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 了解文中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2. 探寻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缘由,并学会从科学角度来作出正确的解释
3. 激发探索世间万物奥秘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 具: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 情境创设:
借助多媒体演出沙漠的风沙地貌,你想了解这些光怪陆离的沙漠奇观吗?你想探索他们的`缘由吗?那么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来体验
学生观看、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 整体感知:
1、课文中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你有怎样的感受?
2、 教师巡视,参与讨论,并对学生回答作简评
3、初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交流、讨论
4、作者是怎样把这些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运用课文中和生活中的知识来说明)
5、细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交流、讨论
6、师生共同探究,引导学生把文中现象说清楚,教师适时点拨、简评。
三、心智启发:(教师根据学生实情做激励性评价)
1、么道理?
2、你能不能根据你身边所发生的事。举一个例子来说明科学一定能战胜迷信。
3、假如你是一个导游,领着你的旅游团正走在青岛夏天的海滩上,这时远处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海市蜃楼的景象,你能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和优美生动的语言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一神奇,壮观的幻景吗?
四、 阅读体验(谈收获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1) 假如你是一位旅行家,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2) 假如你是一位浪漫的文学家,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3) 假如你是一位科研人员,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4) 假如你想学习写说明文,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会写14个生字。
2、体会反义词和近义词的妙用,体会“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类词语的表达效果,并加以积累和拓展。
3、了解故事内容的神奇,感受盘古雄伟、高大的英雄形象,体会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4、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内容神奇、想象丰富的特点,培养想象力,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
重点难点:
关键通过朗读与想象了解故事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积累特色语言,体会盘古的`英雄形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关于神话故事。
2、“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
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
3、揭题:18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
1、识记生字。
a、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b、同座互相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2、读通课文。
a、自由练读课文。
b、同座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3、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研读交流
学生自读课文,谈谈对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重点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读一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新发现?
重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a、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类的老祖宗给我们创造的宇宙的美丽样子。
b、让学生根据教学挂图介绍盘古创造的美丽宇宙。
c、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
四、作业
复习生字词。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复习课文,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二、指导写字
学生自由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并思考怎样把字写好。教师重点指导。
练习书写。写一遍生字,再抄一遍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成果展示,师生评议。
三、朗读回味
1、展示读。看谁读得最有感情,读得最美。
记忆读。看谁能记住一些优美的词语,如“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
2、练习复述
同座练说。
3、指名在全班复述,然后评议。
四、课后作业
把《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盘古 开天地
用自己的一切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它所组成的词。
2、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比喻句。
4、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课内外结合,体味作者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长城和运河的雄伟和壮丽。
课时布置: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出示图片,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
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想知道更多吗?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
(2)感知主要内容的。
(2)会读会认田字格中的生字。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发明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同学不良的学习习惯,协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
不朽发明奇迹天堂杭州绸带
(2)指名读这些词语。
(3)指名初步解释词语。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体悟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局部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2、同学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局部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身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异的景象呢?
2、讲读。
3、比较:“奇异”在不在句子中的异同。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示在哪些地方?用
5、自身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的意思。
7、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
8、“发明”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9、“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发明了这人间奇迹?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发明了这人间奇迹。
10、最后两行在第一局部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11、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发明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2、将第一局部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3、指名读,生评议。
14 、齐读。
五、安排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连绵起伏奇迹曲折蜿蜒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连绵起伏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伸向天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局部。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局部
1、导读。
听老师读课文,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下面的三句话的不同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句话读懂了什么?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局部结构完全同于第一局部,同学们自身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
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局部的语气一致?
5、同学们无妨自身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局部读法的区别。
7、同座可分两大局部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局部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局部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
读两局部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俺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2、教师总结。
四、指导背诵
五、指导写字
驾折蜒谱朽篇创簇绸
1、同学自读上面的生字
2、指名读生字
3、齐读
4、指导同学记生字:你能记住哪几个生字?
怎么记住的?
