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地理说课稿

地理说课稿

时间:2022-02-12 09:23:4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地理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理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地理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

地理说课稿 篇1

  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印度(二)》,下面就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首先说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印度(二)是星球地图版地理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九课,整个第九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不同类型的国家,印度是我国的邻国,与中国有同样的国情,人口多,面积大,自然条件复杂,经济发展快速,是发展中国家的典型代表。本节课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通过了解印度的气候,进一步分析印度的工农业分布、发展等情况,对学生了解其他发展中国家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接着说一下教学目标的确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以及新课标倡导的“三维目标”理念,制定如下: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印度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风向和气候特点

  2.会分析印度水旱灾害贫发的`成因

  3.说明印度工业分布与农作物、矿产资源分布的关系。

  4.了解印度崛起的信息技术产业。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地图和资料,以热带季风气候对印度影响的利与弊为题,组织一场辩论赛,进一步探讨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2.展示地图,学生在图中讨论说出农作物的分布与当地降水、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关系

  3.运用地图,组织学生自学找出印度的主要矿产和工业城市,然后分组讨论探究工业分布与农作物、矿产资源的关系。

  4.组织学生自学,用实例说明印度高兴技术产业的快速崛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季风气候对印度影响的利与弊的辩论,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

  1.印度工业分布与农作物、矿产资源分布的关系。

  2.热带季风气候与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关系以及对农业分布的影响。

  我这样确定教学重难点是由于这两部分内容理论性强,侧重分析,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而此阶段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分析事务缺乏全面性,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故把它们既作为教学重点又作为教学难点。

  课时:1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板图

  以上是本人对教材的分析,下面我来分析一下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大家知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过程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在制定教学方法之前,还必须进行学情分析,该阶段学生已了解了一些印度自然地理知识,为本课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基础,七年级学生根据其年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要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仍存在一定的难度。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课标要求以及学情分析,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我采用以下方法:

  1.分组讨论、辩论法。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看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组织辩论赛,激发学生合作学习、主动学习的兴趣。

  2.组织学生自学,适时进行辅导。

  充分利用图片,引导学生获取知识。

  对于教学程序的过程我是这样安排的,分为导入新课、学习过程、课堂小结三步。

  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首先复习上节课内容,观看反映印度人口众多,人口压力巨大的图片,然后教师提出两个问题①印度是如何解决本国的温饱问题的呢?②其工业发展又是如何的呢?通过两个问题的提出,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然后进入新课学习。

  一.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我尽量想办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具体教学设计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通过学生读图自学课文完成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风向和气候特点的教学内容,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幅板图,在板图中师生再次共同探究。

  第二步。组织学生以热带季风气候对印度影响的利与弊为题,展开辩论,探究印度的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通过辩论突破教学难点(相信印度的绿色革命内容学生辩论中也应有所涉及)

  第三步。对印度农业与季风气候、地形关系的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组织学生看自学课文,教师提问以下两个问题:

  ①印度的主要农作物有哪些?

  ②印度农作物分布与当地降水、地形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能收到完成教学目标的效果,其中第二个问题可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归纳出本组答案,然后师生共同点评,以突破教学难点。

  二.完整的工业体系

  这部分内容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组织学生自学,看图和阅读课文,完成课本中的第1、2题,其中第三题涉及到工业分布与农作物、矿产资源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另一教学重点,教师可采用先让学生看图9.31农作物分布图和图9.32矿场资源与工业的分布图,然后组织学生探讨,采用师生互动探讨的办法,由学生解决这一重点问题。

  三.崛起的信息技术产业

  这部分内容由学生自学掌握,然后学生举例说明其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崛起。

  最后是本节课的小结,我是这样小结的。

  小结:

  让学生分组小结,然后每组以书面形式呈现总结内容,与其他小组共享。

地理说课稿 篇2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xxx,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宇宙中的地球”,选自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中第一节的内容。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内容。

