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初中>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时间:2023-11-15 17:46:27 初中化学 我要投稿

初中化学知识点

  上学期间,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化学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1

  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除了有颜色的固体,其他固体一般为白色。

  2、黑色固体:炭粉、铁粉、CuO、MnO2、Fe3O4;注: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注:硫磺:淡黄色。

  4、溶液的颜色: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如CuSO4溶液);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如FeCl2溶液);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如FeCl3溶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氨气)、SO2、HCl(皆为无色);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空气、稀有气体注: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 酸、醋酸(即醋);氨水;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6、有毒的:气体:CO。

  初中化学复习知识点

  一、水的组成实验

  如右图:两极产生气泡,正极产生的气体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负

  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是氢气;正负两

  极气体的体积比为1: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H2↑+O2↑。说法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二、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1.分子、原子的性质:

  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分子、原子之间有间隔;③分子、的子在不断运动;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相同”或“不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相同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三、净化水的方法:

  1.常见净水的方法:静置、吸附、过滤、蒸馏。

  2.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吸附、过滤、消毒;

  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悬浮水中的细小颗粒;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颜色和气味。净化效果的是蒸馏。

  四、硬水和软水

  1.硬水是含有较多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而软水是不含或少含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2.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分另加入肥皂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泡沫少,有白色浮渣的是硬水。

  3.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有:煮沸、蒸馏。

  五、爱护水资源

  措施:(1)节约用水:一水多用、使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改变习惯减少用水

  (2)防治水体污染:

  ①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②预防和消除水体污染的方法: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初中化学知识点

  一、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1.空气的成分:

  空气成分N2O2稀有气体CO2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78%21%0.94%0.03%0.03%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如右图)

  观察到的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P+5O2点燃4P2O5;

  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

  思考:(1)液面小于五分之一原因:

  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2)能否用铁、碳代替红磷?不能,原因是碳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3.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反应中作氧化剂。

  3.氧气的制取

  (1)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法,利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此变化属于

  物理变化。

  (2)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固固加热:(化学方程式)

  2KClO3MnO2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

  固液不加热:2H2O2MnO22H2O+O2↑

  (3)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排水集气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4)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③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时再收集;

  ④实验结束时,先移开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5)氧气的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三、反应类型

  1.基本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1)剧烈氧化:如燃烧

  (2)缓慢氧化:如铁生锈、人的呼吸、食物腐烂、酒的酿造等

  他们的共同点: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发热。

  四、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如空气、海水、生铁等;

  2.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

  ①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如N2、Fe等;

  ②化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如H2O、KMnO4等

  氧化物: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的化合物。如H2O等。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重要结论,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4、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5、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

  6、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木材燃烧、铁的生锈等。

  7、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还伴随有能量变化,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8、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联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9、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根本区别是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变现出来。通常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属于物理性质。可燃性、毒性、助燃性、氧化性、稳定性、金属的活泼性等属于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性质。

  10、变化与性质的区分:性质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而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性质的描述中往往有“能、会、易、难”等字眼。

  例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化学性质)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物理性质)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了氧化镁(化学变化)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物理性质)E、木棒受力折断(物理变化)F、铁生锈(化学变化)

  G、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化学变化)

  1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12、点燃蜡烛,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罩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3、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且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氧气可以使燃烧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的含量越多。

  14、人体的呼吸作用通常是将空气中氧气吸入体内,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做灭火器,说明二氧化碳不能(填“能”或“不能”)支持燃烧。

  15、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气体,说明该气体有难溶于水和不易溶于水的性质。

  16、如何用排水法收集教室里的空气?将集气瓶里盛满水,盖上玻璃片,拿到教室后,迅速将水倒掉,盖上玻璃片,收集到教室里的空气。

  17、药品的取用原则:

  “三不”原则:取用时不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节约原则:按规定用量取用。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1mL--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处理原则:实验用剩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18、固体药品存放在广口瓶中,取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块状的药品用镊子。块状药品的取用:一横二放三缓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取用:一斜二送三直立

  19、液体的取用:液体药品通常盛在细口瓶里,取用时,先拿下瓶塞,倒在桌上,防止塞子沾满灰尘,污染瓶内的样品。然后右手拿起瓶子,瓶口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来。液体缓慢地倒入试管。然后,立即盖紧瓶盖,防止挥发污染空气或变质。将瓶子放回原处,注意标签朝向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留下来腐蚀标签。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使用时应保持竖直悬空。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公共用的滴管用时冲洗,用完后也要用水冲洗。

  20、量筒的使用:

  (1)为减小误差,要根据所取液体体积与量筒的量程接近的原则,选择合适规格的量筒。(2)使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要先慢慢倒入液体至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刻度。(3)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在水平位置上,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如果仰视(视线偏低),则读数偏小。如果俯视(视线偏高),则读数偏大。量筒不能加热,不能做反应器、不能溶解、稀释溶液。

  2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万一不慎碰倒酒精灯,应用湿抹布扑盖。

  22、用酒精灯加热试管液体时:1、酒精不超过灯体容积的2/3;2、试管外壁有水,加热前要擦干,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3、试管夹应夹在离试管口1/3处,试管与桌面倾斜成约450角;4、用试管夹夹试管时,应由试管底部套上、取下;5、先预热,试管口不要对着有人的反向,防止喷出伤人;6、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冲洗,防止试管炸裂。7、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23、装置气密性的检查:(1)左B中先将导管浸入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如果装置不漏气,导管内应有气泡产生;把手移开,导管内会形成一段水柱。(2)右B关于有长颈漏斗的制气装置,一般可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从长颈漏斗加水,如果长颈漏斗中形成水柱且液面不下降,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3)右C装置的优点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右C装置反应停止的原理:将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产生的气体使试管内的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回长颈漏斗中,与固体反应物脱离,反应便会停止。