5、指导同学说
6、指导同学写字
蜒左右结构与“蜓”的区别
创注意“仓”的写法
驾下面的“马”不要写成“木”
7、同学描红
8、同学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形近字组词
架()蜒()谱()拆()
驾()蜓()普()折()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用—————划出来
板书设计:
蜒长城和运河(雄伟而壮丽)
创
驾(惊喜而自豪)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发现这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解决办法,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美好。这次习作就是以“我有一个想法”为主题,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发现现象,把改进的办法或建议写下来。
三年级的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有敏锐的观察力,并能对自己关注的现象或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但是要让他们有条理地写下自己对现象的想法及建议,还需要老师有步骤地指导。《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写作教学这样建议: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所以,在本次习作中,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教师要给予学生赏识,对学生习作中提出的可行建议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想法给生活带来的改变,从而将学校课堂变成社会课堂。
【知识与技能】
1.能清楚地写下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并能说说自己的想法。
2.能主动用书面的方式与别人交流想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发现,培养学生留心生活的习惯。习作完成后,读给同学听,培养学生交流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关注生活,有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的愿望。
重点
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清楚现象或问题,并能写出自己的建议或想法。
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佳作,培养学生倾听和发现美的能力。
教师:例文,课件。
学生:课前收集自己发现的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
2课时
第一课时
1.能发现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
2.能写清楚现象和自己的想法。
重点
能发现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
难点
能写清楚自己的建议或想法。
一、承前启后,激情导入
?师:上节课,同学们用一双慧眼发现身边的“小事”,用一张巧嘴说出的“小事”不小,你们都是社会合格的小公民。那么这节课,我们再来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1.课件出示图片。
2.指名学生说说从这些图片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边开车边玩手机、踩草坪)
师:这是不是我们平常生活中就会看到的现象呢?看到这种现象,你有什么想法?
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的想法。
3.教师板书:我有一个想法。
二、确定内容,探究写法
1.相互讨论,确定内容。
师:请大家翻开书本,听老师读这段话,想一想,我们这节课的习作主题是什么?
2.师读: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或问题引起了你的关注?你对这些现象有什么想法?从自己发现的或同学列举的现象中选择一个写一写。
3.学生交流本次习作的主题。
4.教师小结,并板书。
生活中自己关注的一个现象或问题及对此现象的`想法。
5.全班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材料。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收集了一些材料,现在请大家把各自收集的材料向全班同学说一说。如果有的同学没有收集,请拿出笔,记下其他同学说的现象或问题,作为自己的习作内容。
6.典型引路,探究写法。
师:同学们都有了想写的内容,那么该怎样写呢?请大家自由读一读方框中的语段,想一想,这些语段给了你哪些启示?
(1)学生自读。
(2)教师指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交流。
(现象、想法、建议)
(3)教师总结。
第一语段
现象:爱玩手机的人特别多。爷爷生日那天,大家都忙着玩手机,很少一起聊天;我爸爸下班后也一直玩手机,我叫他他都不理我。
想法:过于沉迷手机会影响与别人的交往。
建议:我们不应该总是玩手机,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关心身边的人。
第二语段
想法:我们班能不能开辟一个植物角呢?
建议:我们可以在植物角养花种草,或是种花生、种豆子,还可以根据时节的变化更换不同的植物。
三、行笔成文,相机辅导
1.师:从同学们的表情和眼神中,老师已经知道大家都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不过在写之前,老师还有两个提示。(出示提示)
□把现象和想法写清楚。
□如果有改进的办法或建议,也要写下来。
2.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习作:我有一个想法
生活中自己关注的一个现象或问题及对此现象的想法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难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你能说说“失信”是什么意思吗?(失去信用)你知道“失信”的反义词是什么吗?(守信)这个题目还可以怎样说?(我要守信)
2、课题质疑:“我”指的是谁呢?是说他在哪件事情上不能失信呢?
3、那么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自由读“资料袋”里的内容。
课件出示宋庆龄的照片,并配有文字。指名读。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拿到一篇文章,我们应该怎么来读呢?你有好的方法吗?
出示朗读要求,学生齐读:①借助拼音读课文。②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③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纠正字音。同时出示本文生词及几个难读的词学生认读:照耀、早餐、叠花篮、解释、歉意、道歉。
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展开探讨交流。(出示课件)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提到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板书:
爸爸 去↗伯伯家
→宋庆龄 守信 留下等小珍
妈妈 留↘小珍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说故事内容(提示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出示课件)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时间),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决定(留下来)。(人物、事情)
三、自读自悟。
(一)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宋庆龄守信?
