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能正确读写“渲染、勾勒、一碧千里、回味、襟飘带舞、拘束、羞涩”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意,激发学生对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搜集草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内蒙古草原的.风土人情。
2、歌曲《天堂》,描写草原生活的乐曲一首。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想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难点: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出示目标
1、板书课题,生齐读
2、出示教学目标
识记本课生字新词,当堂默写
熟读课文,读通、读准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生齐读目标
二、初读课题,扫除生字(第一次先学后教)
师:目标明确了,我们先来赛读课文,要求:读的同学声音洪亮,不丢字,不加字,听的同学认真听,有错字及时举手纠错。
1、指名读,生纠错,师板书易错字。
(板书:“墨、勒、腐、蹈、既、舒”。)
2、齐读易错字巩固
三、学习“会认字”(第二次先学后教)
师:接下来,我们赛读生字,比比谁最先把会认字读准,记牢。
生自己读
同桌读(给同桌读一下,让同桌检查一下你是否真会了)
指名读
四、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三次先学后教)
师:“会认字”读得这么准确,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三场比赛:看准课文读得流利。
自由读,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指名读,师生共同补充介绍草原风光,使学生对草原有初步印象。
五、学习“会写字”(第四次先学后教)
师:课文同学们读得很流利了,那接下来进行最后一场比赛,比谁的“会写字”写得既正确又漂亮。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己看生字,重点看你不会的,注意每个字的笔顺和笔画,三分钟后开始听写。
生自己看
师听写(两名同学到黑板上书写)
小老师改,师指导书写,
同桌对照答案对改,补错。
六、读文初悟(第五次先学后教)
师:会读书的孩子每次读书都有自己的收获,请你再把课文快速读一遍,看有什么收获?
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试用简短的话语概括课文内容,读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生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指名反馈,师生共同评议。
七、当堂训练
1、抄写词语2遍,同桌试着互相听写。
2、读文,做简单批注,交流初读感受。
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2
教学目标:
一、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二、能够根据《银杯》及《小黄鹂鸟》的情感演唱歌曲,并能背唱《银杯》;能用独唱的形式演唱《银杯》,能用二部合唱的形式演唱《小黄鹂鸟》。
三、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及《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四、学习并感受五声调式音阶,尝试用五声音阶进行旋律创作。
教学重、难点:
1、继续训练用和谐自然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
2、学习五声调式,并进行创作。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
我们平时过节都是怎么过的呀?(学生自由讨论)
二、学习歌曲《银杯》
1、歌曲简介:它是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短调民歌。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通常,宴歌的歌词多为珍重友谊、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
2、聆听《银杯》,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3、请学生跟着录音视唱歌谱。
4、老师伴奏,带着学生演唱歌谱。
5、完整的演唱歌谱。
6、自由朗读歌词。
7、把歌词带进歌谱中试着演唱。
8、老师随机纠错,指导。
9、完整演唱。
三、进行音乐知识拓展活动
1、让学生自由学习蒙古族的问候语及动作。
2、创设情境,随音乐进行蒙古族关节的情景,让学生充分体会气氛。
四、演唱《银杯》,结束新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银杯》
二、对比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和《天堂》。
1、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要求感受其情绪、风格。
2、学生自由讨论、交流,并提出在音色上与我们平时听到的女声演唱的不同之处。
3、对比聆听《天堂》,请学生思考,与上一首歌曲在风格、情绪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4、指名回答,并让学生跟着音乐的第一、二乐句划旋律线再次感受。
5、再次完整聆听音乐。
三、边播放录音,边完成作业。
第三课时
一、开课:
1、复习蒙古族的问候语及形式。
2、谈话:我们前节课学习了蒙古长调民歌——《银杯》,那么长调与短调有什么区别呢?(请学生复习长调与短调的含义,找出不同支出),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蒙古歌曲《小黄鹂鸟》,看看它到底属于哪一种类型。
二、学习歌曲《小黄鹂鸟》
1、老师范唱、初步聆听,学生感受旋律并判断它属于长调还是短调。
2、简单介绍歌曲。
3、让学生跟着录音,视唱歌谱。
4、老师伴奏,学生演唱歌谱。
5、自由朗读歌词。
6、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如何读歌词才好听。
7、把歌词带进歌谱里,试着演唱。
8、随机纠错。
9、完整演唱。
三、音乐活动
1、找出《银杯》与《小黄鹂鸟》共同采用的音符。
2、即兴创作旋律。
四、老师小结。
第四课时
一、观看蒙古舞蹈录象——筷子舞
二、简介:
筷子舞是流行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的一种民族舞蹈。这种舞蹈多在喜庆的节日里由男艺人做单人表演。表演时,演员右手拿一把筷子,用半蹲的姿势边唱边跳舞。舞动时,用筷子敲击手掌、肩部、腰部、腿部,有时还旋转着敲击地面。通常,舞蹈的节奏会由慢到快。总之,这种舞蹈具有节奏性强、情绪热烈欢快的特点。
三、跟着音乐,学动作。
四、随音乐舞蹈。
五、分组展示。
六、小结。
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3
一、教案背景:
学生已经有了学习第一课时的基础,并通过看听歌曲、看视频、赏图片,对草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个课时除了仍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外,主要是组织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采用读悟相结合的方法来回归文本,感受、体会草原景色的美与蒙汉两族人民的情深意长。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表达的情感。
3、品味、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歌曲、图片等),感受草原的美。
2、采用读悟相结合的方法,在多种形式的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草原景色的美丽、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情深意长,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三、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感受草原景色的美丽、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情深意长,
四、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
利用百度搜索相关教学资源,制作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重温草原的风光美。
1、导入:上节课我们随着作者一起走进大草原,草原旖旎的风光不仅让作者陶醉,也让我们读者陶醉了,同学们还想重温这美丽的风光吗?
