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30 10:21:37 教案 我要投稿

[集合]大班科学教案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集合]大班科学教案7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影子一向对幼儿有一种神秘感,幼儿对此很感兴趣,抓住这一特点设计此活动,幼儿对感兴趣的事物很容易掌握,同时发展幼儿各个方面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操作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求知的欲望。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及思考、表达等能力。

  3、引导幼儿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

  活动准备

  1、白纸、手电筒、胶水、擦布等。

  2、彩色纸剪的乌龟、金鱼、风车、小鸟、电扇等。

  3、实现要让幼儿懂得物体挡住光就有了影子。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出示纸乌龟。他究竟是怎样跳舞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试试看。教师操作以激发起幼儿的兴趣。

  二、引导幼儿操作

  1、为每个幼儿提供一个手电筒、一张白纸、一只纸乌龟、胶水等材料,启发幼儿设法让乌龟跳起舞来。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探索情况,引导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突发问题。

  3、组织幼儿交流讨论

  让幼儿相互之间把自己玩的方法、过程说一下,为什么有的乌龟会跳舞?为什么有的乌龟不会跳舞?

  教师小结:要让乌龟跳舞,乌龟的腿于纸之间必须有距离,也就是说把乌龟的身体粘在纸上即可,四肢不必粘上。

  4、让幼儿自己纠正错误并验证,使其体验成功的乐趣。

  (1)启发幼儿进一步探索

  (2)启发幼儿设计各种形象的`小动物并能让它跳起舞来。

  (3)启发幼儿在让小动物跳舞时发现了什么秘密?(手电筒左右移动时,影子也左右移动;手电筒上下移动时,影子也上下移动。)

  教师小结:当手电筒移动时,光线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时影子也会变化,因此小动物们就会变得更加欢快,更加好看。

  活动延伸

  告诉幼儿利用晚上的实践来多观察影子是怎样形成的?怎样可以使影子变得更加好看。

  效果分析

  此活动深得小朋友们喜欢,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因此比较成功。孩子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效果良好。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通过操作摆弄,引发幼儿对球在地面上和斜坡上滚动的现象感兴趣。

  2、 学习用语言和图表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操作和体验。

  活动准备:

  1、 不同粗糙、长度程度的板(洗衣板、木板、包地毯的板、滑梯等)积木、椅子、记录纸、笔等。

  2、 已学过做单一物体的观察记录。

  3、 幼儿在科学活动角对球的滚动产生兴趣。

  4、 在户外大场地上活动。

  活动过程:

  一、诱发情趣:让球滚起来

  1、 提问:球可以怎么玩?(滚、抛、踢等)

  2、 教师将球放在地上。提问:这个球怎么又不动了呢?(因为没有去踢它,拍它,没有去推它等。)

  3、 提问:我们那能不能不用踢、拍、推等这些动作让球自己滚动起来或滚得快呢?请小朋友去用那边你们自己带来的材料试试。看看到底能不能不用踢、拍、推等这些动作让球自己滚动起来或滚得快?

  4、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尝试提示:想想用这个洗衣板、木板怎样让球自己滚起来?还可以不用这些材料,在你的身上让球自己滚起来。(板的一端放在腿上、椅子上、积木上,手拿着板的一端往上提等方法)。

  5、 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球自己滚动起来或让球滚得快的?

  6、 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操作方法和情况。

  :刚才大家发现不用踢、拍、推等这些动作,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工具在斜坡上也能让球自己滚起来而且球滚得很快。

  二、引导体验:尝试使球滚动的各种方法

  1、 下面老师还想请大家来做一个实验:请两个小朋友一起合作,想办法让2个球同时从2个不同的斜坡上滚下来你会发现什么?想想为什么?想想怎样才能让2个球同时从不同的2个斜坡上滚下来?怎样做出不同的斜坡。

  2、 请小朋友一边玩,一边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每玩一次都要把你的发现记下来。记录的内容要让别人一看就明白。

  3、 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观察、引导。(提示:小朋友可以想出许多种办法。如两块板都是平整的,面朝上,但积木垫的.高低不一样。或是,一块板的面是平整的,一块的面是凹凸不平的,积木垫得一样高。)

  三、创造表现: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录

  1、鼓励幼儿想不同的办法进行记录,可以用(、▲;1、2;Α、Β;√、Ⅹ;-、-;Ο、ΟΟ等等)

  四、成果表示:表达自己的成果

  1、请小朋友来告诉大家你和好朋友是怎么玩的?你发现了什么?

  2、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你的发现的?图中的符号表示什么意思?