1、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能说明宋庆龄守信的语句找出来划上线,并好好读一读画出来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2、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宋庆龄的这种品质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并相机板书:语言、动作、表情。提示:本单元的习作就是写一个你熟悉的人,那么,要想使你写的人也能像宋庆龄这样特点鲜明,大家一定要注意描写这个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
A、“爸爸,我昨天和小珍约好了,今天他来我们家,我教她叠花篮。“宋庆龄说。
宋庆龄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爸爸见庆龄停住了脚步,当时就很好奇,于是他就奇怪地问———,庆龄回答说———)
她当时只是停住了脚步,可见她还是有点犹豫的,是吗?
指名朗读。
小结:从这句话中,确实让人感受到宋庆龄的守信。
B、“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指导朗读: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这里可以看出什么?(庆龄的话说明她已认识到尽管明天教小珍叠花篮是可以的,但是让她来了扑空会使自己对不住小珍;如果说父亲问庆龄怎么不走时,她的回答还略显犹豫的话,那么此时“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则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引读:正当爸爸拉起庆龄的手就要走的时,庆龄又一次想到了小珍,连忙说———
小结:从这里也可以感受到她的守信。
C、“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
指导朗读:
正当爸爸和庆龄在一旁迟疑的时候,妈妈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在一旁说———— 可是庆龄觉得这样好不好,她是怎么说的?(如果说宋庆龄在回答爸爸的建议时还只是想到会让小珍扑空从而对不住小珍的话,那么她在回答妈妈的建议时则明明白白地表明自己因为没有忘记这件事而向小珍道歉是自己失信的表现,这种明知故犯的'失信,比无意中的失信,就更不对了。也更说明了宋庆龄人品的高尚。)
小结:这里也可以感受到宋庆龄的守信。
D、理解第一自然段。
她本来就很想留在家里,对吗?从课文中找出理由(第一自然段)。 指名说。
a、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
指导朗读。
b、伯伯家……
指导朗读。体会:如此想去而未能去表明了一个孩子为守信做出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3、引读守信的句子:
小庆龄当时是多么想去伯伯家的啊!可是当她走到门口,想起今天要教小珍叠花篮的时候,她便停住了脚步,对爸爸说:——————
爸爸让她改天再教,拉起庆龄的小手要走时,她连忙说:——————
这时妈妈也给她建议,让她回来向小珍道歉,她还是拒绝了,并且说:——
从这一系列的语言和动作中,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小庆龄是个 的人。
(二)当时,妈妈深有感触(出示妈妈的话)。
妈妈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妈妈当时为什么要笑?
庆龄又为什么要笑呢?
四、分角色朗读,师读父亲、母亲的话,学生读宋庆龄的话。
五、交流感受。
小结:通过大家的朗读,一个诚实守信的小庆龄仿佛就站在我们面前。俗话说得好“一诺值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大家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宋庆龄一样守信用,重诺言。
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你还知道哪些诚实守信的成语、俗语或故事?请介绍给大家。
2、课外收集有关诚实守信的成语、俗语记在日记本上,找有关诚实守信的故事读一读。
3、写一则日记,描写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或一件事。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
【学习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的原因。
3、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香港的历史与今天。
【课前准备】
搜集与香港有关的资料。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大家了解香港吗?请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
2、今天,我们产“东方之珠”这一课,你会对香港有更多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己试着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注意带拼音的字音。
2、边读边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香港的?
3、小组合作,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4、指名说说课文讲了香港哪几个方面的情况。
三、诵读体验,进行实践
1、从课文重点介绍的四个方面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方面多读读,再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一方面的内容,讲述时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
2、总趋势:
装扮解说员,向游人介绍你最喜欢的那方面的内容。
大家相互评议。
拓展迁移,发展语言。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把下面的话写具体。
①香港真是个“万国市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香港真是个“灯的海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的家乡真是个美丽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3、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课文的教学重点,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小诗,但是需要你们帮我填完整,填好了就送给大家,好吗?出示:秋天的颜色。谷子说:“秋天是()的。”高粱说:“秋天是()的。”棉花说:“秋天是()的。”松树说:“秋天是()的。”土地说:“秋天是()的。”小朋友说:“秋天是()的。”大家一起来读读吧!师:秋天的色彩真多呀!你们能用一个词语表达出来吗?(学生用所学习的词语来表达,教师肯定他们的回答。)有位朋友告诉我:“秋天是五彩缤纷的。”想不想去看看?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雨》。(板书课题)在填诗的过程中,让学生感知秋天的景物,激活了他们的思维,同时也为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作好了铺垫。
二.
