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 《半截蜡烛》教后反思

六年级语文—— 《半截蜡烛》教后反思

时间:2024-06-11 08:12:0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 《半截蜡烛》教后反思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那么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六年级语文—— 《半截蜡烛》教后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 《半截蜡烛》教后反思

  我认为,任何语文教学的改革都必须遵循母语教学的规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把握母语教育的核心目标(培育孩子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想唤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这两点的强烈关注和准确把握。因此不管东南西北风,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把握以上两点不放松。

  一、深入解读:凭借文本,悟出自己独特的体验。

  因为是语文,因为是母语,孩子对文本的理解并非零起点。像《半截蜡烛》,孩子读过一两遍后普遍能了解文意,感受到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甚至他们的爱国精神。因此教师就应该基于这样的起点来实施课堂教学。我在“了解大意“和”明确与敌人周旋的办法“这两块的处理上,只是想引导孩子准确简洁地表述内容,反馈孩子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情况。教师引导孩子关注“外紧内急”,旨在为孩子个性化体验人物渲染万分危急的斗争背景。基于此,学生对人物的体验确实超出其对人物的原有认识,或更丰满了,或更深入了;孩子对整个二战期间的法国人民的斗争也有了总体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孩子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当然孩子也悟到了一些体验的方法,比如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将自己放入故事的情境等。

  二、读写结合:依托文本,创作《半截蜡烛》续篇。

  语文,我们的阅读教学一定要让写放进来,不一定当堂写,可以课内说,课外写。但是写必须依据文本,加强指导。其实写的过程,不仅仅是训练了孩子的写作能力,也是孩子对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读的过程,也是孩子个性化体验得到充分张扬的过程,当然从孩子的写作中教师也能发现其对文本理解的程度,指导今后的课程教学。本堂课就作了这方面的尝试,引导孩子以本课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为引子,创作《半截蜡烛》续篇。

【六年级语文—— 《半截蜡烛》教后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半截蜡烛教学反思03-08

《半截蜡烛》语文教学反思03-02

半截蜡烛的教学反思09-25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11-04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02-18

《半截蜡烛》的教学反思04-13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热)07-05

(优)半截蜡烛教学反思07-10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15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