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一次抱母亲》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1
知识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能力目标
1、 学生能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2、 学生通过创作诗或儿歌来歌颂母亲
德育目标
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重难点
1、 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2、 通过练笔歌颂母亲
拓展读写点
1、 通过学习范文,让学生也写一段与母亲相处中,感受最深、记忆深刻的片段。
2、 自编一首诗或儿歌写在老师已准备好的卡片上,作为贺卡送给妈妈。
教学准备
VCD歌碟,多媒体课件,讲义,带花边的卡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上课之前,播放《心中的故事》,以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热爱母亲,赞美母亲的感情,以形成共鸣。(投影出课题,执教者)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妈妈”很好,这首歌是蔡国庆演唱的一首歌颂母亲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二、教学步骤
1、学生齐读,整体感知文章
老师提出要求:拿起笔来,将你认为应该勾划的地方分别用各种符号(这里作简单的符号说明)勾划出来。
2、老师提问
(1) 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请用两个字来概括。
(“母爱”……)
(2)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里用投影给出归纳方法)
(如:按六要素来归纳。 时:母亲生病后 地:在医院里 事情的起因:“我”错以为母亲的体重不轻 经过:从而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最后为报答母恩,也想抱一次母亲睡觉 结果:母亲也被感动了。)
3、学生将勾划的内容拿出来交流。
先在小组之间交流。(1)学生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好在哪里?(2)学生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班上讨论。(3)学生认为问题较好并且自己知道答案的,也可以先考全班同学,然后一齐分享。
4、老师设置问题,学生讨论做答(投影)
(1)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地说:“妈,我对不住你啊!”这里为什么说“我”对不住妈妈?
(答案提示:误解了妈妈力大无穷,最后才得知那是妈妈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能让孩子苦着累着。现在有些孩子也总认为那些是父母应该干的事情,他们就是有那么大的本事来承受一切的生活负担。当孩子们长大后才发现事情并非如此。)
(2)“我”为什么会突发奇想,要抱着母亲睡觉?
(答案提示:正因为“我”误解了母亲力大无穷后,强烈地感受到了母亲对自己的爱,所以想出一种回报母亲的最直接的方式。)
5、既然作品中的“我”都是大人了,还想出了用抱母亲睡觉的方式来报答母恩。那么同学们你们说说,用你们现在能做到的方式,你会怎样“感恩”呢?
(之后可以提到一个为妈洗脚的公益广告)
6、读写拓展
你们肯定也有这样一段心中的故事,能不能够拿起笔来将你与妈妈相处中,最让你感动或是记忆深刻的那段场景、那个画面,用一段话描述出来。
7、学生写好后同桌交流,然后选几篇较好的实物投影。让作者自己声情并茂地朗读。
8、读写拓展
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我们难道不想送点礼物给妈妈吗?好:现在我请各位小诗人来编写一首诗或者儿歌写在卡片上,送给你妈妈。
9、学生创作成果展示
三、小结:
(将我制作的卡片送给表现好的同学)
唐代诗人孟郊曾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么我们就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妈妈,好不好?今天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2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我吗?
生:(或摇头,或不作声)
师:我们第一次见面,是不是啊?
生:(齐答)是。
师:你们知道我姓什么吗?(生不语)不知道?连我的姓儿你们都不知道?老师没给你们说?没说呀,猜一猜,我看谁会听,刚才老师介绍了,他提到我的名字了,我看谁会听。(请一学生)你来说。
生:于老师。
师:对,于永正。她听到我姓于啦。姓于,干钩于(边说边用手书空),两横一竖钩,干钩于。这个字好不好认?
生:(齐答)好认。
师:上课以前,你们老师一个字都没说我吗?没说我一个字?(学生无人举手)没说呀!哎呀,怎么能不说我呢?哦,说了,怎么说我的?
生:她说今天有一位著名教师于永正来为我们上课。
师:哦,说了,而且还加了“著名”两个字,是吧?你信不信呢?
生:(迟疑了一会儿)嗯——信!
师:信!不过她很勉强,想了一会儿说:“嗯——信!”。她这个表情很好,说信吧,又不太信;说不信吧,是老师说的。你用个词儿来形容你现在的心情,你的这个态度。
生:很犹豫吧。
师:这叫“将——”,“半——”(女生一时回答不上来)要不要别人帮忙呢?
生:(女生终于想起来)是半信半疑。
师:对,半信半疑。听她说的话,看她的表情,就知道对老师说的话半信半疑。究竟你们老师说的对不对,看咱们的课上得好不好,看于老师会不会当你们的大朋友,是不是你们很好的大朋友。咱们两节课以后你们再说说你们的看法,好不好?
生:好。
师:见到我是不是很难过呀?(几个学生说不是)不难过呀?有失望吗?你看我往这一站,看到我会失望吗?肯定失望!肯定跟你想像中的于老师不一样,能不能告诉我,在你没有见到我以前,你想像中的于老师是什么模样?是什么样的老师?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是男的还是女的?说说看。
生:他长得很年轻,高高的个子。
师:哦,她想像中的老师是年轻的,高个子的。可我呢,一不年轻,二不高。能不难过吗?能不失望吗?
生:我觉得于老师是一位老爷爷,很稳重。
师:哦,你想像中的是一位老爷爷,很稳重的。
生:因为我觉得人经过岁月才会有一定的收获。(听课教师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哇,名言啊,这是名言;经典啊,经典。谢谢你,谢谢你对我的鼓励,这样我心里感到好受了,感到欣慰了,看来我们能把课上好了。你们是西城区实验小学四(6)班,我猜得对不对?
生:(齐)对。
师:四(6)班的同学都很棒,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好,咱们将在这一起上一节课,知道我们今天学什么课文吗?
生:(小声齐答)不知道。
师:不至于吧?真不知道?
生:(小声答)不知道。
师:书看过没有?
生:(齐)没有。
师:说实话,看了没看。
生:(齐)没有。
师:哎呀,很遗憾,我希望你们看一看,结果没看。好,今天我们学的课文题目是《第一次抱母亲》。先跟我一起写课题好吗?(生:好。)把右手伸出来,我这样写能看见吗?(生:能。)
师:(边板书边口述)写第一次的“第”,“抱”上面的横折钩短一些。读一读。(生读课题,速度较慢。)
师:速度再快一点,——第一次抱母亲。(生再读课题。)
师:像说话那样自然,——第一次抱母亲。(生又读课题。)
师: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说说看。
生: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亲?
师: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亲?这个问题问得……好象……得改一改。分两次问,能改一下吗?……不想改?不想改也行。
生: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我是什么感受?
师:从这个课题看,第一次抱母亲,肯定是她的子女,要么是她的儿子,要么是她的女儿。她提的问题非常好,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作为子女的,抱母亲的子女是什么感受?还有没有问题要提?
生:他是多大的时候抱母亲?
师:哦,作者——也就是文章中的“我”在多大的时候抱母亲?多大的年纪抱母亲?
生:我提的问题是,发生了什么事使我第一次抱母亲?
师:哦,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要抱母亲呢?
生:我提的问题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抱母亲?
师:好,看来同学们很会提问题。我们读文章,第一次读到的是题目,读到题目就要想,刚才你们提到的'问题就是你们思考的结果。提得非常好,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抱母亲的人是什么感受?还有,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抱母亲?为什么要抱母亲?现在打开书,答案在书里,请翻到《第一次抱母亲》。找到了没有?请翻到第69页。请你们带着你们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课文里的生字都有拼音,不认得的字可以拼读一下,要求大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生字记住,同时要思考你们的问题,好吗?各人读各人的,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时间大约五六分钟)
师:读完的同学请坐好。读了一遍课文,刚才你们提的问题,答案找到的请举手。手放下。你们提的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当中,只要一读,就能找到。其实,我关心的不是你们的答案能不能找到,我最关心的是字,通过预习,通过读,认识不认识,课文能不能读正确,读流畅。生字都认识的举手。(学生纷纷举手)于老师写一字,看谁认识,大家都不要读。看我写字。(师板书生字:越)认识的举手,请你来读。
生:这个字念“yuè”。
师:一起读。(生齐读“yuè”)它在文章中组成了一个什么词?
生:翻山越岭。
师:对,翻山越岭。“翻”也是一个生字。(边说边板书)小朋友看黑板,注意这个“翻”的写法,右边的横折钩在“米”的一横的地方起笔。一起写“岭”。“越”在这里当什么讲?猜。
生:“越”在这个词中是“越过”的意思。
师:越过的意思,跨过的意思。“翻山越岭”连起来说怎么讲啊?