初读课文,指导识记生字,积累好词好句
1、秋天的雨可神奇了。听老师范读课文,看看秋天的雨给大地带来了怎样的变化。(配乐朗诵)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小朋友们也想读读吗?
自由朗读课文,划出课后双线格里的8个生字。
同桌之间互相指读,看谁读得准,记得牢。
集体反馈。①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字词:“一把钥匙、趁你没留意、菠萝甜甜的、衔来树枝、油亮亮的衣裳”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教师指导两个轻声(钥匙、衣裳)、区分“衔”和“街”、学生齐读。②出示句子:“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这是两个什么句子?(比喻)谁会读?(指导扇的读音)指名读、齐读。指导“枚、爽”的笔画,学生书空。③出示句子:“橘子、柿子倾斜角挤我碰。”“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这两句又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拟人)谁来读读、齐读。指导“柿”字的笔画,区分“喇”和“刺”。(4)再读②③中的句子,像这样的好句子,课文中还有很多很多,你快去找找看,读一读。(5)学生展示读,教师适时鼓励。
3、小朋友们读得真好,现在和伙伴们交流交流:课文是从哪能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教师适时板书:是钥匙、是颜料、藏气味、吹喇叭。
4、
再读课文,体会秋天的美好。要求:老师读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学生读后面的内容,最后一自然段齐读。(配乐)从教师的示范读,学生自读,读词语,读句子,再到读课文,不仅读的形式多样,而且读有层次。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识字、学词、练句,走进语言文本,体会感悟文本。
三.课后练习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选择你喜欢的词句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它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它还会吹金色的小喇叭呢!同学们是想看看秋雨的颜色、想闻闻秋雨的气味,还是想听听秋雨的声音呢?
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体会秋天的美好
1、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你闻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
2、个别汇报,相机点拨,朗读体会:(1)喜爱秋雨颜色的同学们,看到秋雨的色彩了吗?给大家讲讲。(2)课件展示(说一说,填一填描写颜色的词语)()的银杏树()的枫树()的田野()的果树()的菊花......你知道秋雨还有哪些颜色吗?想一想,仿照上面短语的形式说一说。(3)小结: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说秋雨“五彩缤纷”了吗?(4)你喜欢哪种颜色?把有关句子读给大家欣赏。(5)听说秋天的'雨滴里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我们班哪位小朋友们被那诱人的香味勾住了?想象一下,说说看,秋天的雨里还有哪些香味?(说中扩展)(6)秋天到了,水果成熟了,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味,令人陶醉!(引导朗读)(7)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不喇叭,同学们听到了什么?谁也听到了?(喜鹊、松鼠、青蛙......)引读课文。(8)小结:小喇叭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你看──(媒体展示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图)同学们快快选择一种可爱的动物或植物,说一说它们是怎样过冬的。(9)同学们喜欢秋天的雨吗?(说说喜欢的原因)(10)激朗读: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11)媒体播放“秋天美景”,感受秋天的美。(12)配乐朗读全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小组交流,探究发现。
三、小结
师:小朋友,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四、自主选择,感情朗读,积累背诵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赛读,评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
(配乐)
五、拓展延伸,鼓励展示
1、让我们一起再回到“秋天的颜色”这首小诗,现在你能按这个格式自己写一首吗?
2、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你最想做的又是会么?
