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25 10:12:20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8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推荐]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8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一、 教材分析及处理

  通过第二章茶文化基础知识和第三章茶叶知识的系统学习,为第四章茶具知识的学习确定了目标和导向:如何根据茶叶的特征,选择合适的茶具冲泡茶叶,大班科学茶具教案。因此,茶具的种类以及使用特征(优缺点)是本章和本节的重点内容。因此,本节课的内容(第一节茶具的种类和产地)在本章中属于承上启下的部分,概括性强,历史性和现实性交叉,内容丰富,知识点多,一节课的'学习任务比较重,教师有必要加强导向性,为学生进行先导性的知识梳理。因此对教材进行如下处理:

  1、紧扣不同时代饮茶法的变化,来阐述茶具的发展,并运用实物、图片、课堂练习等加深学生的印象;

  2、运用课堂练习,讲练结合,促使学生掌握不同种类茶具的时代发展特征及其使用特征;

  3、运用课堂练习,使学生掌握现代主要茶具的产地。

  二、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掌握茶具的种类及其功能特征,掌握当今主要茶具的产地;

  2、 技能目标:初步学会根据茶叶特征,饮茶方式,选择适合的茶具储茶、泡茶和饮茶;

  3、 情感目标:渗透行业价值教育,加强学生对行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茶具的种类及其当今主要茶具的产地;

  2、教学难点:茶具的发展。

  四、教法与学法

  1、情境教学法:采用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体验意识,运用直观性原则,使学生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2、讲练结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结合,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和记忆能力。

  五、教学辅助用具

  有关茶具的图片、实物、饼茶、散茶以及末茶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组织教学之后,教师板书课题以及如下相关知识点请学生适时回答:

  1、用茶的源流有哪三个阶段?P6

  2、的饮茶从何时何地开始?P9 又经历了哪四个阶段?P10-16

  3、什么是茶艺?P19 泡好和饮好一杯茶跟茶具有关系吗?P20

  4、什么是茶具?P65 现代所说的茶具在古代称为什么?P65

  5、《茶疏》关于茶、水、器、火的关系是如何阐述的?

  (二)新课讲授

  把空白表格发给学生,人手一份。讲授新课时,教师对照自己手头上已经填写的表格,请学生把要点划在课本上,以便学生课堂或课后完成表格填写。

  (一)茶具的发展过程以及特征

  (二)茶具的种类(按材质分)以及特征

  3、新课:依据三份表格,本课重点和难点。

  4、布置作业:完成三份表格,记忆三份表格。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一、设计意图: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幼儿感兴趣的现象,他们蕴涵着一定的科学道理。本次活动就是侧重于引导幼儿在做中学、做中思、在做中亲身感受科学,探索科学,从小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感知物体由于重心移动而发生的翻滚现象。

  2、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并记录探索的过程。

  3、提高观察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兴趣。

  三、活动准备:

  1、前知识准备:了解圆的物体(如小圆球、小钢珠)是会滚动的。

  2、物质准备:空胶囊、小钢珠、火柴头,纸团,雪碧瓶做的透明筒、鸡蛋壳、玻璃球、玻璃球、记录表格、多媒体课件、智力蛋。

  四、活动过程:

  1、组织游戏,激发兴趣。

  (1)出示智力蛋(放在透明筒里),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2)师:我的智力蛋可能干啦,它还会表演杂技呢,你们看(演示让智力蛋在透明筒里翻跟头),这个智力蛋在筒里怎么样了?(幼儿边看边议)智力蛋为什么会翻跟头呢?

