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地理说课稿

地理说课稿

时间:2022-01-23 14:44:1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地理说课稿范文六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地理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地理说课稿范文六篇

地理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是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有:让“土地奉献”的产业、中国农业的发展、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畜牧业分布。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土地资源,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业的五个部门。

  2、通过了解农业发展的成就,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了解种植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部门,并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与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精心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生活,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增强教材的实践性和探索性,着力体现课改纲要中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

  2、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使其树立初步的环境观和朴素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

  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及分析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二、说教法:

  本节课内容不多,但比较枯燥。如何做到高效?并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兴趣,本节课主要采用了竞赛法和情境激趣法。

  竞赛法:在教学手段上加以变化,就会赋予地理课堂更高的生命力。针对学科现状及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竞赛这种形式容易激发学生斗志,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于,而且会让学生的注意力更为持久。情境激趣法: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自然就是活着的教材,将地理问题生活化, 更能走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这一基本理念。

  三、说学法: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 托夫勒说过: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渗透学法:

  1、学会析图: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学会探究: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3、学会合作: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喜欢猜谜语吗?猜谜语可以陶冶我们的性情,丰富我们的生活,更能增长我们的知识,现在,就让我们体验一次猜谜语的快乐!

  谜头2 3 4 5 6 7 8 9谜底(缺衣少食) 谜头1 2 3 4 5 6 7 8 9 10(风衣足食)谜底

  教师启迪学生认识“衣”和“食”都是农业生产的对象,进而导入农业的.学习。

  设计意图:

  从谜语中提炼地理有关的知识,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初步感知我国农业的现实性,进而导入新课。

  (二)竞赛斗智抢答 竞赛题目:

  判断:以下农业产品属于广义农业的哪一种?

  1、羊肉 2、木桌子 3、油炸大虾 4、编花篮 5、撮箕 6、牛奶 7、米饭 8、糟辣鱼 9、豆腐

  设计意图:

  这部分内容由竞赛形式呈现,旨在化枯燥为生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是为了高效。为新知识学习打基础。

  (三)情境设计,问题探究,认识我国农业总量多但,人均占有量少的原因 情境: 假设你父母每天只能拿出5元钱,作为子女的零用钱。

  如果你有5兄妹,每人能分多少? 如果就只有你一个呢?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感知地理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产生了对地理知识的渴求,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也知道我们要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四)图解图练,记忆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 具体环节:

  1、展示九大商品粮基地分布图

  2、竞赛记图: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记下来

  3、填图 设计意图:

  充分利用地图的功能,讲练结合,识图比赛旨在唤起学生的无意识记忆,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达到更高的记忆效果。

  (五)知识技能运用

  A、探究我国农业取得成就的条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具体环节:

  1、出示我国农业的成就图

  2、看到这些成果有什么样的感想?

  3、你想过取得这些成就的条件吗?

  4、取得发展的同时会不会存在一些问题呢?比如:

  5、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B、探究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 具体环节:

  1、展示米饭图 面食图 小麦、水稻分布图

  2、 米饭的原料是什么?种在什么耕地类型中?

  3、 面食的原料是什么?种在什么耕地类型中?

  4、 旱地 水田的分布是?

  5、 为什么会是北麦南稻呢?

  C、探究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形成条件

  引导学生从自然条件:地形 水源 土壤 社会条件交通 市场 机械化等方面分析 设计意图: 通过三个知识点学习之后,使学生增加自豪感、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及分析能力,这部分内容尽可能交给学生自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通过探究、总结,利于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参与度,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

  (六)归纳小结:今天我们高谈阔论了一番,你快乐吗?你有收获吗?那么请你谈谈。 设计意图:巩固强化,了解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研究教学对策。

  (七)回顾反馈:回顾旧知识,强化记忆。

  (八)作业: 6道选择题

地理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俄罗斯》,我的说课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构思和设想。