  一、课程标准分析。

  课标要求: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宇宙是什么?宇宙中有什么?地球为什么是普通而特殊的行星。“说明”是要说出理由,要体现理解的思维过程。“运用资料”则是对认知过程要求从感性材料再到理性认识,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中间自然要有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和地位。

  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地球在宇宙的位置、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存在生命的行星三个部分,属于自然地理的范围。

  本节教材内容位于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第一节,是高中地理的开篇,具有激发兴趣、奠定基础的作用。本节课上得好坏与否将会影响到学生对整个高中地理的学习兴趣,是整个地理课程中至关重要的一课。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以及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在分析了教材内容之后,我制定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辨别不同类型的天体。

  (2)以示意图的方法从天体系统的层次表示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运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相关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4)根据地球的相关资料说明地球中存在生命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太阳模式图、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表等图表资料,培养从图表中读取、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

  (2)通过分析图文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进而初步掌握比较地理事物,分析和综合出地理特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宇宙的物质性和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能用唯物辩证的思维去看待事物。

  (2)通过地球中存在生命的条件分析,认识到在太阳系中地球是唯一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行星,建立起要珍爱生命保护地球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依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节课知识的特点,我将天体系统的层次和地球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2、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刚刚进入高中,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够成熟,对图表资料的'分析归纳

  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将运用资料分析地球的普通性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法分析: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多样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等),结合本节课的特点,在对宇宙物质性的知识将采用讲授法、谈话法等教法;为落实重点采用板书笔记法、读书指导法等教法;为突破难点采用发现教学法、纲要信号法等教法,以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学法指导: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是建构的过程),为使所学知识能较好的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本节课中采用协作探究法和读图分析法,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地理的学习思维。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康德的墓志铭(这世界唯有两样东西能使我们的心灵受到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准则。——康德)引入,并让学生回想天空中所能看到的常见天体。以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2、导学结合讲授新课。

  引导学生回想睛朗夜空并结合插图比较天空中星体的形状、亮度、是否闪烁、运动、是否本身发光等,提问它们分别是哪种天体?学生回答后,老师点评、归纳出天体及天体的类型。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达到了学习新知识点的目的。在了解天体的种类之后,提出“天体并不杂无章的分布,而是有规律的运动着的”来引出天体系统的的知识。把天体系统的层次性作为对地球的定位,并板书天体结构层次图,使学生形成地理空间层次观念。并适当补充天体轨道倾角、偏心率、天文单位、光年等相关天文知识,既扩充了学生知识面,也为之后讲解地球运动特称的普通性埋下伏笔。

  3、深入探究引发思考。

  在学习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这一框题内容之后,继续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对地球所处环境的思考。首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4页图1.4 太阳模式图,找出太阳系中天体,并写下按照与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的各个行星,然后总结学生的答案,并点出各行星的公转方的至西向东向和在火星和木星之间有小行星带。根据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分析表

  1.1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和图1.5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的质量比和体积比,使学生回答各行星的质量、体积、公转轨道倾角、轨道偏心率等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来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行星运动特征的普通性和结构特征的普通性。结合教师讲解,总结归纳出“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结论。

  4、分组讨论交流提升。

  在学生理解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之后继续深入学习、分析地球的特殊性。先是请学生就“为什么地球是特殊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学生所答进行概括总结,得出地球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颗存在生命的行星。接着教师以谈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存在生命的一般条件有哪些,地球又是通过何种方式来满足生命存在的条件的,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概括、补充,点出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包括外部的稳定的宇宙环境和地球自身的条件。在谈话交流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地理自信心,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5、课堂总结理清框架。

  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我将在新课最后,结合板书对本节课进行小结,重点强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6、提升情感升华主题。

  通过对宇宙浩渺的了解和地球生命存在的不易,来指出同学们应该珍爱生命、保护地球。

  7、作业布置。

  我了进一步落实重点和难点、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我将布置以下作业:

  如果你承担了寻找外星人的任务,怎样的恒星系统行和星系统才可能孕育生命? 你将如何在茫茫的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