  2、幼儿动手操作

  (1)你们想了解智力蛋为什么会翻跟头吗?那就要动脑筋想一想,动手试一试,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透明筒,小胶囊就好比智力蛋,现在你们试试看,你的小胶囊会不会在透明筒里翻跟头。

  (2)幼儿操作:发现小胶囊不能翻跟头。

  (3)为什么这个小胶囊不能翻跟头呢?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小胶囊和智力蛋一样翻跟头呢?让幼儿带着问题再次进行操作,试着在小胶囊中放入小纸团、火柴头、小钢珠等物体,看看这些物体能不能让小胶囊翻跟头。

  (4)师生共同操作、试验。启发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并记录操作结果。

  3、师生共同交流操作中的发现。

  (1)刚才你们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2)请个别幼儿讲述并演示自己的发现。

  (3)师生共同验证钢珠放在胶囊里后,胶囊就会出现翻跟头的现象。

  4、了解胶囊翻跟头的原理。

  (1)为什么钢珠放在胶囊里,胶囊就会翻跟头,而火柴头、小纸团放进胶囊,胶囊却不会翻跟头呢?

  (2)观看多媒体课件(见附件),了解钢珠使小胶囊翻跟头的真正原理:因为小钢珠是圆的,会自由滚动,它又比小胶囊重,所以当小钢珠滚到胶囊的这一头时,胶囊的另一头就翘起来了;当滚到另一头时,这一头又翘起来了,这样接连不断地滚动,小胶囊就像杂技演员一样连续不断地翻起跟头来了。

  (3)揭示“智力蛋”会翻跟头的奥秘。

  师:你们猜一猜智力蛋为什么会翻跟头的?它的里面放了什么?

  在幼儿猜测后打开智力蛋,看看里面的玻璃球,由此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胶囊一类的空心物体内装上会不断滚动的重物时,只要重物一滚动,就会带动胶囊一类的物体翻跟头。

  5、听音乐玩“小胶囊翻跟头”的游戏结束。

  五、活动延伸:

  在科技操作区提供各种类似胶囊的空心物体及玻璃球、小钢珠、小弹子等多种操作材料,鼓励幼儿进一步操作探索。

  六、活动评价:

  1、操作探索前善“导”。此活动一开始通过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幼儿学习的意向,激起幼儿探索发现的冲动,带着“智力蛋为什么会翻跟头?”的问题非常投入、专注地进行操作探索活动。

  2、操作探索中敢“放”。活动过程中,教师充分相信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敢于放手,但却不放任自流。比如在尝试让小胶囊翻跟头的`过程中,幼儿难免会有些困难,会有失败,但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结论、方法提供给他们,而是鼓励幼儿再尝试,或请教同伴、或合作商量,自己解决问题,习得经验,真正把探索学习的过程变成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得以发挥得淋漓尽致。

  3、操作探索后能“启”。每次操作探索后,教师能够启发幼儿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结果,使知识、经验在幼儿的头脑中得到内化,并在与同伴的相互交流和讨论以及记录活动中不断丰富。教师还善于设疑,启发幼儿思考,进行猜测,进而继续探索发现,直至解决问题。比如在幼儿第一次操作发现小胶囊并不能翻跟头时,教师马上提出“为什么你的小胶囊翻不了跟头?”、“有什么办法让它也能和智力蛋一样翻跟头呢?”等问题,使幼儿进行了再尝试、并从中发现了小胶囊翻跟头的秘密,自然习得了一些新的经验和知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思路:在运动会跳绳比赛的过程中,孩子们对跳绳计数的结果产生了分歧,原因在于跳绳计数方法不对,计数结果不准确,孩子们觉得不公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5—6岁幼儿已能发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并从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为抓住幼儿生活中出现的“真”问题,并以此作为支持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契机,我们设计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的

  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2.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跳绳计数,学习正确计数。

  3.能与同伴分享合作,协商解决遇到的问题。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来自幼儿真实生活的录像片段——“跳绳比赛争执瞬间”,记录纸和笔。

  2.经验准备:活动前请幼儿和家长一起搜集有关体育比赛的资料,观察了解各种比赛的过程和名次确定的方法;幼儿已有跳绳和跳绳计数的经验。

  重、难点分析

  1.重点:通过实践,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跳绳计数,在不断增强计数兴趣的过程中学习正确计数。准备运用实践体验法、讨论法与游戏法突破这一重点。

  2.难点:能够发现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准备运用启发提问法、活动延伸法突破。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观看录像,进行讨论。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段录像,请你们看一看,录像中发生了什么事情?看完录像后提问:

  (1)录像中的小朋友因为什么事情发生了争执?

