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白杨优秀教案

语文白杨优秀教案

时间:2023-04-13 15:58:4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白杨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白杨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白杨优秀教案

语文白杨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贵品质。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贵品质。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

  (二)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初读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

  (三)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杨,哪位同学见过,你能介绍一下吗?

  调动学生学习《白杨》这一课的积极性,由学生们的介绍将同学们带入描写白杨树的情景中。

  同学们讲得好。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

  (二)学习本课生字词,扫除文字障碍。

  1.填写生字表格。(音序、音节、部首、再查几画、结构、字义、组词。)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分辨字形。

  注意指导学生读准本课中生字以外的字音。

  3.区别形近字,然后组词。

  教师出示形近字,也可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容易写错的字,想一想它与哪个字相近及怎么区别,以促使学生记准字形。

  抚(抚摸) 洪(洪水) 埋(埋怨) 介(介绍) 疆(边疆)

  扶(搀扶) 烘(烘托) 理(道理) 价(评价) 缰(缰绳)

  茫(苍茫) 辨(辨析) 挺(挺拔) 晰(清晰) 戈(戈壁)

  芒(光芒) 辩(辩论) 廷(宫廷) 析(分析) 弋(弋获)

  4.辨析词语,理解词义。

  理解词义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这一部分一般在课前解决,课上教师可通过提问词义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5.区别近义词、反义词,进一步理解词义。

  教师提示词语,有近义词,也有反义词,请同学说一说相应的词。

  (1)近义词

  清晰—(清楚) 表白—(表明) 分辨—(辨别) 粗壮—(健壮)

  软弱—(懦弱) 界线—(分界) 分辩—(辩解) 沉思—(深思)

  (2)反义词

  清晰—(模糊) 软弱—(坚强) 动摇—(坚定)

  精壮—(细小) 消失—(出现)

  (三)理清脉络,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段意。

  这篇课文以白杨为线索,用自然段合并法,把课文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一至三自然段)主要写大戈壁的铁路线上长着高大挺秀的白杨。

  第二段(第四至十五自然段)讲的是“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第三段(第十六至十七自然段)讲的是“孩子们”不理解爸爸的心意,但他们知道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很多白杨树。

  第四段(第十八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他们看到火车前进方向的右边,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四)朗读课文,了解白杨树的特点,为理解边疆建设者的高贵品质做准备。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建设边疆的高贵品质。

  (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建设边疆的高贵品质。

  (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三、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白杨》。请四位同学每人朗读一段课文,其他同学思考问题。出示幻灯片,请同学齐读题目,《白杨》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请同学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白杨》这篇课文记叙了爸爸在旅途中向孩子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的事。)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卫士”指什么。

  (这里讲的“卫士”指的是戈壁滩上的白杨树。)

  这位旅客“出神”为什么呢?我们分析课文之后,就会明白了。

  (二)理解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突破课文难点。

  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爸爸介绍白杨树特点的话,并说一说每句话都讲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

  (第一句是这样写的,“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句话写出了白杨树直的特点。

  第二句话是,“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这句话写了白杨树适应性强的特点,无论“在哪儿”它都能适应,并且很快生根、发芽。)

  集体朗读这两句话,再一次体会白杨树的特点。

  板书:直

  适应性强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谈一谈哪些地方表现了白杨树直和适应性强的特点。

  (课文第三自然段有一个词“高大挺秀”,说明了白杨树又高又直。

  爸爸讲白杨树特点的话中有两个“哪儿”,说明了无论在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白杨树都能够很快生根发芽。表现了白杨树适应性强。)

  说得很好。请看书上的图,这些白杨树生长在什么地方?

  (大戈壁上。)

  对。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的图画,听配乐朗读第一段的录音,想象一下大戈壁的样子,谈谈你的感觉。

  (大戈壁荒无人烟、环境很恶劣。)

  在这样荒无人烟,环境很差的地方,白杨树却生长得这么“高大挺秀”,这一点不仅说明白杨树直,而且也说明白杨树适应性强。请一位同学再来读一读爸爸的第二句话,体会白杨树的这一特点。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爸爸讲的第三句话介绍的是白杨的什么特点呢?