2、欣赏草原风光旖旎的视频。引导学生在图片欣赏中背诵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重温草原的美丽风光,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让学生再次走进草原、走入文本,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朗读品析,感受草原的“辽阔”美、“寂静”美。
1、引语:草原的景色实在是太美了!草原的美也远远不止我们在图片中所看到的这些,现在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第二自然段,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草原的美?
2、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辽阔”美。
PPT出示句子:“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①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草原非常辽阔。)
②指导学生理解“洒脱”。
“洒脱”可以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
从那里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③指导朗读句子,读出草原的辽阔美。
3、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寂静”美。
PPT出示:“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①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草原非常寂静。)
②指导朗读句子,读出草原的寂静美。
(设计意图: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并通过感情朗读来升华学生对句意的体会。)
(三)品读悟情,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1、引语:草原风光旖旎,令人陶醉,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让人难忘,车在辽阔的'草原走了一百五十华里了,此时此刻,我们就要和蒙古同胞见面了,你的心情会是怎样呢?(为即将到来的见面而感到激动。)
2、体会“激动”。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作者的激动之情?
3、结合学生汇报指导学生重点体会以下句子:
①“河!”(体会到作者看到河时的惊喜之情,因为有河附近就有人家,说明访问的目的地快到了。)
②“快了,快到了!”(短促的语气,强烈的语调,表达出作者想见到蒙古同胞的渴望之情。)
4、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
①思考:如果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哪个?(热情好客)
②根据学生汇报板书:“热情好客”
5、小组讨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根据学生汇报,老师提炼板书:“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
6、同学们试试看,如果在它们前面加些词语,是不是更让人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热情好客呢?
①PPT出示:激情盛情尽情深情热情
②这些词语应该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③根据学生汇报完善板书: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
7、品读“热情迎接”,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你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中感受到草原人们迎接客人的热情?
根据学生汇报,重点指导学生体会以下句子。
①PPT出示:“忽然,像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骏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从什么地方看出草原人们的热情?(男女老少都来迎接客人,而且人数众多,可见主人的热情。)
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比喻合适吗?(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前来迎接我们的队伍比作一条彩虹,形象地写出了迎接我们的队伍人数众多,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蜿蜒飞施在碧绿的草原上,就像一条美丽的彩虹。)
②“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来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可见主人的热情好客。)
③“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你从这句子感受到什么?(感受到了迎接客人时激动场面。)
你能仿照这个句子来写一个场面描写的句子吗?(指导学生仿写句子)
深读悟情。请学生朗诵相关句子,读出草原人民的热情。
8、品读“激情相见”,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①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同学们能想像一下,他们相见又是怎样的情景吗?(引导学生大胆地对当时的情景展开想象)
②蒙古族语言我们听得懂吗?(听不懂。)这阻碍了我们的交流了吗?(没有)为什么?(因为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的。)
③感情朗读,读出相见时的激动、兴奋之情。
9、品读“盛情款待”,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①热情的草原人民用什么来款待我们远道而来的客人?(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奶酒……)
②除了吃和喝的,还有什么?(唱歌,以歌助兴)
③指导学生重点品读句子:“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进一步感受蒙汉两族浓厚的感情。
④有感情地朗读。
10、走进“尽情联欢”,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①草原人民既热情好客,又能歌善舞,联欢节目当然也是丰富多彩的。你知道他们有哪些联欢项目吗?(民族舞蹈、套马、摔跤等)
②ppt展示民族舞蹈、套马、摔跤等相关图片。
课件:草原民族舞蹈
课件:草原人民套马
百度图:草原人民摔跤
③并随机指导学生理解:套马、摔跤是蒙古同胞最喜爱的民族传统节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同胞力与美的展示。
11、“深情话别”,感悟蒙汉情深。
①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两族人民愿意分离吗?
