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练习三》优秀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练习三》优秀教案11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练习三》优秀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练习三》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
2、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3、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运用分析、推理能力正确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分析、推理能力正确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接龙。
每人一题,全体参与。
要求:先计算出得数,再编题,编题时可用加、减、乘、除法。
方法:教师出第一题3×8.让学生按学号自觉参与。
2、笔算闯关。
教师出示5道计算题,请同学们做,谁能都做对,证明谁闯过了第一关,结合班级评价方式给予表扬;做错的`,说出错误原因,并加以改正。
3、100÷2 63÷3 2800÷7 6300÷9
200÷5 84÷2 2400÷6 5600÷8
4、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二、巩固练习
1、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3题。
(1)出示题。
(2)读题,理解题意。问:怎样理解平均每集播放多长时间?
(3)分析数量关系。
(4)列式计算。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2、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5题。
(1)出示,理解题意。
(2)按要求尝试推理,说明理由。
(3)根据题意,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4)想一想,你提出了几个问题,你还能提出其它问题吗?
3、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8题。
(1)先出示四幅图。
(2)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发言)
(3)板书问题(1)
(4)板书第18题的问题(2)。
(5)读题,思考。
(6)学生独立解答。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了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能够分析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个别同学笔算方法存在问题,及时进行了纠正和帮扶,今后还要加强巩固。
《练习三》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
【教学重难点】
口语交际;习作(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教学准备】
采访老师同学和家长,他们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教学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人,激发说话兴趣
师:同学们,我想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你是什么样的孩子。其实,最了解你的莫过于你自己了。有人说你粗心大意,你也许不服气地想:我心细着呢?面前这些熟悉你的老师和同学,一定不会象你自己那样全面了解你。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
二、读提示,明白交际要求
1、可以说自己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还可以说自己奇特的想法等。
2、说真话,说实事。
3、注意听别人说,对别人说的能做出评价。
三、认真思考,组织语言,小组交流
1、先要想一想自己介绍什么,怎样介绍。
2、小组交流。
3、评一评:
谁说出了自己特点?
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讲。
2、师生评议:
不仅要评讲得怎么要,还要说说自己听了之后的想法。
3、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提示性评价。
五、总结
师:通过今天推心置腹的交谈,我相信小朋友们彼此更加深了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更能互相理解,愉快相处。
第二课时
习作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习作
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们都做了自我介绍。现在我们就来写写自己,好吗?
二、确定交流对象,自主习作
1、引导学生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开拓思路:
我叫丁丁,是个男孩,已经11岁了。你要问我长得怎么样,一个词──奇貌不扬。奶奶却说我喜相,俊得呢!眼睛小却黑珍珠似的,嘴角向上翘,一看就会侃,再加上一对大耳朵往前扇着,准是个有福人。
⑴ 读读这一段,你觉得丁丁这段自我介绍写得怎样?
⑵ 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
⑶ 选定对象(老师、同学或未见过面的人)自主写作。
第三课时
讲评
一、多元评价,认真修改
1、自己读一读,改一改。
2、读给同伴听,听听他们的评价,再适当修改。
3、在班级交流,师生评议:
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特点,语言是否通顺。
4、交换修改,(错字和标点)
二、成语故事
1、自读故事,读熟短文:
⑴ 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
⑵ 跟同桌合作,比比谁先读正确。
⑶ 检查读。
2、结合短文,理解买椟还珠:
⑴ 郑国人买了什么?椟指什么?
⑵ 珠指什么?还给谁了?
3、全班朗读。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比较导入:
⑴ 师:同学们今天非常精神。再注意听,老师说的这一句话和刚才说的意思一样吗?同学们今天难道不精神吗?
⑵ 自由说这两句话是否一样。
2、师:有的`同学说一样,有的同学说不一样。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本上的句子,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伴。(一个是表示肯定的句子,一个是用疑问的语气表达的问句,但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3、以同桌为单位一人读一句话体会。
4、游戏:
老师说一个表示肯定的句子,让学生说一各级意思一样的反问句。
二、读读记记
1、自由读句子。
2、说一说5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
3、找找以此类似的句子。
三、读读背背
1、自由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3、开火车背诵。
4、齐背。
【反思】
在上园地三时,才用当小老师的方法,同学互助,帮助理解困难的孩子学习我的发现和读读背背,读读记记。学生的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涨了,使我体会到应该多相信他们一点,多给他们一点微笑。这样,课堂才会更快乐。
《练习三》优秀教案3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 并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进一步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资源: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做P95页1
1、学生读题并判断是否正确。
2、反馈交流并说理由。
二、做P95页2
1、学生独立判断。
2、反馈交流并说明理由。
三、做P95页3
1、投影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
2、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哪位同学捐的图书本数最多?