  一、教材分析。

  1、按照课标要求,初中地理教材中区域地理“1—5—5—5”(即一个大洲,五个地区,五个国家以及我国的五个地区)的安排,俄罗斯是5个国家中的一个。

  2、俄罗斯地跨亚欧两大洲,是通向世界的桥梁,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今后的学习具有良好的铺垫作用。本节第一课时课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等自然特征。这延续了区域地理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认识区域的方法和步骤,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地跨亚欧两大洲的欧洲国家。

  2、过程和方法:

  (1)分析俄罗斯地形地势的特征。

  (2)通过数据的对比,分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在不同地区产生差异的原因理信息的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贝加尔湖文化的内涵,帮助学生了解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产物,是协调人地关系重要组成部分,进而树立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认识俄罗斯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的特点。

  2、难点:探究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及成因,以及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一)教法选择。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解决“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

  1、学案导学法:通过学案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去读书、思考,以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的方式由浅到深的突破重点与难点。

  2、演示法:通过学生自制教具(俄罗斯地形图)演示,使学生直观的认识俄罗斯地形区。

  3、归纳总结法:学生做完一个知识点,教师及时总结,并强调获取知识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二)学法指导。

  1、自主学习法。

  复习回顾,自主看书,完成自主学习测试,勾画重难点。

  2、合作探究法。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通过平时和学生的接触,我发现好多学生都是军事迷,因此,我选用一段俄罗斯阅兵式的视频,作为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顺利的带领学生走进俄罗斯。

  趁热打铁:提问位于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小朋友乘坐火车到莫斯科观看阅兵式,你能指出他们经过的地形区,跨越河流吗?这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了。

  2、自主学习:

  学生通过学案的引导,完成自主学习内容。自主学习部分多是基础知识,通过读书,看图,学生能够在10分钟之内完成,正确率达到近90%。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采用了竞赛的学习方法,给前10名速度快、正确率高的学生给予加操行分的奖励。自主学习完成后,学生两两互相批阅,查漏补缺,指出对方的不足之处,并且要求批阅者签名。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肯定,也是二次学习的过程,批阅之后的签名,又是一种责任心的体现。

  3、学生展示交流学生成果、突破教学重点。

  为了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我们设计了以下“学生展示环节”。

  (1)请看学生指图讲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

  (2)拼图游戏。

  俄罗斯四大地形区的自西向东呈块砖分布,各地形区间有河流、山脉作为分界线,学生很容易制作出各地形区的轮廓图,掌握地形区、河流的分布状况,再根据不同海拔范围,给自己制作的地形图填充颜色,一幅简单的俄罗斯分层设色地形图就完成了。学生根据分层设色地图的读图方法,总结出俄罗斯地形、地势、河流的特征,突破了教学重点。这样做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也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更重要的使学生从知识的根源入手,一步一步的区思考、理解、获取所需的信息。

  在突破教学重点的同时,我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作为俄罗斯最具有地理特征的贝加尔湖,同时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他的美丽传说孕育了著名的芭蕾舞剧《天鹅湖》。通过材料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产物,阐述了自然要素中的文化内涵是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部分,渗透德育目标。通过地理位置、地形的学习,学生认识到了俄罗斯是一个国土辽阔的国家。体现俄罗斯的第一个特点“大”。

  为了缓解的课堂气氛,引出下文,我学生讲了一个“脑筋急转弯”。一个俄罗斯的大嫂围着3米长的围巾,在没有船的`情况下要过4米宽的河流,请问她是怎么过去的?——(划过去的)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体会到俄罗斯的又一特点——“冷”从而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

  4、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为了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以及该气候在不同区域降水和气温差异的原因,我采用了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探究一:

  通过读雅库茨克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图,读出最热月、最冷月气温的数据、气温在0度以下的月份,以及年降水量得数据,分析出俄罗斯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学生对4个数据的分析,如能正确得出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教师给予即时鼓励,如果回答不全面教师耐心的给予引导、鼓励。