  六、板书设计。

  由于本节课内容较为繁多复杂,但内部逻辑关系性较强,故我采用了以结构式板书为主的方式,以理清知识结构,明确知识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具体板书内容如下: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和星际物质: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气体和尘埃

  2、天体系统:总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八大行星: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太阳系 地月系其他行星系

  2、公转运动特征:近圆性、同向性、共面性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安全的运行轨道外因

  地球宇宙环境稳定的太阳光照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 分类: 特征: 类地行星 质量小、体积小 巨行星 质量大、体积大 远日行星 质量、体积居中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

  地球自身条件体积质量适中——大气层的存在内因

  具有液态水——生命的摇篮

地理说课稿 篇3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选用的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的部分内容,下面我将主要通过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本节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作为区域地理的内容,“中东”这一节的教材并没有着意某一个国度,而是对于整个区域进行了总体描述。教材突出了以下几点:①长期的热点地区;②重要的地理位置;③丰富的石油资源;④匮乏的水资源;⑤宗教以及文化的差异。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该区域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培养善于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其中也渗透了对于读图、搜集归纳地理信息能力的训练。

  二、学情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乐于探究,善于交流合作。但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存在差异,为了实现全体学生的充分发展,我组织学生采用分组合作探究学习。其次中东地区是全世界都关注的热点地区,所涉及到的信息资源非常丰富,也是学生所渴望知道的,但由于本课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非常有必要借助同学收集的课下资源来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三、目标分析

  根据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在教材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我设计了下列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读图说明中东地区的范围、位置;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借助收集的资料,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与人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分析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呼吁世界和平,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教学重难点: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战争频发的原因

  下面我再从教法、学法上谈谈如何进行重难点教学:

  四、教法分析

  根据实验中学健康学习导航的方法,以及结合本节课的特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 模式展开教学,帮助、引导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以提高学习积极性,强化自我意识,培养情感品质。

  五、过程分析

  下面我将介绍本节教学的五个环节,第一环节是: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由于中东战争一直都是全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所以我以中东战争为切入点通过学生所见所闻自由发言,来激发学生对中东的学习兴趣,在分析探讨引发中东战争原因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引出并进入中东地理位置的学习。

  (二)明确主题 探究新知

  这部分内容的设计主要考虑锻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交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合作、探究与交流的能力。关于中东地区地理位置重要性的教学,首先让学生快速浏览教材,从整体上把握中东地区成为长期的热点地区的原因;紧接着利用多媒体展示“中东在世界中的位置”,初步了解中东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再通过“中东”和“西亚”地区的对比,了解两个地区之间的差别,明确中东的范围及主要国家。最后,课件展示中东的地形图,通过问题导学的方式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东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中东地区的国家和主要城市等。

  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课件中闪烁等方式演示,形象直观的对比,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小组合作 汇报总结

  接下来要求每个小组根据课下收集的资料合作探讨中东地区战争频发的原因,选派代表汇报讲解所探究的问题,老师点拨。这一环节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巩固练习 形成能力

  接下来进入达标反馈板块,采用典型题和易错题两种题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完成,并进行讲解,教师点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检验学生所学知识的程度,易于学生查漏补缺。

  (五)诱导点拨 归纳总结

  练习结束后,请同学归纳本课知识点,帮学生理清本节思路,又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 为下节课学习做下铺垫。

  六、评价分析

  总体上讲,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适当借鉴了其他学科的教学长处。以“战争给中东地区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为主线,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同时唤醒学生热爱和平的意识。

地理说课稿 篇4

  一、课程标准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此要求是这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依据。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紧紧围绕地球运动及其所产生的地理意义进行学习,而昼夜交替则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它对我们以后学习时差和昼夜长短起到了铺垫作用。并且,学生对昼夜交替的学习有利于透过一些自然现象认识到事物本质规律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以及地理知识分层次掌握的要求),加上我对教材的分解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大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解释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想象。

  (2)能够读图判读晨昏线,并能够运用晨昏线的特征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学挂图解释昼夜现象,运用地球仪演示昼夜交替现象,运用教学挂图分析晨昏线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世界的物质性及物质运动规律性本质性的价值观。