(2)平均每位同学捐的多少本图书?
3、根据所给的信息你还想到了什么?与同学说一说。
4、交流反馈。
四、做P96页4
1、学生看图读题,了解题中提供了哪些信息。
2、学生回答问题:
(1)你能算出三年级平均每组植树的棵数吗?
(2)哪些组植树棵数比平均棵数多,哪些组植树棵数比平均棵数少?
3、你还能怎样说明三年级的'棵数情况?同桌交流。
4、交流反馈。
五、做P96页6、
1、学生读题并回答下列问题。
(1)最高的同学身高是多少厘米?最矮的呢?
(2)估计一下,他们的平均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
2、算出他们的平均身高,看看你估计得怎么样?
3、同桌交流还能说出这个小组同学身高的哪些情况?
4、交流反馈。
六、做P97页7
1、根据所给信学生独立思考。
(1)上星期平均每天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氏度?最高气温呢?
(2从上面的记录表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2、反馈交流。
七、全课总结
八、课外作业:做P96-97页5、8
《练习三》优秀教案4
第二课时
口算乘法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44-45页练习九7-12题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确率。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口算卡片 红旗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基础知识练习。
1、7070=答案
6090=答案
8050=答案
1140=答案
3080=答案
20xx=答案
4060=答案
3120=答案
2、学生们完成后,选两行学生按顺序每人一题订正结果,教师要统计学生口算的正确率,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及时鼓励表扬,有错误的学生要让其说出是哪道题错了,教师给予板书,帮助学生改正。通过练习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问题,能够从中了解到好的计算方法,这样可以使自己的计算更准确、更迅速。
3、老师选两个学生当代表到前面比赛,其他学生在教材上完成,到黑板上的学生按箭头的顺序分别把答案写在题目的两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夺得小红旗。
让学生一起订正,在教材上全部做对的学生都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通过比赛让学生明白看,一味只图快,做的题不正确,是得不到红旗的)
二、探究新知
1、运用口算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44页的第7题,这是一道图文结合的题。引导学生认真看题中的文字,还要认真观察图,看图中都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说一说,你从题中都知道了什么。
老师引导学生想
(1)题中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解决这三个问题需要哪些数据信息?
(3)在充分分析题意之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解答过程,订正结果。
例:5011=550(千克)
答:李红家的蚕子可产蚕550千克。
5080=4000(千克)
答:李家村的蚕子可产茧4000千克。
1850=900(元)
答: 50千克茧能卖900元钱。
2、小象出生后,体重平均每年增加200千克。20年后这头大象重多少千克?
(1)让学生完整地回答出此题需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数据。学生之间互相订正,互相补充。
(2)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20020=4000(千克)
4000=100=4100(千克)
答:20年后这头大象重4100千克。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口算。
2、小明要买12本书,每本书19元,小明大约要带多少元钱?
3、教材第45页的第10题。
四、思维训练
1、不计算,把估算结果写在括号里。
10024=答案
20030=答案
3210=答案
74100=答案
20xx=答案
6050=答案
6100=答案
10700=答案
1230=答案
344=答案
406+8=答案
570+57=答案
2、李叔叔平均每天组装19辆自行车,9月份大约共组装多少辆自行车?
3、海龟出生后,体重平均每年增加100克。40年后它的体重将增加到4080克。小海龟刚出生时有多少克?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在练习中使学生巩固复习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学生能熟练的进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确率。尤其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总结出了实际问题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单价x数量=总价
《练习三》优秀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利用直观教具正确地用分数表示相关的.数。
2、能利用分数知识将低级单位的长度、钱币换算成高级单位,并用十分之几的分数表示,为下面认识小数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600÷3320÷4690÷3720÷9
60×40×7889+2572-56
80×6080+6015×616×5
二、在下图中涂上分数所表示地部分。
3/4
2/3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6题
2、做“想想做做”第7题
提问:为什么第一个括号填写1/10,第二个括号填7/10?
教师在线段上再任意表上几个括号。
3、做“想想做做”的第8题
出示放大图。
这把尺总长是几厘米?也是几分米?看着直尺说一说1厘米是1分米的几分之几?为什么?也就是几分之几分米?3厘米和7厘米呢?