  探究二:

  学生虽然对影响气候分布的因素有所了解,但是要用在实践的分析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加上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在初中教材中出现较少,学生理解难度大。因此,根据距海远近及纬度高低等因素,我在图7。46中找到三个点(莫斯科、贝加尔湖、雅库茨克)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填出相应的数据,最后,根据数据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温带大陆性气候在不同区域受纬度、地形 、海陆等因素的影响,气候的特征存在差异,较好地突破了难点。

  探究三:

  叠加地形图与气候类型图,思考奥伊米亚康为什么成为北半球的寒极?通过叠加城市分布图与气候类型图,思考俄罗斯城市分布与气候有什么关系?

  不仅仅是一个探究活动,更是一种评价手段,学生通过小组互助学习,感受、分析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因果联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两有用地理的思想”即学对习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5、在小结的过程中,我回到了导课时抛出的问题:指出“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小朋友经过的地形区,跨越的河流?”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使整节课首尾呼应,水到渠成。

  6、课堂练习,从基础练习、读图判读、最后到分析论述、层层深入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多能照顾到位,而且为学生的发展留下了空间。教师充分把握学生的“脉搏”,较好的把握教学进度。

  六、板书设计。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我的板书图文结合、简单明了、突出重点。

地理说课稿 篇3

  一、课程标准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此要求是这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依据。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紧紧围绕地球运动及其所产生的地理意义进行学习,而昼夜交替则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它对我们以后学习时差和昼夜长短起到了铺垫作用。并且,学生对昼夜交替的学习有利于透过一些自然现象认识到事物本质规律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以及地理知识分层次掌握的要求),加上我对教材的分解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大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解释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想象。

  (2)能够读图判读晨昏线,并能够运用晨昏线的特征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学挂图解释昼夜现象,运用地球仪演示昼夜交替现象,运用教学挂图分析晨昏线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世界的物质性及物质运动规律性本质性的价值观。

  (三)重、难点分析

  1。重点:晨昏线的判读和特征及运用。

  2。难点:晨昏线的判别和特点。

  3。重点、难点确立依据这个知识点比较抽象,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及读图分析能力要求很高,晨昏线特征的运用是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运用之一。

  三、教法分析

  根据本节内容对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以读图分析法为主,通过地球仪演示,让学生根据演示来分析、归纳、比较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运用教学挂图,指导学生分析归纳晨昏线的特征,同时辅以情景创设,采用设问式教学方法完成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主动去理解知识,运用学习成果。

  四、学法指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故教学中运用地球仪,地图演示等生动、形象的现代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出一些小问题 (如在同一时间里,为什么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变被动为主动。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程教学我将从导入、新课教学、两个环节进行。

  我的时间分配如下,新课导入三分钟,新课教学十九分钟,总结一分钟。

  (一)贴近生活,导入新课

  由于本节内容与生活现象联系紧密,因此我通过生活中的白天黑夜引出昼夜现象,再指出日复一日白天黑夜往复交替的事实,从而引出昼夜交替现象。由此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新课教学

  1。创设情境,明确关系

  在引入新课的基础上,首先要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昼夜现象呢?),为了实现学生由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到从空间上进行地理规律的分析的'思维角度转变,我写一副对联(人间豪杰立地顶天,天外来客俯视星河)来对学生作出引导,通过教学挂图让学生从宇宙空间角度来认识昼夜现象,点出昼半球和夜半球的概念,并明确这是由太阳和地球双方的特性决定的。接下来通过地球仪来演示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交替现象。再指出相对于静态的昼夜现象,昼夜交替则是动态的,让学生明确昼夜交替是在昼夜现象的而基础上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

  2。步步引导,合理过度

  在上面知道了昼夜交替的原因,通过生活中日复一日的昼夜交替现象我们可以得出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日,这里的一日是指太阳日(24小时),在这里要强调我们的研究对象为地球和太阳,是以太阳作为参考点,所以周期为一个太阳日。