1、自选作业:(1)收集描写秋天的词句。(2)画一幅秋天的图画。(3)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秋游,把看到的景色写成一段话。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
教学要求:
1、认读10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说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各有什么特点。
3、向同学介绍自己看到的一处长城的景象。
教学重点:
了解两处长城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
教学准备:
建议学生亲自去长城游览一次进行亲身感受
收集有关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
录像片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导言
为了抵御外族的入侵,历有一位伟大的皇帝秦始皇修建了抵御外族侵略的攻势城墙是——长城。长城被称为世界上伟大的历史遗产。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更多的了解司马台城城和八达岭长城。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小组交流汇报。课上请同学介绍自己去长城时看到的景象和感受,没去过的同学把收集的长城相关资料进行组内交流。(课内外资源相结合)
三、自学课文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1、默读思考: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各有什么特点?并在书上画出相关语句。
生:司马台长城:险、密、全、巧、奇的五大特点。(中国长城之最)八达岭长城:地势险峻,
2、选择你喜欢的句或段读一读,并试着说说感受。同时指导朗读。
3、练习说话:选择喜欢的长城介绍介绍,看看你能不能把长城的景象介绍清楚注意要抓住特点来介绍。全班交流汇报
4、生生之间互相评议㈣理解积累优美、生动、形象的词句标画优美、生动、形象的词句。
如:堪称:可以称得上。悬崖绝壁:绝壁,陡直的山崖。形容山势险峻。不寒而栗:并不冷而身体发抖。形容非常害怕。精湛:精神,高超的意思。:极其少有。
作业布置:
配合本课学习,建议同学办一期有关长城的小报。
板书设计:
北京的长城司马台长城:险、密、全、巧、奇(中国长城之最)八达岭长城:地势险峻,本文以自学为主,通过朗读和提问学习了课文。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
一、质疑问难,导入新课
“那一定会很好”,是课题,是树在各个阶段一以贯之的内心愿望。课始,教师可组织学生围绕“看到题目以后,你想知道些什么”这一提问质疑问难,并抓住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板书,如,这是谁的想法“那一定会很好”中的“那”分别指什么为什么那样以后一定会很好……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帮助他们理清故事发展线索,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朗读课文,正音入调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是学生必做的功课,即使是略读课文也不例外。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向学生提出“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遇到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的朗读要求,组织学生自读课文。
在学生朗读后,教师可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如,为提高学生认读生字的兴趣和能力,可以设计以下四种教学方式:
1、辨一辨:缩吱拆茎(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2、比一比:经—茎堆—推折—拆(区分形近字)
3、加一加:“纟+宿=缩”“奴+力=努”“口+支=吱”
4、猜一猜:“一日”—“旧”
在正音认形之后,教师可采用开火车的方式组织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随时纠正出现的问题,直至达到正确、流利的要求。
三、默读课文,理解内容
围绕课始阶段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是谁的想法”?“‘那一定会很好’中的‘那’分别指什么”?“为什么那样以后一定会很好”?组织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寻找答案,以锻炼其阅读能力。
根据三年级上学期学生的学情,教师可分步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步,默读课文,将含有“那一定会很好”的句子画出来;第二步,默讀课文,寻找表格中所列问题的答案,为学生阅读思考提供适当的凭借,如表1。
在学生两次默读思考的基础上,组织交流讨论,体现教材关于略读课文的编写意图,落实阅读提示提出的要求。阅读思考重在兴趣激发和习惯培养,对答题的质量不作过高要求。
四、联系比较,初识童话
第三单元的导语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在单元“习作”中又安排了“我来编童话”的练习,在“语文园地”里还归纳了浅显的关于童话的.知识。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比较一下,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初步体会在童话的世界里,植物、动物不但和人一样会说话,而且也有喜怒哀乐;故事具有想象丰富、曲折离奇的共同特点。至于不同之处,能够有所感受就行,例如《去年的树》主要是人物“会说话”,《那一定会很好》主要是人物“有思想”,而且是按照人的一生来写树的历程等。
作业设计
找一本童话书,如《安徒生童话》《稻草人》等,读读其中的童话故事,读后将喜欢的故事讲给同学听听。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字,学会其中的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暑假、笔陡、石级、铁链、似乎、发颤、奋力、鲫鱼、纪念、辫子、勇气、决心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
4.学习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2.训练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爬过山吗?能谈一谈你爬山时的感觉吗?
2.有一位小朋友,她爬上了一座高高的山峰——天都峰,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她都有哪些感觉。(板书:爬天都峰)
(二)初步感知
1.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多读几遍。
2.通过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理解你不认识的词语的意思。
3.再读课文,给课文的自然段标明序号,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你不能理解,在书上画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在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干什么?