  (2)为什么会出现跳绳计数不清的问题?

  2.第二遍录像(慢速播放),便于幼儿观察跳绳速度与计数速度的对应关系,分析现场计数时出现的问题。

  提问:(1)为什么会出现跳绳计数不清?问题出在哪儿?

  (2)如果是你,会怎样为跳绳计数?

  3.小组实践,集体分享:如何使跳绳计数更准确。

  (1)幼儿分组活动,每组取一根跳绳。幼儿可以边实践,边商讨计数方法,并通过图画标记等形式记录跳绳计数的方法。

  (2)集体分享

  a.分享探索过程,如:

  开始计数时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你们是怎样想出解决办法的?

  b.分享计数方法,如:

  看跳绳小朋友跳动的脚计数;

  看跳绳小朋友起伏的头计数;

  看跳绳小朋友抡绳的双臂计数。

  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c.讨论计数注意事项,如:

  跳与数要对应上;

  踩绳或一脚跳过另一脚没跳过,不能计数;

  记清楚小朋友跳过的数,再往下接着数,并说出最后计数结果。

  4.分组学习跳绳计数,请小朋友根据自己的意愿尝试跳绳记录方法,还可以探索和发现新的方法。

  5.讨论:还有哪些运动项目是通过当场计数来统计结果的?

  如:幼儿的拍球、投球、捉尾巴游戏;体育项目中的足球、排球比赛等。

  6.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继续运用计数方法解决体育比赛及生活中的问题,如值日生发碗筷、取午点等,并用绘画、拍照等方式把自己的做法记录下来,张贴到主题墙上,和同伴分享、交流。活动反思

  首先,本次活动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真实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突出科学领域学习“情

  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的特点。通过探索“跳绳计数方法”的活动,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幼儿从研究现实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而体会数学的真正价值及数学学习的无穷乐趣。

  其次,活动过程符合《纲要》和《指南》的要求,即幼儿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中,有利于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品质。

  第三,活动过程体现了《纲要》和《指南》倡导的以幼儿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而教师也更多地成为幼儿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作用由“教授”转变为“支持”和“引导”。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编口头应用题。

  2、初步了解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学习用三句话把一件事情讲清楚。

  3、学习用简明的语言表述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蝴蝶、小鸟、小猴子等许多动物磁性学具。

  2、用许多大树、小草、小花等道具设置的森林背景。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小朋友,今天天气晴朗,这么好的天气,你们愿不愿意出去玩?(愿意)。

  (教师带领幼儿来到用道具设置的森林里)今天的天气真不错,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许多的小动物们看着这么好的天气,也愿意出来玩了;现在咱们就看看那些小动物出来玩好不好?(好)但是,在这里有一个要求,你们要会用三句话把事情讲清楚,然后能说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2、出示动物磁性学具,在磁力板上演示。

  (1)小朋友,你们看这一棵棵茂密的大树那么美,你知道它是谁的家吗?(知道、小鸟的'家)你们看树上有几只小鸟?(1只),又飞来了几只?(1只)一共是几只?(2只)(1+1=2)

  (2)鼓励幼儿复述:谁能像教师一样用三句话把这件事情讲清楚?树上有1只小鸟,又飞来了1只,一共是几只?(1+1=2)

  (3)猴子是森林里最顽皮的小动物,(教师演示:树上有3只小猴,又过来1只小猴。)谁能用三句话把这件事情讲清楚?(鼓励幼儿大胆的举手)树上有3只小猴子,又来了1只小猴子,一共有几只小猴子?(3+1=4)

  (4)今天的天气这么好,阳光照在小花的身上,花儿也竞相开放了,你们看一看是谁闻到花的香味飞来了?(蝴蝶)谁能用三句话把这件事情讲清楚。(让幼儿编出三句话的口头应用题)。花丛里有2只蝴蝶,又飞来了1只蝴蝶,一共有几只蝴蝶?(2+1=3)