  再指出昼夜交替影响着人类的起居作息,因此,太阳日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3。图文结合,突破难点

  让学生观察教学挂图,指出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昏线(圈),在这里学生可以通过教学挂图形象直观的出分界线在空间上表现为一个圈。再指出,晨昏线由晨线和昏线构成的,通过生活中清晨日出和黄昏日落的自然下现象引导出晨昏线的判读方法,即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经过的分界线是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经过的分界线为昏线。在这里要强调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这个前提条件。接下来,通过教学挂图来分析晨昏线的特征,针对晨昏线是过地心的大圆的这个特点,以赤道为例补充说明球体上大圆的知识点。在特点中重点强调晨昏线平分赤道,晨线与赤道的交点的地方时为六点,昏线赤道的交点的地方时为十八点,并指出这点在以后知识学习中的重要性。对于太阳光线垂直于晨昏线,以及将经过的纬线分割为昼弧和夜弧指导学生读图分析即可得出,作简要解释即可。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纲目式板书,比较简略,易于突出重点,有利与学生对重点知识把握,也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

地理说课稿 篇4

  1、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内容《日本》,

  是在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之后学习的第一个亚洲国家,也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国家地理,从教材编排的位置和顺序来看本节内容十分重要;之后将要学习印度、俄罗斯等中国的邻国,那么这节课如何学习?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方法有怎样的效果?看起来就非常重要了!这节课的学习方法将会为后边国家地理的学习起到重要的指导和示范作用!

  (2)、说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 明确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的构成和主要城市的分布

  ② 了解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

  ③ 掌握地震火山发生的原因和了解防震方面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 学生通过自制日本轮廓图熟练掌握相关知识

  ② 学生之间相互讨论读图分析、合作探究得出问题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 教给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

  ② 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③ 培养学生的防震意识,使他们懂得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二、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以上教材和三维目标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① 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的构成和主要城市

  ② 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

  教学难点:

  ① 确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

  ② 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

  三、说学情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从学生自身的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刚刚升入初中,对初中生活比较好奇,往往出现想要表现自己却又害怕表现自己的现象,一般来说,他们对问题的思考比较表面,比较肤浅,对问题的也不能够深入研究,在思想上不是很成熟。从学生知识的储备来看:通过上一学期地理课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读图、析图、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而且我们刚刚学习了《亚洲》,为本节课我国邻国《日本》的学习做好了铺垫,所以只要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相互合作较好掌握本节内容。

  四、说教法和说学法

  针对具体的学情,依据新课标的理念,我确定了具体的教学方法:读图导学法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小组之间带着问题去认真读图——读出图中都有哪些信息。比如看图例,什么颜色的海拔是多少?看经纬度,这个国家的范围是多少?

  学会析图——找出规律,分析特点。比如海拔中不同的颜色变化有什么的规律?这样的规律将会有什么样的特点?从地图中获取需要本节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提炼本节课都需要的信息。如何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如何将这些信息进行总结?等等。小组之间通过合作探究,可以对某些问题进行分解,然后共同合作完成,也可以一块共同完成。比如分析英国和日本同为岛国,这两个国家所跨经纬度范围有何不同,对地理环境有何影响?那么就可以把这个问题进行分解:每组中两个同学研究日本的经纬度?两个同学分析英国的经纬度?

  然后共同探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样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得出的结果学生记忆非常深刻,不仅增强他们之间的团队的合作意识,而且培养学生的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其实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特别强,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学生想要突显出自己组是最棒的,没有讨论完就急急忙忙举手回答,回答结果不是很完整或者答案可能有偏差,这时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性的评价,最终使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得出完整的答案。比较教学法也是地理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通过自己熟知的某一地区的知识来分析与此有相关其他地区的相关知识,进行比较学习,比如分析中国是不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多地震的原因是什么?