读后明确: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四)质疑
请同学们把你们画出的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对于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如果学生之间能相互帮助理解的,尽量鼓励他们相互帮助理解。有些师生共同归纳。)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3.自己查找资料或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试着理解下列问题:
(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高和陡?你是怎么理解的.?
(2)我和老爷爷、爸爸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对于“奋力”“终于”“居然”这些词语你是怎样理解的?
(3)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致谢?爸爸又说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
3.学习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爬天都峰》。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思考:读这一自然段都让你知道了什么?
读后明确:暑假里,“我”和爸爸一起去爬天都峰。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想一想第二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明确:天都峰又高又陡
(2)你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高和陡?你是怎么理解的?
师生交流后明确:
①“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这句话中的“云彩上面”就是说天都峰非常高。“啊、哩”两个语气词,表达了我的惊叹,烘托了天都峰的高。
②“我爬得上去吗?”这句话也突出了天都峰的高,这句话写的是对自己能不能爬上天都峰的怀疑,也衬托了天都峰的高。
③“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这句话中的“笔陡”“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能突出天都峰的陡,因为“笔陡”就是笔直笔直的;“从天上挂下来的”是说天都峰特别陡,所以从这两个词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陡;“真叫人发颤”表达了“我”当时害怕的心态,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同学们说到哪老师就引到哪,不一定按顺序说)
板书:
在云彩上面
天都峰 爬得上去吗
挂下来
发颤
(3)指导朗读
对于天都峰的高和陡,要读出气势。①自由读,体会一下 ②指名读。
3.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三、四、五自然段又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
明确:“我”和老爷爷相互鼓舞,决定一起爬天都峰。
(2)面对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为什么不再犹豫了?
师生交流后明确:“我”看到的老爷爷“白发苍苍”,“年纪比我爷爷还大”,通过对老爷爷的描写,可见他年岁已经非常大了,“我”看到年纪这么大的老爷爷也来爬天都峰,于是勇气倍增,不再犹豫,并和老爷爷约定一起爬天都峰。
(3)朗读指导。
① 同座分角色试读。
②指名分角色感情朗读。
4.学习六、七自然段。
(1)朗读6、7自然段,思考: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你觉得爬天都峰怎么样?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应抓住“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来理解。)
①我(奋力)向峰顶爬去。
问:“奋力”是什么意思?
“我向峰顶爬去”一句加上“奋力”有什么好处?说明了什么?
明确:“奋力”就是充分鼓起劲来,能使我们感受到爬山不容易。
②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终于”在这里指什么?
这句话用上“终于”好在哪里?
明确:“终于”指“我”和“爸爸”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用上“终于”使我们进一步感受到爬山很费力,很不容易。
(2)小结:“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这两个词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3)指导朗读。
试读、指名读。
5.学习八、九自然段。
(1)自由读八~九自然段,思考:爬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会互相致谢呢?
(2)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居然”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用上“居然”有什么好处?
明确:“居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用上“居然”一词能使我们感到爬天都峰很不容易,但只要有勇于攀登的精神,是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3)指名分角色感情朗读八、九自然段。
6.学习第十自然段。
(1)看到“我”和“老爷爷”互相致谢,爸爸又说了什么?你怎样理解爸爸说的话?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汲取力量”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明确:汲取力量就是得到鼓舞。
(2)我们想想课文前面的内容,老爷爷和小妹妹是怎样互相鼓舞的?
明确:小妹妹爬山的勇气使老爷爷增添了勇气,老爷爷爬山的勇气又使小妹妹增强了爬山的信心。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
《皇历迷》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特点,感受幽默的效果。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性格特点,懂得生活里不能相信迷信,要有科学的人生观。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做事之前都要看一看日子,挑个黄道吉日,或找人算上一卦!认为这样才会顺利!
今天,这则幽默就是一个黄历迷。他的做法让人哭笑不得!
二、新课
1、齐读课题——《黄历迷》。齐读课题。
出示幻灯片,简介什么是黄历。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同桌间学习生字。
4、检查生字。
5、检查读文,分自然段读文。
6、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7、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8、快速浏览课文,把课文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一下段落?
9、同桌间说一下各段的'段意。
10、指名说各段段意。
三、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绝不越雷池一步"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分角色朗读课文,展开想象;感受幽默,懂得迷信害人,要相信科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感受幽默,能够明白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懂得迷信害人,要相信科学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
2、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
1、说出幽默的主人公是谁?有什么特点?