  (三)重、难点分析

  1。重点:晨昏线的判读和特征及运用。

  2。难点:晨昏线的判别和特点。

  3。重点、难点确立依据这个知识点比较抽象,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及读图分析能力要求很高,晨昏线特征的运用是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运用之一。

  三、教法分析

  根据本节内容对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以读图分析法为主,通过地球仪演示,让学生根据演示来分析、归纳、比较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运用教学挂图,指导学生分析归纳晨昏线的特征,同时辅以情景创设,采用设问式教学方法完成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主动去理解知识,运用学习成果。

  四、学法指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故教学中运用地球仪,地图演示等生动、形象的现代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出一些小问题 (如在同一时间里,为什么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变被动为主动。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程教学我将从导入、新课教学、两个环节进行。

  我的时间分配如下,新课导入三分钟,新课教学十九分钟,总结一分钟。

  (一)贴近生活,导入新课

  由于本节内容与生活现象联系紧密,因此我通过生活中的白天黑夜引出昼夜现象,再指出日复一日白天黑夜往复交替的事实,从而引出昼夜交替现象。由此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新课教学

  1。创设情境,明确关系

  在引入新课的基础上,首先要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昼夜现象呢?),为了实现学生由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到从空间上进行地理规律的分析的思维角度转变,我写一副对联(人间豪杰立地顶天,天外来客俯视星河)来对学生作出引导,通过教学挂图让学生从宇宙空间角度来认识昼夜现象,点出昼半球和夜半球的概念,并明确这是由太阳和地球双方的特性决定的。接下来通过地球仪来演示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交替现象。再指出相对于静态的昼夜现象,昼夜交替则是动态的,让学生明确昼夜交替是在昼夜现象的而基础上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

  2。步步引导,合理过度

  在上面知道了昼夜交替的原因,通过生活中日复一日的昼夜交替现象我们可以得出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日,这里的一日是指太阳日(24小时),在这里要强调我们的研究对象为地球和太阳,是以太阳作为参考点,所以周期为一个太阳日。

  再指出昼夜交替影响着人类的起居作息,因此,太阳日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3。图文结合,突破难点

  让学生观察教学挂图,指出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昏线(圈),在这里学生可以通过教学挂图形象直观的出分界线在空间上表现为一个圈。再指出,晨昏线由晨线和昏线构成的,通过生活中清晨日出和黄昏日落的自然下现象引导出晨昏线的判读方法,即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经过的分界线是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经过的分界线为昏线。在这里要强调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这个前提条件。接下来,通过教学挂图来分析晨昏线的特征,针对晨昏线是过地心的大圆的这个特点,以赤道为例补充说明球体上大圆的知识点。在特点中重点强调晨昏线平分赤道,晨线与赤道的交点的地方时为六点,昏线赤道的交点的地方时为十八点,并指出这点在以后知识学习中的重要性。对于太阳光线垂直于晨昏线,以及将经过的纬线分割为昼弧和夜弧指导学生读图分析即可得出,作简要解释即可。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纲目式板书,比较简略,易于突出重点,有利与学生对重点知识把握,也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

地理说课稿 篇5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共同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本次说课主要说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5个方面进行。

  一、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自然环境是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本节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注意学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为继续学习其他区域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本节,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2、课程标准分析

  本节内容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通过读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亚洲的地形、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亚洲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读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亚洲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3、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和气候的特点。

  ②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的特点;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③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4、重点和难点

  重点:亚洲的位置特点,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难点:亚洲地势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二、教法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所以必须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我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讨论探究式教学。先学后教,启发式教学,这样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1、谈话法:凭借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生活、学习经验,通过问答的方式传授地理知识、启迪智力的方法。

  2、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习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三、学法

  1、学会用图: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学会探究: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3、学会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4、学会归纳:要求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概括归纳意识,并能用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达某一问题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第一学期的世界的海陆回忆七大洲和四大洋,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出世界第一大洲——亚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我们共同生活的大洲——亚洲。

  讲授新课: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等活动让学生理清亚洲周围相邻的大洲和大洋,熟悉亚洲的地理位置,为了让同学们能够很好的掌握亚洲位置,我将在黑板上挂出一付世界地图让同学们在图上找出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在图上找出其他各大洲的位置与亚洲的关系。

  教师归纳:亚洲主要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与欧洲相邻,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邻,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邻。

  让学生结合活动3讨论为什么亚洲有世界第一大洲之称?