  就可以借鉴学习日本多地震的原因的方法来分析。总之,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目的是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宰课堂,把课堂交给学生,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让学生学习“有法可依”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体现效率!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课是由四名学生自导自演小品“日本国旗——太阳旗的由来”导入新课,新颖的导课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进入课堂。

  2、小活动:“击鼓传话”活动

  “击鼓传话”,此时传的“话”为关于学生自己知道的或课前查到的关于日本方面的小知识,学生在进入新课之前说了很多日本方面的知识,展示了自己渊博的课外知识。从对本节课的作用来看,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所要研究的对象,对本节课的内容将不会陌生,为新课讲解做好铺垫;从远期的作用来看,根据初中生特有的好强心的特点,他们一般会特别羡慕别人渊博的课外知识,为学生课外知识的大量阅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讲授新课

  ⑴日本的位置,展示《世界地图》,通过设疑,所处环境范围由大到小层层深入,进一步确定:

  ① 日本位于世界的哪个大洲?

  ② 日本在亚洲的什么方位?周围有哪些大洋?

  ③ 日本与哪些国家隔海相望?

  递进式的问题,使学生明确日本的地理位置。同时指出另一地区,让学生分析其所处的位置,教给学生确定一个地方或国家地理位置的方法,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

  ⑵日本的领土构成和主要城市的分布

  学生课前绘好《日本轮廓图》,上课时小组合作讨论,并能熟练填写日本的四大岛和主要城市的分布,学生合作探究日本主要城市分布方位的原因,为下个知识点的学习做好铺垫。

  ⑶日本的自然特点

  主要通过日本的《地形图》和《气候图》,小组之间通过读图分析、合作讨论分析日本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以此为基础,对上个问题日本城市分布方位的原因进行解释,联系其他国家城市的分布特点进行比较学习,教给学生分析城市分布的方法,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

  在这一块将两大岛日本和英国地图进行比较,分析跨经纬度的大小,引导学生探究经纬度的范围大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⑷探究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

  出示《六大板块示意图》《世界火山地震带图》和《富士山图》,

  学生合作探究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并明确旅游胜地富士山是活火山。把中国和日本进行比较,分析中国是不是个多地震国家?并探究其原因。并提出一般在什么地方可能会发生地震?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

  联系“5.12”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模拟地震中,如何自救?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4、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这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内容?

  教师总结,再次强调本节课重、难点

  六、说反思

  本节课从教材所处位置来看,是学生所接触的第一个国家地理,地位重要;从内容来看,为后面俄罗斯、印度等国家地理的学习起到重要的指导、示范作用。所以对于本节课应如何教?教师怎样教?学生如何学?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在本节课中,我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重视给学生创造机会,把课堂还给学生;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重视知识的拓展、延伸,使学生学习“有法可依”真正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掌握知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样也存在的问题,在对两大岛国英国和日本进行比较教学时,发现学生对经纬度有严重遗忘现象,学生合作讨论时间过长,由此可见我课前准备工作还不够充分,应该在课前进行调查,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到有的放矢,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地理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1.教材分析:日本是学完亚洲后的第一个国家,属于区域地理中的国家地理,同学们学完亚洲后已有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以后还会学习东南亚、印度、俄罗斯等。日本这一课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学生学习国家地理有着引路的做用非常重要。

  2.教学重点: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评价一个国家的自然环境。

  3.教学难点:学会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抓住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4.教学方法:自学合作法,谈话法,通过学生自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于理解和把握的知道,师生通过问答式的推演,来说明地理事物的因果关系;并比较分析,最后总结出区域特征。

  5.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日本地形图,分析日本的领土组成,地形及海岸线特点等,让学生掌握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并初步学会从两用的资料中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初步学会根据日本有关地理信息,归纳总结其地理特征的能力。

  通过分析日本自然环境的特点,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途径感知地理事物,形成地理知识;初步学会根据内容收集地理信息,并通过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及特征。

  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对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