2、想课文哪一自然段是写主人公特点的?
3、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从朗读中你知道了什么?抓住重点词句汇报。
4、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可笑的句子,多读几遍。
(2)想:作者是怎样表达人物可笑的?
(3)指导朗读,体会人物可笑与无知。
5、汇报。
6、拓展。
(1)联系课文内容,续写故事。
(2)想象说话练习,总结道理。
(3)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迷信害人。
7、总结学法,指导阅读。
8、阅读推荐。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训练要求
1、指导学生大体了解谚语的意思。诵读、背诵谚语,不断积累语言。
2、辅导学生自读,理解短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关爱他人。
3、辅导学生进行听、说、评的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训练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训练要求
完成总要求1、2。
训练过程
一、导入 课题
二、完成读读背背
1、学生自读:
(1)正确朗读下面的谚语。
(2)在熟读的基础上能背诵下来。
(3)边读边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学生讨论,相机点拨。
火要空心,人要实心。--火心空,有氧气,才能烧得旺。人心实,信得过,才能办成事。
不怕有错,就怕不改过。--人偶尔犯个小错并不可怕,怕的是不知悔过,小错不断,酿成大祸。
好事多做,恶事莫为。--好事要多做,坏事千万不要干。
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树干直,做什么都能用得上,人正直,到哪里都能得到信任。
茄子不开虚花,真人不说假话。--茄子开的花,个个会结果,没有虚花。真诚的人说的都是真话,没有假话。
(这些都是谚语,内容上都是讲为人之道,教导人要正直、诚信,多做好事,改正错事,不做恶事。形式上音韵和谐,言语隽永深刻。)
4、学生朗读、背诵这些谚语。
三、完成阅读
1、指名读短文后面的思考题,明确阅读要求。
2、自读短文,一边读一边思考短文后面的'思考题。
3、指名朗读短文。
4、学生提问质疑,教师引导归纳。
第一个问题可以分为两个小问题:财主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得到快乐了吗?为什么?(回答时要学生联系上下文,了解“他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别人,所以一个朋友也没有”、“只好答应老人的条件”及他找到泉水后所想、所说、所做。)
5、组织交流、讨论。
6、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第二课时
训练要求
完成总要求3。
训练准备
制作《小摄影师》的朗读磁带。
训练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导入 新课
1、播放录音,回忆《小摄影师》的故事内容。
2、说一说你眼中的小男孩、高尔基分别是怎样的人?
(小男孩有礼貌,高尔基热爱儿童,关心祖国下一代。)
二、展开想象,设计情节
(1)假想结尾的几种可能
小男孩可能再来找高尔基爷爷,向他道歉并为他照相;也可能不好意思再来,通过其它途径找到照片,完成办墙报的任务;也可能观察了解高尔基的活动规律,在不耽误高尔基工作的情况下,完成照相任务。
(2)学生自己选择其中的一种续说。
要求:
A、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线索中思考,也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设想情节的变化,想出补救的办法。
B、要符合人物的性格,情节合理。
三、学生分组说故事
A、请你进入角色,设想自己就是小摄影师,坐到电车上心情会怎样?回到家里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B、小组互相商讨,把故事讲完整,讲清楚,讲生动。
C、试着演一演。
四、小组评议
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要注意看别人的优点,赞赏别人的奇思妙想,学习别人的生动表达。(老师深入到小组中,关注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合作效果。进行个别辅导、点拨,使他们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五、全班交流
各小组推选优秀代表上台续说故事,大家评议,看谁的故事编得好,谁的故事讲得好,评出优秀小组。
六、课外拓展
把你续说的故事写下来,回家讲给你的父母听。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从而使学生懂得做子女的也应当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可贵的沉默。
2、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沉默”?(沉默就是不说话)
3、齐读课题,质疑。师: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他们沉默时的神态怎样?沉默之后是一种什么情景呢?……)
二、学生自学,解决疑惑。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通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
(2)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不懂的句子做上记号。
(4)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不理解的,不懂的词句与大家
交流、讨论。
2、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三、检查自学情况,深入学习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1.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2.理解词义。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骄傲:本文是自豪的意思。
神气十足:形容十分得意而傲慢的样子。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情绪:人从事各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的心理状态。
索性:直截了当,干脆。
阻止:使停止行动。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依然:依旧。
寂然无声:非常安静,没有声音。
期待:期望、等待。