  24、判别仪器干净方法: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25、称量物质的质量时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再就是称量时不能把砝码和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有腐蚀性的药品要放在玻璃器皿上称量。当砝码与称量物放反时,物质的实际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必备化学反应方程式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点燃=CO2

  2、硫在氧气中燃烧:S+O2=点燃=SO2

  3、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4、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5、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Cu+H2O

  6、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高温=2Cu+CO2↑

  7、碳还原氧化铁:3C+2Fe2O3=高温=4Fe+3CO2↑

  8、铁和硫酸铜溶液:Fe+CuSO4=Cu+FeSO4

初中化学知识点2

盐的化学性质:

  盐与金属反应生成另 初中英语 一种金属和另 一种盐;如Zn+CuSO4==ZnSO4+Cu。

  盐和酸反应生成 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酸;如:BaCl2+H2SO4==BaSO4↓+2HCl。

  盐和碱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 种碱;如:CuSO4+2NaOH==Cu(OH)2↓+Na2SO4。

  盐和盐反应生成两种新盐;如:NaCl+AgNO3==AgCl↓ +NaNO3。

初中化学知识点3

  ——下面是初中化学酸碱盐期末填空题模拟试题,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下面的题目。

  填空题:

  1. “果导片”是一种常用缓泻剂,主要成分是酚酞。某同学欲将其作为酚酞指示剂的替代品,他将“果导片”研成粉末放入酒精中,搅拌、静置,取上清液滴入白醋和食盐水,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滴入澄清石灰水发现___________;确定“果导片”可作酸碱指示剂使用。当他用饮料吸管向滴有“果导片”清液的澄清石灰水吹气时,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2.食品腌制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因亚硝酸盐易诱发癌症而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有人设想:先向含有亚硝酸盐(NaNO2为例说明)的腌制食品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铵,共热后生成无毒、无害的氨气、水、和氯化钠;然后再持续加热,使过量的氯化铵分解为氨气、氯化氢气体,经过这样处理的腌制食品就可放心食用。请写出设想中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问题:

  (1)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其原因是 ;

  (2)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会变质,其原因是 ;

  (3)食品包装袋内常用生石灰做干燥剂,其原因是 。

  上面的试题同学们都完成了吧,通过试题的练习同学们对化学酸碱盐已经掌握的不错了,后面还有更多的化学酸碱盐题目的练习。

初中化学知识点4

  1、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2、金属常温下不一定都是固体(如Hg是液态的),非金属不一定都是气体或固体(如Br2是液态的)注意:金属、非金属是指单质,不能与物质组成元素混淆

  3、原子团一定是带电荷的离子,但原子团不一定是酸根(如NH4+、OH-);酸根也不一定是原子团(如Cl--叫氢氯酸根)

  4、缓慢氧化不一定会引起自燃。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高压锅爆炸是物理变化。)5、原子核中不一定都会有中子(如H原子就无中子)。6、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不能说“分子大,原子小”)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7、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8、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阳离子或阴离子。9、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是8。(第一层为最外层2个电子)10、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因为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而元素不包括多原子所构成的分子或原子团)只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单核粒子(一个原子一个核)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1、(1)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对不同溶质而言)(2)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因为温度没确定,如同温度则一定)(3)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有晶体析出。(4)一定温度下,任何物质的溶解度数值一定大于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数值,即S一定大于C。

  13、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就是置换反应。但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14、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中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复分解反应中一定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15、单质一定不会发生分解反应。

  16、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不一定显示一种化合价。如NH4NO3(前面的N为-3价,后面的N为+5价)

  17、盐的组成中不一定有金属元素,如NH4+是阳离子,具有金属离子的性质,但不是金属离子。18、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离子。如H+、NH4+。

  19、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氧化物和碱;不一定(可能)含氧元素的是酸和盐;一定含有氢元素的是酸和碱;不一定含氢元素的是盐和氧化物;盐和碱组成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NH4NO3、NH3·H2O);酸组成可能含金属元素(如:HMnO4叫高锰酸),但所有物质组成中都一定含非金属元素。20、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如Na2CO3溶液显碱性。

  21、酸式盐的溶液不一定显酸性(即PH不一定小于7),如NaHCO3溶液显碱性。但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NaHSO4=Na++H++SO42-),所以能电离出氢离子的物质不一定是酸。

  22、酸溶液一定为酸性溶液,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H2SO4、NaHSO4溶液都显酸性,而NaHSO4属盐。(酸溶液就是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就是指含H+的溶液)

  23、碱溶液一定为碱性溶液,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NaOH、Na2CO3、NaHCO3溶液都显碱性,而Na2CO3、NaHCO3为盐。碱溶液就是碱的水溶液,碱性溶液就是指含OH-的溶液)

  24、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如Mn2O7是金属氧化物,但它是酸氧化物,其对应的酸是高锰酸,即HMnO4);记住:碱性氧化物中只K2O、Na2O、BaO、CaO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碱。

  25、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H2O、CO、NO)。常见的'酸性氧化物:CO2、SO2、SO3、P2O5、SiO2等,酸性氧化物大多数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记住二氧化硅(SiO2)不溶于水。

  26、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27、所有化学反应并不一定都属基本反应类型,不属基本反应的有:①CO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②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③有机物的燃烧。

  28、凡是单质铁参加的置换反应(铁与酸、盐的反应),反应后铁一定显+2价(即生成亚铁盐)。29、凡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凡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判断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变化,只要看参加反应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与生成的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大换小增重,小换大减重”