  教师归纳: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强调亚洲不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亚洲还有许多世界之最,指导学生阅读亚洲地理集锦。

  因为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通常将亚洲分为6个地理区位。

  学生活动:阅读亚洲地理分区图,认识亚洲6个地理分区,并从它们的名称上判断其划分的标准是什么?

  教师归纳:人们根据地理方位将亚洲分为东亚、北亚、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6个区位。

  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后,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亚洲的地形和河流特征。

  学生活动:指导学生读亚洲地形图,首先指导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强调分层设色地形图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高度和地形。指导学生找出图中主要的山脉、高原、平原、河流、半岛等地理事物的名称及位置。

  教师引导,找学生归纳亚洲地形地势的特点:亚洲地势起伏大,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俗话说的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亚洲的地势特点对亚洲的河流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找学生回答,然后教师归纳:亚洲河流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的海洋。

  全课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设计思路:

  这节课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引为主轴”的思路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问题探究的方法理解亚洲的位置、地形、河流的特点,体验学习的过程和乐趣。

  1、教学设计:本节课中主要采用提问的方法为主,辅以读图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

  2、学法设计: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多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探究问题,进行师生互动,多一些讨论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五、板书设计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一、世界第一大洲

  (一)、1.面积最大2.跨纬度最广3.东西距离最大

  (二)、亚洲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中国位于东亚

  二、地形与河流

  1、地形的特点: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

  2、河流的特点:由中间高的地方,呈放射状注入四周的海洋。

地理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世界的人口》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关于世界的人口在迅速增长这个结论,学生已经了解,但是如何准确、科学的表述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口的增长速度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分析为什么存在这么大的差异?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远远不够。

  本章从人地关系的角度,阐述了有关人口地理方面最基本的一些知识,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陆地和海洋》以及《天气和气候》两章的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后面章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以及《人类的居住地》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为今后学生参加生产实践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通过地图,能分析影响各地区人口密度的自然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世界人口问题,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意识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紧迫性,并从中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分析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2、教学难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人口问题及对策。

  二、说学情。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基本地理知识已有了一定积累,但是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人文方面的知识,有可能激发学习兴趣,也有可能根本不入门。人口问题是现在社会上出现频率较高的话题,各国、社会各界对人口问题的关注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中尽量多采用直观方法。

  三、说教法。

  1、读图分析法:

  教学中采取读图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回忆、总结、提高。对于地理原理和教学重难点,运用多媒体及图表辅助,分析讲解,予以突破。

  2、分组讨论法: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学会为会学;

  以“读图+练习”的教学方式为主,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练习和资料,创设情境、启发,体现地理课堂的特色,另外本节内容主要运用FLASH课件来讲述,集录像、图表于一身。

  四、说学法。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本节课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学法如下:

  1、图导图练法。

  引导学生识图、析图、说图、填图,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巩固地理知识,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读图能力和地理空间概念。

  2、收集资料法。

  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如:报刊杂志、因特网等搜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材料。

  3、自主合作学习。

  通过引导学生读、思、议,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读: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习惯和能力;思: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要求;议:学生围绕教师的质疑,展开讨论,进一步理解知识。

  通过以上方法的运用,使学生能够从量到质地认识和理解世界人口状况。

  五、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部分。

  用(视频)《复活节岛》的故事引入,故事大致内容为:战争使人们忘记了自己的文明,忘记了自己的传统,在征服与被征服、吃人与被吃的不断循环中,这些创造过辉煌文明的岛人完全退化,终于又自食恶果地退回到极度原始的状态中。通过视频导入的方式从感观上吸引学生,激发探求新知识的好奇心理。

  看完视频后,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本节课的内容,问题如下:这只是世界的一个角落的故事,那么,整个世界的人口状况如何呢?