4、做“想想做做”第9题。
5、做“想想做做”第10题
6、做“想想做做”第11题
四、全课。
《练习三》优秀教案6
教学内容:第92页练习二十第5-11题。
教学目标:认识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的数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解答这类应用题。
教学重、难点:巩固和掌握分析应用题的'综合思路,培养初步分析推理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基本训练
1、出示
(1)杨树45棵,柳树比杨树多20棵,?
(2)杨树45棵,柳树比杨树少20棵,?
学生补充问题,口头列式解答。
2、对比练习
练习二十第6题
(1)学生读题
(2)根据条件,线段图应怎样画?
讲解第(2)小题
根据鸡21只和鸡的2倍,可以求出鸡2倍是多少只?
再根据求出的鸡的2倍只数和鸭比鸡的2倍多4只,可求出鸭有多少只?
(3)学生尝试,指名板演
(4)学生列式解答,并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比较:
①第(1)小题和第(2)小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②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有不同?
三、综合练习
1、练习二十第7题
①学生读题
②说说已知条件和问题
③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练习二十第9题
①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②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四、作业
练习二十8、10、11题
《练习三》优秀教案7
教学内容:
教材第47-48页练习十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
2、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熟练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计算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34×20xx×1013×3021×3043×20xx×4051×7063×3072×10
巩固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为复习笔算打好基础。
2、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12×4432×1342×1121×23
指名四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其他同学在 练习本上完成,完成后每个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指名学生任选一题说出计算过程。
3、教师小结: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时,用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二、巩固练习
1、笔算。
12×4432×1342×1121×2323×3241×2122×2334×12
全体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结果。
2、39×1131× 3123×3322×2412×41
让同学们任选两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竖式计算),老师巡视,把完成既正确书写又好的同学的练习本进行展示,让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并把这道题的卡片送给这位同学,以示鼓励和表扬。
3、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的'第4、第5题,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列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这两道题是图文结合题,所以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题和图,正确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列竖式计算。
34×2131× 1312×1222×1111×25
2、每个胶卷售价21元,买14个交卷要用多少元?
3、每箱苹果重13千克,32箱苹果共重多少千克?
4、每个工人每天挖树坑11个,15个工人一天挖树坑多少个?
四、思维训练
1、连一连。
18×10 860
31×12 605
20×43 180
55×11 372
2、小华每天坚持写13个毛笔字,他在7月和9月共写了多少个毛笔字?
3、李老师买了2个足球,张老师买了4个篮球,王老师买了1个足球、1个篮球、3个网球,他们每人所用的钱正好相等,1个足球的价钱相当于几个网球的价钱?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复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在实际练习中,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列竖式计算的能力。
《练习三》优秀教案8
教学内容:
人教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第六册第三单元。
设计思路:
本节课要通过一道道练习题的精心设计,来体现以下特点:
一、营造人文的课堂环境。
课堂教学只要以人为本,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本人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增强成功的体验,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平均数问题的理解进行阐释,使教学活动真正面向全体,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另外,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感受,不以教师权威压制学生的思维,而是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使学生敢想、敢说、敢质疑,做到课堂教学体现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发展学生、激励学生,从而提高人的教育原则。
二、深刻的思维引领。
本人在练习课教学中呈现的练习题,只要针对学生在学习求平均数问题过程中极易出错的典型问题为着眼点,把学生学习中的.“模糊点”,常犯错误有意识引进课堂。让学生的思维火花在探究交流中碰撞,使之明确错因,并主动纠错。然后,有针对性地让学生通过合理的习题进行深度挖掘,举一反三,对学生思维进行深刻、逆向性、批判性的指导和渗透。这样的课堂设计会因习题的多元化而倍显生动精彩,使学生感到一股浓浓的数学味,体验到思维的快感,抵制错源,享受课堂师生的平等交流的快乐,从而更加乐于学习数学。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通过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节约资源和环保教育。
重点、难点:
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利用有关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平均数的定义
2、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课堂练习:
(一)基本训练
师:我们已经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看一道习题。
1、判断:
⑴小华所在班级平均身高131厘米,小明所在班级平均身高135厘米,所以小华比小明矮。( )
⑵全体同学为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12元,李洁同学可能捐了15元( )
⑶小明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成绩是93分,小明的语文成绩是93分。( )
2、小丽家这一星期用塑料袋情况如下图:
看图填空:
⑴图中每格代表( );
⑵用塑料袋最少的是( );
⑶平均每天用塑料袋( );
⑷你的建议是( )。
3、以小组为单位(6人一组)统计你家上个月用水情况,制成统计图:
姓名合计
用水量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汇报后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教育。
(二)拓展训练:(课件出示)
1、一个小组有7个同学,他们的体重分别是:39千克、36千克,38千克、37千克、35千克、40千克、34千克。求这个小组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2、商店买来5筐苹果,第一筐重38千克,第一筐重39千克,第一筐重43千克,第一筐重34千克,第一筐重36千克,求平均每筐重多少千克?