生:走过很多的路。
师:走过很多的路。翻过一道道山,越过一道道岭。这是字面的意思,还有一个最难认的字,我看谁记住了。看黑板,一起跟我写,点,横……(板书:“疚”)这是个什么字呀?
生:这个字念“jiù”。
师:一起读。(生齐读“jiù”)它在课文里面组个什么词?一起说。
生:愧疚。
师:(边板书边说)竖心旁怎么写?先两边后中间。光讲这个“疚”就是心里面不安,很不安。“愧”呢?谁能连个词?
生:惭愧。
师:“愧”是惭愧,“疚”是不安,甚至有些痛苦。惭愧、不安,就是“愧疚”,懂了吗?(生齐答:懂了。)
师:一起把黑板上的两个词读一读。(生齐读两遍)这是课文中最难认的两个字,我们都能认识了。好了,现在有把握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举手。这次举手的人少了。同学们,把书读好的确不容易,举手的那么少,我再给大家5分钟时间,把课文读一遍,好吗?各人读各人的,我一会儿请同学们站起来读。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师:我发现同学们第二遍读课文的时候,表情和第一遍不一样,你们的表情告诉我,你们课文读懂了,我从你们的表情上看出来了。谁愿意站起来把课文读一读?我想请五位同学来读,五段,一人读一段。谁愿意读?(学生纷纷举手,师示意学生把手放下,走到第一排一个没有举手的女生跟前)你没有举手,我想请你读,不知道你愿意不愿意。(生小声回答:愿意。师又走到后一排女生)你举手了,你来读第二段。(师又走到第三排、第四排、第五排女生跟前,依次叫起了五名同学。)其它同学注意听。我来读课题,(走到第一个女生旁)还是你来读课题吧。
生:十三,《第一次抱母亲》,母亲病了……
师:(打断学生)停下来。听我说,十三,可以不读,如果要读,就读成“第十三课”。咱不读,上来就读课题。读完课题以后要停一会儿,再读正文,要让人家思考,自己也思考一下。然后读正文,这样读——(师拿起书进行示范)第一次抱母亲,(有意在题目与正文之间停顿一会儿)母亲病了,这样读,给别人、给自己留出思考的时间。再读。
生:第一次抱母亲。母亲病了,(题目与正文之间停顿的时间稍长)
师:有进步!停顿的时间再长一点儿。再读。
生:“第一次抱母亲。(题目与正文之间留下了足够的时间)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
师:我提示一下,句号要停顿。为什么要停顿?因为一句话说完了要想。住下读。
生:“轮到我的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我让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学生把“都”字读得较重)
师:“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如果像你那样把“都”读得很响,“转身”的后边应该加个顿号,“转身、下床都很吃力”说明“转身”和“下床”这两个动作都很吃力,但是书上没有这个顿号,因此这个“都”要读得轻一点儿。(示范两遍)“转身下床都很吃力”、“转身下床都很吃力”。跟着读。
生:(齐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师:(面对第一个女生)你也读一遍。
生: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师:会读了,大家像她一样再读一遍。
生:(齐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师:你接着读。
生: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儿仰(áng)面摔倒。
师:“面”前面那个字读什么?后面有拼音,(老师帮学生将书翻到后面的生字表)拼一拼。
生:仰(yǎng)面。
师:对,读yǎng,再接着读。
生:差点儿仰(yǎng)面摔倒。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护士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我说:“我以为我妈有一百多斤。”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师:很好。正确、流畅。我告诉你,读书要像说话那样,我举个例子,大家都注意听。(范读后两句话)像说话那样自然。来,一起把最后两句话读一遍。
生:(齐读第一段最后两句话)
师:好,进步了。(走到第二个学生跟前)请你接着读第二段。
生:“母亲竟然这么轻……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
师:这样读,(示范)“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大家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
生:(接着把第二段读完。)
师:好的,读得非常流畅。有一句话大家要注意:“背(bèi)上背(bēi)着妹妹”,大家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背(bèi)上背(bēi)着妹妹。
师:再读一遍。
生:(齐读)背(bèi)上背(bēi)着妹妹。
师:(第三位学生)请你接着住下读。
生:“我愧疚(de)地望着……我愧疚地(de)……我愧疚地(dì)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师:愧疚地(de),我愧疚地(de)望着,读。
生:“我愧疚地(de)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接着把第三段读完。)
师:很好。要知道你们才读了两遍课文。
生:(第四位女生)“我突发奇想地说……(生流畅地读完第四段)
生:(第五位女生)“我坐在床沿上……(生流畅地读完第五段)
师:到目前为止,读了三遍课文。三遍课文下来,就能读得那么好,你们四(6)班朗读的水平非常高。于老师备课的时候也读了好多遍,但我读得不一定有你们好,我也不一定读得正确,但是我想读一遍给你们听,好吗?(生齐答:好)请把书打开。非常感谢你们,都坐得那么好。
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有人把读书叫“煮书”。(板书:煮书)一起跟我写这个字,能看见吗?饭可以煮,肉可以煮,书怎么煮呢?煮书就是把书读熟,读出味道来,把文章读懂,把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来。所以有人把读书叫“煮书”。刚才我听你们朗读,对我有一层打击,我觉得你们真了不起,读了两遍课文,就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我想,你们听了于老师朗读课文,也有一定的打击,一定会想到自己。于老师那些地方比我读得好,我想都是这样的,互相学习,相信大家有这样的感受,因此,请大家再一次把书拿起来,好好地读,读懂,读出味道来,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这才是真正的读书。好,开始。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完了吗?好,把书放下。这一次我又认真地看同学们的表情,和第二次又不一样,我一看这表情,我知道这一次你们读进去了。下一节课我们接着读,好吗。(下课)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3
一、交流导入:
在四年三班这个小家庭里,我作为家长,有严厉也有关爱,我和你们一样享受着课上的自由交流,课下的平等对话,老师真的为拥有你们而幸福,我爱你们,你们呢?爱我就请抱抱我。是的,爱是需要表达的,爱也是可以传递的。不管我们身处何处,只要心中有爱,一切就更美好!
二、课题引申 品读“抱”字
1.请齐读课题:第一次抱母亲
2.指名读课题,展现不同的读,突出“第一次”,“抱”,“母亲”等词语。在读中交流不同的感受。[为什么这么读?]
3.通过突出不同词语的读,让我们了解了一个中年男人,在母亲生病时,第一次像抱婴儿一样抱了母亲。[这也是对课文内容的回顾,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形式的不同但学生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却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三、整体读文 “抱”之不同
作者始终抱着母亲,开始的抱与后来的抱有什么不同?
板书:开始是情急地抱
后来是深情地抱
四、精读课文 感受母爱
同是抱母亲,由最初的情急地抱,到后来发自内心地抱母亲入睡,这个过程中作者的内心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默读课文,难过、愧疚的原因?[屏幕出示词语:两个表达内心情感的词语,难过—伤心;愧疚—自责。]
2.划出难过、愧疚原因的句子。[屏幕出示句子]
3.交流中品读词语,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翻山越岭----艰辛
日复一日----艰辛
力大无穷----80多斤 [体会母亲的“含辛茹苦”]
4.感受角色,角色朗读
“我”:难过、愧疚,对母亲的心疼。
母亲:虚弱、朴实,中国妈妈典范,为儿女置自己于度外。[屏幕出示母亲的话]
护士:责备—动情—对母亲的敬佩、敬重。[我这样难过、愧疚,文中的护士有什么样的情感变化呢?]
五、研读课文 感恩母爱
作者的愧疚、心疼,让儿子有了深情抱母亲的想法。文中用了一个词写他想抱母亲时的想法——突发奇想。[突然产生奇特的想法。]为什么会突发奇想呢?
作者动情地一抱是对母亲含辛茹苦的回报,是对母亲的感恩,对已人到中年的作者,这第一次的'“抱”让他有无限的愧疚。而且这“第一次”的抱与文中的哪个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呢?[板书:无数次] 是啊,对妈妈含辛茹苦的培养,儿子这一“抱”有多少的心疼,多少的愧疚!作者用这一抱表达了对母亲感恩,对母亲的的爱!
母亲此时怎样呢?体会母亲的泪水,省略号的作用。
这是怎样的泪水?[母亲流下了欣慰,高兴,感动,满足的泪水。]
省略号,省略了什么?[省略了情感的表达和复杂的情感。]
作者也用省略号告诉了读者:爱!是永恒的,爱是留有余味的,爱也能弥漫人间。
师生配乐共同读文:课文一、四、五段
六、拓展延伸 焕发真情
1.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她们为了子女,付出了许多,却不求回报,在你们的桌堂里,有一封父母写给你们的信,让我们拿出来读一读。[配乐]
此时无声胜有声,相信你们更加能感受、理解妈妈的爱。
此时想对来到现场或没来到现场你的妈妈,说点什么?