  3、老师这里还有很多的动物图片,它们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你们愿不愿意和小动物们玩?(愿意)请幼儿观看图片,并鼓励幼儿用三句话把一件事情讲清楚。

  4、每组一幅图片,让幼儿小声讨论,然后请一名幼儿用三句话把这件事情讲清楚。

  5、活动小结:让幼儿了解了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并学会用三句话把一件事情讲清楚,还能用简明的语言表述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活动延伸:

  让幼儿找一找,身边那些东西还能用三句话把它讲清楚,并能用简明的语言表述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如,草地上3只大白鹅,有走来2只大白鹅,一共有几大白鹅?(3+2=5)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体验听诊器可以使声音放大的现象,产生操作兴趣。

  2、产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准备:

  听诊器1-3个,塑料漏斗,像皮管,酸奶杯,线,回形针。

  过程:

  1听听说说:

  引导幼儿把手放在胸膛上,感觉心脏的跳动。

  引导幼儿趴在同伴的胸前听一听心脏跳动

  的声音。

  鼓励幼儿戴上听诊器听一听同伴,老师心脏的跳动声。

  ——“用听诊器听到心脏的跳动声和趴在前用耳朵听到的心脏跳动声有什么不同?”

  小实验:

  教师提问。

  ——“我们能运用桌上的.材料来做一个传递声音的实验吗?”

  教师示范制作方法:在俩个酸奶杯低各挖一个小洞,用线穿过,再用回形针卡住。

  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打电话游戏:

  用自制电话通话。

  教师引导幼儿用手握住线。

  ——“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教师小结:声音是通过线来传播的,如果把线握住,声音就传不过去了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一、教学设计

  《好吃的蔬菜》是幼儿园综合活动丛书中《秋天》主题里一个活动。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幼儿园的小朋友缺少一定的饮食健康知识,所以偏食、挑食、三餐不定时、定量的情况普遍存在,故这个活动的目标定位在:了解有关饮食健康的常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吃"是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吃"的过程中还包含有关"用餐礼仪""用餐卫生"等知识,这些内容都要在教学中渗透。

  1.显性教学目标。

  (1) 进一步感知蔬菜的不同味道和多种制作方法。

  (2) 能用语言清楚地介绍自己家制作的菜肴的名称、特点。

  (3) 共同分享、品尝自己和同伴带来的蔬菜。

  (4)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三餐定时、不挑食、不偏食;多喝水、少喝饮料;吃零食要有节制。(第二教时)

  2.隐性教学目标。

  (1)使孩子了解一些就餐礼仪。

  (2)让孩子知道饮食要卫生。

  (二)教学设计思路

  1.前期准备。

  在准备这个活动之前,我着重观察了孩子午餐的饮食情况,发现一些孩子到了吃饭的时间便会出现争先恐后的现象,生怕落在后面;一些孩子碰到自己喜欢吃的就吃得特别多,不喜欢的就吃得很少;吃完一顿饭,桌面、桌下全是米粒,而且还有把饭倒掉的现象;为了了解孩子平时的饮食结构和饮食健康知识,我做了调查,发现孩子普遍喜欢油炸食品、肉、虾、水果,而对豆制品、蔬菜、菌类则表现出不感兴趣。对于食物的营养知识主要来自父母,孩子知道牛奶、蔬菜、水果对身体有帮助,但是有什么帮助,该如何均衡营养则知道甚少。

  2.活动设计。

  (1) 幼儿介绍自己准备的菜肴。

  活动前一天让家长和幼儿商量共同做一道菜,并参加买菜、择菜、洗菜、烧菜的制作全过程。引导幼儿从用的什么蔬菜、怎样制作的方面等方面进行介绍。

  (2) 分类摆放菜肴。

  引导幼儿根据菜肴的制作方法来分类,将各自带来的菜肴按凉拌菜、炒菜、汤分类摆放在自助餐桌上。

  (3)配菜活动。

  通过前两项活动,孩子对菜肴的分类以及合理饮食有了初步了解。在这时要求6个孩子为一组,为一名平时饮食不合理而导致上课没有精神、跑步总落后的孩子进行配餐。这个活动再次巩固了前两次活动中所获得的知识。这个活动是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的,这对大班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经常训练,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合作学习精神。

