播如《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发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足以见得我国历史的珍贵及其无穷的价值,是造福人类的瑰宝。如若将“圣贤孔子”的形象加以丑化颠倒,那世上的美好德行岂不是销声匿迹?犯人也应被释放,而无罪之人却是要受牢狱之苦,世上何有如此道理?
所以,历史具有其客观实在性和不可改变,且必须具有的真实性,是不容人侵犯的。
历史的议论文7
记得在儿时的梦里,我每每想像着兵马俑那支曾经深埋地下秦王卫队,又每每盼望着它在重见天光后的壮丽。
在梦里,我抓起一缕时代的光,打上兵马俑的印记……
说起兵马俑,大家都会想起那神秘的秦陵地宫——在八千强秦兵马俑的守卫下,当年叱咤风云的秦王嬴政就在这里静静的躺着,等待着时代将它唤醒。
在俑坑中,一种扑面而来的豪气与壮丽将你的五官折服,你仿佛游弋在历史的长河中,随处可感受秦帝国的强盛与秦王的霸气。现世的武功让秦王有了超越生死的妄念,于是,一对集豪迈与勇猛于一身的强秦兵马俑,就这样屹立在那个时代的高峰。
在这里,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兵马俑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兵马俑都富有动人的`艺术魅力。
身处这个历史的奇迹中,你仿佛摇身一变,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员,你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着兵马俑粗犷的气息与豪迈的脉搏,那秦时生命的繁华与喧嚣都深锁在这一排排整齐而各异的秦俑中。充斥在这地宫里的鲜活的秦俑,带着它时代的使命,与泥土瓦砾一同守候着千年的寂寞,在无数个薄雾氤氲的夜晚,仰望着明月孤云,向大地诉说着一个王朝的命运。
望着这些宁静而生动的陶俑,战场的喧哗仿佛在耳边呼啸,战士的勇猛仿佛在眼前重现。而现在,却只剩下坑前无数的闪光,与坑中凌乱的碎瓦。
我仿佛在这里,乘着历史的光荣,在无边的大地上,驰骋,前进。
而历史,终究被大地湮没,徒留下一片无助地哀叹……
历史的议论文8
在时间这个话题上,人们的定向思维是面对未来,挑战未来,而面对过去似乎还很少,但有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过去。
唐太宗李世明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历史为借鉴,把它当成一面镜子,可清晓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后应该怎么做,从历史吸取经验,来完善今天你自己的言行。
历史是不能忘记的,用其激励自己,而达到自己的目标,是一种不错的方法:狼牙山五壮士豪情干云、气势磅礴的言行振奋人心;周恩来一句铿锵有力、坚而不拔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鼓舞着我们亿万中华儿女;谭嗣同就义前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实为悲哉,壮哉,英雄赴义前的难道不值得我们效仿吗?
唐后主的《一江春水》读过的人都知道是首绝命词,一代君王落孤后的凄惨,让人自然地感觉到一种凄凉、寒酸的.场面,然而有没有想过君王下台的原因何在?是他治国无方?还是跟刘后主一样了?是贪图享乐?是陶醉于诗词之中而误了国事了还是另有他因了?读这些历史性的片段时,你有想过吗?
并不是所有的历史都应该效仿的,而是要让人思考的。1945年冈村宁次签了《波斯坦公约》并和他的军队撤出大陆,这才让中国老百姓解救出来但浓重的笔墨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了深深的一笔。读起这段历史,你会想起先烈们浴血沙场的场景吗?杀戳与血腥交织在一起,那是人生活的场所吗?慈禧一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听了之后你不愤怒吗?就这样一个人,差点让中国毁了。再来说说闯王李自成,本可成就一番霸业,而一时的贪乐成就了他不可一世的惨败,若效仿这些人,实为庸乎,耻乎!
历史也有两面性,积极地方面放开手脚,大胆去学但也别忽视了它的负面影响,对一个明智的人来说,历史让他变得博学,精神风貌为之一新,在空暇之余会思考这些方面影响的原因何在?以后会很少犯诸如此类的错误,这样会使他的言行高与常人一等。
唉,说到底就是要正对历史。面对历史的丰碑,从它的正面看看写了些什么,再走到另一边去瞧瞧,这样的话你就会发现些你所不具备的东西!