2.文中的母亲含辛茹苦,让作者心疼,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其实都凝聚着妈妈的爱,看一个孩子的感受,他又是如何回报妈妈的爱呢?[读学生课前搜集的母爱短文]
3.母亲的爱无处不在,只是我们能不能感受得到,作者用中年的一“抱”回报母亲,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用笔写下来。并在生活中将爱延续下去。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关键字词入手,通过朗读,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第13课——第一次抱母亲。抱母亲,多么简单的一个动作,却让我的心情很不平静。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好好地品味一下作者的第一次抱母亲。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用“——”找出描写我第一次抱母亲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2、学生自读后交流。(从“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差点仰面摔倒。”感受到我对母亲身体很轻的情况一点也不了解,以为母亲很重。)
3、这一自然段中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我以为母亲很重?
4、母亲这么轻,只有89斤,我却不知道,以为她有100多斤。是因为我们不关心母亲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注意“轮流”“赶紧”)
5、让我们再读一读这段内容,尤其是人物的对话要读好。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我们都很关心、体贴母亲,可现在才发现并不了解母亲。母亲只有89斤,为什么我会以为她很重,有100多斤呢?请大家认真读一读第2自然段。
2、重点理解“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出示文字)
(1)再读读这几句话,具体说说为什么我会以为母亲很重,有100多斤?
(从第一句话中感受到母亲对子女的关爱和生活的无比艰辛,她很强健;第二句话中感受出母亲一直都是这么做的;第三句感受出母亲情愿自己吃苦受累也不让我们吃苦,我们也习惯了,觉得母亲能做,她力大无比。自然这样的人应该是很健壮,很重的。)
(2)可是万万没想到母亲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其实母亲所承受的重担何止肩上挑的100多斤重的担子啊!还指什么?“翻山越岭”指什么?
(3)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母亲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可是她却独自一人默默承担着,连跟她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的儿女都不知道。你们感觉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谁能把这段话读好?
3、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应有100多斤,没想到她是不愿让我们受苦,用她那80多斤的身体,去独自承受着生活的重担。所以我很难过,我更是愧疚。
4、接读:这时,身旁的护士也被感动了。她动情地说:———— 可母亲却笑了笑说:————
5、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1)母亲说的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那些事”指哪些事?“这样过来的”指怎样过来的?)
(2)从母亲的表情,母亲的话语中,你们感受出了什么?
(3)母亲觉得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也心甘情愿。她觉得那些事很平常,每个母亲都是这么做的。她不求回报,她只要儿女们健康、幸福。这就是母亲,这就是伟大无私的母爱!
(4)谁来读一读,读出母爱的伟大无私。
(5)同学们,读到这儿,你们肯定也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了吧!谁愿意来说说你的母亲又是怎样爱你们的?
四、学习第4~5自然段
1、你们的母亲和文中的母亲一样,都很伟大!我被深深地感动了。这时,我突发奇想地说————母亲说————护士说————母亲这才没有作声。(出示图片)请同学们静静地看这个温馨感人的场面,用心去体验这浓浓的亲情。(教师配乐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2、看,母亲的眼角流出了泪水,你们觉得这是什么样的泪水?
3、现在,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觉得那么欣慰、激动,那么幸福、甜蜜。可小时候母亲曾经是无数次抱我们,我们却觉得那是很普通的事。此时此刻,大家的心情一定也很不平静,你们现在最想对谁说些什么呢?(可以对文中的母亲或作者说,也可以对自己或自己的母亲说)
4、这是课文中最感人的一段,让我们再一齐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五、总结课文
今天我们读了《第一次抱母亲》一文,感受到了天下所有母亲无畏、博大、无私的胸怀。我们的母亲是应该得到我们的崇敬和爱戴的,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深深记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六、课后延伸
1、背一背课文中最令你感动的语句。
2、制作心意卡,写上自己最想对妈妈说的话,送给妈妈。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情感型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影响是最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张扬个性,让课堂喷涌真情”是我在教学时追求的目标。
在教学中,我首先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由且充分地阅读,积极主动地感知文本,交流感受,把握情感基调。
阅读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产生优化的效果。接下来,我通过抓重点语段,反复品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如我抓住“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者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和“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语言文字呈现丰富的内心视像,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在此基础上多次朗读,揭开文本深藏的内涵,让他们深切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文章其实最感动的是最后一段,那是一颗对母亲感恩的心在震撼着我们。所以在处理最后一段时,我让学生看图、听朗读,将自己和文本融为一体,用朗读,用思考,用言语抒发着感受。在学生的情感巨浪被充分掀起的基础上,通过小练笔让学生表白内心,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宣泄。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5
教材分析:
课文重点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发现母亲的身体很轻,不由得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侯母亲抱自己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时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2、通过练笔歌颂母亲。
教学准备:
VCD歌碟,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提出问题,理清课文的层次并学习课文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播放歌曲《心中的故事》,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
2、这首歌是蔡国庆演唱的一首歌颂母亲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3、板书课题,读题
4、读了课题,你想要了解些什么或者你心里有些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
1、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一读课文,要求:先画出生字新词,根据课文后面的生字表读几遍再读课文。
2、检查朗读情况:个别读,小组读,涉机纠正错误的读音,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和流利。
三、理清层次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写我抱母亲,其它的自然段又是写是什么的?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课文的意思。
2、交流:课文哪些内容是写抱母亲?
3、分段,概括大意:
一(1)我抱起母亲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
二(2-3)我告诉护士,我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不知道母亲以80多斤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三(4-5)我突发奇想,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抱着母亲入睡,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要把主要的人和事说清楚。
四、学习字词
1、读准课文后面的生字以及词语。
2、理解:
愧疚:心里惭愧不安。
突发奇乡:突然产生一种奇特的想法。
五、完成作业:
1、习字册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小助手带领朗读上节课学习到的诗句。
出示: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
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二、导入教学
1、出示歌德的话1: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自己读,个别读。
你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你要读书,就要很好地去思考,字面上包含的意思要琢磨清楚,还要读出文章中暗含着的意思。这就一定要用心去想,想,不仅是思考,而且要包括想象。这是上课前老师送给大家的读书要则,希望今天上课时大家能够照着这句话说的去做。
2、同学们,歌颂母亲一直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歌颂母亲的文章《第一次抱母亲》。
3、读课题。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
2、注意到赶紧这个词语了吗?读出它的意思来。
*
我为什么要赶紧说?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
是啊,我赶紧说,不仅是速度快,更表达我不想让病中的母亲吃力地起床,对母亲的体贴。和后面我抱母亲的一句话连起来,再读。
*
妈喊响一点,表达一种急切,你别动,我来抱你。表示动作的词语刻意注意地用声音表达它的意思一点,就可以读得更进入角色!
3、看到我这样抱母亲,护士责怪起我来了,个别读一读护士说的两句话。评一评,有没有表达责怪的意思?再读一读。
4、母亲的话应该怎么读呢?个别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母亲病得很厉害,翻身下床都不行,都很吃力,说话还有力气吗?)
5、读书要思考读书的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6、个别分角色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出示2: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2、从竟然这个词语中你读出了什么意思?(出乎意料,责怪自己多母亲太不关心了,难过)
3、你还可以从课文的什么地方体会出来?出示3: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A、个别读
B、想象一下,瘦弱的母亲的肩头挑着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是怎样的情景?指导学生说一说。
C、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担子还有别的担子吗?(她要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养大,还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劳动。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头曾经担负起多少重担啊!)
D、我们长大了,已经可以干活了,但是要是有重的家务劳动,或者是背重的东西,母亲还是叫我们放下,她自己来干,这是为什么啊?
E、出示4: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
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师:这就是重担的含意。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痛在娘身上,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
F、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
翻山越岭这个词,母亲仅仅是翻过那真实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母亲用那孱弱的肩头,带着我们带着我们全家度过生活中的一个个难关,在许许多多的风雨之中给我们带来一片晴朗的天空。)
G、同学们,这就是用另一只眼睛看到课文的背后!
H、就是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走过了多少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母亲付出多少啊,当我们这样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当我们这样理解重担的时候,当我们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我相信能把这段话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情谊。指导读句段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4、所以我愧疚啊,难过啊,再来读这两句话:出示5: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5、接读:护士动情的说:
母亲笑了笑说:
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然后回头吩咐我:
6、出示6: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A、同学们,母亲付出那么多,护士夸她,她笑了笑说: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的话当中,你看出了什么?