  30、凡是同质量同价态的金属与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的产生氢气的质量就越少。31、凡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的金属(如K、Ca、Na),就一定不能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但它们与酸反应是最为激烈的。

  如Na加入到CuSO4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是:2Na+2H2O=2NaOH+H2↑;2NaOH+CuSO4=Cu(OH)2↓+Na2SO4。

  31、凡是排空气法(无论向上还是向下),都一定要将导气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32、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在装药品前一定要检查气密性。

  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之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33、书写化学式时,正价元素不一定都写在左边。如NH3、CH4

  34、5g某物质放入95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等于5%。

  可能等于5%,如NaCl、KNO3等;也可能大于5%,如K2O、Na2O、BaO、SO3等;也可能小于5%,如结晶水合物以及Ca(OH)2、CaO等。

初中化学知识点5

  ——下面是老师对化学中常见的计量仪器的知识介绍,相信可以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的哦。

  常见的计量仪器

  1.量杯

  量杯属量出式(符号Ex)量器,它用于量度从量器中排出液体的体积。排出液体的体积为该液体在量器内时从刻度值读取的体积数。

  量杯有2种型式。面对分度表时,量杯倾液嘴向右,便于左手操作,称为左执式量杯。倾液嘴向左,则称为右执式量杯。250 mL以内的量杯均为左执式,500 mL以上者,则属于右执式。

  2.滴瓶

  滴瓶是盛装实验时需按滴数加入液体的容器。常用为带胶头的滴瓶。

  滴瓶是由带胶帽的`磨砂滴管和内磨砂瓶颈的细口瓶组成。最适宜存放指示剂和各种非碱性液体试剂。 滴瓶有白色(或称无色)、茶色(或称棕色)2种,其规格均以容积大小表示,常用为30 mL、60 mL、125 mL、250 mL等几种。

  使用注意事项:

  (1)棕色滴瓶用于盛装见光易变质的液体试剂。

  (2)滴管不能互换使用。滴瓶不能长期盛放碱性液体,以免腐蚀、粘结。

  (3)使用滴管加液时,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内,以免污染试液及撞伤滴管尖。

  (4)胶帽老化后不能吸液,要及时更换。

  3.称量瓶

  称量瓶是用于使用分析天平称量固体试剂的容器。常甩有高型和低型的2种。

  无论那种称量瓶都成套配有磨砂盖,以保证被称量物不被散落或污染。

  称量瓶的规格以瓶外径与瓶高乘积表示。高型称量瓶常用25×40 mm、30×50 mm、30×60 mm3种,低型称量瓶常用25×25 mm、50×30 mm和60×30 mm3种。

  使用注意事项:

  (1)盖子与瓶子务必配套使用,切忌互换。

  (2)称量瓶使用前必须洗涤洁净、烘干、冷却后方能用于称量。

  (3)称量时要用洁净干燥结实的纸条围在称量瓶外壁进行夹取,严禁直接用于拿取称量瓶。

  4.温度计

  温度计是用于测量温度的仪器。其种类很多,有数码式温度计,热敏温度计痔。而实验室中常用为玻璃液体温度。

  温度计可根据用途和测量精度分为标准温度计和实用温度计2类。标准温度汁的精度高,它主要用于校正其它温度计。实用温度计是指所供实际测温用的温度计,主要有实验用温度计、工业温度计、气象温度计、医用温度计等。中学常用棒式工业温度汁。其中酒精温度计的量程为100℃,水银温度计用200℃和360℃2种量程规格。

  使用注意事项:

  (1)应选择适合测量范围的温度计。严禁超量程使用温度计。

  (2)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液泡应完全浸入液体中,但不得接触容器壁,测蒸汽温度时液泡应在液面以上,测蒸馏馏分温度时,液泡应略低于蒸馏烧瓶支管。

  (3)在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弯月面最高点(水银温度计)或最低点(酒精温度计)水平。

  (4)禁止用温度汁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用完后应擦拭干净,装入纸套内,远离热源存放。

  5.托盘天平

  托盘天平是用来粗略称量物质质量的一种仪器,每架天平都成套配备法码一盒。

  中学实验室常用载重100 g(感量为0.1 g)和200 g(感量为0.2 g)2种。载重又叫载物量,是指能称量的最大限度。感量是指天平误差(±),例如感量为0.1 g的托盘天平,表示其误差为±0.1 g,因此它就不能用来称量质量小于0.1 g的物品。

  使用注意事项:

  (1)称量前应将天平放置平稳,并将游码左移至刻度尺的零处,检查天平的摆动是否达到平衡。如果已达平衡,指针摆动时先后指示的标尺上左、右两边的格数接近相等。指针静止时则应指在标尺的中央。如果天平的摆动未达到平衡,可以调节左、右螺丝使摆动达到平衡。

  (2)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应在2个托盘上分别放一张大小相同的同种纸,然后把要称量的试剂放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试剂必须放在玻璃容器(如表面皿、烧杯或称量瓶)里称量。

  (3)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法码要用镊于夹取。先加质量大的法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可移动游码,直至指针摆动达到平衡为止。

  (4)称量完毕后,应将砝码依次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零处。

  通过上面对化学实验中常见的计量仪器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哦,相信大家会从中学习的更好的吧。

初中化学知识点6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溶质

  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溶质可以有多种,溶剂只能有一种。

  【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①液态的为溶剂,固态或气态的为溶质;

  ②都为液态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③有水时,水一定是溶剂,其它的为溶质;

  ④不知道量的多少时可以根据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前面的为溶质,后面的为溶剂。】

  3、乳浊液: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4、乳化: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使本来不能混合到一起的两种液体能够混到一起的现象称为乳化现象,具有乳化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乳化剂。