  3、表扬运用不同方法记录的幼儿。

  4、:刚才小朋友两个人一起玩时发现了:不同的斜坡,球滚下来的速度是不同的:斜坡面一样时,坡度越大,球滚得越快;坡度越小,球滚得越慢。另外,斜坡一样高时,坡面光滑,球就滚得快,坡面粗糙,球就滚得慢。

  5、那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图中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6、表扬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记录的幼儿。

  五、延伸活动

  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的球,这些不同的球它们在不同的地方还滚动时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小朋友可以先去观察一下,以后我们再一起来讨论。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愿意主动参与探究,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2、了解摩擦产生“静电”,尝试探索不同的材料摩擦产生“静电”的现象。

  3、能动手动脑大胆进行实验探究,并交流实验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重点难点活动重点:

  幼儿尝试探索不同的材料摩擦产生静电的现象。

  活动难点:

  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并交流实验探究过程及结果。

  活动准备

  理解摩擦的含义;有观察到过身边的“静电现象”。

  物质材料准备:

  记录表,大小碎纸屑,塑料小勺,塑料梳子,铅笔,水彩笔,吸管,塑料玩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魔法小视频激发幼儿兴趣

  牙签为什么会随着吸管动起来呢?

  二、基本部分

  (一)第一次实验,幼儿初步感知静电的产生

  1、设置情境:小小魔术——吸管吸纸屑

  (1)刚才杨老师是怎么把纸屑吸起来的呢?引出摩擦的概念。

  (2)吸管还可以在哪里摩擦吸起小纸屑呢?引发幼儿猜想。

  2、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第一次实验并做记录。

  3、小组展示实验结果。

  4、小结:原来在有毛的如毛发,毛衣或绒布上摩擦容易产生静电,然后就可以成功地吸起小纸屑啦!

  (二)第二次实验,探索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静电现象。

  1、出示材料,提问:除了吸管外,这些材料都能通过摩擦产生静电吗?

  2、幼儿第二次实验,并做记录。

  3、交流、分享实验结果

  4、小结:经过摩擦后,有的物体容易产生静电,有的不容易产生静电。

  三、结束部分

  观看PPT,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

  四、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幼儿利用活动区的材料进行静电实验。

  家园共育:家长和幼儿一起搜集资料,了解静电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总结【自我评价】

  在干燥的秋天,小朋友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和别人猛的一碰,会感到被电击了一下,还有脱毛衣的时候会听到“滋拉滋拉”的声音,还伴有亮光。小朋友们对这些现象都充满了好奇心,很有兴趣随老师一起去探索。

  在本次活动中,我首先以魔术视频导入,用吸管摩擦后将牙签控制的.左右转。小朋友都感到很神奇,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继而欢呼起来,一个个跃跃欲试。所以接下来我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尝试,用小棒棒去吸小纸屑。

  通过与自己身体或衣服摩擦产生静电,大部分幼儿操作成功,很有成就感。接着我便让幼儿继续用其它物品去吸小纸屑,看看哪些是可摩擦起电物品,哪些是不可摩擦起电物品。最后我还让幼儿了解电对人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止静电。

  通过此次科学活动的展开,让我认识到科学活动要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要多引导幼儿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从而热爱生活。

  【存在问题】

  本次活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活动中,有两次幼儿进行实验探索操作的地方,我通过让幼儿边做实验边填记录表来记录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但对孩子们记录的结果没有充分地进行探讨。

  【课堂重建】

  科学探究活动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活动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而且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科学活动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总结交流。在本次活动中,在验证猜想的环节没有给与孩子们充分讨论自己实验验结果的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活动中,要注意以幼儿为主题教师发挥引导者的作用,鼓励幼儿进行大胆的科学实验探究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自然界中充满着神奇有趣的科学现象,就拿“风”这一自然现象来说,一年四季天天都和我们会面,是孩子们从能来到户外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的现象。现在正值春天,是孩子们探索风的好季节。我们江南春天的天气,就如娃娃的脸说变就变。白天的气温很高,到了晚上却会突然刮起大风来,气温也骤降。在幼儿园,会听到大班孩子们在议论:我看见迎春花的花瓣被风吹到了地上;大风把垃圾吹得到处都是,清洁工人又要重新打扫了;今天有点冷,妈妈又给我多穿了衣服……从孩子的话中,发现“风”是孩子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追随孩子的经验和生活,就让大班孩子围绕“风”自主生成一系列的探索“风的奥秘”的活动。

  幼儿情况分析:

  大班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有些幼儿能初步运用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但孩子有时会对事物现象凭主观臆断,缺乏科学性。希望幼儿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探索,培养幼儿对现象能进行客观描述,以事实为依据得出推理,懂得科学存在于客观事实,而不是教师的头脑之中。