B、所有母亲都是这样做的。母爱是最无私的,是最伟大的,有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大的是胸怀。其实不然,比天空还大的是母亲的胸怀!这就是母亲,这就是伟大的母爱!
C、同学们,你从哪个这两个字,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吗?你想到了什么?
三、学习第三段
1、这时候,我突发奇想,想抱母亲入睡,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终于同意。看,如小时候母亲抱我一般,我抱着母亲入睡(放FLASH)
2、看到母亲眼角流出的泪水吗?这是什么样的泪水?是幸福的?是激动的?还是别的?你是怎么想的说一说。
3、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是又苦又甜的泪水。(边说边板书:无数次)当我们回忆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我们,当我们把这两个词语放字一起,(板书:母亲无数次抱我)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那么甜,可是,小时候母亲对我们抱过无数次,当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到一起的时候,你想对自己对母亲说句话吗?说说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4、你想知道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什么话吗?你们学过孟郊的一首诗吗?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的是诗中的哪一句话?
5、出示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齐读
6、拿出笔,把这句诗写在书上,咱们一起写。师板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这是课文中最感人的一段,一起来读一读。
五、总结课文
1、今天我们读《第一次抱母亲》一文,用一只眼睛读课文,用另一只眼睛感受天下所有母亲无畏、博大、无私的胸怀。我们像哥德说的那样,用两只眼睛去读书,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我们的母亲是应该得到我们的崇敬和爱戴的,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深深记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下一节课,我们要继续投入我们的感情,把课文读地更好,并要写一写自己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母亲无数次抱我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6
一、导入
同学们听着这首动听的歌,你想到了什么?此时老师也不由得想起了我们曾经学过的孟郊的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于母亲的恩情我们怎能报答得尽呢。今天,我们将要来共同学习一文章,看老师板书课题:
第一次抱母亲
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这也是一感人至深的文章,请同学们翻开书,自由地、认真地读课文,了解这个感人的'故事。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这课文生字词并不多,它们都集中在这几句话中。
大屏幕出示:(3句话)
先自己练习读一读。
3、谁读第一句(指名读) “摔”是翘舌音,也是三拼音节的读音呢,再读一遍。全班齐读,再读一遍。
谁还想读这一句,女生读。
第二句想读吗?(指名读)这一句中有个多音字的两个读音同时出现了,全班一起读一遍。
能不能用“ 山 岭”说几个词呢?
同学们,你读了“翻山越岭”眼前出现了什么?把这种艰难读出来?能把它带到句子中把句子读好吗?男生读一遍。
第三句比较简短,你能读好吗?“愧疚”是什么意思?(给它们各自组词)文中的“愧疚”可包涵着丰富的内涵呢,相信同学们在进一步的学习中会对它有更深的理解。
“疲”是什么偏旁,由这个偏旁你猜这个字跟什么有关?
4、同学们含有生字的句子都读得很准确,其实这课文中的对话较多,要想读好还得下功夫呢。下面请大家再次认真读课文,注意读好对话部分。
5、这是一感人至深的文章,请大家捧起书来,看看书中什么地方最打动你,请你用读一读。
6、愿意把稳重最打动你的部分读听吗?指名读。
7、同学们,课文读到这儿,相信打击对这个故事已经比较了解了,能不能用几句话说一说这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呢?
三、写字
1、大屏幕出示生字,齐读一遍。
2、请同学们先自己好好观察观察这几个字的字形和各部分在田字格的位置,看怎样把它们写得正确、规范、漂亮。
3、老师友情提醒这两个字:课件展示 “疲”和“摔”的笔顺。
4、各描一个,写一个。
四、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母亲的辛劳以及“我”难过、愧疚的心理。
3、通过“我”抱母亲的场景,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母亲为我们付出了许多艰辛。歌颂母亲也一直是千百年来人们传诵不衰的主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歌颂母亲的文章——第一次抱母亲。 (师生同板题)生齐读课题体会“抱”,再读题。
二、精读悟情:
1、师指导读书方法(“煮书”)。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我”在抱母亲的过程中有哪些情感变化,并画出文中表示“我”心情的词句。
2、生交流,师相机板书: 难过、愧疚
3、课件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①“竟然”是什么意思?(居然、没想到、出乎意料)作者没想到什么?(没想到母亲这么轻)从前文的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我没想到母亲这么轻?
生交流,师课件出示:
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差点仰面摔倒。
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②指导用“竟然”说一句话,要求说完整。
③男女生分别读这几句话。
4、母亲轻轻的,我为什么会感到难过和愧疚?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仔细想一想,找到相关的语句,把它划出来,想想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①生汇报交流。
②出示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我们再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③师相机课件出示:
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A、指名读这段话。
B、哪些词句让你感受最深?
着重引导学生抓住“翻山越岭”、“年复一年”、“重担”等词语来体会。
母亲翻越的仅仅是那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还有什么?
是啊,母亲为了家庭、为了子女、为了生活,还会面临种种的困难,走过许多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
母亲挑的仅仅是肩上那100多斤重的担子吗?她的重担里还有什么?
母亲的重担里装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仅是100多斤的担子,她挑的实际上是辛辛苦苦把儿女养育长大的重担,是整个家庭的重担,是生活的重担……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文字,读出母亲的不容易,肩负的担子重。指名读。
C、说起这样一位母亲,老师的心里也充满了敬意,充满了感动。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这段话。可以吗? 师配乐范读。
D、观察比较两幅插图:当年的母亲和现在的母亲有了怎样的变化?(用几个词来形容)这样年复一年,我们慢慢长大,生活的重担使母亲由当年那个较小俊俏的少妇变成了今天这个满脸皱纹、白发苍苍、瘦小病弱的老人。让我们带着对母亲的回忆,再来读读这段文字——
E、想起这样一位母亲,“我”的心中充满了难过、愧疚、自责。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怀着难过、愧疚和自责的心情再读这段文字——
F、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伟大的、了不起的……)
过渡:可是母亲却说——
5、课件出示:
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①指名读这句话。母亲的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②齐读。
师:是啊,哪个母亲不是这样的?其实天底下所有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不仅仅是作者的母亲,你们的母亲,我的母亲都是这样的。正如孟郊在《游子吟》中所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同学们,这是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我们的母亲,想起母亲在生活中为我们做的点点滴滴的小事,就像《母亲》这首歌中所唱的'——(播放《母亲》这首歌)
6、让我们在回忆自己母亲为我们做的点点滴滴小事中,怀着对母亲的感激,再来深情地读读这段话——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母亲做的是什么?(生各抒己见)一起来看看这感人至深的画面。
7、出示抱母亲图,说说看到的图中的情景。
课件出示: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眼角流下来……
①师配乐范读。
②说说你心中的感受。指名读。
③母亲流下的是什么样的泪水?(幸福的、快乐的、酸甜的……)
“我”仅仅是一次抱母亲,就让母亲流下了激动、幸福的泪水,而母亲小时候曾无数次地抱过“我”。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用一个小小的、轻轻的、满怀深情的举动,来抱抱我们的母亲吧。
齐读——
三、抒情练写:
同学们,你们被感动之后最想说的是什么,最想做的是什么?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吧!可以是一段感受,可以是一首小诗,还可以是一首歌曲哦,让我们写起来吧!
(写完之后,请一两位同学念一念。)
四、结语: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一种爱叫母爱。让我们好好地爱自己的母亲吧!祝福天下所有的母亲幸福、安康!
(播放歌曲《人间第一情》)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8
(一)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感悟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从而产生报答母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提问、自主阅读探究文章大意。
2、理解母亲肩上的“重担”的含义。
3、联系上下文理解“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
三、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朗读配乐:舒伯特的《小夜曲》。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提出问题,理清课文的层次并学习生字词。
一、揭题导思: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看老师写课题:第一次抱母亲。(指导:“第”是竹字头的“第”,“抱”上面的横折钩短一些。)
师:课文读过吗?第一次读这篇课文是在什么时候?
师:告诉老师,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你有什么想法?