追逐:追赶。
沉默不语:不说话。
瞥了一下:很快地看了一下。
赦免:依法定程序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
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个方面。
继而:接着。
稚拙:幼稚笨拙。
3、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一节课上,老师询问家长给学生们过生日的情况,大家情绪热烈,滔滔不绝,可当老师问谁知道家长的生日时,教室里立刻沉默无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懂得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2)哪些自然段是写课上发生的事?哪些自然段写了课下发生的事?(小组合作学习,得出以下结论。)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1—16自然段):写课上老师教育我们不能只会感受爱,还要知道回报父母的爱。
第二段:(17自然段):写家长会上,家长们的反映。
第三段:(18自然段):写“我”的感受。
4、学习内容,理解重难点。
(1)请学生把课文中孩子们在叙说父母给自己过生日的情景时的表现,用笔画下来,再读读,体会一下当时孩子们的心情。(也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过生日的情景)
从“骄傲地举起了手”,“神气十足地左盼右顾”,“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索性站起来”,“快乐地交谈”等体现了孩子们得到父母的爱的幸福。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
课文内容分析:
本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我”在上学路上看到的深秋美景:雨后初晴,道路两旁的水泥道上铺满了金色的梧桐落叶,整条道路上就像铺上了一块色彩绚丽的地毯。全文充满着童真童趣,饱含着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为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打开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课文结构清晰。第一、二自然段以“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开头,写经过一夜秋风秋雨,天放晴了,“我”背着书包去上学;结尾呼应开头,第十、十一自然段仍以“一夜秋风,一夜秋雨”结尾,写“我”第一次发现门前水泥道真美。首尾呼应,使课文浑然一体。第三至七自然段写“我”在上学路上观察到的景物,对铺满金色落叶的水泥道进行具体生动的描写。
课文描写细致,层次分明。既写观察到的景物,又写感受与心情。其中第五自然段写梧桐树叶掉落;第六自然段整体描写铺满落叶的水泥道;第七自然段描写水泥道上的每片落叶。而第八自然段则写“我”走在水泥道上的愉悦心情。
学情分析:
三上学生已积累了多种识字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识字能力。在阅读积累方面,也形成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对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理解难懂的词语”,学生在低年级对词语的理解方法也有所接触。教学中,我们重唤醒、点拨和引领。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认读“洼、印”等6个生字;会正确、规范地书写“铺、泥”等13个字;会写“金色、水泥”等17个词语。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4.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会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教学重点:
1.正确识字、写字。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
2.能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一、谈话导入
你参加过绘画比赛吗?今天我们以评委的身份去参加一场比赛。
(学生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练习把课文读正确
1、小组内朗读,互相检查读音。
2、出示词语,指名带读。
绘画、金灿灿、宫殿、清澈、强盗、金箍棒、打滚儿
3、把这些词语和句子带到课文中去读,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默读课文。
1、思考课文写了几个小朋友画画,他们分别画的是什么?他们为什么画这些?并画出有关的句子
2、把画出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你怎样与大家交流。
3、读完后分配好角色后练习朗读。教师参与朗读,进行个别指导。
请一组同学到前面来,让我们听听参赛的小选手是怎么介绍自己的作品的?
(二)展开评价,形成科学的评价观。
1、听了他们的介绍,你认为谁的画该得第一名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全班展开讨论)
2、老师听了同学们的建议有些为难,到底采用谁的意见可不能一个人说了算,咱们来制定一个方案吧!
(或以不同标准评出单方面,或评出并列第一)
全班根据方案进行评选
为你最喜欢的一幅画起个名字吧!(板书作品名称,依评选结果对号入座)
四、拓展
你想画什么?
像参赛的选手一样讲一讲你这幅画的内容。
五、作业
画一幅画,把它介绍给自己的家长。听听他们的评价。
板书设计:
谁该得第一
(评价标准):
(作品名称):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1-24
三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24
三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3-16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9-23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04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寓言04-04
三年级语文上册《石榴》教案01-07
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08-19
三年级上册语文《掌声》教案06-10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质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