  (二)新授。

  1、世界人口增长特点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

  (1)播放婴儿的啼哭声,引导学生说一说这声音意味着什么?通过直观展示声音的方式,让学生直接感知人口的增长

  (2)请两名同学以播音员的语气播报以下两则新闻。

  资料一 1987年7月13日《人民日报》记载:本报萨格勒布7月11日电7月11日上午8时35分,从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彼特洛瓦医院的产房里传出了今天第一声婴儿啼哭的声音,南斯拉夫一个新的公民,世界上第五十亿个人诞生在地球上。

  资料二 1999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记载:据新华社萨格勒布10月12日电波黑时间12日凌晨零时02分,一名3。6千克重的男婴在波黑首都萨拉热窝的一家医院诞生,成为地球上的第六十亿位居民。

  引导学生思考:世界人口从50亿增加到60亿用了多少年?同时以动画形式呈现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从感观上感受到人口的增加,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

  通过读图,引导学生得出世界人口增长特点是先慢后快。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应如何表示?从而引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并得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的出生率—人口的死亡率。

  (3)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65练习题,使学生认识到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是不一样的,从而加深学生对人口增长的了解,在完成习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地理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教材特点:

  天气与气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的内容,主要涉及到天气和气候定义、特点及区别、卫星云图、天气符号和天气预报、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及成因等要点。

  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从天气对人们生活活动的影响到判读卫星云图,以及进行家乡的天气预报均反映了天气情况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理念。

  2、教学目标:

  依据现有地理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又要有利于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我将教学的目标定为:

  (认识目标)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记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看简单的天气图,了解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

  (能力目标)通过天气和气候的比较,加强判断、分析的能力。

  通过卫星云图预测未来两天的天气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祖国、家乡天气情况的查找和预报,加强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能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加强人地协调发展的意识,从此学会关注环境、关注环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教学重难点:重点为读懂卫星云图和识记天气符号,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世界气候类型;难点是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因素。

  二、说教法

  为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知识为主线、育人为主旨的教学原则,从初一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体的心理学角度的特点出发,本节我采用了电脑网络互动教学法、探究、讨论教学以及游戏教学法。三种方法相辅相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在判读卫星云图、识记天气符号时我主要是通过过探究讨论的方法极大的激活了学生思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创新意识的解放和提高。而且,通过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讨论研究,变个体学习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在讨论中出现的争论和辩解,使学生的智力相互激励,产生智力的群体效应,形成思维高潮。

  在识记天气符号时游戏法的设制又考虑到了初一学生的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在游戏中掌握知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易于在课堂中形成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是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因此,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

  当前初一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表现为形象思维为主体,并向理论思维转换的过程。因此,我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让学生通过互动合作,积极动脑、解决问题,形成逻辑判断和推力能力;在天气预报的环节中加强口头表达能力。总之,通过合作式和探究式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发展的探究方法,并形成一定的地理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整节课的内容分为6个环节:课堂引入、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比较、识别天气符号、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以螺旋式上升达到复习目的。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师能否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是顺利进入课堂教学的关键,在这里我运用了中国神舟五号的发射等录像及对发射日期的疑问:当时神州5号飞船的发射并没有决定仅仅设在10月15日发射,而是说在14至17日之间候机发射,为什么要进行候机发射呢?从这里开始诱导学生关注天气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学生一下进入到了兴奋状态,顺利完成了课题的导入。

  2、天气与气候--辨一辨

  在生活中运用这两个术语才是要学生达成的最终目标。于是,我出示了一组生活中常用到的语句,通过对词语的选择让他们意识到了两个概念的根本区别,并完成了两者区别列表,最后让学生对一系列中国古代诗词中描写的天气或气候的属性进行判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的理解。