  (这句话讲的是白杨坚强,不软弱,不怕艰险和抵御灾害的特点。)

  板书:坚强

  从这里可以看出,白杨树不但“高大挺秀”,适应力强,而且还能抵御灾害。爸爸讲的话无不流露着他对白杨树的赞美。请同学们以赞美的语气朗读这段话。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同学们,请你想一想,爸爸的话只是在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请你用书上的话来谈一谈。

  (“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表白”是什么意思?

  (“表白”就是向别人解释或说明自己的思想。)

  可是,此时此刻孩子们还不能理解爸爸的“表白”,他们“只知道”什么呢?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汽车。”)

  课文连续用了三个“只知道”告诉我们孩子们知道的全部内容。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我们同学能不能替他们想一想呀?四个人一组讨论、研究一下,他们不知道的内容是什么?

  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的讨论,然后请小组选出代表发表意见。

  除了孩子们知道的,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请各组派代表谈谈你们的讨论结果。

  (孩子们不知道爸爸妈妈在新疆做什么工作,怎样工作?

  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不在自己亲人身边工作,而要去新疆工作?)

  同学们讲得很有深度,他们还不知道什么?

  (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把他们接到新疆上学?他们还不知道新疆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同学们讨论得很好,如果继续讨论下去,可能还会有众多的不知道。现在我们一起来归纳小结一下。

  请同学们朗读三个“只知道”,教师在每个“只知道”的句子后,加上同学们讨论的“不知道”的内容。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做什么工作?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把他们接到新疆念书?

  (“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可是他们不知道新疆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师:同学们,孩子们不知道的这些内容,都是爸爸想让他们知道的。那么,爸爸到底想让他们知道什么呢?请同学们再一次分小组议论议论,替孩子们找到答案。

  (因为新疆是祖国的边疆,生活条件及生活环境都很不好,需要很多有能力有才干的人去建设。所以他们的爸爸妈妈就来到了新疆。)

  当年很多边疆建设者都和课文中的爸爸妈妈一样,听从祖国的召唤来到新疆。为什么他们又要把自己的孩子也接到新疆呢?

  (因为他们的爸爸妈妈希望孩子们能继承他们的工作,建设边疆。)

  爸爸的心愿,也就是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没有直接讲明,却让同学们给解释得这么好。看来同学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可是爸爸好像对白杨树情有独钟,为什么?

  (爸爸介绍白杨树的目的是要表白自己的心。实际上他通过介绍白杨树表白了很多边疆建设者的心愿:祖国需要他们在哪儿工作,他们就到哪儿去安家。)

  的确如此,许多边疆建设者离开了繁华的城市。告别了朝夕相处的亲人,毅然来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有的还为此献出了生命。同学们,你们说他们是不是具备了白杨树的.高贵品格的人呢?

  我们以崇敬的心情,再一次朗读爸爸赞扬白杨树的几句话。

  (三)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爸爸“又陷入了沉思。”

  同学们,通过以上的分析,前面提到的爸爸在车上望着车窗外“出神”,是因为他想到自己。可现在爸爸“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他又沉思什么?从哪儿看出来的?

  (课文最后一段的第二句话是这样说的',“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这是因为他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几棵小树象征的是:边疆建设者的下一代正迎着困难,茁壮成长。这一点是他希望的。因此他很欣慰。由此,我也理解了刚才爸爸沉思的内容,他在想孩子们是否也能同他们一样迎着困难,不怕艰苦,建设边疆呢?

  说得好。爸爸的“微笑”已经说明,他不必担心了。

  (四)朗读全文,体会边疆建设者具备白杨树的高贵品格。

  (五)理解《白杨》的中心思想。

  教师出示投影:

  选择你认为概括的最准确的中心思想:

  1.课文讲的是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

  2.课文表达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

  3.课文通过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这件事,赞扬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请三位同学读三种答案,同学们进行比较,然后找出一种最准确的答案,并说一说为什么?