相机板书:原因感受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读书就要这样,从题目开始读起。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对题目的思考,我们往往可以猜测到文章的大意。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师:接下来,我想请一些同学读读课文,检查一下昨晚的预习情况,看看通过预习,咱们同学是不是把字音读准了,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了。
检查的时候,我想这样,先请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捧好书做好准备,我随机抽查。听的同学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带着这两个问题来听读课文,并且划出能解答这两个问题的有关语句。
(师巡视听读情况,同时随时按小组读、四人小组读、同桌、男女生读等形式检查读书情况。)
2、评价朗读,汇报交流。
师:请几位同学评价一下刚才的朗读情况。
师:听得挺认真的,小评委的任务完成得不错。不知道另外一个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先看第一个问题: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
生答。
师:从文中哪个句子知道的?划出来。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
①“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慢一点,读出吃力的样子。
②“赶紧”读得快一些,表达一种急切,我要是不赶紧,母亲可能就要吃力地自己下床了。而我是不想让病中的母亲吃力地起床的,所以得赶紧。
引导: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有两个原因,(板书:换床单,报母恩。)按先后来分,可以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请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讲作者因为换床单而抱母亲的?从哪里到哪里是讲作者因为想报答母亲的恩情而抱母亲的?
[4]
[5]
师:现在看第二个问题: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是什么感受?板书:难过,愧疚
师: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
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引导:竟然是什么意思?作者没想到什么?文中有三处“没想到”,找出来轻声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的心情。指名读。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吃惊,对母亲不了解,关心不够)
B、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难过)
C、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愧疚)
引导:母亲用瘦弱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里的重担指的是什么?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作者说的话,透过字面展开想象,体会一下。
指名汇报。
引导:瘦弱的母亲一手拉着年幼的我,背上还背着比我更小的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那是怎样的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引导: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担子还有别的担子吗?
师:是呀,“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痛在娘身上,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还包含养育儿女的艰辛,包含着各种各样复杂的农活和家务劳动。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头曾经担负起多少重担啊!
师: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母亲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呢?(母爱)
师: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还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这又是为什么呢?(还是母爱)
师:我想,当她这样要求的时候,孩子们肯定会心安理得地把担子交给母亲去挑,因为他们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而其实?
师:是呀,直到今天,作者才知道母亲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事他为什么一直都不知道呢?(母亲从不抱怨、诉苦,从不叫苦叫累)
师:现在,当你了解了母亲肩上的重担,当你知道承受这么重的担子的母亲竟然只有80多斤,相信你一定也读懂了作者此时心中的难过和愧疚。来,捧起书,一起读一读2、3自然段。(配乐齐读)
四、指导写字:越、瘦
五、布置作业:
1、记录一天中妈妈为自己做的事以及自己为妈妈做的事。
2、拥抱妈妈并对妈妈说:“我爱你”,然后把妈妈的反应以及自己的感受记下来。
3、抄写生字。
附板书:第一次抱母亲
原因先:换床单(1—3)
后:报母恩(4—5)
感受:难过愧疚
第二课时
一、回顾前文,引入新课。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母亲用她那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并且从无怨言,这使作者感到难过和愧疚,从而产生了一个奇特的想法,这个想法是……?
二、品读4、5自然段。
师:同样是抱母亲,刚才的“抱”和现在的“抱”有什么不同吗?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再回答。
[4]
[5]
师: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母亲睡着了吗?
师:母亲流的是怎样的泪水?为什么?(激动、幸福、欣慰等)
引导: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我抱母亲仅仅一次,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而母亲抱我呢?(板书:母亲无数次抱我。)当我们把这两个词语放在一起时,不禁想起了孟郊诗中的两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提起笔,把这句诗写在书上。师板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我虽然能抱母亲一时,却报不了母亲对我们一世的情啊!母亲虽不要回报,但作为子女怎么不应该回报呢?让我们给母爱以回报,一起读一读最后这两段话吧。
三、联系实际,探究主旨。
师:这就是母爱,人世间最伟大最崇高的爱,她无私地付出一切,却从未想过回报。子女给予她的一点点关爱却足以令她幸福满怀。昨天老师布置了一个特别的作业,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
1、一天中妈妈为你做的事
2、一天中你为妈妈做的事
3、当你拥抱妈妈并说出“我爱你”的时候,妈妈有什么反应,你又有什么感受?
4、现在有什么话想对妈妈说吗?
师:从你们动情的朗读中我倾听到爱的流淌,从真挚的言语中我触摸到美好的心灵。听了同学们的话,我想起了文中母亲说的一句话:“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你能读懂这句话的意思吗?
师:是呀,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爱儿女。我想那位护士也一定想起了她的母亲,你看她在文中都有哪些变化?(体会到护士也被无私的爱打动了。)
师:孟子有句话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说:要像孝顺自己的父母一样孝顺别人的父母,要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别人的孩子。学完了这篇课文,我想我们不但孝顺自己的父母,也要像那位护士一样孝顺别人的长辈,好吗?请落实在行动上,然后写一篇日记,哪一天有了行动,哪一天写这篇日记,老师看你的日记就知道你是否行动了。
四、布置作业:
1、写一则孝顺长辈的日记。
2、抄写生词并听写。
3、《课程探究》第13课。
附板书:第一次抱母亲
母亲无数次抱我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读
1、师板书课题,生随师书空写课题
2、教师质疑课题: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亲?
生: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母亲有什么感受?
生: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抱母亲?
3、师表扬具有质疑精神的学生
二、引导初读,感知课文
4、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课文,声音不一定要大,怎样读进去就怎样读?
5、找到答案的请举手?(学生纷纷举手)
6、明确初读要求:我最关心的是不是生字都认识了吗?课文读得通顺了吗?
7、检查初读:
(1)生字会读的`请举手(学生纷纷举手)
(2)现在不许开口出声,一起看这个字(教师端正书写“越”),会读的举手?
指名读后,问:“翻山越岭”是什么意思呢?(生联系课文理解后解释:走过很多的山路)
(3)我让大家认一个课文中最难最难的字。
出示“愧疚”一词,指读后,追问:是什么意思?交流明确是“惭愧、内疚”的意思
[4]
[5]
三、再读课文,要求读通
8、我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再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
9、检查再读情况: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相机指导(其中一个学生读时偏快,教师马上作出反应,指导他读好句号)
10、当学生读完第3自然段时,表扬学生读了三遍就读得通顺、正确。
四、教师范读,以情激情
11、于老师备课时读了好多遍,但没有大家读得好,我也想读给大家听听,好吗?谢谢大家坐得这么端正。
12、教师配乐范读结尾段(非常动情,非常感人,听课师生共同鼓掌)
13、教师激励学生读:
同学们,有人把“读书”称为“煮书”,刚才大家把课文只读了两遍就读得很好,很多地方给我以启发,比如有的同学甚至读出了表情,希望我们互相学习,练习读书,把课文读好,读出作者的感情来。
第二课时
细读课文,披文悟情
1、明确悟读要求:听了于老师的读书,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得更好,能够读书,煮书,也就是边读边思,展开想象。
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读书,一只眼睛看字面的意思,另一只眼睛看纸背面的意思
2、指名读第一段
(1)当学生读到以下两句:
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我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
师马上予以即时性表扬:“赶紧”“责备”这两个词读得好,一起写(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2)指导读好第一句话
(3)“责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责备”?
学生联系上下文回答:因为这里不是抱怨,而是埋怨的意思
(4)再指名读护士的这句话
(5)学生仍旧读不好,师及时范读:要不要老师读?师范读后再让学生读
3、读中学习第二段
(1)当学生读到“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时,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师问:会读书的同学能透过这个词读出更深层的意思吗?
(2)教师深情地用古诗文来赞颂母亲,并小结:
母亲挑的不是一付重担,而是半边天啊!现在回想起来,你怎么看待“翻山越岭”的意思?(生联系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深切谈了感受)
(3)相信你们用这样的方法去体会课文,会把课文读得更好。
当你们读书的时候,眼前要浮现出妈妈带着孩子翻山越岭的情景,指名读(生读得很有感情,很有感染力)
4、读中学习第三段
(1)看黑板。教师板书一个“笑”字,并背诵课文中的句子问学生:你从母亲的表情和语言中,看出了什么?
(2)生一:从母亲“笑了笑”的表情中,看到了母亲把几十年的辛劳看得很平常,很不在乎,所以母亲的胸怀很宽广。
生二:从“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这句话,我看出了母亲很爱自己的子女。因为我从这句话想到了我的妈妈,她平时有什么好吃的都给我吃,但遇到很累的活却不让我干,比如我的书包很重,送我上学的路上总是帮我拎着,怕累着我,所以,课文里的母亲也是和我妈妈一样,是一位关心孩子,爱孩子好母亲。
(3)带着自己的感悟再读
5、激趣学习第四、五段:
(1)“就在这时,我突发奇想,……”谁来读课文中最感人的一段
(2)想一想,母亲的泪水是怎样的泪水?