  5、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6、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添加溶剂、升高温度、减少溶质

  饱和溶液

  添加溶质、降低温度、减少溶剂

  不饱和溶液

  注:

  ①改变温度时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添加溶质或添加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7、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①溶解的过程:a、扩散吸热;b、水合放热;两个过程共同决定溶解时是吸热还是放热;

  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③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溶解度的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为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4)溶解度曲线

  A①t3℃时A的溶解度为Sg;

  S②P点的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N③N点为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A物质,降温,B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溶液;

  ④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P⑤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C出晶体的有A和B,无晶体析出的有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0t1t2t3T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A

初中化学知识点7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1、量筒是有具体量程的量器,并在一定温度下(一般规定20℃~25℃)使用,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会偏小,俯视会偏大;它只能精确到此为止0.1ml。“大材小用”和“小材多次使用”都会给测量带来较大误差。

  2、托盘天平:分度盘、指针、托盘、平衡螺母、游码、标尺、横梁、底座。精确到0.1g

  ①调平:称量之前要调整天平至两边平衡

  ②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

  ③被称物不直接放在托盘上(干燥固体可用称量纸,易潮解、腐蚀性药品用玻璃器皿),不能称量热的物体;

  ④添加砝码时要先加质量大的,再加质量小的,最后移动游码;

  ⑤取用砝码时要用镊子夹取,用后放回砝码盒内;

  ⑥每架天平都有自己配套的一套砝码,不能混用。

  3、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温度的专用仪器,使用前应该注意:

  (1)观察它的量程。若待测物的温度高于温度计能测的最高温度,温度计可能被胀破;若待测物的温度低于温度计能测的最低温度,则测不出温度值。

  (2)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这样,用它测量时就可以迅速、准确地读出温度值。

  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a.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没入被测液体中,不要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否则不能准确反映液体的温度。

  b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c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1)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2)垫石棉网间接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平底、圆底、蒸馏烧瓶三种)、锥形瓶(也叫锥形烧瓶或三角烧瓶)。

  补:常见试管都是由玻璃材料制成的,具有可受热,操作方便,可见度高等优点,因此试管常用作在常温或加热条件下供少量物质反应的容器,也可以收集少量气体。缺点是容易碎裂,因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骤冷或受热不匀时均能引起炸裂,使用时有以下注意事项:

  (1)为便于振荡,常温反应时,液体量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1/2;加热反应时,液体量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沸出

  (2)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加热前必须把试管外壁的水擦干,先预热,后集中加热,加热时试管不能接触灯芯。否则都能引起试管炸裂

  (3)加热液体时管口要对着斜上方无人的方向,防止液体溅出伤人,为增大受热面积,应使试管与桌面成45度角

  (4)加热固体时,要使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

  5、烧杯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是:

  (1)做常温下较多量的液体之间反应的容器,但液体量不得超过烧杯容积的2/3。

  (2)做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之间、固体和液体之间反应的容器,但液体量不得超过烧杯容器的1/2

  6、蒸发皿是瓷质的受热容器,常用于蒸发或浓缩溶液,也可用于干燥固体。可以直接用火焰加热,但不能骤冷,以防炸裂。灼热的蒸发皿必须用坩埚钳夹持,热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必须立即放在实验台上时,要垫上石棉网。

  7、试管架是放置试管和控干试管的专用支架仪器,有木质和铝制之分。洗净待用的试管应口朝下插入试管架的孔眼内(或套在立木上),既便于控干试管,也防止试管内落入灰尘。热的试管不能直接放在试管架上,以免灼焦木质或造成试管炸裂。

  8、试管夹由木材或竹板、钢丝弹簧以及内衬绒布制成,主要用于夹持短时间加热的试管。使用时要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以免沾污试管口或使杂质落入试管内;试管夹要夹在距试管口1/3处,防止试管脱落;手持夹有试管的试管夹时,要用手拿住长柄,拇指不能按在短柄上,以防试管脱落;使用时应注意防止烧损或锈蚀。

  常用的试剂瓶:细口瓶(有棕色和无色之分,均带磨口的玻璃塞)、广口瓶(均为无色,带有配套的`磨口玻璃塞)、滴瓶(有棕色和无色之分,均有配套的胶头滴管)、固体药品瓶(均为棕色,内有软塑塞,外有螺口硬塑盖)等。见光易分解的药品均保存在棕色瓶内;其他药品均需密封保存,但强碱固体应选择塑料盖或橡胶塞的试剂瓶,强碱溶液多现用现配,一般不长期保存。

  9、漏斗种类很多,可分为三角漏斗(短颈漏斗)、分液漏斗、长颈漏斗、安全漏斗、吸滤漏斗等。通常人们所说的漏斗就是指三角漏斗,三角漏斗由于漏斗颈比较短。三角漏斗的主要用途有两方面:一是向细口容器内加注液体(如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或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用二氧化碳熄灭烧杯内不同高度的蜡烛火焰,可通过漏斗向烧杯内侧倾倒二氧化碳气体),二是与滤纸配合用于过滤。

  10、表面皿是由普通玻璃材料制成的中间下凹的圆形玻璃器皿,其外形与手表的玻璃相似,故也称表玻璃其主要用途是:①盛装少量固体或液体样品以供观察; ②用它覆盖烧杯、广口瓶之类的容器,可防止液体损失。

  11、石棉网是一个四寸见方的铁丝网(起骨架支撑作用),当中涂以直径为二寸半的圆形石棉心。石棉具有耐高温、热的不良导体的特点,所以石棉网可以直接受热,常用于烧杯等受热时垫隔在火焰与玻璃容器之间,以使玻璃容器均匀受热;也常用于承接炽热的固体生成物,或将灼热的蒸发皿等放在石棉网上冷却。