  (4)小小自助餐。

  为了引起孩子的`兴趣,我以"小小自助餐"老板的身份为切入口。大城市的孩子吃自助餐的机会较多,一些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会吃自助餐,而有些则对吃自助餐有错误的理解,认为自助餐就是想拿多少拿多少,全然不顾是否吃得下。对于少数从没有吃过自助餐的孩子,在这个活动中,他们可以通过模拟吃自助餐获得一种新的生活经验。

  这个活动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我首先欢迎孩子来到新开张的"徐老师餐厅"来免费就餐,接着让孩子在模拟的生活场景中进行就餐。选择好了食物后,说一说自己拿了哪些食物,分别属于哪一类。在快乐的气氛中进一步激发喜欢蔬菜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

  (1)幼儿介绍自己准备的菜肴。

  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出示图片),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健康成长最有关的"食"(放大出示)。

  师:我相信许多小朋友对吃一定很感兴趣,徐老师就是其中一个。来,我们闻一闻有什么味道?

  逐一出示孩子带来的菜,并请几个带来特别的菜的小朋友来介绍,引导幼儿从用的蔬菜、怎样制作的等方面进行介绍。

  (2) 分类摆放菜肴。

  引导幼儿根据菜肴的制作方法来分类,将各自带来的菜肴按凉拌菜、炒菜、汤分类摆放在自助餐桌上。

  师:我们来帮它们分一下类吧,先请小朋友讨论一下按什么方法来进行分类。

  请几个小朋友上来分类,其他幼儿做参谋。(这个环节也可以根据孩子的讨论结果来进行分类。)

  (3)小小营养师。

  师:最近有位家长来找我,他说他的儿子平时总是偏食,所以上课没有精神,跑步总是落在最后。医生说,只要平时能够做到合理饮食,不偏食,这些症状就可以消失了。这位家长希望我们能够给他的儿子配营养餐,每天品种尽量不重复。你们来当回营养师好不好?现在班里共有9个小组,我就请这9个小组每组搭配一顿营养餐,看哪个组搭配的餐营养最合理。

  师:每组该如何完成任务呢?

  A、首先由组长负责讨论,然后在菜肴中进行选择,如果不够,可以加进别的内容。

  B、选择完毕后,由组长负责分配任务,或者自己选择,每人画一种菜。

  C、画完后,把食物放在餐盘上,各自介绍搭配的理由。

  师选择一组比较典型的孩子上来交流各自的选择。

  典型一:选择太少。可以增加些什么?为什么?

  典型二:选择太多。可以去掉些什么?为什以?

  生:讨论。

  (4)参加品尝蔬菜自助餐。

  我呀开了一家"徐老师餐厅"(黑板出示),今天是我第一天开张,我请小朋友免费来吃饭,给餐厅提提意见。今天我们来吃自助餐。

  师:小朋友知道什么是自助餐吗?有谁吃过自助餐?

  生1:想吃什么就可以拿。

  师小结:从名字上来看,就是自己为自己服务,想吃什么就可以自己拿什么。

  师:吃自助餐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2:吃自助餐要注意不能浪费,拿多少要根据自己的胃口。

  生3:吃自助餐要注意卫生,要用公用的勺子拿食品。

  师总结:1.取吃的东西时要排队;2.拿过的东西不能再放回去;3.吃多少拿多少。

  自助餐开始,孩子进行选择。

  在孩子选择的过程中,教师表扬孩子的一些文明行为(互相谦让,帮别人取物)。

  活动二:交流。

  师:在动听的音乐旋律下,同学们都为自己选择好了一顿美餐。

  师:今天,每个小朋友都选择了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有的小朋友什以都爱吃,所以选了很多;有的小朋友很多东西都不喜欢吃,选了很少,甚至只选了一种。大家觉得这样的选择是不是合理?