②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③此时的人民的心情正如这句诗所表达一样,(PPT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④学生朗诵这句诗句。
⑤轻声播放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引导学生谈话:
百度音乐盒:《蒙古人》
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设计意图: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情深意长,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以五个“情”为抓手,组织学生通过品读,领悟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去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和蒙汉两族人民的情深意长。)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悟。
1、总结: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依依不舍是因为我们蒙汉兄弟情深;我们难舍难分是因我们蒙汉兄弟意长!我们团结是源于我们共同对祖国妈妈的爱!
2、集体朗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束教学。
(设计意图:老师总结全文,回归课文主旨,并让学生伴着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在音乐的渲染下集体朗诵结尾诗句结束教学,升华感悟。)
(五)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草原的风景美、体会草原人民的人情美。教学时主要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句子的意思,并通过感情朗读来升华学生对句意的体会。在引导学生体会草原人民人情美时以五个“情”为抓手,组织学生通过品读,领悟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去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和蒙汉两族人民的情深意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4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8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优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会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方法
设置情境,师生共同披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引导学生把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
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语演唱)。
2、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
你见到过草原吗?请见到过的同学描述一下草原的风景,说一说在草原上的感受。
2、让我们来到草原,看看草原的风光。出示草原风光图片,播放凤凰传奇的歌曲《我从草原来》。
(设计意图:用音乐和图片导入的新颖方式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学习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3、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扫除阅读障碍。
2、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语文学科的性质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课题导入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印象,促使学生主动地进入学习课文的氛围之中。)
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
风光美
草原
人情美
(沿作者思路,紧紧抓住课文景色美、人情美两大部分,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产生共鸣,体会感情,是设计最突出的特点,也是最简洁有效的理解课文的方法。)
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
1、简介作者:
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骆驼祥子》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2、多媒体出示草原风景,要求学生一边听师范读,一边在脑海中勾勒画面。
(教学中通过各种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语言文字,展开想像的翅膀,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再及时切入朗读,引导学生把自己想像到的画面通过朗读再现出来。)
3、提问: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草原风景美)
4、句子感悟: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
学生汇报,教师重点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①理解“一碧千里”(出示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后,再让学生说一说这个词语的意思)。
②“茫茫”就是模糊不清,结合图画,让学生说说“并不茫茫”的意思。
(2)“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①体会用词的准确,想一想把“清鲜”换成“清新”,把“明朗”换成“晴朗”好不好,为什么?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
②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③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愿意上来高歌一曲?)
(4)“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拿出一张中国画,向学生演示讲解“绿色渲染”“墨线勾勒”。
②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
(5)“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①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 ②这句话是从哪一方面来写的?(感受)
③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从学生的感悟入手,通过抓重点词语切入朗读体会,想像情景切入朗读体会,联系生活实际切入朗读体会,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凸现语文特点的有效途径。】
(6)“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骏马和大牛会回味吗,这是什么写法?(当然不会,这是联想的写法)
②作者为什么会想到骏马和大牛是在回味草原的乐趣呢?(这是作者描写的技巧,借牛马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5、读读背背
①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
②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自然段。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
1、多媒体播放草原风光图片。
3、引导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走进草原,感受“辽阔美”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1)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重点理解“洒脱”:
①你能想出可以用什么词语可以换掉“洒脱”吗?(潇洒从容放松……)
②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③感受“洒脱”: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④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
(通过学生对重点词句的朗读、感受,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既体会了草原的景色美,又习得了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表达的,潜移默化地学习作者语言表达的生动优美,揣摩语言所传递的美好情感,受到感染、熏陶)
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人情美”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远客)
②“一群马”“男女老少”说明了什么?(来迎接的人很多)
③“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说明了什么?(来的真快)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二是比喻热情。)
④“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来迎接的人群为什么立刻拨转马头,而不是在这里交谈一会儿?(想早一些把客人请进蒙古包)
⑤面对此情此景,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
⑥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①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不停地握手。听到了不停地欢笑。
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
(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①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
②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
(4)“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②理解“会心”,“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
(5)“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
②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蒙古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落下了,仍然谈兴正浓。