3、哪一组的成绩好?
4、选择题:想一想:下面哪个列式才对?
5、小丽期末考试中三门的平均成绩是96分,其中语文是89分,英语是100分,她的数学成绩是多少?
6、小华期末考试中四门的平均成绩是92分,其中语文是96分,科学和英语都是87分,他的数学考了多少分?
7、小芳有36本书,小丽有22本书。小芳送几本书给小丽,他们两人的书就同样多?
三、练习小结。
四、作业
1、复习课本第42、43页的内容。
2、做课本第45页的第5题。
3、收集资料: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及作用。
附板书设计:
求平均数的练习课
(一)平均数的定义: 几个不相等数-----→相等的数
(求平均数)
1、移多补少
2、计算方法:
(1)先求出总数----→ 把各个部分数加起来。
(2)再求平均数----→ 总数÷份数=平均数
(二)平均数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总数÷份数=平均数
平均数×份数=总数
总数÷平均数=份数
《练习三》优秀教案9
教学要求
1.能说出和猜出不同谜语,并说出是怎么猜出来的。
2.在说谜语的过程中,注意听清楚和说明白。
课前准备
1.请同学收集谜语。
2.给挂图上小朋友说的谜语配录音。
3.一幅小白兔贴画。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画面,导入新课
1.指导学生看图。
2.提问:图上的小朋友围在一起在做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讲故事、说谜语……)
3.他们究竟做什么呢让我们听一听。(放录音或老师读出谜语。学生一听便知,小朋友们在猜谜语。)
二、指导猜谜,领悟方法
1.听谜语。
让我们再认真听一听,这个谜语说的是什么。
(再放一遍谜语录音。)
2.猜谜底。
提问:请大家和图上的小朋友们一起猜一猜,谜底是什么打一种小动物。
(若学生猜出几种答案,可以请同学讨论:谁说得对,为什么)
3.对照谜语比一比。
边说谜语,边对照小兔子图比一比,重点是长耳朵、短尾巴、红眼睛、白皮毛、三瓣嘴的外形特征。
4.师生共同总结说谜语和猜谜语的要领。
(1)说清楚。说谜语的同学要口齿清楚,如果别人听不明白,要再说一遍。有时候,可以在谜语后面说明,这个谜语打的是一个字还是一种动物或植物。
(2)听明白。听谜语的.同学要认真听,没听清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3)动脑筋。边听边动脑筋想,把谜语中提到的特点和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想想:什么是这样的
三、小组活动,我说你猜
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都把自己准备好的谜语说给大家听,请大家猜。比一比谁说得清楚,谁听得明白,谁猜得准确。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教师要注意个别辅导。
四、小组竞赛,评选优胜。
第一小组说谜语,请第二小组猜;第二小组说谜语,第三小组猜……如此循环。第一轮,每一组一名同学说一个谜语,若对方猜不出来,可请其他组抢答。猜出谜底后,要能说出理由,最后评出:
“最会说”小组和个人——猜对的谜底多,而且能说出理由。
“好谜语”——同学们都很感兴趣的谜语。
五、介绍经验,教说谜语
请“最会说”或“最会猜”的小组代表或个人介绍经验。
请带来“好谜语”的同学教大家说谜语。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把今天学到的谜语说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猜一猜。
板书设计:
我说你猜
说清楚 听明白 动脑筋
《练习三》优秀教案10
教学目标:
1、巩固本单元学过的生字,读准字音,正确书写,能区分形近字。能认读由熟字组成的6个词语,了解它们的意思。
2、通过说和做,养成在学校学习的`良好习惯。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练习1——3
教学过程:
一、指导练习第1题。
1、让学生看图,说说这是什么。其中“电车”课文中没有出现,需要教师说明。
2、让学生看图写字。
3、反馈矫正,写错的改正。
二、指导练习第2题。
1、让学生自己读读,想想有没有不懂的词。把不懂的词提出来。
2、重点学习“走来走去”和“来来去去”。“走来走去”可让一位学生演示。“来来去去”可以是人在走,也可以是车辆行驶。看30课的图,图上有许多车辆,有的来,有的去,可以说“来来去去”。
三、指导练习第3题。
1、让学生自己认读、比较每组字,看看有什么不同。
2、指名口头组词。有的可多组几个。
3、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练习4——6
教学过程:
一、指导练习第4题。
1、让学生自己读第一行拼音,然后在第二行中找到读这个音的字,连起来。
2、出示正确答案,学生自己订正。
二、指导练习第5题。
1、告诉学生有的字读音相近,我们要分清楚。
2、对比拼读每组拼音。指名拼读。
3、学生选择汉字填人相应的括号中,全班学生都做完后,出示正确答案,让学生自己订正。
三、指导练习第6题。
1、说说每幅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图意是:升国旗时立正敬礼:按时到校不迟到;看见老师问好;上课专心听讲;下课时和同学一起玩。
2、想想自己做到了吗。做到的可以在图下画一朵小红花,以后做得更好。还没有做到的,要努力做到,做到了再画上一朵小红花。
《练习三》优秀教案11
【教学目标 】
1. 本单元四篇课文皆为游记,旨在让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
2. 四篇游记的写作方法各有特点,有的写旅行的全过程,有的写多次重游同一景点,有的写同一景点的不同侧面。
3. 体会作者渗透在游记中的感情。