xx中学初三:xx
历史的议论文9
人物: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蜀汉丞相诸葛亮
地点:超于尘世之外
来自马其顿的鹰啊!展开你黑色的翅膀,带来一种异地的苍凉。我忠诚的子民,我要把爱琴海的波涛,宣泄在这世界的每一个地方。我记住每一句话,在阳光的照耀下,黑色的羽毛发出夺人的光芒。那不是黑色的幽灵,是热忱的渴望,我能展翅万里。但眼前沙漠的荒芜,却激起我万分恐慌。
亚历山大 (抬起头来):一个伟大的帝国昙花一现。与史诗般的歌颂与黎明的企盼相差甚远。告诉我期盼的魔力,到达得了胜利的彼岸?前面一位深思的朋友,或许能打破心里的浮冰。
亚 (径直走过去):你好,朋友,打扰你的思考。看你洒脱的外表,胸中必然荡漾着智慧的波涛。请你给我指点迷津,告诉我人们的期望,是否在自己的高度面前无力苍白?是认识自我,还是沉醉、期望下目光的殷红?
诸葛亮 (一摇鹅毛扇):看你如此英姿勃勃,似乎有大志未展。告诉我你的经历,或许能为你指点一二。
亚 (遥望苍天):继承了父辈的遗志,高举着希腊文化燃烧的火把,我挥戈东进,三年让庞大的波斯土崩瓦解。我认为我是“王中之王”,或许是战神的下凡,手执宙斯的长剑,划破岁月的迷茫,每一个人都认为我是希腊文化的使者,应该让每一片天地都永载伯罗奔尼撒精神的精髓。
诸 (长叹一声):看来你壮志未酬,未能实现臣民们的鸿愿,我与你同病相怜,不过我违背众人的意愿,想翻开历史新的一篇。
亚: 如此宏大的气魄,让我叹为观止。不过你是否对自己认识清醒,但愿不是意气用事而留下终身的遗憾。
诸: 我周围贫民弱,但我不愿它偎依在强权之下延口残喘。起倾国之兵,先平南蛮。北伐强魏,六出祁山,光复中原。强国为之色变,蜀人为之欢欣。但我展不开壮阔的波澜,不是技不如人,实在力不从心,眼看到手的成功,却触摸不到他 的.半分衣搂。它绝情的冷漠,我痛苦的眼神,最后不过是一滴浊泪,滴落在我的眼前。
亚: 这是英雄的悲哀,伊利亚特上的硝烟,不是阿伽门农的勉力而行,马托松平原上的兵戈,也不是雅典人无力地挣扎,他们都实现了愿望,哪像你我的黯自神伤.
诸: 你的昏民为你这位明主而骄傲,他们要你开疆扩土,续写史诗般的神话。而我的属下皆劝我三思而行,战局的延续支撑不到我合眼的瞬间。或许我们都未认识自己,不知世界之大,不识前途之险,留下的也不是遗憾,也找不到圆满的评判。
在他人的期望中仓促行事,在他人的劝阻下一意孤行。谁是谁非,在于对自己的把握,不是拿起笔,而是用自己的轮廓,描绘坦荡的明天。
——后记
历史的议论文10
在初中历史学习阶段,新的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达到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同时下功夫。本文着重谈一下能力培养方面。我认为对初中学生在历史方面应培养以下五种能力:
第一、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这是学习历史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综合就是把事物的各个属性,各个部分联合为一个整体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分析正好相反,它是把事物的各个属性,各个部分分解开来,一一加以考察的思维方法。由于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其前因后果,内容层次,影响意义等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挖掘,这就需要分析、综合。如讲到商鞅变法,要引导学生看课本,领会商鞅变法的背景,然后进行分析,新兴地主阶级的形成、铁器等新生产工具的使用、秦孝公的改革决心、法家思想的成熟都为变法准备了条件。经过有条理的分析,学生易于理解,印象深刻。对历史阶段的概括多用综合法,将封建社会的统一与分裂进行综合:①秦汉时期,是首次大一统的时期;②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首次大分裂和民族融合的时期;③隋唐时期,是繁荣昌盛的时期,也是第二次大统一;④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是第二次大分裂和民族进一步融合的时期;⑤明清时期,是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时期,我国版图进一步扩大。经过综合,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视野更加开阔,理解能力会更强。
第二、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是学习历史必备的素质。其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如:时代观点、阶级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这就要求我们站在历史的角度,从当事人的立场看问题,而不能以一个现代人的视角看问题。如对岳飞的忠君、宋江的接受招安,很多学生不能理解。这就需要教师把封建文化的相关资料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排演历史剧,进入历史的教学情境,了解这些人物的时代、阶级局限性,使学生更懂历史。还有学生绝对的把某个人物定为好人或坏人,或把某个事件绝对化。如看不到战国在历史转折时期的作用,魏晋时期在文化上的巨大贡献;对秦始皇、曹操、唐明皇缺乏正确的评价等等,这需要我们在掌握大量史料的前提下,以理服人,让学生有明确的立场、观点。
第三、培养学生比较分类的能力