  (我认为第三种答案是最准确的。因为第一种只写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没有写出作者的写作目的。第二种没有讲课文中的什么事,只写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好像还不全面。而第三种讲的是最全面、最准确的,它把课文的写作目的与主要内容结合在一起。)

  请同学们齐读第三种答案。

  板书:扎根边疆

  建设边疆

  (六)总结全文。

  从课题我们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白杨树,可是通过分析课文,我们又进一步明白了,作者描写白杨树,实际上赞扬了边疆的建设者。这种写法很新颖,能够引人入胜。这种方法叫做借物喻人。表面上写白杨,可真正的目的是写那里的人。白杨的品格,正是边疆建设者的品格。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也正是边疆建设者对孩子们扎根边疆健康成长的期待。

  板书:借物喻人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记住白杨的特点,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语文白杨优秀教案2

  一、教学目标

  ⒈、学习本课4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绍、新疆”等词语。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从“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课文结束。

  ⒊、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激趣导入,初知全文,理清结构,学习第一、二段。

  第二课时:回顾导入,学习第三段,朗读全文,体会感情。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⒈、同学们,你们见过白杨树吗?在哪儿?知道它的外形特点吗?(出示幻灯片)

  ⒉、从课题看,本文是写白杨的,担实际上不是状物的文章,那写白杨是为了写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就会揭

  二、初知全文,理清结构

  ⒈、读准字音。(出示幻灯片)

  戈壁gē清晰xī介绍jiè新疆jiāng

  ⒉、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①本文写了几个人物?(出示幻灯片)

  ②在什么地点写了一件怎样的事情?

  ③指名回答以上问题。

  ④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按照“望白杨→说白杨→希望孩子也成为白杨”的思路分为三大段。)

  三、学习第一段、第二段

  ⒈、自读第一段。思考:你认为大戈壁是什么样的?(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幻灯片)

  ⒉、读了第一段,你认为白杨有什么特点?

  3、指出爸爸谈白杨特点的句子读读,深入分析白杨特点。(出示幻灯片)

  ①启发学生归纳这段话里所表达的白杨树的精神。

  ②爸爸这段话仅仅是在介绍白杨树吗?(出示幻灯片)

  ⒌、学生思考,讨论并理解“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这名中心句的含义。

  ⒍、有感情朗读第二段,体会爸爸的心。

  四、课堂作业设计

  ⒈、背诵第二段中最后一个自然段。

  ⒉、优化作业设计。(出示幻灯片)

  ⑴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部首,先组成新的字,再组词。

  戈——()——()

  介——()——()

  析——()——()

  ⑵结合课文内容,给句子选择最恰当的含义,在括号里打上“√”。

  ①哪儿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a、说明白杨生长速度快,生命力强。()

  b、借白杨的生态说明我们应该服从祖国的需要,不讲条件,不怕艰苦,祖国需要你到哪里就到哪里,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c、说明白杨不论在什么地方生长都必须要经过几个阶段。()

  ②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露,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遥。

  a、借白杨的性格说明一个热爱自己事业的人,要任何艰难困苦面前,都不动遥,不退缩,经得起考验。()

  b、赞美白杨的形体挺拔,具有耐寒的性能。()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说说白杨的特点是什么?

  2、爸爸为什么要介绍白杨的特点?用意是什么?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第三段。

  二、学习第三段。

  1、自读“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这一自然段,思考下面两句话说明什么?(出示幻灯片)

  爸爸妈妈在新疆工作。

  爸爸返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2、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下面的问题。(出示幻灯片)

  ①爸爸沉思什么?

  ②他的嘴角为什么又浮起一丝微笑?