生答:幸福、欣慰、激动、开心,是甜的
(3)师小结学生的答案
(4)教师板书第五段第一句话中的关键词:“无数次”,让学生比较:与课题中的“第一次”比较比较,你想说句什么话?(生答:母爱无私、母爱博大)
[4]
[5]
6、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知道老师最想用你们学过的一首什么诗句来抒发此刻的情感吗?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教师读自己的读后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要象文中的母亲一样爱我的学生……
7、学生再分段读课文
8、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完成抄写作业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唐朝大诗人孟郊写的那首《游子吟》吗?师生齐背。
2、是啊,母亲对子女的爱是天底下最无私、最伟大的爱,是子女用一生也报答不尽的。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3课——(生齐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读读课文,去感受那浓浓的母子情。
2、作者第一次抱母亲,他感到母亲怎样?(很轻)
交流,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指名读)
3、母亲竟然这么“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很轻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的第一节。交流句子,出示,指名读。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B: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再次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4、母亲“竟然”这么轻,“竟然”是什么意思?(没想到)
我和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为什么几十年来我没有发现母亲这么轻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节,圈画出有关的句子。
5、交流,出示: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还挑着100多斤中的担子,……没想到……那么重的担子。
6、师引导:在我记忆中,母亲是怎样的?(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还挑着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很辛苦)特别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抓住“总是、拉着、背着、100多斤、翻山越岭、年复一年”体会)
7、小结并指导想象:是啊,母亲这么做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个月两个月,而是年复一年。无论刮风下雨,也无论严寒酷暑,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我,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直到我们长大。[
夏天,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母亲……
冬天,寒风呼啸,大雪纷飞,母亲……
下雨天,山路泥泞…
母亲是多么艰辛啊!指名读,齐读。
8、在我幼小的心里,当我看到母亲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时,我以为母亲(力大无穷)现在我才知道(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9、小时侯,母亲这样做,让我们觉得她力大无穷,长大以后呢?指名说,出示句子“我们长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从“逢有重担、总是”中你体会到什么?(母亲很疼我们,舍不得让我们挑)练习读。
10、从小到大,母亲都让我们觉得(引读: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11、师:“母亲用80多斤重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母亲的肩上究竟承受着怎样的担子?(学生说)仅仅是肩上100多斤的东西吗?(做家务、照顾孩子、挣钱、干农活)
12、师:是啊,母亲,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的肩上不仅仅承担着100多斤重的东西,她还挑起了照顾儿女的重担,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她的身体是这么地轻,而她肩上的担子却又是那样地重。下面让我们拿起课本,再一次去感受母亲的艰辛和对我们的疼爱。
13、现在,我想起了母亲为我们付出的艰辛,为我们付出的爱,而我们作为子女,却从未想过(引读“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板书:难过
除了难过,我心里还感到怎样?板书:愧疚
我还想为母亲做些什么呢?自读3-5节。
14、交流:我还想为母亲做些什么?(我想抱一抱母亲)
15、我抱着母亲,这是多么动人的一幕啊!请同学们拿起书,听老师来读读这一节。
师配乐读。看到这动人的场景,你心里感到怎样?
请同学们自己再用心地读一读,去感受那浓浓的母子情。
指名读,读了以后,你有什么体会?
母亲在我的怀里流泪了,你体会到这是怎样的泪水?(感动的、幸福的泪水)为什么说这是“感动的、幸福的泪水”?
此时此刻,我抱着弱小的母亲,抱着几十年来一直承受着重担的弱小的母亲,我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师小结:这就是一个儿子对母亲的报答之心、感激之情。母亲含辛茹苦,呕心沥血,把我们抚养长大。如今,我们就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好好地报答自己的母亲。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读好这一节。(再读节5)[
师:我是第一次抱母亲,想报答母亲。而小时侯,母亲抱了我无数次,母亲的恩情是我用一生也报答不了的。正如孟郊说的那样,(出示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起吟诵。)
三、拓展迁移。
1、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我们的母亲同世上千千万万的母亲一样,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自己的母亲说些什么呢?(学生写,交流)(音乐《母亲》)
2、师: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最应该感激、最应该牢记的永远是我们的母亲。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无论我们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永远都不能忘了给我们生命,把我们抚养长大的母亲。(播放歌曲《母亲》,欣赏一组图片)
四、布置作业。
回到家,我们可以像作者一样,抱一抱自己的母亲,也可以为母亲做一件事,还可以搜集一些歌颂母亲的诗歌、短文或歌曲,练习朗诵或歌唱,作为母亲节的礼物送给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1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3、联系生活,组织学生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感受最深、记忆深刻的片段。
4、自编一首诗或儿歌写在老师已准备好的卡片上,作为贺卡送给妈妈。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会伟大的母爱
2、通过练笔歌颂母亲,激发情感,训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投影片,带花边的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歌曲。
一、导入
1、同学们,听着熟悉的歌曲,我们的心中涌动着一股暖流.每一个人,无论走到那里都放不下自己的母亲。歌颂母亲是永恒的话题。我们以前就学过有关歌颂母亲的课文,还记的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一次抱母亲》。请大家齐读课题。
(设计思路:通过歌曲激情,通过谈话让学生回顾学过的课文营造了一种和谐的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绪,为进入新课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母亲生病住院,护士要换床单,母亲不能下床,便有了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可作者没想到母亲这么轻,差点摔倒。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朗读第2-3自然段,找出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后的心情的语句。
二、合作探究,体悟情感
(一)体悟难过
1、学生朗读第2-3自然段,找画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后的心情的语句。
2、学生交流。师投影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很难过。”(师板书“难过”)
3、激疑:儿子和母亲生活了几十年,竟然不了解母亲,是因为他的心中没有母亲?是这样的吗?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再次进入课文,深入了解母亲的形象)
4、学生交流。体会儿子的难过与母爱的伟大。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抓住住手拉,背背,肩挑,翻山越岭等词体会母亲的坚强与伟大。
指名学生朗读欣赏令自己最感动的句子。
5、师总结指导说话:读到这里,我们已经被母亲的坚强而感动了,现在了解了儿子为什么会感到难受了吗?生自由交谈自己的感受。
(设计思路:通过对学生的追问,感悟,进一步推动学生的深入思考,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文字,揣摩人物的言行,正确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感恩母亲
1、激疑:母亲虽然瘦弱,但却表现的如此坚强,不能不让人感叹母爱的力量。这力量实在是太伟大了,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就不用说那亲生体验的儿子了。
(1)回顾课文,儿子开始抱母亲只是为了方便护士换床单,可是,等床单换好以后,为什么还要突发奇想,要抱着母亲入睡呢?
(2)齐读第二处抱母亲的句子。体会儿子难过、愧疚的心情。
(3)激疑:母爱是伟大无私的`,它不仅感动了作者,也让护士感动了,引读:护士
也动情地说:————。但是,母亲呢?
(4)投影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生自由交谈。
2、激情:母亲是坚强的,母亲又是伟大的,她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我们苦着
累着。而我却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承受着那
么重的担子。如今,母亲病了,病得不轻,连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对此,我的
心中充满了深深地内疚。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地想对她说——(师板书
“愧疚))
师:望着母亲瘦小的脸,让我们深情地对母亲说一声……
(指名说两次)
3、师:所以我就突发奇想,要抱着母亲入睡。于是,在我们的眼前就出现了先前的那一幕……
(1)师投影出示最后一段的内容:
我决定抱一抱母亲,就像母亲无数次抱我一样,为了让母亲入睡,护士不忍
离去,就在边上看着。我以为母亲睡着了,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
流下来。(教师配乐深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2)母亲的泪水是母亲因为病痛而流下的吗?这是怎样的泪水?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入情如境,发表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的感情积淀,让学生从各自的理解所进行的角度进行论说,在分享中丰富自己的想法)
(3)师:小时候,母亲从无数次的抱过我,而这仅仅是我第一次抱母亲,却给了母亲无比的激动和幸福,这是幸福的泪水,这是激动的泪水,让我们再读一读,让我们这个画面留住,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脑海里。生齐读。
3、自由表达,加深体验
(1)激疑:如果你是旁边的护士,看到了这样的情景,你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又会对母亲说什么?