  12、镊子和坩埚钳都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夹持器具,坩埚钳主要用于夹持高温物体(如移走灼热的坩埚和蒸发皿等),或夹持某些固体在气体中进行燃烧实验(如镁带在空气中燃烧);镊子一般用于取用不太大的块状固体药品。每次使用前后,都要用洁净的滤纸将它们擦拭干净,防止污染试剂,也防止被锈蚀。放置时,要使夹持物体或药品的尖部朝上,以免下次使用时污染试剂。

  13、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液体、引流、沾取液体等操作,不管用于何处,都要注意随时清洗,用于搅拌时不要碰撞容器壁,以免打破容器。

初中化学知识点8

  关于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OH -

  NaOH==Na+ + OH -

  Ba(OH)2==Ba2+ + 2OH -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6、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

  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学习方法

  1、通过感性认识来掌握概念

  化学基本概念是从大量的化学事实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如通过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可以形成化合反应的概念。通过观察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可形成电离的概念。所以脱离化学事实只是单纯的背诵概念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更谈不上能熟练掌握了。

  2、找出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化学概念之间即有本质的区别又有联系,学习时不要孤立地机械地单一记忆,应将不同的概念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内存联系。如元素与原子、分子与原子不同点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原子可构成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相同点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是描述物质宏观组成的,而原子是描述物质微观构成的。使用时要注意物质拽元素,分子拽原子避免出现错误。

  3、要理解概念的组成和系统

  学习中要弄清每个概念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其中关键部分是什么如氧化物的概念,包括三部分,一为化合物,二为两种元素组成,三为其中一种为氧元素三者缺一不可,其关键部分是第二、第三部分,弄清并搞懂了,书写和判断氧化物就容易了。再如溶解度的概念包括四部分,一为一定温度,二为100克溶剂,三为达到饱和状态,四为溶解的质量。四部分缺一不可真正懂了在判断和溶解度的有关计算题就不会出现错误了。

  4、要注意概念中关键字、词的意义理解和记忆。

  每个概念在教材中都是用精炼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表达的。在理解和记忆时切不可顾名思义,更不可断章取义,要理解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如单质的概念,关键词为纯净物,若不强调纯净物而改为物质的话,你还判断为单质就是错误的。因为物质包括纯净物和混合物,那么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就是单质也可以为混合物如红磷与白磷,O2与O3它们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但可组成两种单质。由此延深的题:某物质经分析只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是( ),A。一定是单质B。一定是纯净物C。一定是混合物D。可能是纯净物与可能是混合物。很明显应选D。

  初中化学学习方法分别有哪些

  课程难度不同

  初三与初一、初二最大的不一样在于课程难度将会提上一个新的台阶,初三年级所学内容更加综合,如数学将会学习到中考压轴题二次函数和几何三大变换,物理将会学习到初中物理的难点力学和电学,同时英语和语文的综合性也将会提上新的台阶,并且将会新增加一个化学学科,无形之中更加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学习方法不同

  初一学习方法重在把握基础,重在把基础概念、基础理论吃透,为初二的内容奠基础。

  初二学习方法重在把握基础和专题,重在几何的学习,同时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关联。

  初三学习方法重在综合性,注重初一、初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握考点和题目的本质内容,这与初一、初二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考试结果差距不同

  初一、初二大家考试都比较平均,最高分和最低分差别有也不是非常大,但是进入初三后,如果考试不太理想那么将会和高分学员差距非常大,因为初三考试将会全区全市统一排名。

  考试形式不同

  初一、初二年级的所有考试都非常具有"模块化"性质,即当前学什么内容就考什么内容,这样往往很多学生容易发挥正常。但是进入初三开始,考试形式将不会在具备"模块化"性质,反之考试具备"全面性"特点,每次考试内容基本覆盖了初一、初二的所有内容,这就使得很多同学在进入初三后成绩会走下坡路。

  考试心态不同

  初一、初二考试,同学们都没有任何感觉,并且都是"谈笑风生"走进考场,在"高谈阔论"走出考场。而初三孩子们最大的变化就是"紧张上考场,忐忑出考场"。尤其是一模考试甚至会出现失眠。

  学科数量不一样

  从初一到初二,我们增加了物理新学科,但是从初二到初三我们将会又增加化学新学科,这样我们的备考科目将会增加至5科,这样使得我们的时间非常紧张。很容易出现"捡了西瓜丢了芝麻"的状况。

  需要关注信息量大

  初一、初二需要我们关注的信息基本局限于竞赛杯赛类,但是到了初三我们需要关注的信息量非常大,家长和学生需要关注中招咨询会(什么时候举行)、如何报志愿、如何应对中考、每一个阶段应该做啥等等。

  与父母、老师沟通不一样

  进入初三家长感触最大的时曾经活泼的孩子将会变的比较沉默,甚至和自己说话出现严重的抵触心理,其实每一届初三都如此,孩子们压力增大同时伴随青春期到来将会与父母沟通减少。

  学习生活压力不同

  初三学习压力很巨大,不光有文化科目,同时还有体育等课程,尤其是到了初三下学期学校将会不断的增加体育测试,这样增加学生们体力和脑力的压力。

  如何学好初三化学

  1、首先要把基础打扎实了,所谓基础就是元素周期表,上面常用的20个元素符号一定要将它们的特性熟记在心,这样才算是达到了化学的入门阶段。其次就是化学实验方程式,这些也是需要记忆的重要内容,很多同学认为化学方程式难,或者觉得自己想不通。