  ③课文中还有几处在写爸爸的神情变化,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你的理解。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体会感情,巩固延伸(出示幻灯片)1、本文突出的写作方法是什么?(借物喻人)

  2、本文借白杨写的是谁?表达了什么感情?

  3、学了本课后,你们有什么感想?认为应该如何去立志向?

  四、课堂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段。

  2、优化作业设计(出示幻灯片)

  ①、缩句

  a、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的白杨树。

  b、爸爸望着窗外闪过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

  ②、下面两段话,在写景之外,还包含着很深刻的意思。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a)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b)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尚昆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五、板书设计(出示幻灯片)

  白杨建设者(爸爸)

  高大挺秀扎根过疆

  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根发芽教育下一代

  不怕风沙雨雪、干旱洪涝共同建设边疆

  赞颂扎根西部的建设者博大的胸怀

语文白杨优秀教案3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目标还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教《白杨》一课时,设计了“质疑──解疑──精读”三个主要环节,就是力求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又为语文教学指出了一条很好的教学思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多积累,引导学生重感悟、重内化,重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

  【教学背景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白杨》一课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借物喻人的文章。学生对西部大开发的情况了解甚微,所以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个难点。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人们的无私奉献,才能感受到文中作者对白杨的敬意,实际上是对建设者的赞美。

  2、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情况分析,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抓住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小组交流、观看录像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爸爸的话,从中了解到爸爸介绍白杨的三个特点。

  3、技术准备:

  本教学活动策划是以文本资源(教材)为主,同时积极利用课外资料和电教多媒体平台进行有机地整合,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⑴ 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戈壁环境的恶劣,来进一步感悟白杨在环境极其恶劣的戈壁滩上还生长的高大挺秀,说明白杨的适应性和生命力极强。

  ⑵ 充分利用课外资料,使学生了解新疆的过去,知道新疆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从而更好的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决心。

  4、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的研究说明:

  ⑴ 在讲课之前,请学生了解爸爸、妈妈是怎样工作的。

  ⑵ 通过收听广播、看报、上网等途径查阅有关新疆和西部大开发的资料。

  ⑶ 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便有效的帮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课教学过程设计】

  这是一篇借物写人的文章,作者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是写人,是赞美边疆的建设者们。作者先简笔勾画白杨高大挺秀的外形,再借爸爸之口赞扬白杨坚强不屈、生命力强盛的内在品格,最后写小白杨迎着风沙茁壮成长。这是文章的一条明线。然后写爸爸,先写爸爸看着戈壁滩上的白杨出神,再写爸爸严肃地向孩子介绍白杨树,最后写爸爸由陷入深思到突然露出微笑,这是人物神情变化的一条暗线。这两条线索如何处理呢?怎样才能不顾此失彼呢?我选择了前半部分重点抓明线,突出白杨的形象;后半部分重点抓暗线,突出边疆创业者的形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新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希望。

  ⑵ 通过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体会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⑴ 教学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引疑推导法;情感体验法。

  ⑵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感悟爸爸的言行和心理活动,体会作者热情歌颂建设者不畏艰苦创业的精神,它不仅表现在那位旅客身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培育下一代边疆建设者的精神上。使学生对那种扎根边疆的崇高精神境界产生敬仰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白杨的三个特点,通过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爸爸两次陷入沉思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一辆开往新疆的列车上,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同学们,你们见过戈壁吗?让我们亲眼目睹戈壁滩的景象。

  (出示录像)

  2、提问:

  你有什么感受?(荒凉,没有生机)你来读一读书上描写戈壁的段落。

  指名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白杨,最后升华到对在那里生活的建设者的了解。)

  二、品读课文

  1、师:戈壁滩上的卫士指的是什么?(白杨树)白杨树有什么特点?默读课文,用概括性的词语写在书上。

  (高大挺秀、易种植、适应性强。)

  投影出示爸爸说的话,学生看投影读出白杨树的特点。

  你都知道哪有白杨树?读出适应性强的'特点。

  指名读。

  2、白杨树在恶劣的环境下是怎样生存的?(看白杨在恶劣环境中生长的一段录像)这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朗读体味爸爸的一番话不仅回答了儿子的问题,而且热情赞扬了白杨高大挺秀、适应性强、坚强不屈的品格。)

  3、齐读这段话,师:这段话是谁说的?这句话包含了几层意思?