  活动目标:

  考虑幼儿对风的已有经验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制订了以下幼儿最近发展区的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发现风的大小、探究和判断风的方向,并尝试制造风。

  2、初步了解风的利与弊,引导幼儿辨证地看待事物,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3、在活动中能和同伴能协调配合,会在合作中互相学习。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1)幼儿每日记录天气预报,并着重关注风的内容;

  (2)根据风力的不同,让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和体验用图画的形式进行记录;

  (3)请家长予以配合,和孩子事先一起收集一些关于“风”的资料和知识,。

  2、物质材料的准备:

  (1)每组一块分类板

  (2)吹风机、扇子、垫板、打气筒、纸板、书、气球、风车、鸡毛、棉花、小纸船等

  (3)“笑”与“生气”的脸谱图各一张。

  3、环境资源的准备:

  选择有微风的天气。

  设计思路:

  教师在幼儿探索活动中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把孩子引向一个明确的方向”。关于风,幼儿无法真正了解它的形成,但是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来证明风的存在,通过实验来证明风的大小、判断风的方向,甚至可以尝试着用常见的工具制造风,使孩子真正接触自然,发现自然界的奇妙。在这个活动中,遵循幼儿自主探索的原则,设置开放性的问题,通过幼儿自主地收集信息(书、网络、实验或询问家长),让幼儿在动眼看、动嘴说、、动耳听、动手做、动脑想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扩展有关“风”的经验,并自己想办法来解决一些问题,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习得方法。

  活动过程:

  一、自然导入,激发兴趣(5分钟)

  师:过几天我们就要去出游了,我知道大家都和关心天气情况。那么,谁来向大家来介绍一下这两天的天气情况呢?

  师:“偏北风2—3级”,我们从哪儿可以看出?你怎么知道有风?(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感受)

  我的提问可能会使孩子回忆以往的经验会说“国旗、树叶……”这时孩子的讨论中对风的感受肯定还不充分,适时地带孩子到户外去感受风的存在,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风来的时候自然界有着各种奇妙的变化:花瓣迎风飞舞,池中的水会泛起波纹,彩旗会迎风招展。

  二、感受发现风力(6分钟)

  师: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让幼儿用图画形式记录下来,并向大家说说)

  (出示分类板)请幼儿将自己的图画记录进行归类,要求幼儿之间互相讨论后再分类。

  幼儿归类、集体检查。

  在对微风进行探索的基础上,激发了孩子关注风力变化的积极性。这就自然地生成了以后的探索活动,在中级风、大风到来时,让他们自发地到户外去感受,然后将自己的体验与发现用图画、表格的形式记录并分类。

  师:风有风级,不同的风级表示风的大小不同,人的感受也不同。

  三、探索判断风向(10分钟)

  师:天气预报说今天是北风,这是什么意思?(北风就是从北边来)(是风向)

  “用什么方法判断?”用这样的话题引发孩子的小组讨论,然后到户外活动,引导孩子用他们的方法证明风来的方向。如:观察旗杆上的`国旗飘动;让孩子将羽毛、塑料球放在操场中间,让它们随风滚动……让孩子通过活动,真正明白“风真的从北边来”。

  了解风是有方向的这一特征后,鼓励孩子想办法把“风向”记录下来。就方法让孩子展开讨论:可以标汉字,也可以标箭头,记录不求精确,只要初步学习使用科学的记录方式。

  四、尝试制造风的方法(10分钟)

  师:(拿出风车)这些风车在活动室能玩吗?

  孩子们肯定会疑惑地说“怎么玩,没有风!”我就一句话燃烧孩子制造风的热情:“没有风不可以制造点儿风啊?”怎样制造风呢?带着这个问题,让孩子自己寻找材料,如吹风机、电风扇、扇子、气球打气筒……孩子们可以用纸板、扇子扇,把气球吹鼓后撒气……鼓励孩子用各种方式尝试制造风。虽然他们没有真正看到风的形成过程,但是我想这些生动有趣的探索活动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将具有深远意义。

  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制造了风,那你们喜欢风吗?为什么?(幼儿讨论)

  课后通过孩子自己不断地收集信息与资料,让孩子逐步发现风能帮人类做许多事情,利用风可以发电、传播种子等等,但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我想,了解风的利与弊有助于孩子辨证地看待事物,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我设计的这节科学探究活动,一开始就利用魔术箱变魔术这一孩子感兴趣的现象深深吸引住了孩子的眼球,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无心”的好奇转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动力,促使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欲望。