  2、其实,化学就那么多东西,如果你前面记忆和掌握的很牢固,后面根本不会出错。就比如对二氧化碳的检验,使用的是澄清石灰水,就这些考察内容来看并不算难,但是这些字你是否会写?还有化学方程式,实验是否采用了酒精灯加热,这些内容并不难,主要就是考察记忆。

  3、同学们学化学要注重基础知识,实际上化学是很有意思的一门学科,尤其是在做化学实验的时候,你更能发现它的趣味所在。因此同学们学化学不要害怕,一步步来,一定能学得很不错。

  中考化学复习策略

  一、选择题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选择题,80-90%考的是基础的记忆性知识点,剩下的是实验探究题或除杂题。因此对于选择题的复习攻略是:

  回归基础!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和细节——如常见的化学方程式;常见物质的物性、化性及对应用途;物质的俗名;基础实验的实验现象和结论等。

  同学们可以复习之前做的错题归纳;或者把近5年中考和今年各个区的一模试卷的选择题装订在一起,回顾其中错题中的知识点,并检验自己能否把错的原因完整表述出来,以加深记忆;再把九年级上下册化学书再完整看一遍,检查是否有还没记忆牢固的知识;与同学们互相考查等等。

  二、填空题

  1.第21-22题:主要考查化学用语、微观粒子等知识点。做这一类的题目一定要心细,把课本内的知识、做题方法延伸到课外,灵活运用来答题即可。

  【重点知识点回顾】元素的化合价、常见的原子团、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微观示意图表示方法和解题技巧。

  2.第23题:混合物质成分探究题,是最新的一类题型,今年很多区的一模都出了这类题目。因为题目涉及到多个步骤现象的分析,而且每个步骤都有不同的情况,因此这类题是同学们觉得难度最大、同时也是失分率最高的一类题目。

  3.第24-25题:较多考察工艺流程图题,以及运用控制变量法思想写出实验目的、结论、推出最佳实验条件等。

  【重要解题技巧】在工艺流程图上写出每一步骤有什么反应物、生成物;判断清楚后再做后面的题目。

  一般规律:

  (1)把固体和液体分开的操作:过滤

  (2)判断流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方法:有生成也有投入反应的即为循环利用的物质。

  (3)加入的除杂试剂一般为过量,在后续的实验步骤中注意分析是否需要除去。

  (4)在控制变量法思想的实验里,书写的实验目的、结论都要加上“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才能得分哦!

  4.第26-27题:主要考查课本的基础实验,如水的蒸馏、木炭还原氧化铜、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气体的制备实验等。对于26、27题,最重要的是回归课本,把课本所有的实验都复习一遍,牢记于心!

  【重点知识点回顾】五条气体制备方程式(制备氧气3条、二氧化碳1条、氢气1条);二氧化碳检验的方程式;实验仪器的名称;基础实验的实验步骤、操作、实验现象、结论等。

  5.第28题:近两年中考化学的28题考查的内容较为综合,考查了实验步骤、现象的书写;画图、计算(化学方程式计算和溶液的计算结合),难度较大。

  【答题技巧】同学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先把28题中有把握的小问填好。对于难度较大的计算题,若有思路可以马上顺着往下答题,若思考2-3分钟依然感觉无从下手,不妨先跳过计算题,把后面的题目完成再回来思考难度较大的计算题。

初中化学知识点9

  溶液的质量分数公式溶液质量分数=m溶质/m溶液说明:m溶液=m溶质+m溶剂溶液的质量分数计算①若溶质全部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直接利用上述计算公式进行计算。②若溶质虽不与水反应,但没有全部溶解,则溶质质量只计算溶解部分,未溶解部分不能参与计算。③若溶质溶于水时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就为反应后的生成物了。④若溶质为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后,其溶质的质量就不包括结晶水的质量。因为结晶

  1.溶液的质量分数公式

  溶液质量分数=m溶质/m溶液

  说明:m溶液=m溶质+m溶剂

  2.溶液的质量分数计算

  ①若溶质全部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直接利用上述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②若溶质虽不与水反应,但没有全部溶解,则溶质质量只计算溶解部分,未溶解部分不能参与计算。

  ③若溶质溶于水时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就为反应后的生成物了。

  ④若溶质为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后,其溶质的质量就不包括结晶水的`质量。因为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结晶水就转化为溶液中的溶剂了。

  ⑤关于酸、碱、盐溶液间发生1~2个化学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问题的计算。首先要明确生成的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其次再通过化学反应计算溶质质量是多少,(往往溶质质量由几个部分组成)最后分析各量间关系求出溶液总质量,再运用公式计算出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⑥给定溶液中某种元素的质量分数或溶液中某种离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等形式,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如某NaCl溶液中,Na+︰H2O(数目)=1︰100,计算NaCl的质量分数。

  [方法探讨]

  对于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有两种求法:

  a、溶液组成法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其中溶质一定是溶解的,溶剂水根据不同的题目通常有两种情况:①原溶液中的水,②化学反应新生成的水。

  b、质量守恒法

  溶液质量=m(反应)-m↓-m↑,此法较为简单,其m(反应)代表反应物(或溶液)质量总和,m↓表示不溶固体及生成沉淀的质量,m↑表示生成气体的质量。

  ⑴质量分数(w)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称为溶质的质量分数。

  w=m溶质÷m溶液(×100%)

  8、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

  它们都是用来表示物质(溶质)在溶剂中的浓度大小;

  区别:

  "物质的量浓度"是指物质的量与体积的比值,单位为mol/L;

  "溶质质量分数"是指溶质溶解在溶剂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为百分数.