(设计思路: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对于子女伟大而无私的爱心,感受儿子动人的孝顺之情,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
(2)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一读本段。
三、联系生活,表达情感、总结课文
1、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无私博大的母爱。此时此刻,你们一定也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母亲。朝夕相处之中,母亲为我们付出了多少爱呀!我们难道不想送点礼物给妈妈吗?现在请同学们来编写一首诗或者儿歌或一句话写在卡片上,送给妈妈。(板书无私博大)
2、生练写展示结果
3、请大家把这份心意卡,轻轻地放在她的床头,她一定会非常感动的。请大家永远不要忘记这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愿天下所有的妈妈幸福安康。
(设计思路:发挥语文学习的情感功能,让学生懂的孝顺的美德,学会做人)
四、作业设计:
1课外阅读:.古往今来多少文人贤士都用优美朴实的语言歌颂母爱,赞美母亲,课后大家可以找几篇相关的文章来读一读。
2、小练笔: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有关和母亲相处的文章。
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11
一、导入
同学们听着这首动听的歌,你想到了什么?此时老师也不由得想起了我们曾经学过的孟郊的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于母亲的恩情我们怎能报答得尽呢。今天,我们将要来共同学习一篇文章,看老师板书课题:
第一次抱母亲
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这也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请同学们翻开书,自由地、认真地读课文,了解这个感人的故事。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这篇课文生字词并不多,它们都集中在这几句话中。
大屏幕出示:(3句话)
先自己练习读一读。
3、谁读第一句(指名读)“摔”是翘舌音,也是三拼音节的读音呢,再读一遍。全班齐读,再读一遍。
谁还想读这一句,女生读。
第二句想读吗?(指名读)这一句中有个多音字的两个读音同时出现了,全班一起读一遍。
能不能用“山岭”说几个词呢?
同学们,你读了“翻山越岭”眼前出现了什么?把这种艰难读出来?能把它带到句子中把句子读好吗?男生读一遍。
第三句比较简短,你能读好吗?“愧疚”是什么意思?(给它们各自组词)文中的“愧疚”可包涵着丰富的内涵呢,相信同学们在进一步的学习中会对它有更深的理解。
“疲”是什么偏旁,由这个偏旁你猜这个字跟什么有关?
4、同学们含有生字的句子都读得很准确,其实这篇课文中的对话较多,要想读好还得下功夫呢。下面请大家再次认真读课文,注意读好对话部分。
5、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请大家捧起书来,看看书中什么地方最打动你,请你用心得读一读。
6、愿意把稳重最打动你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吗?指名读。
7、同学们,课文读到这儿,相信打击对这个故事已经比较了解了,能不能用几句话说一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呢?
三、写字
1、大屏幕出示生字,齐读一遍。
2、请同学们先自己好好观察观察这几个字的字形和各部分在田字格的位置,看怎样把它们写得正确、规范、漂亮。
3、老师友情提醒这两个字:课件展示“疲”和“摔”的笔顺。
4、各描一个,写一个。
四、小结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1、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2、抓住关键词句细细揣摩,体会母亲辛劳的一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唐突以及对母亲的温情,感受到作者感激、热爱、孝顺母亲的心。
二、教学重点:抓住我左手托住她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和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细细体会,感受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唐突和对母亲辛劳一生的感慨。
三、教学难点:
真正理解我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知道我们更应该关爱母亲,让母亲感受到儿女的爱。
四、教学过程:
㈠移情导入,直奔重点:
1、总以为抱母亲是很平常的事情,可是我第一次抱母亲却抱出了意想不到的感慨。
2、同学们,通过昨天的学习,你还记得文中的我是怎样抱母亲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3、请大家把书打开,快速的读一读,找出相关的语句。
㈡品读语言,感受尴尬。
1、交流。听清楚,我是怎样抱母亲的?
2、出示: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①请大家一起来看看。指名读。
②听了他的读,你看到了什么?
A:引,左手在哪?右手在哪?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小心,周到,细心)
B:抱的是自己的母亲,而且是病中的母亲,请你来读读这句话好吗?
③通过这句话,你还看到了什么?
A:我使劲一抱,
B:看到我仰面摔倒。
④是啊,第一次抱母亲,我就差点仰面摔倒,为什么呢?
A:因为对母亲的不了解;B:一直都以为母亲很重,没想到母亲这么轻;C我母亲的关心太少了,从来没有发现母亲竟然这么轻。
⑤此时此刻,你有怎样的感受?
A:对母亲不了解,心里感到难受;
B:没想到母亲轻轻的。C:这句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说?你再说一遍。
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好吗?
⑦第一次抱母亲,因为对母亲的不了解,才导致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我的这一举动,护士全看在眼里,她看得可不是太舒服了,让我们来读读护士和我的对话。直接读对话就行了。同桌练习一下。
A;从护士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对我的责怪,对病人的担心。)指名读。
同学们,这样读合适吗?护士的'话该怎样去读?为什么?
(能这样高声地去责怪吗?)谁再来试试?
B:从我的回答中,你听出了什么?
难为情,难过,嗫嚅,内疚。。。。。。
C:怎样读好这段对话呢?同桌练习一下。
⑧其实呀,母亲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和母亲生活了几十年,朝夕相处,我竟然这么不了解自己的母亲,我心里很难过。可是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就是天,母亲就是大树,仔细读读这段话,你读出了几层意思?
㈢沿情体验,反思自我
1、出示: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子。
①交流。哪些词句反映了母亲的担子很重?
②翻山越岭是什么意思?同学们你们爬过山吗?爬山时,你有什么感受?
③我们游玩时爬山都感觉非常累,而母亲呢,又是怎样爬山的?
④母亲是一天这样翻山越岭吗?是两天吗?是一年吗?
⑤在我们长大的日子这么多年里,母亲总是手里 背上 肩上
不管是什么时候,即使大雨倾盆,山间的小路泥泞不堪,母亲也要手里 背上 肩上 ;
在寒风凛冽的冬天,呼呼的北风吹在脸上象刀割一样,母亲还是要手里 背上 肩上 ;
⑥现在你可以告诉大家了吗,这儿的担子仅仅指肩上挑的担子吗?它还指什么?
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母亲对儿女的成长付出了多少心血?当爷爷奶奶生病的时候,母亲要。当我们兄妹两需要学费的时候,母亲要。。。。。;母亲真不容易,她挑起的实际上是大半边天啊!
⑦再读读这段话,你又有了什么感受?
A:母亲用瘦弱的身体,挑起的是超过她身体的生活重担;
B:母亲的身体是瘦弱的,但是她的意志却是坚定的;
C:母亲是多么不容易啊;
D:这是一位伟大的、无私的、坚强的、宽容的母亲;
也许此时,我们都对母亲产生了敬意,来,带着这种敬意,齐读。
⑧想想母亲付出的这一切,我的心里是什么滋味?
A:我是幸福的,因为母亲宁可自己吃苦,也没有让我们受到委屈,让我们在她的呵护下快乐地成长;
B:我心里很难过,因为母亲为我们吃了这么多的苦,我竟然不知道;现在母亲生病了,都是生活的重担压的她身体生病啊;
C:我这时不仅仅是难过了,比难过还要难过、内疚,那就是愧疚了;
D:心里非常难过,因为自己从来不了解母亲。
此时,我的心里就象打翻了五味瓶似的,酸甜苦辣一起涌上心头,现在你能读好这段话吗?
⑨望着母亲瘦削的脸,想到母亲辛劳的一生,想到自己没有真正关心过母亲,我心里会想什么呢?我想: 我想: 我想: 我想: 我现在就想:
对,作者和大家一样,也在那一刹那间产生了这种奇特的想法,他是怎样说的?
⑩读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你一回呢。让我抱你入睡吧!
A: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说这句话?
B:深情的,恳切的,请求的;
C:你来读读看。你来读。你来读。
㈣感悟深情,体现行为
1、小时候,母亲抱过我们无数次,我们长大了,母亲却老了。曾经,她用那么轻的身体,承受了那么重的担子。其实,天底下所有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不仅仅是作者的母亲,你们的母亲,我的母亲,哪一个不是这样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用一个小小的、轻轻的举动,来回报我们的母亲。
2、配乐范读。
3、听着,听着,你看到了什么?
4、(板书:轻轻摇动)
5、我的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竟然让母亲如此地幸福,如此地欣慰和温暖,母亲真的不要求我们做什么,而我们的的确确又需要为母亲做点什么,来,你也用这么一个小小的、充满温情的举动回报自己的母亲?好吗?谁来读。
6、用我们的笑容带给母亲笑容,用我们的孝心为母亲绽放心灵的的花朵,来,让我们一起捧起书,给母亲一个小小的、轻轻的拥抱,向母亲表达我们的感恩之心。
㈤激情表达,语言实践
这节课,留给同学们两个作业。
出示:
1、填空:
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
在横线上填上自己的话,第一次抱母亲,使我明白了什么?第一次抱母亲,我要怎么样?