③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的心情是如何的?你想说什么?试着写一写自己的心情和想对草原人民说的话。
四、回顾课文,感受热爱之情
1、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课文前面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写了人情美,从风光美,到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因此整体都是围绕着“草原”来展开的。)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
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5
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力求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读书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自由化的发展空间,让学生真正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并在交流中产生成就感,使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对话,成为自主阅读后的深层次需求,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段,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美。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新词,弄清课文记叙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学习第一自然段,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美。
难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
1、《草原》影像资料。
2、生字与组词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到过草原吗?有人这样描述:草原的空气无比新鲜,天空分外明朗。放眼望去,小丘美如画,羊群白似雪,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草原上的人们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如此美丽的景色,如此浓郁的风情怎不令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吧!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自读自悟
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段落好好地读一读,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三、布置自学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检查自学
投影出示:
1、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组词:
骏( ) 俊( ) 竣( ) 限( ) 驰( )
峻( ) 唆( ) 梭( ) 垠( ) 弛( )
蹄( ) 茶( ) 貌( ) 杯( ) 跤( )
缔( ) 荼( ) 藐( ) 怀( ) 胶( )
2、理解词语:
渲染 迂回 襟飘带舞 羞涩
五、质疑问难
小组内讨论,交流。
六、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2、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3、交流、整理:
(1)草原美景(2)欢迎远客(3)亲切相见(4)热情款待(5)联欢话别
七、精读品味
学习第一段,引导学生感悟草原的美丽景色。
1、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草原的美,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2、再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
(读后讨论。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
3、细读、思考:
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②、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
③、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让学生自己出声读第1段第1层,图文对照,细心体会,认真想象。重点说说下面三个句子:
A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B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C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4、默读、思考、朗读: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一说“境界”一词的意思。读时注意理解“既……又……”的并列关系;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表达作者感受的两个句子。)
5、指导学生背诵第1段课文。
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优美景色、生动的语言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按课文描写顺序和景物特点,边读边想象,把这段课文熟读成诵。)
八、布置作业
1、抄写第一段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6
新设计:
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重点难点: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联系上下文,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3)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了解了草原的风光,能够抓住文章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关于民族风俗学生也没有切身的经历,因此课文中对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远客,应该在不断的读中引导学生去体会“民族间的团结互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活动一:
初入草原,我们有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受,那就是草原的风景之美,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草原。(风光美、人情美)
活动二:
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活动三:
引入:草原风光旖旎,令人陶醉,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让人难忘,车在辽阔的草原走了一百五十华里了,此时此刻,就要和蒙古同胞见面了,作者的的心情会是怎样呢?(为即将到来的见面而感到激动。)
体会“激动”。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作者的激动之情?结合学生汇报指导学生重点体会。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感悟作者的兴奋与惊喜)
二、讲授:
活动一:品读“热情迎接”,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你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中感受到草原人们迎接客人的热情?
·根据学生汇报,重点指导学生体会以下句子。
①PPT出示:“忽然,像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骏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从什么地方看出草原人们的.热情?(男女老少都来迎接客人,而且人数众多,可见主人的热情。)
·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比喻合适吗?
②“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③“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你从这句子感受到什么?(感受到了迎接客人时激动场面。)
·你能仿照这个句子来写一个场面描写的句子吗?(指导学生仿写句子)
活动二:品读“激情相见”,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①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同学们能想像一下,他们相见又是怎样的情景吗?(引导学生大胆地对当时的情景展开想象)
②读课文第三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主客见面时真挚的感情?
③感情朗读,读出相见时的激动、兴奋之情。
活动三:品读“盛情款待”,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①热情的草原人民怎样款待我们远道而来的客人?(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奶酒……唱歌,以歌助兴)
②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想说些什么?
活动四:走进“尽情联欢”,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①草原人民既热情好客,又能歌善舞,联欢节目当然也是丰富多彩的。你知道他们有哪些联欢项目吗?(民族舞蹈、套马、摔跤等)
②ppt展示民族舞蹈、套马、摔跤等相关图片。
③并随机指导学生理解:套马、摔跤是蒙古同胞最喜爱的民族传统节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同胞力与美的展示。
活动五“深情话别”,感悟蒙汉情深。
①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②此时的人民的心情正如这句诗所表达一样,(PPT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3)学生朗诵这句诗句。引导学生谈话: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三总结拓展,升华感悟:
活动一:作者从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两个方面介绍了草原,你认为贯穿全文始终的是一种什么情感?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
活动二:读一读优美的语句并抄写下来
【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相关文章:
六年级草原教案02-08
《草原》的教案09-14
《草原》教案08-27
草原的教案04-10
草原的教案04-06
《草原 》教案02-19
六年级《草原》教案范文04-09
静默草原教案08-07
有关草原的教案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