  师:那么怎样才算是合理的呢?

  生:学生讨论。

  师小结:我们不能偏食,每天每一类的食物都要一些。有些食物对我们很重要,我们该多吃些,有些我们可以相应的少吃些,但是每一类我们都要吃到。要健康成长,我们就要做到:合理饮食,不偏食。

  师:其实我们生活中的食物还有许多,请你在星期天和爸爸妈妈去菜场逛逛,然后制定一份一周的家庭晚餐菜谱。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做到合理饮食,不偏食、不挑食,做个健健康康的孩子。

  (四)课后反思

  1. 在活动中由于秋天的主题只能是蔬菜,在以后的活动中可以把荤菜、水果、饮料放进去,给孩子分类增加难度。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各种各样的绳,并围绕“有用的绳子”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2、探索绳的各种玩法,体验玩绳的乐趣。

  3、提高动作的灵敏性与协调性,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各样的绳子。

  2、教师用绳自制的网兜。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感知各种各样的绳,并围绕绳子的用途展开讨论。

  (1)启发幼儿感知各种各样的绳。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的绳子,你们认识它们吗?请你们用眼睛看一看,用小手摸一摸、拉一拉,它们一样吗?”

  (2)请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3)请幼儿每人选择自己喜欢的绳,集体交流。

  师:“你喜欢的绳子是什么样的?它可以用来做什么?”(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分享经验。)

  (4)迁移幼儿的生活经验。

  师:“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不一样的绳子?它们有什么用?”

  2、引导幼儿探索绳子的不同玩法

  (1)教师用绳子变魔术,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绳子还可以变魔术呢!”“今天绳子特别高兴,它们想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请小朋友开动小脑筋,可以怎么玩?你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商量一下,也可以把你的好办法告诉你的好朋友。”

  (2)幼儿自由选择绳子尝试不同的玩法,教师参与其中,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

  (3)幼儿展示自己不同的玩法。

  (4)引导幼儿探索合作玩绳。

  师“能不能几个小朋友用绳子一起玩游戏?可以怎么玩?”

  3、师生互动游戏:“网小鱼”。

  活动反思:

  一、“以绳练跳”

  跳绳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通过“以绳连跳”使学生掌握多样式的跳绳方法这是必要。同时,为了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教师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比赛的形式,使学生达到“练跳”的目的,既可收到良好的教学较果,又可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弹跳能力,灵敏性、协调性等,另外,“以绳练跳”就是让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绳子进行多种形式的跳绳练习。如:短绳的前摇、向后摇、臂交*的单脚、并脚和交换脚跳以及双摇摆跳、双人跳等比绳的单脚跳、穿梭交*跳、集体跳等。让学生自由选择,尽情发挥这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切实的可行的途径。

  二、“以绳代杆”

  跳绳,不单是用于跳,教师应注重创新,发挥跳绳的其他作用,如:“以绳代杆”。在进行跳高教学时可将长绳两端绑上一定重量的物体,横挂在跳高架上,以代替横杆,这样“绳杆”既直又安全,易于携带,更主要的是可以减轻初学者在练习时,因害怕“横杆”而引起的心理负担。

  三、“以绳代线”

  体育课的教学经常需要画线,有时可以变“以绳代线”。因为绳子即可拉直,又可弯曲易于调整,方便省钱。如安置在地上的直绳可作为简易的起跑线、起跳线、终点线;另外,教师还根据学生课堂练习和游戏的需要,将短绳在地上摆成或大或小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多种几何图形,实践证明,教学时有时适当采用“以绳代线”的方法,反而更加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以绳开展游戏”

  采用跳绳进行游戏,既可由器材,又可使学生兴趣,这在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中是切实可行的。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情况以及活动场所的特征,安排相应的游戏方法。如:“跳绳接力”、“攻关”、“快快跳起来”等教材,还可以自编一些健康有益的游戏。如:“捆绑进行游戏”、“斗智拉绳”、“三人角力赛”等多样的游戏教学。