历史知识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浩如烟海。如果不对历史知识进行比较分类,学生将茫然而摸不上头脑。所谓比较,就是把各种事物加以对比,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同或异的思维方法。有比较才会有鉴别。分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事物进行分门别类的思维方法。比较有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有比较相同点和比较异同点两种。如国与国之间的横向比较,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俄国进行了农奴制改革、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等这些事件联系在一起,有包罗万象之感。纵向比较如将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进行比较,可以总结出一些成败得失。比较相同点,如世界史十九世纪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就有几个共同点:①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②进行战争的地点都是两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③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实现的;④统一的策略都是利用矛盾,争取国际支持。比较异同点的例子更多,如对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生产生活的比较;对世界近代史上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等等。分类在文化史和经济史上用的较多,如将宋元科技分为建筑、印刷、军事、医药等;将经济史分为农业、手工业、商业,有将手工业分为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等,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了。
第四、培养学生识图读图的能力
新版的初中历史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大量的图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是一切思维的开端,俄国生物学家巴甫洛夫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一些历史现象、考古文物、战争形势图都需要通过缜密的观察获得。如观察北京人的头像特征,可以获取人类进化的明显印记;观察四羊方尊的造型,可以领略青铜工艺的精美;观察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可以了解连横、合纵的`含义;观察赤壁之战形势图,可以想象孙刘联军谈笑间大败曹军的场面等。观察中包含着想象,因为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通过图像再现历史,学生的认识更加直观,与书本的亲和力更强了。通过看图讲故事,描述历史情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看《破釜沉舟》图让学生讲项羽是怎样以一当十,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的。读图不但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情感的提高。
第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是学习历史的终极目标。创新思维包括思维的发散性、变通性、求异性、开阔性。引导学生养成爱思考、爱问问题的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激发学生灵感的火花;让学生养成积累资料和记忆历史的习惯,可以让知识融会贯通,厚积薄发,形成创造的契机;让学生形成辩论的活跃氛围,遇到问题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探究。如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板报,排演历史剧,开辩论会等,可以发挥学生潜能,培养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学以致用,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有意识的渗透能力培养,不能只抓眼前的分数,要为学生的一生负责,使学生在博学多才的同时,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而不是百无一用的书呆子。
历史的议论文11
我曾经参观过我国的万里长城和兵马俑,以及台湾凤仪书院、龙山寺、安平古堡、东便门、双慈亭、打狗领事馆、台南孔庙。
位在凤山区的双慈亭让我印象深刻,双慈亭的旁边是一间邮局,附近还有各式各样的店家和让人闻香下马的小吃摊。双慈亭的.外观看起来古色古香,飞檐上的神像和吉祥动物刻得十分精致,栩栩如生。一走进双慈亭,就能看见墙壁上刻画着许多神话故事和传说,龙飞凤舞,令人着迷。
相传,双慈亭是在清朝时期建立的。最初供奉的神明是观音菩萨,后来才加盖前殿,祭拜妈祖。为了感念观音菩萨和妈祖以慈悲渡化众生,因此将原本的名字「天后宫」,改名为「双慈亭」。现在的双慈亭已是一间香火鼎盛的古老庙宇,也成为县级古迹。
我们要爱护古蹟,古迹是先人留下的印记,是千金不换的无价之宝。如果没有古迹,我们如何知道古老的传说,和先人伟大的古迹哪?如果没有古迹,我们又怎么了解古代的文化、习俗呢?爱护古迹,才能使历史代代流传。
历史的议论文12
内容提要:成本会计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管理科学与思想的层出不穷,成本会计必将大同步地向前发展。把握与认识成本会计的历史发展过程规律.有利于我们积极主动地去推动成本会计的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成本会计的需要。
关键词:成本会计;过程;发展现