  4、师:爸爸是在介绍白杨树,也是在表白自己,这是孩子们所不能理解的,孩子们知道什么?找有关的句子读读。(投影出示)

  ⑴ 讨论:孩子们不知道什么?

  ⑵ 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做什么工作?

  (只有爸爸……还有……)

  ⑶ 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上学?

  ⑷ 他们知不知道新疆是个什么地方?

  ⑸ 你对新疆了解多少?

  师小结:新疆是个干旱少雨、沙漠面积较大的地方,为了改变新疆的面貌,有许许多多的建设者扎根新疆,开发新疆,建设新疆。

  5、爸爸在表白什么呢?

  (自己也像白杨一样,扎根新疆,建设新疆,想让孩子做建设新疆的小白杨,自己做大白杨 。)

  师小结:作者在赞美白杨,更在赞美像白杨一样的建设者。

  6、师:是的,在千千万万个像爸爸、妈妈这样的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把茫茫的大戈壁变成了一片片的绿洲。

  (投影)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的三个“只知道”,让学生小组交流,想一想孩子们不知道什么,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让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经过一连串的引疑读、思活动,学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信心和希望孩子们也像白杨那样在边疆生根、成长的赤诚之心。)

  7、配乐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投影配乐)

  师: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爸爸又陷入沉思,课文中两次写爸爸陷入沉思,联系上下文想象爸爸这两次陷入沉思在想什么?

  (一次:想自己,想过去;二次:想过去,想未来。)

  师:突然他们的嘴角浮出一丝微笑,为什么?这又说明什么?

  (未来新疆建设者正在成长,后继有人。)

  8、学习这篇课文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学习白杨树,学习建设者。)

  师小结:白杨树的品格也正是建设者的品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爸爸的心愿: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使学生对那种扎根边疆的崇高精神境界产生敬仰之情。)

  9、结合板书小结:

  这篇课文采用象征手法,借物喻人。作者写了大戈壁的荒凉,也写了白杨树的挺秀;写了孩子们的天真,也写了爸爸的深情。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深沉。作者实则写物,意在喻人,赞美祖国边陲建设者热爱边疆,扎根边疆的志向;不畏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欣慰地看到祖国边疆建设后继有人的希望。我们衷心地祝愿:戈壁滩上的白杨树越栽越多,越长越高,越来越美。”

  (设计意图:学生随着老师的手势,借助板书,同老师一齐吟诵。此时,师生入情入境,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从心底里钦佩那些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安家的建设者。这发自肺腑之声,将课堂教学气氛推向高潮,师生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课虽结束了,但情犹未尽,意犹未已,使学生的理解和感情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三、布置作业

  收听广播或者收看电视了解西部大开发情况。

  【板书设计】

  写物:高大挺秀生命力强 小树成长

  白杨

  喻人:扎根边疆不畏艰苦后继有人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语文白杨优秀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同相似之处。

  2.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边疆建设者的资料:如屯垦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边疆建设的其他人员等等。

  2.教师为同学们准备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树,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白杨树的相关知识。

  2.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

  3.教师板书:白杨

  二、合作交流

  1.此时你一定在想,白杨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长呢?它会有什么特点呢?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学,可以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结果:

  (1)对词语方面的讲解。

  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清界限。文中指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没山没水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

  高大挺拔: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文中用来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杨树,在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能够长的`如此高大,令人赞叹。

  (2)生字字形注意事项:

  如,“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在字形字义上进行区别;“陷”字右下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3)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主要写了在通往新疆的列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展开议论的事。