  活动中,教师首先紧紧围绕活动目标,设计了具有观察性、开放性和层次性的提问,如在活动的对于环节中,把塑料袋变鼓,使幼儿感知到我们的周围有空气,把充满气的气球松口吹到幼儿的头发上,让幼儿通过观察,对比,知道了流动的空气形成了风,不动的空气不是风。活动就这样把幼儿引入到科学的氛围之中诱发了幼儿的积极思维。其次,《纲要》中强调:“教师应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活动中,幼儿通过 “做中学”活动的重要环节,选择材料制造人造风,让风车转起来,在动手、交流与表达中获取知识,并在此过程中习得学习的方法。最后,生成新的问题:怎样让羽毛飞起来?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 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幼儿始终是主体,他们通过观察、动手、探究,梳理出新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当然,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发现土壤是有生命的动植物生长生活的地方。

  2.在观察中知道要关心周围世界,珍惜土壤。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挖泥土

  “请小朋友拿上小铲子,我们到外面去挖一些泥土,挖的时候要仔细看看泥土里有些什么?”教师和幼儿共同到户外挖泥土,引导幼儿观察土中有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土壤,探索土壤里的东西

  “请小朋友看看、摸摸土壤,能发现什么?注意不要把土弄出来。”指导幼儿观察,倾听幼儿的议论,观察幼儿的态度。“现在请你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另外,土壤中还有大家看不见的很小的微生物,它帮助把枯叶……等腐烂成肥料,使土壤肥沃。”“土壤有什么用?”

  3.小结

  “土壤很宝贵,没有它,植物就不能生长,人和动物就没有食物吃,有的.动物也就没有家。我们要珍惜土壤,保护土壤。”

  活动反思

  该活动我能利用幼儿身边的熟悉的资源——土,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实验、探索、讨论。活动中让幼儿带问题去进行实验、操作,引发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实验的设计是让幼儿能探索出土的性质,也便于幼儿操作,幼儿兴趣很大。实验中我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能力,记录能力,以及操作习惯,并鼓励幼儿把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而且针对幼儿观察到现象,我能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以得出问题的答案,土壤里什么?使幼儿了解了土壤对于植物的作用,知道植物离不开土壤。然后和幼儿开展讨论,哪里还需要土壤?知道土壤在生活中的更多作用。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名称:

  故事《小雨点旅行记》

  活动目标:

  1、在听听议议故事中,了解小雨点旅行的经历,知道生活中许多自然现象都与水有关。

  2、进一步激发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兴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故事录音、ppt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重点难点:

  活动重、难点――了解水的三态及变化需要的条件。

  一、说说生活中的水

  1、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水,水的作用是什么。

  2、提升:美容院用水蒸汽扩张毛孔;制造气氛桑拿院用水蒸汽帮助减肥;舞台上用水制成的干冰……水的用处真正大。

  3、说说“水魔法师”能变成哪些样子。

  4、介绍故事名称,引导幼儿仔细聆听。

  二、理解故事情节

  完整听录音故事 提问:

  1、故事的名称;

  2、故事中有哪些角色。

  听老师完整地讲故事(播放ppt) 提问:1、小雨点经历了一次怎样的旅行?

  2、这次旅行,小雨点到了哪些地方,遇到了哪些人?

  根据幼儿的回答,播放ppt进行验证。

  总结:故事中哪些角色是由“水魔法师”变成的?变化时分别需要哪些条件?

  三、小结: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水,就连常见的自然现象中也有许多与水有关。(鼓励孩子继续探索、发现)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科学活动:

  身体部位的转动活动的生成:这些天,孩子们一直在讨论生活中的转动,电风扇、车轮、时钟、地球仪……答案声此起彼伏,突然有个小朋友告诉我:“老师,我的眼睛也会转!”

  活动目标:

  1、身体不同部位的转动感兴趣,了解身体哪些部位会转动,并能大胆地用语言、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2、能利用水笔在图片的`相应的位置作标记。

  3、体验转动的快乐。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人体图片、水笔、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由风车的转动引出身体部位的转动

  二、探索身体部位的转动

  1、请幼儿在人体图上将会转动的地方画上标记。

  2、鼓励幼儿与周围同伴进行交流。

  3、集体交流。鼓励幼儿大胆说说并进行演示。

  三、讨论:为什么这些可以转动,为什么要转动?

  四、游戏“闯关”请幼儿根据标记一下子说出4个能转动的部位,若闯关成功将得到一件小礼物。

  五、随音乐放松地做身体转动动作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电》科学教案04-13

大班《地球》科学教案04-13

大班蜗牛科学教案09-30

大班科学教案01-02

大班教案科学教案11-10

大班科学教案06-14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3-24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03-06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7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