它既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的发展,必须对企业实行有效控制与预测的迫切需要,也是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会计学科本身不断充实、完善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混合成本核算到专业成本核算的转变早期的成本核算产生于封建商业经济繁荣时期,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的认识能力也有限,因此,当时的成本核算往往是在产品销售后,同商业对销售成本的核算混合在一起进行,而没有将商业费用与生产费用区别开来。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尤其是机器大工业时代的到来,激烈的竞争与求生的欲望迫使人们开始关心生产过程中的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耗费,并寻求各种控制、预测、计算生产过程劳动耗费的最佳途径与有效方法,以便用尽量少的耗费创造出更多、更大的价值。这时不仅注意物化劳动的耗费,而且对生产工人的工资、间接费用的分配等问题也格外关心。此后,人们逐步将生产费用从商业成本中划分出来,并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耗费进行单独核算。混合成本核算向专业成本核算的转化,既是人们在实践中的认识不断加深的结果,也是社会生产的发展对成本核算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必然产物。当然,它也体现了成本会计这门学科在自身成长与发展过程中不断充实的内在规律。
二、对成本范围与成本要素的确定以及费用帐户的设置,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在成本会计核算的初级阶段,对哪些费用应当计入成本,哪些费用不应该计人成本,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人们对成本范围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产品成本不仅包括商业费用与生产费用两部分,且生产费用这部分本身也不够全面,仅仅指生产过程中的物化劳动而已。当然,此时的生产过程较简单,产品也较单一,雇用工人不多,在管理上的要求也较低,因此,能有这样的做法,也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但在混合成本核算逐步向专业成本核算的转化过程中,如何合理地确定成本计算范围,显得越来越必要。到革命后期,机器厂房剧增,管理人员缺一不可,雇用工人成倍上升,为了使生产正常进行,除必要的物质消耗外,还要支付一定数量的报酬给管理人员和雇用工人,这些支出均被纳入成本计算范围之列。只要是为了生产经营而发生的各项价值耗费,都应计入成本,以便从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无论是成本要素的确定,还是费用帐户的设置,最初均是按照物品的自然属性来定名的,是什么样的东西,就定什么样的名称,例如:房屋、机器设备、木材、钢铁等等,既是费用要素的名称,也是费用帐户的名称。由于认识水平所限,科学技术还欠发达,生产过程也较简单,因此,人们还不可能从众多的,繁杂的且具有内部联系的事物之中进行科学的抽象归类,而是不厌其烦地按其自然性质定名、归类汇总。随着生产的迅速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工艺过程也日益复杂,发生的成本费用也愈来愈广泛。这种自然性质的帐簿体系已显得繁琐,零乱不堪,无法满足生产管理上的需要,为了从整体到各类消耗费用上去把握与了解产品消耗情况,人们不断探索,并开始逐渐将众多、具有内在联系的自然性质帐户及费用要素进行较为科学的抽象分类,使整个帐簿体系不仅能较全面地反映费用成本的发生情况,且既有总括说明,又有明细说明,以满足社会生产不断发展的需要。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它还有待于不断充实,完善。
三、以成本核算为中心到以成本控制为中心的转化成本会计发展到今天,已基本上形成以事前、事中、事后成本控制为中心的成本核算体系。然而,在它发展的早期阶段,成本计算则是其中心内容,人们并未意识到如何加强对生产过程的消耗进行控制,从而降低成本,而是往往在事后作一些记录、计算而已,其核算之简单,手续之繁琐是可想而知的。这种简单事后记录,计算成本的作法,虽然也能够把握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了多少人力,物力,但却无法参与经营决策。对于产品耗费情况还未能进行对比分析,更谈不上对下期产品耗费进行预先控制,即使偶尔也有一些简单的做法,如:
先人为地制定“计划”(主要是凭经验推算) 对生产经营过程进行“控制”,但由于缺乏定期检查及分析工作,使得这样的一些做法只不过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巳,实难付诸实践。这当然是由生产发展水平、人们的认识能力及管理上的客观需要所决定的,也是成本会计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必然。工业革命的到来,不仅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度发展,而且彻底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及生活方式,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化程度提高、竞争愈演愈烈,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及生产管理上的客观需要,人们不仅要知道某种产品的所耗是多少,而且对所耗之过程也倍加关心。于是事先制定计划,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同时定期将实际耗费同定额耗费相比较,及时揭示差异,发出信号,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整,控制,使整个生产经营过程按照人们的要求,愿望去进行。事中成本控制应社会生产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同时,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成本内容不断充实,成本控制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人们不仅对生产过程加大干预,而且逐渐意识到对生产行为之前进行预测、决策的必要性。尤其是选址、投资建厂、新产品设计、改造等等,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影响产品成本的高低。若不细心、周密地加以预防,往往会出现“先天性不足”。系统工程、价值工程、可行性研究等管理理论的出现,以及在会计中的运用,使得人们对事前成本控制由可能变为现实。