  运用适当的方法和,表达自己学习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习对地理问题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给学生提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识记日本的位置、组成和首都;根据地图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日本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6.教材处理:我把这堂课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日本的自然环境,第二部分是对自然环境的评价。第一部分的处理打破了原有教材的内容,添加了日本气候的介绍,这样考虑是基于日本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国家地理,保证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也是对国家地理学习方法的铺垫。另外把区域评价拿出来作为一重要部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设计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用学生熟知的《哆啦A梦》主题曲引入正课,用学生喜欢的欢快的音乐导入,让学生的眼前一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导入,也会让学生感觉很亲切。而后让学生畅所欲言,你了解哪些关于日本的事呢?根据学生说述,展示一些日本的风光图片,图片的落脚点是富士山。这一节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被誉为:樱花之国、火山地震之邦的国家-----日本。

  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国家地理,对如何学习国家地理还有一些困惑,为此,在我设计了一个国家地理学习框架:国家地理,主要是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和人文特点等,自然环境中,又包括位置、地形、气候、河湖等要素,

  富士山是日本的代表性地理事物。它山顶终年积雪,风景秀丽,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它之所以著名还因为它是一座活火山。

  富士山是如何形成的呢?基础好的同学可以答出六大板块学说。

  为了更形象地说明富士山的形成原因,用flash展示“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板块碰撞,地壳破碎”的动画,并提问板块俯冲的结果如何?大陆板块上拱,隆起出露海面,形成什么?(岛弧链)日本就是位于这一链上的群岛国家。日本处于这一交接带上,容易出现哪些地质灾害?(日本是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投影展示日本多地震多火山的数据。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国家多火山地震?(例如中国等)逐一分析地震原因。

  然后承转,自然环境还有许多要素,接下来逐一分析其特征和成因。

  首先是领土组成,读图认知四个大岛与数千个小岛及周围的海域。为了识记,设计了两个排序:(排序活动)从大到小强调特征;从南到北强调位置。其次是位置,鉴于位置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重要因素,因此采用了大量图示,与同学们在图中分析,加强感性认识,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读图识图的能力。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关位置。

  在介绍气候的时候,首先出示亚洲气候类型图,由大规律引出小特征,对比同纬度中国的气温和降水,体现日本季风气候的海洋性,加深对岛国深受海洋影响的认识。

  接下来幻灯片出示日本地形图,按照分层设色表找出日本的主要地形类型。再出示日本剖面图,强调日本地形起伏大、多山地、少平原的特征。

  (提问)为什么平原分布在沿海地区?引导学生分析河流对地形的影响,进一步逆向分析气候和地形对河流的影响,引出河流的.基本特点,揭示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培养同学们的理解能力。

  (概括)总结日本自然环境特征,举一反三尝试学习另一岛国──英国。比较分析并完成表格。鉴于这是一个难点,同学老师一起完成。通过这一活动完成已知事物向未知事物的知识迁移。

  海陆位置 纬度位置 跨经纬度 海岸线 港湾 气候类型 地形 河流

  日本 岛国 温带 范围大 曲折 多 海洋性季风气候 多山、丘陵、平原小 短小、急湍

  英国 岛国 温带 范围小 比较曲折 多 温带海洋气候 平原面积大 短小、平缓

  (分析)研究国家或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是分析这个区域的组成、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以及这个区域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并且还要对其进行评价。鉴于评价自然环境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为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在此设计一个辩论活动:正方辩题为日本自然环境的优势多,反方辩题为日本自然环境的劣势多。最后由老师总结并概括要点。

  那么人们如何趋利避害防止灾难呢?加强预警预报,建筑物要防震坚固等。假如地震来临,你知道怎么做吗?(讨论)同学们踊跃发言。到房角、桌子下面、户外开阔的地方、远离高大物体、降低身体高度等。