  五、“以绳代球”

  在进行投掷教学时,教师可教学生将绳子绕成“球”状或折叠绕成“棒”形或“锤”形,以作为轻物代替垒球、手榴弹、实心球等投掷练习,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肩上屈肘和转体挥臂以及原地推抛等投掷方法。此外,还可以用“绳球”进行一些球类的基本功练习。除了上述将绳子代替体操棒和投掷棒外,还可以作为接力棒。采用这种代用法,既安全方便,又有利于初学者掌握基本动作,对于场地小、器材少的学校尤为适用。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

  1、欣赏故事,感受鲁班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敢于尝试的任务形象特征。

  2、激起幼儿向鲁班学习的愿望,懂得从小就要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只有多想、多问、多做,才能变得聪明。

  3、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

  锯子实物一个,伞实物一件。

  活动过程

  一、以实物引起幼儿兴趣,引出主题,引导幼儿了解《鲁班造锯》的故事。

  1、师出示锯子。

  提问:你们见过这种工具吗?它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用?

  2、师:“那你们知道这个锯子最早是由谁发明的吗?它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鲁班发明的。他发明锯子的时候还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呢,叫《鲁班造锯》,你们想听吗?”

  3、教师生动地讲述故事《鲁班造锯》。

  提问(1):鲁班怎么会想到把锯子做成这种摸样的?

  提问(2):以前没有锯子的时候,人们砍树怎么样?有了锯子以后有什么不同?

  二、引导幼儿理解《鲁班造伞》的故事。

  1、师:“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请聪明的小朋友猜一猜,谜底是什么?”

  师讲述谜语:“远看像座亭,近看没有窗,上边直流水,下边有人行。

  2、师:“是伞。咦,我国的第一把伞是谁发明的呢?请小朋友们仔细听。”

  3、师讲述故事《鲁班造伞》。

  4、提问(1):在我国伞最早是由谁发明的?没有伞,下雨时人们出门会怎么样?

  提问(2):鲁班看见孩子们头上顶着荷叶,想到了什么?回家做了什么?

  提问(3):人们夸奖鲁班,鲁班满意吗?他又是怎么做的?最后他造出了怎样的伞?

  三、简介鲁班及其发明,激励幼儿要向鲁班学习。

  1、师:“听了鲁班的两个故事,你觉得鲁班是个怎样的人?”

  2、师:“你们知道吗,鲁班不止发明了锯子和伞,还有许多的东西呢!”

  教师简介鲁班及其发明。

  3、师“你们今天从鲁班的身上学到了什么本领?”

  四、活动延伸。

  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鲁班,还了解了他的许多发明,听了他的两个小故事,从故事中小朋友们学到了许多的.本领。你们还知道鲁班的其他发明吗?回家查阅资料,和小朋友们一起交流吧!”

  幼:见过,是锯子,用来切木头的……

  幼:想听。

  幼:因为小草的边缘上有许多锋利的小齿,所以割破了鲁班的手。鲁班就受到启发,做成边缘有许多小齿的锯子。

  幼:没有锯子的时候,人们砍树很吃力,很累;有了锯子,就比较省力、方便了。

  幼:是房子、伞、蘑菇……

  幼儿倾听老师讲述故事。

  幼:是鲁班发明的。会被雨淋湿,会生病的。

  幼:鲁班想到了做一个跟荷叶差不多的东西顶在头上,就不会被雨淋湿了;回家做了……

  幼:鲁班不满意,他想把它做得能收起来,就动手把它改成可以活动的,能撑开,能收拢,这就是我们现在用的伞。

  幼:我觉得鲁班是个爱动脑筋的人;是个仔细观察的人;是个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人;是个爱动手制作、爱尝试的人……

  幼儿仔细倾听教师讲述,有疑问的举手回答。

  幼:要学习鲁班,爱动脑筋,经常动手做东西……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6-15

大班科学教案01-02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16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15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9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7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7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8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0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