至少填三句,不重复。
2、了解我们的母亲,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心,可以是一个小小的拥抱,可以为母亲做一件事情,可以向母亲说一句感激的话。
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用力过猛 难过 愧疚
轻轻摇动 幸福 快乐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13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借助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感悟、品味、朗读,感受文中母子之间浓浓亲情,懂得母爱的伟大,并回报母爱。
教学重点:从课文字里行间感受母子情深。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的辛苦和儿子愧疚的原因。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生字卡片 录音机 心意卡
教学过程:
一、 歌曲导课
1、 生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2、 这是赞颂谁的歌?(母亲) 赞颂母亲是千百年来永恒不衰的话题。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赞颂母亲的课文。(板书课题 : 第一次抱母亲)齐读课题
二、 检查预习
1、 通过预习课文,你在生字、词和课文内容方面有那些收获?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易读错或难理解的词:重担 愧疚 翻山越岭 背上背着妹妹
2、 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 精读感悟
1、 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是什么心情?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交流。师板书:难过 愧疚
(2)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含有这两个词的句子读一读.
(3) 生交流句子,,投影出示: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4) 我为什么难过?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5) 指名读
2、 课文中那些句子写出母亲很轻?
(1) 轻声读课文,从文中找句子,画下来。
(2) 生交流,投影出示: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3) 指名读,其他生闭上眼睛想像画面体会母亲的轻。
(4) 师结:母亲这么轻,跟她生活了几十年的儿子却没有觉察到,所以他心里难过、愧疚。请同学们再来读写作者心情的两句话。
3、“我”的眼力这么差,为什么会把母亲看的很重?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句子读一读,画一画。
(2)生交流句子,投影出示:“在我的记忆中……没想到母亲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3)请你反复读读这一段话,看看你会有那些体会?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把体会写在旁边。
(4)学生交流体会(先读读句子——谈体会——说说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出的)相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翻山越岭”和“重担”暗含着的意思。
(5)引导学生反复读出感情
(6)穿插教师的阐述和引申,引读最后一句:小时候,因为母亲能挑重担,儿子一直以为——;长大成人,有了重担母亲还是自己来挑,我还是以为——
(7)此时,你对这位母亲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带着你的感情再来读读整段话。
4、母亲为儿女付出了那么多,她自己是怎样看待这一切的呢?
(1)生读句子
(2)从这位母亲的神态和表情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
(3)生交流
(4)师结:天下所有的母亲都一样,她们甘愿默默地付出,却无怨无悔。这就是母亲的'胸怀。
5、此时的儿子突然有一种想法,想抱母亲入睡,以表达对母亲的—— 板书:感激
(1)指生读最后一段。
(2)师问:母亲留下的是怎样的泪水?
(3)指导感情朗读
(4)出示图画,为图画命名 相机板书:爱
(5)让我们把这爱的画面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生齐读最后一段。
四、感情升华
同学们,母亲为我们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们回报母亲的方式也很多。作者用抱母亲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母之情,你想用什么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恩呢?请把你要说的话写在心意卡上。(《烛光里的妈妈》)把卡片悄悄放在妈妈的床头,让她享受一份感动和甜蜜。
五、拓展作业
1、搜集赞颂母亲的诗句和文章。
2、用自己的行动报答母亲。
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难过 愧疚 感激
母←—爱—→子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14
教学目标
抓住重点词语“无数次”“轻轻地”“担子”“翻山越岭”“泪水”,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进行报答。
教学过程
一、课前欣赏,谈话导入
(课件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
师:听了这首歌,你们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二、对话文本,入情入境
(一)感受“我”的愧疚,体会母亲的伟大。
1.出示“母亲挑担图”及第2自然段的文字“在我的记忆中……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1)学生自由读,体会“我”当时的心情。(2)“我”为什么这么难过,愧疚?指导朗读:“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3)母亲一直以来承受着怎样重的担子?你能从这段话的哪些地方体会到母亲的担子重?画出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平时我们爬一座山有什么感觉?而文中的母亲呢,她翻越的何止是一座山啊!更何况肩头还要挑100多斤的担子。谁能把母亲的艰难读出来?
师:“年复一年”说明了什么?“我”长大后呢?(生读“长大后”的句子)。(4)启发想象,深入理解“重担”的含义。在这个家庭中,作为母亲,她除了挑担子以外还要做些什么?(5)小结:母亲承受的不仅仅是肩头100多斤的担子,母亲承受的是整个生活的重担啊!这时候你再去读这段话,感受会不一样,心情也会不一样。谁能够通过朗读把这种心情释放出来?(6)个别读,学生评议,齐读。
师:深刻体会了这段话之后,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而母亲是怎样对待这些事的'?
2.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1)个别读。从母亲的表情和话语中,你体会到母亲说这句话的意思了吗?(2)过渡:母亲的话感动了“我”,“我”产生了抱母亲入睡的想法,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答应了“我”的要求。自己读读课文中最感人的第5自然段。
(二)体会“我”的孝心,感受母亲的欣慰。
师:每次读这段话的时候,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到我的妈妈。小时候,为了把我们兄弟三人拉扯大,妈妈吃了很多的苦,但我从来没听过妈妈有一丝的怨言。现在,我们长大成人了,她完全可以放手了,但她仍然像照顾孩子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们。平时,家里烧了好吃的菜,舍不得吃的是妈妈,有了剩粥剩饭,抢着吃的也是妈妈;我们有些不舒服,最着急的是妈妈,自己生病了,迟迟不肯到医院的也一定是妈妈……此时此刻,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天下所有妈妈的敬意。
△理解“眼泪”。此时,母亲躺在儿子的怀中会想些什么呢?这是什么样的眼泪呢?
△理解“无数次”。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过我们,为什么“我”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这么激动、高兴呢?她完全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儿子的这份回报啊!这是为什么?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浓浓的母子情。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自己的妈妈说,请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题目的旁边。(生写。)
师:透过你们真诚的话语,我感受到了你们对妈妈的谢意和敬意。此时此刻,我也特别想用一句诗表达我的感受。(出示课件: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为了我们的成长,母亲总是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自己,母爱是真诚的,母爱是伟大的,让我们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母亲,用实际行动回报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能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段。
德育目标
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过程
分析第一自然段
1.有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放不下你,这个人就是你的母亲,歌颂母亲是永恒的话题,请大家齐读课题。
2.师引述:母亲病得不轻,我赶紧说……
请问“我”是怎样抱母亲的?“我”为什么要这样抱母亲?
生述:
师:一旁的护士发话了,护士是用什么样的语气说的?
能用责备吗?
能用埋怨吗?
3.学生分角色朗读护士和我的对话
分析第二自然段
1.为什么在作者的印象里母亲很重?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从这段话中你听出什么了?
生述
2.母亲肩上挑的仅仅是一百多斤的东西吗?你对这个重担是怎么理解的?(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也就是说要读出文章中暗含着的意思。)
生述
师述:师:说得多好啊!这就是"重担"的含意。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实在听不清,又加孤陋寡闻,不知这前半句是什么内容。有谁明白的,请告知。)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
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前面这句话,"翻山越岭",母亲仅仅是翻过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这个"翻山越岭"你现在是怎么体会的?
生述:可能是辛辛苦苦地养育自己的儿女。
师述:是啊,把"可能"去掉,就是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所走过的曲折
的、不平坦的道路。母亲付出多少啊,当我们这样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当我们这样理解"重担"的时候,我相信你们能把第二段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情。把书立起来,一起轻声地把第二段读一读。"母亲竟然这么轻……"开始。
分析第三自然段
师述:同学们,你们觉得母亲伟大吗?你们感动吗?从她的哪个动作可以看出?母爱是伟大的,具有无穷的感染力,文中的护士也被感动了。请你们找一找护士言行的句子,并认认真真的把它读一读。
3.此时此刻,我也想把我的心声献给我的母亲,献给天下所有的母亲。你们也愿意读一读吗?
4.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突发奇想,想抱母亲入睡,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终于同意了。谁来读读最感人的一节。
指名读
母亲眼角上流出来的泪水是怎样的泪水,一是怎样理解的?
5.你们知道《游子吟》这首诗吗?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同学们,我们对父母做出的再多,也难以报答父母对我们的恩泽,记住这句话。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相关文章:
《第一次抱母亲》的教案03-05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08-27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01-28
《第一次抱母亲》优秀教案09-05
关于《第一次抱母亲》教案08-26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5篇05-09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15篇03-03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15篇)03-07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15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