  我们研究国家或者区域只研究它的自然环境完整吗?显然不完整,还应考虑哪些方面的内容?(人文经济地理的内容)这部分我们到下节课学习。请同学们广泛搜集相关资料。

  梳理本节课知识结构,巩固所学内容。小结练习后完成本节的主体内容。

  最后课下思考下面的问题:

  假如你是一个日本首相,怎么利用本国的自然环境发展经济?为下一节课的讲述作一铺垫。

  三、板书设计

  自然环境的评价

  优 势 劣 势

  气 候 利 于 植 物 生 长 多 台 风

  地 形 森 林 资 源 丰 富 ; 多 优 良 港 湾 耕 地 面 积 少

  河 流 水 能 资 源 丰 富 ,利 于 发 电 不 利 于 航 运

  多 火 山 地 震 硫 磺 、温 泉 、地 热 等 资 源 丰 富 房 倒 屋 塌 ,通 信 交 通 中 断 , 生 命 财 产 受 到 威 胁

  四、教法与学法指导:

  1.教法:采用投影仪、录像等技术将重要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设计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课堂设置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动口动脑的机会,帮助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形成了参与性、开放性教育的模式。

  2.学法: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依据地图分析、掌握知识的能力

地理说课稿 篇6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学习地理知识的第一节课,是学生学习自然地理知识的入门,对学生形成学习地理的方法和了解地理课学习的地理内容有很大作用。本节富含智能培养因素,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好素材,本节也着力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二、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通过动手制作地球仪,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学生眼、手、脑、口的调动,让学生学会地理思维方法,体验学习地理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培养爱国情操。

  三、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通过“海岸观船”视频、“月食”图片、相关诗句;以及教师的设问,师生互动,学生讨论来突出重点)

  难点:地球形状的'认识(通过“海岸观船”视频、“月食”图片来突破难点)

  教师过渡:那么在一个课时中运用哪些方法和手段才能够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内容呢?接下来我说说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

  教学策略(说教法及学法)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托夫勒有句名言:“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在这样的时代下,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教并重,以学为本”的育人观,不仅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说教法及选择依据 重要的是在授课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插入相关的图片及视频资料,直观的展示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学情分析( 说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学生特点分析:初中生好动,上课精力一分散,要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的事实、多媒体教学方法及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知识障碍上:学生应多关心实事及善于积累一些生活细节;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 知识点学生不难理解,难在举例证明地球是球体。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教师过渡:那么怎么把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具体得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呢?接下去我将重点说说具体的教学程序安排

  四、教学程序

  新课导入设问:同学们都过地球的图片及从电视上看到相关视频,已经知道了地球的形状,但你从太空中亲眼看到过吗?

  设计意图:联系时事热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及对科学知识探索的热情,由时事引出新课。

  讲授新课

  1、地球的形状

  展示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教师设置相关问题: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状的?

  2.小时侯你是否想过“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问题?

  3.现在你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举出相关事实进行说明吗?

  4、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5、思考并举证:还有那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登高望远,海岸观船,月食等)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演示化难为易,突破难点,通过问题探究,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参与进课堂中来

  2、地球的大小

  设问:你怎样用数据描述篮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展示图片)

  记忆技巧:

  最大周长=赤道周长

  3、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教师 出示教学地球仪

  >学生 观察地球仪(学生自备地球仪)

  教师 (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的真实面貌有什么区别?

  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学生 回答,并有其他同学作补充。(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所学知识要点)

  教师 我们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类型的地球仪?(可布置学生课前调查)

  教师 通过观察可以看出,地球仪具有如下共同特点: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3.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等。(为下节课学习经纬线作知识铺垫)

  4.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地理说课稿】相关文章:

初中地理说课稿07-21

初中的地理说课稿03-07

地理说课稿-《大洲和大洋》说课稿07-12

高中地理说课稿12-27

优秀初中地理说课稿04-21

精选地理说课稿8篇01-08

地理说课稿范文五篇01-29

实用的地理说课稿八篇02-11

初中地理说课稿(15篇)03-10

精选地理说课稿模板九篇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