四、由单纯的微观成本核算过渡到微观同宏观相结合的成本控制阶段十九世纪爆发的工业大革命,使得成本会计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得以同其他管理学科并驾齐驱。但成本会计主要着眼于对某一产品、某一工艺过程的劳动耗费作适时的,必要的计算与控制。至于
原材料的采购,产成品的入库、出售,在产品的计价,库存材料的限额预算,各道工序之间的密切配合,以及资源配置等等问题,尚未被提到日程上来,至于这些方面同成本高低的关系也无人问津,更谈不上从全局、整体出发,将诸方面因素有机地协调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此时的成本核算,还处于微观成本核算阶段。然而,几次大工业革命的结果,一方面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度发展,另一方面,也使整个社会生产日益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相对独立的单个企业层出不穷,竞争愈加激烈。为了在竞争中获胜,各个企业均千方百计地寻找降低成本的各种有效途径,不仅从企业各个部门,不同环节、不同渠道材料来源等方面是否有机协调配合在一起人手,而且也注意到同行业其他部门,以及不同行业之间的资源配置,市场供需情况及技术交流等问题,以便通过这些信息,对本企业生产作适时的、必要的调整和安排,从而生产更多的价廉物美、适销对路的产品,使企业永葆活力。
五、成本会计方法,往往是在重视管理科学对成本会计学科的渗透过程中而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的纵观成本会计发展的历史过程,不难发现,成本会计的方法同其他边缘科学、科学管理方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可以这么说,若无各种管理科学在成本会计之中的运用,就不可能有如此系统、先进的成本核算体系。早在1911年,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罗,发表了著名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开创了企业管理上的一个新纪元;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近代成本会计的发展。他的管理学说,在成本会计之中的应用,导致了“标准成本会计”的诞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管理学科迅速发展,相继出现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系统控制方法。“系统原理”的应用,使“经营预算和计划控制方法”得以产生与运用;“控制论、信息论”的产生与运用,带来了“变动成本计算法”和“经营决策法”;“行为科学”使“责任会计”得以确立;“技术经济学”又使“价值工程”广泛运用,如此等等,足以说明:离开了管理科学的渗透,就不可能有成本会计今天如此丰富的方法。随着科学技术更进一步的发展,管理科学的不断丰富与发展,必将带来更多、更丰富的成本会计方法的产生与运用。
历史的议论文13
时光飞逝,眼间,我已经学了两年的历史了。
在我看来,历史应为一块镜子,可以通过历史来与今日国际比较,得出大致的发展方向,唐太宗曾经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是的,现在大多出色的领导者都是因为读了历史,从历史中得到了足够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比如说美国乔治·华盛顿,在治理国家时应用了宗教改革时期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并让这一政治体系的美国存在至今,成为世界上的第一强国。
不过有时,哪怕“腹有诗书”,也难以“气自华”。因为知识只有与生活有所联系,才能真正地被称为“有用”;光会死记硬背,而“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只会成为学习机器,不知把知识用于生活。比如说清朝时的“八股取士”考试体制,把隋朝以来的教育体制变得一团糟,从而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读书机器”。与当时的欧洲部分国家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与此同时,清朝的“文字狱”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华大地上的科技发展停滞不前。先前的文字狱,禁锢了中国人民群众的思想,同时使世俗文化基本消失,文学巨著《红楼梦》也毁于一旦。后来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国外的交流基本停止,让中国以为“天朝物产丰盈,不足与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不学习外来文化,不发展开明政策,不增强军事实力,这三“不”让中国变为了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前期的被殖民国家。被殖民其实也有好处——这可以让部分地区与外界交流,发扬地区优势。
虽说如此,不过地区实力提高后,需要独立,人民才会受益。
最终,中国还是“独立自主”了,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巨大一步。不过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说中国目前的“应试教育”制度,这其实对中国的发展没有太大好处,因为如果只知道“死读书”,不知实践,是对发展无利的。所以,纵观历史,我得出一个结论——实施素质教育,刻不容缓!