4. 四篇游记语言风格各不相同。有的语言质朴,有的语言华丽;有的节奏舒缓,有的节奏急促,要品味不同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1. 掌握游记的特点。
2. 学习游记的不同写作方法及不同风格的语言。
3. 体味领悟游记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文说明】
本文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是一篇内容翔实的.游记。
本文按作者的游踪,依次记叙、描写景物,层次分明。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本文介绍三峡时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如介绍西陵峡中的四段,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各不相同,介绍时简明扼要,抓住了要领。记叙最有名的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记叙瞿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与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
【教学步骤 】
1. 弄清楚游踪:本文以作者游览三峡的顺序为游踪。按照三峡: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的顺序记叙和描写。具体为:船从宜昌上驶,首先经过西陵峡(第一段黄猫峡;第二段灯影峡,其间有黄陵庙;第三段崆岭峡,其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等处;第四段是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船过姊归和巴东,进入巫峡。过巫山进入瞿塘峡。过瞿塘峡,到白帝城(有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2. 找出文中的景物,分析其特点:文章记叙和描写的景物分别为:
西陵峡:
黄猫峡:水、山(略写)
灯影峡:黄陵庙:(树木、花、竹子、青烟)——优美秀丽
崆岭峡:牛肝马肺、崆岭滩——最为可怕
米仓峡:香溪、山峰——高峻
巫 峡:
水——险(窄、急、曲折、多滩)
山——高(笔直、整齐、险峻)
云——奇妙多变(奇形怪状)
瞿塘峡:
滟滪滩——险急
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3. 体味文章语言的特点:
(1)文中引用了一些诗、民谚、典故,渲染气氛,收画龙点睛之效。
文中开头引用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渲染了三峡一带险恶、悲凉的氛围,为全文定下基调。民谚“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恶可见,令人望而生畏。引用杜甫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作者的即景诗句“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用“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文中写白帝城,引用刘皇叔托孤的故事,突出了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2)作者写巫峡的江水,突出一个“险”字,抓住江水“窄”“急”“曲折”“多滩”等特点。写巫峡的山,突出其山峰之“高”,抓住其“笔直、整齐、险峻”的特点。作者并未亲见巫山之云,文中描写乃根据道听途说,发挥想象,抓住了巫山云雾奇妙多变的特点。
(3)作者运用大量的修辞方法来写作这篇游记,是文章语言的一大特点。
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比喻:“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剑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
“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
拟人:“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反复:“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的飞,拼命的飞,”
反问:“万一那山顶上崩下一块石头来,或是船触着石滩,那不就完了吗?”
【拓展训练】
1.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句话我们曾在七年级接触过,你还记得是哪篇吗?作者是谁?你还能默写其中的几句话吗?
2.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是杜甫的名诗,请查阅相关资料找出组诗的其他几首。
练习
一. 生字注音(10分)
浣( )袅( )崆( )秭( )壑( )
瞿( )夔( )赴( )褐( )促( )
二. 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
níng jǜn lóng xuán bì
( )望 险( ) 玲( ) ( )崖 绝( )
三. 多音字组词(6分)
【《练习三》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练习三》优秀教案02-26
《练习二》优秀教案02-27
《练习7》优秀教案03-02
练习的教案02-24
《练习4》的教案02-24
练习四教案02-26
《练习六》教案02-26
练习九教案12-15
识字练习教案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