  转化公式:

  C*M=1000*ρ*ω即量浓度乘以摩尔质量等于1000乘以密度乘以质量分数。

  (1)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今天有关初中化学知识点讲解:溶液的质量分数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初中化学知识点10

  1.臭氧:分子式O3。在大气中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km~50km的高空,形成一层臭氧层。臭氧层吸收了太阳光中绝大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多数科学家认为是人类向空气中排放的一些有害物质(如氟氯代烷)使臭氧层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在臭氧层的某些地方出现了变薄的现象,甚至出现了"空洞"。臭氧有较强的氧化性。

  2.氧气:分子式O2。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 初二.429g/L,比空气的略大(空气的密度是1.293g/L)。它不易溶于水,1L水只能溶解约30mL氧气。在压强为101.325kPa时,氧气在约-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约-218℃时变成雪花状的淡蓝色固体。氧气的工业制法是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是-196℃,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氧了。工业上使用的氧气,为了便于贮存、运输和使用,通常是把氧气加压到1.5×107Pa,并贮存在天蓝色的钢瓶中。在化学反应中作氧化剂。

  3.水:分子式H2O。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在101kPa时,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4℃时密度最大,为1g/cm3。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以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能浮在水面上。

  4.氢气:分子式H2。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在压强为101kPa、温度为-252℃时,能变成无色液体,在-259℃时,能变成雪状固体。氢气难溶于水。在相同条件下,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1L氢气的质量是0.0899g,约是同体积空气的`1/14。实验测定,空气里如果混入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点燃时就会发生爆炸。上述范围叫做氢气的爆炸极限。使用氢气时,要特别注意安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化学性质方面表现出可燃性和还原性。

  5.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C60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纯净的金刚石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含有杂质的金刚石带棕、黑等颜色。天然采集到的金刚石并不带闪烁光泽,需要经过仔细琢磨成许多面后,才成为璀璨夺目的装饰品--钻石。

  石墨是一种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可以用来做电极。

  通常称为无定形碳的有木炭、焦碳、活性炭、炭黑等。木炭主要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活性炭、焦碳、炭黑等也具有类似的构成。木炭具有吸附作用,这是因为它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内部表面积很大,而且跟气体或溶液接触的表面积越大,吸附作用越强。

  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它形似足球,球面由12个五边形和20个六边形构成。这种足球状结构的碳分子很稳定。

初中化学知识点11

  一、八大沉淀物质

  1、白色沉淀: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银、氢氧化镁;

  2、蓝色沉淀:氢氧化铜;

  3、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

  二、范围内常见产生气体的离子

  阳离子:氢离子(H+)、铵离子(NH4+);

  阴离子:碳酸根离子(CO32-)、碳酸氢根离子(HCO3-)、亚硫酸根离子(HSO3-)。

  三、酸碱盐推断题中常见的一些离子的颜色归纳

  无色离子:钠离子、镁离子、钙离子、钡离子、铵离子、银离子、锌离子;

  有色离子:二价亚铁为绿色,二价铜为蓝色,三价铁为黄色。

  四、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五、三种黑色金属

  铁,锰,铬

初中化学知识点12

  ——下面是关于初三化学元素的,同学们认真学习。

  元素的概念

  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学习元素概念请注意如下几点:

  (1)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2)一种元素区别于另一种元素的关键在于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不同 中考,或者说同种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一定相同,而中子数和电子数可能不同;

  (3)原子和元素的比较

  原子

  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特征:表示具体的粒子,也表示种类。既有微观和数量含义,也有宏观含义表示种类,不是针对具体的某个粒子而言。只具有宏观含义

  元素

  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特征:表示种类,不是针对具体的某个粒子而言。只具有宏观含义。

  通过上面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对元素的知识点能很好的掌握,并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初中化学知识点13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总结

  一、金属材料

  纯金属(90多种)1、金属材料

  合金(几千种)

  2、金属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3、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9)锂:密度最小的金属4、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重金属:如铜、锌、铅等有色金属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5、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

  特性的物质。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合金成分备注铁的合金生铁钢含碳量含碳量2%~4.3%0.03%~2%不锈钢:含铬、镍的钢具有抗腐蚀性能铜合金黄铜铜锌合金青铜:铜锡合金焊锡铅锡合金熔点低钛和钛合金形状记忆金属钛镍合金紫铜为纯铜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

  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1)熔点高、密度小

  优点(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2、金属+酸→盐+H2↑

  3、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Fe+CuSO4==Cu+FeSO4(“湿法冶金”原理)

  三、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四、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1、铁的冶炼

  (1)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高温

  3CO+Fe2O32Fe+3CO2(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2、铁的锈蚀

  (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O2、水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XH2O)

  (铜生铜绿的条件:铜与O2、水、CO2接触。铜绿的化学式:Cu2(OH)2CO3)(2)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

  ②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电镀、烤蓝等③制成不锈钢

  (3)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蒸气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因而铁锈应及时除去。

  (4)而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3、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①防止金属腐蚀

  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③合理开采矿物

  ④寻找金属的代用

  意义: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初中化学知识点14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中的“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

  (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

  (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

  (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1)温度,

  (2)是否搅拌

  (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三、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2o3)

  四、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1、氯化钠(nacl):食盐

  2、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初中化学知识点15

  1.甲烷的定义

  甲烷,化学式CH4,是最简单的烃,由一个碳和四个氢原子通过sp3杂化的方式组成,因此甲烷分子的结构为正四面体结构,四个键的键长相同键角相等。在标准状态下甲烷是一无色无味气体。一些有机物在缺氧情况下分解时所产生的沼气其实就是甲烷。它是最简单的有机物,是天然气,沼气,坑气等的主要成分,俗称瓦斯。从理论上说,甲烷的键线式可以表示为一个点“·”,但实际并没有看到过有这种用法,可能原因是“·”号同时可以表示电子。所以在中学阶段把甲烷视为没有键线式。甲烷主要是作为燃料,如天然气和煤气,广泛应用于民用和工业中。作为化工原料,可以用来生产乙炔、氢气、合成氨、碳黑、硝氯基甲烷、二硫化碳、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氢氰酸等。