历史的议论文14
翻看历史的画卷,如浪花淘尽,那过去的一幕幕岁月流转,一位位英雄伟人展现在眼前,我不禁走上前去同他们对话。
我看到了屈原,他沉吟着《离骚》,向汨罗江畔走去,“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从谗而见疏到流放汉北,最后放逐江南,一路均是奸臣当道,怀王偏听不明。他说,“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洁的莲花,象征他不会被世俗所污。最后的最后,他纵身跃入汨罗江,留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千古绝唱。
我看到了张骞,他是东方的哥伦布,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第一次出使,张骞带领使团走在河西走廊,但是出使西域,哪有这么容易,匈奴扣留软禁了他们,威逼利诱,破坏汉朝与月氏的往来,一晃十年。张骞从不动摇,终于赢的机会,幸运逃脱,“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大漠灼黄沙,狼烟熏晚霞,夏季热浪滚滚,冬季寒风刺骨。一路风餐露宿,终于到达。二次出使,他去往了更多的国家,中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这一次,几乎打开了大汉通往西域的所有道路,从此世界上多了一条名为“丝绸之路”的.大道,从此大漠不再只有孤烟。
我走近嵇康,与他对话,他默默不语,只是弹奏了一曲《广陵散》,从琴音里我听到,他宁愿在洛阳城外做一个默默无闻而自由自在的打铁匠,也不愿与竖子们同流合污。在死刑场上,三千多太学生向朝廷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嵇康,他其实不怕死,此时此刻,他从容弹奏一曲《广陵散》,送给所有为他送行的人。铮铮琴声,从此刻在了汗青之上。
梦回大唐,我遇到诗仙李白,他时而高举酒杯,吟诵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时而望着月儿,低语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在庐山,他满是豪情;“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在蜀道,他感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甚至在梦中,游历天姥山,也要“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不放过美景。飘逸、洒脱,就是他的性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有雄心壮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自信满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告诉我要不畏强权......对话李白,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我从历史的画卷走出来,回顾着与历史先贤的对话,屈原上下求索,九死不悔,张骞为国奉献,风雨无阻,嵇康洁身自好,不囿于世俗,李白自信豪放,洒脱自由......读史使人明智,我不断地与历史对话,也是不断地在向先贤们学习。
历史的议论文15
历史,一般指的是过去人类的过往中所经历过的事情,也就是说历史是我们祖先的过去。这个上过初中的人应该都知道,但是,有个别的一些人们却认为历史其实一点儿也不重要,跟我们的生活一点儿关系也没有。但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我看一点儿也不见得吧? 如果你不明白,那就请听我慢慢道来。
《未来简史》中赫拉利博士这样简诉学习历史的意义:“学习历史不是为了预言未来,现代社会发展太快,预言未来太困难。历史造就了我们现在的社会文化,而我们从出生开始就被现代的社会文化所影响。所以这就像是我们祖先从冰冷的坟墓里伸出双手,扼住我们的脖子,强迫我们朝着某个方向前进。学习历史是为了松开这双手,让我们可以看一看其他方向,试试不同的路。”是的,没错。纵观历史,我们可以明白那些成功人士为什么能够成功?是命中注定,还是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如果是通过奋斗的,那么他们又是怎么奋斗的?他们成功的方法到底是什么?这一些知识,不能说跟我们的生活一点儿关系也没有吧?想要成功,就必须了解一下古人的过往是怎么样的,怎么去了解?道理特别简单——就是学历史!由此可见,历史是多么的重要啊!
同样的道理。学习历史,可以让我们人类的文明飞速的发展起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起来,也可以让我们成为生活中的一个强者。什么是成功?朱元璋农民起义推翻成吉思汗建立的大元王朝,这算是成功;刘邦击败西楚霸王项羽,建立与盛唐齐名的雄汉;这些都是取得胜利的成功,是成功的`英雄,但是,我们也应该明白,我们不是以成败来论英雄的,像文天祥、岳飞、关云长这些仁人志士虽然个个失败,但是,他们依然是我们心目中的伟大英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论英雄看的是一个人的精神取向,看的是他的思想,是他的人生观、价值观!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是正确的呢?这也要从历史中寻找到答案,你瞧瞧,历史其实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的!没有历史,我们就很难建立属于自己的一个思想观念!历史——这一门学科真的是非常重要的啊!
这就是我认为历史重要的理由。现在,你应该明白了吧——纵观史今,可以成为一个坚强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有作为的人!
【历史的议论文】相关文章:
语言的议论文作文_议论文01-10
议论文温暖在人间议论文09-16
微笑小学议论文-议论文04-05
直面困难的议论文_议论文01-10
让的议论文12-28
议论文05-16
【精选】议论文05-16
经典议论文06-24
经典议论文(经典)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