  3、识别天气符号--比一比

  天气符号的对比识别中,天气符号较多且难记,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的记忆,我设计了以游戏为主的符号竞赛,在欢快的环境中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在识记天气符号时游戏法的设制考虑到了初一学生的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在游戏中掌握知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易于在课堂中形成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议一议

  因为是复习课,容量大,我设计表格让学生自主看图填注。列举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5、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及成因--游一游

  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倡议学生关注天气、关注气候、关注空气质量,进行家乡生活区的厂矿企业进行调查:这些企业是否有排放废气超标的现象,如果有,这对周围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并就这个问题在下一次课堂中进行一个口头演讲。进一步强化了人地协调发展的意识和观念。

  本课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结合教材重难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实现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以及心灵世界的有机沟通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形成正确的人地观,激发学生的爱国家、爱家乡的情感。

地理说课稿 篇8

  大家好,我是赵玉倩,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日本》,本节内容选自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走进国家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日本的自然地理"部分教学内容。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湘教版教材编写由"大洲----地区----国家"组成,层层递减。本节是在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这后走进的第一个国家。因此,本课从内容上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与应用,学好它又为今后学习其他国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能说出日本的位置与领土组成。

  B、了解日本的地形特征及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理解日本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

  (2)过程与方法:

  A、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自然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

  B、运用板快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学会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并会分析一个国家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使学生树立"事物是联系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日本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征。

  (2)教学难点:气候类型及形成原因。

  二、说学情

  初一学生正处于思维逻辑发展的关键时期,逻辑能力尚不够强,但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因此,在讲授日本时要多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多以图片展示,并尽量联系实际,以增强学生印象。

  三、说教法:

  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本节课教材特点,根据教学基本原则和规律,为实现上述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A、在教学形式上力求突破"为了学地理而学习地理"的`思想瓶颈,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话题或生活常见现象,设置问题情境,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B比较分析法,通过对照得出区域地理特征。

  C 运用多媒体教学将一些静态的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唤起求知欲,强调重点,攻破点。

  四、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获得必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本节课将对学生进行如下学法指导:

  (1)探究能力指导:

  学生对日本较为熟悉,因此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经过思考、讨论来解决问题,重在参与积极思考的这一过程,以培养自我的学习探究能力。

  (2)利用生活中的地理:

  利用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衍生性,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周围的地理事物,从生活中学习地理,也把地理理论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两者要相结合,相促进。

  (3)重视地图的作用: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应该引导学生注重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养成从图中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五、说教学程序:

  通过一系列学生所熟悉的日本的景观,创设一个生动、诱人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当中。

  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大洲、地区两种范围大小不同的区域地理,如何利用地图判读一个区域的位置、范围呢?今天我们用{观察地图}要求学生自习观察地图,通过地图中了解日本的位置,领土组成。

  .

  以小组分组讨论计算的方式让学生动手计算日本人口密度,并与中国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得出日本地狭人稠的特点。

  展示日本富士山图片,因富士山为活火山,导出日本这个国家多火山地震、火山。提问思考"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演示日本由于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因而多地震、火山。这样图片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

  联系实际,学生分组讨论遇到地震时,我们该怎么办?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及利用日本的两个象征之一"樱花"引入气候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视频,利用其直观的视觉效果及丰富的内容让学生对气候有心理感受。

  出示日本气候类型图

  为了体现日本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把其气温、降水以柱状图形式体现与北京进行对比,得出"与亚洲同纬度相比,夏季较凉爽,冬季较温暖,全年降水量较多"的特征。

  为了巩固课堂学习我布置了一下练习:

  1、课本66—67活动题。

  2.搜集日本风俗民情材料,使学生更全面了解国家。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这篇初一地理说课稿:《日本》说课稿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地理说课稿】相关文章:

初中地理说课稿07-21

初中的地理说课稿03-07

地理说课稿-《大洲和大洋》说课稿07-12

高中地理说课稿12-27

精选地理说课稿8篇01-08

优秀初中地理说课稿04-21

实用的地理说课稿五篇01-15

精选地理说课稿范文八篇01-17

地理说课稿范文六篇01-14

精选地理说课稿模板六篇01-14