  2.甲烷性质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可燃的气体。沸点-161.5℃,熔点-182.5℃。对空气的重量比是0.54,比空气约轻一半。

  溶解度很小,在20℃、0.1千帕时,100单位体积的水,只能溶解3个单位体积的甲烷。

  蒸汽压53.32kPa/-168.8℃

  饱和蒸气压(kPa):53.32(-168.8℃)

  相对密度(水=1)0.42(-164℃)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55

  燃烧热:890.31KJ/mol

  总发热量:55900kJ/kg(40020kJ/m3)

  净热值:50200kJ/kg(35900kJ/m3)

  临界温度(℃):-82.6

  临界压力(MPa):4.59

  爆炸上限%(V/V):15

  爆炸下限%(V/V):5.3

  闪点(℃):-188

  引燃温度(℃):538

  分子直径0.414nm

  化学性质:

  通常情况下,甲烷比较稳定,与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不反应,与强酸、强碱也不反应。但是在特定条件下,甲烷也会发生某些反应。

  1、取代反应

  甲烷的卤化中,主要有氯化、溴化。甲烷与氟反应是大量放热的,一旦发生反应,大量的热难以移走,破坏生成的氟甲烷,只得到碳和氟化氢。因此直接的氟化反应难以实现,需用稀有气体稀释。碘与甲烷反应需要较高的活化能,反应难以进行。因此,碘不能直接与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碘甲烷。但它的逆反应却很容易进行。以氯化为例:可以看到试管内氯气的黄绿色气体逐渐变淡,有白雾生成,试管内壁上有油状液滴生成,这是甲烷和氯气反应的所生成的一氯甲烷、二氯甲烷、氯仿(或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或四氯甲烷)、氯化氢和少量的乙烷(杂质)的混合物。

  CH4+Cl2→(光照)CH3Cl(气体)+HCl

  CH3Cl+Cl2→(光照)CH2Cl2(油状物)+HCl

  CH2Cl2+Cl2→(光照)CHCl3(油状物)+HCl

  CHCl3+Cl2→(光照)CCl4(油状物)+HCl

  试管中液面上升,食盐水中白色晶体析出,这是反应中生成的氯化氢溶于水的.缘故。因为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增加了水中氯离子的浓度,使氯化钠晶体析出。用大拇指按住试管管口,提出液面,管口向上,向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或锌粒,可验证它是稀盐酸。如果控制氯的用量,用大量甲烷,主要得到氯甲烷;如用大量氯气,主要得到四氯化碳。工业上通过精馏,使混合物一一分开。以上几个氯化产物,均是重要的溶剂与试剂。

  2、氧化反应

  甲烷最基本的氧化反应就是燃烧:

  CH4+2O2→CO2+2H2O

  甲烷的含氢量在所有烃中是最高的,达到了25%,因此相同质量的气态烃完全燃烧,甲烷的耗氧量最高。点燃纯净的甲烷,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很快就可以看到有水蒸气在烧杯壁上凝结。倒转烧杯,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把甲烷气体收集在高玻璃筒内,直立在桌上,移去玻璃片,迅速把放有燃烧着的蜡烛的燃烧匙伸入筒内,烛火立即熄灭,但瓶口有甲烷在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这说明甲烷可以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但不助燃。用大试管以排水法先从氧气贮气瓶里输入氧气2/3体积,然后再通入1/3体积的甲烷。用橡皮塞塞好,取出水面。将试管颠倒数次,使气体充分混和。用布把试管外面包好,使试管口稍微下倾,拔去塞子,迅速用燃着的小木条在试管口引火,即有尖锐的爆鸣声发生。这个实验虽然简单,但也容易失败。把玻璃导管口放出的甲烷点燃,把它放入贮满氯气的瓶中,甲烷将继续燃烧,发出红黄色的火焰,同时看到有黑烟和白雾。黑烟是炭黑,白雾是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形成的盐酸雾滴。

  3、加热分解

  在隔绝空气并加热至1000℃的条件下,甲烷分解生成炭黑和氢气

  CH4=(1000℃)=C+2H2

  氢气是合成氨及汽油等工业的原料;炭黑是橡胶工业的原料

  4、形成水合物

  甲烷可以形成笼状的水合物,甲烷被包裹在“笼”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可燃冰。它是在一定条件(合适的温度、压力、气体饱和度、水的盐度、PH值等)下由水和天然气在中高压和低温条件下混合时组成的类冰的、非化学计量的、笼形结晶化合物(碳的电负性较大,在高压下能吸引与之相近的氢原子形成氢键,构成笼状结构)。它可用mCH4·nH2O来表示,m代表水合物中的气体分子,n为水合指数(即水分子数)。

  可燃冰主要储存于海底或寒冷地区的永久冻土带,比较难以寻找和勘探。新研制的灵敏度极高的仪器,可以实地即时测出海底土壤、岩石中各种超微量甲烷、乙烷、丙烷及氢气的精确含量,由此判断出可燃冰资源存在与否和资源量等各种指标。

  甲烷含量超过99%的天然气水合物又称为甲烷水合物。

  3.甲烷的化学式

  CH4

【初中化学知识点】相关文章:

初中化学知识点03-19

初中化学知识点11-03

初中化学必考知识点02-26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03-20

初中化学重要知识点03-14

初中化学铜知识点12-14

初中化学铜知识点11-04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12-13

初中化学必修知识点05-25

初中化学知识点(15篇)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