  (4)把握作者的行文线索:在西行的列车上,爸爸和他的孩子看见窗外的白杨讨论白杨的特点,爸爸表明心迹。

  三、品读体验

  学习课文1至3自然段,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1.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1)白杨树生长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几乎没有生命的存在。明确白杨的生命力极强

  (2)那里的天地都是浑黄的,经常飞沙走石,狂风四起。

  明确白杨树的生活环境及其恶劣,教师引导学生想象飞沙走石的情景

  (3)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是爸爸介绍白杨的话,要重点理解,明确白杨的特点:不择环境坚强不软弱从来都那么直

  (4)品读爸爸的话。读出对白杨的赞叹之情。

  (5)把爸爸的话背诵下来。

  2.此时的你最想对白杨树说点什么?

  (1)唱一唱有关杨树的歌曲。

  (2)介绍一下写白杨树的一首小诗。

  (3)也可提出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环境生存呢?

  (4)也可对白杨树的喜爱之情等。

语文白杨优秀教案5

  目的要求

  1、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边境战士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3、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

  4、学会本科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教学重点了解白杨树的特点,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爸爸”介绍白杨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教具学具鹏博士教育软件幻灯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板书课题解题

  1、水见过白杨?说说白杨是什么样的?

  2、微机出示“资料部分”,认识白杨

  二、检查预习

  1、微机出示“字词学习”,学习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指导生字的读音

  3、指导读描写“大戈壁”、“白杨”的话和爸爸谈论白杨的话。

  三、讲读课文

  (一)、讲读第一段

  1、默读课文想想这一段主要些什么?

  2、讨论解答弄懂环境和气候的恶劣

  点击:理解词语:戈壁清晰浑黄一体

  (二)、理解2—3自然段

  1、指名朗读2—3自然段

  2、微机出示白杨树的画面理解“高大挺秀”

  3、读了这一段后你有什么感受?(喜爱、崇敬)

  (三)、理解4—14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讨论:白杨树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一位旅客”指谁?说说“爸爸的'神态有什么变化?(望着—出神”—“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微笑消失色变得严肃起来”)

  4、理解爸爸说的话表达了什么心愿?

  ①默读15—17自然段。

  ②说说爸爸的话表达了什么心愿?

  (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希望自己的子女在边疆落户、学好本领长大建设边疆)

  (三)、讲读第15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说说爸爸沉思什么?

  3、“一课高大的白杨树”和“一棵小树”各比喻什么?为什么嘴角又露出一丝微笑?

  四、作业:

  朗读课文,尝试给课文分段。总结段意。

  第2课时

  一、默读课文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1、自由度课文分段

  2、讨论分段情况,概括段意

  一段:(1—3)列车在大戈壁上运行。

  二段:(4—14}爸爸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特点。

  三段:(15—17)爸爸在表白自己的心。

  四段:(18)孩子们会像小白杨一样在边疆茁壮成长。

  3、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1、浏览课文,概括中心

  2、讨论确定中心

  三、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1、同位讨论

  2、集体讨论订正

  四、指导书写生字

  1、指导书写生字

  2、学生练习写生字和课后词。

  五、作业:

  默写生字感情朗读课文。

  第3课时

  一、指导背诵14—18自然段

  1、指导分段背诵

  2、借每段开头一句话背诵

  3、同位互相检查背诵

  二、巩固练习

  鹏博士出示以下各题

  1、辫字组词

  2、找反义词

  3、判断句意

  4、选词填空

  三、总结学法,巩固中心思想

  四、作业:

  1. 背诵课文14—18自然段

  2、朗读4《在希望的田野上》

【语文白杨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白杨礼赞优秀教案02-24

白杨优秀教案4篇03-23

白杨优秀教案3篇01-26

有关白杨优秀教案三篇02-01

有关白杨优秀教案3篇02-12

语文白杨礼赞教案(通用10篇)12-08

《白杨》教案07-14

白杨的教案03-09

语文《白杨》教学反思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